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附件3

2015年辽源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

故处理办法》等;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

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阅读理解能力: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4.写作能力: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小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

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文件精神。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存储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小学

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熟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保教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具有筛选并整合图画、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于保教工作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存储和应用的能力。具有根据保教工作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答题模板(小学和中学)

《综合素质》 材料分析题考点及解题模板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答题模板: 一、(教师行为正确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二、(教师行为错误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第一章第二节学生观 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 1、(教师行为正确)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 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2、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 违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二、因材施教(很少单独作为材料分析的考点,一般是可以添加到学生观之中) 把这几点回答出来; 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家庭情况; 其次,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引导; 最后,要多引导多表扬。 第一章第三节教师观 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该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背了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1)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材料中……..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综合素质能力测验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能力测验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本次参照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能力测验》,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综合素质能力测验》主要测查报考者的基本素质、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及综 合运用的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测验》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 断、资料分析为客观性试题,材料作文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 分钟,满分100 分。 二、作答要求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 铅笔和橡皮。 如有答题卡,报考者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本人姓名 和准考证号,用2B 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客观题用2B 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主观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 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本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不选、多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例题1: 细节决定差异,但是,过早地于细节,会使你迷失在不重要的事物中,所以首先 要抓住基础,细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o

A.纠结忽略 B.沉溺摒弃 C.致力考虑 D.集中发现 答案:A 例题2: 管理学作为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出现在案例之后的。只有具备真实性、典型性、 多维性的案例,才能成为教学中研究讨论的优秀母本,由此而来的观点因为有扎实案例的支 撑,也才具有生命力、说服力、参考价值。脱离了真实案例而来的任何管理高论都是在浪费 公众宝贵的时间和热情。 这段文字中“由此而来”的“此”指的是: A.案例 B.实践 C管理学D.研究讨论 答案:A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 本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 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不选、 多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例题1: 每道题中提供一组数字,其中缺少一项,根据给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找出最符合题意的 答案。 例题:1,1,2,6,24, A、25 B、27 C、120 D、125 解答:正确答案应选C。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1.历史性&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点。 历史继承性:不同时期的相同点。 2.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代表作:《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地位: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言人; 思想:夸我班级独立与大泛&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3.《大教学论》的地位&《普通教育学》的地位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是:《普通教育学》; 科学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4.孔子&苏格拉底 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5.《学记》的地位&《论演说家的教育》的地位 《学记》: ①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②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③“教育学的雏形”。 《论演说家的教育》:

①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②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③体现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6.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7.顺序性&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由A到B,不可逆不可跨越; 阶段性强调的是A和B的不同,强调的是不可混淆,不可混为一谈。 8.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的比较。 9.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理论术语;着重对培养人的规格做规定;可以由个人提出; 教育方针:政治术语;着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具有强制性。 (二) 阅读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篇幅一般在600到800字,有些甚至能达到1000字到1200字,篇幅相对较长,而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 (2)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 (3)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所以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最后,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附件3 2015年辽源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

故处理办法》等;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常识)重点总结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历史: 中国: 1.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4.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5.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6.焚书坑儒:秦国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8.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胜利。 9.文景之治:汉朝 1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12.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3.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曹丕:魏国,洛阳;刘备:蜀国,成都;孙权:吴国,建业。 15.淝水之战:东晋。 16.隋文帝和隋炀帝:科举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17.贞观之治:唐朝李世民开元盛世:唐玄宗 18.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19.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20.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1.太平天国:第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 22.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23.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4.五四运动: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6.“七七事变”拉开了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27.党的第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28.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 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按照面积大小顺序)四大洋:太大印北(按照面积大小) 中国: 1.张衡:地动仪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方书的鼻祖。 3.祖冲之:圆周率。

教师资格证-中学-2018-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 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 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 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㈠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㈡学生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

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㈢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②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其次,尊重学生意味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完整资料).doc

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重点(小学)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讥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主动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诗,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 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 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 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方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6.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 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C.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 7.某中学教师黄某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黄某的做法 A.正确,教师可以放弃个人权利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

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 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正确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它机构,能够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