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中考试题大全

狼中考试题大全
狼中考试题大全

一、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二、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三、文言文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

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

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狼不敢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五、狼(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但)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猪)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户能作此谋?

1.选出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A、以刀劈狼首

B、遂负之以归

C、臣是以无请也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做个小翻译,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顾无计可以死之()((2)惟有小刀不盈寸()()(3)令不可去()

(4)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5)遂负之以归()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思无计可以死之。译文:

②.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译文: 4.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屠夫的形象?

六、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选自吴妍人《俏皮话》)

1.翻译文中加点字。

(1)果腹()长()竟()合()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⑵动辄言功: 3.选文中有一成语:,其在文中的含义是;与文中“果腹”一词有关的成语是:,其在文中的含义是

4.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3项不同的是()

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D.尽扑杀而食之

七、狼(第一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③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注释:①歘(xū):突然。②瞰(kàn):看。③蚤:通“早”。④昧爽:黎明。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1)有屠人货.肉归(2)示以.空担

(3)仰首细审(4)直.十余金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11.屠人先前的“惧”而后的“大骇逡巡”,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

12.读了这则小故事,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一、答案:12.B 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14.D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二、答案】15.⑴回头看⑵打洞(2分,每空1分)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三、【答案】6、B 7、A 8、B 9、D10、C

四、9.(2分)(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10(3分)B 11.(3分)D

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

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本质

五、【参考答案】1.A 2.(1)办法使……死亡(2)只满(3)挣脱(4)旁边留下(5)背连词,相当于“而”3.①.只是想不出办法来杀死狼。②.腿僵直不能弯曲,嘴张开了合不上。[点拨]要把重点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如股:大腿;屈:弯曲),译句要通顺。

4.机智、善于利用有利条件战胜恶狼。[点拨]抓住对屠夫的动作描写(“伏”“捉”“割”“吹”等),来分析人物形象。

六、【参考答案】1.果腹(吃饱肚子)长(长处,优点)竟(结束)合(配)2.(1)你是这么愚蠢的一种动物,哪里能比得上我?(2)动不动就夸口有功。3.突如其来突然的来到。食不果腹吃不饱。4.D 七、9. (1)卖(2)给……看(3)端详,仔细看(4)

通“值”10.(1)卖肉的人很害怕,慢慢走近一看,原来是死狼。(2)当时狼皮很贵,一张皮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算是发了一笔小财。11.先前“惧”是因为一只狼始终尾随着他;“大骇逡巡”是他早上取肉时遥望树上像吊着一个死人。12.要抵制诱惑,切莫贪图小便宜,否则会因小失大,害了自己。(也可从屠户角度回答,意对即可。

有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告诉我们要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回这样而延误自身呢?

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带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有个屠夫担着肉回去,天色已晚,忽然来了一条狼,觊觎担上的肉,看起来很想吃的样子,跟着屠夫走了数里路。屠夫很害怕,拿出屠刀比划,狼稍微停下;等到屠夫又开始赶路,狼又跟着走。屠夫想到狼想吃的是担子里的肉,还不如把肉挂到树上,第二天早上再来取。于是就用钩子钩着肉,踮起脚挂在树枝间,然后把空空的担子展示给狼看。狼就停下不跟了。屠夫安全地回去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到原地取肉,远远地望见树上悬挂着巨大的物品,就像有人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疑虑徘徊,慢慢靠近查看,发现是一死狼。屠夫抬起头仔细查看,看见狼口中含着昨天挂在树上的肉,挂肉的钩刺穿了狼的上腭,就像鱼吞吃诱饵一样。当时狼皮的价格昂贵,价值十余两银子,屠夫因此发了笔小财。

就像爬上树找鱼一样,(狼贪吃钩上的肉),因此得此遭遇,真是可笑。

2019年小学升初中数学考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2019年小学升初中数学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小学升初中数学试卷 一、填空。(28分。) 1、据统计,我国汉族人口是十一亿三千七百三十九万人,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人。 2、 5时24分=()时 8050平方米=()公顷 3456立方厘米=()升 3千克50克=()千克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水桶高约4()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为360()一袋大米约重25()喝水杯的的容积250() 4、()/10=():45=6÷()=2/5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5:3:1,这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度,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6、一台收音机原价100元,先提价10%,又降价10%,现在售价是()元。 7、经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 8、找规律: (1)4、9、16、()、36、49。(2)1/2、2/4、()4/8、( )。

