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2课时-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电磁学)

专题二--第2课时-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电磁学)
专题二--第2课时-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电磁学)

第2课时动力学观点在电学中的应用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粒子的速度方向.

2.带电粒子在电场力、重力和洛伦兹力共同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只能是匀速直线运动.3.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匀强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被加速或带电粒子沿着平行于电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中时,带电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在安培力和其他恒力作用下的三种运动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的问题:在电场中处理力学问题时,其分析方法与力学相同.首先进行受力分析,然后看粒子所受的合力与速度方向是否一致,其运动类型有电场的加速运动和在交变电场的往复运动.

2.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直线运动,一般多以加速、减速交替出现的多运动过程的情景出现.

解决的方法:

(1)根据运动学或动力学分析其中一个变化周期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2)借助运动图象进行运动过程分析.

考向1 电场动力学问题分析

例1(双选)如图1所示,一光滑绝缘水平木板(木板足够长)固定在水平向左、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一电量为q(带正电)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右加速运动,经一段时间t撤去这个力,又经时间2t物体返回A点,则( )

图1

A.这一过程中带电物体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其变化量为0

B.水平恒力与电场力的比为9∶5

C .水平恒力与电场力的比为7∶3

D .物体先向右加速到最右端,然后向左加速返回到A 点

审题突破 判断电势能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经时间2t 物体返回A 点”说明物体向右的位移大小和向左位移大小有什么关系?

解析 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为零,所以带电物体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其变化量为0,故A 正确;在恒力F 作用时a 1=F -F 电m ,位移s 1=12a 1t 2,撤去恒力F 后a 2=F 电m

,位移s 2=a 1t ·2t -12a 2(2t )2,根据s 1=-s 2得F F 电=95

,故B 正确;物体先向右加速然后向右减速到最右端,然后向左加速返回到A 点,所以D 错误.

答案 AB

以题说法 带电体在电场运动问题的分析关键在于受力分析,特别是电场力方向的确定,在电场力方向已确定的情况下,其动力学的分析和力学问题中的分析是一样的.

(单选)如图2实线为电场中一条竖直的电场线,有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小

球,由该直线上A 点静止释放,小球向下运动到达B 点减速为零后返回A 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

A .该电场可能是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且E >mg q

B .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电势

C .A 点的场强小于B 点场强

D .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总是等于电势能的增加量

答案 C

解析 该电场不可能是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且E >mg q ,否则小球从静止开始只能沿AB 做单向直线运动,回不到A 点,故A 错误.小球向下应先加速后减速,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必定竖直向上,则电场线方向从B 指向A ,所以A 点的电势低于B 点电势,故B 错误.在A 点,有qE A <mg ,在B 点,有qE B >mg ,则得:E A <E B ,故C 正确.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小球有动能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增加量和电势能的增加量之和,故D 错误. 考向2 磁场动力学问题分析

例2 (双选)如图3所示,空间有一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0.5 T 的匀强磁场,一

质量为0.2 kg 且足够长的绝缘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左端无初速度放置一质量为0.1 kg 、电荷量q =+0.2 C 的滑块,滑块与绝缘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5,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t =0时对木板施加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0.6 N 的恒力,g 取10 m/s 2.则( )

图3

A .木板和滑块一直做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运动

B .滑块开始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做速度为10 m/s 匀速运动

C .木板先做加速度为2 m/s 2匀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增大的运动,最后做加速度为3 m/s 2的匀加速运动

D .t =5 s 末滑块未脱离木板且有相对运动

审题突破 滑块与木板一直保持相对静止吗?最终各自是什么运动状态?

解析 由于动摩擦因数为0.5,静摩擦力能提供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 2,所以当0.6 N 的恒力作用于木板时,系统一起以a =F

M +m =0.60.2+0.1 m/s 2=2 m/s 2的加速度一起运动,当滑块获得向左的速度以后又产生一个方向向上的洛伦兹力,当洛伦兹力等于重力时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弹力为零,此时Bqv =mg ,解得:v =10 m/s ,此时摩擦力消失,滑块做匀速运动,而木板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a ′=F M =0.60.2

m/s 2=3 m/s 2.可知滑块先与木板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发生相对滑动,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做速度为10 m/s 的匀速运动,故A 、B 错误,C 正确.木块开始的加速度为2 m/s 2,一段时间后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减小到零时,与木板脱离做匀速直线运动,知5 s 末的速度小于10 m/s ,知此时摩擦力不为零,还未脱离木板,故D 正确.

答案 CD

以题说法 1.对于磁场的动力学问题,要特别注意洛伦兹力的特性,因F 洛=qvB ,则速度v 的变化影响受力,受力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运动.

2.此类问题也常出现临界问题,如本题中有两个临界:滑块与木板相对运动的临界和滑块与木板间弹力为零的临界.

(双选)如图4所示,带电平行板中匀强磁场方向水平垂直纸面向里,某带电小球

从光滑绝缘轨道上的a 点自由滑下,经过轨道端点P 进入板间后恰能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现使小球从较低的b 点开始下滑,经P 点进入板间,在板间的运动过程中( )

图4

A.其电势能将会增大

B.其机械能将会增大

C.小球所受的洛伦兹力的大小将会增大

D.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将会增大

答案AC

解析小球从a点下滑经过P点进入平行板间后受到重力、电场力、洛伦兹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洛伦兹力和电场力同向,故都向上且小球带正电;小球从稍低的b点下滑时到达P点的速度会变小,洛伦兹力减小,小球会向下偏转,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而机械能会减小,水平方向速度不变,但竖直方向的速度增加,所以动能将会增大,导致洛伦兹力也会增大,电场力不变,故A、C正确.

