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变电站应用技术第4章 习题答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变电站应用技术第4章 习题答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变电站应用技术第4章 习题答案

第4章智能变电站概述习题答案

1.简述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主要的特征。

答:智能变电站(smart substation)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化变电站的特征可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2)二次设备的网络化。

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实现标准统一化。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设备层和系统层两层。从逻辑上将变电站功能划分过程层、间隔层和变电站层。

3.什么是合并单元?

答:合并单元又称合并器(简称MU),主要完成智能变电站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电流等的合并并转换为数字信号(SV)上传至测控、保护与计量表等。合并单元是过程层的关键设备,是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

4.什么是智能终端?

答:智能终端是一种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而成的,用来完成该间隔内断路器以及与其相关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和快速接地开关的操作控制和状态监视,直接或通过过程层网络基于GOOSE服务发布采集信息;直接或通过过程层网络基于GOOSE服务接收指令,驱动执行器完成控制功能,具备防误操作功能的一种装置。

5.简述智能变电站的三层两网的结构模式。

答:在逻辑结构上,IEC61850按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要完成的控制、监视、保护三大功能从逻辑上将变电站功能划分过程层、间隔层和变电站层。

1)过程层。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是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智能化部分。

2)间隔层。间隔层的功能是利用本间隔的数据对本间隔的一次设备产生作用,如线路保护设备和间隔单元控制设备就属于这一层。

3)变电站层。变电站层主要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

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由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个构成。站控层网络是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之间的网络,实现站控层内部及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层网络是间隔层与设备层设备之间的网络,实现过程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6.过程层网络包括GOOSE 网和SV 网。GOOSE 网用于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之间的状态与控制数据交换。SV 网用于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之间的采样值传输,保护装

置与本间隔的合并单元之间也采用点对点的方式接入SV 数据。

7.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的网络通信协议采用MMS ,故也称为MMS 网。

8.什么是直采直跳?什么是网采网跳?

答:直采:智能终端采集到的一次设备数据信息直接传送给本间隔的保护装置,这个过程叫作直采。

直跳: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命令传送至本间隔的智能终端,这个过程称为直跳。

网采:智能终端采集到一次设备数据信息通过SV网传送给保护装置,而非直接传送给相应间隔保护装置,这个过程叫作网采。

网跳:保护装置发出的跳合闸等命令首先传送至本间隔的过程层网络交换机,再由本间隔网络交换机把装置发出的跳合闸等命令传送至本间隔的智能终端,这个过程称为网跳。

9.什么是智能操作箱?

答:智能操作箱是新一代全面支持数字化变电站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操作箱功能与常规变电站操作箱功能相同,都是具有跳合闸及防跳功能。

10.站控层的主要组件有哪些?

答:站控层的主要组件有:监控主机、操作员站、远动通信装置、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

11.间隔层只要装置有哪些?

答:间隔层主要设备包括各种保护装置、系统测控装置、自动化装置、安全自动装置、监测功能等IED二次设备。

12.简述间隔层的主要功能。

答:主要功能如下:

1)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

2)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

3)逻辑控制功能的运算、判别、发令;

4)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

5)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

6)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

7)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13.过程层包括哪些设备?简述过程层的主要功能。

答:过程层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及其所属的智能组件以及独立的智能电子装置。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或者说过程层是指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过程层的主要功能分三类:

1)电力运行实时的电气量检测;

2)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检测;

3)操作控制执行与驱动。

14. 简述智能变电站主要的技术特征。

答:(1)数据采集数字化。(2)系统分层分布化。(3)系统结构紧凑化。(4)系统建模标准化。(5)信息交互网络化。(6)信息应用集成化。(7)设备检修状态化。(8)设备操作

智能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考核习题库--给学员

精心整理 考核试题样例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一、单项选择题 1.达到((A )D )30% 答案:2(A )答案:3.模拟量及脉冲量弱电信号输入回路电缆应选用对绞屏蔽电缆,芯线截面不得小于( )。 (A )0.5mm2;(B )1.0mm2;(C )1.5 mm2;(D )0.75mm2。 答案:D

精心整理 4.开关量信号输入输出回路可选用外部总屏蔽电缆,输入回路芯线截面不小于 (B ),输出回路芯线截面不小于()。 (A)0.75mm2、1.5mm2 ;(B)1.0mm2、1.5mm2;(C)1.5mm2、1.0mm2;(D)2.0mm2、1.5mm2。 答案: 5.UPS。(A))145% 答案: 6. 宜用( (A 答案: 7. (A)以太网;(B)无线网;(C)工控网;(D)ISDN 答案:C 8.分层式是一种将元素按不同级别组织起来的方式。其中,较上级的元素对较下级的元素具有()关系。 (A)继承;(B)控制;(C)管理;(D)主从