9、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是()米。 10、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差是4.6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 方分米。 11、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求笼中鸡()只,兔有()只。 12、在一个口袋里有2个红球和8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如果摸10000次,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次。 二、选择。(10分。) 1、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④既可能成批比例,又可能成正比例。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① 长方形;② 正方形;③ 三角形;④ 圆。 3、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 ①不变;②减小;③增大;④既可能减小又可能增大。 4、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 ① 长方形② 正方形③ 圆 5、要反映小红六年级数学成绩变化情况,应选择()

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南通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ɡuīlì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 A (浩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énɡlónɡ。听斜风细雨, B ,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光,chéndià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参考答案】瑰丽、朦胧、沉淀 【试题解析】“瑰”是形声字,要注意偏旁;因为是形容月色,所以要用“朦胧”;因为是“chéndiàn在心”,自然应该是比喻凝聚、积累的“沉淀”。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浩浩荡荡 【试题解析】形容长江的水势浩大、浩淼壮阔,自然是“浩浩荡荡”,而且与前面的“卓尔不群”照应。虽然“肆无忌惮”有点拟人味道,但“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的贬义特点与“丰盈”“澄明”“瑰丽”“卓尔不群”等词营造的语境实在不相称。 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看山清水秀、观莺歌燕舞 【试题解析】“仿写”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仿写”的“恰当”主要要求“仿”的句子在结构上、内容关联和逻辑联系上与上下句“有较高的一致性”。“听斜风细雨”、“赏桃红柳绿”句式结构上是动宾结构:单音节(一字)动词+ 四字并列短语(仔细推敲的话,“斜风细雨”是两个偏正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桃红柳绿”是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内容上,前后句动词用的是“听”和“赏”,写的是“斜风”“细雨”“桃红”“柳绿”,“仿”的句子要在内容上与其相关,又要避免与这些词语重复。 4.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9分)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4分) 【参考答案】红孩儿问孙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孙悟空回答不上来,说忘记了,因而被红孩儿识破。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了唐僧。 【试题解析】“火云洞事件”是取经团队与牛魔王家族结仇的首发事件。孙悟空变化的牛魔王来得太快,又推三阻四不肯吃唐僧肉,于是,乖巧的红孩儿便用比较私密的“生辰八字”问题难倒“假魔王”,矛盾升级,最后,悟空被迫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唐僧。 活动二:边走边唱,歌咏家国。 5月4日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需向学校总务处借三只无线话筒。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5分) 【参考答案】借条 因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之需,特向学校总务处借无线话筒三只。晚会结束后 立即归还。 学生会 5月4日 【试题解析】要注意应用文的一般格式。“借条”是一种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性

陕西西安市历年中考数学试题

2013陕西中考数学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2- B .0 C .3 1 - D .5 2.如图,下面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则它的俯视图是( ) 3.如图,AB ∥CD ,∠CED=90°,∠AEC=35°,则∠D 的大小( ) A .65° B .55° C .45° D .35° 4.不等式组????? <->-3 210 2 1x x 的解集为( ) A .21> x B .1-x 5.我省某市五月份第二周连续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为:111,96,47,68,70,77,105, 则这七天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数是( )A .71.8 B .77 C .82 D .95.7 6.如果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不同..象限的两点A (2,m ),B (n ,3),那么一定有( ) A .m>0,n>0B .m>0,n<0 C .m<0,n>0 D .m<0,n<0 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B=AD ,CB=CD , 若连接A .对B .2对 C .3对D .4对 8.根据下表中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对应值,可得p 的值为( ) x -2 1 y 3 p 0 A .1 B .-1 C .3 D .-3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2AB ,点M 、N 分别在边AD 、BC 是,连接BM 、DN ,若四边形MBND 是菱形,则 MD AM 等于 ( )A .83 B .32 C .53 D .5 4 B C D A M N B D O

30.《狼》历年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5个试题

30.《狼》历年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5个试题 1(佛山市·2011)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合肥中学小升初考试部分试题

