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读书笔记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

郑山

2015年08月

华夏意匠是李允鉌先生写的一本给建筑师们看的建筑史著作,这本书与其他的建筑历史著作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华夏”指古代的中国,“意匠”是建筑的设计思想,《华夏意匠》意即“古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思想”。

此书一至三章相当于概论,第一章是对基本问题的探讨,第二章是总释,第三章是分类概述。在第一章中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比如“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便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而所谓“影响形制的特殊因素”便是第一章所讨论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第四章的平面、第五章的立面,第八章色彩装饰与内檐装饰以及第九章的园林建筑。比如130页“在建筑历史的经验上,我们可以看到曾经有过两种不同的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种就是“量”的扩大,……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另一种就是依靠数的增加,……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一个方式,……”以及“142-144在建筑布局上,一共只有两种基本的原则:一种是空间包围着房屋,另一种就是房屋包围着空间。”这种从设计手法的分析入手有助于我们将古今中外的建筑贯通起来理解。

在弗莱彻总结的表示各种建筑形式主要成长或演进过程的“建筑之树”中,把中国建筑划归为早期建筑文明的一个次要的东方分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系统的建筑理论,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因为早在宋朝,中国就有政府出台的建筑设计标准——《营造法式》。华夏意匠一书的作者不仅驳斥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点。还在确认东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存在差异的前提下,验证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已运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理论,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在世界上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一、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对比

1、材料使用

中国古代勤劳睿智的匠师,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就能够充分利用力学原理,以柱网框架式结构从技术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这种中国建筑设计思想成就了中国许多建筑奇迹,也使中国走上木建筑为主流的设计道路;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走的是发展承重墙式

砖石建筑为主流的道路。至于木建筑与石建筑孰优孰劣,其实难分伯仲。木建筑结构轻巧,经济实用,工艺简单,施工迅速,但缺点也一目了然:抗“打击”能力较弱,不足以抵御地震、火灾等“不可抗因素”。石建筑外观宏伟,坚固,留存久远,缺点是笨重,昂贵,工艺复杂,建造周期长。从纯粹技术角度而言,中国的木建筑丝毫不逊于西方的石建筑。意大利的砖石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塔高151.3英尺;而建于1065年的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高度210英尺,比比萨斜塔高出了60英尺。木材的强度只是钢材强度的1/20,就是说在古代用木材建200多英尺的高塔相当于我们今天用钢铁建筑4000英尺高的塔,况且佛宫寺塔还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高塔。中国的木制高塔,堪称世界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奇迹。

2、设计思路

中西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结构风格,也导致中西方追求不同的建筑延伸取向。西方人在建筑上着重追求向空间扩展规模,中国人却主要致力于在平面上拓展。比如建筑年代相近的巴黎卢浮宫和北京的故宫,两者总的建筑面积相近,但西方人的设计意图是完成一座多层建筑物,故宫则是以广阔、深远的平面组织构成一个紧密的建筑群,它的基地面积几乎是卢浮宫的一倍。与此同时,中西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结构风格,还使得欣赏中西方建筑的角度与规律也不相同。一般说来,人们通常可以从远、中、近三种不同的距离来观察、体会建筑物的风韵和美。中国建筑对远景效果十分重视,多有着严密和谐的整体规划,呈现优美、柔和的外轮廓线,不同于西方几何图形的“盒子式”的外形。在中距离上,西方建筑以丰富的体量,凹凸变换的平面构图给人留下明确、深刻的印象。而在更近的距离,人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建筑画梁雕栋、栌栾交错的构造,细致精巧的装饰和鲜艳夺目的色彩。因此,观察中国和西方建筑,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视角有差异,效果也是不同的。

3、设计思想

如果定义国外建筑是“造以致存”,那么中国建筑则是“造以致用”。中国古建筑生来就像人类短暂的生命般,不是永恒的。中国的现存古建筑比欧洲少得多,但其他古代文化遗产无论是工艺品还是文字或者绘画,来龙去脉可以说是清清楚楚,大体上是不存在断档的。这样比较下来古中国建筑凸显得尤其悲哀,人们似

乎将建筑和文化剥离了般似的,建筑被彻底的差别对待,中国建筑历史给人留下了许多空白。单对于这种建筑文化断层的现象,我想,可以用“灵魂”二字对其进行解释。古代中国建筑的特点是构造框架,适应性强,选材以经济实用的木材为主,“礼制”作为一种纲领性的存在一直束缚着建筑的设计风格。古代中国建筑设计风格与中国儒家思想崇尚的“中庸”、“礼治”、“德治”、“人治”总能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神”是区分中西方世界观最重要的分水岭,也是最明显的标志,儒家思想不承认神的存在,儒家思想则是种“无神”的学说。既然无神,那就“以人为本”,当主导思想被“以人为本”所占据时,建筑设计就开始带有了较强的目的性,相辅相成的是建筑物的实用性也会大大提高。背道而驰主导西方的宗教思想是以神为中心,许多建筑物生来就是为长期供奉神明,以石料建成的古埃及金字塔或是雅典奥林匹克宙斯神殿是最好的例子,在中国建筑师眼里,这些气势恢宏的用石块构成的庞大建筑是很难想象的,一个为己,一个为崇敬的神明,前者总是被人活动范围局限性所制约,后者却因为供奉的是根本不曾存在的神时,便可以尽情自由发挥了。所以古代中国建筑常直观给人一种保守、千篇一律的视觉感受。

4、文化差异

东方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向来是显得更为沉稳内敛,单从古建筑表面上很难看出其中蕴藏着的知识结晶。文化遗产仅仅为后人所观、所想、所阅,从量的角度,后人根本无法估量华夏五千年文化底蕴是何等浑厚,古老的从前充满着与未知的将来等量的神秘感。木的材料特性使得它不易于被遮挡。将梁、网架等构件通通暴露在外,褪去原木拙野本色,尽显华美,相比传统现代建筑崇尚把结构元素置于墙土中,了无生气。古典中国建筑的柱、雀替、斗拱、隔扇、藻井....从结构上看,皆是因构造要求而合乎情理的存在,并无画蛇添足之嫌,却以如此美轮美奂的形态呈现,雕刻功力与色彩选用在此刻被工匠们淋漓尽致的发挥,随之袭来的是精巧细腻、富丽堂皇从不显做作的美感,我不得不拜服古人的别具匠心。对比中西方诸如桥梁、城墙或引水渠之类的纯功能性设施。西方引水渠曾被评论为“带来大量水的那一种必要的结构的模样”,对其美的表现总显得差强人意,因结构而随之结构。相反的是,古代中国拱桥或是城楼无一不是巧妙地将理性与感性融合在一起,汴京城东水门与赵县安济桥最能带给人们来自视觉元素上的精神

