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

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
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

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支气管粘膜损害所造成的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病程短,多在一周至三周好转,个别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以老年人多发,50岁以上患病率为10-15%,亦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现象。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慢性支气管炎按病情进展可分为三期:

1、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

急性支气管炎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因为受凉和过度疲劳可削弱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使感染有发展的机会。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病毒感染后抑制肺泡巨嗜细胞的吞噬和纤毛细胞的活力,使得细菌有入侵支气管的机会,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同时冷空气、粉尘、刺激气体等物理、化学刺激也易引起本病。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多,经过休息及药物治疗,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结构及功能可恢复正常。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根据国内外病因调查及实验防治研究认为,它由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而致病,这些因素包括: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气象因素、过敏及免疫功能降低等。

⑴感染: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常见的重要原因。支气管炎初起多因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侵入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并在内大量繁殖,破坏粘膜和上皮细胞,使其失去保护作用,这使原来存在于呼吸道中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便有了致病作用。

⑵物理、化学性刺激:长期吸烟及空气被化学毒物、粉尘或有害的工业废气污染,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损害了粘膜正常的清扫和防御功能,便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据普查统计,长年吸烟的比不吸烟的患的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率高2 .8倍,而且吸烟量越大,发病率越高。⑶气象因素:寒冷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诱因。许多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冬季发病,主要是因为寒冷刺激可使纤毛运动减弱,气管痉挛、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使局部抵抗力降低而易受感染等。此外,寒冷使粘膜腺分泌增加,吸入气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呼吸道不畅,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

⑷过敏:特别是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过敏关系密切。如对尘埃、尘螨、真菌、寄生虫、花粉及化学气体过敏,便可使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和支气管痉挛而发生咳嗽和喘息。

⑸免疫功能下降:本病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这与老年人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关系。老年人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激素分泌减少,使呼吸道粘膜萎缩,肺组织储备能力降低,肺组织弹性减退。这些均是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反复发作的原因。

支气管炎怎样用敷贴治疗?

(1)药物:硫黄粉50g,甘草50g,白芍20g,白术20g,白矾10g,热参总碱150g。制法:先将草、芍、术用水煎煮两次,煎液混合一起浓缩成稠膏,加入硫、矾烘干研末即得,最后加入热参总碱,混匀,备用。用法:先将脐用温水洗净擦干,取上药200mg敷于脐窝中,盖以软纸片,上用药棉,轻轻压紧,外以胶布固定,5~7天换药1次。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2)药物:二丑15g,大黄30g,槟榔8g,木香5g,轻粉少许。

制法:轻粉另研。余诸药均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加轻粉,调均匀,再研一遍,炼蜜调膏。

用法:敷神阙穴。用于支气管炎偏热者。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3)药物:白芥子3g,半夏3g,公丁香0.5g,麻黄5g,细辛2g,麝香少许。

制法:麝香另研,余共研细末,瓶贮备用。

用法:先将脐内放麝香,再放余药,隔姜灸,每次3~5壮,10天为1疗程。

出处:《中国灸法集粹》。

支气管炎怎样用针灸疗法治疗?

(1 )针灸:以宣肺利气化痰为法。取手太阴经、背俞穴为主,一般用泻法,慢性体弱者用补法。

处方:肺俞、风门、列缺、天突。

随证配穴:外感咳嗽伴发热配合谷、大椎。内伤咳嗽痰多配丰隆、足三里;气急、喘、咯血配尺泽、孔最。

天突穴针从气管前、胸骨柄后刺入,反复捻转以加强针感,有降气、平喘作用,肺俞、风门、列缺均能宣肺降气,可随证选穴。针刺肺俞及其邻近穴,可使气道阻力减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外感咳嗽伴发热,取合谷、大椎以解表清热;兼有怕冷,背部痛者,可在上背部穴加拔火罐。丰隆为治痰之效穴,配足三里以健运脾胃而治痰湿。据报道,针刺足三里后可使通气量比针刺前增加。气急作喘,取定喘以利气平喘;热伤肺络,取尺泽、孔最以清泄肺热而止咯血。

(2)耳针:选穴:支气管、肺、神门。急性支气管炎加肾上腺、交感;慢性支气管炎加脾、肾。

(3)穴位注射:选穴:夹脊颈7~胸6。用维生素B1注射液或胎盘组织液,每穴注射0.5ml,每次取穴1对,由上而下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1疗程。

