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

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有:

(一)名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后有宾语或补语。

“朝服衣冠”:服,穿戴。“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2、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二月草已芽”:芽,发芽。“三岁贯汝,莫我肯德”:德,感激。

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蹄而杀之”:蹄,用脚踢。

“项王复引兵而东”:东,向东进发。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衣,穿衣。

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

“面山而居”:面,面对着。“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第二个风,吹拂;第二个雨,滋润。5、句子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中“花”是“开花”。

名词作动词的译法是:

(1)动+名,如驻军。

(2)介+名+动,用蹄踢。

(3)换成动词,如德,感激。

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目:用眼睛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

(二)名词作状语,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译为“像……一样”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像人一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像狗一样地坐。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译为“用对待……的方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用对待客人的方式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依据。译为“用……”,

“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

4、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

“其势必不敢留君”势:按照那情势

5、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向、往……”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东西:向东、向西。

“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廷上

“间至军中”间:从小路

6、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译为“在、当、每……”

“时公兵不满百万”时:当时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天天、每天。

(三)形容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

“山多石,少土”多:有许多;少:少有

2、前面有能愿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到尽头

3、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高:推崇

4、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轩邈:争高争远

形容词作动词的译法是: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奔:飞奔的马。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吾射不亦精乎”。射:射技。

“猛浪若奔”。奔:奔马。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五)使动用法:动、形、名后面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所具有的动作行为、具有形容词的性状或成为名词所代表的事物。

1、动词的使动用法:宾语发出动作,一般限于不及物动词。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使动用法的译法是:

(1)动+宾=使+宾+动(2)形+宾=使+宾+形(3)名+宾=名+宾+为+名,

有时也可以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如活,救活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穿丧服。名为动。

“复前行,欲穷其林”穷:走完。形为动。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名为状。

(六)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名动形后面带有宾语,含“以……为……”“主语主观上认为……怎么样”、“把……当作……”

1、形容词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2、名词意动用法: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宾客。

3、动词意动用法: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恶:以恶衣恶食为耻

(七)此外,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规律总结】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句中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句中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④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察今》)句子的“法”字,原也是一个名词,因为它也带了宾语“其所以为法者”,所以名词动用,应译为“效法”。

⑤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活用了,因为它带了宾语“相如”,所以得按照动词来翻译,译为“用刀杀”。

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句中的“军”就属于因为带了补语而活用作动词的典型例子。

“军”的本意是军队(在它的后面有一个介词“于”省略掉了),活用之后应译为“驻军”。

②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吏”,原本也是一个名词,官吏的意思,可是在句子里,由于它带了补语“于土”,因此也活用为动词。在翻译的时候,应当按照动词来翻译,以为“在地方上做官”。

③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信陵均窃符救赵》)句中“留军壁邺”,是一个动宾动补式的联合短语,在这个动宾短语中,“留军”意思是叫军队停下来,而“壁邺”中的“壁”,原来本是名词,“营垒”的意思,在这个句子里,因为带了补语“(于)邺”(介词“于”在原句中省略了),所以也活用作了动词,译为“驻扎”。

④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三则》)句中“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就属于名词动用,那是因为它的后面带了补语“(于)其中”(“于”属于介词的省略),于是,“洞”应译为“打洞”。

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归有光《项脊轩志》)句中的“垣墙”,原本是名词,意思是“墙”,在句子里由于带了补语“(于)周庭”(“于”也是属于省略了介词),于是,“垣墙”也就应该翻译成“砌上了一道墙”。

⑥忠牧公尝牧梁州,(何易于《书褒城驿壁》),句中的“尝牧梁州”中的“牧”,原本也是名词,只因为带了补语“梁州”,活用成了动词,于是不能翻译成“州牧,只能译为“做州牧”了。

四、名词与“所”组合,名词活用作动词。

“所”字短语的构成是:“所”+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的名词性短语。“所”的后面跟着的一定是一个动词,所以,它的后面跟着的如果不是动词,那么,不管是什么词性的词,一律活用作动词;名词也不例外。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句中的“所罾”中的“罾”,它的愿意是“方形的鱼网”,由于与“所”组合了,因此,活用作了动词,应该翻译成“捕捞”。

②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记王忠肃公翱事》)句中的“所货”中的“货”本来是名词,“财物”的意思,也是因为与“所”组合了,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应译为“买来”。

