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角色互换

师生角色互换
师生角色互换

师生角色互换,课堂教学共赢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此,我尝试改变传统的“师传生受”教学模式,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组织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一、“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

“师生角色互换”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欧美国家的学校中较早普遍使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很多学校正逐渐兴盛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师生角色互换”,不论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崭新的挑战。

所谓“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即教师事先指定某一学生(开始时最好找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讲课,教师坐到学生中间充当学生,课堂的一部分节奏与教法由学生控制、掌握,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

1.选定授课内容,布置课前预习

教学实践表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不能将教材的内刚开始进行这一教学而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容全都交给学生,

方法时,要挑选一些内容比较简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题。基于这种想法,我选择了高一《政治生活》中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作为学生上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对这一课的内容已有所了解,而且这些内容和高一历史又有部分交叉,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上课难度相对较低。于是,我布置了这一内容,学生便积极预习和备课。

2.认真审核“教案”,进入授课环节

学生备好的“教案”,应以书面形式交给教师,包括文字稿和课件。之后,教师进行认真审核并当面指导。接下来,学生进入授课环节。在审核时,教师要着重看学生所备内容的重难点是否准确,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课件是否精练等。在授课时,学生可按照事先的教学设计,在总体方向的指引下自由发挥。

3.利用评价小结,弥补知识漏洞

学生授课之后,一般会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时教师重新走上讲台,首先对“小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简要点评,然后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漏洞与不足之处恰当补充并进行

课堂小结,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发展。

三、“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实施的意义

互换听讲角色,唤起学生情感体验1.

一堂课究竟该怎么上?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

围绕教师转。这种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于是,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最终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身心的发展。在本次政治课上的“师生角色互换”尝试中,我尝试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通过互换听讲角色,一方面,讲课的学生在充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产生了满足感,同时他们也感慨“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从而真正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增强纪律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对于听课的学生来说,这种角色互换不仅给他们带来新鲜感,而且通过“小老师”与真正教师的比较,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教师的教学成果。

2.互换问答角色,营造师生平等氛围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扮演权威者的角色,于是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和戒备的心理,师生角色不平等。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师生间产生距离。而我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由原来的“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或学生答”,这就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例如高一(12)班的“小老师”王宇菲在教学“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内容时,联系到与“十二五”规划相关“为什么制定‘十二五'规随后她提出一个问题:的时政资料,

划的建议要由中国共产党提出?”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陷入思

考,当“小老师”正准备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个大胆的学生提议:“让老师先回答这个问题。”其他学生一听,立刻兴奋起来,于是鼓掌要求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小老师”说:“先由何老师回答,然后其他同学补充。”接着,我就像学生一样站起来回答:“‘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之所以要由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我回答之后,其他学生纷纷补充发言。这样的问答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平等,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互换主配角色,演绎课堂智慧生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一堂课表面看起来井然有序,但从根本上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潜能没能得到较好发挥,学生的自信心难以树立。新课程标准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因此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甘当“配角”,从旁指导。在我的“师生角色互换”课中,教师只在最后对学生讲课的内容进行恰当点评和必要补充,而“小老师”与学生们充分互动、一起探究教材内容,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由于角色的转换,学生有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感觉,于是学习热情的高涨使他们更加乐于讨论、交流和表达。就这样,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格外积极和投入,从而智慧生成,演绎灵动的课堂。例如,“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老师”在课堂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问题一提出,学生们

立刻踊跃发言。学生甲:“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学生乙:“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学生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小老师”认为学生们已把问题回答得很完整之时,学生丁站起来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这个答案出乎“小老师”的预料,于是“小老师”望着我,等待评价。其实,学生丁的回答令人感到惊喜,因为在课本第一课《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里写到了相关内容。想到这里,我立刻站起来点评:“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不错,能够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话音刚落,全班学生立刻鼓掌,学生丁非常自豪。由此,学生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4. 互换教学角色,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通过学生走上讲台可得知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可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欠缺和兴趣之所在,可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同既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在扮演“小老师”的过程中,样,课堂组织、调控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又可切实体会当教师的酸、

甜、苦、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听课的学生来说,由同学充当“小老师”,更能调动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及师生共同提高和发展。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进行“师生角色互换”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尝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焕发课堂的生机与活力,达到师生共赢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在教中放下“架子”,让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中得到“解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