合肥168中学小升初考试部分试题 2012年试题 语文: 第一项填空 1、写出前鼻音韵母() 2、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孩子忘记) 4、周瑜打黄盖——() 第二项阅读短文 儿子凭记忆表述: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蜘蛛的故事,蜘蛛从小很自卑,后来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最后掌握了蜘蛛的所有技能。 1、改错别字。 2、(忘记) 3、蜘蛛发现了自己的什么优点如果没有发现优点,结果会怎样 4、你即将升入初中,会有很多比你成绩好的同学,你该怎么做 第三项作文: 《美丽的校园》 2012年合肥168中学招考数学试题(第三批) 1、AB两车从两地相向而行,两地距离是240km,时相遇,A车速是B车速的五分之三,求B车速 2、六年级学生50人,男生五分之一比女生四分之一多一人,求男女多少人 3、做一项工作,乙6天完成,甲4天做完,乙做了二分之一后,甲乙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做完。 4、l例子:a⊕b=2*(a-b) (1)求7⊕5 (2)x⊕3=4 5、?□□?□□?□□……求:16个正方形___色,2012个正方形___色,前100倒数第二个正方形___色。

2013年试题 数学 1、*+* 2、有2000个学员报号,依次按1234567,654321报数,那么第2000个学员报的数是 3、有一个人以同样的速度在散步,18分钟从第一颗树走到了第十三棵树,如果散步24分钟,走到第几棵树 4、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走28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35千米,去时下坡路程比上坡路程的2倍少14千米,原路返回比去时多用12分钟。求去时上下坡路程多少千米。 5、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六分之一,第二天看了剩下的四分之一,两天看了54页,书一共有多少页 6、如图:已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E是AC的中点,圆的直径是6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图略)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课辑录黔之驴

黔之驴 课内文段 05上海市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驴不胜怒,蹄之。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C组4、唐朝柳宗元 5、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6、黔驴技穷 2006广西贺州市(课) (二)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恶,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慭慭然,莫相.知( 互相) B、益习.其声(熟悉,习惯)

C、终不敢搏.(击,扑)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 1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便舍船.,从口入 B、技止.此耳/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C、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益.习其声/曾益.其所不能 11、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悄悄地出来接近它。 B、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老虎)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C、驴不胜怒,蹄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D、技止此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1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则寓言叙写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对手其实并不可怕。 B、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愚不可及的形象。 C、“一鸣”、“一蹄”,貌似强大的驴,本领仅此而已。驴的形象,正是对现实中外强中干之人的写照。 D、这则寓言启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探究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9、A 10、C 11、A 12、B 随州市2007 (一)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10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 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ùn):逃走。④噬(shì):咬。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liàng):跳跃。⑧ (hǎ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2018年西安市中考英语试题与答案

2018年西安市中考英语试题与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3.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填图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65分) 听力部分 Ⅰ. 听对话,选答案(共15小题,计15分) 第一节:听下面10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问题,读两遍,请根据每段对话的内容和后面的问题,从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1. A.Mother and son. B.Teacher and student. C.Father and daughter. 2. A.It’s Blue. B.It’s green. C.It’s black. 3. A.To the hospital. B.To the bank. C.To the school. 4. A.Noodles. B.Rice. C.Dumplings. 5. A.To go climbing. B.To watch TV. C.To stay at home. 6. A.A listening test . B.A reading test. C.A writing test 7. A.It’s sunny. B.It’s cloudy. C.It’s rainy. 8. A.It’s Monday. B.It’s Sunday C.It’s Wednesday. 9. A.The sports club. B.The art club. C.The music club. 10.A.An actor. B.A player. C.A singer. 第二节:听下面两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道小题,请根据每段对话的内容和后面的问题,从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11段对话,回答第11至12小题。 11. Who is out? A.Sam. B.Mary. C.John. 12. What is the message? 1

最新狼中考试题汇编教学提纲

狼 一、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二、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人教版小学升初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附答案

2012年卓然奥校小学升初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 一、积累展示. 1.读得准,写的对. 本商场zōng hé()购进上百家知名企业的产品,本着维护广大消费者quán yì()的原则,努力gòu jiàn()和谐的购物环境.郑重chéng nuò(),所售商品假一赔十!为方便顾客购物,本商场常年办理会员卡,有意者,请到一楼zī xún()处联系办理. 2.课文链接,填空. (1)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 __________ ,一种理想. (2)《长歌行》中劝解人们珍惜时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3)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_____,嘴上________.他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__________. 3.选选哪个最恰当. (1)“不常联系并不代表忘记,偶尔有你的信息一样欣喜;只因拥有真诚,彼此更加珍惜;我的世界不大,但有一个空间就一定有你!”这条手机短信押的韵是(). A jì B ǐ C xī D i (2)下面()句话中的“穿”字是“破”、“透”的意思. A.小艇能从极险极窄的地方穿过去. B.小红穿上裙子真漂亮. C.他不小心在窗纸上穿了个洞. D.小孙女帮奶奶穿针. (3)下面词组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前仆后仰左顾右盼舍近求远优胜劣太 B . 人才济济千里迢迢自做自受神机妙算 C. 阳光工程节水灌溉合作医疗依法治校 D. 阴云蜜布暴风骤雨黄沙漫天东倒西歪 (4)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5)下面是歇后语的一句是() A. 打开天窗说亮话 B.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C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D.不经一番风霜苦,怎得梅花扑鼻香 (6)《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