冲击。纵观人类建筑,肉眼容易触及之处一直是艺术家们展示精神文化的宝地,中外匠师乐于在设计中加入人物、动物、神佛,寄托情感愿景的同时更赋予造物灵魂与内涵。屋顶无论远近从来逃不出人们的视线,古代中国向来主打“务实”理念的建筑,在屋檐上添置精美的“套兽”,古老精深的雕刻技法得以借地发挥,这样,给以死气沉沉的房屋加入少许生机,行色匆匆的路人也易于与工匠们进行短暂思想交流。不幸的是,处于“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的基本政策下,土木艺术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到太多的限制。

5、建筑装饰

西方古典建筑的装饰以雕刻为主,中国古典建筑的装饰以色彩为主,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的性能。木材料为了长期保存,上漆是最好的方式,而漆天然具备各种颜色,于是色彩的装饰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一大特色。而后配合上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琉璃瓦显得五光十色,让建筑更多了一份色彩斑澜。

6、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从早期的苑囿,提供游猎、种植的场所,到明清的园林,形式上可能有一些变化,但是其中的核心思想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用水池代表湖泊,假山代表山川,树木代表森林,追求一种人工的自然化。西方的早期园林,通过对自然的整理,树木、草皮的修剪,体现一种自然的人工化,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后来受到一些东方的影响,还是没有改变他们的核心内容。哲学理念的不同带来了结果的不同。

二、中国古典建筑的营造

1、文字与建筑

之前并未想过文字和建筑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也就是说本来就是一种“图画”,将具体的事物形状表示出来,将“图画”减略到不可少的程度就成为“字体”。因为房屋是具体的物体,在创制文字的时候,文字本身就将“建筑”的情况,包括它的外形和内容“记录”了下来。

2、通用式设计思想

在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上,对一切房屋、车服、礼器等的制作都是采用一种灵活性很大的通用式设计。例如中国古代的服装都很宽大,虽然在颜色、图案上不一样,功能上却很相同,衣服和人体之间并不要求完全吻合,不会因胖了和瘦

了便不合穿。中国人对一切人工物品的设计、对使用的要求都保持很大的灵活性,预计到使用情况有了变化时也可以应用。包括房屋在内的任何物品都很少做严格地或者说作过分地追求“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式的与实际的事物完全吻合的考虑,这一点也许和“中庸”及“留有余地”等思想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中国实用主义和人本精神的体现吧。现代建筑的千篇一律并不是抄袭西方,而更多的是沿袭传统。

3、关于间、架和院

用“间”、“架”的数量来表示房屋平面或者面积的大小并不仅限于建筑专业中使用,在古代,甚至可以说直至本世纪,已经成为常用的表示房屋形式和规模大小的一种数量单位。间、架相当于一种度量单位。以“院”为中心的建筑群组织方式发展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主要形式最大的原因就是“院”这种性质的空间为所有人服务。性质上,“院”是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的一个过渡;在生活中,人的思想感情是要求有这种过渡性质的环境的。院的重要性必需和房屋的重要性完全相等,否则分散分布的单座建筑就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了。古代的房屋建筑是以“间”作为表示数量的单位的,对于建筑群来说则以“院”来表示,关于整群建筑规模的描述便常用“几院几间”来说明。可见,“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长期被认为是建筑群的构成单位了。在平面布局上,构成有屋顶的房屋和没有屋顶的房屋是同样重要的,这就是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十分巧妙的“二重性”。

4、关于观赏距离

有时,中国建筑对于景象考虑的范围的广阔,是“远”得使人难以置信的。建于16世纪明代的十三陵的石牌坊,它的中轴线是正对着十公里外天寿山主峰之巅,用于作为这个举世占地最广的建筑群的起点。北京中心的景山、颐和园的万寿山,它们都是经过人工加工而成的小山。景山上的五座亭子、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它们最大的用意还是要构成一个包括自然景色在内的壮丽雄伟的远景。在视觉上这些建筑物都是只有在远处才能体会到其布局的巨大和气魄的,到了接近的时候,反而平平无奇了。中国古典建筑是没有充分注意中距离的视觉效果的,原因就是很少建筑物在中距离中充分地显示自己的全貌。西方建筑因为给人最大、最多的机会就是位于中距离去欣赏,因此,在立面的构图上就全部为求得最

佳效果着想了,就会通过体量和阴影效果去追求视觉上的变幻。我们细心地分析一下中国建筑的立面构图原则,我们马上可以体会到:它有丰富变化甚多的外轮廓线,易于远观;同时,也有十分细致精巧的构造和装饰,适合近处欣赏;至于不远不近,设计上就很少为此时的效果而着想了。

5、平面及总平面的布局

在中国房屋建筑中,“院”十分重要,在平面构图中,基本都是围绕着“院子”组织构成的建筑群。以“院”为中心的建筑群组织方式发展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主要形式最大的原因就是“院”这种性质的空间为人所必需。人自从生活在人工环境之中后就开始和自然有了一种分隔。而“院”是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的一个过渡;院子成为中国古典建筑平面组织的一个重要内容。房屋设计的目的似乎十分明显地是为了建立两种不同性质的空间:一种是有屋顶的四周封闭的室内空间,一种是没有屋顶的四周同样是封闭的室外空间。因此,房屋的外立面又成为了院子的内墙,这是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中巧妙的“二重性”。在“庭院式”的平面形制中,建筑主体被关闭在院墙和大门之内,因此房屋的立面都是作为“内院”的背景,并不构成为大街上的景色。立面在性质上似乎只是一种“对内”的表现,与“室内设计”的目的十分接近。

中国的房屋建筑总平面布局都十分平淡,布局精神和主要设计意念并不落在平面的形式上,紧紧掌握和控制的却是它的“组织程序”。布局中程序的安排是中国古典建筑设计艺术的灵魂,由于它们控制人在建筑群中运动时所得到的感受,景象大小强弱次序的安排就成为表达完美的意念的重要手段。即使是在同一组建筑群中,完全相似的重复的“院落”,它们每一个封闭空间所产生的景象和格调很多时候都常常完全不一样。设计的注意力大部分是落在不同空间之中的景色的变化和转换上,把整个过程纳入一个总的组织程序之中,使人从一个层次进入另一个层次的时候,由视觉的效果而引起一连串的感觉,并且产生情感上的变化。设计创作的意图就是控制人在建筑群中运动时所感受到的“戏剧性”的效果。

在总平面的布局上不得不提的是明清北京故宫,明清故宫称为“紫禁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面辟门:南面正门曰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宫殿内部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朝包括三朝,文华殿,武英殿三个部分。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殿共立白石台基上,一

