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中国古代十大舆论“铁律”

以史为鉴:中国古代十大舆论“铁律”
以史为鉴:中国古代十大舆论“铁律”

以史为鉴:中国古代十大舆论“铁律”

最早的舆论称为“舆諤”,还出现了“民瘼”、“民心”、“舆诵”、“公议”、“民意”、“清议”等说法,后来才称为舆论。中华民族自古重视舆论,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尊重舆论、遵从民意的言论,时日旷久,积淀为许多“铁律”。千百年来,这些规律一直左右着中国社会的律动。政息人亡,江山成败,千古苍茫,无不受这些规律的影响。

一、问政于舆论,还政于民心

问政于舆论,还政于民心,是我国最古老的舆论规律。尧帝曾在宫外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言,舜帝在要道上立木桩,让百姓在上面写出批评意见。此类问政于舆论、求谏纳谤的传说,散见于诸子各书。明君求言主政,以示济世爱民,中国古代就有这个优良传统。

到夏朝末期,有“采诗问政”制度,帝王设置史官到民间巡访,搜集民谣,以观执政。周朝继承了这一制度。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述说:周朝“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让天子“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诗经》就是一部“采诗问政”的大成,《诗经》中的民谣让天子知道人民的疾苦和意见,了解他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符合老百姓的心愿。

政为民心之声。问政于舆论,才有为民的政治和政策。用今天的话说,民众不愿干的事,硬要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民众要求做的事情,不组织、带领他们去做,就是落后于他们的认识,违背他们的意志,其结果也要失败。政治历来应体现民

众呼声,体现人民的意愿,还政于民心是千古不变的政治定律。

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老百姓所听到的。这是说民为贵,民众的意见重于一切,民众的意志不可抗拒,最早出自《尚书》。

《皋陶谟》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上天的意见都是民众的意见,上天恩赐好人、惩罚坏人,都来自老百姓惩恶扬善的意愿。上天和民众是相通的,只有尊天敬民,才能保卫国土。

这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历史定律。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皇明经世文编》记载:“盖民心之向背,系天命之去留。有天下者不能固结民心,而欲久安长治者难矣。夏、商、周、汉、唐、宋,俱有天下数百年,而历世之绵远者,固结民心之所致也。”中华五千年政治文明的核心就是“民为贵”,尊民、畏民则长治久安。

三、炮烙压民怨,百姓无言国家亡

古代许多典籍记载了残暴统治者镇压舆论的骇人事件,商纣王炮刑压民怨,导致国家灭亡,就是最古老、最严酷的舆论遗训。

商朝西北部是周朝的天下,许多躲避商纣王残害的官民纷纷逃到周,请周武王派兵攻打商纣王。周武王派人打听商纣王的情况,一天探子回来报告说:“现在朝歌混乱不堪,政治黑暗,人民个个怨恨、痛骂。”大家听了都说:“这样腐败,还了得!

我们赶快出兵去替人民除害吧!”武王从容地说:“它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呢,等一等!”过了多日,又一个探子回来报告说:“商现在比以前更糟了,被杀的人更多了,都不敢在大街上骂纣王。赶快派兵去解救商人吧!”武王镇定地说:“且慢,还没有到时候,再等一等。”又过了月余,一个探子回来,大家急切地问现在朝歌怎样?探子回答说:“现在嘛,倒安静了一些。自从比干那些人死了以后,当权的全是坏人,老百姓都不说话了,也没有人骂了。”武王听了,连忙说:“是时候了,老百姓到了不说话的程度,就是这个国家灭亡的时候。”武王立刻起兵点将,集结许多小国,一起出发征商。此后周取代商,开启了八百年的西周王朝。

人民批评,是希望商纣王能改正错误,继续管理这个国家。而人民已对国家陷入绝望,不再关心国家的好坏,也就不说话了,一心只希望别的国家打进来帮助他们推翻统治者。这就是武王所说的“百姓无言国家亡”。

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个规律有多种表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士气不可辱,民意不可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等。其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典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格言,它告诉人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君王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才能顺利执政;同人民作对,就要被老百姓打翻在地。这里讲的是民意对政权的两种作用。

孟子曾把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的道理讲得十分透彻。一代君王拿稳权杖的唯一办法就是得到民心。历代不乏君臣深知人民的力量不能违逆,把尊重民情民意作为稳坐江山的保障。《荀子·哀公》篇有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唐初魏征和唐太宗多次引用“水

