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201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201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2010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2010年是我国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这一年,教育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教育研究者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理论成果众多,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告根据有关文献,对2010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评析。

一、育人为本与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构建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价值观。

(一)育人为本: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学者们普遍认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强化了教育培养人的重要使命。

有学者指出,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服务对象——国家和人民,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不断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1]有学者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都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

(二)育人为本的根本使命与着力点

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有学者指出,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成人”,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生活的建构。因此,德育应奠基于现实生活的改变,回归于人自身,提高学习者的生活建构的品质和能力。[3]有学者从文化视角指出,大学文化应建立在求真育人这一本质特征之上,在各种文化冲突和融合中,选择符合国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创造中国特色的大学新文化。[4]二是推进素质教育。有学者指出,人是“类生命”的存在,推进素质教育要充分把握人的类生命的自为性、生成性、自由性、独特性、完整性和创造性等特征。[5]在人类解放的视域中审视教育,教育之目的在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之功能在于“化育个体”和“改造社会”。我们必须警惕教育技术化过程中的“工具理性”僭越,彰显出教育在人类解放事业中的价值合理性。[6]三是观照人生幸福,倡导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有学者指出,要将生命教育、文化教育和创新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在幸福论的基础之上,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在教育中真切感受幸福,又在幸福中切实获得教育。[7]教育人性化作为一种应然的追求,是教育对人性的适应和改善,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在现实中需要立足于个体差异和个人尊严,依据个体永恒存在的本性和自主发展的特性,激发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增进每个人的实践智慧,培养具有个性自由的人。[8]

(三)育人为本的机制构建与制度保障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与制度保障,需要改革创新,特别是通过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来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构建自然与人文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有学者强调,以人与自然、人与文化、文化与文化的和谐共生为旨归,滋养人的发展。[9]有学者提出,从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个层面进一步确立当代教育的时代功能,把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作为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重要目标,培养青少年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和社会责任感。[10]二是构建与育人为本相匹配的制度保障。育人为本不仅仅是观念的变革和微观层面的课程改革,更需要建立与育人为本相适应的教育制度。对此,有学者提出,要尊重和保障学习权,建立对公民学习自由权、受教育权、个体发展权的学习权利保障体系。[11]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也有学者强调,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是一种教育、管理职责,要着重研究当前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对策。[12]

二、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创新

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已经成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2010年,“教育公平”仍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规划纲要》鲜明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政策定位意义;二是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工作导向意义;三是对于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制度创新意义。[13] (二)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有学者指出,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遵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逐步推进,要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满足,按照“以人为本、政府为主、公平为先、质量为重”的实施原则,在工作过程中有重点有选择分步骤开展。[14]还有学者进一步指出,现阶段保障教育公平的着力点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重点是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特殊教育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等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15]

有学者指出,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必须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结构做出调整,以

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从而寻求更大的社会整体收益。[16]通过分析教育成就、教育资源和学生背景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有学者指出,平等分配教育资源并不意味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因为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除资源之外,还有各种层面的公共政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具备基于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才能实现教育资源以及其他因素的公平分配。[17]

在教育公共资源的配置方面,有学者指出,要改变政府强势主导的配置模式,合理引导市场(企业)、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或团体、非营利性组织)等主体参与教育公共资源分配。政府应以均等化为导向,实行差异性的教育公共资源分配。[18]还有学者从财政公平的角度提出,优先发展教育,要着重保证落实“三个增长”,完善政府教育投入的评价机制。[19]还有学者指出,政府要为各种特色的、差异性的学校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向弱势群体和薄弱学校提供政策倾斜;在学校间、城乡间和区域间均衡配置教育资源。[20]

(三)以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学者们提出,新时期促进教育公平的着力点,要以机会公平为关键,着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着力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要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为根本措施,着力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要以促进教育公平机制为目标,着力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公平的良好社会氛围。[21]有学者指出,教育是一种公共物品,为了保证教育的公益性质,教育的选择机制不应损害教育的社会公平。特别是针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应有有效的保障措施,使他们的受教育权利不致因此受到损害。[22]还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的教育财政中立程度较差,这会影响教育财政投入的公平,为此,应该建立教育财政投资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及时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准确、有效的相关信息。[23]

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是推进教育公平政策的主要障碍,只有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才能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这就

需要在办学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投入制度、招生制度等方面综合改革。[24]

三、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特别提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这对推进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专家学者们开展了广泛的研讨。

(一)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规范,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质量标准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学者指出,教育质量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具有三个维度,即受教育者的广度、受教育内容的深度、教育的可选择程度。同时,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25]

教育质量标准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准则和依据,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同时要注重标准的可测性,并且要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分级分类制定教育质量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标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 6]也有学者具体提出,教育质量标准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在教育质量形成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标准,可分别称为教育质量预设标准、教育质量培养标准和教育质量结果标准。[27]

(二)开展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

教育质量监测的根本目的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技术获取数据信息,对现行的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并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既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转向内涵发展、促进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是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28]

科学的质量评估工具、大量基础性数据的收集整理、大量实证性的研究分析,以及专业监测机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需要。[29]随着学校自主管理权的扩大,

学校自我诊断被认为是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学校自我评估相比,它在价值取向、程序与方法,以及结果应用等方面更强调学校的自主性。

[30]

有学者指出,缺乏共识、缺失标准和有失公平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面临的三大困境。建立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基础、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并以对学生发展的增值作用作为评价标准,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努力方向。[31]