律红墙黄琉璃瓦,色调鲜丽,其中太和殿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用攒尖顶,保和殿用重檐歇山顶,使建筑体型主次分明,富于变化。乾清门以北为内廷,内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紧靠乾清宫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乾东五所,乾西五所。这种布置附会天象:乾清宫象天,坤宁宫象地,东西六宫象十二星辰,乾东、西五所象众星,形成群星拱卫的格局。

北京故宫在利用建筑群组合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主要手法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和宏伟。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达到主殿。大清门北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高耸着天安门,门前配有华表,金水桥,形成第一个建筑高潮;进入天安门是一个较小的庭院,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这种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通过端门进入一个深300余米长的狭长院落,尽端的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午门以北是太和门庭院,宽度达200余米,至此豁然开朗,过太和门,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近似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至此达到全局的最高潮。

明清北京故宫在布局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是利用平矮而连续的回廊衬托高大的主体建筑,造成相当开朗而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其次,依靠中轴线布置大量建筑,严格保持对称布局;再次,空间组织上,由大清门到坤宁宫,中轴线上共8个庭院,形式不同,纵横交替,有前序有主体;此外还有许多小庭院轴线与主轴线平行,并且与主要建筑具有密切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6、立面组织

从立面组成来看,房屋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从外形设计中,屋顶的设计最受重视。屋顶位于房屋中的最高位置,常常从围墙顶上伸出来,成为远观的视线焦点,并构成城市的天际线,所以也需要考虑视觉效果。屋顶的特点是出檐远,装饰性构件多和屋面呈曲线。出檐远是木结构的优势,后来的部分石结构和砖结构就无法到达这种效果,同时它也是对木结构屋身防火防雷防水的一种保护。而装饰性构件多,又成为另一个特色,斗拱、雀替相互结合,让屋檐出檐更远。屋面的反曲线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优美的弧线让建筑多了许多韵味,

是古代先人从外形上追求屋顶两侧翘起,像鸟类张开翅膀要飞的姿势的结果。木结构的框架设计,让房屋没有承重墙的概念,于是屋内空间的分隔就更加自由。通过屏风、帷帐、隔断和罩自由的分隔空间。

7、构造及装饰

在古代赞美建筑装饰和反对奢华的文学作品都不断涌现,实际上出现建筑装饰就是这种矛盾的意念支配下的产物。在“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的基本政策下,建筑上的构件和构造是很难纯粹以美观的名义和艺术的目的添加上去的,更多时候装饰都因象征主义的理由而存在。从建筑的很多设计来看,更多是基于实用、力学和意喻的初衷,有些会借风水之名。立柱在外缩进的屋身是一种对木材料屋身防水的保护。

斗拱的出现则是力学上构件的需要,而后慢慢偏向于装饰意味。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和若干弓形的栱层叠装配而成。最初用以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承出檐的重量,后来用于构架的节点,出檐深度越大,斗栱层数越多。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统治阶级以斗栱层数的多少来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作为制定建筑等级的标准之一。至迟在周朝初期已有柱上安置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汉朝斗栱大量用于重要建筑中,形式不止一种;经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栱式样逐渐统一,并用栱的高度作为梁枋比例的基本尺度,后来这种基本尺度逐渐发展为周密的模数制,即宋《营造法式》所称的“材”;宋代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房屋空间扩大,斗栱逐步减小,到明清这种趋向更加显著,几乎丧失结构功能。

雀替也是出于力学的需要,而后慢慢发展成花牙子等装饰需求。屋脊上的两端有兽角般弯起作为构图的收束,这部分后来被称为“正吻”,开始多是鲸鱼尾巴的图案,寓意屋顶为海不会着火,而后才把很多象征吉祥的瑞兽搬到屋顶。画梁也是为了防水的意喻,画上些许绿色的水草“藻”来防水,后来慢慢演变成绿色的其他图案。

三、园林建筑

1、房屋建筑与园林建筑的对比

大体我们可以将中国古代建筑分为两种建筑类型。一是房屋建筑,这类建筑是为了日常生活需要,受礼制的约束,有详细的建筑限制和规划要求。按照不同

的阶级官品,历代对房屋建筑的各种设计、规模和尺寸都有详尽的规定,不可轻易逾越。木结构的标准化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但也限制了建筑本身的发展和人们丰富的情感需求。于是另一种建筑类型发展起来,就是园林,园林不受到礼制方面的限制,可根据人们的文化喜好自由的发挥设计。很多当时园林的设计都有文学家、画家的参与,他们把文学中追求的意境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希望将诗情画意变成具体的现实,同时园林本身又成为后来文人吟诗作画的素材。中国的园林建筑是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它比一般建筑蕴藏着更大、更多的艺术目的。园林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发展的高峰,清朝帝王继承了完美的紫禁城,于是不再需要大费精力重建宫殿,就把精力投入园林的建设,颐和园、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都在这一阶段完成。皇帝的极大热情也带动了民间的建园热情,于是江南园林在明清盛极一时。

可以说房屋建筑是儒家意念所形成的,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而园林有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本来的一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便规模不大,中国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无论何处都要使之望之不尽,尽量不要千篇一律;制造假山和起伏的地形,放置石块以及经常引入流水。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

2、园林建筑艺术

说及建筑艺术不得不谈谈园林,“人类建筑,有两个目的;其一为生活所必需,其一为娱乐所主动……”两者有着修建出发点本质的不同,园林属于后者,因“乃娱乐之设备也”,从而便摆脱了“规矩准绳”的约束,园林作为中国建筑历史上一个单独的分支,形制到规模统统乃是种根本性的变革,且建筑师逃脱“礼制”以及官方种种规限,终于厚积薄发,在原始自然的刻画或是布景格局的设计注入压抑已久的醇厚功力。

工匠意在将游园过程塑造得更为悠然、闲适,设计的层面上便有所举措,用以延缓行人步伐兼扩大视线范围,“庑廊之所以成折线,桥之所以为九曲”,再且,通过造景手法的妙用,达到移步异景,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横看成岭侧成

峰”的视觉体验。

中国园林艺术与绘画、文学自成一体,彼此相融产生共鸣。在传统园林设计建造中其各种构成要素是一座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点。各部分要素恰到好处的组成就决定了这座园林的内在品位。这些要素既是园林的内脏更是观赏者的观赏感受对象。如果说园林是一座房子的话布局就是坯房而构成要素则是房屋室内陈设装饰。所以其更能看出设计者和造园者的独道之处。构成要素可以单体或者群组形式存在。这些造园要素可以经过设计者的艺术转换,广泛运用于现代街头绿地道路绿化的小品设计当中。此外我们的市政设施设计也可以从中汲取设计灵感。因为这些园林组成要素具有很强的文化代表性所以将其运用在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和市政设施这些开放性景观上更具有传统文化的表现和宣传作用,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因地制宜,疏密有致,小中见大的布局手法,区别于西方规矩对称式园林布局手法。西方园林多以面域广而取胜。而我们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灵活性比较大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出整体性园林景观,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无限外延。古代造园家们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再现于小小的园林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借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加以借鉴的。