中国著名古代建筑

中国著名古代建筑 中国著名古代建筑有哪些?中国著名建筑有北京故宫、开封龙庭、赵州桥、开封铁塔、山西应县木塔、白马寺等。 一、古宫殿类 1、开封龙庭 龙亭是古城开封的一个著名游览点,也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个代表。其实,这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龙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从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72级台阶,代表72地煞。台阶中间是雕有云龙图案的石阶。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栏围绕。大殿是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很壮观。游人登上平台,入殿观看陈列的文物后,多在石栏前眺望开封古城景色。龙亭前有一条笔直的大道,道旁有两个东西对峙的湖,东为潘湖,西为杨湖。龙亭的传说很多,是旅游圣地。 2、北京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城下东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二、古桥类 1、赵州桥 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卢沟桥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三、古塔类

两性十大不同,男人女人各有各的样儿

两性十大不同,男人女人各有各的样儿 10 航行和意识 不同的性别之间,接触事物的方式不同,据说,男性在空间意识方面发展的更超前一些。男性更擅长抽象和欧几里德的方式,用公里(里)和数字表明方向,然而女性依据地标和左右的方向来确定位置。肺小叶,掌控速度感和旋绕3D物体的心智能力,在男性身上体积也更大。 这都要从狩猎-收集的时代算起,那时候,男性负责捕食肉食,需要能够成功涉猎的所有感知工具。在三维视频的测试中,男性在空间能力方面打败女性的比率是4:1,表现最好的女孩也通常赶不上得分最低的男孩。 男性的大脑也被设计成在某一时刻更有效率地集中于某一件事情,女性的则能够承担多项事务。这个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在女性那里更为丰富。然而也有些研究表明相反的结论才是对的。 男人大脑更大女人大脑更紧凑 9 智力 男性的大脑比女性来的大,也比女性的大脑多了大约4%的细胞和重了100克。然而这种说法也有可能,各个性别都有相同的脑重量和身体重量比例。女性的大脑更为紧凑,脑神经更为稠密。在和语言方面、社会交往方面相关的区域,女性的大脑明显比男性的大,并且位于大脑半球的两边,而不是像男性只在左边部分。当男性比女性更擅长空间航行和几何学,女性在语言上就更胜一筹。一项针对八年级男孩女孩(英国的九年级)的研究表明,女性胜过男性的比例为6:1。 因为语言中心更小,只位于一个半球,这也使男性陷入如失语症等语言紊乱的危险中。口吃和发音缺憾在男孩之间非常普遍。但是,即使他们有更大的危险,他们在IQ得分方面要比女性高3-4分。 有趣的是,Louann Brizendine 博士声称,开始在女性大脑的每一个细胞,经过成长在八周后变成了男性的细胞,那时候睾酮的急剧上升减小了语言中心区域并在具有攻击性的中心生长出更多的细胞。 8 健康 在很多国家,女性的寿命长过男性。这可能是因为安全生活的准则,抑或是最有可能导致死亡的工作主要都是由男性承担。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建筑课程作业》 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年级: 2010级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姓名:刘朝 学号: 1137 时间: 2012年6月10日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完美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世界建筑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由六大独立体系即古代中国建筑、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建筑共同构成。其中有些建筑类型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其中只有古代中国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和古代印度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延续至今,其中中国建筑延续时代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七大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木材始终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在构筑梁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

中国代表性古建筑及各地特色民居

中国代表性古代民居建筑 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们精选了 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让您一饱眼福。 1.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 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 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 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 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 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 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2.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 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 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 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 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 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 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 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 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摘要: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别具魅力的一部分,它是远古历史的记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文化珍宝。那么它流传到今天,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其价值自不必说,而其本身的特色也是很鲜明的。这里就其现实性与浪漫性做一点阐发,其更多的内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理解与品味。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现实性;浪漫性 中国古代神话流传到今天,一直被人们所传颂,而其中绝大多数的神话故事也被搬上了电视银屏,为更多的人所知道。就是因为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才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早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单就属文学范畴来说,还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价值都是极高的。集中到其某一特征上,现实性与浪漫性可谓是比较突出的,下面就此做一点阐述。 首先,就其现实性来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马克思对于神话的科学概括。简单地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传说。引申来说,“它是远古初民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与社会(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幻想性故事。”[1]当人们看到日月星辰有规则的运行;看到白昼黑夜的变化;看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看到潮涨潮落、阴晴雨雪、花开花落;以及动植物、甚至人类自己的生殖繁衍等现象;可以想象,他们是多么的惊奇!而看到雷电、山火、洪水、猛兽、干旱、瘟疫、等自然灾害的肆虐,又会是多么恐惧!面对这一切,他们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力。因此他们就把各种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现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并在口头流传。也反映了马克思的一句哲学思想:“物质决定意识”。即神话的创作基础是客观存在的,是现实的。 神话虽由人们的幻想构成,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在今天看来虽不免荒唐可笑,但绝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比如,《山海经》所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就明显地反映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他们在劳动的经验中坚信人们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怀有征服自然的信心。又如,“羽民国的人身上生羽翼,驩头国的人有翼、