考向3 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

例3如图5所示,平行金属导轨PQ、MN相距d=2 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30°,导轨上端接一个R=6 Ω的电阻,导轨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B=0.5 T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根质量为m=0.2 kg、电阻r=4 Ω的金属棒ef垂直导轨PQ、MN静止放置,距离导轨底端s1=3.2 m.另一根绝缘塑料棒gh与金属棒ef平行放置,绝缘塑料棒gh从导轨底端以初速度v0=10 m/s沿导轨上滑并与金属棒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绝缘塑料棒gh沿导轨下滑,金属棒ef沿导轨上滑s2=0.5 m后停下,在此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

的电热为Q=0.36 J.已知两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3

3

,g=10 m/s2.求:

图5

(1)绝缘塑料棒gh与金属棒ef碰撞前瞬间,绝缘塑料棒的速率;

(2)碰撞后金属棒ef向上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3)金属棒ef向上运动过程过电阻R的电荷量.

审题突破绝缘塑料棒gh沿导轨上滑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做什么性质的运动?碰撞后金属棒ef向上做什么性质的运动,何时加速度最大?

解析(1)绝缘塑料棒与金属棒相碰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30°+μMg cos 30°=Ma 1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0-v 2

1=2a 1s 1

解得v 1=6 m/s.

(2)设金属棒刚开始运动时速度为v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R +r R Q +mgs 2sin 30°+μmgs 2cos 30°=12

mv 2 解得v =4 m/s

金属棒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最大,此时感应电动势

E =Bdv =4 V

感应电流I =E

R +r =0.4 A

安培力F =BId =0.4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0°+μmg cos 30°+F =ma m

解得a m =12 m/s 2.

(3)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q =

ΔΦR +r =Bds 2R +r

解得q =0.05 C.

答案 (1)6 m/s (2)12 m/s 2 (3)0.05 C

以题说法 对于导体棒在磁场中动力学问题的分析要特别注意棒中的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一定是阻力.一般导体棒在安培力和其他恒力作用下做的变速运动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速运动,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6甲所示,MN 、PQ 是相距d =1.0 m 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导轨平

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导轨电阻不计,整个导轨处在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ab 垂直于导轨MN 、PQ 放置,且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金属棒ab 的质量m =0.1 kg ,其接入电路的电阻r =1 Ω,小灯泡电阻R L =9 Ω,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现断开开关S ,将棒ab 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t =0.5 s 时刻闭合开关S ,图乙为ab 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求:

图6

(1)金属棒ab 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斜面倾角的正弦值;

(2)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答案 (1)6 m/s 2 35

(2)1 T 解析 (1)S 断开时a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图乙可知a =Δv Δt

=6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所以sin θ=35

. (2)t =0.5 s 时S 闭合,ab 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最大v m =6 m/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平衡条件有mg sin θ=F 安

又F 安=BId

E =Bdv m

I =E R L +r

解得B =1 T.

3.应用动力学方法处理电学综合问题

例4 (14分)如图7所示,两光滑平行的金属导轨EF 和GH ,相距为l ,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30°,导轨足够长,轨道的底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导轨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导体棒MN 电阻为r ,垂直于导轨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通过垂直于棒且与导轨共面的轻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物块A 相连,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物块A 上轻放一质量为m

2

的小物块B ,使AB 一起运动,若从小物块B 放上物块A 开始到系统运动速度恰达到稳定值的过程中(AB 未着地),电阻R 通过的电量为q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此过程中:

图7

(1)导体棒运动的最大速度;

(2)导体棒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导体棒加速度的大小.

解析 (1)开始时,由平衡条件mg =Mg sin 30°

得M =2m ①(1分)

导体棒达到最大速度v m 时满足:

(m +m 2

)g =Mg sin 30°+BI m l ②(2分) 此时E m =Blv m ③(1分)

电路中电流I m =E m

R +r ④(1分)

由①②③④得v m =mg R +r 2B 2l

2⑤(2分) (2)导体棒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E =Bl v m 2

⑥(2分) 电路中电流I =E

R +r ⑦(1分)

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为F 安=BIl ⑧(1分)

导体棒和AB 组成的系统,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 +m 2)g -Mg sin 30°-BIl =(m +m 2

+M )a ⑨(2分) 由①⑤⑥⑦⑧⑨式得a =g 14

(1分) 答案 (1)mg R +r 2B 2l 2 (2)g 14

点睛之笔 若题目中出现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物体用绳、杆之类物体连接时,要特别注意找出各物体的位移大小、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的关系,这些关系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限时:15分钟,满分:14分)

(2014··22)如图8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 ,极板间的距离为d ,上极板正中有一小孔.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g ).求:

图8

(1)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

(2)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处的时间.

答案 (1)2gh ,方向竖直向下 (2)mg h +d qd

C mg h +d q (3)h +d h

2h g 解析 (1)由v 2=2gh ,得v =2gh ,方向竖直向下.

(2)在极板间带电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由牛顿运动定律知:mg -qE =ma

由运动学公式知:0-v 2=2ad

整理得电场强度E =mg h +d qd

由U =Ed ,Q =CU ,得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Q =C mg h +d q

. (3)由h =12

gt 21,0=v +at 2,t =t 1+t 2 整理得t =h +d

h 2h g

.

