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

3.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4.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

5.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 B.NaCl C.HClO D.KClO3

6.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8.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B.6.9 g C.4.6 g D.2.3 g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10.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

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2.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1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4.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高温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A.H2B.H2O C.H2O2D.HCl 1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少量固体B.塞紧橡皮塞

C.称量固体D.点

燃酒精灯

1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18.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1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

D.乙不是化合物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和用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最好选用EF组合成发生装置,理由是_______。

(3)实验室可在装置J中制取CO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检验J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从长玻璃管口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将长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后静置,如观察到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如果用I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管口通入。

(4)用J装置制CO2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若从B~H中选择B与_______(填序号)进行组合,也可以组成一套具有同样优点的装置。

22.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典型实验,采用实证法进行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一些科学结论。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图中所示的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③中的现象: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木炭在图⑤中燃烧与木炭在图④中燃烧剧烈程度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图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_。

(2)根据上述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与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_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与水、碱溶液等物质发生反应。

(1)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聪曾用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论,各实验的目的或结论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I IIⅢ

实验现象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紫色石蕊小花变

实验目的和结论证明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证明二氧化碳与

石蕊变红色

小明同学对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_____。两位同学讨论后补充做了一个实验,从而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补充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现象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化学课上,老师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有明显现象,后者无明显现象。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如图所示,甲的实验现象:“在水下取出试管口的橡胶塞,试管内液面上升”;乙的实验现象:“气球慢慢胀大”;丙的实验现象:“软塑料瓶变瘪”。小智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使容器内压_____大气压(选填“大于”或“小于”)小慧同学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小慧思考后,对比甲实验装置又补充了一个对比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完善。小慧的补充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将甲实验中的_____换成_____。

②小慧同学认为还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们来帮她完成:

小慧第一方案_____

二氧化碳和氢氧

确实发生了化学小慧第二方案

_____(短线上文字说明,不要再选用盐)

_____

(探究收获)通过上述对比实验的探究,同学们总结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要判

断反应的发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

的发生;也可以_____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23.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

(2)A、E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氧气收集完毕,应先____(填“熄

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

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

器____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

24.下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比较_____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比较_____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小洁改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做的改动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用鸡蛋壳代替牙齿来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已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鸡蛋壳发生反应,在蛋壳表而能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F+CaCO3 ===CaF2+Na2CO3

实验药品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组

1.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

3.5%稀盐酸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盛放在锥形瓶,用

注射器抽取20mL3.5%稀盐酸,连接好装

置;

3.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中;

4.关闭开关,测量100s内装置内压强的变

化。

记录曲线

图如乙所

示。

对照组

1.未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

3.5%稀盐酸

将“未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说明

1.鸡蛋壳预先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

2.稀盐酸的目的是模拟形成龋齿的酸性环境。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

②图乙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6.实验室制取氢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一:制取一瓶氢气

(1)上图标号表示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的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收集装置C或D中导管都应尽量接近瓶底,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氢气的爆炸极限(发生爆炸的氢气的体积分数的范围)

(3)一定量的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为了研究,需要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一定的混合气体,此时适合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的序号)。

(5)按表中要求收集四瓶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并点火实验,结果列于表中(V表示体积)。

V(H2): V(空气)2: 84:66:48:2点火处理炸炸炸不炸

①V(H2):V(空气) =2:8时,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点火实验的结果可知,氢气在空气混合气中爆炸范围的上限在_______%(体积分数,下同)到______%之间。

27.现用下面两种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说明:实验二中集

气瓶内壁的铁粉除氧剂是用水湿润后均匀涂附上去的,其中的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

(1)实验一中,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写一点)。(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一、实验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对应下面图1、图2,依据图1、图2信息,_________(填“实验一”或“实验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实验一或实验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写两点)。

28.下图是初中常见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a管中中气体为_________,试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若玻璃管中气体为50mL,要使实验成功注射器中气体至少需要_________mL。

(3)C中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通过实验E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综合分析上述五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质量约为五分之一

③实验C中现象: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④实验D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电解水实验用直流电做电源,实验时常常会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在验证负极生成气体时,在点燃前要验纯。

【详解】

A、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正确;

B 、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是氢气,能燃烧,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不正确;

C、该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选项不正确;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正确。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C

解析:C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氢气是单质,该反应中四种物质不是均为化合物,错误;B、反应前的H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4.A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解答。

解:由分析可知,应选A 。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Cl 2中Cl 的化合价为0;NaCl 中Cl 的化合价为-1;HClO 中Cl 的化合价为+1;KClO 3中Cl 的化合价为+5;故选择B 。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 2+H 2O=H 2CO 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 2CO 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 。

7.B

解析:B

【解析】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故选B 。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NaOH 和Na 2CO 3的微粒个数为x ,y ;所以Na 与C 的质量比是(x +2y )×23:

(y ×12)=23:3,可得x :y =2:1,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223+2329.2g 2(23161)(2318.21216g 3)

6??=?+++?++??。故选A 。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

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8.8g×16

4

2

4

×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5.4g×16

18

×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

=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11.B

解析:B

【解析】

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出气体的瓶中更旺。

解:A、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不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

