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形曲线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1)

s形曲线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1)
s形曲线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1)

S形曲线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07-12-6 郝为强来源:《伺服控制》网络版

关键字:伺服系统机械共振 S形曲线 Simulink

信息化调查找茬投稿收藏评论好文推荐打印社区分享

工业控制领域常用的位置或速度控制曲线包括梯形曲线、S形曲线等。本文对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S形速度控制曲线较之梯形曲线能够带来更小的负载速度超调与调整时间。

伺服系统具有优异的控制带宽,快速的响应速度和定位精度,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机械控制系统中。机械系统中常用的传动方式有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等。带传动结构简单、适宜远距离传输,而齿轮传动准确度高,适宜对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虽然上述传动方式各具优点,但传动刚性相差较大,比如带传动的刚性较弱,属于柔性件传动;而齿轮传动的刚性较强。传动部分的刚性与伺服控制系统的闭环共振频率点密切相关。如果机械传动部分的刚性较弱,如带传动,则伺服控制系统在通过增益调节而改善闭环控制带宽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共振频率点,从而导致伺服控制系统的位置或速度跟踪出现波动,甚至出现振荡,同时机械噪音显著增加,严重恶化了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

为了有效地抑制共振频率点,从而改善伺服控制系统性能,设计低通滤波器或陷波器是伺服控制领域经常使用的方法。低通滤波器主要用来抑制高频共振,但会降低了伺服控制系统的带宽;陷波器即为带阻滤波器,主要针对共振频率点进行抑制,由于伺服控制系统共振频率点可能有多个,且很难准确测定,因此陷波器实际的抑制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同时无论是低通滤波器还是带通滤波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位延迟,使用不当可能使得伺服控制系统出现更大的过冲或振荡,因此使用时需要反复进行对比试验,较为复杂。

工业控制领域常用的位置或速度控制曲线包括梯形曲线、S形曲线等,见图1。

图1(a) 梯形位置或速度控制曲线图

图1(b) (S)形位置或速度控制曲线

由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转矩与输出功率有一定的限制,但阶跃曲线需要伺服电机瞬时输出较大的转矩,易导致电机过载。而梯形曲线具有一定的加减速斜率,且可通过斜率来限制伺服电机的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避免电机过载。同时硬件设计简单方便,因此被工业控制领域广泛采用。但梯形曲线也存在自身的弱点,从梯形曲线的频谱图中可见,其含有高次谐波分量,此时如果伺服控制系统闭环响应曲线存在共振频率点,则这些高次谐波分量会激励这些的共振频率点,从而导致位置或速度跟踪曲线出现过冲或振荡。为了克服梯形曲线的上述缺点,工业控制领域逐渐开始使用S形位置或速度控制曲线。S形曲线具有启动时需要伺服电机输出转矩小,加减速时高次谐波分量少等优点。本文借助电机与负载耦合的常用模型,采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梯形曲线与S形曲线的控制性能,从而加深了对S形曲线的理解与认识。

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电机与负载的耦合模型见图2。T表示电机电磁转矩、JM表示电机轴转动惯量、JL表示负载转动惯量、KS表示传动部分的扭转刚性、BML表示电机与负载间的粘滞阻尼系数。该耦合模型忽略了机械传动部分的转动惯量,简化电机与负载间的耦合关系,用扭转刚性为Ks的传动装置、粘滞阻尼系数为BML的摩擦环节等两个部分将电机与负载连接。

图2 电机与负载的耦合模型

基于电机与负载的耦合模型,采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该耦合模型进行了分解,形成仿真示意图见图3。梯形或S形速度控制曲线经过速度环PID调节后形成电流作用于电机定子绕组,形成电机电磁转矩。由于电机与负载之间通过扭转刚性为Ks的传动装置、粘滞阻尼系数为BML的摩擦环节耦合,因此实际作用在电机轴上的有效加减速力由电机电磁转矩T、电机与负载间由于存在瞬时速度差而形成的粘滞阻力、电机与负载间由于存在瞬时位置差而形成的扭转力三者合成。作用在负载上的加速减力由粘滞阻力和扭转力两者合成。对于电机轴而言,粘滞阻力和扭转力是阻力。但对于负载,两者成为带动负载转动的动力。由于伺服系统常在电机轴一侧装有编码器作为位置或速度反馈信号,而不是在负载一侧,因此Simulink仿真中将电机轴的速度接入了反馈回路,形成电机速度控制闭环。

图3 电机与负载耦合模型的Simulink仿真示意图

Simulink仿真分析

在对伺服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时,使用的参数及对应数值如下:伺服电机转动惯量JM=80×10-6Kgm2、电机电磁转矩常数KT=1Nm/A、电机额定扭矩NR= 、负载惯量JL=8×10-4Kgm2(为电机轴转动惯量的10倍)、传动刚性KS=400 Nm/rad、阻尼系数BML= Nms/rad。

仿真分析时,首先依据电机额定扭矩值设定控制曲线的加减速时间,防止电机过载。其次在保证伺服控制系统负载速度响应带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负载速度曲线的超调量,减小调整时间。因此设定速度环PI调节器的比例系数P为3、积分时间常数Ti为100。

从伺服控制系统负载速度响应波特图(图4)中可见,负载速度响应带宽为

173Hz(-3dB),相位-166°。同时响应带宽内,存在共振频率点:频率114Hz,幅度。

图4 负载速度响应波特图

考虑到负载速度响应带宽内存在共振频率点,此时如果采用梯形速度控制曲线作为伺服控制系统的命令输入,则必然导致负载速度跟踪曲线出现较大超调量,较长的调整时间,见图5(a)所示。但如果采用S形速度控制曲线,则会大幅降低负载速度跟踪曲线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见图5(b)。