(限时:45分钟)

题组1 电场动力学问题分析

1.(单选)(2014··17)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 轴,起始点O 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图1所示,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 )

图1

答案 D

解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其电势能的变化规律是非线性的.A:由E p—x图象知,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不是均匀变化的,电场力不能为恒力,故选项A错误;B:带电粒子仅受静电力作用,故电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动能增加得越来越慢,故选项B错误;C:由于静电力不是恒力,加速度a应该越来越小,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2.(单选)如图2a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带电小球.t=0时,乙球以6 m/s 的初速度向静止的甲球运动.之后,它们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同一直线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没有接触).它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图b中甲、乙两曲线所示.由图线可知( )

图2

A.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t1时刻两球的电势能最小

C.0~t2时间,两球间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D.0~t3时间,甲球的动能一直增大,乙球的动能一直减小

答案 C

解析由图象0~t1段看出,甲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说明甲、乙相互排斥电性相同,故A错误.t1时刻两球相距最近,系统克服电场力做功最大,两电荷的电势能做功最大,故B错误.0~t1时间两电荷间距离逐渐减小,在t1~t2时间两电荷间距离逐渐增大,静电力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由图象看出,0~t3时间,甲的动能一直增大.乙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

3.(单选)如图3所示,不带电的金属球A固定在绝缘底座上,它的正上方有B点,该处有带电液滴不断地自静止开始落下,液滴到达A球后将电荷量全部传给A球,设前一液滴到达A 球后,后一液滴才开始下落,不计B点未下落带电液滴对下落液滴的影响,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3

A.第一滴液滴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后液滴做变加速运动,都能到达A球

B.当液滴下落到重力等于电场力位置时,开始做匀速运动

C.所有液滴下落过程所能达到的最大动能不相等

D.所有液滴下落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相等

答案 C

解析第一滴液滴下落时,A上不带电,故不受电场力作用,只受重力,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后的液滴在下落过程中,将受电场力作用,且在靠近A的过程中电场力逐渐变大,所以做变加速运动,当A电荷量较大时,使得液滴受电场力大于重力时,液滴有可能不能到达A球,所以A错误;当液滴下落到重力等于电场力位置时,再运动重力将不等于电场力,所以不会做匀速运动,故B错误;每滴液滴在下落过程中A带电荷量不同,故下落液滴动能最大的位置不同,此时合外力做功不同,最大动能不相等,所以C正确;每滴液滴在下落过程中A带电荷量不同,液滴受电场力不同,电场力做功不同,所以D错误.

题组2 磁场动力学问题分析

4.(双选)如图4所示,两平行导轨ab、cd竖直放置在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将一根金属棒PQ放在导轨上使其水平且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现在金属棒PQ以变化的电流I,同时释放金属棒PQ使其运动.已知电流I随时间的关系为I=kt(k为常数,k>0),金属棒与导轨间存在摩擦.则下面关于棒的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有( )

图4

答案 AD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金属棒的加速度a =

mg -f m ,f =μF N =μF A =μBIL =μBLkt ,联立解得加速度a =g -μBLkt m

,与时间成线性关系,故A 正确,B 错误;因为开始加速度方向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即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且逐渐增大,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故C 错误,D 正确.

5.(双选)如图5所示,两根长直导线竖直插入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的M 、N 两小孔中,O 为M 、N 连线中点,连线上a 、b 两点关于O 点对称.导线均通有大小相等、方向向上的电流.已知长直导线在周围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k I r

,式中k 是常数、I 是导线中电流、r 为点到导线的距离.一带正电的小球以初速度v 0从a 点出发沿连线运动到b 点.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确的是( )

图5

A .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对桌面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D .小球对桌面的压力一直在增大

答案 BD

解析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M 处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直线N 处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先减小过O 点后反向增大,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带正电的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开始时的方向向上,过O 点后洛伦兹力的方向向下.由此可知,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对桌面的压力一直在增大,故A 、C 错误,B 、D 正确.

题组3 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

6.(双选)如图6,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该空间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的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区域Ⅰ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区域Ⅱ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匀强磁场在斜面上的宽度均为L ,一个质量为m ,电阻为R ,边长为L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线圈运动到ab 边刚越过ee ′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图6

A .当线框刚进入磁场区域Ⅰ时的速度v =mgR sin θ

B 2L 2

B .当线框刚进入磁场区域Ⅱ时的加速度a =2g sin θ

C .ab 边越过ff ′后,线框可能存在匀速运动过程

D .线框通过磁场区域Ⅰ、Ⅱ过程,线框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 AC

解析 当ab 边刚越过ee ′进入磁场Ⅰ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mg sin θ=B 2L 2v R

,解得v =mgR sin θB 2L 2

,故A 正确.当线框刚进入磁场区域Ⅱ时,ab 边和dc 边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线框中电流为I =2E R ,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F =2BIL ,则得F =4B 2L 2v R

,又mg sin θ=B 2L 2v R

,则得F =4mg sin θ,由F -mg sin θ=ma ,得a =3g sin θ,故B 错误.ab 边越过ff ′后,线框所受安培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安培力减小,可能存在匀速运动过程,故C 正确.线框通过磁场区域Ⅰ、Ⅱ过程,若线框的动能不变,线框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回路产生的焦耳热,若线框的动能减小,则线框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回路产生的焦耳热,故D 错误.