(三)推进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求改进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制机制,提高教育质量评估水平。[32]有学者提出,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全面把握教育质量系统及其要素;坚持整体性、协调性和针对性;明确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责任;形式与内容并重,发展与改革并举。[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国未来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建立教师质量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标准,最终以教师教育标准建立完整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34]也有学者提出,教师能力标准不仅适用于管理评价和资质认定,而且具有形成和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引导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职能。[3

5]

四、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施

公民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需要。公民教育问题也日益为学术界所关注和重视。

(一)公民教育的理论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未来公民教育发展必然迎来新的局面。[36] 在我国,加强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在不断推进,但对于公民概念仍然存在许多模糊认识。有学者指出,“公民”和“公民教育”概念均非一成不变的固定范畴,其内涵的演变可以从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差异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公民概念具有

历史特殊性和文化特殊性,同时公民身份、公民教育内涵的普适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公民教育只能是造就积极的现代公民的教育。各国公民教育固然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但是以公民行动能力培育为核心目标的现代公民教育设计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共识。[37]有学者认为,对公民起码可作民主公民、国民、公共人三种理解,相应就有民主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公共人培养等三种公民教育形态。不能笼统地倡导公民教育,而应有一个清醒的选择,并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独特道路。[38]

有学者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公民身份认同出现某些新问题,这也给国家的公民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我们必须加强国家认同,加强公民教育,培育公民的共同性和“我们感”(we-ness)。[39] (二)公民教育的实施路径

公民教育不仅是认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随着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不能将西方社会的公民教育简单地“移植”到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而应该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念中去探寻公民教育的适合模式。有学者提出,应激发公民个体的主体性。以公民个体自主、自觉的价值认同与责任承担为核心,培养健康的公民意识、情感与健全的公民能力。而以自然生态、类生态与内生态的三重生态和谐的理念与准则来培养既具有国家与民族意识,又具有世界眼光与生态观念的现代公民人格。为中国现代公民教育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视野。[40]有学者指出,要发展公民教育必须解决公民教育的内容、对象、途径等问题。公民教育的内容至少包括权利义务统一观、公共道德知行统一观。公民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社会的公民,尤其要注重中小学生群体、成人群体、领导群体。公民教育的途径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41]有学者指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风险和价值观念紧张,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或方面的重新协调与规整,培养公民素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42]

还有学者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的伦理态度和行动方式是重要的公民品质的内容,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伦理是教育文化建构的重要任务。[43]

五、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发展的领域。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重要文件。学术界围绕学前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制度保障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学者认为,学前教育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入学打基础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解放劳动力和减轻家长负担、对处境不利儿童给予补偿的功能。所以,学前教育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一部分,公共性、福利性和公益性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44]发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学前教育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学前教育能够给予先天发展缺陷的儿童以有效鉴别、干预和补偿,早期补偿教育可有效消除家庭和社会处境不利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同时,学前教育对国家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建设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因此,迫切需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视角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的价值。[45]

(二)关注农村和弱势群体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有学者指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还非常落后,学者强调,发展学前教育一定要坚持普惠性原则,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面向弱势群体的学前教育置于优先地位。要发挥政府公共资金的保底功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一批面向大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幼儿的幼儿园。[46]

要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与保障机制,加强政府责任,理顺管理体制,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农村学前教育经

费投入体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成本的投入和保障机制。[47]

(三)建立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

作为以公益性为根本性质的学前教育,理应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而立法保障和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是现代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48]有学者强调,发展学前教育各地应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和发展状况,选择和确定不同的发展思路,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种办园形式协调发展的格局,具体有两种可选择的发展思路。

一是以公办园为主体,推进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公办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是保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经济条件较好或国家政策倾斜的地区,可以选择这一发展思路。具体措施包括:公办园保持在60%以上的比例,逐步增加面向大众和弱势群体的园所比例;将大力发展公办性质的乡镇中心园作为着力点;在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参照义务教育的发展思路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体系。

二是以民办园为主体、加强政府主导、实现规范化管理。民办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是指民办园比例占到60%以上。国内外经验都表明,办园体制与形式越是多元,民办园的比例越高,越要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统筹管理。故已经形成和将要选择这种办园格局的地区,政府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对正式注册且年检合格的民办园实行一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大力支持、鼓励集体与社会团体举办公益性幼儿园,逐渐使其占据优势比例,改变目前民办园中公民个人办园比例过高(79%)的状况,重点发展小区配套幼儿园;制定合理的准入制度与价格监督和监控制度,保证民办园的设立符合国家规定的建园标准,限制兴建豪华园,严禁举办不合格园,以保证合理的收费和在园幼儿的基本安全;把民办园纳入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发挥公办园示范作用,保证民办园的教育质量。

[49]

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有学者强调,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基本措施是把好三道关:入口关、质量监控关和教师关。为此,政府应制定

幼儿园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50]

六、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个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既是评价一国教育状况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一国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要判断依据。在均衡发展已经取得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学者们在2010年更多关注的是对均衡发展的多维理解、均衡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及均衡发展的实施路径等问题。

(一)对均衡发展内涵的多维理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反映了社会权利和教育公平的价值体系需求,也是基础教育自身发展观念的转型与变革。有学者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蕴含着配置均衡(公民基本教育权利的机会与质量保障)、供需均衡(教育公平正义的政策实践与战略调整)、动态均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与系统管理)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内涵和结构范畴。[51]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在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素质、教育质量等方面大致平衡和相当;二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依法、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享有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教育的需求和教育的供给大致均等。[52]

