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外国文学(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外国文学(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外国文学(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侯赛军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实质。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古希腊妇女海伦被抢。

在古代,以妇女为导火线而进行征讨的战争是常有的事。古代抢夺妇女是父权制社会掠夺财富的一种表现。妇女被物化,她被当做男人的财产和性奴隶。妇女被抢,侵占了被抢妇女丈夫的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为此引发战争,是为了争夺和抢劫财富,包括妇女在内。为妇女而战只是一个借口。特洛伊战争海伦被抢的实质也应如此。

简述《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王》展示的是人与命运的冲突。在索福克勒斯看来,俄狄浦斯为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四处奔走,力图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值得肯定和歌颂的。然而,他的抗争却归于失败,命运使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了罪人。因此,他对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这种对与命运抗争的英雄的肯定和在客观上对命运合理性的怀疑,正是雅典奴隶主政治由盛及衰时期民主派意识的特点。面对尖锐的社会矛盾,雅典的自由民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危机感到惶惑与无能为力,表现出强烈的悲愤情绪。

简述《神曲》的主题思想。

《神曲》写的是诗人神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但通篇充满了象征的寓意。黑暗的森林象征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豹、狼、狮象征当时阻碍社会前进的邪恶势力;森林迷路象征人类的迷惘;维吉尔象征理性;贝雅特丽齐象征信仰。但丁通过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意大利和人类只有在理性的指引下,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去除各种罪恶,在道德上得到净化,再经过信仰的引导,才能走出迷惘,达到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从而得到永恒的幸福。

简析但丁《神曲》思想内容及艺术上的二重性

恩格斯认为意大利的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个评述,既指出了但丁的二重性,也是理解《神曲》的二重性的关键。

《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谴责党派纷争。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

什么是文艺复兴?

14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先在意大利产生,接着席卷欧洲。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世俗形式,以复兴与中世纪神学完全不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而开始的。但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在于借用古代文化中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积极因素,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登上历史舞台而进行的一场运动。

怎样理解人文主义的进步性及局限性?

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称为“人文主义”,亦即人道主义,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它强调以人为本位,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反对神的绝对权威。具体表现为: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2、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幸福,反对禁欲主义、来世思想。3、提倡知识、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神秘主义。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它的进步意义。但人文主义有其阶级局限性,它的哲学基础是人性论,其实质是个人主义,它所强调的人是抽象的,形式上是全人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自身。他们把个人主义视为天经地义的准则。人文主义者承袭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本精神,同时保留了对上帝的承认。它反对教会,并不否定宗教,只是反对教会里不合理的、扼杀人性的部分和教会的神权统治。

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1)内容上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主张人性,现世幸福。

(2)文学手法上摒弃了梦幻、象征手法,注重写实,真实地反映人生和社会生活,也包含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因素。

(3)文学形式丰富多样,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希腊罗马文学的各种样式,还开辟了新的文学样式。

(4)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促进了各民族语言的统一,使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什么叫十四行诗?

又译“商籁体”,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什么叫流浪汉小说?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小说类型。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对于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篇小说的结构方法和人物描写方面,有过积极的启迪作用。

简析《十日谈》作为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

薄伽丘的《十日谈》故事来源不一,有的取材于历史事件,有的取材于民间文学,有的借鉴东方故事,有的是作家的创造。作家以人文主义思想对这些故事进行再创造,从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认为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歌颂爱情,反对禁欲主义。作者把爱情看作是人的一种重要而自然的高尚情感,人人都有权利享受爱情。他歌颂爱情的力量,能使愚者变得聪明;他赞美至死不渝的爱,真正的爱情能够冲破一切封建的罗网;他反对门当户对和包办婚姻,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特别是《第四天故事第一》中的男女主人公纪斯卡和骑思梦达的爱情故事更是感人至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第二,讽刺、揭露和批判了教会与封建君臣的虚伪、狡诈和愚蠢。作者以辛辣的笔调大胆地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撕破了教会神圣的外衣,把它们的种种罪恶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第三,赞美妇女才能,宣传男女平等。作者认为妇女既不是圣母,也不是魔鬼,而是与男人一样有个性、有能力、有智慧的活人,体现了对妇女人格的尊重。

简析《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

《堂·吉诃德》是一部反封建的杰作。它以深刻的内容、典型的人物和辛辣的讽刺,抨击嘲笑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制度和流行的骑士小说,生动地表现出骑士的长矛、甲胄已进了历史陈列馆,逆时代车轮而行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事实上,小说问世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就销声匿迹了。

小说为后人提供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生活的广阔画面,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骄奢淫逸,官僚衙门的贪污纳贿,反映了封建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小说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借鉴。全书中虽然只写了两个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但以他们的游侠经历为线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堂·吉诃德以其脱离实际、盲目蛮干的性格特征而成为这类人物的代名词,但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他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又令人感动,有值得肯定的可贵品质。他和桑丘都不是类型化的人物。

