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子学实验组(16学时)实验指示书(2017春)

核电子学实验组(16学时)实验指示书(2017春)
核电子学实验组(16学时)实验指示书(2017春)

核电子学实验室实验规则

1.准时上下课。

2.按教师指定时间出示实验报告,未交预习报告或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进行实验。同组两人必须各自独立写实验预习报告。

3.在指定的实验桌进行实验,不得随意取用外组仪器及工具、接线等器材。

4.严格遵守仪器使用规程。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实验室陈列仪器设备。

5.损坏仪器等应该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6.每次实验完毕,须经教师质疑同意签字后方可离室。做完基本内容的同学经教师同意后可做提高内容。

7.实验室内保持安静,不安排统一休息时间。

8.保持环境整洁,书包衣物存放整齐,下课前整理接线,工具,关好仪器(不必拔电源插销),放好凳子。

1

实验课要求

1.为什么要做核电子学实验?

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核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大都经过了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同学们应该努力掌握。但是,对于同学们说来,这些知识还是抽象的间接经验的东西。这些东西本身有些也是对客观现象进行简化后的近似描述。要直接地具体地比较全面地认识核电子学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着手解决实验问题,就必须亲身实践。同学们在日常生活经历里,很少看到电子线路中的现象,不熟悉电信号的传递、处理和变换规律。因此,要学习好电子学,必须进行实验。

在实验里,同学们既要运用已学过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又要从丰富的实验现象中总结提高而扩大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学的实验技能和工作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养成尊重事实,耐心探索,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科学作风;养成爱护实验设备,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

对于没有学过《核电子学》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实验学习到一些简单核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在实验各环节对同学的要求

(一)预习

在预习阶段,同学们要按实验指示书的要求理解实验目的,看懂实验任务,完成必要的计算。预习是实验的理论准备阶段,预习好坏关系整个实验的质量和效率。同学们应耐心地、认真地充分做好实验预习工作。

预习应达到下面几个具体要求:

(1)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预计。

(2)选好各测试项目所需的信号参量。脉冲信号参量一般指:极性、幅度、宽度、周期、上升时间,应按各实验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3)画好预期波形图。

每组波形应按比例画在具有同一时间坐标的方格纸上,标明坐标、单位及主要测试条件。

(4)画好数据记录表格,事先考虑好测量条件和应选取的量测点。

(二)实验

(1)了解实验设备

了解所用实验设备的型号、各调节旋扭的功能和调节范围;信号输入输出插座位置等。

(2)熟悉仪器性能

实验仪器主要分三类:供电设备(例如稳压电源)、信号产生设备(函数发生器等)、测量设备(示波器、万用表等)。因为实验现象是线路特性和仪器特性的综合表现,因而要了解仪器指标及使用要求;并在实验后按照指导教师要求,记下有关实验仪器、装置的编号,以便必要时核对数据。

(3)调好输入信号

2

实验设备大都是在一定输入信号作用下运行的。输入信号是否正确常常是能否得到正确实验结果的重要前提。在进行核电子学实验时,尤其是在利用多个单元来组成实验系统时,所有输入到各单元的信号都必须经过预先测定,调到所需参数。

(4)检查测试条件

实验中所用的核电子学仪器,面板上有许多旋扭,少的几个,多的几十个。在正式测取实验数据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所设置的实验条件是否正确。

(5)记录实验结果

①所有要记录的数据和波形都要大致观察一遍变化趋势,系统正常后再仔细测定。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②读数前先记下测量条件。例如:测脉冲放大器入大倍数,主要的不是记下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比值,而是要记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绝对幅度和极性(表示信号是否选在动态范围内)。另外,要记下信号的宽度(表示脉宽是否选得和放大器的频率适应)、频率或计数率(表示是否有不可忽略的基线偏移情况或堆积情况)。

③读数时要求读准到合理的有效数字。记录了的数字不要涂涂改改,欲改动时就彻底划掉重写。

④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时,同学们要养成老老实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要避免读数有一定偏向、主观谋求“与理论计算吻合”而不尊重客观实际。

(三)写报告

在做完全部实验内容后,同学们要认真进行一番总结,如果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好、工作方法科学,积累比较全面的(不是残缺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实验资料。经过一番整理分析,就不难获得更深刻更完全的核电子学知识。

对实验报告的一般要求是:

(1)书写整齐,纸张大小一律用16开。

(2)预习报告(除非有更改)不必重抄指示书。但必须将用到的数据算出。

(3)数据表格要整理。

(4)实验曲线应画在方格纸上,坐标比例尺要选得合适,数据点要点得精确,并用曲线板画出合理的光滑曲线,以便于得到比较清楚的重要概念和从曲线上求出某些参量。曲线一定要标明曲线名称,测量条件,坐标轴上要标明物理量名称(符号)及单位。

(5)实测波形应认真绘制在方格纸上。(输入、输出形时间一定要对应好)(6)所有实验结果要和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差别原因。讨论分析一定要从实际结果出发,切忌为达某一结论而修改事实。

3.在实验中要注意经济观点,勤俭节约。

3

4 实验一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一、实验目的: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是核电子学常用的幅度选择设备。“单道”运用了线性运

放、电压比较器及数字逻辑电路等。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同学查线路、调试线路的能力;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原理、特性和典型应用;学习测试其性能的方法。

二、预习要求:

1.预习核电子学讲义中有关部分,了解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掌握其简化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处波形时序。

2.阅读实验用的“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电路图(见后)。解答下列问题:

(1)弄清由“双电压比较器LM 319”构成的上、下甄别器的工作原理,在给

定的B 点波形条件下,请分别画出上、下甄别器(7腿、12腿处)输出波形。[注:∵LM319高速双电压比较器为开路集电极输出,∴为了让其正常工作,必须在其输出端接“上拉电阻”(图中二个12K Ω电阻)至+5V 处。]

(2)弄清由“LM324低功率四运放”组成的为上、下甄别器提供直流偏置电

压的电路。(8腿、7腿之输出)。上、下甄别器的直流偏置电压间的组合确定单道的阈值和道宽。阈值和道宽的调节方式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两种;由转换开关K 的位置来设定。当K 设定在“不对称”式时,上、下甄别阈分别为“V L +H ”和V L ;K 设定在“对称”式时,上、下甄别阈分别为“V L +H ”和“V L -H ”。电压V L 和H 分别由电位器W 2和W 1来调节。问:

① 当将W 1和W 2的可动端电压分别调至-1V 和-2.5V 时,请确定“对称”、

“不对称”两种方式下:上、下甄别阈、单道的阈及道宽各为多少?

② H 、V L 各自的调节范围?