③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句中的“先”,因为与“所”组合,所以也活用了,应译为“抢先。”

④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国语?楚语下》)句中的中“宝”,愿意是“宝贝”,现在必须翻译成“当作宝贝的”,因为与“所”组合词性发生了变化,名词动用了。

五、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般的说,“而”是不能连接名词的,因此,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名词的前后如果有了连词“而”,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句中的“惑”就属于这种情况。“惑”原本

是名词,意思是“疑惑”,活用之后,必须翻译成“有了疑惑。

②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晋灵公不君》)“过而能改”中的“过”,也要翻译成“有了过错”,因为在它的后面有“而”的连接。

③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庞涓列传》)句中“西,也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译为“向西挺进”。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句中“去今之墓而葬焉”中的“墓”,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坟墓,由于句子里有了“而”这个连词的连接,所以也活用成了动词,应译为“修坟墓”。

六、名词在句中处在谓语的地位上,名词活用成动词。

名词在句子里一般是不能充当谓语的,除了在判断句中,名词性短语可充当谓语外,其他情况下,名词在句子里一旦作了谓语,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活用成了动词。例子是很多的。如:①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句中的“花”就应该译为“开花”,因为它处在了谓语的地位上。

②原轸朝,问秦囚。(《崤之战》)朝”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朝廷”,因为在句子里充当了谓语,所以也活用成了动词,得译成“上朝”。

③五步之内,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句中的“缟素”,原意是“白色的丧服”,在句中由于充当的是谓语,所以也活用为动词,必须译成“天下人穿起白色的丧服”。

七、名词与“者”组合,名词活用成动词。

如下面的几个例子:

①粪溉者先芽。(《采草药》)

②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增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韩非《说难》)

④如平地三月花者。(《采草药》)

其中的“粪”“冠”“农”“花”,均属于与“者”组合而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分别译成“施肥”“行过加冠礼”“务农”“开花”。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导学一体案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学法建议】 1、认真阅读“前文梗概”,精读文本。 2、研习文本要注意找出情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起的作用。 3、找出索科洛夫在讲述自己不幸遭遇时的语言,分析语言的特点。 【预习】 1.作者简介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生于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时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该作品和小说主人公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年至1922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1932),第二部于1959年发表,全书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苏联个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过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地位进一步提高。 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在前线又写下许多的随笔和短篇小说。其中主要有特写《在顿河》(1941)、《在顿河上》(1941),《在个萨克集体农庄里》(1941)和《战俘》等。短篇小说有《憎恨的科学》(1942)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思考 ①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②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③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

一、文学常识 必考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三类。 古代——作家姓名,朝代国别,作品出处,主要人物、名句等搞清。重点作家有:屈原贾谊司马迁李煜王勃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杜牧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罗贯中曹雪芹等,其代表作品百考不厌。 现当代——从文学大家及名著角度入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等名家及代表作,兼顾文学流派,例如白洋淀派、山药蛋派。 外国文学——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莫泊桑塞万提斯等人作品及主要人物情节。 文学体裁——古代诗歌。 体裁分诗词曲。 古体诗句式有4567言、杂言等,用韵篇幅都比较自由,诗经多四言,楚辞多六言,乐府多杂言。律诗为近体诗,多为八句;绝句由八律中断而成,只四句——都只偶句押韵。 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需对仗。 二、杂谈: 1、戏剧: 内容性质——喜剧悲剧正剧;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哑剧;容量大小——独幕剧、多幕剧。 诗歌: 先秦四言、杂言、楚辞体。(赋比兴、《楚》开创浪漫主义传统) 两汉魏晋:乐府民歌,多五言诗。(魏晋建安诗人,风格慷慨悲凉;陶潜开创田园诗)南北朝:南朝多情歌,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篇幅短小(代表《西洲曲》);北朝内容广泛,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刚健,亦五言为主,首创七言四句形式(代表《木兰诗》)。同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唐宋:诗歌黄金时期,诗体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五言七言,山水田园、边塞诗都有大量优秀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词生于唐兴于宋,比诗歌讲究平仄音韵,风格婉约(柳永李清照)或豪放(辛弃疾苏轼),前者抒发个人怀抱词风缠绵,后者多联系自身国家,词风雄浑奔放。 元明清:元代(小令、套数),清代诗歌衰落。 三、称谓 1、谦称(自己对别人) 【王侯】寡人、孤、寡君(对别国人称己国君)、不善 【帝王】朕、寡人 【臣子】臣、老臣 【普通人】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佞(泞)、不敏、贱子 【女子】妾、贱妾、婢子 【称家人】家严=家君、家慈、舍弟(妹、兄、姊)、拙荆、贱息(子女)=弱息(也可单指女儿)、息女、犬子(对别人孩子的蔑称) 2、敬称(别人对自己) 【君王】陛下、庙号(帝王死后追封的名号,例世宗)、殿下(仅此君王者的尊称,本指陛(宫殿)阶之所;汉时称侯王为陛下,唐时只称太子) 【臣子】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管事人)、阁下、左右(左右侍人)、君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临川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祐四年(1037),全家始定居于江宁(今南京市)。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始推行新法。次年十二月拜相,继续推行新法。因为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晚年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稗类钞》等。 二、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4.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7.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9.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4.往往有得。(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三)特殊句式 1、文言固定句式: (1).有怠而欲出者。(有一个……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3).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2、省略句: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一) 小说独特答题模式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侧面烘托写:景物烘托+人物映衬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二)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