分析堂吉诃德形象。

答:堂吉诃德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其审美属性既具有喜剧性又包含了悲剧性。

堂吉诃德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行动盲目。他读骑士小说入了迷,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中那些古怪念头,决心献身于骑士之道。他明明是个年过半百、又高又瘦的老头,却夸口自己是天下少有的骑士。他的坐骑明明是骨瘦如柴的弩马,他却声称是世间难得的骏马。他的“意中人”明明是一个和他素无往来,身体粗壮,胸口上还长着毛的养猪姑娘,他却认为“她的美貌世上无双,她的名声女中第一”,她是世上最尊贵的公主,要为她终生效劳。他带着幻想中的骑士狂热,以为处处有鬼怪妖魔,时时都是他行侠仗义的机会,疯疯癫癫,干出了一系列蠢事。先后三次游侠,历经大小二十余次冒险,屡遭失败,仍执迷不悟,不能不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并不同于那些效忠封建领主的骑士。他献身骑士游侠是为了主持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是出于济世救人的责任感,动机是高尚的。他大战风车,是因为他把风车当作危害人类的巨人。他释放苦役犯,是因为“人是天生自由的”。而且只要不触及骑士道,他就谈吐高雅,见解深刻。他一再咒骂自己的时代世风日下,邪恶横行。他追求平等,告诉桑丘不以出身贫贱为耻。他的社会理想是建立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太平盛世。他对社会、人生乃至文学艺术都有不少真知灼见,显示出渊博的学识。他本身又具有慷慨大度、正直无私、善良忠贞等美德。这些思想和品质,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辉。更为重要的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行动中还表现出一种敢于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的自我牺牲精神,一种近乎殉道者的圣洁。他不怕讥笑、不怕打击和失败,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真心实意要改造世界,无休无止地战斗。但由于他思想脱离实际,行动违反历史进程,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当他最后从幻想中醒悟过来时,又离开了人世。因此,他又使人怜悯和同情,在他令人可笑的喜剧性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性。

简析桑丘·潘沙形象

桑丘·潘沙是《堂·吉诃德》中的另一重要人物形象。他是西班牙农民的典型形象。他清醒冷静,讲究实际,他跟堂·吉诃德出行,当他的侍从,只是想通过冒险摆脱贫穷现状。但后来,他身上的机智、善良等农民的优秀品质逐渐占了主导地位。堂·吉诃德为了真理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深深打动了他,随着游历,他的思想境界也在变化、发展。他常常指出堂·吉诃德的错误,对友情十分忠诚。他当上了“总督”以后,决心保护好人,决不宽容坏人。他在“任期”中间做了许多好事。桑丘是与堂·吉诃德对立而又互补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普通人民的智慧和美好品质。

简述《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1)采用骑士小说的结构方式。(2)着力刻画两个典型。(3)锐利、强烈的讽刺。(4)鲜明生动的大众化语言。此外,还借人物之口,直接提出了小说创作的有关理论。

莎士比亚化

指的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戏剧艺术手法,即要求作家不从抽象概念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用形象化的艺术描绘和再现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

请谈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是如何对待夏洛克形象的。

答:(1)夏洛克是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商人。他集贪婪、吝啬、狡猾和残酷于一身,他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归结为对金钱的贪欲。对他的贪婪吝啬、凶险残忍,莎士比亚给以强烈的讽刺批判。

(2)他作为受歧视的犹太人和异教徒,莎士比亚又对他寄予了一定的同情,通过他的嘴喊出了抗议基督徒对犹太民族压迫和歧视的呼声。

(3)莎士比亚的这种态度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所决定的。

什么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形象,是封建关系解体时期的破落骑士,专靠吹牛撒谎和招摇撞骗过日子的“雇用兵”和“冒险家”的典型。他是联系宫廷和下层社会的纽带。通过他的活动,真实地描绘了上至宫廷、下至妓院、“野猪头酒店”的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状况和道德面貌,展示了英国封建关系解体时“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上层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这种“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被恩格斯称为福斯塔夫式背景。

简析奥塞罗形象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主人公奥赛罗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威尼斯大将,与当地元老之女苔丝德梦娜相爱结合。但当奥赛罗面对旗官伊阿古设下的层层陷阱时,却轻信了妻子不忠的恶语,在妒恨之下掐死了苔丝德梦娜。在襟怀坦荡、嫉恶如仇的奥寨罗看来,他与苔丝德梦娜的爱情是人间美丽与真诚的体现,一旦幻灭,他感到整个世界就崩溃了,一切没有了价值与意义。一个具有入文主义理想的人,又具有单纯、轻信、暴烈的性格,悲剧自然而发生,丑恶达到目的。因此奥赛罗的悲剧,既是理想破灭的悲剧,又是性格缺陷的悲剧。

简析李尔王形象

李尔王本是一个刚愎、专横、喜听谗言的君王,一念之下将国土分给两个花言巧语但心肠歹毒的大女儿,将善良秉直的小女儿远嫁国外,但很快他就在两个大女儿百般欺凌之下流浪在外,并亲眼看到了下层民众的苦难。在痛苦与受难中,他开始认识到自己以前高居宝座时所犯下的种种过失,开始体恤民情,并呼吁“安享荣华的人们”睁开眼睛去体味劳苦大众

的苦处,这时的李尔王已经变成道德完善的新人,因此,李尔王的形象具有两重性。但正是他作为君王时的过错,将自己和国家推向悲剧的深渊。因此李尔王的悲剧也寄托了作者对在位君主的希望。

