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

浅谈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

摘要: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孕育了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而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理念则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智慧城市理念为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但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智慧城市产生由来、内涵和发展动态,简要分析了智慧城市理念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网络霸业的崛起及创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大城市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智慧城市这一理念的出现,为城市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路径,很多国家与城市不约而同地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的发展模式。

1智慧城市理念的由来及涵义

1.1智慧城市理念的由来

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谋求新的突破口,期望刺激受世界金融危机重创的经济全面复苏,期望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强化技术领先优势,继续实现对全球经济乃至政治的掌控。2008年,ibm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和愿景。智慧

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摘要:城市的发展是国家进步的基础,城市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化的进程迫在眉睫,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对城市 进行有效规划,使得城市内部经济和环境状态提升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是十分 重要的,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 配置。在智慧城市的引导下,城市规划目标更加明确,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发展模式,在新的时期下,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智慧城市;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引言 现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人口急剧增加、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而 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较好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城市学理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智慧城 市规划理念逐渐获得较高的认知度,如何进行智慧城市下现代化城市规划,是如今需要讨论 的问题。 一、智慧城市的特征 1.以技术为导向的硬件特征 智慧城市的硬件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综合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处理、智能服务、激 励创新。集成感知强调利用智能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感知,对城市进行 全面实时监测和分析,来获取各种城市信息;无处不在的连通性强调移动互联网,电信网络 的整合,互联网和物联网形式无处不在的网络承载系统,并实现对象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人和人时间智能处理强调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智能和人工智能等智能计算技术准确、 有效地分析和处理数据,智能整合业务流程,积极响应,推动城市关键系统和谐高效运行; 智能服务强调城市处理和开发扩展的、有质量意识的数据的能力,主要是为整个城市及人们 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智能服务,鼓励“城市人”对科技创新和应用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不断注入能量,创造现代化城市。 2.以知识人才为导向的软件特征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大规模的采用智能技术之外,还要重视“城市人”, 智慧城市的根本动力是来自于“城市人”的高度认知。智慧城市建设是综合软实力的提升,而 不是一堆简单的硬件。网络技术、云技术、硬件技术都需要人来控制。智慧城市必要要走智 能化的道路,,在发展智能化的道路过程中,我们第一要有人才,人才是技术的核心动力, 也是智慧城发展的核心动力,需要引进技术骨干、专家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注入新动力。知识资本的管理和运用是智慧城市的前提。因此,知识是力量,人才是传承发展和创造城市 文明的源泉。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改革和知识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将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信息化深度 结合,形成更高的阶段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的内涵

