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学

生命化学
生命化学

浅论生命与化学

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种种现象的一种抽象的概念。从古至今,对探寻生命本质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古时,人们便以五行、阴阳划分世间万物,以精气神囊括生命最重要的部分。现如今,化学、物理、生物的发展突飞猛进,曾经困扰人们的许多谜题都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早在物理学的微观粒子和化学的元素概念被提出的时候,人们便有了一个很合理又无法证实的假说:生命是由元素构成的。这个假说看上去无比正确,因为生命的各种元素都来源于这个世界,世界是由元素构成的,生命理应也由元素构成。但这个假说就如同曾经的相对论,人们公认为正确的,却无法被证明。因为有一点一直无法突破:为什么一群“死气沉沉”的元素堆到了一起,就有了生命?可以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甚至于,有了“意识”和“思想”?直到现在。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向世界宣布,首例人造细胞正式被制造成功。该细胞从DNA、蛋白、脂质,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实验室的制造。这次实验的成功终于打破了持续了数百年的僵局,第一次证实了简单的化学物质通过某种“玄奥”的组合,可以“制造”出生命!化学与生命的联系,从来没有这样的密不可分。

其实,化学与生命从一开始就紧紧相连。让我们将时光追溯到地球刚刚诞生的那个年代。“混乱”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喷涌的岩浆、沸腾的海水、剧毒的空气,所有的一切都向我们证明了这个时代中绝不应该有生命出现,除非发生奇迹。而事实上,生命的出现,就是奇迹。

现在我们知道,从某种角度讲,生命其实就是各种化合物的堆砌(当然这是极度简化的说法)。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的组成发现原始地球的条件确实相当的恶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没有有机物和氧气。生命的奇迹就是从这些简单而毫无美感的化合物中诞生的。著名的米勒实验向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雷电、简单的C、N化合物的叠加产生了生命的基础:氨基酸、核酸、糖。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这期间或许经历了数万年,亦或是数亿年,至今已无法考证。但生命的种子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萌发的。64亿年之后的今天,人们终于重复了那足以划分

时代的两个瞬间:无机物产生有机物(尿素),有机物产生生命(人造细胞)。

关于单体如何成为多聚体,多聚体又如何成为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又如何进化为多细胞动物,这中间有很多很多地假说,无法被证明。但是今天我们终于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命就是化学。

生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以核苷酸、氨基酸、单糖为基本的构成单位,以核酸、蛋白质、多糖为功能的执行工具。在细胞中,即使是在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病毒当中,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化学反应。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指出了生命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化学反应其实就是分子的运动,化合物的运动,在各种各样的化合物的碰撞、分裂、组合中释放能量、储存能量,完成新陈代谢,进行各种生命活动。这也正是那些无生命的物质无法做到的。

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命演化的过程当中担任了不可替换的责任。简单的三联密码子,64种不同的排列,构建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人类的遗传图谱早在数年前便已经完成。人们终于有机会从最本质的层次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如今只需要两天的时间,十数万的价格便可以将一个人的遗传信息全部读取出来。理论上而言,这无数行由AGCT四个字母构成的密码中,包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丝毫不落。甚至于有的科学家提出将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的遗传信息保存起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根据这些遗传信息将他们再一次复制出来,给予他们新生,让他们为这个世界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听上去有些天方夜谭,但这在理论上而言完全可行。如今,基因组的研究成为了生命科学的大热点。重组DNA成为了新物种培育的重要手段。基因克隆是分子生物学上极为重要的一种手段。克隆动物已经不再是什么技术性的难题,就技术方面而言,克隆人已经完全可行。抛开生命伦理不谈。人造细胞让我们看到了人造生命的可能性,以完整的人类遗传信息作为基础,让死去的人获得重生,现在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难题,但是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这样一个已经看到无限希望的目标,是终将实现的。

可以说遗传信息是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无法舍去DNA,因为至少在地球上,没有核酸,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是另一种生物大分子,如果说核酸是生命的根本,蛋白石就是生命存在所必须依靠的工具。在化学中,构象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分子就好像一个

个的积木一样,都有着自己特定的形状。由小的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就像是由一个个小的积木搭起来的巨大玩偶,执行特定的功能。蛋白质就是如此。20种氨基酸构成了人体中绝大部分的蛋白质,简单、美观、精确。有人说: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世界上最复杂的电脑要复杂的多。这句话没有错。简简单单的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自发地、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了正确的反应。在一个细胞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化学反应,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反应该影响的时候能够对细胞的其他部位或者是细胞外界产生影响,当不该产生影响时,又像乖宝宝一样自己玩自己的,与其他地方互不干扰。整个机体准确而高效,即使出现了错误也能够即时纠正过来。蛋白质的重要可以说是无可替代。

相比较而言,多糖的作用没有前两个生物大分子那么光彩夺目。它最终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为生命提供能量,尤其是多细胞生物。一台好的机器没有能量也只是一堆废铁。生命如果没有能量的不断供应,最终只能化为毫无生机的残骸。多糖其实就是多羟基醛或者多羟基酮。在生命体中能够起到醛、酮的作用。糖类通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形成各种中间体和CO2,为生命体提供能量或者参与到其他化学反应中去。同时也在机体中形成各种附加结构以辅助蛋白质完成其自身功能。虽然不起眼,却必不可少。