中国传统建筑之古桥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名桥

几千年来,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 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神州大地的山 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 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古桥有 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许多现存的古 桥,无论是样式还是力学原理、美学理念, 仍然对当代世界桥梁建筑产生着影响,充分 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中国历史上历代文人骚客们对桥充满赞 美之情,将桥比作苍龙腾驾、新月出云、长 虹饮涧、玉环半沉,一派美的风姿。而在中 国普通百姓的词典里,桥,既是欢乐之所, 也是伤心之地,在桥上,故友相逢,尽享闲 情雅致,充满欢笑与安宁;同样在桥上,人 们送别亲人,隔水相望,挥泪洒别,此时的

桥梁既是一种交通工具,同时又将建筑、艺术和科学和谐的融在一起,从桥梁的历史来看,中国最先建造的是梁桥。时至今日,许多简单的小型梁桥,仍然普遍存在于乡村和山区。由于受攀藤而渡的启发,古人创建了索桥。又因受乘船过河的启发,古人创建了较为耐久的浮桥。人们把建造城门用的拱券结构用于建桥,拱桥因此而诞生。 梁桥、拱桥、浮桥、索桥便成了中国桥梁的“四大兄弟”。

卢沟桥建造时间:公元1189年 卢沟桥它位于北京丰台区的 永定河上,因为横跨卢沟因 此而得名,它是北京现存的 拱桥中最古老的一座桥,始 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它是一 座十一孔联拱桥,桥梁全长 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 翅桥面呈喇叭口状,著名的 “卢沟桥事变”就发生在这 里。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半 圆拱券采用纵联式实腹砌筑 法,使11个拱券联成一体, 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 大,桥面两侧设置石栏。整 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 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 一、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且呈黑色,釉为淡青色,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着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二、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开始于绍兴十三年。是由皇家自己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建立的制瓷窑场。宋朝以后的官窑,则是国家机构的官府投资建立的制瓷窑场。民窑,是百姓投资建立的窑场。官窑与民窑的根本区别是窑场的所有权属性,而不是产品的形状和产品的归属对象。 官窑瓷器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在官窑中烧造出来的瓷器,这是完全意义的官窑瓷器;另一种是在官窑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设计样式,规定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并由宫廷太监专门监制、督造,在民窑中烧制好后,经过挑选,上品供应御用,中品供应宫廷用瓷和外交用瓷以及赏赐有功大臣,下品配发给地方官府作为公用。后者并非官窑中生产,所带“官窑”二字,与窑场的所有权不符。村夫认为,此类瓷器冠以“官用型瓷器”的名称比较准确一些。 另外,由民间自己设计烧制的精美瓷器被皇家所采用,只能叫做贡瓷,不能称为官窑瓷。其中,专门为皇帝烧制的瓷器叫贡御瓷器,而为宫廷陈设和皇室成员烧制的瓷器,就只能称为贡瓷,不应称为贡御瓷。宋朝官窑遗留给后世的问题很多,比如“汴京官窑”、“汝官窑”和“郊坛官窑”的概念是否正确的问题,贡御汝窑烧造的时间是宋神宗时期还是宋徽宗时期的问题,南宋修内司建立的“新窑”和“旧窑”的关系问题,龙泉官用型黑胎青瓷是贡瓷还是仿官窑瓷的问题,《坦斋笔衡》

揭秘中国史上四大性神

揭秘中国史上四大性神 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有许多都是与美女有关的,以下这四位神仙们据说全与性有关,并被封为性神。 娥皇与女英 中国历史上最可歌可泣的性神是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又是舜帝的爱妃,《列女传》记载,她们曾经帮助大舜机智地摆脱弟弟“象”的百般迫害,成功地登上王位,事后却鼓励舜以德报怨,宽容和善待那些死敌。她们的美德因此被记录在册,受到民众的广泛称颂。 大舜登基之后,与两位心爱的妃子泛舟海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蜜月。晋代王嘉的《拾遗记》称,他们的船用烟熏过的香茅为旌旗,又以散发清香的桂枝为华表,并在华表的顶端安装了精心雕琢的玉鸠,这是记载中最古老的风向标,它可以为水手调整帆具提供依据。但这项发明却不能预测突如其来的噩耗。 舜帝晚年时巡察南方,在一个叫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其情形很象孟姜女和韩娥,而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她们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飞身跃入湘江,为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状之壮烈,显示她们自始至终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

