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例1]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有无髓 [例2]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l7年 B.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C.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D.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l7年

[例3]如图所示的爬山虎的茎能产生不定根,能在竖直的墙壁上生长,你认为按生长方式分析。爬山虎的茎属于 ( )

A.攀缘茎 B.缠绕茎 C.直立茎 D.匍匐茎

[例4]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用来晾衣服。日子久了结果发现小树形成节瘤。这是由于破坏了 ( ) A.韧皮都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木纤维

[例5]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图,分析图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结构: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其中C_______中有_________ ,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A_________中有

_______ ,可以输送有机物。

(3)图示的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逐年增加,是因为A________和

C________之间有_________,能__________。

考点应试必备

1.如图所示,表示缠绕茎的是 ( )

A B C D

2.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加粗是由于这些植物具有 ( ) A.形成层 B.生长区 C.韧皮部 D.木质部

3.下列哪一个过程符合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 ) A.叶根茎 B.根叶茎 C.叶茎根 D.根茎叶4.植物的年轮存在于植物体茎的哪个结构中 ( ) A.外树皮 B.髓 C.形成层 D.木质部

5.收集橡胶胶乳时往往要割橡胶树,为使胶乳顺利流出。正确的割胶方式是应该割到橡胶树的哪个部位 ( )

A.木质部 B.内树皮的韧皮部 C.形成层 D.外树皮的韧皮部

6.在树干近地面处环割树皮一圈,环割处就会长出树瘤,树会逐渐死亡,这是由于( )

A.水不能向上运输,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B.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C.根吸收的无机盐不能运输到叶片 D.形成层被破坏,细胞停止分裂

7.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植物体的 ( ) A.根的韧皮部 B.茎的韧皮部 C.叶片 D.茎的形成层

8.植物茎的结构中。筛管的作用是 ( ) A.输送水分 B.输送有机物 C.输送无机盐 D.输送水分和有机物9.王芳在采集的野外生长的茎的横切面上。发现有5个年轮,而中间的年轮特狭小。访同当地人得知,该年年平均降水丰富,气温比较高,导致植物的年轮特窄的可能原因是()A.干早 B.气温 C.蝗灾 D.缺植物生长的无机盐

10.把一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叶脉微红时取出,对枝进行横切和纵切后观察,变红的是 (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髓 D.树皮

11.下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1)伤口的__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2)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李同学在家中移植树木的过程中不小心弄破了树皮,他发现有许多的液体流出。经过分析这些液体为有机物。说明树木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是_________。

13.常见的茎有直立茎、攀缘茎、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四种形态。

14.橘子树枝顶端的橘子往往比较小。而枝条下部的橘子比较大。这是由于橘予形成过程中的有机物是由叶片提供的,而叶片制造有机物在植物体内是通过________内的_________由上往下运输的。

15.将植物的茎横切后发现分为明显的三层,由外至内分别是_______、木质部、_________。16.某同学做了如图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__________。

(2)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位

于_________ ,负责运输_________。筛管位于______ ,负责运输_________。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

A.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B.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5)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________导管切口截面积,有利于______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例1]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有无髓 [例2]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l7年 B.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C.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D.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l7年 [例3]如图所示的爬山虎的茎能产生不定根,能在竖直的墙壁上生长,你认为按生长方式分析。爬山虎的茎属于 ( ) A.攀缘茎 B.缠绕茎 C.直立茎 D.匍匐茎 [例4]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用来晾衣服。日子久了结果发现小树形成节瘤。这是由于破坏了 ( ) A.韧皮都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木纤维 [例5]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图,分析图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结构: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其中C_______中有_________ ,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A_________中有 _______ ,可以输送有机物。 (3)图示的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逐年增加,是因为A________和 C________之间有_________,能__________。 考点应试必备 1.如图所示,表示缠绕茎的是 ( ) A B C D 2.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加粗是由于这些植物具有 ( ) A.形成层 B.生长区 C.韧皮部 D.木质部 3.下列哪一个过程符合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 ) A.叶根茎 B.根叶茎 C.叶茎根 D.根茎叶4.植物的年轮存在于植物体茎的哪个结构中 ( ) A.外树皮 B.髓 C.形成层 D.木质部 5.收集橡胶胶乳时往往要割橡胶树,为使胶乳顺利流出。正确的割胶方式是应该割到橡胶树的哪个部位 ( ) A.木质部 B.内树皮的韧皮部 C.形成层 D.外树皮的韧皮部 6.在树干近地面处环割树皮一圈,环割处就会长出树瘤,树会逐渐死亡,这是由于( )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 第一课时 【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我们来介绍茎的结构。 一、茎的结构 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 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让学生举例各种茎的常见植物。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变态茎有: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鳞茎—洋葱肉质茎—仙人掌 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茎的结构: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A、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木质部一般由导管、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不少木质部是良好的木材来源。