(3)由74LS00与非门G1~G4和74LS02或非门G5组成了逻辑电路。请选定

几个关键的测试点,根据各测试点的波形和时序,说明B 点的输入信号幅度在: ① 小于下阈;

② 大于上阈;

③ 在道宽内三种情况下这个单道幅度分析器的工作情况。

B 点 波形 上甄别器的甄别阈 下甄别器的甄别阈 0V

三、实验内容:

1.先不加电源,首先对照电路图检查实际电路。

(1)熟悉电路实验板

①找到阈、道宽调节电位器;

②找到设定“对称”、“不对称”方式的开关K;

③熟悉各芯片的位置;

④找到信号输入端;

⑤找到各波形测试点

⑥其它元器件等等。……

(2)尤其需确定+12V、-12V、

+5V位置之所在;并记住其在接插件(四

芯)上所用导线的颜色。(请查清楚线后

填好颜色)

2.调好+12V、-12V、+5V

按下图方法正确接入线路中。接好后测

各芯片有关电源电压,无误后再进入后

边实验。

3.调电位器W1、W2,使其滑动端电位分别为“-0.5V”和“-2V”,,分别测定“324”四运放各输出端的直流电平,与估算值应一致。

4.参考预习材料中关于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内容。确定你组的关键测试点为哪几个?测试并纪录其关键点的静态工作点。与估算值应一致。

5.动态定性测量:

将信号源的频率调至90K左右,打开直流偏移钮,先将幅度钮旋至最小(逆时针到底)。将信号源的波形(思考:用其他波形可否?)作为“单道”的输入信号。[注:信号源中此时的三角波幅度与直流偏移均可调节,但需指出的是,直流偏移调节时应当小心。本实验中,注意在调节过程中,应始终保证使信号的最小瞬时值大于等于0V而小于下阈。思考: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必须注意,信号不可过大,否则可能会损坏芯片。(例如LM319的最大差动信号为±5V,过大则会被损坏。)为避免损坏芯片,实验板上已加了衰减部分——A信号经衰减后为B信号——才做为单道真正的输入信号。

示波器Y轴输入选DC耦合方式,(思考:AC可否?)这样才能观察到输入信号的瞬时值(直流量与变化量的迭加),以便方便地用示波器直接测定单道的上阈、下阈和道宽。(提示:示波器触发方式可放“外触发”,外触发源从信号源的TTL端引入。)

做好以上各项后,将调好的输入信号加至“单道”实验板的A端,为方便后

5

面实验读取数据,再将B端信号(A信号经衰`减后)送至示波器的Y轴(CH1或CH2)输入端。徐徐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及直流偏置(再次强调,直流偏置应始终小于下阈!),用示波器另一Y通道(CH2或CH1)借助探针观察各关键点的波形,判断电路工作是否正常?若不正常,找出原因后将其调正常。电路正常后,增大(或减小)由电位器W1、W2设置的道宽和阈值,再对应新设置的道宽和阈值重新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及直流偏置大小,通过观察关键点的波形定性看阈值和道宽的变化。判断其是否与你预计的情况一致?

6.动态定量测量:

(1)在“不对称”方式时:

①调电位器W1、W2,使其滑动端电位分别为“-0.5V”和“-2V”,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办法,直接定量测定单道的阈值和道宽。

②使输入信号的幅度大小在道宽范围内(大于下阈、小于上阈),测定上述各关键点的动态波形并详细记录之。尤其需仔细记录好各波形间的时间关系,以明确各波形的时序,与预习所画波形对照思考。为记录好波形的时序,则必须使示波器的CH1与CH2通道的波形同步。此时可用“外触发”工作方式(前已介绍)。

③使输入信号幅度的大小大于上阈,重复②。

④定量调节电位器W1、W2,定量观察并定量测阈值和道宽的变化。做好记录。将调节范围与预习结果对比。

(2)、开关K转换至“对称”情况:

①观察上、下阈及道宽的变化。

②定量调节电位器W1、W2,定量观察、定量测阈值和道宽的变化,

(选做)自查故障练习。(由实验辅导老师提供故障电路)

7.审查数据和波形:实验内容做完后,整理实验数据和波形。检查数据和波形是否齐全?与预习结果比较,判断其工作是否正常?最后注意的问题是:此“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实验板是否起到了选择脉冲幅度范围的作用。……最后将简洁的数据、波形交给老师,质疑认可后实验才算完成。

8.最后,有意见或建议、改进方法等请尽力提供给老师。以更好的充实内容,改进实验,使做过实验的同学有更大的收获。谢谢提意见及建议的同学。(可以任何方式提。)

6

7

附:① 原理图见下页。

② 各芯片管脚图

地1 +输入1-输入1V-输出2输出1 V+ -输入2 +输入2 地2

输出

输入-1输入+1输入+2输入-2V+ 输出2输出-4 输入4 输入+4 地或(V -) 输入+3 输入-3 输出3 注:本实验LM324第11脚接-12V CC V CC

O

4122

LM319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实验电路

※NIM(Nuclear Instrument Module)标准认识NIM电源、NIM插件认识实验

对照“常用的几项NIM标准”了解实验中所用的NIM

电源、

单插宽BH1218线性放大器、FH1013精密脉冲发生器、单插宽

FH1001线性放大器……等实物;注意观察其后面板的电源插头

及前面板对电源要求的标识。

实验二谱仪放大器(线性放大器,主放大器)

一、目的:

了解谱仪放大器的主要特性,掌握其增益、成形、过载和

噪声等特性的测试方法并付诸实测。

二、BH1218谱仪放大器简介:

1.理论准备:以BH1218谱仪放大器做为实验电路。它的

工作原理、简化电路请复习《核电子学》。

2.BH218谱仪放大器插件前面板图见图1。实验前请结合

其性能特点大致了解面板上每个控制部件的用法,以便实验进

行得较深入。

3.按需要进行调节。粗调由多投开关按10、20、50、100、

200、500分档调节;细调由十圈电位器线性连续调节,细调调

节范围(0.5-1.5)倍,总增益由粗、细调共同决定。实际的增益

应以实际测量为准。

4.极性选择开关的作用:BH1218放大器可输入正脉冲或

负脉冲。对任一极性的输入脉冲,极性选择开关放于“+”时得

到同相输出;放于“-”得到反相输出。正、负输出脉冲的额定

值为10V。例当极性选择开关放“+”时,输入的跳变沿对应

的输出脉冲的极性为“+”脉冲。对应输出为“负”脉冲信号。

在实际实验中,因信号发生器输出为连续的矩形波,所以不可

避免地有正沿和负沿同时存在。所以不管极性选

择开关置于“+”还是“-”,输出均有对应极性选择开关的“+”

脉冲和“-”脉冲(置“+”时)或相反(置“-”时)。如下页图:

图1

9

5.BH1218谱仪放大器的成形滤波器为CR加一级有源滤波形式积分,再加一级无源的RC积分形式,其时间常数τ可调节范围如图1前面板图所示。有“积分”波段开关八档(0sμ,0.5sμ,1sμ,2sμ,3sμ,4sμ,5sμ,6sμ)及“微分”波段开关(max,0.5sμ,1sμ,2sμ,3sμ,4sμ,5sμ,6sμ)八档可供调节。注意

其工作时一般令微、积分时间常数相等,即τ

d =τ

i

。例如微分时间档为3sμ时,

积分时间档也应该放在3sμ档。

三、实验内容

1.定性粗测

为判断BH1218谱仪放大器工作是否正常,大致了解面板上的各部件的作用,先定性进行观察。

先关掉NIM机箱中的电源,将BH1218谱仪放大器插入机箱内的适当位置,固定好上、下两个螺钉(因为螺钉除固定作用外,还起接地作用)。然后打开电源开关。

接线如图:

◆信号源:方波,幅度粗调置40dB档,大小10mV左右,频率合理选择。

注意:合理选择信号源方波的周期T

i 、脉宽t

wi

。(想想看,T

i

、t

wi

过大或过小

各会有什么问题?)