有学者提出,以提高义务教育“薄弱地区”的学校和发达地区的“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在发展,旨在缩小不同地区间或同一地区不同学校间教育质量的差距,以及同一学校不同学生间的素质差距,实现内涵性均衡发展。[53]有学者指出,均衡不是“削峰填谷”,也不是“划一化”;要鼓励学校形成特色,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54]还有学者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是一种底线的均衡,这种均衡着眼于人的发展价值和保障这种价值的教育基本需要进行资源配置。这种底线均衡是优质的均衡发展,它包括“兜底”均衡、合格均衡、体验均衡和特色均衡四个方面。[55]

(二)均衡发展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资源配置不均情况普遍存在,短期内消

除差距任务艰巨;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评价体系不健全和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5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5 7]只有建立起与实现均衡发展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目标才能成为现实。有学者从政策层面指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把均衡发展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要有新的思路和明确的路线图。[58]

(三)均衡发展的实施路径

在均衡发展的推进过程中,教育经费投入与政策支持问题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话题。有学者指出:建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国家要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实现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鼓励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提出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的目标和措施。重点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完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体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和服务体系。设立专门学校解决一些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建立和完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59] 有学者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与评估制度,尽快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与评估标准。[60]有学者通过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连续三至五年的跟踪监测,研制了一套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全国县域监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提供了参照标准。[61]还有学者根据义务教育相关政策与法规要求,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系统搜集和动态分析,评量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度。[62]

七、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的科学发展之路,更加重视发展理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改革,着力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此,学者们展开了深入探讨。

(一)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要求。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立体化综合性指标,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三个方面。[63]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一流大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自身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64]有学者认为,处于大众化进程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强化高等教育发展的稳定能力、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有效度和保持缓冲能力。唯有如此,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65]高等教育质量更多地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结晶,因此,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仅限于技术层面,必须关注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组织文化的创新。[66]

(二)促进多元多样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分化多元的历史。分化既是大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大学发展的趋势;既是大学理念和制度的一种调整,也是大学结构与功能的一种优化,更是大学应对社会变化的一种主动适应。有学者通过考察高等教育历史与现实发现,正是大学的分化,才最终导致了大学的形态多样。这就需要我们适应和驾驭大学分化,不断调整大学制度,优化大学结构与功能,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使大学办学更加灵活化、特色化,人才培养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管理更加柔性化和弹性化。[67]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也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关系到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满足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要,成为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由此,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也出现多元多样。与此相应,高等学校办学、教学、管理、评价等必须适应这种多样化的需要。[68]通过政策、评价等导向,鼓励高校定位合理、多样化办学,同时要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69]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有学者指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整体考虑和统筹谋划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不仅重视教育的经济和物质功能,实行教育先行战略,也必须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适时启动政治层面上的教育先行策略。[70] 在探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去行政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学者认为,所谓大学行政化,主要指把大学当成行政机构来管理,把学术事务当做行政事务来管理,表现为政府对大学的管理和大学内部管理两个层面的行政化。[71]另有学者认为,去行政化的途径,最重要的前提是需要校长职业化。[72] 还有学者从文化传统角度探讨大学去行政化之道,认为去行政化的目的在于把异化为行政机构的大学回归为作为学术与文化机构的大学,而走外儒内道之路是大学去行政化的现实策略。“外儒”强调的是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外在价值,“内道”反映的是大学的理想追求与内在价值。[73]

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自主办学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有学者认为,要协调我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模式框架,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党委会为主导的大学委员会决策体制,以校长为枢纽的专业委员会执行体制,以政府、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监督反馈体制。[74]现代大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根据契约精神建立以激励专用性人力资源的可交流知识与不可交流知识为基础的运行体制。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应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诱致性管理制度创新。[75]

八、推进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学生就业作为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创业具有扩大就业的倍增效应,也是实现技术创新和转化的重要载体,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是减轻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急之策,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向创业型经济的长远之计。对此问题,专家学者们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就业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课程建设、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

(一)强化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

就业创业的意识支配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态度和行为,因而要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和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对创业的认知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有学者研究了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创业合作和创业意向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创业认知受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和外在评价感知影响,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创业合作在外在评价感知影响创业意向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应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创业热情;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正确引导,增强其创业成功信心;加强创业实践中的团队合作,构建创业合作平台。[76]

(二)创新高校专业制度和课程体系

改革现有高校专业制度和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内容。有学者对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就业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发现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框架、主干课程和学科专业必修课等存在高度趋同现象。要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题,不仅要从调整学科结构,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入手,还要在深层次上改革专业制度,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分化和特色形成。要改革单一学科内的专业设置办法,大力设置交叉学科、跨学科专业;扩大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自主权,实现专业的自主创新和课程的特色设置;打破学科专业的组织壁垒,实现人才的交叉特色培养。

[77]

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有学者认为,除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外,还需要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和基础课,提高创业教育的地位,推动创业教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由业余实践向系统学习发展。组织力量编撰适合多样化创业需求的创业教育教材,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育包括创业兴趣和价值观念、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技巧和能力等在内的全面创业素质;改进创业

教学模式,将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角色模拟、基地实习、项目实践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有效性。[78]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