图5(a) 梯形速度控制曲线下的负载跟踪速度曲线图5(b) S形速度控制曲线下的

负载跟踪速度曲线

图5中红色曲线表示速度控制曲线,蓝色曲线表示负载速度跟踪曲线。从图5(a)中可见,在梯形速度控制曲线作用下的负载速度跟踪曲线最大超调量%、调整时间约78ms(取△=%);从图5(b)中可见,在S形速度控制曲线作用下的负载速度跟踪曲线最大超调量仅%,调整时间更小。

通常伺服电机能够短时输出三倍额定转矩,用于加速负载而不出现过载。在对上述两种速度控制曲线输入进行仿真分析时,伺服电机的输出扭矩虽短时超过额定扭矩,但能够满足要求。

结语

仿真结果表明,S形速度控制曲线较之梯形曲线能够带来更小的负载速度超调与调整时间。这就意味着在相同的速度超调要求下,S形速度控制曲线下能够进一步地缩短加减速时间,提高负载速度的控制带宽。

实际应用中的伺服控制系统结构较之本文的仿真模型要复杂的多,其机械传动部分可能包含多个传动环节。由伺服调节器增益与控制算法、传动环节刚性、摩擦环节系数、电机与负载转动惯量等因素决定的共振频率点在伺服控制带宽内可能出现多个,且很难有效抑制。因此使用S形位置或速度控制曲线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且必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伺服控制系统中。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三种控制方式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三种控制方式 交流伺服控制器主要由速度控制器、电流控制器和PWM生成电路组成。控制方式上交流伺服控制用脉冲串和方向信号实现。交流伺服控制系统有三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转矩控制和位置控制。 1.速度控制 速度控制方式主要以模拟量来控制。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用速度或位置模式较好;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则可选用速度控制。根据电动机的类型,调速控制系统也分不同类型,如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和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分为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和PWM型变频调速。下面以PWM型变频调速为例来详细说明交流伺服控制原理。 图4-27给出了PWM调速系统示意图,主电路由不可控整流器UR、平波电容器C 和逆变器UI构成。逆变器输入为固定不变的直流电压%’通过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脉冲宽度和频率来实现调压和调频’同时减小三相电流波形畸变的输出。这种形式主电路特点如下。 ①由于主要电路只有一个功率控制级UI,因而结构简单。 ②由于使用了不可控整流桥,因而电网功率因数跟逆变器的输出大小无关。 ③逆变器在调频时实现调压,与中间直流环节的元件参数无关,从而加快了系统的动态响应。实际的变频调速系统一般都需要加上完善的保护以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2.位置控制

在有上位控制装置的外环PID控制时速度模式也可以进行定位,但必须把电动机的位置信号或直接负载的位置信号给上位反馈以做运算用。位置模式也支持直接负载外环检测位置信号,电动机轴端的编码器只检测电动机转速。由于位置模式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因而其主要应用于定位装置,如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等。 3.转矩控制 转矩控制方式实际上就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賦值来设定电动机轴输出转矩。例如10V对应5N ? m的话,当外部模拟量设定为5V时,电动机轴输出为2.5N ? m.如果电动机轴负载低于2.5N.m时电动机正转,外部负载等于2.5N ? m时电动机不转,大于2.5N*m时电动机反转(通常在有重力负载情况下产生)。可以通过即时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信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转矩控制主要应用在对材质的受力有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的装置中,例如绕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

伺服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伺服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伺服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包括步进电动机开环伺服系统阶段、直流伺服电动机闭环伺服系统阶段、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伺服系统阶段,并分析了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交流化、智能化、网络化、小型化。 关键词:伺服;智能化;小型化 伺服系统也叫位置随动系统,它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执行机械对位置指令(给定量)的准确跟踪,当给定量随机变化时,系统能使被控制量准确无误地跟随并复现给定量,是一个位置反馈控制系统[1],主要包括电机和驱动器两部分,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及工业自动化等自动控制领域。随着电力电子、控制理论、计算机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机制造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伺服系统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 1伺服系统的发展阶段 伺服系统的发展与伺服电动机的不同发展阶段相联系,

由直流电机构成的伺服系统是直流伺服系统,由交流电机构成伺服系统是交流伺服系统。伺服电动机至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1 第一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步进电动机开环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的驱动电机为步进电动机或功率步进电动机,位置控制为开环系统。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3.6°、1.8°,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0.72°、0.36°。 步进电机存在一些缺点: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步进电机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现象,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现象。 1.2 第二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直流伺服电动机闭环伺服系统 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很多高性能驱动装置采用了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也由开环系统发展成为闭环系统。在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永磁式直流电动机占统治地位,其控制电路简单,无励磁损耗,低速性能好。 1.3 第三个发展阶段(80年代至今):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伺服系统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伺服系统概述 伺服系统是以机械参数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在伺服系统中,输出量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因此又称之为随动系统或自动跟踪系统。机械参数主要包括位移、角度、力、转矩、速度和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机制造工艺水平的逐步提高,伺服技术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伺服系统由传统的步进伺服、直流伺服发展到以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为伺服电机的新一代交流伺服系统。 目前,伺服控制系统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如激光加工、机器人、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办公自动化设备、卫星姿态控制、雷达和各种军用武器随动系统、柔性制造系统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迅速发展。 1.1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伺服系统的定义 “伺服系统”是指执行机构按照控制信号的要求而动作,即控制信号到来之前,被控对象时静止不动的;接收到控制信号后,被控对象则按要求动作;控制信号消失之后,被控对象应自行停止。 伺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控制命令要求,对信号进行变换、调控和功率放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转矩、速度及位置都能灵活方便的控制。