... 答案:B 9.某条线路停电工作后,显示的功率值和电流值均为线路实际负荷的一半,其原因是()。 (A)变送器的PT电压失相;(B)变送器的CT有一相被短接; (C)变送器故障;(D)线路的二次CT变比增大一倍 答案:D 10.I/O与主机信息的交换采用中断方式的特点是()。 (A)CPU与设备串行工作,传送与主程序串行工作; (B)CPU与设备并行工作,传送与主程序串行工作 (C)CPU与设备串行工作,传送与主程序并行工作 (D)CPU与设备并行工作,传送与主程序并行工作 答案:B 11.当功率变送器电流极性接反时,主站会观察到功率()。 (A)显示值与正确值误差较大;(B)显示值与正确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显示值为0;(D)显示值为负数 答案:B 12.《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中,要求500kV(330kV)变电所继电小室的间隔层设备及网络层设备对工频电磁场的抗扰性应符合:() (A)GB/T 17626-4-2 4级;(B)GB/T 17626-4-2 3级;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考核精彩试题库--给学员

考核试题样例 第二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变电所监控系统大多采用以太网,其CSMA/CD结构控制简单,轻负载下延时小。但随着负载的增加,冲突概率会急剧增大。对10M以太网,其()的网络负荷可达到()。 (A)50% 、 7.5Mbps;(B)40% 、 5Mbps;(C)25% 、 2.5Mbps;(D)30% 、 6Mbps。 答案:C 2.间隔层网络指任何一种用于工业现场,能实现各监控子系统之间相互通讯及与站控层通信的网络。其通讯速率应在()以上。 (A)1Mbps;(B)2Mbps;(C)4Mbps;(D)10Mbps。 答案:A 3.模拟量及脉冲量弱电信号输入回路电缆应选用对绞屏蔽电缆,芯线截面不得小于()。 (A)0.5mm2;(B)1.0mm2;(C)1.5 mm2;(D)0.75mm2。 答案:D 4.开关量信号输入输出回路可选用外部总屏蔽电缆,输入回路芯线截面不小于( B ),输出回路芯线截面不小于()。 (A)0.75mm2、 1.5mm2 ;(B)1.0mm2、1.5mm2;(C)1.5mm2、1.0mm2;(D)2.0mm2、1.5mm2。答案:B 5.UPS设备过负荷能力:带()额定负载运行60s,带()额定负载运行10min。 (A)130% 、110%;(B)125% 、105%;(C)150% 、125%;(D)145% 、120% 答案:C 6.网络拓扑宜采用总线型或环型,也可以采用星型。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物理连接宜用()。(A)总线型;(B)环型;(C)树型;(D)星型 答案:D 7.间隔层宜采用(),它应具有足够的传输速率和极高的可靠性。 (A)以太网;(B)无线网;(C)工控网;(D)ISDN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精)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变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作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基本功能,进一步叙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并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 概述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数据库现代通讯技术等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测量、保护、自动装置等 ,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实行自动监控,测量和协调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他完全取代了常规的监控仪表,中央信息系统,变送器及常规远动装置。不仅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而且由于采用了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更有效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最大程度提高了变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 变电站 变电站 (Substation改变电压的场所。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 2.1 变电站组成 变电站主要是有设备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土建、其他项目工程等。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两部分 :既一次部分(设备、二次部分(设备。

变电站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变电站的设备有变压器、开闭电路的开关设备,汇集电流的母线,计量和控制用互感器、仪表、继电保护装置和防雷保护装置、调度通信装置等,有的变电站还有无功补偿设备。 2.2 变电站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主要设备, 分为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即高、低压每相共用一个绕组,从高压绕组中间抽出一个头作为低压绕组的出线的变压器。电压高低与绕组匝数成正比,电流则与绕组匝数成反比。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相似,它们把高电压设备和母线的运行电压、大电流即设备和母线的负荷或短路电流按规定比例变成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控制设备的低电压和小电流。在额定运行情况下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为 l00V , 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为 5A 或 1A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经常与负荷相连近于短路 , 请注意 :绝不能让其开路, 否则将因高电压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或使电流互感器烧毁。开关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等都是断开和合上电路的设备。断路器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用来合上和断开电路;故障时在继电保护装置控制下自动把故障设备和线路断开,还可以有自动重合闸功能。在我国, 220kV 以 上变电站使用较多的是空气断路器和六氟化硫断路器。 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在设备或线路检修时隔离电压,以保证安全。它不能断开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应与断路器配合使用。在停电时应先拉断路器后拉隔离开关, 送电时应先合隔离开关后合断路器。如果误操作将引起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 负荷开关能在正常运行时断开负荷电流没有断开故障电流的能力, 一般与高压熔断丝配合用于 10kV 及以上电压且不经常操作的变压器或出线上。 2.3 变电站作用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介绍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 监控平台介绍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一、系统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环境、视频、火灾消防、采暖通风、照明、SF6、安全防范、门禁、变压器、配电、UPS等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集成联动,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和“易控”等问题。 二、系统组成 (一)、系统架构 (二)、系统网络拓扑