生物大分子中可能最不受人待见的就是脂质了。脂质就是脂肪。不论男女,对这个油腻又累赘的东西都不喜欢,恨不得全身上下每一块地方有才好。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是确实不正确的。脂质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贮存能量。虽然说,肥肉太多,确实影响美观,但是,有利于在恶劣条件下生存,这是亿万年来,生命的本能。我们只有消耗了大量糖分之后,才会开始使用脂肪作为能量的来源。这也是为什么减肥很困难的原因。只有长时间持续不断的运动才能够保证脂肪的大量消耗。

脂肪中的能量比糖类要多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冬眠的动物都很肥的原因,它们需要足够多的脂肪作为能量,以维持其漫漫寒冬中的生命活动。

生命也不仅仅是化学。生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而非生命的物质则不会。简单的化学物质必须达到某个特定的条件才会触发它的反应,而生命中的化学反应永不停息,停息便是死亡。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

第18卷第1期1998年 3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J ourna l of Yunna n No r m a l Unive rs ity V o l.18No.1 M a r. 1998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Ξ 周晓俊 吴 晖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医农系,昆明650223)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昆明650092) 摘 要 本文对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关系、生命科学中有机化学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等各方面 进行较全面的讨论。阐述了有机化学与生物问题的密切结合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新兴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化学生物学就是最 富有生命力的一门新学科。在生命科学中有机化学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生命科学 有机化学 化学生物学 分子水平 当今生命科学发展到了分子水平,而且正方兴未艾。生命科学中的化学问题已成为当今化学科学的重大的前沿课题之一。这个课题关系到在分子基础上对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深入认识,关系到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与医学和工农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提出相应报告并制订规划,将此课题列为今后最优先发展的研究课题。 一些著名科学家在论述今后发展趋势时,提出了“化学是中心科学”(the cen tral science)的论点。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世界的科学。说它是中心科学,是因为它联系着物理学和生物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和医学,它是所有处理化学变化的科学的基础。因此,化学与这些科学的交叉就成为化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我们仅就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关系,生命科学中有机化学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作一综述讨论。 1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关系极为密切。有机化学就其最初的意义而言,是生物物质的化学。十九世纪初,化学家把物质分为从矿物质获得的和从活细胞获得的两大类。1807年,J.F.von B erziliu s首次把从活细胞中获得的化合物命名为有机化合物。那时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本质没有认识,因而便赋予有机化合物以一种神秘的色彩,许多化学家认为有机物是不可能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的,它们是“生命力”所创造的。但是1828年,F.W oh ler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了和尿液中分离得到的完全相同的尿素。W oh ler的发现否定了关于“生命力”假说,可以说是化学家第一次干预了生命科学。 在后来的研究中,化学家们的兴趣主要在有机物的结构研究和合成方法上,较少关心它们的生物功能。尽管如此,许多化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还是成为了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里程碑。 十九世纪中叶,I.Pasteu r关于左旋和右旋酒石酸经典式的研究,导致70年代V an thoff Ξ1997-11-19收稿

生命化学

浅论生命与化学 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种种现象的一种抽象的概念。从古至今,对探寻生命本质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古时,人们便以五行、阴阳划分世间万物,以精气神囊括生命最重要的部分。现如今,化学、物理、生物的发展突飞猛进,曾经困扰人们的许多谜题都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早在物理学的微观粒子和化学的元素概念被提出的时候,人们便有了一个很合理又无法证实的假说:生命是由元素构成的。这个假说看上去无比正确,因为生命的各种元素都来源于这个世界,世界是由元素构成的,生命理应也由元素构成。但这个假说就如同曾经的相对论,人们公认为正确的,却无法被证明。因为有一点一直无法突破:为什么一群“死气沉沉”的元素堆到了一起,就有了生命?可以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甚至于,有了“意识”和“思想”?直到现在。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向世界宣布,首例人造细胞正式被制造成功。该细胞从DNA、蛋白、脂质,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实验室的制造。这次实验的成功终于打破了持续了数百年的僵局,第一次证实了简单的化学物质通过某种“玄奥”的组合,可以“制造”出生命!化学与生命的联系,从来没有这样的密不可分。 其实,化学与生命从一开始就紧紧相连。让我们将时光追溯到地球刚刚诞生的那个年代。“混乱”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喷涌的岩浆、沸腾的海水、剧毒的空气,所有的一切都向我们证明了这个时代中绝不应该有生命出现,除非发生奇迹。而事实上,生命的出现,就是奇迹。 现在我们知道,从某种角度讲,生命其实就是各种化合物的堆砌(当然这是极度简化的说法)。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的组成发现原始地球的条件确实相当的恶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没有有机物和氧气。生命的奇迹就是从这些简单而毫无美感的化合物中诞生的。著名的米勒实验向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雷电、简单的C、N化合物的叠加产生了生命的基础:氨基酸、核酸、糖。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这期间或许经历了数万年,亦或是数亿年,至今已无法考证。但生命的种子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萌发的。64亿年之后的今天,人们终于重复了那足以划分