(提示:输入信号的脉宽t

wi 应根据放大器输出半高斯型的脉宽选定,若t

wi

<t

w

输入

极性选择开关置

“+”时的输出

预习时,请在右侧坐标

画出极性选择开关置

“–”时的波形图。

10

11

出现什么现象?预习时用波形图画出来。)

◆BH1218谱仪放大器:

(1)初始状态如下:s i d μττ2==档

放大倍数:粗调“200” 档;细调放中间任一位置

极性选择:“+”

观察输出波形是否为半高斯型 (示波器的水平量程(秒/格)应做相应的变化,以利观察波形形状),若是,则再继续定性观察:幅度、极性(相位)、峰位(达峰时间)、脉宽等情况。用改锥调极-零相消埋头电位器,看输出波形的变化。

(2)改变BH1218以下部份,观察输出波形相对初始态时的变化。

(a)变放大倍数粗、细调,看输出波形幅度变化方向对否。

(b)极性选择开关由“+”变“-”,看输出波形对应输入信号源跳变沿儿的极性变化。

(c)改变微分、积分二时间常数开关至4μs ,看输出半高斯波形的变化。 (d)调极零相消PZ 看波形变化。

2.定量测增益及成形电路特性

(1)增益测量保持增益粗调为50,顺(或逆)时针连续缓慢调细调增益,定性观察增益是变大还是变小?再选出其中一点定量测出。增益细调小红点对窗口的5或6,在增益粗调为50,200,500情况下定量测量增益。

(注意:测量过程中,示波器的水平量程(秒/格)应做相应的变化,以利观察波形形状)。

(2)成形电路特性测量

① 保持微、积分时间常数1μs 和放大倍数不变,调mV i 100=υ,定量观测、并画出输出的半高斯(或叫准高斯)波波形,在画出的波中标清达峰时间W t ,脉冲宽度%)1(W t 、幅度等定量参数。(备老师检查)

② 将微、积分时间常数由1μs 依次变为2μs ,4μs ,输出半高斯的波形形状、达峰时间M t 、宽度W t ,与①中结果相比,该有何变化?实际测量并进行对比。

③ 保持微、积分时间常数4μs 不变,调高信号源的频率(先用粗调档),直到观察到输出波形不再像是半高斯形状(有点像正弦波),解释此现象。由此了解合理选取信号源频率(宽度)的重要性。

3.过载特性

(1)理论准备:

①预习《核电子学》中有关过载现象、过载恢复时间的定义等。(实验前老师会讲) ②测量原理。测量过载恢复时间时,应说明增益和成形电路的参数。在给定过载条件下(例如过载100倍),根据放大器输出端基线及对小信号增益的恢复状态予以确定。具体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通常线性脉冲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按指数衰减,按国际电工委

12 员会规定,取衰减时间常数为50μs 的输入信号进行过载特性测量。

本实验在放大倍数最大时间常数保持4μs 条件下测量过载特性。图2线路中,信号发生器输出V I 实际为矩形脉冲,V i 为正、负相间的指数衰减脉冲。(即使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按指数衰减,衰退减常数约50μs 左右)。

(2)实际测量:

过载恢复时间是谱仪放大器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过载恢复时间与极-零相消有很大关系,所以测过载恢复时间时应严格调好极零相消。实验线路按图2接好。

测量步骤如下:(做好每项记录)

① 调小信号发生器Ⅱ使输出02=υ(但小信号发生器Ⅱ必须处于工作状态,即电

源必须打开,以保证02=υ时620Ω电阻的动态接地);将信号发生器Ⅰ幅度粗调放40dB 档。徐徐调节其输出V 1幅度,使BH1218谱仪放大器输出在

s d i μττ4==,Ao 最大条件下输出V 0为其最大线性额定输出值(10V )

,测量并记录下此时的V 1值(V 1按比例可正确反映V i 的大小)。

注意:调好极-零相消。

② 使放大器过载100倍(即将40dB 按钮放开),观察V o 过载时波形。

(注意:若发现有极-零相消不好的现象,应再细调极-零相消PZ 埋头电位器--注意调节方向的正确)。

③ 加入起噪声作用的小信号υ2(约几十mV ,其频率取150KHZ 左右或更高些),再观察V o (注意:V o 中,小信号恢复时间、基线恢复时间各为多少?过载恢复时间如何读取?是多少倍?过载情况下,V o 顶部对所加入的小信号V 2有无反应?)

思考或实验:V o 不过载情况下,加入小信号 V 2,在V o 顶部有无反应?

out μ 左右 [注:小信号υ2起噪声作用] 图2 测量放大器过载特性的实验电路

4.噪声:

步骤如下:

(1)关闭电源,拆掉图2测量电路,保持BH1218放大器状态不变,只将其输出端接至示波器的输入端,打开电源,用示波器合适的灵敏度(不变)观察放大器的输出端噪声。

(2)将微、积分时间常数由4sμ变为1sμ,看噪声有无变化。

13

实验三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一、目的:

研究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放大特性;学习测试变换增益、噪声和噪声斜率的方法;了解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外壳屏蔽的重要性。

二、FH1047型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介绍:

我们以FH1047型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为实验对象,现将其有关问题做一介绍:1.框图、线路图:

(1)框图: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电源从谱仪放大器的后面板插座来(七芯插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输入”、“检验”端的使用差别:如果输入信号是来自探测器的电荷信号则应从“输入”端直接接入;如果输入信号是来自电压源的(例如实验用信号

发生器的脉冲信号),则需从“检验”端输入,这样可由检验电容C

c 将幅度为V

M

阶跃信号转化为注入电荷量近似等于V

M C

c

的冲激电流信号。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信

号为电压信号,又不得不从“输入”端送入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去放

大,此时必须在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外加入类似C

c 的外加电容才可以。(C

c

参阅《核

电子学》中有关内容)50Ω

+

-

14

15

(2)线路图(供参考)

2.有关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知识:请复习《核电子学》中有关噪声和噪声斜率、变换增益的概念。

三、实验内容

1.测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变换增益A c 和衰减时间常数。

(1)测试原理:

实验线路如下图所示:

在前放的检验端输入幅度为V i (带负载情况下的幅度)的负阶跃脉冲,则输入电荷Q i =i C V C 。输入电流则近似为冲击电流Q i δ(t )。测出输出幅度V o ,则变换增益为:

o o c i c i

V V A Q C V =

= 线路图(供参考) 50Ω

TTL

16 测量输出信号下降时间常数即为前放输出脉冲衰减时间常数。本前放pf 1C ,pf 1C ,10R c f 9f ==Ω=,最大输出幅度2V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幅度调为约为2V (思考:为什么?)。

(2)理论思考:

① 检验内容(测试电容)c C 的作用是什么?其值影响前放的c A 吗?对一定的i V 、o V 受c C 的影响吗?

例如:若pf 5.0C c =和2pf 时,想V o 接近额定值2V ,V i 各该选多大?

② V i 的极性、幅度、脉宽及周期的上、下限应如何考虑?

a.若V i 如下图,V o 该如何?

b.若V i 如下图,V o 又该如何?

为方便f f f C R =τ= 的测试,你选上述a 、b 中的哪种V i ?