交换机服务器 站端后台机 网络视频服务器 门禁 摄像摄像头 户外刀闸温 蓄电池在线监测开关柜温度监测 电缆沟/接头温度监测SF6监测 空调仪表 电压UPS 温湿度电流烟感 电容器打火红外对射 门磁 非法入侵玻璃破碎电子围栏 水浸 空调 风机灯光 警笛 警灯 联动 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 消防系统 安防系统 其他子系统 TCP/IP 网络 上级监控平台 采集/控制主机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将各种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或 RS232/485接口进行连接,包括前端的摄像机、各种传感器、中心机房的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并通过软件平台进行集成和集中监视控制,形成一套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三)、核心硬件设备: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 PDAS-100系列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大批量应用在变电站、开闭所 和基站,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能够兼容并利用现有绝大部分设备,有效保护客户的已有投资。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传感器解析和设备控制,以及设备内部的联动控制,脱机实现联动、报警以及记录等功能。工业级设计,通过EMC4级和国网指定结构检测。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是针对电力配电房的电缆温度以及母线温度无 线检测,变压器运行情况以及油温检测、配电、环境、有害气体以及可燃气体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1.1.2 研究现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单位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 2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计算机监控系统,南京南瑞继电保护电气有限公司的RCS一9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电南自PS 6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武汉国测GCSI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许继电气公司的CBZ一8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瑞典ABB的MicroSCADA自动化系统等。现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站内间隔层设备(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控、直流系统等)以互联的方式与主机实现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构成一种服务于电网安全与监测控制,全分散、全数字化和可操作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系统站控层用的软件工具是瑞典ABB公司开发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MicroSCADA和COM500,COM500作为前置机,它是整个系统数据采集的核心,MicroSCADA用于后台监控;间隔层测控装置用的主要是芬兰ABB公司生产的是REF54_系列和瑞典ABB公司生产的REC561等自动化产品,远动装置用的是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CWCOM20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系统概述; 本次设计采用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其系统是面向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其是陕西银河网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新型设备,该系统是在总结我国微机变电站运行经验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新的发展趋势,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为宗旨,以方便现场安装调试、无人值守为目的,向智能化迈进的全新概念综合自动化系统。 其设备从变电站整体出发,统一考虑保护、监测、控制、远动、直流和五防等功能,避免了功能装置重复备置等弊病,及减少投资,又有利于变电站运行管理和维护。 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组成结构如下图;

该系统在我国首次集微机保护和远动为一体,并率先把这种装置直接安装于高压开关柜上,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以单元分散型嵌入式为指导思想,系统装置中每个单元的结构、外观和尺寸是完全一致的。其可把各个单元分散安装在一次设备上,或集中组屏按装。相比两者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大大减少连接开关柜控制屏及控制室的各种电缆,减少控制室面积,从而节省了变电站综合造价,简化了施工,方便了维护,并且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有了很大提高。消除了因设备之间错综复杂的二次电缆引线接错造成的问题,提高可靠性 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系统中每一种单元都面向变电站内的各种一次设备。如线路单元,就是面向开关柜设计的,它包含了对该开关柜的控制、测量、事故记录和线路的各种保护等;电容器单元也像线路单元一样,它是面向电容器组的;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设计,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变压器设计了三种面向它的完全独立的功能单元。第一是主保护单元,它主要完成变压器差动保护等。第二是后备保护,它主要完成变压器的过流保护等。第三是变压器的测控单元,主要完成主变的有载调压控制和电气量的测量。备自投单元是完成变电站两路电源的自动投切功能的。直流子系统也被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纳入了整体成套范围,作为系统的一个单元整体规划设计。 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安装,所有单元均通过一梗三芯通讯电缆同后台总控单元实现实时数据交换。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 一、了解智能变电站 1、背景 伴随着工业控制信息交换标准化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国外提出了以“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种标准”为理念的新的信息交换标准:IEC61850标准。在国内,现有信息交换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体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生产管理新技术的提高,因此,采用IEC61850实现信息交换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内电力自动化业界的一致共识,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又提出了“建设数字化电网,打造信息化企业”的战略方针,如何提高变电站及其他电网节点的数字化程度成为打造信息化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数字化变电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数字化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及电网发展的结果。 如今,我国微机保护在原理和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常规变电站发

