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如图是著名书画家丰子恺先生所书的环读四言诗句,从任何一字起,或左行,或右行,皆成二句四言诗,妙趣横生。这幅作品( )

①以优美的隶书展现了汉字的审美价值

②以新颖的结构表现了诗词的独特魅力

③以隽永的文字呈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④以美好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心中的爱国情感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这幅作品妙趣横生,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①④不符合题意。

2.青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解析:选B 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3.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C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材料中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流传至今,说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选C项;③错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差异消失”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④不符合题意。

4.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

《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从《100个汉字认识中国》的内容可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该教材的编写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故选C项。②③与题意不符。

5.有人说:中华文化是在台湾人的骨子里,流在血液里,喝在水里,是DNA,能改变吗?不能!这说明( )

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

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存在于民族文化之中,并通过民族文化表现出来,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B、D三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6.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 就中国人来说,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这体现了①③。②不符合题意。④错误,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7.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B.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选B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主旋律,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项符合题意。

8.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②说法绝对化;④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9.下列名言警句都是习近平在各种重要讲话中曾引用的。其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一项是( )

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强调实践对认识的作用。③体现了勤俭节约精神。②④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10.从“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屈原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再到今天科技报国、死而后已的黄大年、南仁东。在他们身上一以贯之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 )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质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智力支持

③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不是智力支持;④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①③正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11.近几年,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证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心骨”作用

③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

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心骨”,②错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而非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

12.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是“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南仁东不仅给中国留下了一座宏伟的“天眼”,更为我们留下了不畏艰苦、永不止步的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些精神( )

①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②集中表现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力量

③是中国科技制造业发展转变的物质动力

④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不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③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动力,可以在中国科技制造业的发展实践中转变为物质力量。①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2分)

13.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发挥独特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共同汇聚,承载着当地的政治渊源和文化积淀。对当地人来说十分亲切。比如,北京是一座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北京精神的核心是爱国。

城市精神也是一个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比如创新、开放契合了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时代特色,“创新、开放、和谐、诚信”四个词语在城市精神表述语里出现频率最高。

创新指标

(1)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把包容作为建立城市创新生态体系重要指标的意义。(14分)

(2)综合上述材料,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为背景,为各地提炼城市精神的表述设定几条标准。(12分)

解析:第(1)问要结合设问中的关键词“包容”,可以从有利于铸就一个城市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激发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等角度说明。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限定,可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特有的包容性、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爱国主义等知识,为各地提炼城市精神的表述设定相应的标准。

答案:(1)①把包容作为建立城市创新生态体系重要指标有利于铸就一个城市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②有利于各种城市文化和睦相处,并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③有利于各城市文化在和睦中交流,增强居民对本城市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城市文化的理解;④能够激发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2)①体现文化的区域特色和当地的优秀文化传统;②要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较强的文化认同和极大的包容性;③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精神特征和共同的价值追求;④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民族独立梦、百年奥运梦和港澳回归梦,也圆了经济腾飞梦、飞天入海梦和高铁航母梦。正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的智慧和力量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也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行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最终成为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行动。

材料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成真的认识。(16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应该如何弘扬中国精神。(10分)

解析:本题以“中国梦”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着重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要紧扣设问

的知识限定“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联系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即可;第(2)问,要注意做好问题的转化,根据中国精神的内涵,弘扬中国精神实际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考生要综合思考文化生活模块的相关知识,不要出现知识点的遗漏,着重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中国梦”成真的文化基础。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④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我们每个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发展的新篇章。

(2)①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作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②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③坚持改革开放,弘扬时代精神,推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不断创新与发展。④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