娥皇与女英生前是贤妻良母,而在死后却成了风流成性的“湘君”,有的典籍则统称“湘夫人”,还有的则望文生义地弄出了一对“湘君”和“湘夫人”,并把被称为“湘君”的娥皇误认作男人。历史文本在漫长的转述过程中发生了严重失真。 《山海经》扼要地描述了湘夫人们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水系里兴风作浪的过程。她们死于湘水,此后突然性情大变,行为方式充满了哀怨,出入总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仿佛要把冤死的怒气洒向人间。她们四周还时常会出现古怪的神仙,长相很像人类,脚下手上却缠握着毒蛇,俨然是娥皇与女英的护法。这使她们的气势变得更加嚣张。这种氛围长期缠绕着湘楚人民,令他们的生活散发出诡异动荡的气息。巫山神女 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女神是巫山神女。《宋玉》注称,当年楚怀王出游巫峡,住在名叫“高唐”的宾馆里,大白天昏然入睡,梦见神女前来倾诉她的爱情,引得怀王龙心大悦,跟她热烈地云雨了一番,事后又在巫山南面修建“朝云观”,以纪念这场短暂而美妙的“一夜情”。后来楚怀王之子襄王在御用诗人宋玉陪同下游玩同一地点,也做了一个类似的美梦,襄王醒来后诉说了梦中奇遇,并下令宋玉作《高唐赋》和《神女赋》来描述这两场令人惆怅的梦交。其中的《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整体性象征,夸张而热烈地描述了国王和

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经典作品

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经典作品分析 在建筑风格多样化的今天,中西方古代建筑的历程是曲折而又漫长的,其中涌现出不少的经典建筑,它们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的象征,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同时还极大的影响着后续的建筑风格,它们是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建筑设计师们思想的结晶,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明清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到达了最后一个巅峰,故宫是其代表作之一。故宫坐落于北京城的中心,占地 1087亩,合72万多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和独待风格。 故宫始建于1406年,是明代永乐皇帝由南京迁都北京时所建的宫城。从总体布局上说,它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所谓的外朝和内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作为两翼,为行使朝政的主要场所。内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构成,为皇室的生活居住区。按四根柱为一间的传统进行计算,共有近万间之多,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宫殿群由紫禁城围护,城高10米,外又围以52米宽的护城河。整座城开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南门为午门、北门为玄(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楼。整个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

规则,主次有序,并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间丰富多变。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城墙墩台上建有一组建筑。正中是宽九间的庑殿顶重檐大殿,两侧有联檐通脊的殿阁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个高大的角亭。这一组建筑称五凤楼,巍峨壮丽、气势浑厚。进午门,经过一个大庭院,再过金水桥,入太和门,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依次建筑在一个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 米,分3 层,用汉白玉砌筑而成。每层当中都有石雕御路,边上都装饰有栏板、望柱和龙头。据统计,有透雕栏板1414 块,刻有云龙翔风图案的望柱1460根,龙头1138个。这些石雕装饰,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同时,在结构功能上又起着排水的作用。栏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龙头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当下雨,水由龙头流出,恰似千龙喷水,蔚为大观。太和殿又称金鸾殿,是皇帝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的场所。殿高 35.05 米,宽63.96 米,深 37.20米,是故宫最大的建筑,也是现存全国最大的木构建筑。它的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点。即,先在栓础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梁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层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过小柱重叠几层梁,逐层加高,每层的梁逐层缩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层立脊瓜柱,在两组构架之间横搭檩枋;在檩上铺木椽,椽上铺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于梁架逐层加高,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如今的野蛮女友越来越多,但其实这个传统古已有之,这些猛女,演绎着各种惊世骇俗人生。 1、敢和皇帝离婚的文秀与溥仪 彪悍理由:敢与皇帝离婚,古今第一人也。 1931年文秀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上法院,遂经双方律师交涉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颜面,还于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2、夫妻皇帝武则天与李治 彪悍理由:同床夫妻,先后称帝。 高宗是非常喜欢武则天的,不然也不会废黜王皇后,改立昭仪武则天为后。从此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后来终于也当了皇帝。夫妻二人都当过皇帝的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3、冲破世俗女追男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彪悍理由:冲破礼教束缚,打破爱情规则,谱写一段女追男的佳话。 卓文君看中能弹琴作诗的帅哥司马相如,毅然不顾家里阻拦与之相爱并私奔,去外地开起了小酒馆,一个当老板娘,一个当店小二。这在当时封建礼教家教严谨的社会,是很了不得的。 4、让丈夫死后成仙的花蕊夫人和孟昶 彪悍理由:将错就错,让丈夫死后成为人人膜拜的神仙。

