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

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
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

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

关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根据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豫农产业化【2015】2号)文件精神,我们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党委、村委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拟参加申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现将龙堂村的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龙堂村基本情况介绍

龙堂村位于临颍县城新区西侧2公里处,东临京珠高速、107国道,南依329省道依村而过,交通便利快捷。属于杜曲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7个村民组,760户,3060口人,2504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普通农村。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龙堂村两委紧紧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农村资源优势做文章,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二十年多年的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走出一条工业与农业、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新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个同步发展的具有龙堂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现在的龙堂村已经形成了以挂面、面粉、休闲食品、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现代家居业、粮食收储等行业的工农业发展格局。全村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文化教育、精神文

明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目标。现在的龙堂村,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认定评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科技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于1991年创办的村集体企业河南省龙云集团有限公司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河南省食品工业五十强企业”、“绿色企业”、“科技型企业”。于1997年投资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河南省八大科技园区之一,全国蔬菜标准园,2014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省批农业产业集群。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2010年以来,我们龙堂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积极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按照“保障权益、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建设龙堂村新型社区,走新型农村城镇化道路。现已建成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龙泉小区、颍河家园两个新型社区,有新型居民楼52栋,可安置1200多户入住。社区水、电、气、路、网络等配套齐全、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完善的社区功能、周到的物业服务、优雅的居住环境,让入住的村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方式。截止目前,已有500多户村民喜迁新居;龙堂社区将作为杜曲新城的核心区,将发挥临颍县西城区全面进行完善和提高的功能及作用,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颗新星。

二、现任领导情况介绍

龙堂村党委共有党员183名,7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2014年12月,村党委、村委通过换届选举,依照选举章程,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共选出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委员共9名。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履职经验更加丰富、文化程度明显提高。村党委书记郭自安同志,自1990年任党委书记以来,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国农民科技星火带头人、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50名农村优秀人才、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等光荣称号;是全国九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省、河南省劳动模范、省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是龙堂村村民极为拥戴的带头人。

三、龙堂村产业发展情况

龙堂村于1991年创办了村集体企业河南省龙云集团有限公司,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发展,按照“多元化开发,多层次经营,多门路就业,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发展战略。集团形成了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绿色蔬菜种植、休闲食品生产、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家居生产等多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实现了工业和农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同步发展,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发展的目标。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龙堂村的决策层大胆

改革,更新观念,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把靠大联强、借船出海作为发展壮大龙云集团规模的新举措,先后引进上海京元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劲牛食品有限公司、漯河恒利源食品公司等企业进驻龙云工业园,同时,围绕当地丰富的木业资源,拓宽龙云集团的发展空间,又把森发木业、夏博家具、喜徕登家俱、奥群门业等知名企业引进过来,落地龙云。形成了食品和木业两大支柱产业,为龙堂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和产业支撑,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了龙头带动、产城融合的协调和谐发展。2014年,企业职工2360人,资产总额9.1亿,销售收入14.2亿元,利润总额6561万元。

龙堂村发展工业不忘农业,体现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1997年,在北京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科学院的帮助和指导下,先后投资了30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2360多亩的设施先进、技术一流、管理规范、带动性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按照国家和企业制订的绿色食品标准进行反季节生产和种植。有4个蔬菜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有16个蔬菜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龙云集团以科技园区为核心基地,带动全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全县2万多户农民从事蔬菜种植生产,众多农户通过蔬菜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富裕之路。为此临

颍县已被规划为河南省重点蔬菜生产县。龙云农业科技园区也被认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园”,河南省八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规模化种植和经营已成为新的组织生产形式,为此龙堂村2000多亩耕地全部进行合理流转,由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村民实现了“有地不种地,离土不离乡”的梦想,从而把全村的劳动力从繁杂的农活中解脱出来,致力于二、三产业的发展。

合理的产业结构,鲜明的产业特色,形成了产业集群,在龙云产业集群中,有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为龙堂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插上展翅腾飞的双翼。

四、龙堂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龙堂村始终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2010年开始以来,龙堂村就以“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目标,根据龙堂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搞好科学规划,聘请专家和研究机构,对村里的工业、农业、民居进行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的设计,高质量的运作,使龙堂村的经济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和木业家居两大板块、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居民社区的合理布局,形成了具有现代特色和气息的美丽乡村。现在,已建成的52栋,20多万平方米的龙泉小区和颍