新发展理念的哲学智慧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同时也是每个时代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等问题的回答,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指导着我们的实践。新时期以“五大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提出,更是彰显了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思考、新成果。全面把握“五大发展”,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在哲学的层面思考其所涉及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以人为本的价值属性 发展的价值问题是发展的核心问题,弄不明白为什么发展,关于发展其他问题的回答就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任何时候谈发展,都不能离开人。 以“五大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与传统发展理念的不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以现实的人作为发展目的,指向人的“整体发展”。在新发展理念那里,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结果,人的发展是根本,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保障,二者是统一的。新发展理念秉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价值,追求一种“美好生活”,即一种“更加充实”而非“更加富裕”的生活,不单纯依靠GDP的增长作为评判发展的指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属性,在发展的目的上,诠释了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指向性问题。 普遍联系的整体视角 要实现全面的发展,必须以整体的视角,以普遍联系的思路看待发展,推动发展,而不能囿于一隅,单一发展。这要求我们要从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不然便会引致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的出现。 新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升级传统的、单一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秉承社会有机体各方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内在逻辑体系,使各方面相互支撑。在发展过程中,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发展是社会的整体运动,而不是某一部分单一的独立运动,不但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统筹,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促进。要谋求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作、相互推动,既强调培育发展新动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又坚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既强调“绿水青山”,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又秉承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既着眼公平正义,又要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这足已显现,以“五大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提出是注重普遍联系整体性发展逻辑的集中表现,它强调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强调社会各要素的综合。在事关发展的诸多重大关系中,运用整体性理念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困难、问题与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概念普及 构成智慧城市的核心有哪些? 1、指挥交通 2、智慧医疗 3、智慧教育 4、平安城市 5、智慧物流 6、智慧社区 7、智慧环保 8、智慧政务 9、应急联动10、智慧社区11、智慧园区12、数字城管 模式分类 构建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PPP模式,可以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四种不同类型出发,探索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的四条途径。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的四条途径1.已有基础设施的合作模式 政府可以通过运营维护(O&M)、转让—运营—移交(TOT)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由政府向民营企业发放特许经营权证,让民营企业进来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和管理。民营企业可以直接向使用者收费,也可以通过政府向使用者收费。 2.基础设施维修扩建改造的合作模式 对于需要维修或需要扩建或改造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通过租赁-建设-经营(LBO)、购买-建设-经营(BBO)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 3.正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合作模式 对于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通过运营维护(O&M)、转让-运营-移交(TOT)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 4.新建基础设施的合作模式 新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已有的基础设施已不可再用,需重新建设;二是根据业务和承载的需求,需要新建。对于新建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采用建设-移交(BT)、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建设-移交-运营(BTO)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 智慧城市蓝图 迎接次世代城市挑战并不意味着将整个城市改头换面。事实上,我们会在现有基础设施之上添加连接能力和智能方案,从而达到对资源的管理。通过以下几个关键原则,我们可更顺畅地实现该目标。 (一)、互用性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六个一”建设理念即“一个体系架构、一张天地一体的栅格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集合、一个城市运行中心、一套 标准”。 为解决此前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条块割裂、信息共享困难等诸多 问题,2015年12月,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并推动在深圳、福州和嘉兴市三地进行先行试点。此后,国家领导人及 中央不断出台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遵循体系建设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构建开 放的体系架构,通过“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想,指导各类新 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共性基础“一张网”,构建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夯 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实现城市的精确感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惠 民服务; 3.一个通用功能平台

4.构建一个通用功能平台,实施各类信息资源的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进而支撑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有效管理城市基础信息资源,提高系统使用效率; 5.一个数据体系,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规范整编和融合共用,实现并形成数据的“总和”,进而有效提高决策支持数据的生产与运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6.一个高效的运行中心,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的运行中心,实现城市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为城市高效精准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撑,更好对城市的市政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宏观经济、民生民意等状况有效掌握和管理; 7.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是新型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结合各城市特色,分类规划建设内容和核心要素,建立健全涵盖“建设、改革、评价”三方面内容的标准体系。 智慧社会是新型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大规模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智慧社会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是在技术和应用上满足创新和实用的要求,还要满足以人为本、协调融合、共建共享、数据驱动、统筹管理和安全可控等内在要求。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1.23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挑战及发展方向

11.23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挑战及发展方向 前言: 城市大数据是指在城市运行过程中产生或获取的数据,是其与信息收集、处理、利用和通信能力相关的活动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简单易懂的公式可以表述为:城市大数据=城市数据+大数据技术+城市职能。 城市大数据的数据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政务、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的总和。同时,城市大数据的异构特征显著,数据类型丰富、数量大、速度增长快、处理速度和实时性要求高,且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流动的特征。 按照数据源和数据权属不同,城市大数据可以分为政务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和社会公益大数据。政务大数据指的是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产业大数据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包括工业数据、服务业数据等。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公益大数据。当前,城市大数据多数为政务大数据和产业大数据,所以城市大数据的主要推动者应为一个城市的政府和相关的具有一定数据规模的企业。 为保障城市运转的安全高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存储与分析,并使用智能感知、分布式存储、数据挖掘、实时动态可视化等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城市大数据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支撑,是推动“政通、惠民、兴业”的重要引擎。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挑战 数据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白皮书认为,虽然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但仍存在着特色不明、体验不佳、共享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未能实现城市大数据资源与城市业务的良好融合。 具体而言,挑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烟囱林立,阻碍数据共享;二是数据治理普遍薄弱,价值大打折扣;三是数据管理水平不一,缺乏整体联动。