化学与生命科学

浅谈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 关键词:结构化学;生命科学;研究方法 前言 毫无疑问,生命科学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甚至认为生命科学就是用化学来 解释生命。然而,仅仅知道一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远远不够的,结构才是其功能的基础。我们知道,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由于结构不同,可能在功能上就相去甚远:左、右旋光物质的不同生理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来阐述生命 科学与结构化学的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生命科学看成一块,再把结构化学看成另一块,然后再说明他们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认为,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是揉合在一起的,很多结构化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就有不凡的建树。鲍林就是以化学向生物学渗透 的先驱者,他不仅进行了大分子研究,还对镰刀形细胞贫血分子病和大脑化学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然而我认为,最能体现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揉合一体的历史故事,就是 鲍林与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结构之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定义他们到底是化学家还是生物学家。而且,结构化学的知识不仅为他们建立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而 且在帮助他们判别真理与谬误、为他们的结论提供事实支持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解决DNA结构这个世界性的生命科学课题,是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晶体学家、生化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能受到许多在 科学研究上的启发。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今天,我们更不能仅仅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必须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一九二四年以前,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DNA的重要性。但就在那一年,科学家罗伯特?福尔根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将DNA染成淡紫色。在这种方法的帮助下,科学家们 发现DNA仅存在于细胞核中。到了一九三一年,科学家乔基姆?哈默林用实验证明了 植物长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细胞核。随后的一切实验事实都表明,发出遗传信息的 正是细胞核里的DNA。 于是,在美洲和欧、亚、非三洲各试验室里的人们都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在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开始了对DNA的研究。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斯实验室里, 英国人弗朗西斯?克里克和美国人詹姆斯?沃森也着手进行对奇异的DNA结构的探索。这是一场用结构化学来解释生命科学的竞赛,也是“一个远方传奇大力士被两个无名 小卒砍倒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场竞赛的结果,但我认为,这一探索的过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测试题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7·高考全国卷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选C。糖类化合物一般可用通式C m(H2O)n表示,又称作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物质,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解析:选B。A项,糖类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所以官能团并不都相同,错误;C项,油脂的皂化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丙三醇(甘油),错误;D项,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都含有羧基和氨基,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灼烧和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和“泪”分别是蛋白质和硬化油C.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 D.为增强加酶洗衣粉对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物的去污能力,可在清洗同时加入甲醛溶液 解析:选A。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A正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蜡的成分是烃类物质,而不是油脂,B不正确;KIO3不能使淀粉变蓝,C不正确;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酶失去活性,降低了洗衣粉的去污能力,D 不正确。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 B.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C.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说课材料

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

我看DNA结构探索过程 毫无疑问,生命科学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甚至认为生命科学就是用化学来解释生命。然而,仅仅知道一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远远不够的,结构才是其功能的基础。我们知道,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由于结构不同,可能在功能上就相去甚远:左、右旋光物质的不同生理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来阐述生命科学与结构化学的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生命科学看成一块,再把结构化学看成另一块,然后再说明他们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认为,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是揉合在一起的,很多结构化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就有不凡的建树。鲍林就是以化学向生物学渗透的先驱者,他不仅进行了大分子研究,还对镰刀形细胞贫血分子病和大脑化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我认为,最能体现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揉合一体的历史故事,就是鲍林与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结构之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定义他们到底是化学家还是生物学家。而且,结构化学的知识不仅为他们建立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在帮助他们判别真理与谬误、为他们的结论提供事实支持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解决DNA结构这个世界性的生命科学课题,是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晶体学家、生化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能受到许多在科学研究上的启发。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今天,我们更不能仅仅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必须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一九二四年以前,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DNA的重要性。但就在那一年,科学家罗伯特·福尔根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将DNA染成淡紫色。在这种方法的帮

助下,科学家们发现DNA仅存在于细胞核中。到了一九三一年,科学家乔基姆·哈默林用实验证明了植物长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细胞核。随后的一切实验事实都表明,发出遗传信息的正是细胞核里的DNA。 于是,在美洲和欧、亚、非三洲各试验室里的人们都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在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开始了对DNA的研究。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斯实验室里,英国人弗朗西斯·克里克和美国人詹姆斯·沃森也着手进行对奇异的DNA结构的探索。这是一场用结构化学来解释生命科学的竞赛,也是“一个远方传奇大力士被两个无名小卒砍倒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场竞赛的结果,但我认为,这一探索的过程更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将双方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对比,确实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双方的开端: 当时的鲍林已经是化学界的“权威”,他致力于蛋白质的研究。1951年夏天,鲍林开始深入研究有关DNA的材料,并常常找人讨论。他认为,与蛋白质相比,弄清DNA的结构不会很难,“这算不上一个最为紧迫的问题”。DNA在重量上是染色体的一种重要成分,但蛋白质也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蛋白质部分最有可能包含着遗传的信息。相对而言,DNA似乎就比较简单了,它很可能只是一种结构性的成分,只是用来帮助染色体折叠和打开的。鲍林就这样认为。在1952年初,几乎所有重要的遗传学学者都持这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看看后来鲍林自己的话:“我以前就知道DNA是一种遗传物质的论点,然而我没有接受这一论点。你们知道,那时我正热衷于蛋白质的研究,我认为蛋白质最有可能是遗传物质,不可能是核酸当然,核酸也有作用。在我著述的有关核酸的

化学热力学与生命科学(1).