简析麦克白形象

麦克白是苏格兰的大将,国家的栋梁,由于个人野心膨胀,杀死国王登上王位,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走上血腥之路。但麦克白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野心家,其天性中还有善良、人性的一面,因此在他弑君篡位滥杀无辜的过程中,内心一直处在野心与良知、贪欲与人性的激烈搏斗中,每下一个决心,每一次行动,都在上帝与魔鬼之间左顾右盼,一任道德与罪行分裂身心,直到被王子战败身死。因此麦克白是一个内心分裂的悲剧形象。

试分析哈姆莱特形象及其悲剧的成因。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对世界、对人都有一套全新的观念。他认为世界是一个光彩夺目的美好天地。他讴歌人类,也从不以尊卑贵贱对待人。跑江湖的戏子受到他的尊敬,行为卑劣的朝臣却遭到他的嘲弄。他本人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的品格。可见哈姆莱特虽然穿着丹麦王子的外衣,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先进、品德高尚、才智武艺俱全的人文主义者。

客观原因:对手太强大。悲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是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人文主义者与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但在那个年代,人文主义者所代表的社会力量还只是弱小的萌芽,资产阶级要取得胜利,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也就是说,实现人文主义理想的客观条件还不具备。尽管哈姆莱特的理想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这一要求在暂时强大的腐朽力量面前并不可能实现。因此,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便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主观原因:作为人文主义者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他追求美好的理想,要改造现实,但在现实中又找不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以至他的思想和行动之间充满了矛盾;这是因为他的理想是抽象的,脱离实际。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旦碰到现实的打击,就忧郁、犹豫,思考多于行动,最后只能听天由命。而且他孤身一人,脱离群众,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想依靠个人来完成重整乾坤的巨大任务。在强大的恶势力面前,他必然遭到失败。这是人文主义者垢致命弱点。因此,哈姆莱特的悲剧也是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时代的悲剧,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这便是哈姆莱特悲剧的实质。

什么是古典主义文学?在法国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古典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什么叫三一律?

答:古典主义文学是十七世纪首先在法国兴起而后流行于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

其理论和创作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而得名。

古典主义在法国产生的政治基础是法国君主专制制,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社会基础是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

其特征是拥护中央王权,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崇尚理性,强调公民义务;模仿古代,要求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什么是三一律?

十七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原则。它要求剧中的地点、时间、情节三者完整统一,即剧情发生在一个地点,时间限于一天之内,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这一规则虽有利于戏剧情节结构的简炼集中,但又是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

简析阿巴贡形象

阿巴贡是莫里哀喜剧《吝啬鬼》中的主人公,是典型的守财奴形象。他放高利贷,爱财胜过一切,将搜刮来的钱财埋在地下,生活上吝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儿女的婚事上,他也是以金钱为标准,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富有的老头,自己想续弦,也以陪嫁为准则。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金钱已经泯灭了阿巴贡的人性,家庭天伦皆被冷酷的金钱算计所淹没。因此阿巴贡成了“吝啬鬼”的代名词。

分析《伪君子》中的答尔丢夫形象。

答尔丢夫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

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伪善。他贪食、贪睡。他贪财。他贪色。要展开

而伪善所掩盖的是享乐、荒淫、贪婪、阴险、狠毒。要展开

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一个典型的流氓加恶棍。

简述《伪君子》的“开场”。

《伪君子》的第一幕第一场被歌德誉为“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主要表现在其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上。一开场,便是奥尔恭的母亲与一家人围绕答尔丢夫开始争吵,老母认为答尔丢夫是圣徒,家中成员包括女仆却都指出答尔丢夫的无耻之处,于是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矛盾。主要人物未出场,却处处都在介绍这个人物,被摆在两派争论的焦点上,引起悬念,同时通过争论,每个人的身份以及他们在这场冲突中的地位、态度,都自然流露出来,这样就收到了单刀直入、一举数得之效:既摆出了喜剧的基本冲突,又表现了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基本性格,为剧情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简述18世纪欧洲启蒙文学的特征。

(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启蒙文学成就最高,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

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8世纪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学。

(2)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因此,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

(3)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市民悲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等。

简析鲁滨逊的形象。

是一个具有坚毅本质和实干精神的新型资产阶级典型。他的冒险精神和坚强毅力正反映了创业时期的资产阶级的进取心,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作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他不甘平庸,不愿守成,一心一意想去海外冒险,去开辟市场,占有世界,创业致富。

作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他也有不可取的一面,这就是他身上暴露出来的唯利是图的本性。

什么叫狂飙突进运动?