(思考:对

指数衰减信号)(t V o 可用公式表示为:τt M o e

V t V -=)( 那么经过τ=t 时间,M M t M o V e

V e V t V 37.0)(≈=

=-τ,可否利用此结果来测出τ? 有的同学想用 2.2r t τ=,那么在我们实验中r t 应如何读取?此时对波形有什么要求?) (3)实验步骤:

① 连接线路,正确选择输入信号参数和仪器各旋扭位置。(建议取V V i 2=,ms t W 5.1=,ms T 6=左右)

② 将V i 信号输入到前放“检验”端,用示波器测V i 、V o 、衰减时间常数τ,用测得的数据计算A c 大小。

2.用示波器或高频毫伏表测前放的噪声和噪声斜率

(1)理论准备:

因前放等效噪声是成形电路的函数,因此测前放的噪声应在由前放和主放滤波成形组成的系统中进行测量,系统中主放的噪声常常可以忽略,这时测量的噪声则近似为前放的噪声。

17

① 复习《核电子学讲义》有关等效噪声电荷ENC 和等效噪声线宽FWHM 概念。(粗看) ② 测试电容c C 的作用是什么?其值是否会影响前放c A 的大小?对c C 应有什么要求?

③ 为加深理解“前放等效噪声是成形电路的函数”及其他相关概念,请思考下列问题: 在原某一测量的前放等效噪声的基础上,改变其中的某一条件,请分别回答以下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系统中测量出的输出端噪声no V 大小变否?

第二个问题:等效到前放输入端的噪声大小ni V 变否?

改变的条件:

★ 由4

RC CR -滤波形式变为RC CR -形式

★ 时间常数由1d i s ττμ==变为4d i s ττμ==

★ 改变主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由512变为256

★ 换前放输入端的探测器(可能会有C D 变化,也可能有S i 、G e 材料的变化)

(2)测量线路:(如下图)

其中:主放是带滤波成形的谱仪放大器;电容调整器小盒可用开关改变总电容C 的大小;由示波器测得的噪声的峰峰值pp V ,则22pp

no V V ≈。若用高频毫伏表测得噪声有效值为

no V ,则由no V 可计算出等效噪声电荷ENC 和等效噪声能量线宽FWHM 。

(3)实验步骤:

① 粗测系统,使其正常工作;断开电容调整器。将合适的i V 接入前放的“检验”端,用示波器观测前放输出的1o V ,主放输出2o V 。

(想想看,此时1o V 的衰减时间常数还是否f τ?为何?注意,此时主放的输入阻抗已作为前放的负载)

② 断开i V ;将电容调整器直接(不能通过电缆,必须直接接)接至前放“输入”端。

18 主放s i d μττ1==,0A 最大。

③ 依次改变电容调整器的电容量:0、10、20、80、100、200、300pf 。分别用示波器或高频毫伏表测量输出端的噪声,注意输出端的噪声随C 的变化规律。(因示波器读数不可能太精确,所以只需大致记录下。)

④ 改变i d ττ=值,与③情况加以对比。[τ由s μ1改为s μ3.0,测完后再将τ放回s μ1档]

⑤ 改变0A 之大小,与③情况加以对比。

由④⑤实验结果与③的对比情况再回头理解(1)③中的思考问题。

3.观察前放外壳的屏蔽作用 [用实验室提供的,外壳已打开的前放]

滤波成形:s i d μττ1==,0A 放最大(细调不动),C=0pf ,观察输出端噪声no V 的大小。

其余不动,用改锥打开前放屏蔽外壳,观察输出端噪声的变化,了解前端电路屏蔽的重要性。

附录:有关前放噪声

1. 噪声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噪声已在前面讨论,实际应用中对于前置放大器的噪声要求当然与具体情况有关。例如,在闪烁谱仪中,光电倍增管的输出信号和噪声都比较大,所以前置入大器本身的噪声影响常可忽略不计;利用半导体探测器作低能能谱测量时,由于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幅度小、固有分辨率高,对前置放大器最主要的要求是噪声小。

由(3.2.21)—(3.2.24)式可知,探测器-前置放大器系统的噪声与εC 有关,即与探测器电容D C 有关。为了说明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本身的特性,其噪声指标往往分两项给出,一项是零电容噪声,它表示前置放大器的固有噪声,即不带探测器、不外加电容时的噪声;另一项是噪声斜率,它定义为前置放大器输入端对地每外加1微微法的电容时噪声增加多少;噪声斜率用来估计在接上探测器时,它的极间电容对噪声的影响。对于半导体能谱仪用的前置放大器,噪声斜率一般为十几至几十pF eV /。使用阻容反馈的,零电容噪声约几百eV ,使用光反馈或漏反馈的可小到100eV 左右。

这里以eV 表示的噪声都是指等效噪声能量线宽NE FWHM (参考图3-3-1)。其数值既和前置放大器的噪声源有关,也和主放大器中的滤波器有关。所以在具体给出某一系统的噪声线宽时,必需说明使用什么样的滤波器和多大的时间常数。另外,由于锗和硅的平均电离能不同,在给出半导体谱仪的噪声线宽时还应注明是对锗还是对硅探测器的。例如:RC CR -成形,时间常数10s μ,噪声线宽为200)(Si eV 。

2. 变换增益

19

当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输入一定的电荷Q 时,希望输出电压幅度oM V 较大,即Q V oM /高。Q V oM /称为变换增益或电荷灵敏度,以cQ A 表示,

Q V A oM cQ =

(3.2.31) 由(3.2.3)式,当f i f o C C C A +??时,得到

]/[1库伦伏f

oM cQ C Q V A ≈= (3.2.32) 由此可知o A 大时f C 可小,从而得到较大的变换增益,但f C 要有良好的稳定性。从噪声考虑也要求f C 小,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中,这一点特别重要。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 总结报告 题目:红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和显示的 设计实现 班级:20100412 学号:2010041227 姓名:涂前 日期:2013.04.17 成绩:

摘要: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其中,红外遥控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器设备中,但各种型号遥控器的大量使用带来的遥控器大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使得检测成为难题,因此智能的红外遥控器检测装置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在该红外遥控器信号的接收和显示电路以单片机和一体化红外接收器为核心技术,但是,分立元件搭建的电路也可以实现,具体74HC123单稳态触发器、74HC595、STC89C51单片机红外接收器HS0038组成。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利用红外接收器接收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通过单稳态触发器、移位寄存器等将接收信号存储、处理、比较,并将数据处理送至数码管显示模块。总之,通过对电路的设计和实际调试,可以实现红外遥控器信号的接收与显示功能。根据比较接收信号的不同,在数码管显示电路及流水灯电路上显示相应的按键数字. 关键词:74HC123单稳态触发器、74HC595、单片机、红外接收器HS0038

设计选题及设计任务要求 1设计选题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和转发的设计实现. 2设计任务要求 ⑴结合数字分立元件电路和红外接收接口电路共同设计的一个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系统,用普通电视机遥控器控制该系统,使用数码管显示信号的接收结果。 ⑵当遥控器按下任意数值键时,在数码管上显示其值。例如按下“0”时,在数码管上应显示“00”。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1.1 方案对比及论证 1.2 总体方案对比 1.3方案对比论证 1.4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主要器件介绍 2.1 HS0038塑封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 2.2 74HC123单稳态触发器 2.3 74HC595 2.4 MC14495 2.5数码管显示 第三章硬件单元电路设计及原理分析 第四章调试及测试数据分析 4.1 调试的步骤 4.2 调试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数据测量 4.4 测量仪器介绍及误差分析