化学热力学与生命科学(1) 综述了热力学中熵和自由能这两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22 自由能与药物分子设计 221 自由能与反义药物设计反义药物是用WatsonCrick碱基配对原理与靶mRNA结合,并通过降解靶mRNA干扰特定基因表达的寡核苷酸类药物。反义寡核苷酸必须能够与靶mRNA进行特异杂交,才能通过RNA酶H依赖机制等降解靶mRNA。能够接近靶序列并与之杂交是反义药物具有药效的首条件,因此研究反义药物及其靶点的构效关系是研究热点之一。宋海峰等[10]选择与肿瘤细胞增殖相关的蛋白激酶Cα(PKCα)mRNA作为靶点,使用软件RNAstructure模拟mRNA二级结构,根据靶mRNA的一级与模拟的二级结构,选择二级结构自由能大于零的不稳定二级结构单元膨胀环、内环、发卡和假结等作为靶点进行反义药物设计。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评价反义药物的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用软件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药物作用靶点相对集中地分布于由若干二级结构单元组成的局部二级结构区域,称之为“靶二级结构域(靶域)”。“靶域”结构相对稳定,但其中包含不稳定二级结构单元,即其自由能大于零。针对不同“靶域”设计的反义药物显示不同的生物活性(P<0.01),但靶向同一“靶域”的反义药物生物活性无统计差别。结论提示“靶域”现象有助于反义药物靶点的选择,并对探针、引物设计及mRNA局部功能的研究具有重意义。 222 自由能与直接药物设计中的分子对接直接药物设计是从生物靶标大分子结构出发,寻找、设计能够与它发生相互作用并调节其功能的小分子,分为分子对接和全新药物设计两种方法。分子对接法是通过将化合物三维结构数据库中的分子逐一与靶标分子进行“对接”,通过不断优化小分子化合物的位置、方向以及构象,寻找小分子与靶标生物分子作用的最佳构象,计算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利用分子对接对化合物数据库中所有的分子排序,即可从中找出可能与靶标分子结合的分子。分子对接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受体和配体之间结合自由能的评价,精确的自由能预测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药物设计的

关于生命科学的论文

解读DNA结构的生命科学 马椿杰12号12生物技术 毫无疑问,生命科学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甚至认为生命科学就是用化学来解释生命。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来阐述生命科学与结构化学的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生命科学看成一块,再把结构化学看成另一块,然后再说明他们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认为,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是揉合在一起的,很多结构化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就有不凡的建树。鲍林就是以化学向生物学渗透的先驱者,他不仅进行了大分子研究,还对镰刀形细胞贫血分子病和大脑化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我认为,最能体现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揉合一体的历史故事,就是鲍林与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结构之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定义他们到底是化学家还是生物学家。而且,结构化学的知识不仅为他们建立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在帮助他们判别真理与谬误、为他们的结论提供事实支持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解决DNA结构这个世界性的生命科学课题,是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晶体学家、生化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能受到许多在科学研究上的启发。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今天,我们更不能仅仅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必须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一九二四年以前,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DNA的重要性。但就在那一年,科学家罗伯特·福尔根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将DNA染成淡紫色。在这种方法的帮助下,科学家们发现DNA仅存在于细胞核中。到了一九三一年,科学家乔基姆·哈默林用实验证明了植物长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细胞核。随后的一切实验事实都表明,发出遗传信息的正是细胞核里的DNA。 于是,在美洲和欧、亚、非三洲各试验室里的人们都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在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开始了对DNA的研究。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斯实验室里,英国人弗朗西斯·克里克和美国人詹姆斯·沃森也着手进行对奇异的DNA结构的探索。这是一场用结构化学来解释生命科学的竞赛,也是“一个远方传奇大力士被两个无名小卒砍倒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场竞赛的结果,但我认为,这一探索的过程更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将双方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对比,确实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双方的开端: 当时的鲍林已经是化学界的“权威”,他致力于蛋白质的研究。1951年夏天,鲍林开始深入研究有关DNA的材料,并常常找人讨论。他认为,与蛋白质相比,弄清DNA的结构不会很难,“这算不上一个最为紧迫的问题”。DNA在重量上是染色体的一种重要成分,但蛋白质也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蛋白质部分最有可能包含着遗传的信息。相对而言,DNA似乎就比较简单了,它很可能只是一种结构性的成分,只是用来帮助染色体折叠和打开的。鲍林就这样认为。在1952年初,几乎所有重要的遗传学学者都持这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看看后来鲍林自己的话:“我以前就知道DNA是一种遗传物质的论点,然而我没有接受这一论点。