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课外必读《红楼梦》知识点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期末复习(全) 一、字词。 1、读准下面的字。 踱(duó)步梵(fàn)婀玲霎(shà)时淅沥(xīlì) 仓颉(jié)薄(bò)荷苔藓(tái xiǎn)舐(shì)犊 惊悸(jì)夹(jiā)克抛掷(zhì)呢(ní)帽 沾(zhān)染脖颈(gěng)释鳏(guān)瞑(míng)目 机杼(zhù)粜(tiào)卖麂(jǐ)皮汜(sì) 抻(chēn)钝(dùn)响蹒跚(pán shān)芒(máng)刺踌蹰(chóu chú)寒暄(xuān) 尘芥(jiè)羁绊(jībàn) 牛犊(dú)欺侮(wǔ)歇憩(qì)落(luò)空擂(léi)鼓敕(chì)造纨绔(wán kù)錾(zàn)银 条褥(rù)嗔(chēn)视内帷(wéi)斟(zhēn)茶两靥(yè)盥(guàn)洗翠幄(wò)懵懂(měng)蹙眉(cù)怔怔(zhèng)氤氲(yīn yūn)岑(cén)寂 擎(qíng)天蓊(wěng)郁 2、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踱步梵婀玲霎时仓颉苔藓舐犊 惊悸抛掷呢帽沾染释鳏瞑目 机杼粜卖麂皮汜抻钝响 蹒跚芒刺踌蹰寒暄尘芥羁绊

牛犊欺侮歇憩擂鼓敕造纨绔錾银条褥嗔视内帷斟茶两靥盥洗翠幄懵懂蹙眉怔怔斑驳氤氲岑寂擎天蓊郁 3、解释下列词语。 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幽僻:深远,僻静。 袅娜:柔美的样子。 倩影:美丽的影子。倩,美丽,美好。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岑寂:寂静。 濑:湍急的水。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寒暄:问寒问暖。指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更,经历。 怨府:怨恨集中的地方。这里指埋怨的对象。 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文中指摆出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出格:与众不同。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 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⑺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⑷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⑶始速祸焉。(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⑴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⑶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旧事,成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 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 虽董之以严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于 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 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