(4)埋线:选穴:大椎、肺俞、心俞、膈俞,除大椎外均双侧。随证取穴:气喘加定喘,咳嗽加中府透云门。一般间隔1月埋线1次,总次数根据病情决定。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87626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和病毒是最多见的、最主要的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的、实用的、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快速分离和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和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是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是鉴定细菌感染的常规项目。但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的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和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1]。所以WBC 计数和N%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沉(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和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白细胞介素-6(IL-6) IL-6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在感染和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和IL-8,是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在败血症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的T、B 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IL-6。IL-6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使超敏CRP浓度提高。但国外资料表明,除细菌因素外,其它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IL- 6的非特异性升高,从而限制了IL- 6对诊断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而PCT 与hs- CRP则正好可以弥补IL- 6这一缺点。 另外,IL-6与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故IL-6水平能很好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程度。 hs-CRP C -反应蛋白早于1930 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 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超敏CRP(HS-CRP)方法的引入,CRP不仅可作为一种急性炎症的标志物,而且可区别在正常范围内低程度炎症反应中CRP 的水平。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被临床重视。 C 反应蛋白(CRP)是肝脏细胞在IL-6 的作用下分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在应激情况下血清CRP 水平增高,在任何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急性期均可升高[2]。除细菌感染外,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手术、烧伤、免疫复合物沉积等都可以使CRP升高。健康人血清中CRP 含量很低,当机体受到细菌入侵引起炎症时,血中浓度其峰值可达基础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并不受年龄、性别、体温及贫血等因素的影响,被认为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3]。据沈国森等实验研究报道显示[4],细菌性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核心提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单股正链病毒,病毒粒子形态为多形性,但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为80~120纳米,囊膜表面呈松散、均匀排列的冠状纤突,状如皇冠,其纤突不如副粘病毒的棒状纤突排列紧密,有的毒株离心力超过100000克时纤突会丢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用自然毒初次接种鸡胚,多数鸡胚存活,但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对鸡胚的毒力增强,到第10代时,可在接种后的第9天引起80%的鸡胚死亡。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首次报道在广东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存在,随后绝大多数省份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也主要为呼吸型。1962

年等在美国发现了致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将其命名为株,该型的代表毒株有株、株、56b株、株等,其中株是缓和型毒株。同年在澳大利亚分离出N1/62(T株),该病毒被认为是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代表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国内也相继爆发,流行十分广泛。尤其是最近几年,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肉鸡群中大面积流行,给养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一、病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单股正链病毒,病毒粒子形态为多形性,但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为80~120纳米,囊膜表面呈松散、均匀排列的冠状纤突,状如皇冠,其纤突不如副粘病毒的棒状纤突排列紧密,有的毒株离心力超过100000克时纤突会丢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用自然毒初次接种鸡胚,多数鸡胚存活,但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对鸡胚的毒力增强,到第10代时,可在接种后的第9天引起80%的鸡胚死亡。胚体的特征性变化是发育受阻,胚体卷成球形,脚变形压在头部,羊膜增厚,紧贴胚体,卵黄囊缩小,尿囊液增多,肾脏尿酸盐沉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也能在15~18日龄的鸡胚肾细胞()、鸡肾细胞()和鸡胚肝细胞()上生长,经多次传代(6~10代)后,可引起较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胞浆融合,形成合胞体及细胞死亡。病毒经