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发生的一场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其精神是宣扬民族意识,崇尚感情、天才,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歌颂自然,不满鄙陋的现实。这场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与发展,是德国文学史上一次反封建斗争的高潮。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席勒。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其主要贡献有三:一是美学理论。《拉奥孔》(1766)探讨的是诗与画的界限。二是戏剧理论。《汉堡剧评》(1767—1769)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要求反映市民阶级的生活、愿望和情感。三是戏剧贡献。其喜剧代表作是《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市民悲剧代表作是《萨拉·萨姆逊》(1755)和《爱米莉娅·迦洛蒂》(1772)。

为什么说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之所以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是因为①剧本勇敢地把当时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②作者公开地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尊严,谴责达官贵人;③剧本除“爱情”外,还有一条“阴谋”的线索,通过宰相瓦尔特和小

人伍尔牧的线索,为“爱情”悲剧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背景基础。

简析《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内容。

是德国第一部产生世界性影响的作品,也是歌德青年时期最杰出的作品,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品。小说主人公维特富有才华与热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纯朴的农民和儿童,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有意义的实际工作,力图有所作为,但围绕着他的社会环境却是鄙陋的:平庸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僵化腐败的官场,这一切形成一张灰暗的网,笼罩他的身心,使其难以施展才能,于是性格变得孤独忧郁。他为绿蒂质朴纯真的品质而感动,产生爱情,但绿蒂早已是另一种平俗生活的俘虏,与他相遇相知但不能够走在一起共同开创新生活。爱情的绝望给他很大打击,使他感到在这个世界上已无处可逃,生命失去意义,最后精神崩溃,饮弹自尽。维特是一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平庸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以孤傲不合作的方式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简析玛甘泪爱情悲剧的原因

返老还童后的浮士德恢复了爱情的欲求,与一个市民的女儿玛甘泪相爱。玛甘泪为了与浮士德约会,给母亲吃了过量的睡药,误杀了母亲。她哥哥与浮士德决斗,被浮士德刺死。她痛极成疯,溺死了私生的婴儿,被关进监狱。浮士德想借魔力将他救出,但遭到玛甘泪拒绝。她甘愿领受死刑。

两人的爱情是真诚的,但悲剧也是必然的。因为围绕着他们的环境是鄙俗的,封建势力还很强大。向玛甘泪施加压力的不仅有她的亲人、朋友和四邻的流言蜚语,还有宗教和法律。这种庸俗鄙陋的社会环境,是造成两人爱情悲剧的客观原因。

另一方面玛甘泪深受宗教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毒害,缺乏浮士德的叛逆和进取精神,而浮士德虽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差异,又经不起诱惑,放纵自己的情欲。这是酿成悲剧的主观原因。爱情悲剧揭示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德国社会鄙陋的现实、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也说明爱情享乐并不是人生的目的。

《浮士德》的两次“赌赛”和五个悲剧各指什么?

天上的赌赛是指天帝与魔鬼靡非斯特之间关于人的争论。天帝认为人性向善,认为人在探索中虽不免会犯错误,但最终总会走向正途而找到真理。魔鬼认为人性向恶,人的追求没有意义,人最终会经不起诱惑而走入歧途、堕落。

人间的赌赛是指魔鬼与人类代表浮士德之间的赌赛。魔鬼甘愿为浮士德效劳,满足他的一切欲望。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说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那么,他的灵魂就归魔鬼所有。

第一个悲剧是知识悲剧。写浮士德在阴暗的书斋里钻研枯燥的书本,一无所得,感到厌倦,便同魔鬼订约,走出书斋,投身社会实践。这个悲剧否定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脱离现实

的书斋生活,象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摆脱中世纪的学问投身社会、探索人生真理的战斗历程,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渴望实践的强烈愿望。

第二个悲剧是爱情悲剧。写浮士德和小市民出身的格蕾辛相爱,遭到封建和宗教势力压制,他们的私生子被溺死,格蕾辛被投入监狱,判处死刑。这个悲剧使浮士德认识到,围绕个人生活的狭小圈子追求理想是不可能的,必须克服“小我”走向“大我”,向着更高的境界前进。也是对文艺复兴时期那种过分追求官能享受和个人主义泛滥的否定。

第三个悲剧是政治悲剧。写浮士德到罗马帝国宫廷服务,企图有所作为,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资产阶级想依靠封建统治阶级改革社会的幻想的破灭,实际上也是歌德在魏玛从政十年的经验总结。

第四个悲剧是美的悲剧。写浮士德幻游希腊神话世界,与美女海伦(古典美的象征)结合,他们的儿子在探索世界中不幸身死,海伦悲痛欲绝,也随之消逝。说明用古代美来消除现代丑的幻想的破灭。否定了用艺术力量改造社会的幻想,暗示人们不应该迷恋古代,而应当珍视现实。

第五个悲剧是事业悲剧。写浮士德带领人们在国王赏赐的一块封地上用劳动开辟了万亩良田,创建了一个人间乐园。征服大自然的成功,使浮士德感到无比欢乐,便情不自禁地喊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于是倒地而死,结束了探索的一生。但他的灵魂并未被魔鬼带走,而是被天使接到了天堂。浮士德创建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表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对人类社会美好远景的向往。浮士德一生的探索过程说明,人们只要努力,不断进取,就能实现人生的崇高理想。

怎样理解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是欧洲早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有教养、有渊博的知识,有反抗封建、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浮士德一生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物质享受、爱情欢乐、名誉地位等种种外界因素的诱惑下,虽有过一些失误,但因为他始终怀有崇高的理想目标,所以总能够从错误中获得教训,向更高的境界探寻,终于找到了人生真理。这正是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先进分子典型的精神特征。