河家园两个新型社区,可容纳1200多户居民入住,目前已有500多户村民入住社区,彻底改变农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彻底扭转了农村年年建新房,就是没新村的现象。新型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入住使村中的空宅、空户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人能改造环境,环境能塑造人,这是新时期农村居住环境变革必然选择,我们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工作抓起。重点做了四项工作:1、美化环境、搞好绿化。对全村进行了高标准规划、硬化、美化、亮化、绿化,使全村形成了五纵八横的村内环线,道路全部安装路灯、彩灯,两旁全部进行美化、绿化。以龙堂园林绿化公司为主体,对全村进行绿化美化,仅去年植树6000余棵,绿化草坪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培育各种苗木3万多株,全村林地覆盖率达56%,龙堂村被省里评为生态村。2、完善环境配套工程。投资2100多万元,铺设全封闭的雨污管网6000多米,建立两个污水处理站。建立10多个垃圾堆放点、3个地埋式垃圾池、30多个垃圾箱、3辆垃圾清运车、1辆密封式垃圾转运车、1个垃圾中转站,配备15人的清洁环卫队,实施全天清扫保洁制度,实现定点堆放、及时清洁,转运处理。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和垃圾清运率全部达到100%。3、提高环保管理水平。投资150万元,打千米深水井一眼,全村统一供水,全部用上安全营养地下热水,村民

的饮用水安全率达到100%;铺设天燃气管道,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全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100%。4、完善文体活动设施。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两个灯光球场、健身活动广场、文化广场、图书室、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等,添置高清电子显示屏,更新健身器材70余件套。社区内建有文化健身广场、绿地草坪都安装了音响设备,居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天清晨和晚间,不少居民伴随着舒心的轻音乐,幸福的龙堂人隨之翩翩起舞,蓝球场内龙腾虎跃,你争我抢;乒乓球台,你来我往、输赢难分。各项活动处处洋溢着祥和、友好和和谐气氛。

五、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文明不断升华

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村两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龙堂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龙堂村生态环境发展规划》、《龙堂村党员干部学习制度》、《龙堂村党委成员廉洁自律制度》、《龙堂村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争当文明户、争做文明村民等活动。利用图书阅览室、电教培训室、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广场LED显示屏等设施,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村民的精神文明教育。每年“七一”开展重温党的誓词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八一”期间对青少年和民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爱我中华、报效祖国的信心;在“三八”、“五一”、“六一”等重要节日,举行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纪念活动,从而使农民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在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为家争光、为企业建功立业”活动;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有益活动。以妇联为主体在广大妇女中开展“顶起龙堂半边天”,争当“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好母亲”活动;以民兵为主开展“当好企业卫士,爱我龙堂家乡,争当五好民兵”活动;以企业工会为主体在职工中开展“爱岗敬业争当标兵”、“文明职工”、“技术能手”等活动。不断提高村民和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为龙堂村的发展腾飞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借助远程教育,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中央、省、市的重要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认识,又建立了党群之间的交流平台。同时,因地制宜将文化广场建成“室外远程教育文化广场”,教学点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进行政策法规宣传、文体卫生、科教知识普及、健身操、广场舞教授等活动,同时将好人好事、外出参观自制的“电教片”等延伸至普通村民。既整合了社会资源,充分运用村里置办的远教设备,又将精神文明教育寓教于乐;既丰富了广大村民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又更进一步延伸站点设备的功能,广泛传播更多的科教知识。利用传统的物资交流大会,邀请全国知名的表演艺术家,为群众献上多姿多彩的

戏曲、现代歌舞、综艺节目等文化表演,一台台文化大餐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在富裕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追求,使群众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

如今的龙堂村,好吃懒做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吵架斗殴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打牌搓麻将的少了,养生锻炼的多了。在全村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家庭关系和睦了,邻里关系和谐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到处呈现一派祥和、文明、知礼、友善、各业发达的美好景象。