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电缆老化接地造成误动、CT特性恶化和特性不一致引起故障、季节性切换压板易出错等。这些问题在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中都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另外,微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有的成熟技术也促成了数字化技术在电力行业内的应用进程。这几年国内智能化一次设备产品质量提升非常快,从一些试运行站的近期反馈情况可以看出,智能化一次设备已经从初期的不稳定达到了基本满足现场应用的水平。工业以太网是随着微机保护开始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更是成为近几年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流通信方式。在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以太网通信的可靠性不存在任何问题。而间隔层与过程层的通信对实时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通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这一难点问题也已经解决。可以说原来制约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因素目前已经得到逐一排除。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按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要完成的控制、监视和保护三大功能提出了变电站内功能分层的概念:无论从逻辑概念上还是从物理概念上都可将变电站的功能分为三层,即站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作为变电站的发展方向,主要解决现有变电站可能存在的以下问题:传统互感器的绝缘、饱和、谐振等;长距离电缆、屏间电缆;通信标准等。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主要需对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进行升级,将一次系统的模拟量和开关量就地数字化,用光纤代替现有的电缆连接,实现过程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通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复习题标准答案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常规变电所的二次系统主要由继电保护、当地监控、远动装置、滤波装置所组成。 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应能全面代替常规的二次设备。 3、变电所微机保护的软、硬件装置既要与监控系统相互对立,又有相互协调。 4、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所领域的综合应用。 5、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继电保护主要包括接触网线路保护、牵引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小电流接地系统自动选线、自动重合闸。 6、一个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如微机保护)的典型硬件结构主要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微型机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人机对话接口回路、通信回路、电源。 7、人机对话接口回路。主要包括打印、显示、键盘及信号灯、音响或语言告警,主要功能用于人机对话。 8、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继电保护主要包括接触网线路保护、牵引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自动重合闸。 9、变压器过负荷保护一般取两相电流。Ⅰ段用于发警告信号,Ⅱ段用于启动断路器跳闸。 10、根据继电器动作电流整定原则和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时限的不同,

过电流保护可分为定时限过流保护、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把它们组成一套电流保护装置称为两段式电流保护。 11、为了补充牵引系统无功功率的不足,提高功率因数,改善供电质量,在各个变电所广泛采用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组。 12、对于瞬时自消性故障,利用重合闸避免不必要的停电。 13、微机保护的一大特色当是利用基本相同的硬件结构和电路。通过不同的软件原理完成不同的功能。 14、在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数据通信是一个重要环节。 15、微机保护子系统的功能应包括全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全套保护。 16、变电站的数据包括模拟量、开关量和电能量。 17、电力系统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方式有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关联分散控制。 18、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要求都有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很高的可靠性,优良的电磁兼容性能,分层式结构。 19、数据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20、差模干扰是串联于信号源回路中的干扰,主要由长线路传输的互感耦合所致。 21、常规变电站的二次系统主要包括继电保护,故障录破,当地监控和远动四个部分。 22、直流采样是指将交流电压、电流等信号经变送器转换为适合于A/D转换器输入电平的直流信号。

变电站智能运检关键技术及应用

变电站智能运检关键技术及应用 摘要:“十三五”期间,电网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电网运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依靠人力为主的传统运维检修模式导致运维能力提升有限,已经无法满足 迅猛增长的电网运维工作需求;同时传统的运维检修模式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运检资源分配随意性较大,制约了运检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现代科技提 升变电站运检智能化水平,可有效提升设备可靠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电 网安全稳定和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运检;技术 1运维平台 1.1 在线监视 建立变电站二次系统全景信息模型,应用纤芯自动搜索算法实现虚、实对应 的二次设备全景可视化展示技术,将智能变电站信息数字化、抽象化转变为可视 化的全景模式。在线监视应能实现如下功能:1)对全站二次设备运行工况、通 信状态的实时监视与预警。2)对全站二次设备告警信息、变位信息、压板状态 等各种信息的全景展示。3)对全站二次设备间通信链路状态的实时监视与可视 化展示。4)对全站二次设备虚回路、虚端子的实时监视与可视化展示。5)对保 护装置等间隔层设备温度、电压以及保护遥测的实时监视与展示。6)对保护装 置面板指示灯状态的正确反映。 1.2 状态评估及监视预警 电力二次设备“趋势性 + 损失性”的评价体系和“横向比对、纵向校验”的评价方法,实现智能站二次设备健康状态在线评价,实现“经验评估”向“量化评估”的跨越。趋势性评估方法:是指对装置稳态量的长期监视、记录和分析,反映一段时 间内元件性能的变化趋势,包括采样值精度、开关量一致性、运行及环境温度、 端口光功率、其他自检参数等,超出门槛值预警。损失性评估方法:是指当装置 发生异常告警时,通过对告警信息按类型进行分析和统计,推断故障的具体性质,如严重等级、持续时间、影响范围、最可能的故障位置等,为装置异常缺陷处理 提供辅助决策。 1.3 保护定值管理 针对种类繁多、厂家各异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否正确、可靠动作直接关系到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继电保护定值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智能变电 站保护定值的管理,应能够正确、可靠地实现定值召唤、定值区切换、定值修改、定值比对等功能。定值召唤应能支持同时通过本地和远方发起的进行定值区号和 任意区定值的召唤,并且能够直观地显示定值名称及相应属性等信息。支持定值 区实时切换,通过选择、返校、执行步骤保证定值切换的正确性。定值修改内容,应能支持同时通过本地和远方发起的对定值进行实时修改,并且能够对单一保护 设备的定值进行批量修改,定值修改后,向所有远端主站发送定值变化告警信号。定值比对功能,应能根据历史数据库保存的最新定值信息与新召唤上来的定值进 行自动或手动对比,当两份定值单不一致时,应触发告警功能,并标识定值不一 致处,以便运行人员进行快速检查、核对。当定值修改后,应能对修改前后的定 值进行自动校对,并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明显的标识。 2操作智能化 2.1 隔离开关分合闸状态的“双确认” 敞开式隔离开关在操作过程中的可靠性相比短路器要低,进行操作时需要操