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认知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在全面调查和摸清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 金鹏信息电子政务研究院对相关政策进行如下解读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是以信息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为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出台多项举措。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规 据悉,自2012年住建部开展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截止到2016年初,全国已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智慧城市相关试点个数 2016年,在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与中央网信办、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共同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核心要素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把握六个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 重要意义 网络和计算的泛在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类已迈入信息时代,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融合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效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民生服务更到位、城市环境更友好、经济运行更合理、行政管理更高效、万众创新更活跃、社会生活更和谐。

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在城市的治理和管理以及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创新的推广尤其重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从大城市的社区;第二是从中小城市。因为当在布局一个特别大的城市的时候,整个系统的建立非常麻烦。而通过小的载体来迅速地植入一些创新的要素,它会通过复制来迅速地推广蔓延,会形成非常好的示范效应,这对我们国家的智慧城市(飞企智慧园区)带动创新会有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在很多国家,创新推广方面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小”开始进行广泛的示范。日本、韩国、美国也都如此。希望中国在智慧城市的治理和创新上,两个方式并举,通过企业家为主导的推动,小的社区开始推广示范,最后来影响政府和企业家的结合,也影响中小城市和大城市这种广泛的结合,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的创建体系。 在全球智慧城市(FE智慧园区)领域中,我国并不是很弱。299个国家智慧城市(飞企智慧园区)试点、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技术需求,让我国在智慧城市领域处于先进地位。但是,纵观国际,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标准化委员会,三大标准化组织包括OECD 以及很多国际智慧城市相关标准会议,都有大企业参与的影子,最近GE、IBM等也在美国推动这方面的研究,而我国则多是以大学标准化研究院为主,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在国际上的发声仍然比较弱。 中国的智慧城市,只能说是刚刚起步,还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进程:第一,如何通过企业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第二,如何使碎片化的、分割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变成一个整合性、综合性的发展模式。第三,如何实现企业的跨界经营和管理,来促进利益的分享。第四,如何完成家庭、社区、就业产业园区和城市的整体结合。 中国已经进入智慧城市(飞企智慧园区)时代,并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智慧城市大发展的浪潮。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活动多样的博览会平台能够承载展示智慧城市规划、阶段性成果、政府对智慧城市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购买大型科技企业产品等集成功能,将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强助力。 即使大数据也只是智慧城市(飞企智慧园区)建设当中所采用的新技术之一,但是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发挥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周侠打了个比方:假如把一座城市比作一个人,人产生智慧的唯一器官是大脑。大脑负责接收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产生信息,信息是实体化的数据,数据是抽象化的信息。数据是人产生智慧的基础,也是城市产生智慧的基础。城市想要智慧,必须有一个能够产生智慧的“大脑”。城市的“大脑”是将分散、无序、复杂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运用,实现资源化、价值化、智慧化的中枢机构。构建城市“大数据智慧中心(中枢机构)”,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工作心得“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工作心得“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我国的城镇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了以城市为主要经济载体的时代,但同时又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为此,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召开,明确了下一阶段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会议特别指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着力打造智慧城市”。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更为细致的指导意见。 从以往的实践情况看,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很快被城市管理者接受并视为解决“城市病”、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手段。各部委相继实施了多种类型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截至2015年8月,相关试点共计10大类、672个区域。很多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写入“十三五”规划,因此未来五年将是打造中国特色升级版智慧城市的关键时期。在此情况下,更需深入剖析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开展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 顶层设计缺失。信息技术的快速升级和变革一方面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与更新成本。在这种形势下,需要

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对各方主体的需求特点、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共享机制、现有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方式、未来系统升级的接口等予以识别和设计,否则极有可能造成既有信息化资源的浪费,严重时导致智慧城市平台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很容易被淘汰。当前,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各类城市规划中很少涉及智慧城市相关内容,即便进行了规划设计,其架构也多为物理架构或技术架构,而非应用层次的架构,片面重视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容易导致技术体系脱离于实际需求。 智慧城市理论体系薄弱。智慧城市概念自提出至今已有八年时间,其本身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科学概念,并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的智慧城市理论研究更多停留在文件解读、非体系化的技术应用等层次上,对智慧城市规划体系以及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经济转型、城市治理等相关理论研究重视不够,这与智慧城市实践的快速开展形成强烈反差。 智慧城市概念流于“标签化”。在传统城市管理手段失灵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迫切需要找到“城市病”治理的突破口,智慧城市由于其先进的技术体系及其所描绘的城市发展愿景,一经提出便迅速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将其视为根治“城市病”的一剂良药。在这种态势下,智慧城市概念被迅速“标签化”,将智慧城市简单理解为“数字城市”“城市信息化”,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为信息化资源严重浪费、信息平台闲置空转埋下极大隐患。 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智慧城市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单纯依赖政府自建、自营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引入市场机制、由企业和融资机构筹资已是必然趋势。PPP模式为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但也