挑战仍在继续,发展从未停歇。未来的龙堂村将以工业规模化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人居环境优美和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快乐健康长寿的目标,全面打造一个龙堂社区风光秀丽、居住环境景色宜人的一流最美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宣传报道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宣传报道材料 青山,小桥,流水,人家……如诗如画的风景,鳞次栉比的新房,干净整洁的村容,这是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王坝乡大水沟村的真实写照。该村距县城10公里,共5个社176户701人,耕地面积760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等为主,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核桃等经济林果。是县委书记李廷俊的“双联”行动联系点,也是全县“践行群众路线,深化双联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的真实缩影,更为全县探索创造了可推可鉴的经验和做法,走出了一条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乡村建设之路,展现了一幅最美乡村的新画卷。 一、立足区位资源优势,高点定位规划设计。着眼离县城较近、处于略武公路沿线的区位优势,依托村内生态环境优美、自然山水独特的优势,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市委提出的十条原则,把双联行动与美丽乡村建设、整村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休闲娱乐度假村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高点定位,把生态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每个环节,确定了“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的建设思路,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发展理念,聘请了有资质的设计院进行设计,编制了《美丽乡村规划》、《小康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为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二、整合项目夯实基础,促进群众安居乐业。针对该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有优无特的难题,积极协调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各帮扶部门工作力量,采取全面统筹、整合资金、重点投入的办法,全面实施交通、水利、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到2013年,共整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扶贫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万元,群众自筹和以工折资近千万元,硬化通村道路公里、村内主干道11条13060平方米、入户道路200户17482平方米,维修加固和改造房屋212户636间,改造庭院181户,拆除危旧房屋96间,亮化房屋1850间,建成休闲文化广场5处,修建护村河堤2公里,村庄绿化4200平方米,新建便民桥4座,改造桥梁风貌24座,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建设沼气池35座,修建垃圾池5个、公厕4座,修建村级形象大门1座;在村庄配套了医疗卫生室、村级党员活动室、文化室、便民理发室、农家书屋、农家小超市、五保家园。现在村内配套设施齐全,群众出行方便,过去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三天两头停电”的现象不见了,群众日常生活比城里人还舒适。 三、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在抓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把培育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切入点。一是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林下经济等致富产业,对全村亩2万多株核桃树进行一年四季不间断综合管理,新栽植樱桃、杏树等经济林果4000株,着力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把现有的荒地流转种植五味子、柴胡等中药材,积极开发木耳、蕨菜等土特产,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养猪等产业,在水景、水观边开发养鱼、养鸭产业,同时选择最佳养殖场地,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把现有的养猪厂整合集中,组建养猪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二是以观音阁、莲花山等景点带动发展美丽乡村农家游,发展配套产业,高标准、高起点开办农家乐2家,修建景观小品3处,安装水车1座,修建凉亭1座,为打造生态旅游度假村奠定了基础,近两年内累计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有效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三是积极利用扶贫项目资金组建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使村内就业困难的闲置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有组织、有保证地劳务输转,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已扶持发展饲养獭兔户1户,养殖生猪大户7户,养鸡大户1户,养羊大户3户,农家乐经营户6户,建筑工程队1支。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123元增加到2013年的元,净增元,实现了两年翻番的目标。 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激发干群创建活力。把“四新”竞赛和“六争六评”活动作为建设大水沟村和谐、文明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发动乡村干部组织群众开展“双文明户”、“五好

2020年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今天公文带来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欢迎阅读! 一、基本情况 英都镇霞溪村座落于英都镇溪北侧,东有英溪环绕,南接镇区群映,西靠巍巍翁山,北与安溪相邻,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分五个自然村,32个村民组,有2170户,人口9820人,其中常住人口6255人,外出人口3565人。今年,我村集体经济收入160万元,人均纯收入18150元。 在英都镇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村成为南安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为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我村根据本村实际,成立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以点带面,全面实施“治污、美化、绿化、致富、和美”五大工程,努力把我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换届选举以后,我村两委班子现有11人,班子团结,有较强的战斗力,深受群众的好评。xx年我村党委被镇党委评为优秀村级党组织。我村党委充分利用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集体三资监管。 镇党委、政府对我村高度重视,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指导和规范下,我村成立了由村党委书记任组长、村党委副书记任副

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村主任任常务副组长,负责指导组织实施;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 (二)加大宣传力度 我村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做好示范;召开乡贤座谈会,邀请有贤之士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分发《霞溪村美丽乡村建设村规民约》;在街道上粉刷美丽乡村宣传语。 (三)加大资金投入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我村从村财、政府拨款、乡贤集资等途径获取资金投入建设,给予建设以资金的支持。xx年度点线面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583.7万元。 (四)实施项目带动 我村尝试通过项目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如修建氧化池,在氧化池中种植观赏性植物及架设喷泉,既可进行污水处理,又美化了环境;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不仅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状况,促进生产发展,还有效地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并有利于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成立老人活动中心,既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时带动他们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使他们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支有力队伍。 (五)建立长效机制 要更好的保持和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首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要有稳定的供给,这主要靠集体经济及基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

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XX省XX市XX镇XX村 XX村隶属XX省XX市XX镇,村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下辖3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427亩。农户1645户,常住人口5100人,外来人口610人。2015年我村可用财力为231.91万,比2014可用财力增幅25%。农民纯收入为18000元,超本镇平均水平。 XX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 境、农业农村资源,以农业产 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休闲 农业和乡村旅游,传承沙上文 化,提高品牌知名度,带动农 民增收致富,具有很强的示范 辐射和推广作用。 一、优美的生态环境 (一)自然条件优越。XX 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全村 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属北亚 热带南部湿润性气候区,四季 分明,雨水充沛,环境优美。 XX村土壤疏松肥沃、水资源丰 富,自然条件优越。 (二)优化环境卫生。对 照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标准,由点到面,整治村民家前屋后及家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配置齐全,有专人管理,保洁到位。发动农户主动参与整治,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保持宅