1.1.2伺服系统的组成 伺服系统是具有反馈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它由检测部分、误差放大部分、部分及被控对象组成。 1.1.3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精度高。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输出量能复现出输入量的精确程度。 2)稳定性好。稳定是指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外界干扰的作用下,能在短暂的调节过程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3)快速响应。响应速度是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 4)调速范围宽。调速范围是指生产机械要求电机能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 5)低速大转矩。在伺服控制系统中,通常要求在低速时为恒转矩控制,电机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转矩;在高速时为恒功率控制,具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 6)能够频繁的启动、制动以及正反转切换。 1.1.4 伺服系统的种类 伺服系统按照伺服驱动机的不同可分为电气式、液压式和气动式三种;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计量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模拟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位置

PLC控制伺服电机的方法

伺服电机的PLC控制方法 以松下Minas A4系列伺服驱动器为例,介绍PLC控制伺服电机的方法。伺服电机有三种控制模式:速度控制,位置控制,转矩控制{由伺服电机驱动器的Pr02参数与32(C-MODE)端子状态选择},本章简要介绍位置模式的控制方法 一、按照伺服电机驱动器说明书上的"位置

控制模式控制信号接线图"连接导线 3(PULS1),4(PULS2)为脉冲信号端子,PULS1连接直流电源正极(24V电源需串连2K左右的电阻),PULS2连接控制器(如PLC 的输出端子)。 5(SIGN1),6(SIGN2)为控制方向信号端子,SIGN1连接直流电源正极(24V电源需串连2K左右的电阻),SIGN2连接控制器(如PLC的输出端子)。当此端子接收信号变化时,伺服电机的运转方向改变。实际运转方向由伺服电机驱动器的P41,P42这两个参数控制。 7(com+)与外接24V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29(SRV-0N),伺服使能信号,此端子与外接24V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则伺服电机进入使能状态,通俗地讲就是伺服电机已经准备好,接收脉冲即可以运转。 上面所述的六根线连接完毕(电源、编

码器、电机线当然不能忘),伺服电机即可根据控制器发出的脉冲与方向信号运转。其他的信号端子,如伺服报警、偏差计数清零、定位完成等可根据您的要求接入控制器。构成更完善的控制系统。 二、设置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参数。 1、Pr02----控制模式选择,设定Pr02参数为0或是3或是4。3与4的区别在于当32(C-MODE)端子为短路时,控制模式相应变为速度模式或是转矩模式,而设为0,则只为位置控制模式。如果您只要求位置控制的话,Pr02设定为0或是3或是4是一样的。 2、Pr10,Pr11,Pr12----增益与积分调整,在运行中根据伺服电机的运行情况相应调整,达到伺服电机运行平稳。当然其他的参数也需要调整(Pr13,Pr14,Pr15,Pr16,Pr20也是很重要的参数),在您不太熟悉前只调整这三个参数也

运动伺服一般都是三环控制系统

运动伺服一般都是三环控制系统,从内到外依次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 1、首先电流环:电流环的输入是速度环PID调节后的那个输出,我们称为“电流环给定”吧,然后呢就是电流环的这个给定和“电流环的反馈”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电流环内做PID 调节输出给电机,“电流环的输出”就是电机的每相的相电流,“电流环的反馈”不是编码器的反馈而是在驱动器内部安装在每相的霍尔元件(磁场感应变为电流电压信号)反馈给电流环的。 2、速度环:速度环的输入就是位置环PID调节后的输出以及位置设定的前馈值,我们称为“速度设定”,这个“速度设定”和“速度环反馈”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速度环做PID调节(主要是比例增益和积分处理)后输出就是上面讲到的“电流环的给定”。速度环的反馈来自于编码器的反馈后的值经过“速度运算器”得到的。 3、位置环:位置环的输入就是外部的脉冲(通常情况下,直接写数据到驱动器地址的伺服例外),外部的脉冲经过平滑滤波处理和电子齿轮计算后作为“位置环的设定”,设定和来自编码器反馈的脉冲信号经过偏差计数器的计算后的数值在经过位置环的PID调节(比例增益调节,无积分微分环节)后输出和位置给定的前馈信号的合值就构成了上面讲的速度环的给定。位置环的反馈也来自于编码器。 编码器安装于伺服电机尾部,它和电流环没有任何联系,他采样来自于电机的转动而不是电机电流,和电流环的输入、输出、反馈没有任何联系。而电流环是在驱动器内部形成的,即使没有电机,只要在每相上安装模拟负载(例如电灯泡)电流环就能形成反馈工作。 谈谈PID各自对差值调节对系统的影响: 1、单独的P(比例)就是将差值进行成比例的运算,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差调节,有差的意义就是调节过程结束后,被调量不可能与设定值准确相等,它们之间一定有残差,残差具体值您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出。。。增加比例将会有效减小残差并增加系统响应,但容易导致系统激烈震荡甚至不稳定。。。 2、单独的I(积分)就是使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与差值信号成正比,大家不难理解,如果差值大,则积分环节的变化速度大,这个环节的正比常数的比例倒数我们在伺服系统里通常叫它为积分时间常数,积分时间常数越小意味着系统的变化速度越快,所以同样如果增大积分速度(也就是减小积分时间常数)将会降低控制系统的稳定程度,直到最后出现发散的震荡过程,。。。这个环节最大的好处就是被调量最后是没有残差的。。。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对于数字化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转矩环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控制效果,电流采样的精度和实时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精确的电流检测是提高系统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快速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性能闭环控制系统的关键。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中,电流检测的方案有多种,常见的一种方案是使用霍耳传感器[1],将电流信号经过电磁转换,变换为直流电压信号输出,然后,通过运放和比较器构成的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入到处理器;另一种方案是,取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经线性光藕或者隔离放大器进行信号隔离,调理后接A/D转换器输入进行数字化,获取电流的采样值,而数字化的过程即可以利用处理器中的A/D转换通道实现[3] [4],也可以利用根据原理实现的模拟量直接转换为数字量的隔离调制芯片来实现[2]。本文通过对这三种方案分别进行电路设计和具体实验后所得结果的比较分析,对三种方案各自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有利于基于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案来提高伺服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 2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简介