创业推进机制是大学生创业的有力保障。大学生创业涉及面广,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外,还迫切需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民间组织,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发展。有学者认为,要通过社会各种专业性学会、协会、创业教育中心、学术研究组织、培训组织、推广组织、企业、基金会等组织,形成相互协调的大学生创业推进机制。学校要从构建创业型大学的长远考虑,重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技术转移办公室、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等机构在推动学校科技创业活动开展中的重要作用。[79]创业融资体系是大学生顺利创业的基础。根据大学生创业的特点,需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融资体系,增强创业资本的可获得性。[80]

九、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制度建设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战略任务之一。学习型社会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鉴于目前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者们从多方面对学习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进行了集中的探讨。

(一)改革学校教育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有学者认为,当前学校教与学在对象上的局限性、内容上的学科知识性、教对于学的控制支配性等,使得学校教学不改革就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的要求,不改革就不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不是取消,而是再造,是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重建。[81] 有学者认为,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入改革学校教育,特别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增强学校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82]

(二)强化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强化的重要方面。有学者认为,强化继续教育,一是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偏重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教育,偏重学校教育、轻视继续教育的观念,在全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深化对继续学习的认识。二是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困难群体接受继续教育的资助,同时要广泛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支持继续教育。企事业单位要落实职工教育与培训经费占企事业单位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的规定。三是全面推进和统筹协调各类继续教育的发展。[83]我国继续教育的法制建设总体上还相对滞后,当前迫切需要加快继续教育的法制建设。[84]有学者认为,需要加强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广大从业人员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在进一步健全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定期更新制度,并把从业人员继续学习的成果作为其职业资格证书更新、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85]

(三)搭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学者提出,要充分发挥卫星、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作用,建设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加强基于新技术条件下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完整均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及管理服务。[86]有学者建议,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开放大学,并努力使开放大学成为新型的、高质量的乃至国内一流水平的巨型大学。[87]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是建立灵活开放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健全非正规教育、无固定形式学习成果认证制度。[88]

十、教育研究的本土意识与社会责任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发展方式已经发生重大转变,教育研究范式也亟待进行转换。针对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学者们更加

意识到教育理论本土构建及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性,教育研究的理论建设、研究取向、方法变革再次成为研究热点。

(一)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价值取向。有学者提出,社会—教育—人是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主线,人性论也应有机融合于教育学学科体系之中。[8 9]

范式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者研究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应突破单一的西方化的思维模式,彰显中国教育思想的独特性与研究的自主性。[90]有学者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正在改变着教育学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的现状。它开辟了教育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对有关教育学基本理论的新认识,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研究确立了一种新思维。教育理论的基点从社会转向到人,从教育适应论转向教育超越论,这种理论转向,贴近了教育和人,也贴近了教育学学科本身,增强了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性。[91] (二)重视本土构建

教育理论创新须进行教育理论的本土建构。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教育科学若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出思想、出观念、出理论,只有当教育学承载着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时,才是有生命力的、影响深远的。[92]推进中国教育学研究,创建富有中国特质的教育学派,需通过持续的思想设计和理论表达,引发中国教育学者的学科自我意识和创建中国教育学的雄心和行动投入,在行动中创造中国教育学的美好明天。[93]也有学者从高等教育和教育哲学研究的角度提出,应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以方法论突破为重点,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理论创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服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94]中国教育哲学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除了

充分地从中国文化、中国的教育传统中汲取营养之外,中国不断发展的教育实践、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乃是最重要的资源和保证条件。[95]

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深化本土研究,总结和提炼“中国经验”。有学者提出,“中国经验”的形成与出现可以使我们破除以往对经验理解的日常化与研究的技术化倾向,并在当前把它作为反思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的一个基点与“关键词”。[96]也有学者认为,教育理论本土化是教育传统、教育知识与教育实践三者不断互动制衡下的自为,对教育传统、教育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交织的复杂性的元研究,是在批判反思下对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一种新的建构性研究。[97]

(三)推进教育实践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性研究不仅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价值诉求,更是一种方法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完善这种实践性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体系。[98] 20世纪中叶以来,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先后开始视野下移、关注下层、着眼民间,一改过去那种只注重上层社会、聚焦官方活动、关注精英人物的研究取向,将研究的触角伸向充满活力的民众之中。这也是教育研究特别是教育史学等需彰显的特征之一,教育研究者可以在此方面大有作为。[99]

中国教育的成功要靠众多学校的成功,学校的成功极大地依赖于教育科学研究。无行动的研究可能流于空想,无研究的行动则可能是盲动。要结束“行动”与“研究”分离的状态,基于问题和需要,在行动中研究,将事实转化为数据,将数据转化为认识,将研究成果付诸行动。[100]也有学者认为,好的教育研究必定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穿梭自如,穿梭的方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滋养、双向转化和双向交融。[101]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伴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研究也将取得更为丰富的成果,值得我们关注,更值得我们期待。

————————

参考文献:

[1] 翟博. 解读“育人为本”: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N]. 中国教育报,2010-11-23.

[2] 本报评论员.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N]. 中国教育报,2 010-8-1.

[3] 鲁洁.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 教育研究,2010,(6).

[4] 顾明远. 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J]. 教育研究,2010,(1).

[5] 张旺. 人的类生命与素质教育[J]. 教育研究,2010,(8).

[6] 刘同舫. 人类解放视域中的教育价值合理性探析[J]. 教育研究,2010,(8).

[7] 孟建伟. 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J]. 教育研究,201 0,(2).

[8] 肖绍明,扈中平. 教育人性化的个体价值取向[J]. 教育研究,2010,(9).

[9] 孙杰远. 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J]. 教育研究,2010,(12).

[10] 史根东. 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 10,(5).