#(16课时)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使用》实验指导书 (适用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软件工程专业) 热风器4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 2011年12月 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现已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原理是计算科学和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数据库使用的基本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建立和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使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⒊实验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重点包括: ⑴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建立和数据的更新; ⑵SQL的数据查询; 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 ⑷简单数据库使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4教材的选用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实验1创建数据库(2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会数据表的创建; 2.加深对表间关系的理解; 3.理解数据库中数据的简单查询方法和使用。 实验内容 一、给定一个实际问题,实际使用问题的模式设计中至少要包括3个基本表。使用问题是供应商给工程供应零件(课本P74)。 1.按照下面的要求建立数据库: 创建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名称可以自己命名,其包含一个主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注意主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的逻辑名和操作系统文件名,初始容量大小为5MB,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片机产生低频信号源; 2、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产生方法; 3、学会使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参数的测量。 二、实验内容 1、信号的种类相当的多,这里列出了几种典型的信号,便于观察。 2、这些信号可以应用到后面的“基本运算单元”和“无失真传输系统分析”中。 三、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系统特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一特定的输入信号下,系统对应的输出响应信号。因而对信号的研究是对系统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本实验中,将对常用信号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在这里仅对一维信号进行研究,自变量为时间。常用信号有: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抽样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等。 1、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sin()(θω+=t K t f ,其信号的参数:振幅K 、角频率ω、与初始相位θ。其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 1-5-1 正弦信号 2、指数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at Ke t f =)(。对于不同的a 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 1-5-2 指数信号 3、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 ?? ? ??><=-)0()sin()0(0)(t t Ke t t f at ω 其波形如下图: 图 1-5-3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4、抽样信号:其表达式为: sin ()t Sa t t = 。)(t Sa 是一个偶函数,t = ±π,±2π,…,±n π时,函数值为零。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运用。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报告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路与电子学 实验内容: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软件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6 月22 日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做时一个有源二端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0(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2.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Ro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sc,则等效内阻为 Ro=Uoc/Isc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用此法。 (2)伏安法测Ro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Ro=Uoc/Isc,也可以先测开路电压Uoc再测量电流为额定值In时的输出端电压值Un,则内阻为Ro=Uoc-Un/In (3)半电压法测Ro 如图8-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 测网络开路电压的一半时,负载电 阻(由电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 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值。 (4)零测法测Uoc 当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 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直接测 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为了消除 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往往采用零 测法,如图 8-3所示。 零测法测量原理是用一低电阻的稳压电源与被测有源二端网络进行比较,当稳压电源的

实验核医学部分 (1)_附件

实验核医学部分 【名词解释】 核医学:核医学是核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着重研究放射性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基础。 核素:具有特定的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的原子,统称为核素。 同位素:凡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彼此互称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但所处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如99Tc与99mTc 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原子核数目或活度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 1/2表示。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核衰变的次数,用dps或dpm来表示。 放射性比活度:单位质量(摩尔、容积)物质所含放射性的多少。 间接作用:是指电离辐射作用于体液中的水分子(机体内水占体重的70%),引起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形成化学性质活泼的不稳定的自由基(如H·OH·),再作用于生物大分子,而发生一系列变化。 直接作用:是指电离辐射直接作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使其发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键断裂而造成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开放源: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能够向外界环境扩散,污染环境,并进一步侵入到生物体体内,对生物体进行内照射放射源。开放源既可产生外照射,又可产生内照射。 封闭源:指在工作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被包在外壳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向周围环境扩散,也不污染环境的辐射源。密封源在一般情况下,只产生外照射。 随机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而非重严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一般认为,随机效应的发生没有剂量阈值,即生物效应的发生概率与受照剂量呈线性无阈关系。 确定性效应:指效应发生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相关,有剂量阈值,阈值以下不会发生这种效应,阈值以上可能发生这种效应。如不育、白内障、造血机能低下、寿命缩短等皆属于。放射性药物:凡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统称为放射性药物(radio pharmaceuticals) 。 放射化学纯度:放射性核纯度(%)=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100%,一般要求大于99%。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长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母体)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的衰变产物(子体)的一种装置,俗称母牛(cow)。

福建工程学院《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系统原理 实验指导书 (本科)

目录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1) 实验二SQL Sever中的单表查询 (3) 实验三SQL Serve中的连接查询 (4) 实验四SQL Serve的数据更新、视图 (5) 实验五数据控制(完整性与安全性) (7) 实验六语法元素与流程控制 (9) 实验七存储过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 (11) 实验八触发器 (12)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 2.掌握SQL语言的DDL语言,在SQL Server2000/2005环境下采用Transact-SQL实现表 的定义、删除与修改,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方法。 3.掌握SQL Server2000/2005实现完整性的六种约束。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并连接服务器。 2.创建数据库: (请先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 1)在SQL Server2000中建立一个StuDB数据库: 有一个数据文件:逻辑名为StuData,文件名为“d:\db\S tuDat.m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不受限制,文件的增长率为2MB; 有一个日志文件,逻辑名为StuLog,文件名为“d:\db\StuLog.l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为10MB,文件的增长率为10% 2)刷新管理器查看是否创建成功,右击StuDB查看它的属性。 3.设置StuDB为当前数据库。 4.在StuDB数据库中作如下操作: 设有如下关系表S:S(CLASS,SNO, NAME, SEX, AGE), 其中:CLASS为班号,char(5) ;SNO为座号,char(2);NAME为姓名,char(10),设姓名的取值唯一;SEX为性别,char(2) ;AGE为年龄,int,表中主码为班号+座号。 写出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 (1)创建表S; (2)刷新管理器查看表是否创建成功; (3)右击表S插入3个记录:95031班25号李明,男性,21岁; 95101班10号王丽,女性,20岁; 95031班座号为30,名为郑和的学生记录; (4)将年龄的数据类型改为smallint; (5)向S表添加“入学时间(comedate)”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datetime); (6)对表S,按年龄降序建索引(索引名为inxage); (7)删除S表的inxage索引; (8)删除S表; 5.在StuDB数据库中, (1)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82页的学生-课程数据库创建STUDENT、COURSE 和SC三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 并输入相关数据。 (2)将StuDB数据库分离,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下找到StuDB数据库的两个文件,进行备份,后面的实验要用到这个数据库。 6.(课外)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74页习题5的SPJ数据库。创建SPJ数据 库,并在其中创建S、P、J和SPJ四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要作好备份以便后面的实验使用该数据库数据。 三、实验要求:

《核电子学》习题解答 (2)

第一章 1.1 核电子学与一般电子学的不同在哪里?以核探测器输出信号的特点来说明。 在核辐射测量中,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统计特性、非周期性、非等值性,核电子学分析这种信号,经处理得到有用的信息。 1.4 当探测器输出等效电流源/0()t o i t I e τ -=时,求此电流脉冲在 探测器输出回路上的输出波形并讨论R 0C 0<<τ的情况。 V 0(s) = I 0(s)·[R 0∥(1/sc)] = I 0[1/(s+1/τ)]·[R 0(1/sc 0)/( R 0+(1/sc 0)) =( I 0/ c 0)·{1/[(s+1/τ) (s+1/ R 0 c 0)]} ∴ 当R 0 c 0<<τ时,τ-R 0 c 0≈τ ∴

1.5 如图,设,求输出电压V(t)。 1.6 表示系统的噪声性能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意义?输入端的噪声电压是否就是等效噪声电压?为什么? ENV ENC ENN ENE η(FWHM)NE