2016年智慧城市的五大发展趋势

2016年智慧城市的五大发展趋势 当下“互联网+”概念、智慧概念正是大热,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涵盖中国制造2025、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大数据、云计算……2016年,随着各类智慧城市参与者,诸如西奥科技等企业的积极涌入,以及政府数据的不断开放,我国的智慧城市必将取得进一步发展。据悉,我国智慧城市将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 一、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互联网企业数量扩容 互联网企业将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国家层面将通过财政改革、购买服务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模式推动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合作大于竞争的特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涉及层面众多,需要各类厂商携手合作才能做好智慧城市,需要通过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生态系统的衍变。 二、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政企协同为主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政府管理、运营两手抓将极易导致城市发展财政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如果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则既可拓展城市管理的综合资

源,又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质量。政企协同比政府投资为主的方式更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以得到证实,这将是大势所趋。 三、智慧社区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准入证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智慧落地的触点,是城市管理、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载体。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以及新一代技术的普及,智慧社区的项目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2016年智慧社区将成为企业业务落地的承载点,智慧社区行业将实现飞速扩展。众多互联网企业都在加快智慧社区行业的布局,智慧社区入口的争夺,将会随着模式创新、技术推广和数据沉淀而越演越烈。 四、大数据发掘助力智慧城市体验提升 随着云技术的逐步成熟,云计算正式融入各地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云化建设,更大化地提升数据中心海量数据的支撑能力。除此之外,一些智慧城市产业链的成员,如IBM、西奥科技等均开始在大数据方面加大投资,同时也将智慧城市平台作为大数据获取的来源。2015年,在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中,通过大数据发掘等方式实现智慧城市体验提升和商业变现的成功案例明显增多。 五、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将会是信息安全 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投入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其成效将会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体现。而信息安全作为辅助支撑体系,是智

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总体框架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总体框架建设方案 (一)智慧城市总体需求 城市市智慧城市建设以社会安全立体化、行业管理效率化、民生服务智慧化为着眼点,坚持高规格、高起点进行顶层设计,以提升粤东北核心城市的枢纽服务功能,发挥辐射粤赣闽的地理优势,促进低碳绿色创新发展、增强核心城市的凝聚力为导向,以“以人为本、智慧客都”为发展愿景,围绕“八个一、六大要求、三个阶段、三大行动计划”(8633建设理念)展开。 智慧安全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主题之一,以公安、应急、安监、食药监为核心,构建立体化安全防控体系;智慧的交通运输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主题,发挥城市市处于粤赣闽的区位优势,构建智慧化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支撑体系;智慧的产业支撑是智慧城市助力和推动城市科学崛起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强化与赣闽经济纽带关系,智慧城市建设要面向企业,提升经济服务水平,打造高端优势

要素扩散,打造吸引和激发创新要素孵化成长并形成国内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环境,发展产业信息化及信息化人才培育服务业。智慧的城市管理、智慧的政务服务和智慧的社会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共同主题。智慧的民生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高阶目标之一,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让市民、企业能够更快捷、更方便的享受城市提供的各类服务,提高民生服务的效率,最终提供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活环境。智慧城市强调“易商环境”的改善,强调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强化信息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公安、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增强管理的科学性,高标准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二)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概括起来就是“八个一、六大要求、三个阶段、三大行动计划”(简称“8633”建设理念)。 1.八个一 “八个一”(智慧城市子系统)就是建设一卡(市民卡/社会保障卡)、一号(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一厅(网上办事大厅)、一页(市民网页、企业网页)、一库(企业信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其他场合已经讲了不少,今天不从抓工作的角度全面讲了,而是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一些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宏观上讲讲。 第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 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每一