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

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 存在于生物体(植物和动物)的元素大致可分为: (1)必需元素,按其在体的含量不同,又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非必需元素; (3)有毒(有害)元素。 人体大约含 30 多种元素,其中有 11 种为常量元素,如 C , H , O ,N , S , P , Cl , Ca , Mg , Na , K 等,约占 99.95 %,其余的 0.05 %为微量元素或超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是指下列几类元素: (1)生命过程的某一环节(一个或一组反应)需要该元素的参与,即该元素存在于所有健康的组织中; (2)生物体具有主动摄入并调节其体分布和水平的元素; (3)存在于体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有关元素; (4)缺乏该元素时会引起生化生理变化,当补充后即能恢复。 哪些是构成人体的必需元素?19世纪初,化学家开始分析有机化合物,清楚地认识到活组织主要由C,H,O 和 N四种元素组成。仅这四种元素就约占人体体重的96%。此外,体还有少量P。将人体这五种元素的化合物挥发后就会留下一些白灰,大部分是骨骼的残留物,这灰乃是无机盐的集合,在灰里可找到普通的食盐(NaCl)。食盐并不仅仅是增进食物味道的调味品,而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基本成分。食草动物有时甚至达到要舔吃盐渍地,以便弥补食物中所缺乏的盐。 在实际研究中,确定某元素是否为必需元素,既与该元素在体的浓度

有关,也与它的存在状态和生物活性密切相关。人体中的每一元素呈现不同的生物效应,而效应的强弱依赖于特定器官或体液中该元素的浓度及其存在的形态。对于每种必需元素,都有一段其相应的最佳健康浓度,有的具有较大的体恒定值,有的在最佳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只有一个狭窄的安全限度。元素浓度和生物功能的相关性可用图表示。 有 20 ~ 30 种普遍存在于组织中的元素,它们的浓度是变化的,而它们的生物效应和作用还未被人们认识,有待于研究,所以称它们为非必需元素。另外一些则是能显著毒害机体的元素。如,血液中非常低浓度的铅、镉或汞,具有有害的作用,就可称为有毒元素,亦称有害元素。 从海水中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与人体中主要元素的对比,说明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元素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人类在适应生存和进化中,逐渐形成一套摄入、排泄和适应这些元素的保护机制,即人体的元素,不论是常量或微量,维持平衡状态是经过人类长期进化形成的。许多元素是否是必需还是有害,和摄入量(即在体的浓度)有关。每一种必需元素在体都有其合适的浓度围,超过或不足都不利于人体健康。例如,人们对碘的最小需要量为 0.lmg /天,耐受量为1000mg /天,当大于 10000mg /天即为中毒量。若人体自身用以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出现障碍,便会发生疾病。有时元素的过量可能比缺乏更令人担忧,因为某个元素的缺乏易于补充,而过量往往则难以清除,或清除过程中会产生副作用。另外共存元素的相互影响——在生物体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对元素浓度比例的

生命化学

第4讲
生命化学
生命化学(Life Chemistry )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阐明 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探讨其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美国医学家,Nobel 奖得主科恩伯格提出“把生命理解为化学” ,这一著 名的论断向人们昭示揭开生命过程的奥秘有赖于医学与化学在高层次的整 合。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基体各组织、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 谢和能量变化等基本生命过程,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和 异常的病理现象,寻求与疾病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实现医学保障人类健康的 目的 本讲将简单介绍生命化学的基础知识,部分现代生命化学的研究成果。
1.生命化学基础
早在 19 世纪初,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虽然生物有机体种类繁多,形态 各异,但其组成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而构成细胞的,则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的若干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类脂体、核酸等。了解、 掌握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对认识、保护和改善人类自身的生活,改良、创 造新生物品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因此下面简要介绍蛋白质、核 酸的基本性质。
1.1 蛋白质(Protein)
蛋白质是氨基酸(amino acid)构成的聚合物。 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含碳、氢、氧、氮和硫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 蛋白质约占细胞干物质的 50%。据估计在人体中蛋白质的种类高达 30 万种, 而整个生物界约有 1010 ~ 1012 种蛋白质。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 20 种(见表 1) 。虽然氨基酸的种类有限,但是

·328·
第8章
现代化学的研究进展
由于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连接顺序及数目、种类的不同,可以构成远远大于 1012 种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则由其所含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 结构决定。 蛋白质依其在生物体内所起的作用可分为 5 大类: 1 酶蛋白 能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生物催化剂称为酶蛋白。 在酶蛋白的作用下,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很快,往往是体外速度的 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2 运载蛋白 运载蛋白是能携带小分子从一处到另一处的一类特异蛋白质。 运载蛋白通过细胞膜在血液中循环,在不同组织间载运代谢物。运载蛋 白在生物的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1 中文名称 甘氨酸 丙氨酸 颉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脯氨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半胱氨酸 蛋氨酸 天冬酰胺 谷氨酰胺 天冬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组氨酸 20 种氨基酸的中文名称及简写符号 英文名称 Glycine Alanine Valine Leucine Isoleucine Proline Phenylalanine Tyrosine Tryptophan Serine Threonine Cystine Methionine Asparagine Glutamine Aspartic acid Glutamic acid Lysine Arginine Histidine 三字母缩写 Gly Ala Val Leu Ile Pro Phe Tyr Trp Ser Thr Cys Met Asn Gln Asp Glu Lys Arg His 单字母缩写 G A V L I P F Y W S T C M N Q D E K R H