浮士德思想上存在着矛盾。他留恋人世的欢乐和享受,又极力想从平凡庸俗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去探索崇高的人生。他追求美好的理想,但在丑恶的社会面前,也曾有过迷误。可贵的是他知错能改,步步攀登。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在浮士德作为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代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浮士德的理想是争取个人的“自由和生存”,而不是社会的解放。浮士德回避社会革命,期望靠统治阶级的恩赐建立人间乐园,这只是空想。

分析梅非斯特的形象并谈谈它在诗剧中的独特意义。

梅非斯特是与浮士德对立的反面人物。他奸诈、冷酷、凶残、寡廉鲜耻,虚无妄为,是

否定和恶的化身。他以危害人类为言行宗旨,处心积虑地引诱浮士德陷入歧途。他诱唆浮士德酗酒胡闹,一手导演了格蕾辛的悲剧,帮助封建王朝镇压起义,烧毁寺院、树林,在公海上大肆掠夺……在他身上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个人主义冒险家的本质。

梅非斯特虽是“恶”的化身,但也有“造善”的作用。他与浮士德一恶一善,相反相成。他既是浮士德前进路上的障碍,又是他前进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动力。他对浮士德作了种种诱惑,力图使其堕落,却使浮士德从迷途和错误中接受教训,提高认识,向更高境界飞驰。

梅非斯特不仅是浮士德形象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在表达作品主题方面具有独特意义。他既代表否定力量,同时又是现实的揭露者和歌德的代言人。他对当时的哲学、法律、神学等都给予了无情的否定,对荒淫腐化的宫廷、贪婪伪善的教会、金钱的罪恶、海外残酷掠夺的强权政策等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和嘲讽。歌德正是通过魔鬼梅非斯特之口来达到他揭露和批判现实的目的的。从这个角度看,梅非斯特形象又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

《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浮士德》的核心思想是启蒙时期的人道主义。诗剧通过浮士德一生的探索,总结了三百年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不断探索的历史经验,批判了中世纪僵死的教条,暴露了封建王朝的腐败和市民社会的鄙陋及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罪恶,否定了对狭隘的个人幸福的追求,最后,肯定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建立幸福社会的理想。它激励人们坚信理性的力量,为崇高理想而顽强奋斗。

简述《浮士德》的艺术特点。

《浮士德》是歌德一生艺术实践的总结,艺术成就很高。其突出特点是采用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段描绘形象、揭示主题。诗剧内容极其丰富,变化万千。作者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运用不同的诗体和写作风格。写浮士德五个阶段的经历,以叙事形式为主,而对爱情、景物等的描述则以抒情为主。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古希腊诗体、《神曲》中的三联韵体,无韵体等,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才能。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是诗剧又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家既立足于现实,又极力驰骋神奇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和作者的强烈感情,深刻地表现了300年来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精神探索的历史。

在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塑造人物形象是诗剧的又一艺术特色。首先,诗剧突出了人物自身的矛盾性。浮士德是在不断克服自身矛盾中探索前进的,魔鬼是在作恶与造善的矛盾中产生和存在的。其次,人物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在矛盾中依存并发展的。浮士德与梅非斯特一正一反,一善一恶,相反相成,在他们的关系中,贯穿着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上进与堕落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和激烈较量。<

《浮士德》在艺术上也有不足之处。如在第二部中过多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致使作品隐晦难懂;浮士德形象有些抽象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感;作品内容庞杂艰深,故事情

节缺乏连贯性,不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等。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拜伦式的英雄 1813—1816年,拜伦写了《东方叙事诗》,塑造了一系列的“拜伦式的英雄”。《东方叙事诗》是一组典型的浪漫诗,包括《异教徒》、《海岛》等篇。这些诗以抒情格调为主,抒发诗人自己的感受,诗中描写的环境和情节,都是东方或南欧的,充满异国情调,情节富有传奇性,比较紧张。诗中的主人公都是与社会对立的、孤独的反叛者,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这些人物有非凡的性格,追求自由、独立,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不向社会妥协,顽强坚定,宁愿为自由而死,不屈辱而生。但同时又十分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斗,因而往往前途渺茫,悲愤忧郁,注定悲剧的结局。他们既是社会的叛逆者,又是社会的牺牲者。这些形象反映了当时诗人自身的苦闷失望情绪和渴求斗争的意愿,表达了广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思想感情,又巨大的进步意义。但作者写的这些英雄是个人主义英雄,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幸福,表现出无政府主义和忧郁悲观的情绪,反映了诗人思想的局限。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立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最早萌芽于《恰尔德?哈洛尔德》。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 小人物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艺术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贫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显赫的大人物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随后,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塑造了“小人物”形象。 多余人 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

