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

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
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

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

田中隆吉(たなかりゅうきち),日本中将、特务,陆军省兵务局长,历次战争罪行的主谋。在远东军事法庭上靠出卖和反咬同僚来“将功补过”而臭名昭著,因此被称为“日本的犹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田中隆吉这个二战时期的日本特务,他之所以如此出名就是因为他谋求生存的方式竟然是靠出卖自己的国人和同僚。这种做法无论是在哪里都注定会让他成为一个臭名昭著的人。通过田中隆吉简介,来看看他的生平。

田中隆吉生于1893年,因肠癌死于1972年,享年78岁。在他的前期生活中,他的每一次失败都换来他的官位高升。这个不合常理的现象,是东条英机带给他的。他看到九一八事件后同僚的高升,羡慕之下,就想要成立一个蒙古国,所以就向傅作义进攻,但却被打的落花流水,结果他还升了官,从中佐升到了大佐。

后来,他有想要弄出一个张鼓峰事变,但是他面对的是军事实力强硬的苏联人。也正是这场仗使他的一生都在大炮的阴影,不敢正面上战场。在这场仗之后,他重操旧职再一次回归了特务的老本行,并且无论成功与否都一再高升。

他人生上升的路途到了陆军省兵务局长就截止了。在日美开展中,田中隆吉一直持有反对意见,他无法摆脱炮火的阴影,不赞同与

比苏联更强的美国开战。这个意见让日本军官们对他十分反感,之前对他颇为照顾的东条英机也看不惯他,甚至将他关进了精神病院。

也就是东条英机的这个决定,让田中隆吉对他十分憎恨,在东京审判中,他对于出卖这些将他关入精神病院的人毫无心理顾忌,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通通给捅了出来,引起了哗然大变。

田中隆吉罪行田中隆吉虽然没有在东京审判中被定为战犯,但他所做下的罪行是有目共睹的。这样一个连本国人都唾弃的将领,他的罪行应该要被揭发。虽然因为他的出庭作证,而让他逃过一劫。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我们来细数一下田中隆吉罪行。

田中隆吉是日本的军官,他做的最出色的职务就是特务。他早期虽然一直从事参谋员的工作,但事实上,他一直都是在情报行业工作,几乎没有参与过战争的谋划。在他来到中国之后,他担任的是日本陆军驻上海的武官。为了伪满州国的建立,他和著名的女特务川岛芳子合作策划了一起上海事变,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一二八事变的由来。这是田中隆吉罪行之一。

在策划一二八事变后,他的野心开始变大。看着伪满州国的建立,他也想要建立一个蒙古国。所以不是很懂作战的他向绥远军叫嚣,甚至直接出击进攻。虽然最后他被傅作义将军打败,但是他发动战争,造成血流成河的局面同样也是他的罪行,

在想要建立蒙古国事败之后,他又想要捣鼓一出张鼓峰事件。而这次他所面对的不是温和的中国人,是凶狠的苏联人。所以毫无疑问,在这场仗中,田中隆吉又一次失败。而这次失败成为了他一生的阴影。

他再也不敢正面上战场,再也不敢和苏联人和美国人作对。

作为一个将领,竟然不敢上战场,这样的反差是在令人发笑。而文中所列的几项是田中隆吉罪行中的几样,他所犯下的过错是我们怎么也数不清的。

田中隆吉法庭表现田中隆吉作为日本二战将军之一,并没有在东京审判中被定罪,这主要得益于他在东京审判中对于自己同僚的反咬和出卖。那么在那个时期,田中隆吉法庭表现是怎么样的呢?他的所作所为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田中隆吉是日军的将领,由于在日美战争中的意见不同,而被同僚扔进了精神病院。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日本投降之后,他被政府遗忘。当他想要复起时,却因为种种原因再次失败。

失败的田中隆吉将所有的愤恨都转移到了东条英机这些日本战犯身上。他出版了《分析败因》的书籍,希望让东条英机和他的随从将领们遭到国人的唾弃。但是这本书中的隐秘却引起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人员对他的注意。他被逮捕起来,但不是要判刑,而是要求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日本军方消息作为证据出庭。

一心想要报仇再加上想要将功补过的田中隆吉就开始了他疯狂的报复行为。当被告席上的日本战犯看到田中隆吉出庭作证时,都不约而同地变了脸色。归根究底是田中隆吉知道许多军方的秘密和行为,而他的记忆力又十分出色。所以当他完整地将九一八事件的经过,主使和从谋者一一报出后,整个军事法庭都被震惊了,人们无法相信这样的军事爆料竟然后出自本国人口中。而原本也许不会被定为甲级