7.(双选)如图7甲所示,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 、PQ 倾斜放置.完全相同的两金属棒ab 、cd 分别垂直导轨放置,棒两端都与导轨始终有良好接触,已知两棒的电阻均为R ,导轨间距为l 且光滑,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在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棒ab 在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力F 作用下,沿导轨向上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两棒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两图线平行,v 0已知.则从计时开始( )

图7

A .通过棒cd 的电流由d 到c

B .通过棒cd 的电流I =Blv 0R

C .力F =B 2l 2v 0R

D .力F 做的功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和两棒动能的增量

答案 AC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ab 、cd 棒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ab 速度始终大于cd 的速度,电动势是ab 、cd 棒切割产生的电动势的差值,对ab 由右手定则知电流方向从a 到b ,cd 的电流由

d 到c ,故A 正确;I =Blv ab -Blv cd 2R =Blv 02R

,选项B 错误;分别对ab 、cd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B 2l 2v 0R

,选项C 正确;由能量守恒可知力F 做的功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和两棒机械能的增量,选项D 错误.

8.如图8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一质量为m =0.2 kg 的金属棒ab 垂直于导轨静止放在紧贴电阻R 处,R =0.1 Ω,其他电阻不计.导轨间距为d =0.8 m ,矩形区域MNPQ 存在有界匀强磁场,场强大小B =0.25 T .MN =PQ =x =0.85 m ,金属棒与两导轨间动摩擦因数都为0.4,电阻R 与边界MP 的距离s =0.36 m .在外力作用下让ab 棒由静止开始向右匀加速运动并穿过磁场,加速度a =2 m/s 2,g 取10 m/s 2

.

图8

(1)求穿过磁场过程中平均电流的大小;

(2)自金属棒进入磁场开始计时,求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关系;

(3)让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加,用导线将a 、b 端接到一量程合适的电流表上,让ab 棒重新由R 处向右加速运动,在金属棒到达MP 之前,电流表会有示数吗?简述理由.已知电流表与导轨在同一个平面.

答案 (1)3.4 A (2)F =1.68+0.8t ,t ≤0.5 s (3)见解析

解析 (1)设金属棒到达MP 、NQ 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

则由v 21=2as ,得v 1=1.2 m/s

由v 22=2a (s +x ),得v 2=2.2 m/s

由电磁感应公式得ε=Bd v =Bd v 1+v 2

2

由欧姆定律得i =ε

R =3.4 A.

(2)因为ε=Bdv ,I =εR ,进入磁场后受安培力F 安=BId =B 2d 2v R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B 2d 2v R

=ma 又因为v =v 1+at

则在进磁场后F =ma +μmg +B 2d 2v 1+at R

代入数据得F =1.68+0.8t ,其中t ≤v 2-v 1a

=0.5 s. (3)可以有电流.只要导线、电流表、金属棒组成的回路有磁感线穿过,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回路磁通量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此时金属棒和电阻R 并联成为电路负载).

题组4 应用动力学方法处理电学综合问题

9.(单选)如图9所示,在粗糙的足够长的竖直木杆上套有一个带正电小球,整个装置处在有水平匀强电场和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组成的足够大的复合场中,小球由静止开始下滑,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关于描述小球运动的v -t 图象中正确的是( )

图9

答案 C

解析 小球受到向下的重力mg 、水平向左的电场力qE 、水平向右的洛伦兹力qvB 、向上的摩擦力F f ,还有木杆对小球的水平方向的支持力F N ,开始时,速度较小,qvB 较小,F N 较大,随着速度的增加,F N 在减小,由F f =μF N 可知F f 减小,竖直方向的合力增加,加速度增加;当速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qvB 和qE 相等,此时F N 为零,F f 为零,加速度为g ,达到最大;速度继续增加,F N 要反向增加,F f 增加,竖直方向上的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F f 与mg 相等时,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所以选项C 所示的v -t 图象符合所分析的运动规律.

10.(2014··11)如图10所示,水平放置的不带电的平行金属板p 和b 相距h ,与图示电路相连,金属板厚度不计,忽略边缘效应.p 板上表面光滑,涂有绝缘层,其上O 点右侧相距h 处有小孔K ;b 板上有小孔T ,且O 、T 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图示平面为竖直平面.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静止粒子被发射装置(图中未画出)从O 点发射、沿p 板上表面运动时间t 后到达K 孔,不与板碰撞地进入两板之间.粒子视为质点,在图示平面运动,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图10

(1)求发射装置对粒子做的功;

(2)电路中的直流电源阻为r ,开关S 接“1”位置时,进入板间的粒子落在b 板上的A 点,A 点与过K 孔竖直线的距离为l .此后将开关S 接“2”位置,求阻值为R 的电阻中的电流强度.

答案 (1)mh 22t 2 (2)mh q R +r (g -2h 3l 2t

2)

解析 (1)设粒子在p 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0,有h =v 0t ① 设发射装置对粒子做的功为W ,由动能定理得

W =12mv 2

0②

联立①②式可得W =mh 2

2t

2.③ (2)S 接“1”位置时,电源的电动势E 0与板间电势差U 有E 0=U ④ 板间产生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 ,粒子进入板间时有水平方向的速度v 0,在板间受到竖直方向的重力和电场力作用而做类平抛运动,设加速度为a ,运动时间为t 1,有 U =Eh ⑤

mg -qE =ma ⑥

h =12

at 2

1⑦

l =v 0t 1⑧

S 接“2”位置,则在电阻R 上流过的电流I 满足 I =E 0R +r

⑨ 联立①④~⑨式得I =mh q R +r (g -2h 3l 2t

2)