前屋后整洁。 (三)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结合村庄形态和自然地理条件,在村口适宜位置设置村 庄标识。电力、电信、有线 电视等线路同杆架设,配置 路灯。完善现有道路网络, 建设公共停车场及健身场 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至市 政管网统一处理,将富氧水 用于蔬菜大棚种植。 (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XX村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XX蔬菜基地积极建设太湖流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废弃物收集池900立方米,沼液发酵池600立方米,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堆 肥后还田利用。设施蔬菜、 生态沟渠、生态塘的农业废 弃物收集进行堆沤、发酵, 制成有机肥,以期达到农业 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项目建 成后有机废弃物利用率可达 90%以上。 (五)促进产业发展。以室内展示,室外体验等不同功能区划分空间布局,挖掘生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资源,打造“农家乐”餐饮住宿区、农业互动体验区、休闲垂钓区等三大版块。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及20套苏式风格“农家乐”用房,扶持引导“农家乐”经济。规范经营农业互动体验项目,结合金XX5200㎡的农业科普园及根雕馆、农具农产品展示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 ** 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

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 “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

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

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 关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根据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豫农产业化【2015】2号)文件精神,我们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党委、村委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拟参加申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现将龙堂村的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龙堂村基本情况介绍 龙堂村位于临颍县城新区西侧2公里处,东临京珠高速、107国道,南依329省道依村而过,交通便利快捷。属于杜曲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7个村民组,760户,3060口人,2504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普通农村。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龙堂村两委紧紧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农村资源优势做文章,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二十年多年的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走出一条工业与农业、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新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个同步发展的具有龙堂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现在的龙堂村已经形成了以挂面、面粉、休闲食品、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现代家居业、粮食收储等行业的工农业发展格局。全村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文化教育、精神文

明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目标。现在的龙堂村,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认定评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科技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于1991年创办的村集体企业河南省龙云集团有限公司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河南省食品工业五十强企业”、“绿色企业”、“科技型企业”。于1997年投资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河南省八大科技园区之一,全国蔬菜标准园,2014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省批农业产业集群。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2010年以来,我们龙堂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积极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按照“保障权益、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建设龙堂村新型社区,走新型农村城镇化道路。现已建成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龙泉小区、颍河家园两个新型社区,有新型居民楼52栋,可安置1200多户入住。社区水、电、气、路、网络等配套齐全、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完善的社区功能、周到的物业服务、优雅的居住环境,让入住的村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方式。截止目前,已有500多户村民喜迁新居;龙堂社区将作为杜曲新城的核心区,将发挥临颍县西城区全面进行完善和提高的功能及作用,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颗新星。

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山村座落在风景名胜雨母山脚下,全村12个村民小组416户1564人,中共党员44人,村支两委5人,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81亩,林地4130亩,水面300亩,园林100亩。 灵山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累计投入资金1384.7万元,大力实施区委“产业发展领先、现代服务业领先、社会管理领先和生态环境领先”战略,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领先”目标,积极推进“全域公园化”建设,争当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559元,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7.7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湖南省第四届“三湘读书月”活动“书香村组”、“XX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村”、“XX区文明单位”、“XX区先进基层党组织”、“XX区先进村社区”等多项殊荣。 一、科学规划 加大村庄整治力度,落实村庄建设规划。聘请市规划设计院,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全村所有建设项目及村民建房严格按规划报批、建设。 二、产业发展 引进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荣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面积达

630亩的中心城区专业蔬菜基地,基地列入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标准园)项目,获湖南省“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优秀单位”。基地现有200多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年产蔬菜1800吨,产值达800多万元。产出的10种蔬菜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检测,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雨母鲜”品牌。农业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衡阳金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建成了适宜居民阳台、屋顶盆栽蔬菜和珍稀水果示范园;衡阳泓雅生物科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在无土栽培及活体芽苗菜生产上,创立了“泓雅生态菜”品牌;衡阳菁晖林业技术开发中心,流转土地150亩,重点繁育枣、桃、梨、板栗四大良种果树苗木,年出圃苗木50万株;灵山村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园。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设施完备 1. 通畅工程。硬化通组入户公路8.2公里,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都已通硬化公路,公路通户率达到100%。村道与国、省、县、乡道连通,形成环路,路标设置规范、布局合理,村民出行方便。 2. 水利工程。硬化水渠4.2公里,整修、硬化骨干塘12口,完成雨母湖、过路塘水库、九塘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清淤、维修雨母湖、

某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某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和县委“一片一 线一驻地”的工作思路,我县确定了XXX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谋划过程中,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和脱贫攻坚相结合,适当提 高贫困村在美丽乡村重点村中所占比重,XXX个重点村中,有XXX 个村是贫困村,占重点村总数的XX%。二是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把乡镇驻地周边村作为重点村进行建设,每个乡镇驻地选取2-3 个村进行建设。三是和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把马本斋纪念园、 阜城湖生态公园、万亩森林公园等乡村旅游区周边村作为重点片区,明确了XXX个村的建设任务。四是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相 结合, XXX个村中有XXX个村是城乡环卫一体化村,有效解决了 长期困扰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在全面推进的同时,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 化底蕴,遴选了XXX个村按照精品村的标准进行建设,打造了红 色旅游小镇·纪庄、农耕文化小镇·邓屯、百年梨 韵小镇·刘老人、运河文化小镇·魏圈、商贸小镇 ·砖门、西瓜小镇·后李、山水田园小镇· 冯塔、彩钢小镇·柴刘、麦香小镇·许庄、书香小 镇·马庄等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美丽小镇。7月7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10月18日我县纪庄、邓屯、刘老人、魏圈四个村接受了省美丽办的第一批精品村验收。