战犯,不会被判死刑的日本军官们都开始绝望。

田中隆吉法庭表现让日本的许多将领都被绳之以法。但他自己却凭借出卖同事的行为逃过了一劫,这样可耻的人是应该被全世界人民唾弃的。

田中隆吉评价日本人对田中隆吉评价十分低的原因是田中隆吉在东京审判法庭之上的所作所为。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田中隆吉将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日本将领包括东条英机、桥本欣五郎等人在内的在中国的行为都全部透露出来。这让颇受日本人尊敬的日本将领直接就被定为甲级战犯,被判死刑。田中隆吉出卖自己人的行为造成了在日本人眼中,他是个恩将仇报、卖国求荣的小人形象。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对田中隆吉评价会这么好呢?那是因为田中隆吉的出庭作证,让许多在中国恶贯满盈的日本将领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尤其是在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的桥本欣五郎等人,也因为他的揭发而被绳之以法。

事实上,其实中国人是将这个田中隆吉想象地太好了。他之所以出庭作证,并不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愧疚,而是出于报复和将功补过的心理。

由于东条英机的手下将他送入了精神病院的行为,田中隆吉十分憎恨东条英机。所以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要求他作证时,他是很积极配合的。再加上,他在中国也做过许多应该被判刑的事情,所以他很害怕被惩罚。综上的种种原因,才导致了他在东京审判中出庭指控日本将领。所以田中隆吉这个人并不是中国人所认为的什么良善之辈。

五位数学家

一、康托尔: 1、生平简介:康托尔,1862年入苏黎世大学学工,翌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数学和神学,受教于库默尔、维尔斯 特拉斯和克罗内克。1866年曾去格丁根学习一学期。1867年在库默尔指导下以解决一般整系数不定方程ax2+by2+cz2=0求解问题的论文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受魏尔斯特拉斯的直接影响,由数论转向严格的分析理论的研究,不久崭露头角。他在哈雷大学任教的初期证明了复合变量函数三角级数展开的唯一性,继而用有理数列极限定义无理数。1872年成为该校副教授,1879年任教授。由于学术观点上受到的沉重打击,使康托尔曾一度患精神分裂症,虽在1887年恢复了健康,继续工作,但晚年一直病魔缠身。1918年1月6日在德国哈雷-维滕贝格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去世。 2、主要贡献:康托尔对数学的贡献是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两千多年来,科学家们接触到无穷,却又无力去把 握和认识它,这的确是向人类提出的尖锐挑战。康托尔以其思维之独特,想象力之丰富,方法之新颖绘制了一幅人类智慧的精品——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令19、20世纪之交的整个数学界、甚至哲学界感到震惊。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关于数学无穷的革命几乎是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二、陈景润 1、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 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 2、主要成就: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 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三、苏步青 1、生平简介:苏步青(1902.09.23 ~ 2003.03.17),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 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主要成就:苏步青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微分几何。1872年,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提出了著名的“爱尔兰 根计划书”,在其中总结了当时几何学发展的情况,认为每一种几何学都联系一种变换群,每种几何学所研究的内容就是在这些变换群下的不变性质。除了欧氏空间运动群之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有仿射变换群和射影变换群。因而,在19世纪末期和本世纪的最初三四十年中,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都得到很迅速的发展。苏步青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属于这个方向的。此外,他还致力于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的研究。一共发表了156篇学术论文,并有专著和教材十多部。他的不少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的内容被写进他们的专著。 四、祖冲之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

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年表 1,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城 2,1830年秋天,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3,1835年,中学毕业 4,1836-1938年,进入伯恩大学法律系学习,哲学,历史,艺术。在此期间结识布·鲍威 尔 5,1839年-1841年,马克思学习希腊哲学,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和,博士论文《德谟克利 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 6,1842年,马克思为黑格尔左派分子创办的杂志“德法年鉴”写“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令”。1842年11月首次会见恩格斯。 7,《莱茵报》由马克思主持,但是青年黑格尔拍企图利益这份报纸来宣传他们的唯心哲学观点。最后被普鲁士查封。 8,1843年---1844年,马克思为“德法年鉴”所写的两篇论文《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评导言》,标志着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者变成唯物主义者,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变为共产主义者。1844年,马克思收到恩格斯为“德法年鉴”所写的两篇论文《政治经济学批评大纲》和《英国状况(评马斯·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这些论文被普鲁士当局误认为是对国家的叛乱和侮辱陛下而停止。 弗·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年表 1,1820年出生于普鲁士莱茵诚 2,1834年中学转学 3,1837年父亲不让七读书,恩格斯辍学在父亲的营业所打工。 4,1838年---1841年,边工作边学习,黑格尔的哲学等 5,1841年----1842年,进行服兵役,在柏林大学课间学习 6,1842年---1844年,恩格斯研究英国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英国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劳动 条件,了解英国工人的斗争和宪章运动,他访问了曼切斯特的工厂和工人区,参加各种群众 大会和工人集会。 7,