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然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这样,那样) 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 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往、去,动词) 顷之(凑足音节) 吾妻死之年(那) 抚之甚厚(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篇二】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最佳答案 高中语文第一册知识梳理 一、常见常用字的分辨 1. 多音字的分辨 攒攒射(cuán)沓拖沓(tà) 积攒(zǎn)一沓(dá) 难以数计(shǔ)便便宜(pián) 数数见不鲜(shu?)方便(biàn) 数量(shù)芳菲薄(fěi) 弄弄堂(l?ng)芳菲(fēi) 弄潮(n?ng)给给予(jǐ) 脉脉搏(mài)给以(gěi) 脉脉含情(m?)孱孱头(càn) 豁豁然开朗(hu?)孱弱(chán) 豁出去(huō)颤颤抖(chàn) 参加(cān)颤栗(zhàn) 参人参(shēn)参差(cēn)抹杀(mǒ)抹抹布(mā)倔倔强(ju?)拐弯抹角(m ?)倔头倔脑(jua)擂大吹大擂(l?i)栅栅极(shān)擂台(lai)栅栏(zhà)俩俩人(liǎ)期不期而遇(qī)伎俩(liǎng)期年期月(jī)没没齿难忘(m?)塞款塞入朝(sài)没有(m?i)塞住(sāi)不塞不流(sa)屏屏风(píng)屏息(bǐng)单单于(chán)姓单(shàn)处处罚(chǔ)骑胡服骑射(qí)怔怔住(zhang)处所(chù)铁骑( jì)怔忡(zhēng) 2形近字的分辨荫庇(bì)惴惴(zhuì)瑕疵(cī)揣摩(chuǎi)端详(duān)刚愎自用(bì)相悖(baì) 心腹(fù)脖颈(b?) 崎岖(qí)众口铄金,矍铄(shu?) 倚马可待(yǐ)闪烁(shu?) 骑兵(qí)瓦砾(lì) 绮丽(qǐ)一诺千金(nu?)淆乱乾坤(xiáo)偌大(ru?)肴馔(yáo)喏喏连声(nu?)半晌(shǎng)不容置喙(huì)响遏行云(xiǎng)如椽大笔(chuán)军饷(xiǎng )缘木求鱼(yuán)掾吏(yuàn)绵亘(gan)城垣(yuán)气馁(něi)永恒(h?ng)绥靖(suí)齐桓公(huán)肆无忌惮(dàn)耸峙(zhì)殚精竭虑(dān)持久(chí)邯郸(dān)侍奉(shì)弹药(dàn)恃才傲物(shì)箪食壶浆(dān)长篙(gāo)汩汩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讲课教案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 翻译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光秃了,阿房宫盖起来了。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日。阿房宫从骊山向北构筑宫殿,折而向西,一直通到秦京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走廊回环曲折,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 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旋屈曲的样子,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几万座。长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几条复道在半空像彩虹,(人们看了要诧 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迷茫不清,使人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 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妃嫔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 楼下殿, 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六国王侯的宫妃和王侯的女儿、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走下宫殿 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 (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打开 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 梳妆的镜子;一团乌云在浮动,原来是早晨宫女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脂膏,原来是宫女泼掉的脂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宫女在焚烧椒兰香料烘熏衣料。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 辘辘(lù)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过;车声听起来越来越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这些妃嫔公主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高中语文常考必备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语文常考必备知识点归纳大全 语文知识点20条 1.小说三要素: 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 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 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 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 举例子 B 列数字 C 打比方(喻) D 作比较 E 分类别 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喻证法 D 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E 反问G 反复 F 设问H 对偶 (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 (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 并列短语 B 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 动宾短语 E 动补短语 F 介宾短语 G 的字短语 按词性分三种 A 名词性短语 B 动词性短语 C 形容词性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 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 表解释说明前文 B 表后文跳跃转折 C 表声音中断延长 D 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 D 表着重强调 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 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 A 听到Listen B 看到Look C 写到Write D 说到Speak E 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 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 A 依据表达方式 B 找寻明暗线索 C 依据时空顺序 D 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 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 A 对比写法 B 象征写法 C 烘托写法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氓》——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学习高一语文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一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若不阙(quē) 秦逢(páng)孙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 “了” 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意: “把??当做”,今意: 认为。“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 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行李“古意: 出使的人,今意: 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乏困”古意: 缺少的东西,今意: 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意: 那个人,今意: 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去”古意: 离开,今意: 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 2(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烛之武

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 整理了一些常考常用知识,这些知识看似简单,却很容易在关键时刻混淆。 1. 文化常识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国:魏、蜀、吴。 “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

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总结

表达技巧 1、 2、 联想、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顺叙、 倒叙、插叙、用典、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古讽今、以小见大、以动写静、烘托、对比 等 3、 4、 5、 小说 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D、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引用……) 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3、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小说阅读之情节 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⑥照应前文或总结上文。 ⑦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3、情节安排评价的解题技巧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⑤贯穿情节的线索,

4、情节安排顺序的解题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作用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归纳小说主题方法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2.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4.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5.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 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一般为:文章通过……的情节,表现了/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了/批判了/颂扬了……现象/ 性格/情感/思考。 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1、从作品题目看主题 2、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3、从人物特征看主题 4、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5、从精巧的构思中看主题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