_专题复习篇 专题1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新高考复习讲义

力与直线运动 [建体系·知关联] [析考情·明策略] 考情分析纵览2020年山东、海南、北京、天津各省市等级考物理试题,该部分多与交通、体育运动等真实情境结合,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概念、规律及公式的应用,增强考生从运动图象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题型以选择题、较为综合的计算题为主。 素养呈现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论 2.图象问题 3.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问题 4.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素养落实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推论的灵活应用 2.掌握瞬时性问题的两类模型 3.熟悉图象类型及图象信息应用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新储备·等级考提能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关系:v=v0+at。 (2)位移关系:x=v0t+1 2 at2。 (3)速度位移关系:v2-v20=2ax。 (4)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x t=v t 2 。 (5)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相邻的两段位移之差为常数,即Δx=aT2。 2.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1)解题思路 (2)解题技巧 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③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最后还要注意对解的讨论分析。 新案例·等级考评价 [案例1]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大街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t0=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4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6倍,g=10 m/s2,假设汽车可看作质点。 (1)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 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应至少保持多大距离?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 f1 m1= 0.4m1g m1=4 m/s2。 甲车停下来所需时间为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三个判据,构建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思维方法模型。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根据三个判据的发展过程,理解科学知识的曲折发展历程,增强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1.自发过程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外力就可以自发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能量角度: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释放热量)。 ②混乱度角度: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 2.自发反应 (1)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化学反应。 (2)自发反应的特征 ①具有方向性,即反应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则其逆反应在该条件下肯定不自发。 ②体系趋向于从高能量状态转变为低能量状态。 ③体系趋向于从有序体系转变为无序体系。 1.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A.红墨水加到清水中使整杯水变红

B.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答案 C 解析红墨水滴入清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红、冰在室温下融化为水、铁器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等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A、B、D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而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必须通电电解才可以进行,不属于自发过程,C项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 2.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 A.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 B.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 D.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答案 A 解析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只是判断反应的方向,与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的热效应无关。 自发过程的判断 (1)根据条件判断:不是看是否需要条件,而是看是否需要持续施加外力(如加热等)。 (2)根据其逆向过程是否自发判断:若逆向过程自发,则正向过程一定不自发;若逆向过程不自发,则正向过程一定自发。 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依据 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1)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因此多数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2) 有不少吸热的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3)ΔH<0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但自发反应不一定ΔH<0。 焓变是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 ①熵是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符号:S。 ②影响熵值的因素: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无规则排列的程度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熵越大。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与直线运动力与直线运动高考真题

6. 力与直线运动高考真题 [真题1] (2020·高考全国卷Ⅰ)(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 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 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解析:选BD.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甲=10 m/s 2 .乙车做初速度v 0=10 m/s 、加速度a 乙=5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内甲、乙车的位移分别为:x 甲=12 a 甲t 2 3=45 m x 乙=v 0t 3+12 a 乙t 2 3=52.5 m 由于t =3 s 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 =0时甲车在乙车前,Δx =x 乙-x 甲=7.5 m ,选项B 正确;t =1 s 时,甲车的位移为5 m ,乙车的位移为12.5 m ,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7.5 m ,则t =1 s 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A 、C 错误;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 m -12.5 m =40 m ,选项D 正确. [真题2] (2020·高考全国卷Ⅱ)(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 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 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 .8 B .10 C .15 D .18 解析:选BC.设P 、Q 西边有n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则F =nma ① P 、Q 东边有k 节车厢,则 F =km ·2 3 a ② 联立①②得3n =2k ,由此式可知n 只能取偶数, 当n =2时,k =3,总节数为N =5 当n =4时,k =6,总节数为N =10 当n =6时,k =9,总节数为N =15 当n =8时,k =12,总节数为N =20,故选项B 、C 正确. [预测题3] 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

第二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Ⅰ重力弹力摩擦力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重心:其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5.重心位置的确定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 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知识点二、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1.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弹性 (1)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 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3.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4.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 第1 页共20 页

第 2 页 共 20 页 度x 成正比。 (2)表达式:F =kx 。 ①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 ;k 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 是形变量,但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知识点三、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对比 2.动摩擦因数: (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比值。μ=F F N 。 (2)决定因素: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必备方法突破 必备方法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弹力有无的判断“三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 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 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 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 力是否存在。 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3.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3)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例1[弹力方向的判断](多选)如图1-1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 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 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第3 页共20 页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 (1)NO 2、N 2O 4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可逆反应:2NO 2(g) N 2O 4(g)。在25 ℃时,如果用不同起 始浓度的NO 2或N 2O 4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写空格: 起始浓度/mol·L - 1 平衡浓度/mol·L - 1 平衡浓度关系 c (NO 2) c (N 2O 4) c (NO 2) c (N 2O 4) c (N 2O 4) c (NO 2) c (N 2O 4) c 2(NO 2) 2.00×10- 2 0 6.32×10- 3 6.84×10- 3 1.08 1.71×102 3.00×10-2 0 8.00×10-3 1.10×10-2 1.38 1.72×102 0 2.00×10- 2 9.46×10- 3 1.52×10-2 1.61 1.70×102 0 0.100 2.28×10- 2 8.86×10-2 3.89 1.70×102 (2)根据上表数据,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一定温度下,N 2O 4和NO 2的平衡浓度相等(×) ②一定温度下,N 2O 4与NO 2的平衡浓度之比相等(×) ③一定温度下,平衡时c (N 2O 4)c 2(NO 2)近似相等(√)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与表达式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 c p (C )·c q (D ) c m (A )·c n (B ) 。 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定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当K >105时,该反应进行完全。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当K <10 -5 时,该反应很难发生。

2 第2讲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第2讲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真题再现 (2018·高考江苏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高分快攻】 1.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常用的六种解题方法 2.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1)解题思路