花蕊夫人是五代时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贵妃,她本与孟昶相处十分恩爱,宋太祖赵匡胤灭后蜀后孟昶暴病身亡,花蕊夫人也被赵匡胤纳为贵妃,但她心里总抛不下与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亲手画了他的像,私自礼拜,不料被太祖撞见,只得谎称供的是张仙,可以求子,那些宫里的妃嫔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希望生个皇子从此富贵。后来张仙送子的画像竟从宫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后人有人作诗: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5、叔嫂之恋的曹植与甄氏 彪悍理由:兄弟如仇人,叔嫂却相爱,当真是爱情让人目眩神迷。 曹植着名的篇章《洛神赋》开始叫《感甄赋》,有人考证说是为了怀念他的意中人兼嫂子曹丕之妻甄氏所做,曹植少时和甄氏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但仅仅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甄氏死后曹丕还将甄氏的遗物送给了曹植。 6、儿媳妇嫁给公公的杨玉环与唐明皇 彪悍理由:爱情没有年龄差距,也居然可以不受辈分限制。 唐明皇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其子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明皇不顾人伦之理,将儿媳妇据为己有。唐明皇对杨玉环一直很宠爱。白居易《长恨歌》中对他们的爱情是肯定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细致地写出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7、爱到死去活来的桃花女与崔护 彪悍理由:相思可以致命,爱情可以回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一首着名的《题都城南庄》说的就是崔护和桃花女的事,崔护游玩时口渴去一农家讨水喝,与桃花女一见钟情,互相爱慕,但都没有说破,第二年崔护再来时小院已经锁上了锁头。崔护于是在左边的门上题了这一首诗,过了几天,崔护又去,听见院里有哭声,一老汉说:您害了我的女儿!从去年见到你后就精神恍惚,前天她看见门上的诗句,进门就病了,不吃也不喝地死了,是你杀了她。崔护伤感悲痛,请求进屋内哭她一回。崔护抬起她的头,枕着她的大腿,哭着祷告说:我来了。不久桃花女睁开了眼,活了过来。此事在孟棨《本事诗·情感》中有记载,多少有些夸张,但足见爱情之伟大。 8、与皇帝搞姐弟恋的万贞儿与明宪宗 彪悍理由:姐弟恋不是现代专有,敢和皇帝搞姐弟恋更是绝无仅有。 万贞儿比明宪宗大十九岁,是明宪宗祖母的贴身女婢,宪宗做太子时常去祖母处玩耍,贞儿便带着宪宗游玩戏谑,日久生情。宪宗即位后,唯恋着万贞儿一人。宪宗与吴皇后成婚后一