本系统采用交直交电压型变频电路,主电路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及智能功率模块IPM逆变电路构成,控制部分以DSP 芯片TMS320LF2812为核心,CPLD作为辅助处理模块,构成功能齐全的全数字矢量控制系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本系统是一个有电流、转速和位置负反馈的三闭环系统, DSP负责采样各相电流,计算电机的转速和位置,最后运用矢量控制算法,得到电压矢量PWM控制信号,经过光藕隔离电路后,驱动逆变器功率开关器件;同时DSP 还监控变频调速系统的运行状态,当系统出现短路、过流、过压、过热等故障时,DSP将封锁SVPWM信号,使电机停机,并通过LED显示。CPLD模块负责对光栅尺反馈的位置信息和上位机发送脉冲形式指令信息进行滤波和计数,并将数据以总线方式传送给DSP;同时处理键盘输入和显示输出,以及开关量的输入输出。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中电流采样的作用就是检测交流同步 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电流并转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入到DSP中,再由DSP的AD模块转化成数字量进行处理。因为本文研究的是三相平衡系统Ia+Ib+Ic=0,因此只要检测其中的两路电流,就可以得到三相电流。

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器

目录 一、伺服驱动概述 (1) 二、本产品特性 (2) 三、电路原理图及PCB版图 (4) 四、电路功能模块分析 (4) 五、焊接(附元件清单) (14) 六、编者设计体会 (16)

一.伺服驱动概述 1. 伺服电机的概念 伺服电机是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作为一种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是可以连续旋转的电-机械转换器,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转速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并能实现正反向速度控制。 2.伺服电机分类 普通直流伺服电动机 直流伺服电机 { 低惯量直流伺服电动机 直流力矩电动机 3. 控制系统对伺服电动机的基本要求 宽广的调速范围 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均为线性 无“自转”现象 快速响应 控制功率小、重量轻、体积小等。 4. 直流伺服电机的基本特性 (1)机械特性在输入的电枢电压Ua保持不变时,电机的转速n随电磁转矩M 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称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2)调节特性直流电机在一定的电磁转矩M(或负载转矩)下电机的稳态转速n随电枢的控制电压Ua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被称为直流电机的调节特性 (3)动态特性从原来的稳定状态到新的稳定状态,存在一个过渡过程,这就是直流电机的动态特性 5. 直流伺服电机的驱动原理 伺服主要靠脉冲来定位,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伺服电机接收到1个脉冲,就会旋转1个脉冲对应的角度,从而实现位移,因为,伺服电机本身具备发出脉冲的功能,所以伺服电机每旋转一个角度,都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这样,和伺服电机接受的脉冲形成了呼应,或者叫闭环,如此一来,系统就会知道发了多少脉冲给伺服电机,同时又收了多少脉冲回来,这样,就能够很精确的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可以达到0.001mm 直流伺服电机分为有刷和无刷电机。有刷电机成本低,结构简单,启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控制容易,需要维护,但维护方便(换碳刷),产生电磁干扰,对环境有要求。因此它可以用于对成本敏感的普通工业和民用场合。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电机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响应快,速度高,惯量小,转动平滑,力矩稳定。容易实现智能化,其电子换相方式灵活,可以方波换相或正弦波换相。电机免维护不存在碳刷损耗的情况,效率很高,运行温度低噪音小,电磁辐射很小,长寿命,可用于各种环境

伺服控制系统

伺服系统: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伺服的主要任务是按控制命令的要求、对功率进行放大、变换与调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力矩、速度和位置控制的非常灵活方便。伺服电机工作原理: 伺服电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伺服电机是一个典型闭环反馈系统,减速齿轮组由电机驱动,其终端(输出端)带动一个线性的比例电位器作位置检测,该电位器把转角坐标转换为一比例电压反馈给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将其与输入的控制脉冲信号比较,产生纠正脉冲,并驱动电机正向或反向地转动,使齿轮组的输出位置与期望值相符,令纠正脉冲趋于为0,从而达到使伺服电机精确定位的目的。 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一、交流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定子的构造基本上与电容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相似.其定子上装有两个位置互差90°的绕组,一个是励磁绕组Rf,它始终接在交流电压Uf上;另一个是控制绕组L,联接控制信号电压Uc。所以交流伺服电动机又称两个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子通常做成鼠笼式,但为了使伺服电动机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线性的机械特性,无“自转”现象和快速响应的性能,它与普通电动机相比,应具有转子电阻大和转动惯量小这两个特点。目前应用较多的转子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高电阻率的导电材料做成的高电阻率导条的鼠笼转子,为了减小转子的转动惯量,转子做得细长;另一种是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空心杯形转子,杯壁很薄,仅0.2-0.3mm,为了减小磁路的磁阻,要在空心杯形转子内放置固定的内定子.空心杯形转子的转动惯量很小,反应迅速,而且运转平稳,因此被广泛采用。 交流伺服电动机在没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只有励磁绕组产生的脉动磁场,转子静止不动。当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便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转子沿旋转磁场的方向旋转,在负载恒定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转速随控制电压的大小而变化,当控制电压的相位相反时,伺服电动机将反转。 伺服使能,是伺服系统的输入信号,上位机输出信号给伺服系统使伺服系统处于使能状态,该信号有效时,驱动器控制电机绕组通电,允许接收其他控制指令;否则电机绕组断电,电机处于自由状态,为止偏差清零,不接收其他指令。 伺服准备好,是伺服系统的输出信号,当驱动器上电完成初始化,可以正常运行时,会输出该信号给上位机。