(2)解题技巧 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③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另外最后还要注意对解的讨论分析. 【典题例析】 (多选) (2019·镇江模拟)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抛砖块,当砖块上升到最高点时,被楼上的师傅接住用以砌墙,若某次以10 m/s的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砖块,楼上的师傅没有接住,g取10 m/s2,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 A.砖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0 m B.经2 s砖块回到抛出点

C.砖块回到抛出点前0.5 s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为3.75 m D.被抛出后上升过程中,砖块做变减速直线运动 【题组突破】 角度1解决直线运动方法的灵活运用 1.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2由静止加速到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2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 角度2追及、相遇问题 2.[一题多解](2019·南通模拟)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

知识讲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基础)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学习目标】 1. 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 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解决矢量问题的方法,学会作图,并能把握几种特殊情形 3. 知道共点力,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4.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5.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6. 能区别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的合成 要点诠释: 1.合力与分力 ①定义: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②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a.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即分力与合力虽然不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但可以相互替代,能够相互替代的条件是分力和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不能同时考虑分力的作用与合力的作用。 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替代,进一步想,满足一定条件的多个力的作用效果也可由一个力来替代。 2.力的合成 ①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②说明:力的合成的实质是找一个力去替代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的方法。 3.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内容: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 ②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三点注意 a.力的标度要适当; b.虚线、实线要分清,表示分力和合力的两条邻边和对角线画实线,并加上箭头,平行四边形的另两条边画虚线; c.求合力时既要求出合力的大小,还要求出合力的方向,不要忘了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某一分力间的夹角。要点二、共点力 要点诠释: 1.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若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组力就是共点力。 2.多个力合成的方法: 如果有两个以上共点力作用在物体上,我们也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说明: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的合成,对非共点力的合成不适用。 ②今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凡是涉及力的运算的题目,都是关于共点力方向的问题。 3.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由平行四边形可知:F1、F2夹角变化时,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1)合力F的范围:|F1-F2|≤F≤F1+F2。 ①两分力同向时,合力F最大,F=F1+F2。

2020届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学案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高考统计·定方向] (教师授课资源)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5年4考)

1.(2018·全国卷Ⅰ·T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B[列车启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恒定,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可知v=at,且列车的动能为E k=1 2m v 2,由以上整理得E k= 1 2ma 2t2,动能与时 间的平方成正比,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A、C错误;将x=1 2at 2代入上式 得E k=max,则列车的动能与位移成正比,B正确;由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式E k =p2 2m可知,列车的动能与动量的平方成正比,D错误。] 2.(2019·全国卷Ⅰ·T18)如图所示,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 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H 4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 H 4所用 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t2 t1满足()

A .1

复习提纲专题二第二单元到专题三第二单元.doc

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课题1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 一、钠的原子结构 2 8 1 k +1] J 2 8 J J J J J 二、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0.97g/cm3),保存在煤油中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a、常温:2Na +。2 二二二Na?。(白色) b、点燃:2Na + 02 === Na2O2(淡黄色)注意:这里氧的化合价 过氧化钠 (2)与其他非金属反应 点燃 2Na + Cl2 === 2NaCl △ 2Na + S === Na?S (3)与水反应 2 Na + 2H2O === 2NaOH + H2 t 现象: 浮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钠熔成光亮的小球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游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响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剧烈 红滴入酚猷溶液变红色有碱生成 注意:由于钠与水反应剧烈,所以钠与CuSO4、FeC13等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 生成的NaOH再和溶液中的C11SO4、FeCb反应,所以不能置换出里面的金属。 三、钠的制备 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2NaCl == 2Na + Cl2 \

四、钠的用途 %1制钠的化合物; %1利用钠的还原性,置换其他贵重金属(钛、错、说、ffl);如:4Na+TiCL|=Ti+4NaCl %1制钠钾合金一核反应堆热交换剂;④制高压钠灯一道路和广场的照明 课题2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 课题3离子反应 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会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的电离用双线号连接 如: NaOH === Na+ + OH NaHSO4 === Na+ + H++ SO42

专题3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知道酸碱中和滴定中溶液pH的变化是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了解指示剂的选择方法。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知道酸碱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及用途,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其在定量测定中的迁移应用。 一、酸碱中和滴定 1.概念和原理 (1)概念 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V(酸)=c(OH-)·V(碱), 则c(H+)=c(OH-)·V(碱) V(酸) 或c(OH-)= c(H+)·V(酸) V(碱) 。 2.主要仪器使用 (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仪器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b是碱式滴定管。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3.主要试剂 (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

4.实验操作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滴定 (3)终点的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为减少实验误差,滴定时,要求重复实验2~3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锥形瓶在水洗后,要用待测液润洗2~3次() (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是因为石蕊变色不明显() (3)滴定实验中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 (4)当观察到锥形瓶中颜色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5)量取20.00 mL待测液时可用量筒量取() 答案(1)×(2)√(3)√(4)×(5)× 1.为什么酸式滴定管不能用来盛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酸性溶液? 提示酸式滴定管有磨砂的玻璃活塞,碱液容易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Na2SiO3溶液,使玻璃活塞与滴定管壁粘合在一起,碱式滴定管有胶皮管,容易被酸性溶液腐蚀。 2.强酸与强碱恰好中和时pH=7,而甲基橙、酚酞的变色均不在pH=7时,为什么还可以用它们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提示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HCl溶液的滴定曲线为例。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一第2讲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第2讲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知识必备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公式” 2.符号法则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公式”都是矢量式,应用时注意各量符号的确定。 (2)一般情况下,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3.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4.典型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1)F合=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F合≠0且与v共线,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F 合 5.必须辨明的“4个易错易混点” (1)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取决于速度与加速度方向间的关系。 (2)“刹车”问题要先判断刹车时间,再分析计算。 (3)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4)物体的超重、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无关。, 备考策略 1.抓好“两个分析、两个桥梁”,攻克动力学问题 (1)两分析 ①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同时画出受力示意图; ②物体运动情况分析,同时画出运动情境图。 (2)两个桥梁