[11] 陈恩伦. 尊重和保障公民学习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基础[J].教育研究,2010,(10).

[12] 劳凯声,陈希. 《侵权责任法》与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J]. 教育研究,2010,(9).

[13][21] 吴德刚. 论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意义——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体会[J]. 教育研究,2010,(12).

[14] 胡祖才. 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J]. 教育研究,2010,(9).

[15] 朱之鑫. 在国家发展全局中谋划好发展好教育事业[J]. 教育研究,(9).

[16] 蔡春. 分配正义与教育公正[J]. 教育研究,2010,(10).

[17] 薛二勇. 论教育公平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J]. 教育研究,2010,(10).

[18] 张茂聪. 教育公共性的理论分析[J]. 教育研究,2010,(6).

[19] 陈朗平,等. 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J]. 教育研究,2010,(12).

[20] 沈海驯,李丽. 义务教育公平与民众的教育选择[J]. 教育研究,2010,(12).

[22] 劳凯声. 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公立学校的问题[J]. 教育研究,2010,(2).

[23] 柯佑祥. 教育财政偏好及其规范[J]. 教育研究,2010,(3).

[24] 褚宏启. 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J]. 教育研究,2010,(11).

[25] 袁振国. 谈谈教育质量和教育质量标准[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 0.

[26] 黄蔚,等. 加强标准建设促教育质量提升[N]. 中国教育报,2010-10 -29.

[27] 谢延龙. 教育质量标准: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0.

[28] 陈小娅. 中国的实践:基础教育监测的新尝试[J]. 教育研究,2010,(4).

[29][32] 第一战略专题调研组. 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研究[J]. 教育研究,20 10,(7).

[30] 李希贵,等.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自我诊断模式[J]. 教育研究,2010,(9).

[31] 马晓强.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J]. 教育研究,2010,(5).

2019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话题素材 为移动支付系好“安全带”

2019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为移动支付系好“安全带” 移动支付带来的消费人群改变,不仅体现在性别比例上,也体现在年龄结构上。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用手机下单、支付。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次调查显示,“60后”是最易受骗的人群。报告指出,中老年更容易受优惠信息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更易遭受网络欺诈。同时,由于往往未能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使这一群体追回损失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每一起移动支付安全事件,带给用户的不只是经济损失,往往还包括情感上的伤害。支付整体环境不安全,必然加大人际关系的交往成本。 给移动支付全方位的保护,亿万用户方有安全感。频发的移动支付安全事件,与一些用户缺乏警惕有关,比如有人习惯于扫不明来历的二维码和网络链接,随意下载不可靠的软件,以及在移动转账时未查证对方真实信息,等等。调查显示,近五成人群在二维码来源不明的情况下,因有优惠信息而去扫码。因扫描“李鬼”二维码遭到诈骗的比例,已从15%上升到30%。移动支付运营方在技术防范上缺乏更有力的制度设计,在事后补救上缺乏更有效的善后措施,也导致用户被骗而追不回损失。 统计表明,仅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就高达149.15万亿元,雄居全球首位。移动支付规模越大,越关乎千家万户,越需剔除安全风险。一定程度上,移动支付关涉国家金融安全,如此之大的移动交易规模,“倒逼”监管部门未雨绸缪,尽可能预料可能出现的风险。央行日前就发布相关通知,对条码支付作出细致规范,设置支付限额,规定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诸如此类的立柱架梁,被称为“为二维码支付系上‘安全带’”。针对移动支付的监管在加码,正是为了让支付更安全。 降低支付风险,运营商和服务商需要提高风控水平,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程度拆掉可能点燃风险的“引线”。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还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以期让个人的“信用画像”更全。完善征信体系,除了有利于遏制多头借贷、诈骗借贷等乱象,也与移动支付密切相关。技术赋能,建设信用社会,让信用真正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相信将有助于消除涉及移动支付的骗局。 “中国已成全球移动支付”,去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如是称。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越来越多,增长越来越快,使用频次越来越多,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管控风险,兼顾便利与安全,让支付更值得托付,移动支付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2019高中高考作文素材:家国情怀(时事热点)

高中作文素材:家国情怀(时事热点) 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越来越注重对家国情怀特别是对时事热点的考查。下面给大家分享2019必须关注的时政热点! 改革开放 1「命题关键词」 改革、开放、科技、自信、实干、创新、继往开来、创新思路、生机活力、实践积累、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实事求是、特色道路、学习借鉴、先进科技、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合作共赢 2预测题目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2)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念奴娇》) (3)四十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从跟随世界走向引领世界。 (4)某居委会主任由“致富带头人”蜕变为贪污腐败分子;某演员由知名明星变成了偷税漏税“名人”。 (5)“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用二十年时间改变荒山,但不变的是他一生为民的执着和信念。 (6)十九大报告中主题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 3高分思路 试题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所选材料都是与“变”和“不变”相关的。 材料从“变”的角度选材。材料(1)从正面选材,表明了“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材料(3)则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具体体现,这是“变”(改革开放)的结果,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然而,这“变”的背后则蕴含着不变,那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材料(4)从反面选材,用“致富带头人”和某演员的蜕变,警戒我们:社会可以变革、时代可以变化,但理想、信念不可丧失。 材料从“不变”的角度选材。其中材料(2)(5)用文天祥“朱颜改尽”“丹心难灭”和杨善洲一生为民两个事例,一古一今,蕴含着“赤诚之心”“远大抱负、美好信念”等应当坚守也必须坚守;材料(6)十九大报告主题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启迪我们,无论时势如何变化,初心须不忘,使命须牢记。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特定时间节点,弄清“变”与“不变”的含意及两者关系,对于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复兴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与以往不同,不再是选择其中的几则材料,更不能只选择其中之一。这一要求非常重要。 4学霸范本 求变浮云意不变磁针情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穷则变,变则同,通则久”,当今中国正在变,正走向引领世界,变通,让我国的命运柳暗花明,让我们的各条战线获得硕果。“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笔下的一个“难”字道出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坚定,几多刚毅,几多信念呵!因此,在社会进步的今天,我认为“变”是智慧,“不变”是信念。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2卷)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畅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了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他的死讯”。这种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退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2019高考作文十大押题 热点话题新闻素材有哪些