《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 1.米里哀教皇博爱主义的化身。 这一情节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改造邪恶习性,铸就善良灵魂的可行性,并成为小说整体结构的契机。2.冉阿让被感化后,立志行善至死不渝。 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化解人际隔阂,建立友好感情的可行性。 3.冉阿让对沙威的以德报怨 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征服恶人,自然淘汰恶人的可行性。 4.兴办福利,改善社会风气。 办福利事业是作者人道主义张扬的具体体现,描写悲惨世界目的在于消灭悲惨世界。 老师所讲:①作品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②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指出资产阶级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只会造成重复犯罪,人道主义高于资产阶级法律。③作者是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斗争精神。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作者以他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二,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得伐石太太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成为杀人成性的刽子身、“吃人鬼”。 三,作者还写了一大群杀气腾腾的凶汉拿着带血的刀斧在一块磨石上磨刀霍霍的情景,以及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狄更斯认为暴力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 四,狄更斯反对用暴力革命来解决社会矛盾。他希望统治阶级能开明而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 五,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一方面又认为行为过火。 简述《巴黎圣母院》一书的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是:“丑就在美的旁边,恶善共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和优美。”雨果认为,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而如果将夸张了的美与丑集中在一起,其对照效果会便好。 在《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既有外貌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如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却表现出正义、勇敢、真诚和强烈的爱憎感情,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此外,下层与上层两个社会,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两面三刀个法庭和两种审判,都有对照的意义。 试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①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是一个个人主义者,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于连个性刚强,充满激情,富有毅力。他虽然表面长得文弱,但是“心里竟藏着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外表和内心有着强力的反差。 ②于连有着反抗性与妥协性的双重人格,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服;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崇拜拿破仑,又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了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 ③于连是一个叛逆的受难者形象。 试比较拉斯蒂涅和于连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同点:(1)于连和拉斯蒂涅两人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奋斗理想,是法国王朝复辟时期探索自己的前途、寻找自己的地位、期盼成为“豪富和伟人”的青年,两个人都试图努力从社会底层爬进上流社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名词解释: 1、骑士抒情诗:即普罗旺斯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2、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是骑士传奇中的名篇。 3、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在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的影响也采用

隐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最为发达,其城市文学的成就也最高。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彼特拉克体”:是由彼特拉克创立的一种十四行诗体形式。它把每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有两节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节三行诗组成,押韵的格式是abba abba cdc cdc 。诗句每行1个音节,通常是抑扬格。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创作。 6、“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等7人组成,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位近代诗人。七星诗人肯定生活、热爱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但他们一味模仿古人,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并强调 作家必须“出身高贵”,带有明显的贵族偏见。7、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17、18世纪流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68题 1楼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68题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 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 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 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

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着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孤的故事》,通过动物间的斗争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9、?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外国文学史下 简答、论述题 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3、比较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相同点: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他们都注意塑造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且注重 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具有批判性、 暴露性、改良性。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 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 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不同点:(1)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 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 了平民青年和没落青年的郁郁不得志。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 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2)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 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劳资矛盾的激化,各种改良思潮的影响,使英国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第一,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 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第二,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 运,成功的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经历。第三,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 浓厚的改良主义的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较明显。第四,女性作家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 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用文学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女作家,他们在 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3)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与英法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一,文学与人民解放运 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主要内容。第二,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 代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焦虑及人道主义思想。第三,独特的形象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万隆会议:199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东方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 2、日本战后派:日本当代文学流派,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登上文坛的一批作家。他们以《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主要代表是野间宏、梅崎春生、三岛由纪夫。 3、第三新人:日本50年代文学流派,他们主张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战后派的雄心勃勃的风格,厌恶政治性意识形态,以日常生活感觉构筑作品世界,其代表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阿川弘之等。 4、新感觉派: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提倡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以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去刺激人们的感觉。 5、新倾向派:朝鲜20世纪20年代初的无产阶级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等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学追求唯美情调,坚持把文学与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6、述美派:又称旅美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旅 居美洲的叙利亚、黎巴嫩诗人、作家组成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纪伯伦、努埃曼等人,他们都以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学。 7、埃及现代派:阿拉伯现代文学流派,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后扩展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代表人物是海卡尔、侯赛因、台木尔等人。 他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批不同于阿拉伯传统文学的现代小说。 8、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日本现代文学的一种思潮,以 1916年前后的“工人文学”为基础,20年代十分活跃,代表人物是叶山嘉树,黑岛传治等人,先后创办《播种人》、《文艺战线》、《战旗》等刊物。1934年随着“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的解散而失去实力。9、日本唯美主义:日本近代文学流派,以永井荷风、 谷崎润一郎为代表,其特点是:描写人的表态心理和表态情欲,在官能享受中寻求精神的满足。 10、白桦派:日本近代文学派,代表作家是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因他们创办《白桦》而得名,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11、“破理显实”: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之一。就是主张作家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去描写“真实”,为日本白色主义理

文献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文献学 【名词解释】 1.《三体石经》 2.《穆天子传》 【老师笔记】“信史”,即可信的历史。《穆天子传》虽然影响很大,但传说的成分更多。因此,它不是信史。 【百度解释】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又名《周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作者不详。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别名《盛姬录》。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 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3.善本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善本的完整定义: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4.类书