三菱伺服位置控制

细数三菱伺服绝对值位置控制系统 绝对值位置控制系统对于经常使用的点位控制系统来说,是一种非常方便实用的位置控制方式。一旦原点设置后,完毕每次停电后开机时,这种系统不需要回原点,大大方便了操作。三菱mr-j2s-a系列的伺服系统和三菱fx2n系列PLC是在实际中经常用到的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本文讨论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何应用它们来构建一个绝对值位置控制系统。 控制任务简介 这是一个实际使用的控制任务,a点是设备的原始位置,b点是设备的工作位置。开始工作后,设备以位置控制方式移到工作位置b,然后,设备从b以速度控制方式点向a点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执行一些其他的任务,当这些任务完成后在a与b之间的任一位置c点停止。然后以位置控制方式回到原始位置a点,这样整个工作循环结束。 控制平台 三菱j2s-a系列的伺服系统和三菱fx2n系列plc的功能和特性:三菱mr-j2s-a 系列的伺服系统中伺服电机的编码器为每转为131072线的绝对值编码器,伺服驱动器能够在停电情况下记住伺服电机的当前位置。该伺服系统有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三种运行方式。同时该伺服系统内置绝对位置专用传输协议,如果菱mr-j2s-a系列的伺服系统工作在位置方式,则可配合fx2n系列plc的dabs(读绝对位置)指令,在伺服驱动器通电后伺服on(son信号)有效时,plc中读出伺服电机的当前位置。但仅在son信号接通时的上升沿开始传输当前伺服电机位置一次,在son信号接通以后将不再传输伺服电机的当前绝对位置。伺服电机的当前绝对位置

由位置控制装置(如fx2n-1pg模块)根据发出的脉冲数来确定。这实际上是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在不发生报警或者脉冲传输不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整个位置控制系统的位置将不会丢失。如果工作在速度控制方式则不能在son接通时读取伺服电机的绝对位置,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也无法确定取伺服电机的绝对位置。 任务分析 在本任务中,伺服驱动器将工作在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两种方式。a点和b点的定位操作,要求控制系统必需记住伺服电机的位置,但由于b点与c点之间的速度运行方式,使得传统的控制系统不能获知伺服电机的位置。因为尽管在位置方式位置控制器能确定伺服电机的位置,但在伺服驱动器从位置方式转变为速度方式后,位置控制器将不起作用,所以也无法确定伺服电机的位置。由于在整个控制过程中,既有位置控制方式,又有速度控制方式,所以典型的传统控制配置将不能满足本控制任务,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控制方式来实现控制。 控制方案的硬件配置 上述问题的基本解决思路是通过plc与伺服驱动器的通讯方式,来实时读取伺服电机的当前实际位置,这样不管伺服系统处于位置控制方式,还是在速度控制方式,控制系统都能知道伺服电机的当前位置,从而使系统能正确地定位在a点和b 点。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三菱j2s系列伺服系统除了内置绝对位置专用传输协议外,还内置了三菱伺服通讯协议;三菱fx2n系列内置了无协议通讯指令(rs指令),所以我们可使用rs指令根据伺服驱动器的通讯协议来读取电机当前位置。 fx2n系列plc为主控制器,扩展特殊模块fx2n-1pg为定位模块,其输出为频率和脉冲数可控的定位脉冲。当plc主系统通过通讯方式获得伺服电机当前位置的前提下,能在定位指令的驱动下,驱动伺服电机到给定位置;扩展特殊模块fx2n-4da

伺服控制系统

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 班级电气5班 学号 2015345 姓名李宏阳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伺服控制系统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就越来越大,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最开始的主要运用与军事方面到工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伺服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最初是用于船舶的自动驾驶、火炮控制和指挥仪中,后来逐渐推广到很多领域,特别是自动车床、天线位置控制、导弹和飞船的制导等。 伺服控制系统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主要可以去了解控制策略、控制方法、系统设计(包括交直流伺服、数控、视觉伺服、液压伺服、.气动伺服、机器人伺服等系统)、伺服电动机(包括永磁同步电机、步进电机、直线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电机的设计、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和电机磁场与性能分析及软件分析平台)、伺服控制前沿技术、行业信息、应用案例、伺服器件、传感器、工业通信、新产品等关于伺服控制系统的知识。 2.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简介 2.1概念 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伺服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 2.2指标要求 (1)系统精度要高 伺服系统精度指的是输出量复现输入信号要求的精确程度,以误差的形式表现,可概括为动态误差,稳态误差和静态误差三个方面组成。在伺服控制系统中一般系统精度越高越好。 (2)稳定性要好 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当作用在系统上的干扰消失以后,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稳定状态的能力;或者当给系统一个新的输入指令后,系统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希望系统的这一能力越强越好。 (3)响应速度要快 响应特性指的是输出量跟随输入指令变化的反应速度,决定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响应速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如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运动系统的阻尼和质量等。在生产运用中我们希望响应速度是越快越好。 (4)工作频率范围要宽 工作频率通常是指系统允许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当工作频率信号输入时,系统能够按技术要求正常工作;而其它频率信号时,体统不能正常工作。根据我们的实际需求我们希望一个系统的工作频率的范围要比较宽,这样才能将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实际生产。 2.3体系架构

MATLAB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教案资料

M A T L A B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数控机床工作台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 计及仿真 姓名:雷小舟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子方向:机电一体化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液一体化实验室