化学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化学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最普通的物质,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水,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60%~70%,由于各个器官功能不同,水占的比重也不同,肌肉里70%是水,即使骨骼也占有20%的水。在占体重60%~70%的水中,有40%在细胞内,20%在组织细胞间,5%在血液里。 水是沟通组织细胞之间,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媒介。生物体内有许多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规律无时无刻不在连续不断地进行着,参加这些化学反应的不仅有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核酸等,而更多和更重要的还是小的分子和离子,其中水分子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水,不能移动的生物分子就不会产生巧夺天工的生物化学反应,生命活动便会停止,生物就会死亡。水既是组成各类细胞的重要物质,又是消化液,淋巴液的主要构成成分;既能帮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又能输送废物并排出体外;既参加呼吸、循环的过程,又起体温调节作用;既是细胞内外电解质的平衡者,又是非电解质的传递者;既有润滑眼球的作用,又有滋润、丰满体表皮肤的功能,等等。人如果3~7天连续不喝水,人体缺水达20%时,血液就会高度浓缩,就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命活动,就会导致死亡[1]。从医学观点看,人类为维持正常生存,每人每天至少需要饮两升水,加上卫生方面的需要,全部生活用水量约需40~50升/日·人。因此水与人类

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一、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水,应是洁净的水 (一)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应满足如下要求[2] (1)要保持感官性状良好水必须是透明、无色、无臭、无异味,不存在肉眼可见的物质。为此对能产生颜色和异味的铜、锌、铁、锰等元素的含量制定了具体的限量。 (2)要保证流行病学上的安全在水中不得含有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以免引起“介水传染病”,为此对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数,消毒后供水管网末端的余氯有明确的限量。 (3)要保证化学组成上无害因此要严格限制水里的一些有毒化学物质,如镉、汞、铅、铬、氰化物、挥发酚……等,以免造成人体的急性、慢性中毒。 (二)水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地区往往有不同的水土环境,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地域的水文地质等特征方面,还在于水土化学组成上的不同。水不仅是维持生命和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而且还是人体从环境中摄取无机矿物质的途径之一,水环境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时、都能对人群健康产生损害作用,同时水中的有毒物质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 人体中已发现了近六十种元素,其中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等十一种元素占人体重量组成的99.9%,余下不

化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化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篇一:《趣味化学》读后感】 从生活中领悟化学 ——读《趣味化学》有感 化学是一门具有历史性和生命性的学科,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原始社会火的应用到现在人类的现代化发展,化学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肯定知道他的著作《昆虫记》,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他除了《昆虫记》还有另一部代表 作《趣味化学》。书中通过两位好学的少年跟他们的保罗叔叔学习 化学的故事,用浅显明白的对话和简单生动的实验,将化学的基本 知识有系统、有步骤地一一讲解,读这本书,仿佛在读一本动人的 小说,它能把你吸引到故事里去。你将跟保罗叔叔在一起,一边听 他亲切地讲解,一边看他忙碌地做实验。你会发现,化学其实是一 个非常迷人的学科。 文章中有很多描述实验现象的地方,读的时候仿佛法布尔和他的叔 叔就在你的面前做实验一样。有一处描写金属镁燃烧的片段是这样的:“那镁条一经燃烧,便发出极耀目的强光,把屋子里所有的东西 都照得雪亮,正如日光一样,燃烧时没有噪音,四周也没有火星。” 再和他描写的其他金属作对比,镁看上去就像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姑娘,在角落里独自发着耀眼的白光,而那光却照亮了整个屋子。 书中还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在第九章两只麻雀中,法布 尔把盛在氮气里的麻雀描写的十分逼真,惟妙惟肖“麻雀摇摆着身体,张大了口转动着胸脯,似乎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样子。然后是一 阵的抽搐,它全身扑倒,开合着它的嘴,无目的地挣扎着,终至木 然不动。”但是盛在氧气里的麻雀却是截然不同的“这麻雀的行动反 而比平时更活泼起来,它跳跃着,拍打着翅膀,踮着脚,用嘴啄着 瓶壁,像患了热病而发狂的样子。后来,它的嘴急促地喘着气,胸 部猛烈地搏动,显得筋疲力尽了,但它的发狂一般的动作还是有增 无减。”法布尔用十分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这两只麻雀处于两种不同环 境下的样子摆在了我们的眼前,从这两个明显的现象差异不难得出 结论,氮气是一种不可供生物呼吸的气体,而氧气是一种可供动物 呼吸的气体,但是如果氧气的浓度过高,大自然中的生物就会像那 只麻雀一样发狂。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九六年级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九六年级 动物生理学课程期终考试试卷 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学号 得分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每格1分,共50分) 1、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腺、胃腺和胰腺分泌,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自 身调节 e、反馈调节 2、小肠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来源于_________。 a. 环形肌 b. 纵形肌 c. 壁内神经丛 d. 植物神经支配 3、心电图S-T段期间,心房肌处于 _________ 状态,心室肌处于 _________ 状态。 a. 舒张 b. 收缩 4、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回心血量上升,心肌的射血分数 ______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5、皮肤粘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6、气体通过呼吸膜的扩散速度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 _________ ,与气体的溶解度成 _________ ,与气体的分压差成 _________ 。 a. 正比 b. 反比 7、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一个 a、强度阈值 b、阈刺激 c、时值 d、时间阈值 8、当吸入气中CO2浓度上升时,呼吸频率 _________ ,血中PH值 _________ ,氧解离曲线 _________ 。 a. 上升 b. 下降 c.左移 d. 右移