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

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支气管粘膜损害所造成的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病程短,多在一周至三周好转,个别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以老年人多发,50岁以上患病率为10-15%,亦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现象。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慢性支气管炎按病情进展可分为三期: 1、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 急性支气管炎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因为受凉和过度疲劳可削弱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使感染有发展的机会。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病毒感染后抑制肺泡巨嗜细胞的吞噬和纤毛细胞的活力,使得细菌有入侵支气管的机会,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同时冷空气、粉尘、刺激气体等物理、化学刺激也易引起本病。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多,经过休息及药物治疗,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结构及功能可恢复正常。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根据国内外病因调查及实验防治研究认为,它由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而致病,这些因素包括: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气象因素、过敏及免疫功能降低等。 ⑴感染: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常见的重要原因。支气管炎初起多因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侵入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并在内大量繁殖,破坏粘膜和上皮细胞,使其失去保护作用,这使原来存在于呼吸道中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便有了致病作用。 ⑵物理、化学性刺激:长期吸烟及空气被化学毒物、粉尘或有害的工业废气污染,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损害了粘膜正常的清扫和防御功能,便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据普查统计,长年吸烟的比不吸烟的患的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率高2 .8倍,而且吸烟量越大,发病率越高。⑶气象因素:寒冷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诱因。许多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冬季发病,主要是因为寒冷刺激可使纤毛运动减弱,气管痉挛、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使局部抵抗力降低而易受感染等。此外,寒冷使粘膜腺分泌增加,吸入气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呼吸道不畅,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 ⑷过敏:特别是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过敏关系密切。如对尘埃、尘螨、真菌、寄生虫、花粉及化学气体过敏,便可使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和支气管痉挛而发生咳嗽和喘息。 ⑸免疫功能下降:本病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这与老年人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关系。老年人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激素分泌减少,使呼吸道粘膜萎缩,肺组织储备能力降低,肺组织弹性减退。这些均是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反复发作的原因。 支气管炎怎样用敷贴治疗? (1)药物:硫黄粉50g,甘草50g,白芍20g,白术20g,白矾10g,热参总碱150g。制法:先将草、芍、术用水煎煮两次,煎液混合一起浓缩成稠膏,加入硫、矾烘干研末即得,最后加入热参总碱,混匀,备用。用法:先将脐用温水洗净擦干,取上药200mg敷于脐窝中,盖以软纸片,上用药棉,轻轻压紧,外以胶布固定,5~7天换药1次。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2)药物:二丑15g,大黄30g,槟榔8g,木香5g,轻粉少许。 制法:轻粉另研。余诸药均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加轻粉,调均匀,再研一遍,炼蜜调膏。

信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信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病因:信鸽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呈散发性的、髙度接触性传染的呼吸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危害信鸽的有两种类型:呼吸系统病变型和生殖系统病变型,其中呼吸系统病变型最常见。呼吸系统病变型的病理是危害信鸽的咽喉部、气管、支气管、鼻腔、气囊和眼结膜;生殖系统病变型主要危害生殖系统,使其发生严重病变。 信鸽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因冠状病毒导致的,使病鸽的输卵管严重受损,从而失去产卵的能力,造成雌鸽长期不能繁育。有的信鸽还会发生继发性的“痛风病”,使其生殖系统终生受到损害。 症状:信鸽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时,饮水明显减少,排浓绿色稀便或带泡沫状绿黄色稀便;眼内出现泡沫状水样分泌物,眼睑水肿,呈土黄色;打喷嚏、咳嗽,常出现神经性张口呼吸。病重信鸽的鼻腔被干酪样物质堵寒。 信鸽发生生殖系统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精神沉郁,饮水量增加,拉白色石灰样黏稀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沾有石灰渣样粪便。用耳朵靠近病鸽的胸前部能听到泡沫状的捻发音。严重的病鸽出现湿性罗音。 预防: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是疫苗接种。在每年的春季(农历二月份)和秋季(农历八月份)对信鸽各实行一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其免疫接种的方法是滴鼻法。每只信鸽(三月龄以上)用2.5 倍的剂量对双侧鼻腔滴人疫苗,能M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治疗:1.阿莫西林,每粒250毫克,每次喂服25毫克,每日2次,连续喂服5天。2.在喂服阿莫西林的同时,喂服地塞米松(醋酸氧美松),每次0.75毫克(1/6 片),每日两次,连续喂服3天。3.喂服“清开灵”针剂,每支10毫克,每次喂服0.5毫克,每日两次,连续喂服3天。中国养鸽网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讲解

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因气管常同时受累, 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或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种表现。 【病因】 病原体为各种病毒、细菌或病毒及细菌的混合感染。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皆可引起支气管炎。特异性体质、免疫功能失调、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鼻窦炎等患儿常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化学因素的刺激也为本病的发病因素。 【临床表现】 起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发热高低不一,体温多在38.5℃左右,2~4天即退热,部分病儿可不发热。咳嗽起初为刺激性干咳,1~2天后支 气管分泌物增多,咳有痰声。痰由粘液变为粘液脓性。咳重时可引起呕吐。经3~5天后痰量减少,咳嗽逐渐消失。部分患儿有疲乏无力、头疼、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全身不适、胸痛等症状。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许散在干、湿哕音。哕音的特点是易变,常在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一般无气促和发绀。 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asthma!:ic bronchit,is)。患儿除上述一般支气管炎症状外,还伴有类似哮喘的症状。起病急, 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及少量的粗湿哕音,叩诊呈鼓音。哭闹、烦躁时呼吸困难加剧,可有鼻翼扇动及三凹征,严重者出现发绀。可有低热、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一般随年龄的增长发作逐渐减少,转为痊愈,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改变或有肺纹理增粗。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稍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增高。 【治疗要点】 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控制感染。 1.祛痰、止咳可口服止咳糖浆、祛痰剂,一般不用镇咳剂以免抑制其自然排痰。 2.止喘有哮喘症状者可口服氨茶碱止喘,有烦躁不安时可与镇静剂合用。 3.控制感染年幼体弱儿有发热、痰多而黄,考虑为细菌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如 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舒适的改变频繁咳嗽、胸痛与支气管炎症有关 2.体温过高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20℃左右,湿度60%左右)。 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活动及游戏,以防咳嗽加重。卧床时须经常更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除。