位置伺服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分析和设计这样的控制系统时,需要用自动控制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来研究整个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而研究如何把各种元件组成稳定的和满足稳定性能指标的控制系统。若原系统不稳定可通过调整比例参数和采用滞后校正使系统达到稳定,并选取合适的参数使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1 位置伺服系统组成元件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有不同的形式,一般均可以由给定环节、比较环节、校正环节、执行机构、被控对象或调节对象和检测装置或传感器等基本元件组成[1]。根据主机的要求知系统的控制功率比较小、工作台行程比较大,所以采用阀控液压马达系统。 系统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物理模型 系统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方框图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是指以数控机床工作台移动位移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位置伺服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集电力电子器件、控制、驱动及保护为一体。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输出位移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复现输入位移的变化,是因为工作台输出端有位移检测装置(位移传感器)将位移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反馈到输入端构成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得到差压信号,然后把差压信号通过伺服放大器转化为电流信号,送入电液伺服阀(电液转换、功率放大元件)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信号(流量与压力)输出,从而使液压马达的四通滑阀有开口量就有压力油输出到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带动减速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滚珠丝杠运动。因滚珠丝杠与工作台相连所以当滚珠丝杠 运动时,工作台也发生相应的位移。 2数控工作台的数学模型 2.1 工作台负载分析 工作台负载主要由切削力c F ,摩擦力f F 和惯性力a F 三部分组成,则总负载力为: a f c L F F F F ++=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原理及控制方法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原理及控制方法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化的转变,数字控制环已经无处不在,比如换相、电流、速度和位置控制;采用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高性能DSP加FPGA、以及伺服专用模块(比如IR推出的伺服控制专用引擎)也不足为奇。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交流伺服系统原理及控制方法,具体的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原理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主要有伺服控制单元、功率驱动单元、通讯接口单元、伺服电动机及相应的反馈检测器件组成,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伺服控制单元包括位置控制器、速度控制器、转矩和电流控制器等等。我们的交流永磁同步驱动器其集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策略为一体,使其非常适用于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伺服驱动领域,还体现了强大的智能化、柔性化是传统的驱动系统所不可比拟的。 目前主流的伺服驱动器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控制核心,其优点是可以实现比较复杂的控制算法,事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功率器件普遍采用以智能功率模块(ipm)为核心设计的驱动电路,ipm内部集成了驱动电路,同时具有过电压、过电流、过热、欠压等故障检测保护电路,在主回路中还加入软启动电路,以减小启动过程对驱动器的冲击。 伺服驱动器大体可以划分为功能比较独立的功率板和控制板两个模块。如图2所示功率板(驱动板)是强电部,分其中包括两个单元,一是功率驱动单元ipm用于电机的驱动,二是开关电源单元为整个系统提供数字和模拟电源。 控制板是弱电部分,是电机的控制核心也是伺服驱动器技术核心控制算法的运行载体。控制板通过相应的算法输出pwm信号,作为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来改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以达到控制三相永磁式同步交流伺服电机的目的。 功率驱动单元 功率驱动单元首先通过三相全桥整流电路对输入的三相电或者市电进行整流,得到相应的

液压伺服位置控制系统

液压伺服位置系统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器的设计 来源:中文论文网 作者:互联网转载 发布时间:2007-01-28 本站近十万篇论文全部无条件免费下载!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用,请顺手将本站[ 中文论文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9092922.html, ] 收藏到您知道的博客或论坛,以方便您下次继续使用! 液压伺服位置系统模型 参考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器的设计 方一鸣 黄镇海 焦晓红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 要:针对液压伺服位置系统被控对象,提出了用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机构对PID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进行在线调节,以减小液压伺服位置系统中参数摄动等引起的超调和振荡;同时为简化控制器,提出了用变积分系数的方法来消除负载扰动给系统带来的稳态误差。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模糊自适应和变积分系数的控制器使控制系统既有较高的稳态精度,同时也使系统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整个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关键词:液压伺服系统 模型参考 模糊自适应 模糊PID 0 引 言 众所周知,PID 控制是迄今为止最为通用的控制方法,它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随着控制对象复杂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对存在强扰动、参数时变性较强的对象,用一组事先整定的PID 控制参数经常会出现超调量过大、过渡过程时间较长等缺陷。目前对PID 控制参数进行在线调整已有许多方法。其中,模糊控制用于PID 参数的调节已为众多学者所注意,已有不少成功应用的例子[1][2][4][3][6]。用模糊控制器进行参数整定容易将参数的整定经验用模糊语句if ()then ()的形式表达出来,不需要进行参数自适应律的推导,这是其它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但是,若同时对PID 控制器的三个参数用模糊控制器进行在线调节[3][5][6],显然会导致控制器过于复杂。本文提出用模糊控制器在线调整PID 的比例系数,对积分系数用变积分系数的方法,而对微分系统进行事先整定。文章最后将上述控制策略用于液压伺服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完全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1 液压伺服位置系统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由1250频率特性测试仪实测并结合机理分析计算得到,液压伺服位置系统被控对象结构框图及参数如图1所示。图1中,u 为控制电压;Xp 为液压缸的输出位移;Fl 为外加负载力[1];ωn1=69.08为系统的自然振荡频率;ξn1为液压系统的阻尼比,它的变化范围为0.3到0.5;Ap =0.00125m2为液压缸的有效面积;βe =6.9×108Pa 为油液和油腔管壁的等效容积弹性系数;Vt =3.74×10-5 m3为油缸两侧管路和油腔的总容积;Kce =5.14×10-12 m5/N·s 为阀控缸的流量压力系数;Ksv =8.33×10-3 m3/s /A 为伺服阀的流量增益系数;Ka =0.0085A /V 为伺服放大器增益;kf =10V /15mm =6.67×102v/m 为位置传感 函数关系式。其中:被控对象的等效传递函数为:

自控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

交流伺服控制速度反馈系统 1 交流伺服控制速度反馈系统控制原理 伺服系统(servo system)亦称随动系统,属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种,它用来控制被控对象的转角(或位移),使其能自动地、连续地、精确地复规输入指令的变化规律。它通常是具有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全数字伺服系统一般采用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矩控制的三环结构。系统硬件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电源单元;功率逆变和保护单元;检测器单元;数字控制器单元;接口单元。相对应伺服系统由外到内的"位置"、"速度"、"转矩"三个闭环,伺服系统一般分为三种控制方式。在使用速度控制方式时,伺服完成速度和扭矩(电流)的控制。伺服电机是一个典型闭环反馈系统,减速齿轮组由电机驱动,其终端(输出端)带动一个线性的比例电位器作位置检测,该电位器把转角坐标转换为一比例电压反馈给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将其与输入的控制脉冲信号比较,产生纠正脉冲,并驱动电机正向或反向地转动,使齿轮组的输出位置与期望值相符。 1.1系统控制框图如图1所示。 1.2交流伺服控制速度反馈系统结构框图 图2 系统结构框图

2.传递函数确定与分析 2.1 传递函数确定 PMSM 电机相关方程组如下所示。 其中,M 为PWM 调制深度;J 为系统机械惯量(kg ?m2);fm 为黏性摩擦系数(N ?M/(rad/s);R 为电机绕组电阻(Ω);L 为电机绕组电感(H);U 为电机绕组电压(V);i 为电机绕组电流(A);θ为电机角位移(rad);K1、K 为系数;TC 为电机负载阻力矩(N ?M)。 在恒转矩负载(即TC =常数)时,由以上方程组 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取拉普拉斯变换得: 系统简化结构图如图1所示 M w R C 图1 K 1K 1m JS f + D U L S R +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三种控制方式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三种控制方式 力辉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分为三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都是用模拟量来控制的,位置控制是通过发脉冲来控制的。?(1)如果对电机的速度、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输出一个恒转矩,当然是用转矩模式。? (2)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对实时转矩不是很关心,用转矩模式不太方便,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较好。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会好一点。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没有实时性的要求,用位置控制方式对上位控制器没有很高的要求。? 就伺服驱动器的响应速度来看,转矩模式运算量最小,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快;位置模式运算量最大,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慢。? 对运动中的动态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时,需要实时对电机进行调整。那么如果控制器本身的运算速度很慢(比如,或低端运动控制器),就用位置方式控制。如果控制器运算速度比较快,可以用速度方式,把位置环从驱动器移到控制器上,减少驱动器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比如大部分中高端运动控制器);如果有更好的上位控制器,还可以用转矩方式控制,把速度环也从驱动器上移开,这一般只是高端专用控制器才能这么干,而且,这时完全不需要使用。? 换一种说法是:? 1、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具体表现为例如10V对应5Nm的话,当外部模拟量设定为5V时电机轴输出为;如果电机轴负载低于时电机正转,外部负载等于时电机不转,大于时电机反转(通常在有重力负载情况下产生)。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 应用主要在对材质的受力有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的装置中,例如饶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转矩的设定要根据缠绕的半径的变化随时更改以确保材质的受力不会随着缠绕半径的变化而改变。? 2、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过外部输入的脉冲的频率来确定转动速度的大小,通过脉冲的个数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过通讯方式直接对速度和位移进行赋值。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所以一般应用于定位装置。?应用领域如、印刷机械等等。? 3、速度模式:通过模拟量的输入或脉冲的频率都可以进行转动速度的控制,在有上位控制装置的外环PID控制时,速度模式也可以进行定位,但必须将电机的位置信号或直接负

MATLAB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数控机床工作台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 计及仿真 姓名:雷小舟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子方向:机电一体化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液一体化实验室

位置伺服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分析和设计这样的控制系统时,需要用自动控制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来研究整个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而研究如何把各种元件组成稳定的和满足稳定性能指标的控制系统。若原系统不稳定可通过调整比例参数和采用滞后校正使系统达到稳定,并选取合适的参数使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1 位置伺服系统组成元件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有不同的形式,一般均可以由给定环节、比较环节、校正环节、执行机构、被控对象或调节对象和检测装置或传感器等基本元件组成[1]。根据主机的要求知系统的控制功率比较小、工作台行程比较大,所以采用阀控液压马达系统。 系统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物理模型 系统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方框图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是指以数控机床工作台移动位移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位置伺服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集电力电子器件、控制、驱动及保护为一体。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输出位移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复现输入位移的变化,是因为工作台输出端有位移检测装置(位移传感器)将位移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反馈到输入端构成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得到差压信号,然后把差压信号通过伺服放大器转化为电流信号,送入电液伺服阀(电液转换、功率放大元件)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信号(流量与压力)输出,从而使液压马达的四通滑阀有开口量就有压力油输出到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带动减速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滚珠丝杠运动。因滚珠丝杠与工作台相连所以当滚珠丝杠 运动时,工作台也发生相应的位移。 2数控工作台的数学模型 2.1 工作台负载分析 工作台负载主要由切削力c F ,摩擦力f F 和惯性力a F 三部分组成,则总负载力为: a f c L F F F F ++=