截止目前,XXX个重点村的“十二个专项行动”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共道路硬化XX.X万平米,绿化XX.X万平米,改厕7XXX个,清理垃圾XX.X万方,绘制文化墙XX.X万平米,修建文化广场XX.X 万平米。 今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无论从精品村数量、建设水平、工 程建设速度等方面均位居全市前茅,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市简报刊发介绍我县工作经验的简报十一期。 一、近段美丽办开展的几项主要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县美丽办重点开展了六项工作。 1、督导各重点村查漏补缺,努力使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划 上圆满句号。按照年初县委、政府的要求,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 工作各项工程要在11月底前全部完成,县美丽办对美丽乡村建设 工作多次进行督查,同时,通过下发通知、到村内明察暗访、重 点村抽查等形式,督导各乡镇严格按照精品村、达标村标准进行 建设,对照十二个专项行动要求逐项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2、对各重点村的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县美丽办除 了认真准备,努力做好省市对四个精品村的验收工作之外,10月 18日到21日,组织审计局、财政局、农林局、水务局、宣传部、住建局等部门利用4天时间对乡镇申报已经完成任务的XXX个重点村的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验收,通过查看资料、与乡村干部 群众沟通等形式,详细了解工程完成情况,为县委、政府领导决

美丽宜居村庄申报材料与美丽家乡活动总结汇编

美丽宜居村庄申报材料与美丽家乡活动总结汇编 美丽宜居村庄申报材料 留山镇下关村美丽宜居村庄介绍基本情况篇下关村地处留山镇北部,距南召县城13公里,村北紧邻旅游名胜古迹千年古刹--丹霞寺,西部留山河傍村而过,南面是莲花池,东部有人工塘堰,村内花卉苗木种植面积75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生态环境优美。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庄,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0人,耕地面积1650亩,人均纯收入8760元,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花卉苗木及莲藕种植,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以玉雕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初见雏形,在产业上形成一产为主,二产、三产为辅的产业结构。田园风光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走进留山镇下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星罗棋布、绿盖叠翠的荷花,荷花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每逢荷花盛开的季节,遮天蔽日的荷叶及各色的荷花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赏;田园里到处都是绿树成荫、姹紫嫣红的花卉苗木种植地,紧邻村庄的月季种植园,一年四季花香怡人,沁人心脾。“山环水绕千年古刹,松涛泉韵绝代风流。”丹霞寺历史悠久,素有“八百里伏牛,五百里丹霞”之称,景区内有千年古柏林100多亩,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此外还有千年银杏、塔林等古迹。在这里,你不但可以领略田园的风光之美、而且还可以体验农家乐趣。当地群众实现了种植业和旅游业的双丰收,成为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村庄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红砖、白墙、两层洋房”是绿树掩映下的下关村现代民居的特点,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村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道路两旁的各色菊花开的争奇斗艳,一行行垂柳正释放着青春而素雅的绿意,生态环境的改善,使下关村也成为鸟儿的栖息地,塘堰及池塘中几对野鸭在戏水嬉戏,白鹭三五成群在村庄周围飞来飞去,使人深受“人在村中走,如同画中游”之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留山镇下关村5个自然村庄都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社区--丹霞社区紧邻下关村,社区内水、电、路、文化广场、停车场、卫生室、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站、路灯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家中亮化、卫生洁化”的“五化”目标。生活篇“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进入下关村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山村座落在风景名胜雨母山脚下,全村12 个村民小组416 户1564 人,中共党员44 人,村支两委5 人,面积3.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81 亩,林地4130亩,水面300 亩,园林100亩。 灵山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字方针,累计投入资金1384.7 万元,大力实施区委“产业发展领先、现代服务业领先、社会管理领先和生态环境领先”战略,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领先”目标,积极推进“全域公园化”建设,争当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559元,2014 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7.7 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湖南省第四届三湘读书月”活动书香村组” “ X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村” “X区文明单位” “X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X区先进村社区”等多项殊荣。 一、科学规划加大村庄整治力度,落实村庄建设规划。聘请市规划设计院,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全村所有建设项目及村民建房严格按规划报批、建设。 二、产业发展 引进XX 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荣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面积达630亩的中心城区专业蔬菜基地,基地列入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标准园)项目,获湖南省“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优秀单位”。基地现有200 多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年产蔬菜1800吨,产值达800 多万元。产出的10 种蔬菜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检测,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雨母鲜”品牌。