导管一般是死细胞构成的,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自下而上输导水分、无机盐的功能。木纤维的细胞壁比较厚,属于机械组织,对茎的直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多年生木质茎中,木质部常常构成茎的主要部分。 B、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所以茎能加粗。 C、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物。 韧皮部是维管植物体内具有输导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其中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它们来完成。 D、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E、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阻碍了植物体中茎的有机物的运输,所以铁丝下面部分的茎和根得不到有机物或得到很少,最后会导致死亡或发育不良,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学生实验】观察木质部的结构 【读图】年轮 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 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5.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试题答案版

1、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______,它的内侧部分是______,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______. (2)②叫做______,它能够使水本植物的茎逐年______. (3)图中③的名称是______.其中分布着有输导功能的______. (4)④的名称是______,具有______的功能. (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2)②叫做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从而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加粗. (3)图中③的名称是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4)④的名称是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贮藏营养的作用. 故答案为:(1)树皮;韧皮部;筛管; (2)形成层;加粗; (3)木质部;导管; (4)髓;贮藏营养.

2、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______.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______.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______.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______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______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______向上运输的. 由题干“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与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时为加快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现象更明显,常采取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的措施,如,保留枝叶、采取光照等.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但同时都保留了木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可以看到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故答案为:(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水分的运输(3)木质部(4)导管(5)相同(6)木质部;导管;木质部的导管自下.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列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下图及日常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经过一昼夜的暗处理后,进行2—3小时光照,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液面下降,同时 (2)乙装置的广口瓶中是新鲜的金鱼藻,放在光下,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

(3)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新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过一段时间打开阀门后会发现试管中 试题分析:运输路线: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除茎外,根和叶内也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水中溶解的无机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运输路线:水和无机盐→根毛细胞→根毛表皮以内各层细胞→根内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植物体各处 2.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A.根冠B.成熟区 C.分生区D.伸长区 试题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 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3、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4、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所以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伸长区。 3.你见过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情形吗,这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试回答下面问题: (1)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哪些物质?能起到什么作用?______ (2)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一类组织?______.

高中生物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竞赛教案

一、教学时数 计划教学时数 4 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1. 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两种运输系统,即短距离运输系统和长距离运输系统; 了解韧皮部运输的机理、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方式、运输的物质种类、运输的方向和速度; 2. 了解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途径; 3. 了解光合细胞和库细胞中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4. 了解植物体内代谢源和代谢库之间的关系; 5. 了解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一 ) 重点 1 .源和库、 P 蛋白、胼胝质、转移细胞、比集转运速率、韧皮部装载和卸出、压力流学说、源库单位、源强、库强等概念。 2 .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3 .光合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库细胞中淀粉的合成。 4 .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特点。 5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 ( 二 ) 难点 1 .韧皮部的装载和卸出。 2 .光合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和调节。 本章主要内容: 1.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高等植物器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协作,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光合产物的主要器官。光合产物(photosynthetic yield)是最主要的同化物(assimilate)。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过程,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作物的经济产量不仅取决于同化物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同化物向经济器官运输与分配的量。 1.1 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1.1.1 短距离运输 胞间运输有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及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 (1)共质体运输 主要通过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物质与信息的通道。 无机离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内源激素、核酸等均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转移。 (2)质外体运输 质外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它是一个开放系统。 自由扩散的被动过程,速度很快。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案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部位 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内的分布,区分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3、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说明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途径和动力。 4、通过观察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说明有机物的来源。运输方向及途径。 5、理解植物体内的水由叶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茎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其结构特点,有机物的运输及其结构特点 难点: 1、观察茎对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过程 导入: 植物叶制造的有机物,根吸收的无机盐和水要送到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器官,靠什么呢?靠茎。植物的茎不仅连接了根、叶、花、果实等器官,又能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运输 把带叶片的植物枝条插入红墨水中,待红墨水上升到茎中后,请学生把剪取的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再用放大镜观察(或直接用投影仪)。请学生回答被染红的是茎的哪一部分?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被染红的是茎的木质部,由此说明了茎的木质部能运输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他能不断的把水和无机盐由根输送到叶、花、果实等器官。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运输 出示树枝上的节瘤挂图。提出以下的问题: ⑴为什么环割上方出现瘤状物,而下方没有? ⑵去掉的树皮内有什么结构? ⑶出现瘤状物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后,教师帮助分析:去掉的树皮内有筛管上下连通。节瘤在环割上方形成,说明叶子合成的有机物,往下运输受阻,积聚在伤口处,促进伤口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使此处膨胀,形成节瘤。此实验说明:筛管的作用是把有机物由上往下运输。若把树皮环割一圈,则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影响根的生理活动直至使植物死亡,所以我们平时要保护树木,保护树皮不受损伤。植物体内的水主要由叶片散失到大气中 植物内各个器官之间的导管是相通的,使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能从根部运输到茎、叶、花等各个器官。 学习活动:观察植物体内水的散失现象 阅读课本6-7页完成下列讨论: 为什么要在水面滴加植物油? 描述A、B两个实验装置内发生的变化。 推测装置内水“移动”的路径及原因。 两个装置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完成的? 学生回答:植物体内的水可以不断地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个过程称为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完成的。 水循环:地球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通过降雨积累到地球表面的土壤或水域,同时土壤或水域的水经过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等方式再次进入大气层,这样的过程就是地球的水循环。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在地球的水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习题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习题 一、选择题 1、在茎中,细胞具有不断分裂能力的部分是()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树皮 2、茎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A、木质部 B、形成层 C、髓 D、树皮 3、在下列植物中,按茎的生长方式可以确定是缠绕茎的是() A、白杨 B、四季豆 C、黄瓜 D、甘薯 4、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无髓 5、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 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6、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7、双子叶植物茎中,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的结构是()A、树皮B、维管束C、形成层D、导管 8、下列细胞属于活细胞的是() A、木纤维 B、韧皮纤维 C、构成导管的细胞 D、构成筛管的细胞 9、与樟木茎相比,玉米茎中缺乏的结构是() A、韧皮部 B、木质部 C、维管束 D、形成层 10、双子叶动植物的茎由外至内依次是() A、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B、树皮、形成层、木质部 C、树皮、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 D、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二、填空题 11、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租是由于茎的______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_______,向内形成新的______。 12、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______向上运输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向下运输的。 13、推算树的年龄,可根据树干的_______数目。 14、导管的作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筛管的作用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相应部分连线 ①导管、筛管①保护组织