国内智能变电站研究现状

国内智能变电站研究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组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内的各大电力设备制造厂商从2001年开始关注AEC 61850系列标准,并开始对该标准进行翻译,目前已经发布和出版了IEC 6185o系列标准的正式版,并组织了6次互操作实验,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电力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积极响应并参与了互操作性试验。 为有效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规范化,国家电网公司在近年近百个各种类型数字化变电站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下系列标准和规范的讨论,并由智能电网部牵头编写了e/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e/GDwZ410下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O/GDw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等。这些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出台,为智能变电站的实施试点项目提供了规范化的依据。 1.实际工程应用 2007年5月,河南首个智能变电站——洛阳金谷园110kv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该站基于“网络化二次系统”概念,采用vLAN技术将局域网内的设备按网络化保护和控制功能逻辑划分成若干个网段,保证了控制的实时性,实现了网络的安全隔离;在间隔层采用了GOOSE网络传输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变电站三层结构的一体化应用;利用GOOSE网络实现了设备跳合闸命令传输、智能操作,实现了变电站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一体化的五防操作逻辑闭锁功能;利用网络化实现了母线保护、备自投、低频低压减载功能;采用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在线监视与诊断服务技术,实时监视各网络节点的工作情况,实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网络可视化监控。特别是在“网络化二次系统”及“网络化保护”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河南金谷园110kⅤ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成功,标志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变电站投人运行,也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

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现状与形势分析 刘心宇

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现状与形势分析刘心宇 发表时间:2018-04-18T15:07:46.8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作者:刘心宇陈凌霄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强,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济南 25000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强,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随着工业用电和家庭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更好的管理社会用电问题,使得国家电网在发展方面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而智能变电站等技术的发展应用,让我国的电网供应质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今,变电站的基础性建设作用被全面的发掘,那么在具体应用期间要对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和其构建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效促进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发展;形势 导言:现代社会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越来越朝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国家电网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且属于国家公用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电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压力,有资源方面的,也有环境方面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电力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根本原因。 2009 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从而开启了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序幕。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科学技术的融合,包括自动化技术、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通过与网络和虚拟电厂进行兼容,可以进行快速高效的通信,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1智能变电站通讯技术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智能变电站通讯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通讯技术的配套设备应用还处于实践阶段,设备的性能与设计预想存在一定的差距,设备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设备与二次系统的配合度低。通讯网络模式采用的是开放式协议,使得网络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加之网络节点与装置交互时,极易受到恶意攻击,使得通讯系统的稳定性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 2.1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分析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对于智能变电站的技术运用与发展而言,在社会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下,其技术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尤其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而言,其主要针对变压器油色谱和铁芯接地与压力等综合信息的监测技术有很好的发展,而且其测量结果也非常的精准。但仍有一部分的技术发展水平依然比较缓慢,如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在线监测的开关和断路器接头等方面需要综合性的研究,而且从整体而言,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程度依然比较普通,使得在具体工作期间,智能变电站的监测可靠性相对比较差,最终导致智能变电站的传感器容易损坏。如果智能变电站实施长期的运营,则由于系统长期的运营而使得监测系统的精确度出现严重的下降,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则造成数据的失真情况,因此,就目前使用的智能变电站,其在线监测技术依然在测试阶段。在线监测技术的具体运行情况。 2.2智能变电站中的组网分析 在目前智能变电站设备的运用期间,其设施组网期间主要根据三层两网的设计措施严格要求,然后在具体操作期间促使智能变电站单元和终端智能的统一运用。此外,为了确保智能变电站在运行期间的安全性,还需要对变压器实施保护,主要将变压器实施 110KV 到220KV 的等级保护措施,并在交换机上实施星型双网结构,并在电闸方面实施直跳的措施对智能变电站实施保护。在对智能变电站实施有效的组网保护措施后,就可以促使智能变电站的全面发展运用,也能促进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 2.3智能变电站中的电子互感器 在国家电网变电站发展实施智能化建设期间,电子互感器已经成为其智能电网建设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目前在智能变电站中运用的互感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即分压原理互感和光纤式互感技术,不同的互感技术运用的范围也各不相同。但从总体而言,电子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需要长时间的研究,才能在智能变电站中更好的运用。在目前的智能变电站互感器发展使用方面,还可以将二次调理线路装置与电子互感器进行全面的结合,但由于其在使用寿命方面与一次部件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具体实施期间,工作人员要全面考虑智能变电站运行设备的可靠性,进而促使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互感器的结合运用。 3 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3.1 一次设备智能化 要实现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化,一次设备必须实现智能化,通过接口一次设备可以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通过传输智能电网中的信息数据可以进行一体化的传输。一次智能化设备主有要电子互感器、组件、变压器等设备,检测信号和驱动装置采用的是微处理器技术,由于简化了电器结构,数字化控制信号可以进行网络传输,也节省一部分导线连接。现在光电互感器被广泛使用,这成为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实现基础。通过光电互感器,智能一次设备将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器等集中起来,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层承揽了以前非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和间隔层的功能。 3.2 二次设备网络化 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器、故障录波装置、网络监测装置以及在线检测装置等,这些二次设备在设计制造时都是通过微处理机技术进行的,微处理机技术具有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先进特点。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的网络有着快速的特点,网络的应用使数据和资源可以进行共享。二次设备网络化通过通信协议、光纤等可以进行分布式的控制,与传统的总线控制方式相比,数据之间的传输更加高速和标准化。 3.3信息之间通信更加标准化 智能变电站的控制中心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互,代替了以前的 104 规约。智能变电站进行信息交互和数据管理,严格遵循IEC 61850 协议要求,各种设备进行信息建模也遵循这一协议,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变电站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跨系统数据交换也可以进行无缝式对接。 3.4 进行设备检修侧重于状态检修 智能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采用比较先进的状态监测仪器,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如果设备出现了故障会自动分析设备的异