农业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衡阳金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 亩,建成了适宜居民阳台、屋顶盆栽蔬菜和珍稀水果示范园;衡阳泓雅生物科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 亩,在无土栽培及活体芽苗菜生产上,创立了“泓雅生态菜”品牌;衡阳菁晖林业技术开发中心,流转土地150 亩,重点繁育枣、桃、梨、板栗四大良种果树苗木,年出圃苗木50 万株;灵山村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园。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设施完备 1.通畅工程。硬化通组入户公路8.2 公里,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都已通硬化公路,公路通户率达到100%。村道与国、省、县、乡道连通,形成环路,路标设置规范、布局合理,村民出行方便。 2.水利工程。硬化水渠4.2 公里,整修、硬化骨干塘12 口,完成雨母湖、过路塘水库、九塘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清淤、维修雨母湖、过路塘水库下游渠道1000 米。河道、水渠、沟塘等水系布局合理,水体清洁无异味,水岸护坡生态自然,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农田水设施配套齐全,全村1281 余亩耕地面积旱涝保收。 3.亮化工程。在杨家塘、徐家、谭家、大礼4 个小区及灵山大道、灵山 广场等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40 盏 4.电力、通讯工程。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与城市同网同价,电力供应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与衡阳联

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工作范文]

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某某乡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农村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x城东xx公里处,南接xx、xx,北靠xx、东临xx、xx,西连xx,东西长xx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约xxx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xx亩,xxxx户,xxxxx 人,现辖x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xxx村位于xx乡政北x公里处,现辖xx个村民小组,xxx 户,xxxx人,共有耕地面积xxxx亩,湿地面积xxxxx亩,水域面积xxxx亩,农家乐x家,分别占到全乡的xx%、xx%、xx%和xx%, xx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xxxxx元。 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xxx村xxx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利时机,以打造美丽乡村为重点,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基础,以创建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立足实际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健全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使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辉映,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班子,牢固根本,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新队伍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合理规划、有序发展,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新方向一是按照x委、x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xxx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xxx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xxx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我乡立足xxx村文化生态资源优势,邀请有关专家,因地制宜,尊重民意,高起点的编制了《xxx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xxx 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乡村两级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原有旧村的基础上,不搞大拆大建,而是进行适宜的改造,以达到“改善群众生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3篇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3篇 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居民 社区的公道布局,构成了具有现代特点和蔼息的美丽乡村。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供大家参考选择。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11、基本情况介绍 行政村的基本情况,民族旅游文化特点,村最近几年取得与新农村建设相干的嘉奖和荣誉等。 2、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依照《吉林省美丽乡村创建标准》,通过2015年的努力,到9月末之前,各项建设完成情况: 1. 村落计划。是不是编制行政村建设计划或村落整治计划,村落建设及布局是不是公道,节俭用地,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不是纳入计划进行统1处理等。 2. 住房建设。农村住房建设特点、风格风采等。 3. 生产生活设施。包括农村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讯等建设情况,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等。 4. 生态环境。村内河流、湖泊、水库、大气、声、土壤达标情况,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治理,清洁能源使用,坑塘河道保护,生态修复情况等。 5. 村容整洁。村容保护,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厕所改造,病媒生物防治情况等。 6. 经济发展。产业计划,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情况等。 7. 公共服务。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情况等。特别是文化品牌创建情况。 8. 基层组织。村部建设、基层组织、农民合作社、民主管理等情况。 9. 长效管理。公众参与、管护机制、监督考核情况等。 10. 其他方面情况。2013年以来,是不是产生太重大刑事犯法和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较大(III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破坏古村落和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现象,毁林拓荒、腐蚀林地等现象。 3、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主要工作措施 包括领导重视程度;农民大众参与建设积极性;最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建设和项目完成情况,2015年新农村项目建设和投入安排;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帮扶建设情况,体制机制创新情况等。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21、樟厅村基本情况介绍 龙堂村位于临颍县城新区西侧2千米处,东临京珠高速、107国道,南依329省道依村而过,交通便利快捷。属于杜曲镇的1个行政村,全村7个村民组,760户,3060口人,2504亩耕地,是1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普通农村。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龙堂村两委牢牢依托党的富民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农村资源优势做文章,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210年多年的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走出1条工业与农业、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新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4个同步发展的具有龙堂特点的强村富民之路。现在的龙堂村已构成了以挂面、面粉、休闲食品、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现代家居业、食粮收储等行业的工农业发展格局。全村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文化