外国文学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含泪的笑是对果戈理讽刺艺术的概括,果戈理的作品往往采取讽刺的手法描写庄园地主的庸俗腐败,空虚无聊同时也抨击封建官僚的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如在《密尔格拉得》所包括的四篇小说之一的《旧式地主》中,既对地主阶级精神空虚、无聊,予以嘲讽,又有所同情,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别林斯基因此称这种风格为“含泪的笑”。精神苦刑法是鲁迅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特点的一种评价,罗勋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以严酷的拷问官出现,桎梏了精神的苦刑,吧人物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试炼,层层剖析他们的灵魂,让他们经受精神上的痛苦磨练,他善于表现人物在异常状态中,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中,激烈的内心斗争和高度紧张的情绪变化(即变态心理,绝望情绪),拉斯科尼科夫的形象就是精神苦刑法的具体体现。 小说突出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理思考。 1在外省小城中,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围绕金钱,女人而产生的激烈斗争。 2卡拉马佐夫一家:马卡拉马佐夫、伊凡和斯麦尔佳科夫是人性恶的代表,他们放弃信仰、自食其果。德米特里是现实人性的代表,他因为没有放弃信仰而得救。阿辽沙是人性善的代表,他所指引人类的出路是忍耐、顺从。 3作者通过人类灵魂的搏斗,揭示他眼中的整个人类社会现实的内在本质。 "卡拉马佐夫气质"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性格"题材诸多"性格"类型中的一种,它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在文学中的审美提炼,具有"所多玛的灵魂"、"阴郁的怀疑"、"迷失后的皈依"和"历久弥坚的信仰"等复杂的文化构成。它是俄罗斯深邃的宗教文化与原始自然力和欧洲文明疾患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困惑。欲望与毁灭,兄弟间是热情、理想主义,父亲是贪婪,占有,最终都与世格格不入。 卡拉马佐夫性格、 《卡拉玛佐夫兄弟》(1880)写卡拉马佐夫父子、兄弟之间围绕金钱、女人产生的激烈的矛盾斗争,以此为中心事件,广泛描写社会生活,全面体现了作家的政治思想、宗教哲学,道德观念。这个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地主之家,其成员为了各自私利,勾心斗角,分崩离析,性格也各不相同,但却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把他们捆绑在一起,这就是文学史上称之为的“卡拉马佐夫气质”(或称性格),即俄国农奴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种种丑恶的精神气质的总和——那就是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放肆淫逸,腐化堕落的集中表现。这一家人的充满仇恨,矛盾的多层次对照的丑恶关系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农奴主阶级的丑恶本质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所产生的混杂畸形关系的反映。是俄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欧洲文学史宏伟纪念碑。是巴尔扎克1829-1848年所写的全部作品的总称,由巴尔扎克在1842年受《神曲》(原名《神圣的喜剧》)启示所概括提出的。《人间喜剧》棉鞋了人在金钱腐蚀下的异化和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落寞衰亡史。所谓“人间”,即作者所处的19世纪法国社会,所谓“喜剧”,即这个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世态人生,含有讽刺批判的意味。 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分类整理为三大A、风俗研究(67部)B、哲学(哲理)研究(22部)C、分析研究(2部,另有3部只有题目没有动笔)人间喜剧》创造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分类整理法:第二种是人物再现法: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即虚构,想像,神奇,描述美丽自然景观的文学。它是法国革命开始的名族民主革命新时代的产物,在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理论和伤感文学的基础上,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湖畔派:三诗人指的是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湖畔派”。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在诗歌创作上,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正式形成。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1800),中强调想象和情感对诗歌创作的的重要性。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例柯勒律治的《《老水手》), 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恰尔德。哈洛尔德是一个出具“拜伦式英雄”的特点的形象。 拜伦式英雄指拜伦作品中的主人公们——他们是高傲坚强的而又孤独忧郁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的社会势不两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威塞克斯小说 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的古称。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的散文全集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2、“多余人” 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的“多余人”形象系列 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二个“多余人”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 第三个是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 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的是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 3、小人物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 1.普希金《驿站长》中的淮林 2.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 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的杰武什金 4.契诃夫《万卡》的万卡 4、忏悔的贵族 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的罪恶本质,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5、社会问题剧(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是易卜生在19世纪中后期所创作的旨在提出社会问题的剧本。他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外衣,揭示出种种黑暗和罪恶,从而提出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 6、“长河小说” 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从《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创。它以小说的主人公的个人生涯为主线,构成基本情节。其他次要人物虽然各有独特的命运,但需依赖主线存在,不能独立成篇。小说的框架结构宛如一条由许多支流汇聚而成的大河,奔腾向前。这一新的体裁继承了古代流浪汉小说,对后面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7、“迷惘的一代”——“迷惘的”的文学主题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