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1.感染的来源(1)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体外。由外界致病菌侵入而致病的,如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肝炎等。(2)内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自身的体表或体内。由体内寄生的正常微生物群引起的,因为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故又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如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和某些真菌的感染。 2.感染的类型:病原体通过各种适宜的途径进入人体,开始了感染过程。侵入的病原体可以被肌体清除,也可定植并繁殖,引起组织损伤、炎症和其他病理变化。感染类型可出现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和带菌状态等不同表现,这些表现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随感染双方力量的增减而移行,转化或交替出现。(1)不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的部位不适宜,或机体具有完备的非特异性免疫和高度的特异性免疫力,病原体迅速被机体清除,不发生感染。(2)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出现或只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有过感染。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在大多数流行性传染病中,隐性感染者一般约占人群的90%或更多,其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以上),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伤寒等常有隐性感染。(3)显性感染:即感染性疾病。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强、入侵数量多,加之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按其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发病急骤,病程短,一般数日至数周,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及甲型肝炎等;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日至数年,如结核、麻风等;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者为亚急性感染,如牙龈炎、心内膜炎等。这些感染的不同病程和部位与临床采集不同标本有关。在少数感染性疾病中(如麻风、天花),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但在大多数感染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感染者的一小部分。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而感染者可获得牢固免疫力(如伤寒),但有些显性感染(如痢疾、流感等)患者在病后不能获得牢固免疫力,易再次感染发病。显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及性质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可有下列不同类型:①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②败血症: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机体严重损害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③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但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④脓毒血症: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全身其他脏器或组织,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4)持续性感染:是指某些微生物感染机体后,可以持续存在于宿主体内很长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尤其有些病毒的感染可使病人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持续性感染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微生物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细胞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在慢性感染的全过程均可检出微生物,如CMV、EB病毒、HBV、HIV等所致的慢性感染。②潜伏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如单纯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又无病毒体排出,用常规方法多不能分离和检出病毒的存在。但在某些条件下,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完成病毒的复制后可沿感染神经到达皮肤、黏膜,发生单纯疱疹。在急性发作期可检出病毒的存在,发作期过后病毒又返回到潜伏的神经节中,形成长期存留体内的持续性感染。③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无症状,经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生某些进行性疾病,逐渐恶化直至死亡,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朊粒引起的克雅病和库鲁病等。(5)病原携带状态:发生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体未被机体排除,仍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向体外排菌,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在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称潜伏期携带者,隐性感染之后称健康携带者;显性感染之后称恢复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的共同特征是没有临床症状但能不断排出病原体,因而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 疾病概述: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呼吸道型和肾病理变化型两种类型。病原病毒能在发育的鸡胚中生长良好,也能在气管器官组织培养中增殖。病毒经56℃15分钟或45℃90分钟即被灭活,对乙醚敏感,50%氯仿室温下作用10分钟、0.1%去氧胆酸钠4℃作用18小时能使病毒完全失去感染性。病毒对常见消毒剂敏感,0.05%或0.1%的β戊酮内酯(BPL)或0.1%福尔马林均可使其失活。 流行病学:自然感染仅见于鸡、雉鸡,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雏鸡发病最严重。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康复后带毒鸡,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天。病毒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渗出物中,也可在肾和法氏囊中增殖。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饮水、饲料和垫料传播。本病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几乎全群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季节较为严重。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18~36小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长,有母源抗体的幼雏潜伏期可达6天以上。雏鸡突然出现呼吸症状并很快波及全群,病鸡表现为气喘、咳嗽、打喷嚏、气管鸣音和流鼻涕,精神沉郁、畏寒、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打堆,个别鸡鼻窦肿胀、流泪。6周龄以上的鸡症状不明显,主要是气管鸣音、喘气和轻微咳嗽等。蛋鸡产蛋量下降,并产软壳蛋、畸形蛋或粗壳蛋,蛋白稀薄如水样,蛋黄与蛋白分离以及蛋白粘壳等。肾病理变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发生多、流行范围较广的疾病,20~30日龄是其高发阶段。病初,病鸡表现怕冷、喷嚏和咳嗽,有的张口喘气及气管鸣音,2~3天后出明显的全身症状,表现为厌食、拱背、饮水量增大,拉白色水样粪便,粪便中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肌