12019年高考作文话题预测 1、重庆綦江彩虹大桥垮塌前,一个小学生写了一篇题目叫“彩虹桥要垮”的作文,文中写道:“桥上有的铁棒有裂缝,我看见了好几条。我觉得太危险了,仿佛马上就会落下去,眼前像地震发生一样,我飞快地跑下了大桥……”可是,作文尚未拿到老师那里去批阅,其母亲就毫不犹豫地将标题改掉,并将上述文字删去,郑重地告诉孩子:“彩虹桥是美丽綦城的标志之一,多用优美的词句去描绘它……” 上述事件给了你什么启示、感悟,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立意、文体自定。 2、在北京大学120周年庆典致辞时,林建华校长把发言稿件里的“鸿鹄之志”误读成了“鸿浩之志”。对于林校长这个错误,一时间舆论纷纷,有批评否定的,也有表示理解的……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并联系生活实际写写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不少于800字。题目、立意自定,角度、文体自选,但不可脱离材料含义。 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最火的节目,其中的优秀选手,比如武亦姝,也迅速成为了网络红人。从本质上说,《中国诗词大会》也属于一档真人秀类节目。当今中国,真人秀类节目占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而且收视率居高不下,但质疑和抨击之声也不绝于耳,能像《中国诗词大会》一样得到众口一词追捧的,其实不多。从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4、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特别是近日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2019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3份打包)

又到5.4,在逐梦前行中书写无悔青春 青春,该是什么模样?五四先驱曾有言,“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确,人世间,美丽的东西千百万, 但却少有什么能像青春一样,孕育着如此强大的向上力量。能够说, 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活力;青春,就蕴含着激情和梦想。 不过,反观现实,确有另外一幅景象。一些年轻人开始戴起了复古眼镜,唱着“老男孩”,喟叹着时光的消逝,怀念“那些年一起追过的 女孩”,感慨着自己得了“初老症”。风华正茂,却难有激情去放飞 梦想;青春年少,却鲜有闲情逸致去仰望星空。复古也好,文艺也罢,青春,似乎早早就染上了暮气。 毋庸讳言,如今的年轻人虽然享受到着发展的机遇、改革的红利,但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房价的高企、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生活中,压力的叠加,让精神的树苗,重负累累。正如有人所言,“青春染暮,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是被现实压弯了腰”。 问题是,谁的青春是容易的?谁的青春不曾有过压力和烦恼?哪一代人是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更别说,相比于老一辈,我们身处在这样一 个时代,已经充足幸运了。无论是“中国梦”、“互联网+”,还是“共享经济”,抑或是“双创”,时代不是已经准备了一个充足大的 舞台,供我们挥洒汗水、追逐繁星吗?与其抱怨、委屈、毋宁改变、 前行。

人的一生只能拥有一次青春,韶华难留、时光易逝,谁也没有资格挥霍青春。常听人说起,别在最好的年纪让自己安稳和缓慢下来。确实,青年时代,纵然有困难,有挫折,那又如何?那不正是青春之所以为 青春的原因么?一句话说得好,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 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关键就看你敢不敢于追逐梦想,能不能把奋斗写 满征途。 “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我们正处在砥砺意志、奋力前行的最好年纪,因为短暂的压力 而浇灭心中的炙热,因为一时的不顺而磨平青春的棱角,这绝非是青 年该有的模样。相反,只有在人生征途中挥洒下汗水,在繁华风光中 攀登过高峰,自己的前途才会像掌纹一样,纵然弯弯曲曲,但终究掌 握在自己手上。 让安全意识覆盖每一寸土地 5月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 火场面积达到1万公顷,国务院赴火场工作组紧急赶赴现场指导扑救 工作。截至4日晚,扑救工作已经取得成效,火场态势整体稳定。扑 火队伍将继续向纵深推动。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近10多年来,我国森林年均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和伤亡人数三项重要指标明显下降,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明显 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高枕无忧。近期河北、山西、辽宁、 内蒙古、山东等省区相继发生多起较大森林火灾,人员伤亡严重,并