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概述 第2 章智能变电站概述 2.1 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和主要技术特点 所谓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具有数字化全站信息、网络化通信平台、标准化信息共享和互动化高级应用的主要技术特点。 (1)数字化全站信息。数字化全站信息是指实现一次、二次设备的灵活控制,并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可以通过信息网进行管理,满足全变电站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接地数字化,通过采用电子互感器,或者常规互感器就地配置合并单元,实现了就地数字化的信息采样;通过一次设备智能终端的配置,实现就地采集设备本体信息和就地执行控制命令。使电缆缩短,光缆延长。

(2)网络化通信平台。网络化通信平台是指使用基于IEC 61850 的标准化网络通信体系,具体表现是网络化传输全站信息。变电站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利用冗余技术增强系统可靠性;互感器的采样数据可通过过程层网络同时发送到测控、保护、故障录波及相角测量等装置,从而共享了数据;利用光缆代替电缆可大幅度减少变电站二次回路的连接线数量,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标准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信息共享就是形成基于一致的断面的唯一性、一致性基础信息,一致的标准化信息模型,通过一致的标准、一致的建模来实现变电站里外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具体表现在信息一体化系统下,将全站的数据按照一致的格式、一致的编号存放在一块儿,使用时按照一致的检索方式、一致的存取机制进行,避免了不同功能应用时对相同信息的重复建设。 (4)互动化高级应用。互动化高级应用就是实现各种变电站里外高级应用系统相关对象之间的互动,全面满足智能电网运行、控制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变电站内全景数据的信息一体化系统,供各个子系统同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存取访问以及和调度等其他系统进行标准化交互;满足变电站集约化管理、顺序控制的要求,并能与相邻变电站、电源、用户之间的协调互动,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5,6].