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格局。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美国就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这是因为美国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都是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 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前面说到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和辉煌,同当时我国科技发明和创新密切相关。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发明创造同生产紧密结合,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英国哲学家培根这样讲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3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教派和人物能比这3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一些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我国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

智慧城市建设新理念

智慧城市建设新理念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与运行效率,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引擎,一经提出就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如今,“智慧”概念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不断提高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实际上,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问世时间尚短,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发展方向还需要深入研究。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可以探索一种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超时空发展模式。它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地域阻隔,跨越时间局限,打造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生活模式,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运行效率。例如,利用主动管理技术和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居民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实时掌控住所的情况,使居家生活更加安全便捷。在超时空发展模式中,通讯代替交通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居民既可减少出行,又可摆脱地域束缚,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非常方便。同时,通讯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与发展,会让城市物流由物质资料实体流动向信息化流动转变,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物流发展水平。 上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城市发展通讯理论认为,城市发展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交通、通讯等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可促进城市全面发展。超时空发展模式开辟的网络虚拟空间,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相互作用的新场所,而且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高效,必将推动城市发展跃上新水平。在现实生活中,超时空发展模式已露端倪。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办公设备在家庭的普及,SOHO(家居办公)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尝试的一种工作方式。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相信,未来城市居民不仅在工作方式上、而且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可以做到自由高效、不受时空制约。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56.1%,进入以城镇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发展阶段。但很多城市面临“城市病”的困扰,人口膨胀、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等问题亟待解决,而超时空发展模式正是消除“城市病”的一剂良药。它使城市居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因人口过度集中所引发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可以节省很多资源,缓解资源紧张问题。可见,超时空发展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市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探索形成超时空发展模式,需要城市规划建设、技术发展、制度完善等各方面协同推进。其中,政府应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城网络化。一方面,推进自身管理与业务操作网络化,让城市居民能够通过网络办理相关业务;另一方面,主导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公共设施,让信息网络渗透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激励、信贷支持、与企业合作等手段,引导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商业模式,提高物流发展水平。第三,网络是超时空发展模式的基石,但网络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政府应加强网络监管,确保居民生活不受网络风险的威胁。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超时空发展模式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智慧城市建设新理念

智慧城市下智慧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智慧城市下智慧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13 级 智慧城市下智慧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冯懋 学号:2013160069 指导老师:王虹力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 我所撰写的设计(论文)《智慧城市下智慧物流发展 趋势研究》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没有剽窃或抄袭他人的论文或成果。如有剽窃、抄袭,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成果归属学校所有。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城市的发展面临巨大问题。智慧城市的理念与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相契合,其背景和出发点都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覆盖的内容也具有非常大的交集,为城市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论文论述了智慧城市的理论内涵,并提出了在此理论指导下流通产业发展的思路,对于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前言 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随着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探索和总结、指标体系的形成和实施,将会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形成城市“智慧化”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智慧城市(Smart City),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大众 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智慧城市是在综合运用物联