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习题

填空题 1.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而细胞内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和()。 2.植物胞间运输包括()、(),器官间的长距离运输通过()。 3.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的形式运输,此外还有()糖、()糖和()糖等。 4.筛管汁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含量最多的无机离子是()。 5.用()法和()法可以证明,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筛管。 6.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有()和()两种。 7.()在()年提出了关于韧皮部运输机理的压力流动学说。 8.有机物总的分配方向是由()到()。 9.植物体内同化物分配的特点是()、()、()、()()。 10.载体参与和调节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过程,其依据是();();()。 11.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库大于源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 12.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有()、()、()和()。 13.无机磷含量对同化物的运转有调节作用,当无机磷含量较高时,Pi与叶绿体内的()进行交换有利于光合产物从()运转到(),促进细胞内()的合成。 14.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氮肥施用过多,体内()含量增多,()含量减少,不利于同化物在茎秆中积累。

15.近年来发现,细胞内K + /Na +比调节淀粉/蔗糖的比值,K + /Na +比高时,有利于()的积累,K + /Na +比低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的转化。 16.伴细胞与筛管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管细胞(),(),()和()。 17.有机物质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从()→()→()(韧皮部筛管)。 18.研究表明()、()和()3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19.叶内蔗糖可分为()和()两种状态。20.近年研究发现,山梨醇是()植物有机物质运输的一种形式。 选择题 1.在筛管内被运输的有机物质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1)葡萄糖(2)蔗糖(3)苹果酸(4)磷酸丙糖 2. P -蛋白存在于() (1)导管(2)管胞(3)筛管(4)伴胞 3.哪种细胞主要分布在导管和筛管的两端,它们的功能是将溶质输出或输入导管与筛管。 其突出的特点是质膜内陷或折叠以增加其表面积。() (1)通道细胞(2)转运细胞(3)保卫细胞(4)靶细胞 4.哪种实验表明,韧皮部筛管具有正压力,这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1)环割(2)蚜虫吻针(3)伤流(4)蒸腾 5.水稻叶片叶绿体中输出的糖类主要是:() (1)蔗糖(2)葡萄糖和果糖(3)磷酸丙糖(4)麦芽糖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和知识要点 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两种运输系统,即短距离运输系统和长距离运输系统;了解韧皮部运输的机理、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方式、运输的物质种类、运输的方向和速度;了解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途径;了解光合细胞和库细胞中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植物体内代谢源和代谢库之间的关系;了解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影响因素。 二、知识要点 物质在维管束中运输的一般规律是:无机营养及信息物质在木质部中向上运输,而在韧皮部中向下运输;同化物在韧皮部中可向上或向下运输,而在木质部中向上运输;木质部和韧皮部间可侧向发生物质交换。源叶中由光合作用形成的磷酸丙糖通过叶绿体被膜上磷运转器进入细胞质,并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蔗糖,蔗糖是光合同化物的主要运输形式,它通过质外体和/ 或共质体的胞间短距离运输进入韧皮部薄壁细胞,然后又经过质外体和/ 或共质体装载进入筛管- 伴胞复合体,一旦光合同化物进入韧皮部,在压力梯度的驱动下,向库细胞侧运输。在库端同化物从筛管- 伴胞复合体向周围细胞卸出。源端的蔗糖装载和库端蔗糖卸出维持着源库两端蔗糖浓度差,由蔗糖浓度差引起的膨压差推动着韧皮部中的物质运输。