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15-08-28T09:35:47.92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作者:张华

[导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练习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检测,更是调控学习手段。

张华

摘要:高三是高中学生最关键的一年,它决定着学生的前途和未来。高三的复习是紧张而重复的,但它绝不能是无序而混乱的。本文就阐述了高三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以期能给高三考生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策略;教师;学生

近几年来,根据历史高考题的布局和规律,笔者总结了如下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一、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练习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检测,更是调控学习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和答题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

首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上所提供的样卷、重视近近些年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体会高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选用一些文综练习题及综合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如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信息,有针对的解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答案的正确与否、知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

最后,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问题,以活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优化历史思维,搞好基础,狠抓线索

近些年来,高考文综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知识迁移的理解。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

1.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因此,平时复习时就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处理,简化历史,便于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根本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

2.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求做到“透、通、全”,形成动态知识网络结构。“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如背景,原因、目的、措施、性质、影响等。从高考试题来看,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实现“透”的解决问题。“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条线。以知识的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的因果,分析并形成专题。“全”指同一时期社会概括并形成阶段特征。如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在教学中,可使用“个案教学法”,以某一阶段为例,理清史实、概念和规律并概括出阶段特征。然后让学生在思路和方法的指引前提下,自己组织知识结构,制作图表、提炼重点、构建立体网络和概括特征。

三、强化学科内知识体系

专题复习应注重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拆分。一是细化专题,二是加强横向拓宽,突出空间的延伸。三是知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而不只是简单的把知识归纳在一起。在专题复习时,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思考,专题思维主线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等。2.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思,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等。进入主题内容分析,让学生按照上述思维主线进行归纳分析训练。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形式,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知识重组,掌握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重点突出它的阶段特征。形成有关特征的背景和影响,得出一般规律的历史启示。还要将该专题的历史现象与世界史上的同类现象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高考实战题进行例析讲解,强化知识重组意识和思维线索的形成。高中教师在复习策略上,切忌机械重复和平面化,要精心设计,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壁垒,让学生形成思维状态。

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入手确立法家与儒家专题详解。对儒学专题分析讲解如下:(1)构建专题知识网络。①时间上的延伸:联系黄宗羲、王夫之、康有为、陈独秀等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将近代史上的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专制帝制结束和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的过程与西学东渐过程纳入专题。并客观评价儒学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②形成与发展孟子和荀子的观点、董仲舒改造儒学并分析儒学产生和改造的背景、独尊地位的形成等,形成相对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知识网络。(2)思维提高能力。侧重于理解和比较能力,可比较董仲舒、黄宗羲、陈独秀等对孔子为代表儒家思想的观点异同,分析观点差异真正原因。(3)创新、形成历史认识。通过创设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学。让学生分析并理解以下史学原理和观点:继承、发展和演变;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和作用等。

综上所述,在高三复习的关键阶段,教师只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让学生在复习中提高,在高考中取胜。(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1508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