2019高考作文素材热点汇总:为中国制造点赞

2019高考作文素材热点汇总: 为中国制造点赞,2019考生必看! 近日,一篇关于“中国制造”的人民日报微博被人们疯狂转载…… 中国制造再一次震撼人心,作文君看了,心情也澎湃不已。每一次震惊国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每一份故事背后,都是一份非常棒的作文素材! 1、“人造太阳”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11月12日报道,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今天发布消息,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获得的多项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东方超环(EAST)是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的研制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我们国家大部分用化石能源供能,如果核能聚变可控的话,就会给世界的能源解决巨大问题。 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实现,能源将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掌握,人类将从地球文明跨越到恒星际文明,星际大航海时代将随之开启。 2、“推力矢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1月6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在珠海上空成功进行了过失速机动飞行表演。展示的“榔头”机动,“大迎角360度滚转”“落叶飘”“眼镜蛇”“赫伯斯特”等典型过失速机动飞行动作,充分体现了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优异的飞行性能。 据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项目现场总指挥、航空工业副总经理杨伟介绍,实现过失速机动飞行,不仅要拥有带推力矢量技术的发动机,同时,飞机必须具有优良的大迎角气动性能、良好的进发匹配特性、以及独特的飞行控制技术。近几年,在军委装备发展部、空军、科工局等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推力矢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此项关键技术的国家之一。 “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项目,成功实现了推力矢量这一航空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这是飞发一体综合设计与应用的典型范例,也是航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为后续的技术创新和型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项目总设计师、航空工业成都所总设计师王海峰说王海峰说。 3、第41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 2018年11月1日23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七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年底之前,长三乙运载火箭还将与“老搭档”远征一号携手发射两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 近日,随着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2018年北斗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计划到2018年年底我国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35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2.(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3.(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4.(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2019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 A.① B.② C.③ D.④ 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2019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科技创新

2019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科技创新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生力军 (1) 新技术,占据创新制高点 (2) 应对新兴科技带来的伦理挑战 (3) 以坚实的精神支撑激发创新的力量 (4) 汪涛:颠覆式创新需要“科学伯乐” (5) 水氢发动机得证明成本可行,才有出路 (6) 复盘水氢车,辨识真假创新至关重要 (7) 政府“帮卖”一半,这样发展氢能源车逾越市场底线 (8) 观察“南阳神车”的两个向度 (9) “南阳水氢车”还要继续跑下去吗 (10)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生力军 赵婀娜 2019年05月27日04: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进入5月,全国各地陆续组织首次高职扩招补报名,意味着高职扩招拉开了帷幕。高职扩招这一重要举措的落地,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对我国教育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到教育部下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再到高职扩招进入实施阶段,行动之迅速,落实之有力,令人欣喜。这也凸显出经济结构变革、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才路径、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环境等需求的迫切性。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相对突出。人社部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高职扩招后,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红利,成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生力军。

2019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作文预测2019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话题素材关于“C位“95

关于“C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成都二诊)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名校作文预测:对于“C位”,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引导语要求考生“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考生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根据题目要求,考生要围绕春晚小品《占位子》中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 位”的现象,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写作时不能脱离这一要求而大谈“C位”的重要性。 2. 价值判断限制。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根本原因在于家长认为“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从这个C位现象产生的原因来看,命题人对C位现象并不认可,所以考生不可以为C位现象或为孩子抢“C位”的家长持赞成态度。 3.思维限制:面对C位现象,不可以简单地由此C位现象联想到彼C位现象。考生要面

对C位现象做出评价,透过C位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反映的社会问题,从而展现思维的深度。 4.文体的限制性。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明确文体,不可文体不分。 开放性 1.思维开放。根据材料内容,考生可以围绕抢占“C 位”这一社会现象,写出“自我”真切的体验,可以对“C位”不能决定以后在社会上的位置发表议论;也可以站在为孩子抢“C位”的家长角度,挖掘出C 位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其做法的荒谬;也可以立体地、辨证地看待“C 位”;还可以给不理智的抢“C 位”者开出一剂良方。 2.“联想和思考”开放。“联系生活实际”是开放的。考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由此C位现象联想到其他C位现象,可以思考处在“C位”的这些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是否就能处于“C位”,也可以联想那些在社会上处于“C位”的人当年在学校是否也处于“C位”,从而让人们对C位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一步深度挖掘,还可以站在教育和社会的角度展开分析。 3.文体开放。在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要求。 【解题】 本题属于“看法与评价类”的新材料作文,符合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紧贴时代热点,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这类材料中所谓的“看法与评价”驱动,就是命题者在题目中直接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或就材料中的事物进行评价,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此类文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争议事件为材料,让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考题的写作角度较多,考生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判断与思考;二是以社会现象为材料,让考生就现象发表看法。这类考题

2019高考作文热点素材10篇(集锦)

2019高考作文热点素材10篇(集锦) 1.让公众感受历史的魅力(人民论坛) ——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⑦ 在一件件国宝中触摸文化的宝藏,于一封封家书中感受精神的传承……近年来,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让观众看到“历史原来这么有料”。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 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淀出文化、闪耀着智慧。领袖的“用典”,正是一个感受历史魅力的窗口。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谈信仰……信手拈来的精妙典故,让领袖的讲话、文章充满魅力、引人入胜,也让人看到历史中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曾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的确,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成为一个单薄的平面。人们渴望走进历史、了解传统,正是希望于其中理解当下、定位自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能让年轻人觉得很燃很感动;为什么公众排起长队,只为一睹2000年前的西汉海昏侯墓文物。可以说,让公