最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

论文题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 治 本科生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综述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IBV的感染特征 (4) 1.1流行特点 (4) 1.2IBV的组织嗜性 (5) 1.3IBV感染的动力学 (5)

1.4继发感染 (5) 2 临床诊断 (5) 3 病理变化 (6) 4 免疫预防 (6) 4.1被动免疫 (6) 4.2弱毒苗免疫 (6) 4.3灭活苗免疫 (6) 4.4基因工程疫苗 (7) 4.5DNA疫苗 (7) 4.6载体疫苗 (7) 5 治疗 (7)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 摘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对鸡危害严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某些毒株可引起肾脏和肠道疾病。IBV感染后可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性感染,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IBV 的感染特征入手,深入探讨临床诊断和病理变化、分析免疫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方法,为防控本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特征;预防;治疗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of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Abstract Chicken infectious bronchitis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is a kind of harm of acute,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of serious of chicken.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 IBV) causes, mainly against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testinal tract and genitourinary tract, some strains can cause kidney and intestinal disease. After IBV infection may be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有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 疾病概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对鸡危害严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与Ⅰ群和Ⅱ群人的冠状病毒引起的症状相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某些毒株可引起肾脏和肠道疾病。所有日龄的鸡 历史及分布: 1930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先发现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次年Schalk和Hawn,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初步实验研究结果作了报道。此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印度等都有相关报道。 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了该病的病原,1937年Reaudette和Hudson首次在鸡胚上成功培养该病毒。 1962年Winterfield和Hitchner报道了肾病变型IB。早期报道的IB主要是幼鸡的疾病,但后来发现此病也存在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中。 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教授在广东首先发现IB的存在。此后北京、上海相继有报道,现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 1996年以来,又见有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报 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普通消毒药过敏,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道病变。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饲养密度过大、多热、过冷、同分不良等可诱发本病。1日龄雏鸡感染时刻使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使其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感染后的病鸡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泄殖腔等途径向外界排毒,为该病主要的传染源。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d,在35d内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受污染的飞沫、尘埃、饮水、饲料、垫料等则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 3.易感性: 鸡是IBV的自然宿主,但不同品种和品系的鸡群对IBV的 敏感性不同。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其中,(1)呼吸型IB 以雏鸡和蛋鸡产蛋高峰发病较多;(2)肾型IB 多发生于10~50日龄的幼鸡;(3)腺胃型IB 多发生于30~80日龄的鸡)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流行,但以冬春寒冷季节较严重。本病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鸡群中传播速度快,2周内可波及全场。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毒株的毒力和环境因素(如气温、通风、饲养密度、健康状况、日粮配合、应激等)有很大关系 诱病因素: 过冷、过热、拥挤、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及疫苗接种会促进病的发生。