四、房屋以外的建筑物

这类建筑主要包括城,桥,塔,陵。它们在中国建筑的历史中占据着相当重的分量,是中国建筑主要成就之一。

城一般就是指的城墙,古代的城市和城墙是分不开的,城墙的主要用途就是一种军事性的防御工程,同时城墙也表现出城市的平面形状和立面的面貌。

中国在历史上有座桥很著名,就是建于隋大业年间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空撞券桥”,就是大券之上每端还有两个小券,单券净跨达一百二十三英尺,它的结构方式被十分广泛的推广应用。此外,桥和房屋建筑综合起来也是中国的桥的一个很大特色,这就是指廊桥、楼桥、亭桥以及屋桥。

塔是从印度传入,开始主要是由佛经带来塔的一些概念或者制度,并没有带

来真正的印度建筑形式。中国建筑中塔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较早、较普遍使用永久性的结构材料,因而今日尚存的古建筑以塔为多。其次,塔是中国建筑中独有的向高空发展的,与其他建筑物形成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陵也就是陵墓,陵墓的设计包括在礼制范围内。陵墓对于整个古典建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古代在建筑技术上已经掌握了砖石构造的技术;其二,由墓室的情况可大体推断当时的地上的房屋情况。

在陵墓中不得不提明十三陵。明永乐以下诸帝除景泰帝外其余十三帝都葬于北京北郊昌平天寿山麓,统称十三陵。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势环抱。神道南端左右各有小丘,如同双阙,使整个陵区具有宏伟开阔的气势,选址极为成功。十三陵总神道稍有曲折,长约7公里。最南是石牌坊,其北1公里是陵园大门(大红门),门内碑亭,四隅华表。亭北是石望柱、石兽、石人,再北是龙凤门。十三陵以永乐的长陵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山坡上,每陵各占一山趾,其陵门、享殿、明楼的布置大体参照长陵制度,而尺度则较小。陵体称宝城,正前为明楼,下为灵寝门。神宗的定陵地宫埋于宝城下约30米处,用白石作拱券顶结构,墓室以中间三进为主,后进是帝后椁室;两侧各有纵向的东西配室,组成各室相通的地下宫殿。这是地上庭院式布局的反映,主室和配室就是正殿和配殿,三个前室代表三进院子。

五、城市规划

古代中国的建城思想和建筑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城市形态发展四个阶段: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城市处于萌芽状态,城市各要素散漫无序。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限制在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的宫殿、衙署占有最有力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全城实行宵禁,城市总体布局比较自由,形式多样。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城市面貌壮观,封闭里坊。开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取消夜禁和里坊制。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积累了经验。重视都城选址,勘察地形与水文情况;为了保护统治者的安全,有城与郊的设置;城市道路系统大多数采取以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置;城市居民的娱乐场

所,从南北朝到唐代多依靠佛教寺院以及郊区的风景区;重视都城绿化;城市排水的处理,汉长安已采用陶管和砖砌下水道。

唐长安基本沿用隋的城市布局。由于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后来又在城东建兴庆宫,并于城的东北部和东部建夹道使芙蓉园与大明宫相连接,朝臣、权贵集中到东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侧。长安城的里坊大小不一,四周设围墙和门,坊内有东西横街或十字街通向各住户。权贵、官吏的府第和寺院可直接向坊外开门,不受夜禁制度的限制。各里坊内有若干商店。长安城街道宽,街两旁植成行的槐树(称为“槐衙”),开排水沟。里坊制束缚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

对于华夏意匠这本书,我读的还是不够透彻,以上的几点是我参照了一些书籍和论文总结出来的,我认为这几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琢磨。对于中国古典建筑,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并不是几本书的阅读就能学到的,我想我需要将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思想和理念运用到我以后的设计中去,在设计中不断地去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

一篇文案卖掉35.8万元啤酒

一篇文案卖掉35.8万元啤酒 一篇推文卖货万元,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毕业之后我就进入了奥美广告,然后进入了一个小的牙科诊所。这个牙科诊所有一个很棒的医生,他不太会营销自己,所以我帮他来做营销宣传工作。4年的时间,这个牙科诊所业绩增长了11倍,从一个小小的个体户发展成为拥有6家连锁店的企业,已经获得了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之后,我把这段经历分享在知乎上,主题是“怎样写走心的文案”,没想到获得了25K的赞,在所有知乎营销类的回答里面排名第一。 下载论文网 在网上有些名气后,就有一些企业家来找我。因为我是专门研究文案是怎样卖货的,而卖货是很多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这里面就有斑马精酿的老板,当时我们做了一篇推文,发在一个大号上,广告费是5万元,总共卖了万元货,也就是投入1元钱可以挣回7元钱营业额,这个投入产出是非常不错的。很快,第四个月斑马精酿的月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这个品牌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亿元。 好的文案可以改变一个产品的销量,可以改变一个企业,让一个企业加速发展。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改变你的人生――你帮助企业创造了价值,你的人生也会有不一?拥姆缇埃?不一样的平台。那么,很厉害的营销人是怎样通过文案高

效率地把产品卖掉的? 升级的文案写作步骤 下笔写文案之前,你会做哪些事?这个问题我问过非常多的营销人,他们的回答大概是:我会先了解一下目标客户;我会先收集产品的资料,找这个产品的卖点;我会先去搜集竞争对手的情报来看一下怎么做差异化;我会找一下最近的时事热点,看文案怎么跟这个热点去结合。 这些点非常对也都非常好,我之前写文案也是按照这些点来一步一步做的,做完以后就搭一个框架把文案给写出来,最后再做一些润色跟调整。但你会发现,按照这些流程写好的文案投放出去,有时候效果不太好。效果很不稳定说明这个方法是有问题的,这个方法并不是很完善,所以成功率并不是很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当我的公众号有了一定名气后,就有一些机会去认识国内一流的营销人。包括轻生活原来的联合创始人张志伟先生,他靠微信文案已经卖了1000多万元的卫生巾;还有花点时间的详情页幕后的操盘手陈勇先生,他靠这个页面一个月可以创造上千万元的营业额。 他们的操作方式跟一般的方式不太一样,我总结为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非常严密、科学,前后的逻辑很缜密。 第一步是标题抓人眼球。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没有太多疑问,因为只有标题让人们想点进来,里面的内文才能被看到。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讲解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 2015

