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中语文报任安书导学案粤教版必修

《报任安书》知识点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已有知识

2、能拓展运用

预习题:

一、指出下面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

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

4、放失旧闻。失,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

6、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

二、解释下面词类活用

1、请略陈固陋固陋:

2、以污辱先人辱:

三、指出下面一词多义。

(一)虚词“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二)虚词“所”

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固定用法

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2)所以:

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解释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二)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五、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

翻译画线的句子。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弥子瑕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而念我!”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

(1)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2)忘其口味而念我!

《报任安书》课堂检测

班级学号姓名

1.下列词语,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曩(nǎng)者阙(què)然囹圄(líng yú)

B.倜傥(tìtǎng)愤懑 (mèn) 放失 (shì)

C.缧(léi)绁闺閤(hé)剌(là)谬

D.强(qiǎng)颜将相(xiàng)愠色(yùn)

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

B.若望仆不相思(怨恨)幸勿为过(过错)

C.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

D.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

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

F.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吾视其辙乱

B.窥镜而自视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瞋目视项王

4.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仆诚以著此书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思垂空文以自现

C.放矢旧闻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E.则仆偿前辱之责

F.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6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当堂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失去

3.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A.①④⑥ B.②⑤⑥⑦C.①③⑤D.②④⑦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12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来者。

3.亦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网罗天下放矢旧闻,____________,综其终始,___________________.

6.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报任安书》知识点导学案

预习题答案:

一、指出下面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4、放失旧闻。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

6、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二、解释下面词类活用

1、请略陈固陋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2、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指出下面一词多义。

(一)虚词“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在哪里)(《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他,老师)(《师说》)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哪里)(《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怎么)(《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啊)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停顿)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停顿)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的样子)

(二)虚词“所”

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这)(《项脊轩志》)

2、用作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所做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存在的地方)

固定用法

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2)所以:

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解释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于后世”作状语后置

(二)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幽”表被动,被幽禁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表被动,被拘禁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放逐”表被动,被放逐

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膑脚”表被动,被施与膑刑

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囚”表被动,被囚禁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课后拓展

参考翻译: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卫国的法律(规定),偷驾国君车子的人要判砍掉双足的罪。不久,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知道了这件事,就连夜去通知他。弥子瑕就假传君主的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去了。国君听说了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另一天,弥子瑕同国君一起到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有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吃)。国君说:“真爱我呀,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年纪老了,宠爱淡薄了,得罪了国君,国君说:“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命令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剩下的桃子。”

《报任安书》

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1.D 2.B 3.C 4.A 5.D 6.D

当堂训练、.1.D 2.C 3.D 4.B 5.C

6.(1)《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言。

(3)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寻找民工老海

过了春节,何家庄的男人就踏上了淘金之路。出了火车站,一帮人背着铺盖卷,浩浩荡荡走了两条街,忽然发现队里的老海不见了。一行人急忙掉转头往回找,可哪儿找得见老海的人影?

大伙都急了,这老海五十多岁的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头一次出远门不说,身上也没带什么钱,如今让他一个人落了单,这还不要了他的老命哇!大伙儿回到火车站,以为老海会撞回到这里来的,谁知等了一天一夜,还是没见人。

第三天,来了一个招工的胖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大伙儿惦记着老海,安顿好以后,就接着出去找老海。可要想在这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找一个人,况且这个人还是个文盲,这简直比海底捞针还要难。人没找着,大伙心里不好受,老板一看不乐意了,说:“我叫你们来就是为了赶工程的,你们倒好,天天跑到外面玩,明天再不开工,我只好去叫别人了。”队中年纪最长的老山头急忙赔着笑解释:“老板,我们走丢了一个同伴,不找到他,心里不踏实呀!”老板一听笑了:“我还以为丢了个小姑娘呢,不就是个大男人吗?你们还怕他被骗去当小姐呀!要干就开工,不想干趁早走人……”大伙儿一听老板的话没有商量余地,就想,还是先保住这份活,再慢慢找吧。

于是,以后大伙就利用收工后的空闲时间出去找老海。他们一共七个人,就分成几组,往几个方向找去,像在家里围猎野猪一样,一定要把老海围出来。可这种方法一到大城市显然就行不通,一个月下来,他们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根本不见老海的人影儿。大伙一商量,就想出了个新招:在走过的地方贴上他们的名字和地址,这样老海看到就知道他们在哪了。转念一想,这老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就算看到了,还不是睁着眼走过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仍然没有老海任何消息。大伙又着急又担心,老海身上那点钱肯定早用光了,他普通话不会说,字不会认,肯定也没法子找到活干。这样一来,老海不知道已经饿了多久肚子了,说不定就加入丐帮了呢!大伙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后来,大伙出去时,眼睛总是盯着街上那些乞丐,一看到跟老海身子有点像的,就走上去仔细认一认。一看不是,就比划着向他打听,然而,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劲,老海好像已经在这座城市蒸发了。