①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②速度是各物理过程相互联系的桥梁。 2.解决图象类问题“四个注意”、“一个关键” (1)“四个注意” ①x -t 图象和v -t 图象描述的都是直线运动,而不是曲线运动。 ②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③x -t 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而v -t 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 ④a -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v -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而x -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则无实际意义。 (2)“一个关键” 要将物体的运动图象转化为物体的运动模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真题示例1】 (2016·全国卷Ⅲ,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s t 2 B.3s 2t 2 C.4s t 2 D.8s t 2 解析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则物体的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即v =3v 0,由s = 12(v 0+v )t 和a =v -v 0t 得a =s t 2,故A 正确。 答案 A 【真题示例2】 (2017·全国卷Ⅰ,25)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 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 0,在油滴处于位置A 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t 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 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1)求油滴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提升训练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银川模拟)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 ,则自驾驶员急刹车开始,2 s 与5 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 B.4∶5 C.3∶4 D.4∶3 解析 汽车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v 0a =4 s ,故2 s 时汽车的位移x 1=v 0t 1+12 (-a )t 2 1=30 m ; 5 s 时汽车的位移与4 s 时汽车的位移相等,x 2=v 0t 2+12(-a )t 2 2=40 m ,解得x 1x 2=34,选项C 正确。 答案 C 2.(2016·扬州模拟)图1甲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中间的“·”表示人的重心。图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时间图象。两图中a ~g 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甲中没有画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图1 A .人的重力为1 500 N B .c 点位置人处于超重状态 C .e 点位置人处于失重状态 D .d 点的加速度小于f 点的加速度 解析 由题图甲、乙可知,人的重力等于500 N ,质量m =50 kg ,b 点位置人处于失重状态, c 、 d 、 e 点位置人处于超重状态,选项A 、C 错误,B 正确;d 点位置传感器对人的支持力F 最大,为1 500 N ,由F -mg =ma 可知,d 点的加速度a d =20 m/s 2 ,f 点位置传感器对人的支持力为0 N ,由F -mg =ma 可知,f 点的加速度a f =-10 m/s 2 ,故d 点的加速度大于f 点

苏教版化学选修五专题2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与乙烷(C2H6)互为同系物的是 A.C2H4B.C2H2C.C6H6D.C3H8 2.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A.B.C.D. 3.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2-乙基丙烷B.3-丁醇 C. 1,3,4-三甲苯D.3-甲基-2-戊烯4.4.与足量氢气反应,能生成2-甲基戊烷的不饱和烃是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C.两个相邻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一定相差14 D.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两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6.三位分别来自法国、美国、荷兰的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纳米分子机器日益受到关注,机器的“车轮”常用组件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互为同分异构体 B.①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C.①②③④均属于不饱和烃 D.①②③④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

7.我国自主产权、原创药品-复方蒿甲醚,其主要成分是青蒿素(由青蒿中分离得到新型抗疟药),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22O5 B.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 C.该化合物中含有四个醚键 D.青蒿素是水溶性的 8.对于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4—甲基—4,5—二乙基己烷B.3—甲基—2,3—二乙基己烷 C.4,5—二甲基—4—乙基庚烷D.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9.有机物W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香料,其合成方法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W互为同系物 B.M的二氯代物有8种结构 C.W能发生皂化反应 D.M、N、W均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10.下列有机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A.2一乙基丙烷B.1,2,3一三甲基丙烷 C.2一甲基-2一乙基丙烷D.2,3一二甲基丁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B.CH3CH2CH2CH2CH3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C.和为同一物质(不考虑立体异构) D.CH3CH2OH和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1.专题一、力与直线运动

专题一、力与直线运动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一、力与物体的平衡 高频考点透析: 考点一、受力分析 物体的静态平衡 考点二、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考点三、电磁学中的平衡问题 1. 如图,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 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 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 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 .(M +m )g B .(M +m )g -F C .(M +m )g +Fsinθ D .(M +m )g -Fsinθ 2.两刚性球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直径分别为d a 和d b ,(d a >d b )将a 、b 依次放入一竖直放置、内径为d (d a

专题2第二单元离子反应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离子反应 一、激趣·形成动力 1.什么叫做电解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不同电解质溶液,其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Mn4++2O2—+4H++2Cl—==Mn2++Cl2↑+2H2O B.碳酸氢钠与稀盐酸混合:CO32—+2H+==CO2↑+H2O C.氧化铜与硫酸混合:Cu2++SO42—==CuSO4 D.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CO32—+Ca2+==CaCO3↓ 学习了本课知识后将容易和圆满地解决以上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体系 1.化合物、电解质的分类 (一)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进行课本第53页“活动与探究” ↓记录实验现象、比较归纳 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填“大”或“小”) (二)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及其应用 ①CaCl2+Na2CO3== 写出上方程式中易溶易电离的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②CaCl2== ③Na2CO3== ④NaCl== 将以上电离方程式代入上化学方程式中得:⑤ 可见,什么离子不参加反应?⑥ 处理方法:⑦ 反应方程式:⑧ 这就是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质。 1.以上反应被称为:定义:。2.以上式子被称为:定义:。