年08月

华夏意匠是李允鉌先生写的一本给建筑师们看的建筑史著作,这本书与其他的建筑历史著作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华夏”指古代的中国,“意匠”是建筑的设计思想,《华夏意匠》意即“古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思想”。 此书一至三章相当于概论,第一章是对基本问题的探讨,第二章是总释,第三章是分类概述。在第一章中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比如“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便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而所谓“影响形制的特殊因素”便是第一章所讨论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第四章的平面、第五章的立面,第八章色彩装饰与内檐装饰以及第九章的园林建筑。比如130页“在建筑历史的经验上,我们可以看到曾经有过两种不同的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种就是“量”的扩大,……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另一种就是依靠数的增加,……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一个方式,……”以及“ 142-144在建筑布局上,一共只有两种基本的原则:一种是空间包围着房屋,另一种就是房屋包围着空间。”这种从设计手法的分析入手有助于我们将古今中外的建筑贯通起来理解。 在弗莱彻总结的表示各种建筑形式主要成长或演进过程的“建筑之树”中,把中国建筑划归为早期建筑文明的一个次要的东方分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系统的建筑理论,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因为早在宋朝,中国就有政府出台的建筑设计标准一一《营造法式》。华夏意匠一书的作者不仅驳斥了“欧洲中心论” 的狭隘观点。还在确认东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存在差异的前提下,验证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已运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理论,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在世界上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一、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对比 1、材料使用 中国古代勤劳睿智的匠师,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就能够充分利用力学原理,以柱网框架式结构从技术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这种中国建筑设计思想成就了中国许多建筑奇迹,也使中国走上木建筑为主流的设计道路;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走的是发展承重墙式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 导语: 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然而在那个女子连一席之地都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又有多少这样可爱的女子呢?但有几个能遇到沈复这样的夫君,又有几个敢袒露自己的思想?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一】中国人爱意的表达从来都是内敛含蓄的。当我读到“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一段时,轻叹:这种隽永蕴藉的情深意重,算不算中国文学里关于恩爱的另类表达? 这段最恩爱的对话出自《浮生六记》,清朝乾隆年间文士沈复写的散文集。对于“浮生”的深刻印象,出自我最钟爱的李太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而这,正是这本《浮生六记》名字的由来,也是我打开这本书的原因。 《浮生六记》分六章记录了沈复生活的点滴。因为遗失,我们目前能读到的仅有四章:“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

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经遗失。不过,对于遗失,我也不感缺憾,以为在仅存的四章中,最爱的是前两章。随着在“坎坷记愁”中陈芸退场,“浪游记快”显得光彩全无,落寞和杂陈。这明显带有我个人的情绪——不想看到这世间良辰美景戛然而止,被颠沛流离取而代之。 很少在中国文学作品里见到和陈芸相似的女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的聪慧贤良而不失风雅感性、安贫而乐道和与沈复的感情经历显得难得而罕有。就连林语堂也称赞她为“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虽然相比之下,我不那么喜欢沈复本人,但对于他描写妻子的笔触相当喜欢。他写妻子的聪慧,“生而聪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一个聪慧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如此,身为一个父亲早丧、靠女红养活一家、自学认字的才女陈芸还相当有主见与见解,“芸发议曰:“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在她生活的时代,能和夫君在闺中谈诗论书,赏月饮酒,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拥有相当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笔下,陈芸也相当心路活泼。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在丈夫的鼓励下,女扮男装看庙会,在众多人无法找到在野外温酒的好办法时,她生出雇佣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的办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

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与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与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与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说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五、说教学难点: 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述。 六、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 ①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并谈一谈为什么历史书会出现这些古代建筑,它与美术鉴赏有何联系? ②展示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2)讲授新课(30分钟) ①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以紫禁城为中心,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同构成的北京城总体布局。 (板书)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①木结构;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故宫总体规划(板书)(图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宫整体布局及原因 古代建筑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分: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幻灯片展示屋顶样式) ②城内多种建筑、雕刻、彩画等综合构成的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与森严的等级区分。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及金漆彩画体现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理念。 (板书)古代建筑彩画等级的体现 古代建筑彩画的分类:和玺彩画,用于主要宫殿 旋子彩画,用于不同建筑上 苏式彩画,多用于园林建筑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 (板书)中国古代园林分类:a.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b.私家园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

爆款全面分析和策划(经典)

一爆款产生原因: “介绍优衣库创始人的书《一胜九败》里的经典案例:双面绒本身户外用只有两种颜色,优衣库在休闲品类里做了51种颜色,只定价150元左右,98年卖了200万件,99年850万件,00年2600万件!!Vancl,靠69的衬衣起步,29/39的T恤2010年500万件,今年预计1500万件”可以看出来爆款不是淘宝特有,只是淘宝卖家把他发扬光大了。结合淘宝因素,我认为淘宝这么多人搞爆款原因在于: 1. 羊群效应。用户都有从众心里,一个产品有了很多人购买,自然而然就觉得这个产品就不错。 2. 多次购买记录和评价,实际上更全面透露了这个产品信息。购买记录本身是对这个产品的肯定,评价通常能透露出更多信息。特别是不好的评价,使的这个产品信息展示的更加完整和真实,消费者了解全面才更容易做决定。 3. 淘宝的推荐策略。淘宝是单品为王,是主推商品,而不是商家。有一个形象比喻: 传统店铺,客户都是从门里进来,而在淘宝是从窗户进来的。淘宝里面单品入口的流量通常超过主页的。热卖的商品,权重高会被推荐到前面,为整个店铺带来巨大的流量。 二、爆款的三个递进层次: 1.单品促销,利用羊群效益,单品去赚钱。 2. 成为店铺流量入口,带来整个店铺的销量提升。 3. 以爆款作为客户体验的入口,形成品牌推广。以高性价比产品为“诱饵”,引导客户完成第一次体验,然后用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吸引顾客后续购买。 每个层次对店铺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第一个层次有不错单品和好的单品文案策划以及一定推广手段就可以了;第二个层次需要有整体好的店铺设计,关联产品和搭配产品设计,整个店铺产品都具备一定竞争力;第三个层次需要对品牌整体(店铺也可以当做一个品牌)要有规划,整个品牌需要明确定位,不论是产品或者服务要有至少一个突出地方,以至于在海量卖家中,你能被客户记住。 实际上也只有做到第三个层次的,才能成为品牌,也才有持续的竞争力。简单依靠某些小技巧,短期可以,长期很难生存下来,这些东西很容易被模仿的。有利可图就会有很多人去模仿。再一个大的环境和淘宝规则也是不断变化的。 三、爆款的策划 爆款大致流程: 第一调研阶段。 1.产品调研包括先期的调研,以服装行业为例:流行趋势,面料,颜色,款式,价位,品牌等等。 2. 了解各种推广渠道,熟悉各种广告投放方式。 第二准备阶段: 爆款的确定,经费申请,图片拍摄和美化,文案撰写,关联产品和搭配产品设计,各部门协调,与工厂协调沟通。爆款的质量保证这些是基础,不细谈。对于款式选择,应该遵循面向最广泛客户原则,一般都是基础款,颜色可以选择的多,尺码齐全。如果对款式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做一个测试,把几款同时放上去,同质量的流量,看下哪一款销量最好。然后把最好的一款,进行包装大力推广。小众的自己想法未必就和大众的审美吻合,这也