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的变电实施标准,导致变电站的设备和数量上,有所增加,从而能够在主要的问题上,进行处理和决定,以求带来更好地技术应用基础。只有加强节能环保的节能变电新技术,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率,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标签:国网智能;变电站;新技术;应用 1 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意义 对于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其中主要是以研究智能变电站的理论方法为主要关键点。对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研究,可谓实施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提供重要的方法观点和理论基础。并主要围绕智能变电站所要遵循的可靠、安全、节能环保的理念,进行可靠的分析研究。智能变电站所要遵循的可靠、安全、节能环保的理念,能够阻止全球变暖化的趋势,能够有效抵抗环境污染,改善环境,并能够做到节约社会资源,加强可利用资源的应用,为社会创造更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便是智能化变电站的新技术,对于全国性智能变电的合理性实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随着电子技术的智能化普及,全国各地的变电站已逐渐将智能化要求面向于各个变电站。主要是采用了一种分散式结构作为基础,这大大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智能变电站的技术人员,根据现存的技术条件,研发出一批新型的智能设备和技术,在保证变电站电力运行正常的基础上,逐渐推进整个技术进程。这是对智能变电站新技术进行研究设计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设计出一整套建设方案,使得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更加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倡导性。 2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创新点 (1)首次在智能变电站实现集中式保护测控方案,保护测控服务器集成了保护、测控、电能计量、故障测距等功能,减少保护测量装置、屏体数量,按常规组屏方案本期大约需要43面柜,按集成一体化方案仅需要10面柜,总体节省度达76.7%。 (2)实现采样值IEC 61850-9-2,对时信息IEEE-1588,GOOSE三网合一技术,实现全站信息共享;实现了过程层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设计,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减少了交换机数量40%,减少了装置光纤接口数量67%。 (3)首次实现了变压器油色谱检测“一拖二”模式的变压器设备在线监测功能,提高了监测设备集成度,节约了检修维护成本。 (4)首次实现了单网双套集中式保护装置的检修方案,在各种运行方式及切换过程中均满足继电保护的性能要求,解决集中式保护故障或者检修时影响范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一、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必要性 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中的一个节点,担负着电能传输、分配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任务。变电站继电保护、监控自动化系统是保证上述任务完成的基础。在电网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电网各节点(如变电站、发电厂)具体实施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因此,变电站自动化是电网自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它应确保实现以下要求: (1)检测电网故障,尽快隔离故障部分。 (2)采集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对变电站运行进行监视、计量和控制。 (3)采集一次设备状态数据,供维护一次设备参考。 (4)实现当地后备控制和紧急控制。 (5)确保通信要求。 因此,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高效、实时、可靠,对变电站内设备进行统一监测、管理、协调和控制。同时,又必须与电网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共享,优化电网操作,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并为电网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留下空间。 传统变电站中,其自动化系统存在诸多缺点,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例如: (1)传统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和远动装置等大多采取电磁型或小规模集成电路,缺乏自检和自诊断能力,其结构复杂、可靠性低。 (2)二次设备主要依赖大量电缆,通过触点、模拟信号来交换信息,信息量小、灵活性差、可靠性低。 (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大、使用电缆多,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负担重,二次设备冗余配置多。 (4)远动功能不够完善,提供给调度控制中心的信息量少、精度差,且变电站内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不全,缺乏协调和配合力量,难以满足电网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要求。 (5)电磁型或小规模集成电路调试和维护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不能远方修改保护及自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总复习试题与答案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总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常规变电所的二次系统主要由继电保护、当地监控、远动装置、滤波装置所组成。 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应能全面代替常规的二次设备。 3、变电所微机保护的软、硬件装置既要与监控系统相互对立,又有相互协调。 4、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所领域的综合应用。 5、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继电保护主要包括接触网线路保护、牵引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小电流接地系统自动选线、自动重合闸。 6、一个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如微机保护)的典型硬件结构主要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微型机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人机对话接口回路、通信回路、电源。 7、人机对话接口回路。主要包括打印、显示、键盘及信号灯、音响或语言告警,主要功能用于人机对话。

