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

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2、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

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3、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的第一项改革措施是()

A.遗嘱令 B.财产等级制度 C.“解负令” D.建立“四百人会议”

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5、梭伦改革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中的依据是()

A.身份高低

B. 财产多寡

C.权利多少

D. 债务多少

6、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7、战国时期,最合乎社会发展需求,并成为各国变法改革思想武器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

A.奖励耕战 B.移风易俗 C.什伍连坐 D.强制分家

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实行军功爵制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10、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据此判断,商鞅的“商”姓来源应是:()

A.以古国名为姓 B.以官职为姓 C.以技艺为姓 D.以封地为姓

11、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1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

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13、“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14、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A.均田制 B.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

15、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16、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 D.市易法17、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18、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的大地主大官僚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19、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叹日:“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据此推断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B.宋神宗态度摇摆不定 C.改革急于求成 D.措施过于激进20、北宋的科举制有所发展创新,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是()A.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 B.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C.实行糊名法 D.殿试成为定制

21、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反映了()

A.世俗君权是从教皇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罗马教会统治下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C.罗马教皇将世俗国王当作异端势力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22、16世纪初主张“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的宗教改革家是()

A.培根 B.马丁·路德 C.卢梭 D.哥白尼

23、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是完全靠上帝恩赐”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教对许多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2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借助这

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宗教改革后,则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教皇权威

25、西欧宗教改革时期,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主要是()

A.建立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教会 B.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C.剥夺罗马教廷在英国拥有的土地和财产 D.改革天主教会的教规和繁琐的仪式26、19世纪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技术落后B.缺少工业资金 C.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D.国内市场狭小27、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

28、“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12年一样英勇作战。但是,(1855年)形势令人绝望地对

俄国士兵不利……总之战争是失败了。”导致克里木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导致俄国社会发展落后 B.俄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

C.俄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 D.俄国军队装备落后

29、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3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二、材料解析题:

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

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梭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4

分)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6分)

32、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

关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

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黄仁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4分)

(3)后世有的历史学家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4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4分)(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4分)

长泰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月考高二历史答题B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 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2分)(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4分)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6分)

32、(16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

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4分)

(3)后世有的历史学家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4分)

33、(12分)(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4分)(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4分)

长泰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月考高二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非选择题:

31、(1)中庸和不偏不倚;财产等级制度。(4分)

(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2分)

(3)①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②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其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③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总之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6分)

32、(1)(每项各举一条,8分)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2)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4分)

(3)理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执行过程中增加了百姓负担。(4分)33、B卷(1)推行的均田制。(2分)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2分)

(2)孝文帝迁都洛阳。(2分)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分)(3)实行汉制,采用汉姓。(2分)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2分)

A卷(1)顺应历史潮流,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的发展需要,促进思想解放。

(2)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3)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4)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5)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治魄力。

(6)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