沈复《浮生六记》读后感

沈复《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乃清朝苏州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的个人传记,不过流传下来的却只有四卷,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及浪游记快。闺房记乐描写了主人公与妻子芸相识及婚后的日常生活,突出了一个乐字。如果只这一段,会觉得他们夫妻二人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闲情记趣描述了主人公的个人爱好,如盆栽、插花、园林设计,绘画等。作者在文章里的观点,虽说是一家之言,但似乎也颇有可取之处。坎坷记愁描述了主人公现实生活中的愁。深爱的妻子芸不容于公婆,然后身患重病最终不治。女儿早早给人家做了童养媳,儿子早夭。其实,作者的愁比快乐还多。浪游记快描述了作者游历时的所见所闻。作者的游历范围很广,囊括了大半个中国。期间夹杂着作者对各地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的评判。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作者的人生不能算是成功的。首先,作者没有给家人提供一个安稳、富足的生活环境。一家人始终处于漂泊之中,没有一个安定的住所。前期靠着家里,作者和妻子还能衣食无忧。后来被迫离家以后,一家人的生活就一日不如一日了,甚至于受冻挨饿。为了外出给妻子治病,让女儿做童养媳,儿子当学徒,一家人从此再也没有团聚的机会了。其次,作者事业上似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先是学文,没有获得功名。后来经商,也是虎头蛇尾。作者贩卖货物至广州时,夜夜笙歌,似乎忘记了家里的妻子儿女。讽刺的是,作者还特意挑选了一个长相、神态类似于其妻子芸的妓女。妻死,女嫁,儿夭之后,作者给达官贵人当了幕僚,跟门客差不多。作者在盆栽、插花、园林,绘画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但这些并不能填饱肚子。最后,作者还缺乏担当。据作者所说,妻子芸不容于公婆主要因为几件事。第一,作者的弟弟借了邻居一笔钱,央求芸做了保人。后来邻居要求还钱的时候,作者的弟弟却不承认曾经借过钱,这就导致了纠纷。第二,作者跟随父亲在外地做幕僚时,家书开始时由芸书写,后来换做了别人。这让作者的父亲觉得是芸不想写,而实际情况是作者的母亲不让芸写。第三,作者的父亲拆看了芸写给作者的信,里面有“令尊、令堂”等语,这让作者父亲大怒。第四,为了给作者选一个合适的小妾,芸曾与妓女交往。后来事发,作者父母觉得很丢脸,因此怪罪于芸。对于前两件事,作者为什么不替妻子向父母辩解呢?第三件第四件,为什么不好好解释呢?为什么不肯去承担责任呢?

最新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最新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1): 《你能成为优秀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对知识的渴望都是无穷的,这个假期有幸读了《你能成为优秀教师》一书,我又一次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只有时刻持续学习的心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理论思想与技能,才能始终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更新,永远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审时度势,不断激发勤奋工作的热情,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书中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务必具备以下素养:对工作敬业--竟也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对学校忠诚--忠诚是信赖的前提;对领导服从--服从是步迈协调的保证;对自己信任--自信是成长的基点;对他人欣赏--欣赏是快乐的源泉;对社会奉献--奉献是卓越人生的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成功,成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它不会一蹴而就,成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离不开工作,工作是我们创造价值的平台,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务必重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全部的热情。大家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的是良心活,是呀,我们的身上担负着教育好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所以我们更就应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我热爱我的工作,它让我得到尊重,得到幸福的满足,光有热爱是不够的,我要做的事在热爱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受人喜爱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多从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凡是多问问大家的想法,做到对学生信任和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我们就应多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尽可能的给大家创造一个战士自我的舞台,时刻用用心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和孩子们,用阳光般的笑容感染周围的人,快乐是能够传播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要努力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从小事开始,坚持天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容易的事情十分认真的做好,学会欣赏他人,多向同事学习与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欣赏。有句话叫“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 郑山 2015年08月

华夏意匠是李允鉌先生写的一本给建筑师们看的建筑史著作,这本书与其他的建筑历史著作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华夏”指古代的中国,“意匠”是建筑的设计思想,《华夏意匠》意即“古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思想”。 此书一至三章相当于概论,第一章是对基本问题的探讨,第二章是总释,第三章是分类概述。在第一章中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比如“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便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而所谓“影响形制的特殊因素”便是第一章所讨论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第四章的平面、第五章的立面,第八章色彩装饰与内檐装饰以及第九章的园林建筑。比如130页“在建筑历史的经验上,我们可以看到曾经有过两种不同的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种就是“量”的扩大,……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另一种就是依靠数的增加,……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一个方式,……”以及“142-144在建筑布局上,一共只有两种基本的原则:一种是空间包围着房屋,另一种就是房屋包围着空间。”这种从设计手法的分析入手有助于我们将古今中外的建筑贯通起来理解。 在弗莱彻总结的表示各种建筑形式主要成长或演进过程的“建筑之树”中,把中国建筑划归为早期建筑文明的一个次要的东方分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系统的建筑理论,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因为早在宋朝,中国就有政府出台的建筑设计标准——《营造法式》。华夏意匠一书的作者不仅驳斥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点。还在确认东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存在差异的前提下,验证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已运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理论,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在世界上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一、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对比 1、材料使用 中国古代勤劳睿智的匠师,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就能够充分利用力学原理,以柱网框架式结构从技术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这种中国建筑设计思想成就了中国许多建筑奇迹,也使中国走上木建筑为主流的设计道路;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走的是发展承重墙式