不是 1.7 设探测器反向漏电流I D =10-8A ,后级电路频宽为1MHz,计算散粒噪声相应的方根值和相对于I D 的比值。 115.6610A -==? = 35.6610D I -=?= 1.8 试计算常温下(设T=300K )5M Ω电阻上相应的均方根噪声电压值(同样设频宽为1MHz ),并与1MHz 能量在20pF 电容上的输出幅值作比较。 52.8810V -===? ∵ 2 12 E CV = ∴0.126V V == 1.9 求单个矩形脉冲f (t )通过低通滤波器,RC=T ,RC=5T ,及RC=T/5,时的波形及频谱。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软件实验 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课程组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二零零九年五月

“信号与系统软件实验”系统简介《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任务在于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何经适当的数学分析求解,并对所得结果给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由于本学科内容的迅速更新与发展,它所涉及的概念和方法十分广泛,而且还在不断扩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激发起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学科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的信心和能力逐步适应这一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近二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用数字方法处理信号的范围不断扩大,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发展。实际上,信号处理已经与计算机难舍难分。为了配合《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信号与线性系统理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信号与系统》课程组于2002年设计并开发了“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是用MATLAB5.3编写的,包含十个实验内容,分别是:信号的 Fourier 分析、卷积计算、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变换域分析、状态变量分析、稳定性分析等,基本上覆盖了信号与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这几年为学生们开设实验,学生们普遍反映该实验能够帮助他们将信号与系统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对于进一步搞清数学公式与物理概念的内在联系都很有帮助。 但是近两年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更换了教材,原有的软件系统在内容的设计上就显现出一些不足;而且随着MATLAB版本的升级,该软件系统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个别实验无法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新的基于MATLAB7.0的软件实验系统,利用MATLAB提供的GUI,使得系统界面更加美观;根据新教材的内容,设计并完善了实验内容;保留原有一些实验内容,但完善了功能,例如动态显示卷积过程,在任意范围显示图形等。 本系统包括七个实验,分别是:信号的时域基本运算、连续信号的卷积与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信号的卷积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信号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系统的频域分析、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应用能力,所有实验均提供设计性实验内容,让学生参与编程。 本系统既可作为教师教学的实验演示,又可作为学生动手实验的实验系统。 1. 安装本实验系统 本实验系统只能在 MATLAB 环境下运行,所以要求必须先安装 MATLAB7.0 以上版本的 MATLAB 软件,推荐安装MATLAB的所有组件。安装好MATLAB7.0之后,将本实验系统包含的文件夹 Signals&Systems 复制到MATLAB 的 work文件夹下即可。 2. 运行本实验系统 在 MATLAB 命令窗口下,键入启动命令 start,即可运行本实验系统,进入主实验界面。注意:如果MATLAB软件没有安装符号(Symbolic)、控制(Control)、信号(Signal)工具箱,运行过程中会有些命令无法识别。 start ↙ %启动命令 实验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实验者输入相应的参数、向量和矩阵,请参照本书中的格式输入。在输入向量时,数字之间用空格或逗号分隔,如输入离散序列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3 综合设计总结报告题目:波形发生器 班级:20110513 学号:2011051316 姓名:仲云龙 成绩: 日期:2014.3.31-2014.4.4

一、摘要 波形发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信号源,是现代测试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器件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波形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它可以产生多种波形信号,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因而广泛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二、设计任务 2.1 设计选题 选题七波形发生器 2.2 设计任务要求 (1)同时四通道输出,每通道输出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正弦波Ⅱ中的一种波形,每通道输出的负载电阻均为1K欧姆。 (2)四种波形的频率关系为1:1:1:3(三次谐波),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输出频率范围为8 kHz—10kHz,正弦波Ⅱ输出频率范围为24 kHz—30kHz;矩形波和锯齿波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1V,正弦波Ⅰ、Ⅱ输出幅度为峰峰值2V。(3)频率误差不大于5%,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5%,正弦波Ⅱ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10%,矩形波占空比在0~1范围内可调。 (4)电源只能选用+9V单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不得使用额外电源。

三、方案论证 1.利用555多谐振荡器6管脚产生8kHz三角波,3管脚Vpp为1V的8kHz的方波。 2.三角波通过滞回比较器和衰减网络产生8kHzVpp为1V的方波。 3.方波通过反向积分电路产生8kHzVpp为1V的三角波。 4.方波通过二阶低通滤波器产生8kHz低通正弦波。 5.方波通过带通滤波器产生中心频率为27kHz的正弦波。 系统方框图见图1 图1 系统方框图 此方案可以满足本选题技术指标,分五个模块实现产生所需的波形,而且电路模块清晰,容易调试,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 班序号:

一. 实验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 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 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 REG和大阻值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数据库实训指导书

《数据库》实训计划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一、课程简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它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可以说数据库技术渗透到了工农业生产、商业、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和国防军事等各行各业。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数据库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 实验题目 1.学籍管理系统 2.图书档案管理系统 3.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4.工资管理系统 5.用户和权限管理系统。 6.仓库管理系统。 7.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 8、超市管理系统 10、酒店管理系统 11、旅游管理系统 12、高考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1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14、银行计算机储蓄系统 15、 ICU监护系统 16、可自拟题目 任选一题按照下列实验纲要进行设计。 实验纲要 1、实验目标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数据库应用的基本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内容 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的建立与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嵌套查询、连接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给定一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数据库模式的设计,包括各表的结构(属性名、类型、约束等)及表之间的关系,在选定的DBMS上建立数据库表。用SQL命令和可视化环境分别建立数据库表,体会两种方式的特点。 3、实验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重点包括:⑴数据库的模式设计;⑵SQL的数据查询; ⑶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⑷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实验1:数据库的创建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张静亚周学礼 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9年2月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产生及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常用信号的波形和特点。 2. 了解相应信号的参数。 3. 熟悉一阶系统的无源和有源模拟电路; 4.研究一阶系统时间常数T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研究一阶系统的零点对系统的响应及频率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TKSX-1E型信号与系统实验平台 2. 计算机1台 3. TKUSB-1型多功能USB数据采集卡 三、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实验系统的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并产生如下信号: (1) 正弦信号f1(t),频率为100Hz,幅度为1;正弦信号f2(t),频率为10kHz,幅度 为2; (2) 方波信号f3(t),周期为1ms,幅度为1; (3) 锯齿波信号f4(t),周期为0.1ms,幅度为2.5; 2.学会使用虚拟示波器,通过虚拟示波器观察以上四个波形,读取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并用坐标纸上记录信号的波形。 3.采用实验系统的数字频率计对以上周期信号进行频率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虚拟示波器的读取值进行比较。 4.构建无零点一阶系统(无源、有源),测量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并用坐标纸上记录信号的波形。 5.构建有零点一阶系统(无源、有源),测量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并用坐标纸上记录信号的波形。