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经过几次折腾验血查询自己找资料,终于基本可以确定,列出以下几点,对大家也许有帮助: 1)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2)细菌: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3)细菌: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 4)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宝宝有个体差异,并且表症的东西有时候个人判断也有误 重要的是下面的验血指标 5)验血 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多不高,淋巴细胞比高 细菌:一般二者均高,另外还有几种情况: A、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不高 B、白细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 但幼儿急疹开始也可能会显示细菌性的血象,要注意,具体看13楼 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同时普及一下: 白细胞分有颗粒和无颗粒两类,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化验单上血常规可以看到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比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婴儿CRP 〉8,提示有炎症,如果验血结果是如B的,结合有发烧腹泻咳嗽呕吐等现象,在急性早期我觉得确实有必要验CRP,以排除败血症,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病症,败血症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白细胞可能不高,但CRP会达到最大值,很恐怖的,一定要谨慎。 6)再顺便介绍下CRP,MM们多了解下也是有益的 (网上摘录)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是人体受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在人体血液中很快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 6-12小时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小时达到最高峰,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CRP的出现比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早,所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它能使成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鸡蛋的产量、质量和孵化率下降,并直接导致雏鸡死亡、肾脏病变和输卵管永久性退化;另外,IB还经常做为病因之一参与混合感染,例如诱发慢性呼吸道病(CRD)的爆发,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尤其肾病变型IB 已蔓延至全国各养鸡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最早由美国Schalk和Hawn报道,临床以患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哕音的呼吸道症状为主,之后陆续在世界各国发生,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病原为病毒(呼吸型IBV),后命名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归入冠状病毒科,是冠状病毒的代表株。 1972年邝荣禄等首次在广东证实我国也有该病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常见的有Massachussetts、Connecticat、lowa97、Iowa609、Hotle、JMK、Clark333、SEl7、Florida、Arkanass99和Australian“T”。1962年Wintefield等首次报道了肾型IBV,可引起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症状。1986年E1 Houadfi等在摩洛哥首次分离到以G株为代表的嗜肠型IBV,主要引起呼吸道、肾脏及肠道病变。Gough等首先报道了英国存在一种新的特殊IBV血清型793/B,而来自西班牙、德国、希腊和墨西哥可疑血清样本中亦可发现抗此血清型IBV的特异性抗体,法国、荷兰、意大利、泰国等均有此血清型IBV的存在。 IBV基因组核酸RNA复制的不连续机制及RNA聚合酶的不完全校对机制,使得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点突变、插入、缺失或重组,造成大量IBV变异株的出现,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到的IB血清型已达30种之多,不同血清型毒株疫苗之间仅有部分或无交叉保护作用,IB的多血清型性为其免疫预防增加了难度。 1 IBV的基因组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为90~200nm,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蔗糖浮密度值常在1.15~1.18g/ml范围内,病毒有囊膜,表面有间距较宽、呈放射性排列的杆状纤突,长约20nm,使病毒外观近似皇冠,纤突不稳定,易从病毒粒子上脱落,当离心力超过100000r/min,甚至有时在37℃孵育,都会导致某些纤突成分的丢失,IBV 是第一个测定了基因组全部序列的冠状病毒,长27~30kh,有感染性,5′末端为“帽子”结构,3′末端含有共价结合的poly(A)尾,至少有10个明显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分子量6.7~440kDa蛋白,病毒RNA各基因的定位次序如下: 5’-F1-F2-S-3a-3b-3c-M-5a-5b-N poly(A)-3′。Boursnell等完成了对IBV-Beaudene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共有27608个核苷酸组成,不同IBV毒株的基因组长度略有差异。lBV被分为6个区域,由小到大分别被命名为MrnaA~F。 IBV含三种最主要特异性蛋白:纤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SGP,即S蛋白)、膜蛋白(Membrane Glycoprotein,MGP,即M蛋白)、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即N蛋白),分别由mRNA E、C、A编码,三种结构蛋白的摩尔比为1:6:15,第四种小膜蛋白(sM)与病毒囊膜有关。病毒的血清型、血凝抑制和大多数的中和抗体均由S1蛋白决定和诱导。 2 IBV的主要结构蛋白及功能 2.1纤突蛋白(S) S蛋白由mRNA B编码,位于病毒粒子最表层的囊膜上,是构成病毒纤突的主要成分,是由2~3个相同的单体非共价连接构成的聚合物。S蛋白包含两种糖多肽S1和