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模式

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模式 一、实训目的。 伺服系统是现在定位控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个系统,和步进系统比较具有控制精度高,转速快,带负载能力强等特点,当然价钱也比步进系统要贵的多。伺服系统在定位控制中应包含三个方面的设备,一是伺服电机,二是伺服驱动器,三是控制的上位机,控制的上位机可以是PLC,单片机,还可以是专用的定位控制单元或模块,如FX2N-1PG、FX2N-10GM、FX2N-20GM等。在我们这个实习中,采用PLC作为控制器,重点是学习伺服驱动器的用法,如系统的接线、参数设置、程序调试等。 二、实训任务。 以PLC作为上位机进行控制。控制要求如图4-1所示,按下启动按钮,电机旋转,拖动工作台从A点开始向右行驶30mm,停2秒,然后向左行驶返回A点,再停2秒,如此循环运行,按下停止按钮,工作台行驶一周后返回A点。画出控制原理图,设置运行参数,写出控制程序并进行调试。要求工作台移动的速度要达到10mm/s。丝杆的螺距为5mm。 图4-1 控制工作台示意图 三、相关知识。 1、了解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伺服驱动器在位置控制模式中参数的设置和影响控制精度的因素。 3、了解伺服驱动器“电子齿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实训设备。 由伺服驱动器MR-J2S-10A、伺服电机HC-MFS13B、DC24V电源、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按钮等组成的实训板。 FX2N-64MT的PLC 万用表、螺丝刀等。

五、实训步骤。 1、画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并接线。 (1)系统控制主电路(如图4-2)。 图4-2 系统控制主电路 (2)系统控制回路(如图4-3). 图4-3 系统控制回路 2.设置参数. 首先将设置参数NO.19=000E,然后再设置下表4-1中的参数,设置完毕后,把系统断电,重新启动,则参数有效。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机械电子工程 电液伺服系统课程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 任课教师 成绩 机电工程学院 2018年12月25日

数控机床工作台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序言 位置伺服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分析和设计这样的控制系统时,需要用自动控制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来研究整个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而研究如何把各种元件组成稳定的和满足稳定性能指标的控制系统。若原系统不稳定可通过调整比例参数和采用滞后校正使系统达到稳定,并选取合适的参数使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1.位置伺服系统组成元件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有不同的形式,一般均可以由给定环节、比较环节、校正环节、执行机构、被控对象或调节对象和检测装置或传感器等基本元件组成[1]。根据主机的要求知系统的控制功率比较小、工作台行程比较大,所以采用阀控液压马达系统。 系统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物理模型 系统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2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方框图 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是指以数控机床工作台移动位移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位置伺服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集电力电子器件、控制、驱动及保护为一体。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位置伺服系统输出位移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复现输入位移的变化,是因为工作台输出端有位移检测装置(位移传

感器)将位移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反馈到输入端构成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得到差压信号,然后把差压信号通过伺服放大器转化为电流信号,送入电液伺服阀(电液转换、功率放大元件)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信号(流量与压力)输出,从而使液压马达的四通滑阀有开口量就有压力油输出到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带动减速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滚珠丝杠运动。因滚珠丝杠与工作台相连所以当滚珠丝杠运动时,工作台也发生相应的位移。 2.数控工作台的数学模型 2.1工作台负载分析 工作台负载主要由切削力c F ,摩擦力f F 和惯性力a F 三部分组成,则总负载力为: a f c L F F F F ++=2.2液压执行机构数学模型 工作台由液压马达经减速器和滚珠丝杠驱动。 根据力矩平衡方程,减速器输入轴力矩L T 为: i t F T L L π2=式中:t 为丝杠导程,m/r ;i 为减速器传动比,'/m m i θθ=,m θ,'m θ分别为齿轮 减速器输入轴、输出轴角位移,rad。 由运动传递原理知,液压马达最大转速max n 为: t iv n max max =式中:max v 为工作台的最大运动速度,m/s。 由液压马达输出力矩表达式可知,液压马达所需排量m Q 为: L L m m p T D Q /22ππ==式中:L p 为液压马达负载压力,MPa,一般取3/2s L p p =,s p 为液压系统压力,MPa;m D 为液压马达弧度排量,rad /m 3。液压马达负载流量为:max n Q q m L =伺服阀压降V p 为:L s V p p p -=考虑泄漏等影响,L q 可以增大10~20%,根据L q 和V p ,查手册得额定流量,选择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伺服电机的原理: 伺服的基本概念是准确、精确、快速定位。与普通电机一样,交流伺服电机也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定子上有两个绕组,即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两个绕组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作用: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单相感应电动机无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交流伺服电机必须具备一个性能,就是能克服交流伺服电机的所谓“自转”现象,即无控制信号时,它不应转动,特别是当它已在转动时,如果控制信号消失,它应能立即停止转动。而普通的感应电动机转动起来以后,如控制信号消失,往往仍在继续转动。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虽然相似,但前者的转子电阻比后者大得多,所以伺服电动机与单机异步电动机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 1、起动转矩大 由于转子电阻大,其转矩特性曲线如图3中曲线1所示,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曲线2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使临界转差率S0>1,这样不仅使转矩特性(机械特性)更接近于线性,而且具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因此,当定子一有控制电压,转子立即转动,即具有起动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图3 伺服电动机的转矩特性 2、运行范围较宽 如图3所示,较差率S在0到1的范围内伺服电动机都能稳定运转。 3、无自转现象 正常运转的伺服电动机,只要失去控制电压,电机立即停止运转。当伺服电动机失去控制电压后,它处于单相运行状态,由于转子电阻大,定子中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旋转磁场与转子作用所产生的两个转矩特性(T1-S1、T2-S2曲线)以及合成转矩特性(T-S曲线)如图4所示,与普通的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图中T′-S曲线)不同。这时的合成转矩T是制动转矩,从而使电动机迅速停止运转。 图4 伺服电动机单相运行时的转矩特性 图5是伺服电动机单相运行时的机械特性曲线。负载一定时,控制电压Uc愈高,转速也愈高,在控制电压一定时,负载增加,转速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