四、实验原理 1.描述信号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是数学表达式(时间的函数),也可以是函数图形(即为信号的波形)。对于各种信号可以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等。 2.无零点的一阶系统 无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模拟电路图如图1-1的(a)和(b)所示。它们的传递函数均为+1G(S)= 0.2S 1 (a) (b) 图1-1 无零点一阶系统有源、无源电路图 3.有零点的一阶系统(|Z|<|P|) 图1-2的(a)和(b)分别为有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模拟电路图,他们的传递函数为:2++0.(S 1)G(S)= 0.2S 1 (a) (b) 图1-2 有零点(|Z|<|P|)一阶系统有源、无源电路图 4.有零点的一阶系统(|Z|>|P|) 图1-3的(a)和(b)分别为有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模拟电路图,他们的传递函数为:++0.1S 1G (S )= S 1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讲义全

实验选题一:烟雾报警器的设计实现 一、设计任务 烟雾报警有很多应用的地方,一些特定的地方对烟雾浓度也有一定限制,比如厨房、天然气存储的地方,还有吸烟的场所。现在要设计的课题就是需要监测指定环境内的烟雾浓度,并显示浓度的等级,系统根据不同的等级选择是否开启排风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对高等级的烟雾浓度进行报警。 二、设计要求及其指标 要对浓度分级显示,并根据等级选择开启排风扇,对最高浓度报警。具体的要求就是: 1.能够检测指定环境内烟雾浓度并将烟雾浓度分为三级加以显示。 2.当浓度超过第二等级时系统自动开启风扇排风。 3.当浓度超过最高等级时系统发出声音警报。 4.当浓度超过最高等级时系统发出语音提示警报。 三、设计思路 1、浓度等级就是利用QM-N5讲烟雾浓度转化为模拟电压信号; 2、然后将模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样就能进行等级划分,将不同浓度 划分为三个等级; 3、并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4、烟雾浓度大于或等于2级时,控制风扇排风; 5、三级浓度时控制蜂鸣器报警; 6、语音录放芯片录音,并在三级烟雾浓度时,控制其放音。

这个上面的等级显示不一定非得是这里标的0、1、2。学生在做的时候可以自由选择显示,但是必须实现相应的功能。 四、所需准备的知识 首先需要查阅资料熟悉器件技术指标、器件原理、器件管脚和接法。 对烟雾浓度分级部分计算理论值。 输出控制部分熟悉CD4052的原理,并分析实验中如何实现输出控制,分析其逻辑实现。 显示部分分析编码器、反相器、数码管的连接。 风扇和蜂鸣器部分掌握三极管驱动的原理和继电器的原理。 语音报警部分使用的芯片管脚比较多,需要熟悉管脚接法和如何进行语音播报。 五、参考资料 1、罗杰;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二零一六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与启动 (1) 实验二数据库的操作 (11) 实验三SQL SERVER2005查询编辑器 (23) 实验四SQL语言的DDL (31) 实验五SQL语言的DML初步 (34) 实验六DML的数据查询 (36) 实验七数据库综合设计 (40)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与启动 一、实验目的 SQL Server 2005是Mircosoft公司推出的关系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逐步成长起来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次实验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安装过程,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启动,熟悉SQL Server 2005软件环境。学会安装SQL Server 2005。 二、实验内容 1.安装SQL Server 2005 (1)将SQL Server 2005(中文开发版)安装盘插入光驱后,SQL Server 2005安装盘将自动启动安装程序;或手动执行光盘根 目录下的Autorun.exe文件,这两种方法都可进行SQL Server 2005的安装。出现如下画面。 (2)选中“运行SQL Server Client 安装向导”进行安装,弹出【最终用户许可协议】界面。

(3)选中【我接受许可条款和条件】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必备组件】界面。 (4)组件安装完成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欢迎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安装向导】界面。

(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系统配置检查】界面。检查完毕将显示检查结果。 (6)检查如果没有错误,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注册信息】界面。

《核电子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 核电子学与一般电子学的不同在哪里以核探测器输出信号的特点来说明。 在核辐射测量中,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统计特性、非周期性、非等值性,核电子学分析这种信号,经处理得到有用的信息。 当探测器输出等效电流源/0()t o i t I e τ -=时,求此电流脉冲在探测 器输出回路上的输出波形并讨论R 0C 0<<τ的情况。 V 0(s) = I 0(s)·[R 0∥(1/sc)] ^ = I 0[1/(s+1/τ)]·[R 0(1/sc 0)/( R 0+(1/sc 0)) =( I 0/ c 0)·{1/[(s+1/τ) (s+1/ R 0 c 0)]} ∴ 当R 0 c 0<<τ时,τ-R 0 c 0≈τ ∴

如图,设,求输出电压V(t)。 | 表示系统的噪声性能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意义输入端的噪声电压是否就是等效噪声电压为什么 ENV ENC ENN ENE η (FWHM)NE

不是 ' 设探测器反向漏电流I D =10-8A ,后级电路频宽为1MHz,计算散粒噪声相应的方根值和相对于I D 的比值。 115.6610A -==?= 35.6610D I -=?= 试计算常温下(设T=300K )5M Ω电阻上相应的均方根噪声电压值(同样设频宽为1MHz ),并与1MHz 能量在20pF 电容上的输出幅值作比较。 52.8810V -===? 。 ∵ 2 12 E CV = ∴0.126V V == 求单个矩形脉冲f (t )通过低通滤波器,RC=T ,RC=5T ,及RC=T/5,时的波形及频谱。 U

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2

基于Matlab 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 实验一 连续时间信号在Matlab 中的表示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运用Matlab 表示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方法 2、观察并熟悉这些信号的波形和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实例分析 1、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2、如何表示连续信号? 连续信号的表示方法有两种;符号推理法和数值法。 从严格意义上讲,Matlab 数值计算的方法不能处理连续时间信号。然而,可利用连续信号在等时间间隔点的取样值来近似表示连续信号,即当取样时间间隔足够小时,这些离散样值能被Matlab 处理,并且能较好地近似表示连续信号。 3、Matlab 提供了大量生成基本信号的函数。如: (1)指数信号:K*exp(a*t) (2)正弦信号:K*sin(w*t+phi)和K*cos(w*t+phi) (3)复指数信号:K*exp((a+i*b)*t) (4)抽样信号:sin(t*pi) 注意:在Matlab 中用与Sa(t)类似的sinc(t)函数表示,定义为:)t /()t (sin )t (sinc ππ= (5)矩形脉冲信号:rectpuls(t,width) (6)周期矩形脉冲信号:square(t,DUTY),其中DUTY 参数表示信号的占空比

DUTY%,即在一个周期脉冲宽度(正值部分)与脉冲周期的比值。占空比默认为0.5。 (7)三角波脉冲信号:tripuls(t, width, skew),其中skew 取值范围在-1~+1之间。 (8)周期三角波信号:sawtooth(t, width) (9)单位阶跃信号:y=(t>=0) 三、实验内容 1、验证实验内容 直流及上述9个信号 2、程序设计实验内容 (1)利用Matlab 命令画出下列连续信号的波形图。 (a ))4/3t (2cos π+ (b ) )t (u )e 2(t -- (c ))]2()(u )][t (cos 1[--+t u t π (2)利用Matlab 命令画出复信号)4/t (j 2e )t (f π+=的实部、虚部、模和辐角。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格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思考等 2、实验内容:程序设计实验部分源代码及运行结果图示。

教学大纲__实验核医学

《实验核医学》教学大纲 Experimental Nuclear Medicine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A0702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48 开课部门:科学技术实验中心 授课对象:硕士生、博士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预修课程: 主讲教师:马骏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胡雅儿、刘长征、李少林主编,实验核医学与核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资料: 王世真主编,分子核医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维新、陈杞主编,实验核医学技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讲述如何利用核素进行生物医学研究,以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物质基础,加深人们对正常生理、生化过程以及病理过程的认识。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核物理和核化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核射线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核射线的测量、