复习21《黔之驴》《迢迢牵牛星》-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初三古诗文复习(21)--《黔之驴》《迢迢牵牛星》 作答时间:20分钟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黔之驴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②以为.神() ③以为且噬.己也()④稍.近,益狎() ⑤不胜.怒,蹄.之()()⑥尽.其肉,乃.去()() ⑦有所广益.()⑧斟酌损益.() ⑨益.习其声()⑩稍近,益.狎()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2)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作者是唐朝的,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 2.本文描述了的悲剧过程,讽刺了, ,同时启示人们。 3.文中的驴子看上去是“________ ____”(用文中语句),而实际上却很无能,我们常用成语“外强中干”来形容。而由此文也延伸出了成语:________________。

4.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了黔之驴的由来及虎初见驴时的反应。 B.第②段描绘了虎惧驴、察驴、戏驴、吃驴的经过。 C.标题直指写作意图,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本文启示我们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必将陷入困境。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蔽“和”“窥”两字刻画出老虎好奇又恐惧的心理。 B.“骇“和”“遁”两字进一步体现老虎的惧怕心理。 C.“荡倚冲冒”几字表现了老虎的轻浮,志得意满。 D “鸣“和”“蹄”两字写出了老虎的虚弱和无能。 6.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 A.出淤泥而不染。 B.苛政猛于虎也。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东汉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带点的词语 ①擢②札札③弄 ④几许⑤盈盈⑥脉脉 2.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情景默写 ①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情深意切的夫妇哀怨情思的两句是:。 ②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③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的两句是:。 ④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两句是:。 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叠音词的运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纤纤”,形容女性素手之修美。“素”,形容女性手的肤色白嫩。 C.“札札”,状写织布之繁忙。“擢素手”极写织女之灵气. D. 脉脉”一词,是默默地接受,没有一点抗争的意思。 6.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年轻女子思念爱人,欲相会而不能的别离忧怨之情。

文言文狼中考题

《狼》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狼》 2008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小学升初中考试题目带答案

应元二中入学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小题2分) 1.7307中左边的7表示7个(),右边的7表示7个()。 2.一个正方形的棱长之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人用14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外衣比帽子贵90元,外衣和帽子共比鞋贵120元。一双鞋()元。 4.一条水渠,甲队挖要20天,乙队挖要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挖4天后,这条水渠还剩()没有挖。 5.两个自然数的和是286,其中一个数的末位数是0,如果把这个零去掉,所得的数与另一个数相同,那么原来两个数的积是()。 6.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2,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6.2,丙数是()。 7.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它一连采了几天共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这几天中有()个雨天。

8.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果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人淘水。 9.小明从家到学校上课,开始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这时他想: 若根据以往上学的经验,要按这个速度走下去,肯定要迟到8分钟。于是他立即加快 速度,每分钟多走10米,结果小明早到了5分钟。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米。 10.某校242名学生组织军训,排成两路纵队,前后两位同学平均相距0.8米(包 括每人所占的位置),如果队伍每分钟前进40米,现要过一座长100米的桥,从排头上桥到排尾离桥共需()分钟。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每小题1分) 1.4500减去30,连续减111次,得数是1200。() 2.一个半圆的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π+2)r。() 3.两个数相除,商12余5,已知被除数是137,则除数是11。() 4.一个乒乓球的重量约是3千克。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5°,则另一个锐角是55°。()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5分,每小题1分)

黔之驴历年中考题

黔之驴历年中考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06年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悯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龠(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 (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 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是(2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译文: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译文: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答: 2007湖北省随州市 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10分) 黔之驴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悯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②悯(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ùn):逃走。④噬(shì):咬。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liàng):跳跃。⑧(hǎn):虎怒吼。