《浮生六记》读后感800字

《浮生六记》读后感800字 《浮生六记》读后感 初看这本书,是在时代广场负一楼,被它的题目所吸引。那是两年前那时候我还在凤梅小学,每周六的下午我就会去我的秘密基地—-时代广场负一楼看一下午书。读到冰心的散文会发出笑声;读到感人的地方情不自禁会流泪;读到感触深的就用心记下来。今天又重拾这本书细细品读。 这本书很多地方文绉绉的,但是感触最深的就是女主人公陈云—沈复的妻子。一个有胸襟智慧会打理生活的一个奇女子,她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能够雇了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主动为丈夫谋事,这一点儿一般女人做不到。可能与那时候的社会风气有关,现在社会这样的女人少之又少,因为法律也不允许。芸最可贵处,是她风雅之后的缄默沉静。 当然,陈芸这位人物还不止这些,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弟弟还有她相依为命,一家三口都靠陈芸手工刺绣所得维持。早年的艰苦生活作风在她嫁入沈家以后仍然坚持着,穿衣朴素,吃饭时就着豆腐乳和卤黄瓜下饭。每日早起,恪守礼仪。她对破书残画尤为珍惜,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浮生六记记录着一段最幸福美好的时光。我一遍遍地被他们的真爱感动着。他们的爱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为他们最平常最细微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而深深感动。 或许是他们夫妻太过于相爱了,遭到了上天的妒忌,厄运终于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公公想纳妾,沈复的母亲不知情以为是陈芸从中引荐,就这样陈芸莫名奇妙的得罪了婆婆,后来又因为弟弟借债帮忙担保,后弟弟有矢口否认的事加深了公公对陈芸的误会,斥责驱逐陈芸。沈复深知陈芸委屈但也无从辩解,他随陈芸一起离开了家,幸得友人帮助住进了萧爽楼。离开了父亲经济上的支持他们的生活非常清苦,他们主要靠沈复卖字画陈芸做女红维生。在封建礼教下陈芸得罪了公婆就等于犯了死罪,正是沈复的不离不弃解救

教育学之读书笔记十篇

一、《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作者:韦钰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高中美术 华夏意匠 说课稿

华夏意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通过学习中国建筑艺术,让学生们对中国华夏文明和辉煌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 学情分析 如果能带学生参观一下历史名胜建筑,身临其境会更好的感受中国建筑的辉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3、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2、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教学流程示意 1. 导入讲授新课 2. 讲解课程内容 3. 提问讨论 4. 总结布置课外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妃)为什么? 2、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1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读三遍《浮生六记》,怔怔之久,感动着前人的一段恩爱悲欢。 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羡慕着他们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真挚恩爱,至死不渝,我仰望着他们一生平凡却心胸磊落,超然脱于俗尘。 沈复,生活初是小康,但后家道中落,虽为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他与妻子陈芸虽在饥寒交迫的日子下生存,但却志趣相投,彼此恩爱。但最后,夫妻二人却天人永隔,满是凄惨。就在陈芸去世让沈复再找一人时,沈复说:“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说可以感动我。比如,李隆基杨玉环的悲剧华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赵明诚的颠沛流离只使我可怜,蒋鹿潭黄婉君的貌合神离只让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难过…… 通读后,不觉中发现,另一种想法却涌上心头。 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聪明又有情趣的芸作为妻子,但他自己却在家中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最终落得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四处飘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差点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卷一卷二的那些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主流。那些让人看起来羡慕不已的闺房之乐,在缺少衣食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在《坎坷记愁》中写到沈复二人投奔夏氏家中。淳朴的夏氏虽嫁了农民,但丰衣足食,生活稳定,一家人其乐融融。相比芸,聪明的芸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遭到家人的排挤,外出流浪,且重病在身,受尽了艰苦。 芸最终去世了,沈复以“夫妻恩爱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但陈芸去世的真正原因,他并未在自己身上找过。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三也。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沈复空有一身知识,但自身的知识终是被现实所击败。不懂变通,不通人情世故,就算全身上下全是浪漫细胞又有何用?芸嫁于沈复实在是凄凉。到头来,芸的一生终究只化作沈复一句“夫妻恩爱不到头”,只成了读者心中解不开的故梦罢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2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来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许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题记 或许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或许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许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光彩夺目。沈复是哪种人,我不得而知。关于他的生平,百度也仅是寥寥数语。但这本充满清新率真、情真意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音乐教师读 书笔记大全 【--教师节祝福语】 教师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把更多知识传播给学生。那么,作为教师的你该如何写教师读书笔记呢?下下面是为你整理了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乐在民主育人中》一书,书作者魏书生,平凡的教书匠,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岗位从爱和责任出发,不断深化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提出人生价值等于有效工作量减去生存成本,人生深层次享受在学习、工作、尽责、助人之中。熟读此书后,我发现书中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实际的,可以借鉴的,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必需的一些教育方法。 虽然本书的篇章各叙其事,却都体现着一个字—“爱”。 教师的爱意味着奉献。魏老师放弃了招工进城的机会,要知道,那时候进城是每个人的梦想。现在的我们不需要放弃如此珍贵的机会,不需要以生命和健康为代价,但我认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忠诚于教育事业,严谨治学,勤于求索,不断进取,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这就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最无私的奉献了。 教师的爱意味着执着。魏老师有过长达6年,多达150次的申请,希望离开电机厂,当一名普通教师,直至在教育岗位工作了33年。选择了教师工作,就是选择了最执着的事业。日复一日的备课与教授,年复一年的考核与批改,在最初的激情随岁月渐渐熄消后,必需以执着面对学生们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知道,几代人的希望放在我的手上,祖国的未来需要我坚持执着。 教师的爱意味着理解。魏老师认为差生最不容易,课听不懂,还要不懂装懂的听,装模作样,因此要给他们一些关爱。从事教师近10年的经验也告诉我,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懂得儿童”。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不同性格、各年龄段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教师的爱更多带来的是责任,魏老师就是具有高度责任心教师的典范,书桌上、课堂下,他无不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因爱而产生的高度责任心会使教师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具有爱心的人,懂得做人的人、追求真理的人。一直以来,总是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诠释“师范”,所以我想教师的责任首先应当是对自己的责任,是“守纪律、树形象、广博识、勤奉献”的责任,教师要率先垂范,才能赢得同学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3.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重点 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3、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难点: 古代建筑和园林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中国造园艺术的精神非常深奥。 教具资料多媒体投影课件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妃)为什么? (一)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