9、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外周阻力 e、 心输出量 10、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力最高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期末 d、 快速射血期 e、快速充盈期末 11、血量分配比例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肝脏及脾脏 12、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较 _________ ,有利于 _________ 。肾小 管周围毛细血管压较 _________,血浆胶体渗透压较 _________,有利于 _________ 。 a. 高 b. 低 c. 渗透 d. 重吸收 e. 滤过 13、胃和小肠的蠕动频率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 的频率。 a. 基本电节律 b. 平滑肌动作电位 c. 植物神经冲动 14、肾动脉血压在 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随着血压的 升高而 _________ ,肾小球滤过率 _________。 a. 升高 b.下降 c. 基本不变 15、人从海平面登上6000米的山峰时, a、肺活量随之上升。 b、时间肺活量随之上升。 c、血中CO2含量下降。 d、血中O2饱和度不变。 16、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水肿,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淋巴回流受阻 d、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e、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17、缺碘会引起 a、血中ACTH含量上升。 b、血中TSH含量上升 c、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上升。

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

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 生命是一种化学现象,在我们人类的身体里进行着无数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运行。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生命就可以说成是一系列的不以生物体意志为转移的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传递化学信息的过程,这也就是化学进化的过程。所以要真正地了解生命,就必须首先从了解生命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变化开始。由王林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这一门课正是在向我们详细介绍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课程。下面就谈谈上这门课以来的心得体会。 1、处好人际关系至为重要。 我还记得上这门课的第一节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清华女才子铊中毒事件,让我不禁联想到上海复旦大学的高材生林森浩投毒案这一事件。他们都是因为与人交往时发生一点小矛盾而做出这种冲动没有料想到后果的事。再加上马加爵杀人事件和频繁发生的宿舍杀人事件,都让我不禁感叹,处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都得感谢舍友这么多年的“不杀之恩”啊! 2、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在上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的第一节课,我便了解到有些

我们并不是很了解的化学元素对我们的身体的危害性。例如元素铊,白色,质柔软。其化合物有毒。它的主要用途是制造硫酸铊──一种烈性的灭鼠药。铊是无味无臭的金属,和淀粉、糖、甘油与水混合即能制造一种“款待”老鼠的灭鼠剂。在扑灭府谷鼠疫中颇有用。铊中毒严重危害危害人体健康,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生命。 3、有害元素随时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加以注意。 在上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课的第二节课时,我了解到了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铅因为具有美白功效,因此常用化妆品中就含有铅。铅是柔软和延展性强的弱金属,有毒,也是重金属。铅原本的颜色为青白色,在空气中表面很快被一层暗灰色的氧化物覆盖。可用于建筑、铅酸充电池、弹头、炮弹、焊接物料、钓鱼用具、渔业用具、防辐射物料、奖杯和部份合金,例如电子焊接用的铅锡合金。铅是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蚀、防丙种射线、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包皮等之用,还可做体育运动器材铅球。我还了解到在我们经常用的铅笔芯其实不含铅,而铅笔的壳才是含铅量较高的地方,因此在使用铅笔的时候千万不能用嘴咬。王林老师的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的课上,我还知道每天早上宿舍水管的含铅量是最高的。因此早上起床之后刷牙的水应该先放出部分水在接水刷牙,否则长期使