8、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继电保护主要包括接触网线路保护、牵引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自动重合闸。 9、变压器过负荷保护一般取两相电流。Ⅰ段用于发警告信号,Ⅱ段用于启动断路器跳闸。 10、根据继电器动作电流整定原则和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时限的不同,过电流保护可分为定时限过流保护、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把它们组成一套电流保护装置称为两段式电流保护。 11、为了补充牵引系统无功功率的不足,提高功率因数,改善供电质量,在各个变电所广泛采用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组。 12、对于瞬时自消性故障,利用重合闸避免不必要的停电。 13、微机保护的一大特色当是利用基本相同的硬件结构和电路。通过不同的软件原理完成不同的功能。 14、在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数据通信是一个重要环节。 15、微机保护子系统的功能应包括全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全套保护。 16、变电站的数据包括模拟量、开关量和电能量。 17、电力系统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方式有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关联分散控制。 18、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要求都有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很高的可靠性,优良的电磁兼容性能,分层式结构。 19、数据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20、差模干扰是串联于信号源回路中的干扰,主要由长线路传输的互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得以应用,而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变电站的智能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智能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变电站的人员投入与人工操作引起的失误,通过运用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新型智能设备等可以显著改善电力行业的经济价值,实现高效低耗的企业目标。电力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可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智能变电站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为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持久的动力来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提供帮助。 1. 智能变电站技术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 国家电网颁布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定义智能变电站是通过运用先进可靠、环保节能并且高集成度的智能化设备将整个变电站系统做成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标准化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变电站的信息处理的高效与可靠,并且完成信息收集、控制与保护等功能的自动化。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变电站单体与临近变电站、控制调度中心等部门实现自动控制、协同动作以及在线辅助分析等行为。通过智能变电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网的稳定性与高效安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反馈系统,能够为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提供支撑。在新型变电站中,主要采用的是集中配屏、全部分散以及局部分散等几种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分析识别技术在变电站二次设备智能巡检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针对二次屏柜进行智能监控,具体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所有的视频均通过以太网传输至智能算法在线分析服务器进行识别、分析及上传数据。其识别对象涵盖大部分二次屏柜内部对象。其次,开发数据管理及展示平台,将汇集的信息数据及监控画面显示至监控屏幕,供工作人员进行异常状态的监测、往期数据查询和报表查看等。最后,开发相应的APP,便于工作人员随时查验现场情况。未来变电站的全自动化是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电气设备与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 2.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功能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 黄小东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黄小东 发表时间:2019-01-17T11:50:20.4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作者:黄小东 [导读] 【摘要】:为了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重视运维防误技术。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18) 【摘要】:为了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重视运维防误技术。运维防误技术打的基础技术是具有综合性和主动性的防务技术,而且将两次设备的运维的状态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操作全面的安全机制。这个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效果非常好,对智能变电站进行了准确的保护。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 引言 智能变电站在平时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的话会给变电站带来许多安全事故,轻则设备受损,重则也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或死亡。在我国整个的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能变电站的运维安全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大力度来研究更加先进的继电保护技术来保障国家电网的安全。 1、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在智能变电站中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提升变电站的信息采集功能、信息传输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功能、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很多数字化的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保证了网络信息的顺畅度,在保证设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可以发挥网络信息的应用优点,对变电系统中的配电装置进行统一控制。 智能变电站的显著特征就是一次智能化和二次网络化,这类运营方式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营成本,提升了变电站的送电效率。智能变电站在应用过程中也通过智能化的工作管理方式,克服了过去变电站中互感器的饱和问题。智能变电站改变了光缆的应用方式,解决了过去存在的交直流串扰等电磁兼容问题。在智能变电站被应用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改善了传统的变电环境,提升了带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智能变电站的组成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变电过程层、变电间隔层、变电站控层。变电间隔层和变电站控层在对电力数据进行控制时。可以达成数据共享.优化变电站的信息处理功能.过程层在变电站中起着过度的作用,在被应用过程中,保持变电站稳定性。而智能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就是维护变电站的稳定性,保证智能变电中电力装置的运维安全。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 2.1 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实现 在进行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措施实施中,首先要运用到的一项技术就是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在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技术实施中关键性因素控制的分析,保障在分析和落实过程中,能够提升整体的技术实施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整体的技术应用效率。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规律来看,其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防护处理措施:一是在进行操作防护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将装置在一体化配置技术控制实施下,进行操作实施。二是将继电保护装置实施范围内的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等都做出及时的建设和评估。三是对防误设备的检查力度应该逐渐加大,保障在防误技术的处理和实施过程中,能够将整体的电力传输运行信息,以及电力传输中的二次设备工程概况明确,便于相关的施工人员运行施工工序时,减少失误性因素出现。 2.2 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应用 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继电器保护实施中的母线控制而言,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实施过程中,相关的人员为了能够提升装置应用的效果,在进行防误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对于继电器保护中的间隔SV接收板做出了整改,按照电压接收效果,相关的人员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实施的因素去控制相应的电力继电传输因素,比如借助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落实实施母线装置继电保护措施工序,相关的继电保护措施管理者,应该针对主动综合防误技术的实施进行控制,将原有的SV接收板转换,降低在接收板转换中的电力损耗,保障电力的运行和输送安全。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的应用 3.1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 根据装置就地操作中的防误因素分析,将其整个防误技术的实施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在装置的控制中,运维人员需要按照装置应用的需求,对整个装置控制实施中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就地操作的应用性能提升。二是在装置的就地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针对装置就地中存在的某一种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借助对装置就地防误技术的应用分析,协调好相应的技术。三是在装置就地控制运行过程中,相应的装置控制操作者,应该针对装置设计中的自动化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按照装置控制的指令操作以及装置控制的条件判断确定其就地过程中的操作时间,以及就地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因素等。 3.2对间隔合并单元故障的维护 就当前的智能变电站建设水平与运行状况来看,间隔合并单元故障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故障类型,也就是说,合并单元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当中的薄弱环节。对此,需要运维人员加以重视,总结丰富的运维经验,保证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相关故障的发生率。例如,在单套配置的间隔当中,有可能发生合并单元故障,故障发生后,运维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发出“断开”申请,即让发生故障的间隔单元的开关及时断开,并退出运行。当合并单元故障发生在双套配置的间隔当中时,运维人员需要作出如下反应:将单线间隔与故障位置对应的保护出口压板退出运行,同时将故障位位置对应的保护母线装置退出运行。当发生合并单元故障问题时,退出处理能够避免故障影响的进一步扩散,并为运维人员获取到充足的维护时间。 3.3防误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措施实施 3.3.1 装置检修防误操作分析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中,由于相应的技术维护实施措施存在差异性,为了能够将整体的防误技术实施效果体现出来,需要对装置检修技术的操作进行分析,保障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装置检修技术实施提供参考,保障整体的技术控制应用规范。由于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采用二次回路光纤组网代替电缆连接传输,这种装置的应用中,没有物理端子和物理连线,实现了装置传输的虚拟化构建传输,整个装置虚拟化传输中的构建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致使SV接收板的存储过程中,软压板的控制能力不够,要想实现整个装置传输控制的虚拟化运行,还应该注重对装置应用的检修防误操作处理分析,确保在装置的检修操作处理分析过程中,能够提升整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