《健康成长》读书笔记

《健康成长》读书笔记 在人生这跌宕起伏的青藏高原上。只要有泪水就有喜悦;只要有汗水就有喜悦;只要有失败就有喜悦;只要我们还成长着,我们就会有各种喜悦!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中国人在流泪。从xx年1月的南方风雪大灾,5月份 的汶川大地震,那是一段中国人不想自然灾害屈服的历史。在这历史中我们流血,流汗,更多的是流泪!8月8日,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我们由心而发的喜悦,才 缓缓盖过一些不幸。当它还在延续。110米跨栏赛上,刘翔因伤退赛。在场的中国 人无一不流泪。而刘翔用最寂静的方式按人退场。虽然他失败了,但中国人还是在奥运会上一举成为金牌大国。我们在泪水中收获喜悦,我们在泪水中不断成长。 在那些不幸中,流汗更多的是抢救人员。是他们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救人,救人,还是救人。有些官兵还不顾个人安危,就出了许多灾民。使他们失望的人们,获得重生。而在新生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艰辛!在汗水的背后,是灾民的喜悦。他们没有白流汗,他们的汗水是值得的。他们有更多的汗水,铸就了更多的喜悦! 在xx年奥运会顺利召开完毕,在xx年两会也顺利召开完毕。在困难和失败后,更多的是成功,更多的是喜悦!喜悦使我们中国人更坚强,喜悦我们成功了! 虽然人生跌宕起伏,犹如青藏高原。但我们由青藏铁路。在人生成长是必须的,在成长中喜悦也是必须。我们懂得了泪水,汗水,成功,我们更懂得了我们每走的每一步是成长的喜悦。成长是艰难的,但成长更多的是喜悦!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受益良多。其中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里提到了民主管理、管理技巧、以及教师的威信等方面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实用的技巧。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乐趣,使我们不必象其它工作那样刻板而千篇一律;但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痛苦,因为我们 必须随时随机应变,随时需要见机行事。刘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技巧,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了可以依循的方法。但是,我在自己的管理过程中还发现,相较于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教导,有的时候,适度的“沉默”显得更为有力。 在教育教学中,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在某些时候、对于某些学生教师“以静制动”,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不知怎么回事,无论哪天上课,第一节课一定要迟到那么几分钟。高中三年天天如此,前几任班主任有的耐心劝导,有的厉声斥责,有的联系家长,什么方法都试过了, 这位同学雷打不动,照常迟到,最后老师们有的采取了惩罚手段:如果迟到,放学时罚扫地。他开始还随便扫扫,后来干脆不扫了,每天迟到照常。老师们实在没办法,也就渐渐放弃了。我接受这个班后,他依然每天迟到。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

四年级读书笔记大全

四年级读书笔记大全 四年级的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会不会突然想写一下读书笔记,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写呢?只要看看大家写的就可以模仿着写啦!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读书笔记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 《聊斋志异》四年级读书笔记400字篇1 这几天,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一本厚厚的《聊斋志异》。 是什么东西这么吸引我呢?哦!原来是里面的情节写得很精美。尤其是书中的《赵城虎》这则故事特别好玩儿。它讲是一只通人性的老虎。一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的儿子上山砍柴,不料被一只饥饿的老虎给吃了。老奶奶听说后嚎啕大哭,但是又一想光哭有什么用,还不如到县衙去告状。她到了县衙后带着哭腔说:“我的儿子被老虎吃了。”县官遗憾地回答道:“我们只逮捕人,不逮捕老虎。”听了这句话,老奶奶又大哭了起来。县官没办法,只好问左右两边的人有没有人肯去捉老虎。要知道捉老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所以没人肯去。正在这时,一个人醉熏熏地走了出来说:“我去”,说着拿起公杖就走。但等他酒醒了,立刻就后悔了,只好双手空空地回来了,结果挨了板子。第二天清晨,他就去菩萨那里诉苦。他刚刚要回去,忽然,一只老虎扑了进来。那人吓坏了。但那老虎不但没有要吃他的意思,反而觉得很羞。于是,那人把老虎带到县衙去审问。审问过后,老虎就经常去帮助老奶奶。于是老奶奶就和这只老虎相依为命了。 我觉得《聊斋志异》真是书中自我介绍的“曲折离奇的鬼怪故事,

百读不厌的古代奇书。” 《在山的那边》四年级读书笔记400字篇2 《在山的那边》是从山里走来的大诗人王家新写的,这首诗歌写了作者对大海的渴望,带着对心中那份理想的期待,他大胆的去追求,但当他一次次登上高峰后,换来的确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是,长大后,他明白了,“山”象征着重重艰难险阻。海象征着理想境界,要想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 这首诗歌,为我敲起警钟,点燃了我对理想那份热忱的心。我才恍悟,理想不是空想,理想的兑现,需要奋斗,需要坚定信念,需要坚贞不屈。是的,虽然前进的路上布满荆棘,但是不要气馁放弃,要勇往直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我们勇敢的站起来,从失望中脱身,我们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了。如果你一直碌碌无为,麻木颓废,到头来你只是一无所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吧朋友,如果你小学成绩不好,请你勇敢的抬起头,抱着坚定的信念,朝着理想成绩而奋斗吧,相信黎明的曙光一定会在今夜的黑暗中孕育! 《愚公移山》四年级读书笔记300字篇3 今天,我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看到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 虽然愚公那种精神十分可贵,为了子孙后代方便外出,竟想到了移山。 可是愚公他想过没有,他如果真的把两座大山移走了,山上的飞

(完整word版)《爆款文案》读书笔记

文案销售产品四步: 标题抓人眼球——激发购买欲望——赢得读者信任——引导马上下单 1.标题抓人眼球 好标题的阅读量,经常可以做到一般标题的1.3倍以上,假设转化率不变,这意味着多赚30%的钱! 任务:两秒内,让读者惊讶,好奇地点进来 方法:新闻社论、好友对话、实用锦囊、惊喜优惠、意外故事 2.激发购买欲望 任务:充分抬高读者购买欲,让他欲罢不能 方法:感官占领、恐惧诉求、认知对比、使用场景、畅销、顾客证言 3.赢得读者信任 任务:让读者相信产品真的不错 方法:权威专家、事实证明、化解顾虑 4.引导马上下单 任务:让读者不要拖拉,马上下单! 方法:价格锚点、算账、正当消费、限时限量 激发购买欲望的六种方法 1.感官占领 ●假设顾客正在使用你的产品,描述他的眼睛、鼻子、耳朵、舌头、身体和心里的 直接感受。 ●假装自己是顾客,重新体验一次自家产品,把感官感受记录下来。

●用孩子般的好奇心体验产品,用充满激情的文案感染顾客。 2.恐惧诉求 ●适用范围:省事型、预防型和治疗型产品。 ●恐惧诉求=痛苦场景(具体、清晰)+严重后果(难以承受)。 3.认知对比 激发购买欲的两个步骤: (1)描述竞品:产品差(设计、功能、质量等方面糟糕)+利益少(带给消费者的好处少,甚至有坏处)。 (2)描述我们:产品好+利益大。 ●适用范围:成熟品类产品,在某些方面“更好”。 ●写作方法:先指出竞品的差,再展示我们产品的好,我们的产品就会显得格外好! ●两个步骤:描述竞品:产品差——利益少;描述我们:产品好——利益大。 4.使用场景 ●“多场景”可以刺激购买欲,让读者想象到一天下来,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地使用 产品,不断获得幸福和快感,成为他生活中经常用、离不开的好物件! ●想出场景的方法:洞察目标顾客一天的行程,思考他工作日、周末、小长假、年 假和大长假会做什么,把产品植入这些场景里。 ●在工作日和节假日,人们的安排差异很大。在每个节庆前,运用多场景文案激发 顾客购买欲。 5.畅销 ●心理学实验证明,74%的人会受从众心理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