病毒性支气管炎好治疗吗

病毒性支气管炎好治疗吗 胡斌清 病毒性支气管炎好治疗吗?病毒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炎的一种,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患者对于病毒性支气管炎的危害都不是很了解,都认为是和普通的支气管炎一样,只要吃点药就没什么事了。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病毒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是什么: 1、病毒性感染性支气管炎,多流行于冬季,常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 2、可发生于普通感冒或鼻咽,喉及气管支气管树的其他病毒感染之后,常伴发继发性细菌感染。 3、引起病毒性支气管炎的病毒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A和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A21、鼻病毒和引起风疹和麻疹的病毒、肺炎支原体、百日咳杆菌和肺炎衣原体也可引起病毒性感染性支气管炎,常见于年轻成人。 4、营养不良和接触空气中的污染物是诱发因素,有慢性支气管肺疾病的病人支气管清除机制受损,常反复发生支气管炎,复发还可能与慢性鼻窦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过敏或COPD及儿童的扁桃体增大和腺样增殖体有关。 5、急性刺激性支气管炎的致病因素可能有各种矿物植物粉尘、强酸、氨,某些挥发性有机溶剂:氯、硫化氢、二氧化硫或溴化物的气味;环境刺激物臭氧和二氧化氮或烟草制品。 病毒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比较困难,如果控制不好,会有以下几种危害: 可伴随终身:病毒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地、长期地咳嗽、咳痰、咳喘,常常表现出冬春季节病情加重,也表现有急性感染发作,发作一次加重一成,使得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可伴随终身。 是多种疾病的根源:病毒性支气管炎病情的持续就成为多种疾病发生的根源,就呼吸系统疾病来说,它可以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最后还可能发展到肺心病。 影响肺功能:病毒性支气管炎一但急性发作开始,支气管中的腺体就会产生多于平时的粘液,当身体想把这些粘液从肺里清除是,便会引起咳嗽,也会降低患者是肺部功能。同时,加快了病毒性支气管炎的病程进展。 影响生活质量:造成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饮食、睡眠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下降。 病毒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虽然困难,但目前中医疗法能够很好的控制病情,建议患者引起重视,一旦发现了此疾病的症状的话就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己盲目的用药,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控制该疾病,而且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首先,宝宝健康第一,但是发现一些必要的知识还是要学习一下的。以下是转来的,记录一下。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经过几次折腾验血查询自己找资料,终于基本可以确定,列出以下几点,对大家也许有帮助: 1)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2)细菌: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3)细菌: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 4)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宝宝有个体差异,并且表症的东西有时候个人判断也有误 重要的是下面的验血指标 5)验血 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多不高,淋巴细胞比高 细菌:一般二者均高,另外还有几种情况: A、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不高 B、白细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 但幼儿急疹开始也可能会显示细菌性的血象,要注意,具体看13楼 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同时普及一下: 白细胞分有颗粒和无颗粒两类,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化验单上血常规可以看到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比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婴儿CRP 〉8,提示有炎症,如果验血结果是如B的,结合有发烧腹泻咳嗽呕吐等现象,在急性早期我觉得确实有必要验CRP,以排除败血症,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病症,败血症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白细胞可能不高,但CRP会达到最大值,很恐怖的,一定要谨慎。 6)再顺便介绍下CRP,MM们多了解下也是有益的 (网上摘录)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是人体受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在人体血液中很快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 6-12小时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小时达到最高峰,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CRP的出现比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早,所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当微生物培养较慢时,CRP的检测可快速帮助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时CRP可明显增高,升高程度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而病毒性感染或支原体肺炎时,CRP的血清含量一般都在正常范围。一般CRP>20mg/L可考虑细菌感染。最高水平的CRP可发生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高达 500mg/L,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CRP还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活动情况和严重程度,对观察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提示性作用。当治疗有效、病情好转或缓解时,CRP降低或消失;治疗无效时继续上升。作为一种炎症筛选指标,CRP检测特别对不能表达症状的病人(婴儿、昏迷、痴呆病人等),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CRP阳性,亦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胆石症、肝炎、痢疾、风湿热、PM、PSS、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结核和菌苗接种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故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指标 (注意文中所指CRP>20mg/L可考虑细菌感染针对成人的,婴儿指标是8) 宝宝年龄:9M+ 发病时间:6.13凌晨一点发烧,有腹泻 第一次验血时间:烧后14-15hr(还未吃过任何药) 验血结果: 白细胞总数:7.6 中性粒细胞:67% 淋巴细胞比:27%