《狼》中考题

(一)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上)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上)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潺亭实验中学邓强 1. 2007 年陕西省试验区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14分)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参考答案: 15.(1)放置,放下 (2)给……看,让……看 (3)洗,洗涤 (4)离开 16.C 17.(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 (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 18.“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更能体现“早”的特点。 19.甲:作诗要反复修改。 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2.2007年福建省漳州市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0~14题。(16分)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陕西省西安市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计1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会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的() A.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别硅是一种非金属 B.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C.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合碳元的物质 D.图书资料失火可用干冰灭火减少损失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是() A.禁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大量砍伐森林代替燃煤作燃料 C.冬季禁止人员携带火种进入山林 D.大力推广公共交通使用新能源汽车 4.“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A.3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图示的所有物质均为化合物 C.三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离子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 5.对以下反应归纳正确的是() A.都是分解反应 B.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C.都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方法 D.中的MnO2都是反应的催化剂 6.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7.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溶液质量随加入试 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极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2013年小学升初中摸底统一考试试题

2013年小学升初中摸底统一考试试题 数 学 试 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 1、据统计,我国汉族人口是十一亿三千七百三十九万人,写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2、5时24分= 时 , 83吨= 千克 3、3÷8=15:()=()%=()折=()24 4、用20以内的4个合数组成一个比值都等于 32的比例等式 。 5、在一个口袋里有2个红球和8个白球,从中任一抽出1个球,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 6、把3千克的巧克力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千克的 ,每份是 千克。 7、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小瓶用去0.3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原有油重量比是1:2,则大瓶原有油重 千克,小瓶原有油重 千克。 8、六(1)班举行跳绳比赛,第一组有8个人,成绩分别是88个,94个,88个,98个,107个,94个,116个,88个。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9、一台收音机原价100元,先提价10%,又降价10%,现在售价是 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7页,34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在试卷上规定区域内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认真核对试卷是否存在缺页、错页及印刷不清楚等问题. 4.作图必须用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5.本卷π取值3.14。

10、作图:过图中一点A作已知直线l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11、一个水池底面是长为5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水池深为2米。现在要把底面和侧面铺上瓷砖,铺瓷砖的面积有平方米;如果在里边装水,水面离池沿2分米,这些水有立方米。 12、如右图1 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是半圆弧的中点,BC是半圆直径。已知AB=BC=10,则阴影部分面积是。 图1 第12题图 13、如图2所示,一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2小块,2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 (2+2)块,3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2+2+3)块。以此类推,4条直线最多可 以把圆分成块,n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块。 图2 第13题图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题1分,共7分) 14、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其中兔子有() A 3只 B 4只 C 5只 D 6只 15、长方形的长和宽() A 不成比例 B 成反比 C 成正比 D 无法确定 16、要反映小红六年级数学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D 直方图 A l A B C D

黔之驴中考试题及答案

年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题。(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ǎ,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 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分) ()蔽林间窥之()()稍近益 狎() ()驴不胜怒,蹄之()()扪烛而得其形() .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 是(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分)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译 文: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译 文: .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分) 答: 湖北省随州市 阅读《黔之驴》,完成~题。(分) 黔之驴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á):地名。②慭慭(ìì)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ù):逃走。④噬(ì):咬。⑤狎(á):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à):跳跃。⑧(ǎ):虎怒吼。

2019-2020西安市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9-2020西安市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4a a a += B .3412a a a ?= C .3412()a a = D .22()ab ab = 2.已知11(1)11A x x ÷+ =-+,则A =( ) A .21x x x -+ B .21x x - C .211x - D .x 2﹣1 3.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且a>b>c ,a +b +c =0,有以下四个命题,则一定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①x=1是二次方程ax 2 +bx +c=0的一个实数根; ②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 ③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 ④不等式4a+2b+c>0一定成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4.某球员参加一场篮球比赛,比赛分4节进行,该球员每节得分如折线统计图所示,则该球员平均每节得分为( ) A .7分 B .8分 C .9分 D .10分 5.如图,AB 是一垂直于水平面的建筑物,某同学从建筑物底端B 出发,先沿水平方向向右行走20米到达点C ,再经过一段坡度(或坡比)为i=1:0.75、坡长为10米的斜坡CD 到达点D ,然后再沿水平方向向右行走40米到达点E (A ,B ,C ,D ,E 均在同一平面内).在E 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 的仰角为24°,则建筑物AB 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sin24°≈0.41,cos24°≈0.91,tan24°=0.45)( ) A .21.7米 B .22.4米 C .27.4米 D .28.8米 6.方程21(2)304 m x mx --+=有两个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