性文化之房术奇书【唐】陈希夷

房术奇书 序 余少时侍卫于武宗朝,岁在戊辰,驿行西蜀,同华阴令李公登华山,问古仙迹。一道士曰:山之所罕也,惟陈抟所遗丹法,刻之石,为山之显迹,天下所共闻。惟抟一书未传,随开洞府中撮小石匣,拆古遗封,取出一册,名曰《玄机中萃》,乃希夷成道内丹,筑基、立身、安命大要也。公命抄之,乃书一册遂余,西行蜀藩,缙绅取录者不胜。有以服其药,登堂而称其玄妙者,有登余门告其深验者。无虚口缘,其所自伏气,乃立身安命之基。梅子乃人元太丹之仙品,服药乃生血生精之妙,妙无不可重之也。今之世传,希夷子进药之事有自来矣。行道之人,多不知其妙在竹破还须竹补,抱鸡须用卵为之之义。为性命者,当留心于此,乃入道之门,成道之捷径也。又曰:余亦行梅子金丹之效,补气之说,衰年之人,可以为法。或曰:是集无补于大乘,但伏气进药梅子,虽有形之物,亦可以接命延年助道,世称为添油之法耳。余然之,将纂与诸经列刊,使明道者便于采择焉。 嘉靖岁在庚戌春正吉坎宫道人东明任拱辰书。 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纂要 陈希夷房术玄机中萃纂要 一、筑基 筑基功夫,名曰炼己造丹。诚能采得药来,收得药起,择鼎取蟠桃酒,以进真铅。采药由下元,次中元,后上元。能进下元是筑基;能进中元是长生;能进上元药品,是为了道,虽不飞升,亦为蓬莱客。学者欲得筑基,先明橐;要知采药,须遇师传。师传一诀,则炼己造丹、功成无疑矣。得之者,当宜潜修。苟可明言,则人人可仙也。何为内丹?则吾身与天地同体,得一阳真息,升除交感于吾身之中是也。二人童子得而修之,是曰金丹。真精已泄,得而修之,故曰还丹。 二、铸剑 养神功夫,名曰铸剑存真。择三五、二八眉清目秀之鼎,调养一年之余,候其癸水行,潮信准,将八卦安神丹自服一月,次用灵龟膏药封脐一月,始阴阳交合,取其地魄养神,下手功行九一之法。其法如是数次,少停覆鼎上,提气九口。若神未曾动,再行九一之法。其法如当神动,急覆其上门,住橐勿动,呼吸恐漏真金,急提气三口,升上泥丸。缓提气六口,升上泥丸,名曰九还。及至阳气回,丹田正是归根复命,返本还元,就下近便处,运一点真水以迎之。此采得药来,收得药起是也。得药则药鼎端坐,叩齿三十六通,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后,以拇指节试目九遍,以中指按鼻七遍,两手磨面及发际,闭口鼻息,次将舌拄上腭,外津液满,分作三口咽之,再濑再咽。如是三度,将手抱肚脐,名曰丹田。此吾身之真炉,然后净定之中,行周天之火。《悟真篇》所谓功夫容易乐非遥。说破令人大笑,依法行之,不仙亦可长生矣。若爱欲心狂,漏泄至宝,是恩返仇杀矣,保之慎之。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风格与构造特征,包括完整的木架构体系,三段式的外观特征,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装饰色彩与等级 的紧密结合等。 1.完整的木架构体系 2.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 3.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 4.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 5.装饰色彩与等级的紧密结合 6. 三段式的外观特征 1.完整的木架构体系 亲木文化情结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像中国这样,在近现代西洋建筑东渐之前,如此漫长地热衷于土 木结构及其群体组合。 优点: 第一,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中西比较: 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1420年动工,1470年完工;同期紫禁城1407年动工,1420年完工;法国凯旋门30年完工,同时期乾隆建造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开始于1767年,1771年完工。 第二,灵活性强 由于墙壁不负担屋顶和楼面的重量,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门窗开设比较自由,并发展成精妙 而独特的中国门窗文化。 第三,抗震性强,墙倒屋不塌 木材具有一定弹性,梁柱的框架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因而木架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强,墙是隔断 不承重,防御地震, 例子:山西应县释迦塔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古塔当中,应县木塔无论在建筑规模或建筑艺术上,都有特殊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是我国以至世界古建筑中的一件珍品。应县在山西省的北部。木塔坐落在县城的西北角,原来这里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佛宫寺,后来寺庙塌毁,只剩下这座原名叫释迦塔的木塔巍然屹立。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1056年)。外形是八角形,高达67.13米,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木头建造,各层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梁架,而木柱之间,使用了60多种斜撑梁、木枋和短柱,规格和手法变化多样,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使整个塔的构架联结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美观。

中国最著名的建筑物

中国的历史渊源流长,同时中国的建筑也是闻名世界。它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血和 智慧。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著名的建筑有哪些? 1、万里长城 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从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开 始修筑,直到16世纪的明代终止。它穿越巍巍群山,跨过莽莽草原,横亘8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700公里。 2、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 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3、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 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系 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拉萨布达拉宫俗 称第二普陀罗山。 4、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是陪葬坑中的一组陶塑艺术作品。其中1 号坑最大,面积为230米×62米,坑内有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战马俑6000多个排 成40路纵队的方阵。此外,还有2、3、4号坑。1977年这里建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5、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 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6、永乐宫 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 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现址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 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永乐宫壁画。 7、赵州桥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官方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官方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官方版,一般搜都是这个版本) 青楼十大女子不知道你喜欢哪一位呢?她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她们曾经辉煌过,她们曾经落寞过,千百年后又有谁来祭奠她们曾经逝去的青春,曾经有过的精彩生命 一死在最美的时候——苏小小 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事情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造访.然而苏小小却爱上一个名门公子阮郁,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此时却遇一书生--鲍仁,上京赴考,无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苏小小变卖首饰,倾囊相助.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题着一副楹联: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 最后,重病即将夺走她的生命,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华年,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形象。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成全。 二惊才绝伦女教书——薛涛 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人,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父死家贫,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诗词。创“薛涛笺”。薛涛正式集子叫《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惜未流传下来。后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涛诗》一卷,是从《万首唐人绝句》等选本拼凑起来的。 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四娘家花,托于杜甫而后有传也。然涛字真迹今皆佚。 薛涛自贞元初被罚赴边回,即退隐于成都西郊之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业造纸,涛惜其幅大,不便写己所作小诗,因命匠狭小之,又性喜红色,乃创深红小笺。后世流行之红色小八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与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与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与玺彩画,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 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就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与飞檐,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