3.阅读课本第54页的“信息提示”,写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4.课本第55页的“问题解决” (1) (2) (3) (4) 5.分类比较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是。7.练习:课本第57页的“练习与实践”1、2、3、4、6、7、8。8.将下列在课本中的化学方程式写为离子方程式: (1)课本第4页的四条化学方程式: (2)课本第6页的3.(1)中的三条化学方程式: (3)Zn+H2SO4==ZnSO4+H2↑: Zn+HCl: (4)氯化铵跟氰酸银反应: (5)氢氧化钠跟盐酸反应: (6)课本第19页的MgCl2+2NaOH===Mg(OH)2↓+2NaCl: (7)课本第21页“活动与探究”中的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 氯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 硫酸铵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 硫酸钾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学案新人教版

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ZHI SHI SHU LI ZI CE GONG GU 知识梳理·自测巩固 知识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2.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如下图所示均是共点力。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乙所示。 特别提醒:(1)两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时,两等大分力的夹角θ越大,两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4.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 (2)遵循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①按力产生的效果分解;②正交分解。 思考:如图

所示,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它们分别分布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上,且F1=5 N,F2=8 N,F3=7 N,F4=11 N。 (1)F1和F2的合力是多少?F3和F4的合力又是多少? (2)这四个力的合力是多大呢?总结该题求合力的最合理的方法。 [答案] (1)3 N,方向与力F2相同;4 N,方向与F4方向相同(2)5 N;先求F1和F2的合力F12,再求F3和F4的合力F34,再求F12和F34的合力。 知识点2 矢量和标量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求和时按代数法则相加。 思维诊断: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 ×) (2)不考虑力的实际效果时,一个力可以对应无数对分力。( √) (3)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 (4)合力与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 (5)2 N的力能够分解成6 N和3 N的两个分力。( ×) (6)合力是阻力,它的每一个分力都是阻力。( ×) (7)位移是矢量,相加时可以用算术法直接求和。( ×) , 自测巩固 ZI CE GONG GU 1.(2020·江苏连云港联考)(多选)下图为《天工开物》里名为“北耕兼种”的农具,“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耜,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耩。耩中间盛一小斗,储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关于图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耩使用铁尖是为了便于“起土”

专题2第二单元_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各小节练习题

1.(专题2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判断依据(A)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 A.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天然气的燃烧 C.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室温下水结成冰 2.水的三态的熵值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 m(s)>S m(l)>S m(g) B.S m (l)>S m(s)>S m(g) C.S m(g)>S m(l)>S m(s) D.S m(g)>S m(s)>S m (l) 3.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B.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散落的火柴的无序排列 D.CO点燃时生成CO2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5.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熵增加反应 D.熵增加或者放热反应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 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 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是非自发进行的 C.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容易发生 D.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8.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其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其分解是吸热反应,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9.250℃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二、计算题 10..由能量判据(以焓变为基础)(符号为△H,单位为kJ/mol)和熵判据(符号为△S,单位为J·mol-1·K-1)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即体系自由能变化(符号为△G,单位为kJ/mol)将更适合于所有过程的自发性判断。公式为△G=△H-T△S(T指开尔文温度);若△G<0,反应自发进行。电子工业中清洗硅片上的SiO2(s)的反应是:SiO2(s)+4HF(g)==SiF4(g)+2H2O(g) △H(298.15K)=-94.0kJ·mol-1△S(298.15K)=-75.8J·mol-1·K-1设△H和△S不随温度而变化,试求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 2.(专题2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判断依据(B卷) 一、选择题 1.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个化学反应的原理,其中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 A.反应进行的方向 B.反应的快慢 C.反应进行的限度 D.反应物的多少

【精准解析】新高考物理:第2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2章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其中1~7题为单选,8~10题为多选) 1.某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坐标纸中每格的边长表示1 N大小的力),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4 N B.图乙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2 N C.图丙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0 D.图丁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0 答案 D 解析图甲中,先将F1与F3合成,然后再由勾股定理求得合力大小等于5 N,A错误;图乙中,先将F1与F3正交分解,再合成,求得合力大小等于5 N,B错误;图丙中,可将F3正交分解,求得合力大小等于6 N,C错误;根据三角形定则知,图丁中合力等于0,D正确。 2.如图所示是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跟它的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是()

A.1 N和4 N B.2 N和3 N C.1 N和5 N D.2 N和4 N 答案 B 解析设两个分力分别为F1、F2,F1>F2,当两个分力的夹角为180°时,合力为1 N,则F1-F2=1 N①,当两个分力的夹角为0°时,合力为5 N,则F1+F2=5 N②。联立①②解得F1=3 N,F2=2 N,故A、C、D错误,B正确。 3.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穿过轻滑轮,两端系在高度相等的A、B两点,滑轮下挂一物体,不计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现让B缓慢向右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绳子的张力减小 B.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绳子的张力不变 C.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滑轮受绳AB的合力变小 D.随着B向右缓慢移动,滑轮受绳AB的合力不变 答案 D 解析绳AB在滑轮处的结点为活结,因此,整段绳AB上的拉力都相等,将B缓慢右移,绳子之间夹角变大,滑轮受绳AB的合力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故D正确,C错误;合力一定,夹角越大,分力越大,故绳子的张力变大,A、B错误。 4.如图是悬绳对称且长度可调的自制降落伞。用该伞挂上重为G的物体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