一天,队里一个年轻后生忽然想出了个主意,兴奋地说:“老海虽然不认字,可他不是瞎子啊!我们只要在去过的地方留下一个他认得的东西,这样就容易多了!”大伙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可有什么东西能让老海知道是他们留下的呢?想来想去,家里这时候不是家家都在搞编织吗?对,就留一个家里特有的那种小篾箪,老海看到了,再怎么笨的人也该知道是家里人留的吧,然后他就会在那地方等,这样,他们碰面的机会就大多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大伙收了工,就在工地上捡了一些不用的竹子,开成篾片,编成一个个小篾箪,街上的电线杆上、路边的大树上、公园大门口,都挂了一些上去。在一些小篾箪里,他们还放进了水和一块大面包,这样老海看到的时候,马上可以拿来充饥。他们又考虑到,如果老海发现了小篾箪,跟着来找他们怎么办?于是,他们在通往工地的小路口挂了十多个小篾箪,用油漆涂成红色,显得十分醒目。

这样一来,他们找人的方法从游击战变成了“守箪待人”。每过两天,他们就像在家里查野猪夹一样,到挂有小篾箪的地点去巡查一遍,看看里面装的东西还在不在。如果东西没动,担心变质,就拿回去大家吃,再换上新鲜的水和面包。

一晃又是一个月过去了,老海既没找到工地来,大伙儿也没在挂小篾箪的地方守到他。大伙都挺失望:这老海,咋就不能多走动走动,多抬头瞧瞧呢!可是,这办法还得坚持下去,他们轮流着隔两天三天就去查看,更换水和面包。

不知不觉,一年就要过去了,工地在春节前半个多月就停工放假。一天,老板回到工地查看,发现工棚里还住着人,进去一瞧,原来是他们这一伙,老板奇怪了,别人巴不得赶早回去,这伙人看样子还没有走的打算,就问:“咋的?我又没少你们一分工钱,不想回家过年啊?”老山头忙说:“哪能不想回家啊,一年没见着家里人,心早回去了。可我们还少一个人。”

老板这才想起他们说过走丢了一个同伴这回事:“哦,还没找到呀!我看,你们别等了,这年头无名死者多了,没人认领,往火化炉一扔完事!”大伙一听,脸顿时变了色,面面相觑。这个他们倒从没想过,难道老海真的……老山头紧紧闭着嘴唇,脸上的肌肉颤抖了几下,缓缓开了口:“我们乡下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十个人进山,决不能九个人回来,不管是人还是尸。我们八个人来,不能七个人回去。”

老板想了想,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不过得花钱。在报上登个寻人启事,说明有报酬,就是一只蚂蚁也能给你找出来。”大伙忙问要多少钱,老板笑了:“这就说不准了,有钱人找条狗找只猫出个三万五万不算多,没钱的找儿找女三百五百不算少,这要看他在你们心中是什么分量!”大伙儿转头看着老山头,等着他发话。老山头叭叭地抽了一回烟,说:“这样吧,我们七个人,一人凑五百出来。”说着,率先掏了五百元。大伙纷纷拿出钱,很快凑了三千五百块。老板有点惊讶地打量着他们,他知道他们这一年到头也就挣了四五千块而已,这五百块可就是他们一个月的血汗钱呢!老板二话没说,就带着他们找到报社,第二天,寻找老海的启事就登出来了。报社还根据他们的描绘,用电脑拼了一张老海的图。见报后,他们满怀希望地在工地等候着。

时间过去了好几天,他们还是没有等来好消息。眼看离春节只有几天了,老山头心情沉重地对大伙说:“这个年,大家都别回去了,在这过吧!”大伙儿默默地点头,决定留下来后,他们就一起到挂小篾箪的地点去查一遍。走了几个地方,没发现什么异样,大伙累了,蹲在一棵树下歇脚。忽然,一个后生指着树干喊了起来:“你们看,这儿写着老海!”大伙凑近一瞧,果然没错,树根上被人用刀歪歪斜斜地刻着两个字:老海。大伙顿时兴奋起来,这么说,一定是老海曾来过这儿,还在这儿给他们留下了记号。他们来了劲,继续往前搜寻,走了两条街,又发现了一棵留有老海名字的树。看来,老海一定在这一带出现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