放射卫生防护及标记化合物的制备等;第二部分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放射自显影术及其在生物学、药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第三部分是体外放射分析技术,包括各种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及受体的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等技术。 第一章核射线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主要内容 本章为放射性核素探测、防护及应用的基础,介绍核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常用术语等。 2.教学要求 掌握常用术语-核素、同位素、放射性核衰变、半衰期、衰变常数、放射性活度等;掌握核衰变的方式、核衰变的基本规律、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放射性测量 1.主要内容 本章讲述放射性测量的基本技术,介绍放射性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工作条件、测量方法等。 2.教学要求 掌握液体闪烁测量技术、放射性测量计数误差及其控制; 了解放射性测量仪器种类、工作原理、工作条件的选择。 第三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与放射卫生防护 1.主要内容 本章讲述射线防护常用术语、放射生物学作用机理、辐射生物效应及辐射防护的安全标准等。 2.教学要求 掌握辐射生物效应种类、辐射防护目的与原则、辐射防护安全标准; 了解辐射防护常用量、放射生物学作用机理。 第四章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1.主要内容 本章讲述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及标记物的辐射自分解等。 2.教学要求 掌握放射性碘标记物的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辐射自分解; 了解放射性碳、氚标记物的制备方法,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纯化与鉴定。 第六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1.主要内容 本章讲述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物质转化、吸收、分布及排泄的示踪技术,细胞动力学的示踪研究等。 2.教学要求 掌握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原理、特点,放射性核素稀释法; 了解物质转化、吸收、分布及排泄的示踪技术,细胞动力学的示踪研究等。

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试用版) 二零零六年三月 目录 引言 1 一、课程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1 二、主要实验环境 1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1 数据库模式设计和数据库的建立 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2 二、实验内容 2 三、实验步骤 2 四、思考与总结 3 实验2 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4 二、实验内容 4 三、实验步骤 4 四、思考与总结 5 实验3 数据库的嵌套查询和组合统计查询 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6 二、实验内容 6 三、实验步骤 6 四、思考与总结 7 实验4 视图与图表的定义及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8 二、实验内容 8 三、实验步骤 8 四、思考与总结 9 实验5 简单应用系统的实现 10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0 二、实验内容 10 三、实验步骤 10 四、思考与总结 10

附录1:数据库实验报告格式 11 附录2:SQL Server 2000使用指南 12 1 SQL Server 2000简介 12 2 SQL Server 2000的版本 12 3 SQL Server 2000实用工具 12 4 创建数据库 15 5 创建和修改数据表 17 6 创建索引 22 7 存储过程 23 8 触发器 25 9 备份和恢复 27 10 用户和安全性管理 28 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的技术,上机实验是数据库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数据库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 一、课程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上机实验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学生应在基本掌握各知识点内容的基础上同步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论的理解与巩固的效果。 数据库课程上机实验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操作技术。 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在单人单机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上机总学时不少于12学时。 二、主要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0/XP。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选择:(1)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标准版或企业版 (2)Microsoft Access2000 (3)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 三、实验内容 本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的建立与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组合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1 数据库模式设计和数据库的建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一个具体应用,独自完成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熟练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 熟练使用SQL语句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对实际应用进行数据库模式设计(至少三个基本表)。

(完整版)核医学简答、概述总结(二),推荐文档

1、核医学的定义及核医学的分类. 答: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临床诊断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和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 2、分子核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分子医学的概念:是建立在分子细胞学、分子生物化学、分子药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在大分子、蛋白、核酸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达到对疾病进行特异性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代谢显像、受体显像、反义与基因显像、放射免疫显像、凋亡显像。 3、原子的结构.元素、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活度的概念,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答: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他们统称核子. 核素: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活度: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放射性衰变:α衰变(alpha decay)、β—衰变(beta decay)、正电子衰变、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γ衰变(gamma decay)。 4、什么是放射性药物,按理化性质如何分类,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有何不同,医用放射性药物由哪些途径产生,放射性核纯度和放化纯的概念? 答: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分类:离子型、胶体型、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标记生物活性物质。与普通药物不同点:放射性,理化特性取决于被标记物固有特性,有特定物理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脱标及辐射自分解,计量单位用活度为基本单位,治疗作用机理不同于普通药物。 产生:加速器生产,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 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 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5、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答: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多是发射纯β-射线(32P、89Sr、90Y等)或发射β-射线时伴有γ射线(131I、153Sm、188Re、117Sn m、117Lu等)的核素。131I(NaI)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133Xe肺通气显像;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99mTc-MDP骨显像;99mTc-ECD 脑灌注显像;99mTc-MAA肺灌注显像;99mTc-RBC肝血池显像;99mTc-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反义显像。 6、目前常用的脏器显像仪有哪些,什么是PET,SPECT? 答:γ照相机 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脏器功能测定仪 C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PET主要由探测系统包括晶体、电子准直、符合线路和飞行时间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图像显示和断层床等组成。原理:是用正电子衰变和工业苏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放出的正电子与组织相互作用,发生正电子湮灭,向相反方向发射光子,与γ光子检测仪互相作用,产生荧光子,并形成一个电子脉冲,经过显像系统及计算机处理形成PET图像,与SPECT比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探测效率高、能准确地显示受检脏器内显像剂浓度提供的代谢影像和各种定量生理参数等优点。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7、肿瘤常用的显像剂 答:67Ga,201Tl,99mTc-MIBI,18F-FDG,99mTc-PMT,99mTc-DMSA, 99mTc-octreotide,111In-DTPA-D-phel-octreotide,特点:均为亲肿瘤显像剂。 8、幅射防护的原则及外照射防护的措施? 答: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是:1实践的正当化,要求产生电离辐射的实践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利益大于代价,抵偿其所造成危害。2防护最优化,指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净利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使一切必要照射保持在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3个人剂量的限制,在实施上述两项原则时,要同时保证个人的当量剂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外照射防护原则:1时间防护,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2距离防护,尽量增大人体与放射源的距离。3屏蔽防护,在人体和放射源之间安装屏蔽物,借助于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减少人体受照剂量。 9、免疫分析基本原理,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包括那些方法,免疫放射分析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分析质控指标。 答:(1)免疫分析是利用特异抗体与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的竞争结合反应,用过测定放射性复合物量来计算出非标记抗原量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技术。(2)非放射性的标记免疫分析包括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标记的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3)免疫放射分析技术的特点:以标记抗体作为示踪剂,反应动力学,因标记抗体是过量的,且反应是非竞争性的,抗原抗体是全量反应,故反应速度比RIA快,灵敏度明显高于放射免疫分析,约为放射免疫分析的10~100倍,标准曲线工作范围宽,特异性高,稳定性好。(4)质控指标:稳定性、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 10、脑灌注显像的原理、正常及异常图像特点、主要的适应症,常用的显像剂及显像特点。了解乙酰唑胺介入显像及PET脑显像的主要内容。 答:原理:根据血脑屏障的特殊功能,选择一些具有脂溶性的、电中性的小分子(<500)放射性示踪剂,它能自由通过完整无损的血脑屏障,并大部分被脑细胞所摄取,且在脑内的存留量与血流量成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