光合同化物进入库细胞或用于生长和呼吸,或进一步合成贮藏性物质,因此,光合同化物的形成、运输、分配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 叶绿体中的磷酸丙糖及细胞质中合成的蔗糖的去向决定于源库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当光合同化物的形成能力大于对同化物的需求时,细胞质中蔗糖的合成受到抑制,用于输出的蔗糖的量减少,而进入液泡作临时性贮藏的量增加。光合作用形成的磷酸丙糖滞留在叶绿体内用于合成淀粉,并通过某种( 些) 机理反馈抑制光合作用。另外,通过促进库细胞有关蔗糖和淀粉合成代谢酶的合成或活性,最终使光合同化物的形成能力与同化物的需求间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当光合同化物的形成能力小于对同化物的需求时,磷酸丙糖优先进入细胞质用于合成蔗糖并向库细胞输送,细胞质中低浓度的蔗糖对源叶光合酶活性有反馈促进作用,从而两者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光合同化物分配的总规律是从源到库,源是合成和/ 或输出同化物的器官,而库是消耗和/ 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源和库对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可用源强和库强来衡量。一般来说,源强决定同化物分配的数量,而不影响同化物在不同库间的分配比例。而库强影响对同化物的竞争能力,库强越强,对同化物的竞争能力也越强。因此在多个库同时存在时,同化物的分配是强库多分,弱库少分,即所谓的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在多个源库同时存在时,某一源制造的光合同化物一般运向与其组成源-库单位中的库,即所谓的就近运输与同侧运输。植物器官的源和库的功能会随生育期改变,引起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另外,组成的源- 库单位也

植物生理学教案第六章_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韧皮部装载与卸出及其机理;了解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和溶质种类,以及同化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韧皮部装载与卸出 教学难点:韧皮部运输机理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王宝山主编、刘萍等副主编,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1 2.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3.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 本章讲授内容: 第一节有机物运输的形式、途径、和溶质种类 一、有机物质运输的形式 1.收集韧皮部汁液的方法:蚜虫吻针法 用蚜虫吻针法收集筛管汁液 ①将蚜虫的吻刺连同下唇一起切下; ②切口溢出筛管汁液; ③用毛细管汲取汁液 2.韧皮部汁液的成分 韧皮部汁液分析结果表明:韧皮部汁液干物质占10-25%,其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余为蛋白质,氨基酸、激素和一些无机离子。 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在筛管中糖通常总是以非还原态进行运输,这可能是因为糖的非还原态形式的反应活性低于它的还原态形式。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筛管中最主要的非还原糖是蔗糖,筛管中蔗糖浓度可以达到0.3到0.9M,可以占干物质的90%。除了蔗糖之外,蔗糖还可以与半乳糖(galactose)分子结合形成其他化合物进行运输,如棉子糖(raffinose)是蔗糖结合一分子半乳糖的化合物,水苏糖(stachyose)是蔗糖结合两分子半乳糖的化合物,毛蕊花糖(verbascose)则由蔗糖和三分子半乳糖组成。在筛管中运输的还有甘露醇(mannitol)和山梨醇(sorbitol)等糖醇。 在韧皮部进行运输的还有其他的有机物(10%): 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氨基酸及其酰胺形式,特别是谷氨酸、天冬氨酸以及它们的酰胺,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都可以在韧皮部进行运输。虽然生长素可以在木质部进行极性运输,但是长距离的激素运输至少部分是在筛管中进行。 核苷酸、蛋白质和RNA等。筛管中还有一些与基本的细胞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例如进行蛋白质磷酸化的蛋白激酶、参与二硫化合物还原的硫氧还原蛋白、降解蛋白质的泛素、指导蛋白折叠的分子伴侣等等。 无机离子:有钾、镁、磷和氯,但是硝酸、钙、硫和铁则存在较少。 3.以蔗糖为主要运输形式的原因。为什么有机物的运输以蔗糖运输为主? 1)高的水溶性(0 –100ml-179g) ,有利于在筛管中运输; 2)非还原糖,化学性质稳定,运输中不易发生反应; 3)很高的运输速率(107 cm/h ); 4)能量优于葡萄糖。(2分子葡萄糖氧化产生72 ATP,1分子蔗糖氧化产生71 A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