中国几个出名的古建筑

一.宫殿城墙 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宫殿建筑则是其中最瑰丽的奇葩。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建筑。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 代表:北京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宫,即今北京故宫。明代皇帝朱棣沿用元朝大内宫殿旧址而稍向南移,以南京宫殿为蓝本。 居庸关,八达岭长城, 二. 锦绣园林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三. 亭台楼阁 四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鹊楼 四大名亭: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我国宋代有著名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脚下。 嵩阳书院,位于在河南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 雎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 详细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1b12203869.html,/question/23497034.html?fr=qrl 四. 寺庙道观 著名佛教寺庙 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寺庙群,洪洞上下广胜寺,佛教南禅发祥地光孝寺,江南名刹灵隐寺、金山寺,正定大伽蓝隆兴寺,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古刹法源寺,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寺庙群,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建筑独乐寺,由文成公主选址设计的大昭寺,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寺庙群,北京最大的喇嘛庙雍和宫... 著名道观

古代女子淫刑之裸刑介绍 图

古代女子淫刑之裸刑介绍(图) 古代女子淫刑之裸刑介绍(图)裸刑可以算作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古代女子淫刑了,自从“穿衣文化”的世界观形成后,中国人便开始以裸体为耻了,裸刑处决在夺去犯人生命的同时也在贬低他的身份,侮辱他的人格,尤其是把女犯的衣服剥光后处刑,除了贬低其身份之外还额外起了一个羞辱的作用。强迫女性裸露的这些场面传达了女性没有尊严、不知羞耻、对其身体没有任何主权、其身体不过是男性把玩的物品和泄欲的对象等信息,包括了更深刻的对妇女歧视、压迫和贬损的意义。 在古代中国女人的社会地位一向低微,犯下死罪的女人更为世人所不齿,所以将她们裸身处决不但不会认为有伤风化,反而往往为官方和民间所接受。北魏孝文帝第一次在刑法中明令禁止“裸形处决”,可惜传统的力量总是可怕的,这条尊重人权的法规在孝文帝死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纸空文,之后历代王朝仍然使用去衣裸刑。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何喜欢施女犯裸刑?其实对于一般刑事罪的女犯,如何处死她们对于统治阶级而言其实是不太关心的,甚至有时也会发点善心避免其受辱,但当他们面对的是对统治权威构成威胁的女犯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在妇女地位一向低下的中国,能够对统治集团构成威胁的女性,

肯定都是在政治上具备极强号召力的或者是在军事上具有卓越领导才能的人,而且她们在百姓中具有较高的声望,单纯将她们处死,并不能影响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搞不好甚至还会激发人们对她们的同情。因此,对统治集团来说,如何消除这类女犯在百姓心目中的这种影响才是决定对她们施以何种刑罚的核心,施以裸刑,牵扯到中国人下意识里最忌讳的那个“性”字,无疑是从根本上摧毁其人格形象乃至精神影响的最佳捷径。 遭受古代女子淫刑机率最高的莫过于古代被俘的农民起义女领袖,几乎无一能够幸免裸刑。隋末巾帼女杰陈硕贞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率众起义,自封为“文佳皇帝”。陈硕真是当地百姓的崇拜对象,崔义玄在处死她之时将其当众凌辱后才行肢解刑,无非是想摧毁她的形象。(刑肢解时要剥光衣物,对女性要割去双乳,这对于陈硕真来说当然是极大的侮辱)。清嘉庆时南笼布依族起事反清的领袖王囊仙以宗教形式组织布依族人民起义,民间称为囊仙(布依语,意为仙姑)。于嘉庆二年正月(1797年)起事,被凌迟处死时年仅二十岁。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中的黄莲圣母林黑儿被俘后,传说欧美人稀奇一介女流如何能够有如此之大的本领迷惑众人,都想亲眼目睹其真面目,于是他们将黄莲圣母处死,然后用药水浸泡尸体,再运往欧美各州,当成玩物,放在博物馆中任人观赏。(此事缺少佐证,恐是中国统治者虚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 学习资料单 古阁楼、古塔和古石桥