C、呼吸过程中主要是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被完全消耗,所以C不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

C、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不符合题意;

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由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故符合题意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2,H:8,Cl:2,O:8,反应后N:2,H:0,Cl:2,O:4,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6.A

解析:A

【分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故选A。

17.A

解析:A

【解析】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有利于是淡水资源很少,错误;

B、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C、通过蒸馏可得到纯水,正确;

D、爱护水资源,可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节约用水,生活中可一水多用,农业上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上水重复利用;二是要减少水体污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要先处理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正确。故选A。

18.A

解析:A

【解析】

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以上所列的各种用品中均含有元素,并且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故选A。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详解】

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B、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正确。故选B。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甲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2g=8g,反应后丁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20g-18g=2g,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乙质量增大,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2g+8g=10g,该反应是:甲+丁==乙。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B、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g:2g=5:1,此选项正确;

D、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锥形瓶 A 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CaCO3+2HCl=CaCl2+H2O+CO2↑ 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

解析:锥形瓶 A 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

条件是常温 CaCO3+2HCl=CaCl2+H2O+CO2↑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 a 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CGH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F是锥形瓶;加热KMnO4制O2的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锥形瓶;A;

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择EF组合成发生装置,故填: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装置J气密性的方法是:从长玻璃管口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将长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后静置,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则气密性良好;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I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

化碳应从长管进入;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a;(4)用J装置制CO2在操作上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从B~H中选择B与CGH进行组合,也可组成一套具有同样操作优点的装置。故填: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CGH。

22.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和滤纸做成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

小紫花不变色小于氢氧化钠水产生白色沉淀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检验生成物的存在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氧气具有助燃性,木炭在空气中加热持续红热,而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现象不同;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反应后的集气瓶内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填: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

(2)氧气浓度影响反应的现象和剧烈程度,所以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如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1)通过上面的对比试验不难看出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然后设计增加一个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实验:将紫色石蕊试液和滤纸做成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紫花不变色.故答案为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和滤纸做成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紫花不变色;

(2)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造成了装置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根据小慧提出的疑问,可以将甲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更换成水,观察试管内的液面上升高度;故填:小于;氢氧化钠;水;

②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可以知道,若反应则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以检验是否存在碳酸钠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可以选择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或是氢氧化钙溶液等来进行验证;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探究收获]根据实验中几个同学的设计可以知道,只有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注意控制变量、运用对比实验、检验生成物的存在等科学的探究方法来探究问题;故填:检验生成物的存在.

23.分液漏斗集气瓶 2KMnO4K2M nO4 +MnO2 + O2↑ 从水中取出导管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关闭旋塞,往漏斗

解析:分液漏斗 集气瓶 2KMnO 4加热K 2MnO 4 +MnO 2 + O 2↑ 从水中取出导管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如果两边能形成稳定的液面高度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或者先加水,然后关闭旋塞,上下移动漏斗,两边出现液面高度差。回答合理即可) b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

【详解】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集气瓶。

(2)A 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可见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因此A 、E 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424222KMnO K MnO +MnO + O Δ ,因为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

(3)用B 制取二氧化碳,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如果用题中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如果两边能形成稳定的液面高度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或者先加水,然后关闭旋塞,上下移动漏斗,两边出现液面高度差。回答合理即可)。因为反应是在仪器b 中进行,所以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b 中。因为该装置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活塞,使仪器b 内的固液相遇和分离,所以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点睛】

反应物要相互接触化学反应才能发生,装置中通过活塞的打开和关闭,使仪器b 内的固液相遇和分离,所以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4.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化合 ①③ ③④ 乙 2Mg+CO2C+2MgO

【解析】

【详解】

(1)甲图中的红磷达不到着火点不燃

解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化合 ①③ ③④ 乙 2Mg+CO 2

点燃C+2MgO

【解析】

【详解】

(1)甲图中的红磷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达到了着火点再与空气接触就符合了燃烧的条件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白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接触空气,在其它各量均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现象是:接触空气可以燃烧,不接触空气不燃烧,所以①③正确;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在其它各量均相同的情况下,有冷水时不能燃烧,有热水时可以燃烧,所以③④符合这一说法。

(3)图乙是在水下完成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对空气进行污染,所以,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乙实验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由题意可知,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CO2点燃

C+2MgO。

【点睛】

控制变量法的定义: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5.酒精灯 A 2KClO32KCl+3O2↑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CaCO3+2HCl=CaCl2+H2O+CO2↑ DE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

解析:酒精灯 A 2KClO32KCl+3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CaCO3+2HCl=CaCl2+H2O+CO2↑ DE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C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且可以防止草酸熔化后流到试管口处打开开关,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或向下压),松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则表示气密性良好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时,使得瓶内压强迅速增大实验组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与盐酸反应时,反应慢且产生气体较少,说明蛋壳表面形成了保护膜

【解析】

【详解】

(1)仪器a是酒精灯。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堵塞导管。

(3)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用发生装置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收集装置E,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选择发生装置C,选择的理由是试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