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3篇

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3篇20xx年,在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xx“美丽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半年来,我县狠抓环境整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服务意识,做到了措施有力、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全县镇、村寨人居环境的极大改观,干部职工政务服务意识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开创了自2006年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以来取得成绩的新局面。 总结半年来的工作,我们卓有成效地抓好抓实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三管齐下”,切实加强了“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的组织领导。 今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加强“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的组织领导。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市会议召开后,县委专门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对省、市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及时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人大、县人民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全面开展“美丽乡村”文明行动工作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在该次县委常委会议上,县委同意从乡镇、机关、学校抽调x名优秀党员充实调整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把“美丽乡村”文明行动与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工作一道列为年度绩效目标单独考核,同意把“美丽乡村”文明行动作为乡镇、部门主要领导述职重要内容和干部提拔使用重要依据。县人民政府也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办公

会议,研究解决工作经费问题、增加保洁员问题、城镇绿化亮化问题,把开展“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纳入年度预算,划拨x万元用于开展工作。二是管建并重,确保创建质量。今年以来,我县总投资x亿元的大道建设工程已接近完工,投资x余万元的丹霞公园建设项目以交付使用,投资x余万元的“天网建设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x万元的桃源大道已实现通车,总计投入x万元的两座公厕已全部投入使用并实行免费开放。在市政基础设施投入上,政府投入x余万元在城区所有高层建筑安装了霓虹灯,城区实现了全城亮化;投入x万元为城市管理部门增添了一台高智能洒水车,城区主次干道实现全天候保洁和冲洗;投入x余万元对城区所有破损路面、公用设施进行了维修;投入x余万元,用于干道绿化和小区园林建设,城区的x个高档住宅小区实现了“人在林中、城在景中”生活环境高端化。我县还在管理上下功夫,严格实行网格管理、媒体监督、督查通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推进了城市管理常态化。三是注重城乡并重,确保创建工作实现全面覆盖。今年,县委要求不仅要建好城市,管好城市,还要管好广大农村,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一道享受创建成果。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在城镇实行无缝管理,保洁实行无缝对接;在乡村严格实行“一对一”帮扶制、“一对一”奖惩制,即每个县领导要负责联系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每个单位要负责创建1个美丽乡村,每个县部门要明确1名工作人员长期指导创建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还出台规定,凡在创建季度考核中排列全县倒数后三位的,全部实行“对号处罚”,即是县领导的处2x元、部门领导处x元、驻村干部处x元,乡镇领导处x元。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 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美丽乡村手抄报资料

美丽乡村手抄报资料 快乐的暑假就要过完了,转眼间我就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下面就来写一下我在暑假里的所见所闻吧。 在暑假里,我去了外公家,浙江的乡下,那里的风景很美丽。一到乡下,就觉得空气新鲜,在远望去整个村子就像一座美丽的花圃,幽雅,恬静。走在路上,我看见了金黄的稻子,一片绿油油的蔬菜。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河时,我看到河里有着许多红嘴白毛的鹅,立刻想起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一边大声的背诗,一边向白鹅连连招手。还有黑,黄,白的鸭子在游来游去,走近一看,河里还有许多小鱼在游来游去,有的在水草里面窜来窜去,好像在捉迷藏,有的在摆,又像在玩别的游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在草地上有一只只可爱的小鸡在自由自在的玩耍,有的在吃虫子,有的在晒太阳……草丛中还有一些可爱的小羊在低头吃草,我兴奋地大叫“咩,咩,咩。” 到了外公家的花园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有紫色的喇叭花,有红色的太阳花,有粉红的月季花,有大红色的鸡冠花…… 外公家住的是两层的小别墅,家里有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电池炉等电器,煮饭用煤气灶,出门也不用自行车,现在多用摩托车了,还有一辆小汽车,生活真好啊! 这就是我在暑假里的所见所闻,我觉得现在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伯伯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要珍惜这所有来之不易的幸福。

这个暑假我过的非常快乐,吴老师您的暑假过得怎么样? 美丽乡村社会协同 《美丽乡村社会协同》系列分享之一:儿童关爱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总是被同朝阳、希望、未来一类的美好 词汇联系在一起;乡村的小花儿,盛开得本应比娇嫩的温室花朵更蓬勃、强韧,然而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儿童被冠以“留守”前缀的今天,需要有更多的人向他们伸出援手,让他们知道:自己过得并不孤单。 《美丽乡村社会协同》系列分享之二:妇女发展 农业凋零、农村空巢化的趋势让留在乡村的妇女们逐渐成为了乡 村劳动力的主体,她们在培育基础组织、推动社区自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她们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能否复兴村庄的活力。赋权增能,可以帮助妇女们更好地创造自立、平等、幸福的生活。 《美丽乡村社会协同》系列分享之三: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关注的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传统乡村蕴含的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朴素意识,已在化学农业和工业的冲击下不断瓦解、消亡。今天乡村环境教育实践者们,试图重拾优秀本土文化,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带给村民从情感、意识到行为的改变,实现乡村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美丽乡村社会协同》系列分享之四:能力建设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正是人使得一切改变发生。能力建设为社区 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乡村组织和个人成长为建设家园的可靠力量。