一、古楼阁 中国古代楼阁系多层木构建筑。西汉以后逐渐发展并取代了春秋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 1.古楼阁的类型 (1)宗教楼阁。楼阁内常供奉高大佛像,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如天津市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等。某些大组群的配殿也常是楼阁,以其高直的体形与大殿的横平体形取得对比。 (2)文化楼阁。以楼阁作为储藏图书、经卷之用。如明代浙江宁波天一阁,储存四库全书的清代皇家藏书楼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文溯阁、文汇阁等。 (3)军事性楼阁。如城楼、箭楼、敌楼等。 (4)游赏性楼阁。取其高耸,可登临远眺,观赏风景,同时也可成景。 (5)居住建筑中的楼阁。作为居住建筑的一部分,其用途多种多样。 大部分楼阁并不是只具有一种功能。 2、我国现存著名楼阁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相传创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1700多年来屡毁屡建。历代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诗、作赋。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公里的蛇山峰岭上。楼共5层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新楼屋面全部采用黄瓦,是为了附会“黄鹤之意”。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现在的岳阳楼是清光绪年间的建筑,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为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建于唐朝,因膝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膝王阁载誉古今,是与王勃《膝王阁序》分不开的,其经典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广为流传。膝王阁历代屡毁屡建,现在的建筑为1989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膝王阁计划草图》重建的,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共九层,濒临赣江,面对西山,视野开阔,突出背城临江、瑰玮奇特的气势。 二、古塔 塔源于古印度,中国的古塔是随着佛教从古代印度传人的。 1.古塔的主要类型 在我国,塔的种类很多,从塔的造型看,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等。 (1)楼阁式塔。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形式,可以登高远眺。这种形式

以史为鉴:中国古代十大舆论“铁律”

以史为鉴:中国古代十大舆论“铁律” 最早的舆论称为“舆諤”,还出现了“民瘼”、“民心”、“舆诵”、“公议”、“民意”、“清议”等说法,后来才称为舆论。中华民族自古重视舆论,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尊重舆论、遵从民意的言论,时日旷久,积淀为许多“铁律”。千百年来,这些规律一直左右着中国社会的律动。政息人亡,江山成败,千古苍茫,无不受这些规律的影响。 一、问政于舆论,还政于民心 问政于舆论,还政于民心,是我国最古老的舆论规律。尧帝曾在宫外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言,舜帝在要道上立木桩,让百姓在上面写出批评意见。此类问政于舆论、求谏纳谤的传说,散见于诸子各书。明君求言主政,以示济世爱民,中国古代就有这个优良传统。 到夏朝末期,有“采诗问政”制度,帝王设置史官到民间巡访,搜集民谣,以观执政。周朝继承了这一制度。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述说:周朝“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让天子“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诗经》就是一部“采诗问政”的大成,《诗经》中的民谣让天子知道人民的疾苦和意见,了解他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符合老百姓的心愿。 政为民心之声。问政于舆论,才有为民的政治和政策。用今天的话说,民众不愿干的事,硬要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民众要求做的事情,不组织、带领他们去做,就是落后于他们的认识,违背他们的意志,其结果也要失败。政治历来应体现民

众呼声,体现人民的意愿,还政于民心是千古不变的政治定律。 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老百姓所听到的。这是说民为贵,民众的意见重于一切,民众的意志不可抗拒,最早出自《尚书》。 《皋陶谟》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上天的意见都是民众的意见,上天恩赐好人、惩罚坏人,都来自老百姓惩恶扬善的意愿。上天和民众是相通的,只有尊天敬民,才能保卫国土。 这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历史定律。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皇明经世文编》记载:“盖民心之向背,系天命之去留。有天下者不能固结民心,而欲久安长治者难矣。夏、商、周、汉、唐、宋,俱有天下数百年,而历世之绵远者,固结民心之所致也。”中华五千年政治文明的核心就是“民为贵”,尊民、畏民则长治久安。 三、炮烙压民怨,百姓无言国家亡 古代许多典籍记载了残暴统治者镇压舆论的骇人事件,商纣王炮刑压民怨,导致国家灭亡,就是最古老、最严酷的舆论遗训。 商朝西北部是周朝的天下,许多躲避商纣王残害的官民纷纷逃到周,请周武王派兵攻打商纣王。周武王派人打听商纣王的情况,一天探子回来报告说:“现在朝歌混乱不堪,政治黑暗,人民个个怨恨、痛骂。”大家听了都说:“这样腐败,还了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