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不仅是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也是回应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需要让公众走进“历史的场景”。翻看《史记》《汉书》,能听见垓下的悲歌、看到绝域的车骑,体悟到兴衰之理、人生奥义。看看长征路上无言矗立的红军墓碑,走进戈壁荒漠中连接天地的发射基地,更能感受革命史的慷慨悲壮、奋斗史的荡气回肠。我们其实“去古未远”,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之中。国家史、地方史、行业史、家族史,都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间活泼地呈现着。进入这样的历史场景,使得历史可触可感、宛在眼前,才能打开人们的历史视野,激发人们的历史兴趣。 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也需要让历史走进“生活的场景”。近年来,引发收视狂潮的历史正剧、开启大众阅读的大家小书、点燃观众热情的文化节目,这些作品赢得认可也正说明:历史不应曲高和寡,更不应远离生活,而应是有温度、接地气、富于人情味的。不论是亮相北京、上海、深圳的“时光博物馆”,或是深受网友追捧的故宫文创产品,它们打动人心的秘诀,就在于他们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历史的景深。 领袖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历史要“活起来”,也正需要发现生活的历史场景、创造历史的生活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7.(4分)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4分)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预测分析及范文示例: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主题词精神扶贫自立自强全面小康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冰花男孩”王福满因一张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而出名。他是云南昭通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王福满从老家飞抵北京,开启三天的圆梦之旅。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帮助也接踵而至。就在王福满经历了自己很多个第一次的时候,他的老师却担心,众人的帮助使王福满再也回不到曾经平静的生活。“脱贫一定要靠自己”,王福满所在小学的校长说,他不希望环境的突变改变孩子坚毅、自立的性格。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9高考作文6大命题点与最热素材

2019高考作文6大命题点与最热素材 2019 年3月3日,伴随着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全国两会也正式启幕。 近年来,时事(时政)热点类作文题频频出现,尤其是2018年占到了惊人的比例。 在这样的导向下,时政类素材的积累、领导人金句的背诵、国家发展成就的了解,自然成为备战2019高考的重中之重。 昨天的中国故事、今天的中国声音、未来的中国画卷,这一切都在今年的两会上集中体现。 主题一:以“礼”正国 家国情怀,民族信仰,是近年高考作文题不变的底色,2019高考也不会例外。 尤其是近来众多的热议话题,都跟这个主题相关。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 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富强得以厚积薄发。 热点写作素材 1 热播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有这样一幕:在地球即将撞击木星的危急关头,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有数十万吨燃料的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使地球得以摆脱木星引力而获救。这种为人类命运慷慨以赴的英雄精神,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它击中了人们的心灵,更传承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2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价值正在于,以“礼”正国,以励率民,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召唤着更多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备考提示:了解相关人物事迹) 3 2019年春节,“反向春运”的现象引发关注。很多在城市的奋斗者、年轻人,不再跟随人潮从城市回到老家,而是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在工作的城市实现阖家团圆,成为春节文化的新变化。 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的习俗。如今,在很多地方,踩岁、辞岁、压岁仍极有生命力。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家庭的团圆,构成了国家的团结;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国家的力量。 (备考提示:既关乎时事,也关乎传统文化,注意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主题二:创新“加速度”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2019政府工作报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更好凝聚创新共识,更多提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应对之策,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热点写作素材 1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 A .全面复兴旧学 B .排斥西方新学 C .新学消解旧学 D .崇尚中体西用 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 .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 .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 .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 A .1840—1894年 B .1895—1911年 C .1912—1945年 D .1946—1949年 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抗战流血不流泪 C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解甲归田喜而泣 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 -------------------- 卷 -------------------- 上 -------------------- 答 -------------------- 题 -------------------- 无-------------------- 效--- ---------

2019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

2019年最新高考热点话题素材整理 目录 就该让“说谎者”付出高昂代价 (1) 网约护士监管应加强针对性 (3) 急诊分级是好事,也得做好急症科普 (4) 新华网评:网络拉歌诠释浓浓爱国情 (6) 如何应对电子屏伤眼伤身 (7) 发展全域旅游,政府就该带头 (10) 就该让“说谎者”付出高昂代价 2019-04-30 09:40:26 来源:北京青年报 4月29日上午,浙江省乐清市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乐清失联男孩”母亲陈某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一案,并当庭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一审判处陈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2018年11月30日下午放学后,11岁的黄某某没有回到家,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此后,警方“调用一切资源”查找,众多公益组织在冰冷河道内地毯式搜救,父亲黄某悬赏50万元寻子,直至12月4日夜间,人们才吃惊地发现,背后竟是孩子妈妈陈某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深度应用,人们在便捷地了解新闻资讯的同时,也深受谣言危害。尤其是一些涉及小孩失踪、女性被害、疫情暴发、公共场所有危险物品的谣言,更是让当地居民深感不安,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因而,对于故意编造、散布、传播类似谣言的行为,理当依法惩治,让其为高喊“狼来了”付出代价,让人们免于谣言带来的恐惧。 如前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惯性下,一些小孩失踪、女性被害等信息无疑比长了翅膀还快,迅速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广为传播,并引发人们尤其是事发地居民的严重不安全,导致看到相关信息的人对整体社会治理和治安水平产生合理怀疑,以至于有关部门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复社会秩序。 从这方面来讲,人们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都应有凭有据,尤其不该捕风捉影,故意信口雌黄,编造谣言。对此,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体到“乐清男孩失联”事件上,行为人明知该男孩根本没有失踪,为测试其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儿子失踪的虚假警情,且在明知警方及社会各界已经介入的情况下,依然隐瞒真相。致使公安出警600余人次,出动了搜救艇、搜救犬,多家公益组织参与,全国多家媒体报道,相关报道在百度搜索榜第七名,新浪微博2.1亿阅读,热搜榜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秩序主要指动态有序平衡的社会状态。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或者导致网络阅读量高,关注度高的,自然也属于扰乱社会秩序。相反,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其危害程度比“传统造谣”更大,甚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