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帮扶规划。我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展“三民”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加强对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指导,着力组织指导驻点村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化一处理”。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村情、民情,指导帮扶村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村落社区建设规划,建好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休闲活动场所、一个宣传栏,制定一套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推广“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理事会”、“党支部+社区+村民理事会”等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党组织“一联一”共建、党员“一帮一”结对、党务工作者“一带一”联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二、结合水利职能,落实帮扶项目。一是根据该村地处城郊,农民没有种菜习惯的现状,引导该村发展特色产业,在水泥厂附近建设100多亩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并从项目资金中挤出40万元支持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为优秀本土创业人才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使其尽快成为带头致富的典型、产业示范的典型,推广科技的典型,进而带动和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在水利

建设项目上对帮扶村倾斜,年内安排该村小农水项目资金200余万元,修复延伸灌溉渠道5000多米,全面改善该村灌溉条件,目前该项目已基本竣工;三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我局积极争取到农村安全饮水项目XX年在镇实施,该项目总投资近1000万元,项目实施范围涵盖村委,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三、落实帮扶资金,解决实际问题。我局从基层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资金、项目和技术、人才,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别是为帮助该村解决建设资金困难,我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5万元支持该村。 经过近一年的帮扶,有效推进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好峡办发【XX】18号文件精神,把村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村西的汤归湖上,一座廊桥横跨而过,湖畔的绿柳和几排白墙黑瓦、整齐划一的独栋别墅倒映在水中,自成风景;穿村而过的汤归堰边,不时可见涤衣的村妇;杨氏祠堂边的千年古樟树下,七八个村民正坐在长廊里聊家常…… 杨砩头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后进村。xx年底以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踏实做事,在去年的百日攻坚中,更是全村合力打造和美乡村,眼下的杨砩头已经华丽转身。该村还被列入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 杨砩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仙居最早的古堰汤归堰穿村而过。在汤归堰建成前,下各平原虽有田数百顷,却因无水灌溉,只能种玉米、高粱、粟等作物,而不能种水稻,产量低,赋役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当地羊、汲两家有田3000亩,为当地富户,二公心系百姓,为解民众无水灌溉之苦,义舍家财,修堰开渠,历4年堰成渠通,终使下各平原成为米粮产区。传说汤归堰修至后期,羊、汲二公家财耗尽,连羊婆、汲婆及家人的私房钱都捐助出来,修堰后即告破产,堰成时,民众称羊公为“博施”,称汲公为“济众”。今仙居县下各一带已无羊、汲两姓传人。但羊、汲二公舍财兴修水利之功却铭记在后人心中,这也是杨砩头村感恩文化的由来。 杨砩头村的改造首先是将村内原有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进行翻修。比如村里的古戏台,建于明朝,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后来村里对它进行了修葺,现在,这座戏台已经成为村民们练习排舞、

表演节目的好去处了。还有羊氏宗祠,里边设有汤归堰开堰人羊、汲二公的人像,是杨砩头村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礼堂。历经了多年的风雨,这所祠堂也十分老旧了,在去年百日攻坚工作中,我们村两委带领全村,积极投工投劳,对祠堂进行整修,终于还复了它原来的面貌。 其次,让文化贯穿整个村庄美化工程,以文化造景。村内原先有一处被雷劈中的老房子,着火变成废墟。为了怀念羊、汲二公,去年村里将此处改建成羊汲公园。建立感恩轩,种上绿化,铺上石子路,并且在墙面上用3D绘画展现杨砩头村千年来的历史变迁,体现了砩头人饮水不忘开堰人的感恩之情。村内还有一棵需四人合抱的千年古樟树枝繁叶茂。去年,随着汤归堰的整治,村里又在古樟前的水面上建起长廊,旁边的墙面上,还挂上感恩文化的诗词佳句,供村民歇息的同时铭记感恩。 最后,全村范围内营造感恩文化氛围。村内的汤归湖,原本面积只有30余亩,湖底淤泥淤积,湖面浑浊。去年五水共治的号角吹响之后,村两委班子抓住机遇,全力开展汤归湖治理和美化工作。党员们带头,挽起裤管,背上锄头、铁锹,下到湖里清理水草、垃圾等,村民们也纷纷响应,全村合力护古堰,在汤归湖沿线种上各种树木花草,现如今汤归湖面积达到了70多亩,湖水清澈,环境优美。还有村内感恩、慈孝文化氛围浓厚,原来村两委每月组织全村慈孝活动2次,每月开展慈孝之星评选1次,每季度对慈孝之星进行表彰和奖励。而现在,村民们早已将这些活动内化于心,经常自发自动在村办公楼前的空地组织各种慈孝活动、亲自活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