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中,通过城市相关信息的感知传输、分析挖掘、融合应用,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提供一个更人性、更美好的环境,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工具,为城市公共应用服务提供便捷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让现代城市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绿色。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 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 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 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 成长。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教育等方面, 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 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是城市数字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核心是体现以人为本、智能运行的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城市的运行状态,提高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执行效率和响应速度;对物理现实空间中的各种实体对象更加精确、智能和直观的控制和展现,提高对各种实体系统的整体优化掌控、实现信息虚拟空间和物理现实空间的同步互动;通过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分析能力,深入挖掘各种系统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发现规律并提出方法,为更智慧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达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企业竞争力和市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智慧的建设,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大部分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有限规模、小范围探索阶段。韩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之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新产业。美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在基础设施、智能电网等方面进行重点投资与建设。新加坡被公认为政府服务最好的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服务公众。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转型期,即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转向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中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有三种建设模式,分别是: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如无锡;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如武汉;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如北京、重庆。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1.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概念模型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就是要从更好地满足市民、企业(机构)和城市运营管理的特定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打造城市统一一体的、互联互通的、协同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感知监控体系、通信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等),从技术上逐步消解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突破职能部门之间的条条框框,进而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模式创新,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挖掘城市承载潜力、提高城市服务质量,为实现平安、幸福、繁荣、和谐、开放等城市目标而努力。 2.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整体架构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城市智能化管理体系架构从下到上分为感、传、知、用四层: 感知层:采用视频采集、卫星定位、RFID等多种感知技术手段进行信息采集; 传输层:通过光纤、2G/3G、卫星等各种传输网络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 认知层:搭建公共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信息接入、信息整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二是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三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四是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通过前端遍布城市的传感器搜集数据,在将这些庞大的数据汇总形成信息,通过智能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从庞大的数据中寻找出其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知识或有价值信息,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化手段让城市运营更加高效便捷,最终形成智慧城市。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从以上图表中看出,每个地方(国家、城市)的智慧城市都有一个具体目标和重点。针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明确一个目标和重点,来规划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规划的8条原则: ●根据城市宗旨定义城市模型; ●分析城市结构,制定行动计划; ●重新思考城市的各个系统; ●提升城市服务的经济性; ●让城市更具可持续发展空间,吸引长期投资; ●构建宜居城市,为民众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打破组织竖井,重构组织架构; ●与其他城市一起协作。 全国信标委于2012年2月至5月对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城市和企业进行了实地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推动要素、问题和挑战、建设重点、支撑技术、智慧城市中SOA的应用状况及标准化需求等内容。本次调研了28家用户单位以及24家企业。 (1)智慧城市关注领域 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和用户目前最为关注的三个智慧城市应用领域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 (2)智慧城市实施领域 智慧城市项目实施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其中智慧政务应用实施最广泛。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进程将在长期水平上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城镇化增长速度趋于放缓,城市发展的关注点从增量转向存量。 曾经只有少数大城市才需要面对的拥堵、污染、安全、管理等问题,成为大多数城市都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城市系统复杂度提升、需求多样化程度提高,要求城市运转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精细,这为智慧城市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空间。 因此,2010年以后,智慧城市理念在中国经历了短暂的概念普及,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这种爆发,在国家层面表现为2013-2015年间相关政策、指导意见、试点的密集发布;在地方层面表现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得到积极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智慧城市数量已经超过500个,居全球之最。 1.政策方面 2016年以后,由国家部委主导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逐渐减少,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从概念普及转向落地实践,国家与地方政策也呈现出持续演进、系统落位的特点——在国家层面,《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相继发布,智慧城市相关的国家标准体系逐渐形成;在地方层面,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发布了智慧城市相关的法规和条例,为智慧城市的落地实践创造条件。 2.技术方面 在技术方面,中国已经成为ICT应用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截至2017年末,中国4G用户总数达到9.97亿,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81万亿元,居全球之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ICT发展的规模效益凸显,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传感器、通信等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商业领域,为智慧城市的相关创新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3.落地现状 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的落地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因此各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数量,可以成为衡量行业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政府公开信息来看,在2013-2018年的7年间,由各地方政府委托的智慧城市项目的中标数量从12个激增到162个,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5%。其中沿海发达地区的智慧城市项目显著多于其他地区,从地域范围来看,华东、华北、华中南地区的项目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70%,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集中区域。 从类型来看,智慧城市相关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仍然是数量最多的地方政府委托项目,说明大量地区的智慧城市发展尚处在早期谋划阶段;城市运营管理、政府政务、城市大数据、交通出行、城市应急相关的项目增长迅速,在2014-2018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40%;智慧市政、城市安防等领域也具有较大需求,但项目数量增速放缓,表现出市场趋于成熟的特征。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众多、系统复杂度较高,需要统筹规划和多方协调才能完成,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企业采取战略合作的方式推进智慧城市的落地。与解决方案提供和单一项目采购的方式相比,战略合作涉及的城市需求方和企业服务方的层级较高,双方能够整合的资源较多,在建设内容上具有较大的灵活度和持久性,是地方政府与大型厂商进行长期合作的较好选择。 4.困难重重 在国家战略引导和地方积极实践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获得广泛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