化学与生命健康

化学与生命健康 姓名:轩雪薇专业:工商类1402班 内容摘要: 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各种化学元素、化学物质跟我们都息息相关,我们常见的一些疾病也与这些物质有重要关系,正确的化学理念对人体健康、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认识了解这些化学知识并且运用正确的化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健康饮食、合理用药,搭配调理,保护生命健康。 关键词:化学生命健康 正文: 在现代生活中,化学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为了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化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化学元素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元素的含量,我们将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硫磷钠钾钙氯镁11种,这些元素对机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骨组织的形成、神经冲动的传导、肌肉收缩的调节、酶的激活、体液的平衡和渗透压的维持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 必需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钒碘砷氟硅等14种,它们数量少、能量大,在人体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微量元素是构成金属酶和酶的活化剂2.微量元素是激素和维生素的活性成分3.微量元素可协助常量元素的输送。 化学元素的缺乏会导致人体化学平衡失调,引起各种疾病。例如: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的组成部分。铁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参与氧的运输与储存,人体缺铁将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贫血、疲倦、抵抗力降低、发育不良等;硒作为非金属元素具有增强细胞稳定性的功能;缺乏硒会导致克山病的发生,老年缺硒会加大白内障的发病几率;缺锰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和低胆固醇症,并可引起骨骼畸形;钒与糖尿病、高血脂、风湿病、结核病等多种疾病有关;铋与肠胃功能紊乱有关...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元素摄入平衡。天然动植物食品中不仅含有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人体必需的各种元素,而且它们之间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能够满足人体的需要,具有食一补十、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最佳的选择是“药补不如食补”。 (二)日常饮食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及新陈代谢。 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即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和纤维素七大营养素。 我国第一部饮食专著《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补”。五谷为营养正气,五果作为辅助,五畜之肉作为补益,五菜可用以充养。在日常膳食中做到谷、果、肉、菜齐备,荤、素饮食搭配,寒、热性食物搭配,才能获得多方面的营养。 以谷类为主,其他食物为辅,有益健康。日常应按照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安排膳食,大米和面粉中不含胡萝卜素,而小米和黄玉米面中含量较多,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蔬菜、水果和动物性食物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消化。因此,在安排膳食时,几种食物要合理化搭配,尽量做到多样化,才能得到营养全面的膳食。 日常饮食中的误区。尽管日常饮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会有损健康。例如:①牛奶不可空腹饮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进入肠道,不利于养分吸收,同时牛奶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

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 【摘要】: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关键是要积极地、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中注重这方面引导,要通过探究这个载体,使学生“做”好学习,把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并在“做”学习的过程中来体现自主、体验、参与和合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科学探究“做”学习探究意识探究能力探究平台关注社会生活 将“科学探究”列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的构成成分,是在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做”来学习。本文结合二年多来的课改实践,就如何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谈如下看认识。 一、激发探究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唯有学生爱上化学,对化学学习产生内在动力,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知兴趣,创新意识才会萌芽。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为此,上好化学第一课对学生而言影响关系重大。因为学生往往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这片森林,期盼早日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期盼着早日喜欢上化学。教师在进行课题1教学时时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视频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化学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历史的变迁、拓展求知的视野;要充分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特点,在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基础上,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当然还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甚至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才能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探究。意识是探究的前提。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自主积极获取知识,加强这方面意识培养尤为重要。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化学新课标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实验又是进行化学探究的最好形式和场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主要是探索事物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其特点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研究实验对象,看

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第17卷第1期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3月V ol.17N o.1 JOURNA L OF Y UZH OU UNI VERSITY(Nat.Scien.Edit.) Mar.2000 文章编号:1006-3293(2000)01-0090-04 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Ξ 胥江河 (渝州大学教务处,重庆400033) 摘 要 介绍了生命元素的生物功能,指出了微量元素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疾病,讨论了微量元素缺少或过量的原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生命元素;生物功能;宏量元素;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O61 文献标识码:E 生物赖于生存的化学元素称为生命元素。 1 宏量元素的生物功能 生物体内存在的12中宏量元素都是必需元素,其中H、C、N、O、P、S有机元素约占人体总重量的99%;K、Na、Mg、Ca共占1%,而所有微量元素的总含量<0.1%。 1.1 K+、N a+ K+和Na+间的主要差别是它们的离子半径和水合能差异很大,这对于生物体系而言是本质的。因此K+、Na+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分布很不平衡,在细胞内部,主要集中着K+ (0.1051m ol.L-1),Na+离子浓度很低(0.01m ol.L-1);在细胞外部,主要分布着Na+(0.1431 m ol.L-1),K+离子浓度很低(0.005m ol.L-1)。Na+是体液中浓度最大和交换很快的阳离子。例如血浆中的Na+离子浓度可高达0.143m ol.L-1,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渗透压,保持细胞中的最适水位。K+离子的电荷密度低,因而它具有扩散通过输水溶液的能力。 1.2 C a2+ Ca2+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10-5m ol.L-1)比在细胞外的浓度(10-3m ol.L-1)小得多。钙是构成植物细胞壁和动物骨骼(主要成份是羟基磷灰石)的重要成份。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钙在维持心脏正常收缩、神经肌肉兴奋性,凝血和保持细胞膜完整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钙最重要的生物功能是信使作用;细胞内的信号传递依靠细胞内外Ca2+的浓度差。 1.3 Mg2+ Mg2+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稳定剂和细胞内酶的辅因子,细胞内的核苷酸以其Mg2+配合物形式存在。因为Mg2+倾向于与磷酸根结合,所以Mg2+对于DNA复制和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是必不可少的。钙和镁许虽同属碱土金属,又均为宏量元素,但在生物学中仍有较大差 Ξ收稿日期:1999-06-02;修订日期:1999-07-01 作者简介:胥江河(1963-),男,重庆长寿人,讲师,无机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