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

外国文学史必考简答答题、论述题

第一单元 1、古代希腊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主 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答: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①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代表作有《希腊神话》和荷马《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和叙事长诗《神谱》。 ②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主要成就是 抒情诗和寓言。代表作有萨福的独唱琴歌,和伊索的《伊索寓言》。③希腊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公园前6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雅典成为全希腊的中心,雅典奴隶主民主制促进了雅典文化艺术的繁荣,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代表作有柏拉图《理想国》、《裴德罗斯篇》、《伊安篇》、《会饮篇》;亚里士多德《诗学》。 ④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这一时期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 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代表作米南德《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 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主要特点:①以艺术的方式反映了希腊氏族社会的本质和面貌。 ②神人同形,神高度人格化 ③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和奋斗精神 ④生动活泼、清新质朴、充满乐观精神。 3、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分析其主要思想和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答:基本内容: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伊利昂纪》写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事情。 全诗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奥德修纪》写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修斯,海上十年历险和归家夫妻团聚的故事。 主要思想:以人为主,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 主要人物形象:①阿基琉斯:勇敢,义气,固执,任性,氏族英雄身上的个人意识。 ②奥德修斯:有心计,善于克制自己,狡猾,心狠手辣。 4、荷马史诗有什么艺术特色? 答:1)创造了“英雄史诗“的形式:以英雄人物为中心,规模宏大,风格崇高。 2)结构灵巧,布局严整:《伊利昂纪》十年战争,最后一年,51天,4天激战(占整个篇幅的一半)。 3)自然的语言和“荷马式的比喻”:以自然界,日常生活,劳动过程中的某些现 象进行比喻。 4)使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 5)两步史诗的不同风格,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5、列举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比较他们的创作特点。 答:埃斯库罗斯:他的剧作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建成时期的社会生活。代表作《七将攻忒拜》(中,反映出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拥护民主制思想的一致性。)《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以一连串的复仇故事,反映出新观念新到的胜于旧观念旧道德、民主制优于旧传统的思想。)《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特点:悲壮、雄浑、自豪而又充满自信。 索福克勒斯:他的创作是雅典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代表作《俄狄浦斯王》(他提倡民主精神,鼓吹英雄主义思想,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是雅典奴隶主兴盛时期民主派意识的特点。)特点:悲愤、迷惘、上下求索。 欧里庇得斯:他的作品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意识。 代表作《特洛伊妇女》(以反对侵略战争为主题;)《美狄亚》(是为妇女地位的低下和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2014年10月最新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自考资料和试题上的名词解释汇编: 1、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公元前9世纪到8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的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巧制精编,创作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的执政者组织一批学者将其删改完善,《荷马史诗》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又进一步审校、定本,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2、新喜剧: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新喜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食客、艺妓和家奴等。新喜剧剧情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3、教会文学: 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所写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文学题材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5、英雄史诗: 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作品形成的世界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6、城市文学: 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应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7、七星诗社: 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是龙沙,他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8、流浪汉小说: 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9、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0、巴洛克文学: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1.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战略群体 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3.企业使命 是指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4.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5.重点集中战略 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6、新兴行业 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 7. 进入壁垒 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8. 企业愿景 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 9. 生产战略 是企业在生产的成本、质量、流程等方面建立和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规定企业生产制造和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服务。 10. 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

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1.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13、战略控制 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与其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14.退出壁垒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财务战略财务战略 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16.不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它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17.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18.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19.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20.战略群体 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21.市场渗透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精编

1.奥林波斯神统: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推翻他父亲的统治后,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自 己为首的庞大的神的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统”。这个神统是父权氏族公社的缩影。宙斯是司雷电之神,是众神之主,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妻子赫拉主管婚姻和生殖;其兄哈台斯为冥王,波塞冬为海神。宙斯的子女也分管天上人间各项事务,如阿波罗是日神,阿尔忒弥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阿佛洛狄忒是爱神等等。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住在希腊最高的奥林波斯山上,其实这是人类社会的缩影。 2.三联剧──又称三部曲,古希腊悲剧中最妆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 悲剧。它们既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的剧名,能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合成一组悲剧,有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后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3.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 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公元前9世纪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名荷马史诗。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集体和乡土的眷恋之情。两部史诗结构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荷马史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4.《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 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 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 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 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兴市民阶级 思想情趣的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讽刺封建贵族和宗教僧侣的专横、贪婪、愚蠢和伪善,表现市民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艺术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城市文学体裁众多,有韵文故事、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和长篇叙事诗等。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的成就最为突出,长诗《玫瑰传奇》也颇有声誉。 8.《神曲》是但丁在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是他经过长期酝酿和构思,经历10多年之久 的忧愤之作,是诗人的代表作。《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原题为《喜剧》。《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威塞克斯小说 威塞克斯就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得古称。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得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得悲惨生活。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得散文全集就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得苔丝》。 2、“多余人” 出现在俄国文学中得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得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得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得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就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她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她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得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得“多余人”。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得“多余人”形象系列 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就是普希金得《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二个“多余人”就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得毕巧林 第三个就是屠格涅夫《罗亭》中得罗亭 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得就是冈察洛夫得《奥勃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 3、小人物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得一批生活在底层得小人物得典型形象。她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得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得“小人物”系列: 1.普希金《驿站长》中得淮林 2.果戈理《外套》中得亚卡基 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得杰武什金 4.契诃夫《万卡》得万卡 4、忏悔得贵族 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就是理想得贵族知识分子,她们思想进步,有较高得精神追求,但就是由于腐朽堕落得贵族生活环境对她们得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当她们在特殊事件得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得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得心理变化,忏悔自己得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得罪恶本质,如《复活》中得聂赫留朵夫。 5、社会问题剧(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就是易卜生在19世纪中后期所创作得旨在提出社会问题得剧本。她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得外衣,揭示出种种黑暗与罪恶,从而提出许多重大得社会问题,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 6、“长河小说” 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从《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创。它以小说得主人公得个人生涯为主线,构成基本情节。其她次要人物虽然各有独特得命运,但需依赖主线存在,不能独立成篇。小说得框架结构宛如一条由许多支流汇聚而成得大河,奔腾向前。这一新得体裁继承了古代流浪汉小说,对后面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7、“迷惘得一代”——“迷惘得”得文学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