白羽肉鸡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治疗

一例白羽肉鸡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报告 发病情况: 浙江义务市一张姓养殖户,养殖肉鸡10000羽,4日龄出现张口伸颈呼吸,呼吸症状传播较快,大群出现聚堆,采食饮水量变化不太明显,来我处诊断前,用了利高霉素以及氟苯尼考,用后效果不明显。7日龄防疫新支二联(H120)以后,症状加重,大群出现死亡,死亡数量一天在60-70只左右,采食量下降,张口伸颈呼吸加重,个别出现拉白色石灰浆样稀粪。 解剖症状: 病死鸡喙部发紫,大部分不见脱水症状,气管内有黄色干酪样物,支气管与气管交界处更严重,喉头点状出血,气管环充血出血,气管壁增厚,气囊浑浊,心脏表面血管充血,个别鸡可见肺脏坏死,整个肠管表面血管呈树枝状充血,肾脏轻微肿大,输尿管可见白色尿酸盐沉积。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鸡群受凉引发伤风感冒进而引起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治疗: “呼特加”+“博感欣”+“双黄连口服液”饮水,连用5天,同时“肾方舒”缓解肾脏病变连用2天。 然后,“倍耐欣”连用3天,防治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和增强自身抗病力。 效果: 用药3天,张口呼吸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死亡量明显降低,采食量增加基本恢复正常,用药5天,大群恢复正常,采食量恢复正常,未见张口呼吸。后期防大肠杆菌感染,未见大肠杆菌发生。 总结: 1、冬季,气候寒冷,加之鸡舍构造简单保温性差,再者雏鸡本身气温调节能力差,此种情况下,常常造成因气温应激而引起发病。因此,育雏阶段,应严格育雏温度(保证通风良好),减少气温突变造成的应激。 2、治疗呼吸型传支的原则:解表(缓解呼吸道症状)、抗病毒、防继发感染、增强自身抗病力。 3、预防此类疾病,应严格做好相关疫苗的防疫,防疫时严格防疫方法和剂量,以防免疫失败。 4、雏鸡自身免疫力低,因此在选择开口药物时,应适当添加增强免疫力和补充先天元气的药物,如“金黄芪”等。 本文章出自山东迅达康兽药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出处。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如何看宝宝的验血化验单

一、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细菌特点: 1:细菌是由真正的细胞构成的。 2:它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3:体积在~100微米不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到。 病毒特点 1:不是由细胞构成的,而是由DNA或RNA的一个分子构成的,这个分子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膜内,因此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基因信息。 2:它们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们能在进入生物细胞后增殖(生物细胞包括细菌细胞和人类的细胞)。所以有一些科学家对把病毒归类为有机生物持怀疑态度。因为有机“生物”就意味着有能力吸收营养,能自身繁殖。 3:病毒要比细菌小千百倍,它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按照通俗的解释就是:病毒就是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比细胞小得多。另外病毒因为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所以不能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繁殖,只有进入到别的动物的细胞,寄生其中才能法制。病毒很多由简单的蛋白质构成。 正因为病毒小,是寄存在细胞中,所以很难被杀死,现代人类还没有很好的治疗病毒的方法。所以病毒也是人类的克星。一般采取干扰素,干扰病毒的复制,或者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壳。 而对于细菌,人类已经找到了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抗生素。最典型的是早期的青霉素。现在叫阿莫西林。 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人得了这些病难于医治的原因了。例如非典中的象皇冠的冠形状病毒,就是很吓人的。 而细菌就很多了,人体内凡是和空气接触的地方都存在细菌。一般是腔肠的地方。细菌存在有益人体的,也存在有害的,所以不能一概否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防止杀死对人体有意的,也是怕有害的产生抗体。尤其对于肠道,要维持细菌群体的平衡。 二、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

支气管炎与肺炎区别有哪些

支气管炎与肺炎区别有哪些 支气管炎与肺炎区别有哪些?支气管炎的症状表现多是咳嗽咳痰,有明显的气喘,不过从病理上说支气管炎症没有波及到肺炎。对于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病程短,多在一周至三周好转,个别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因为受凉和过度疲劳可削弱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使感染有发展的机会。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 支气管炎初起多因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侵入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并在内大量繁殖,破坏粘膜和上皮细胞,使其失去保护作用,这使原来存在于呼吸道中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便有了致病作用。 生活中尤其是在初春季节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病人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湿性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恶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然而肺炎病症在这个季节多是在小儿群体中较多。其中肺炎的症状: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单边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丝。幼儿患上肺炎,症状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完全没有咳嗽。应注意及时治疗。

对于肺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引起。细菌性肺炎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后,七至十天之内,多可治愈。病毒性肺炎的病情稍轻,药物治疗无功效,但病情持续很少超过七天。所以,对于患者一定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有效的治疗! 当患者接触到一些厉害的病菌或病毒身体抵抗力弱,如长期吸烟。上呼吸道感染时,没有正确处理。例如是没有正确地看医生、没有正确地看服药,又或者是滥用止咳药止咳以至痰和菌愈积愈多。 肺炎咳嗽的症状表现与支气管炎的区别多是刺激性干咳,继而咳出白色粘液痰或带血丝痰,经1~2天后,可咳出粘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也可呈脓性痰,进入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黄而稀薄。由于肺实变通气不足、胸痛以及毒血症而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快而浅。病情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出现紫绀。如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您可访问:网站http://www.sdxcb.c om 参考资料:济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c14046579.html, 北京网www.bdf911.c om 武汉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c14046579.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