微积分中10大经典问题

微积分中10大经典问题 最初的想法来自大一,当时想效仿100个初等数学问题,整理出100个经典的 高等数学问题(这里高等数学按广义理解)。可惜的是3年多过去了,整理出 的问题不足半百。再用经典这把尺子一量,又扣去了一半。 这里入选原则是必须配得起“经典”二字。知识范围要求不超过大二数学系水平, 尽量限制在实数范围内,避免与课本内容重复。排名不分先后。 1)开普勒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互推。绝对经典的问题,是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光辉 典范,其对奠定数学科学女皇的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大家不妨试试,用不着太多的专业知识,不过很有挑战性。重温下牛顿当年曾经做过的事,找找当牛人的感觉吧,这个问题是锻炼数学能力的好题! 2)最速降线问题。该问题是变分法中的经典问题,不少科普书上也有该问题。答案 是摆线(又称悬轮线),关于摆线还有不少奇妙的性质,如等时性。其解答一般变分书上均有。本问题的数学模型不难建立,即寻找某个函数,它使得某个积分取最小值。这个问题往深层次发展将进入泛函领域,什么是泛函呢?不好说,一个通俗的解释是“函数的函数”,即“定义域”不是区间,而是“一堆”函数。最速降线问题通过引 入光的折射定律可以直接化为常微分方程,大大简化了求解过程。不过变分法是对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尤其在力学中应用甚广。 3)曲线长度和曲面面积问题。一条封闭曲线,所围面积是有限的,但其周长却可以 是无限的,比如02年高中数学联赛第14题就是这样一条著名曲线-----雪花曲线。 如果限制曲线是可微的,通过引入内折线并定义其上确界为曲线长度。但把这个方法搬到曲面上却出了问题,即不能用曲面的内折面的上确界来定义曲面面积。德国数学家H.A.Schwarz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即使像直圆柱面这样的简单的曲面,也可以具有面积任意大的内接折面。 4)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的函数。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连续函数除了有限个或可数无穷个点外是可导的。但是,魏尔斯特拉斯给出了一个函数表达式,该函数处处连续却处处不可导。这个例子是用函数级数形式给出的,后来不少人仿照这种构造方式给出了许多连续不可导的函数。现在教材中举的一般是范德瓦尔登构造的比较简单的例子。至于魏尔斯特拉斯那个例子,可以在齐民友的《重温微积分》中找到证明。其实上面那个雪花曲线也是一条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的曲线。

【精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给我们遗留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给我们遗留了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作风,尤其是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他们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中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感情,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对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马克思作了高度的评价,1866年2月20日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高的评价。” 恩格斯已成为马克思一家躲避生活风雨的港湾,马克思一到这个港湾,就显得安静和快乐多了。1855年4月,马克思最喜爱的儿子埃德加尔病逝,这给马克思沉重的打击,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倾诉了无限悲痛的心情:“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的比自己都重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这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告诉我们: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 纵观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一、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弥合矛盾的根本思想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战友,绝非那些为一时意气和庸

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简介

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简介 柯瓦列夫斯卡娅(СофьяВасильевнаКовалевская,1850年1月15日-1891年2月10日),俄国女数学家。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在偏微分方程和刚体旋转理论等方面有重要贡献。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柯瓦列夫斯卡娅生平充满坎坷,出生于1850年1月15日莫斯科的一个名门贵族。8岁时和父亲移居到立陶宛,少年时勤奋好学,突出了数学天赋。 然而,在沙皇时期,妇女是不允许上大学的,这使柯瓦列夫斯卡娅感觉到,为女性同胞争取上大学的平等权利的重要性。18岁那年,得到一名年轻的古生物和地质专业的大学生柯瓦列夫斯基的愿意,以假结婚的方法从父母的监护下逃脱出来然后出国。这个名义上的婚姻,一直持续到她24岁完成学业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就后才与柯瓦列夫斯基结为真正的夫妻。1869年,柯瓦列夫斯卡娅来到了德国海德尔堡求学。没想到,这里的大学也不许女生上,只勉强让旁听。最后,她抱一线希望去拜访柏林大学教授维尔斯特拉斯。维尔斯特拉斯同意了柯瓦列夫斯卡娅的请求。 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教导下,1874年,获得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女数学家。虽然她的学术成就得到公认,但是回国

求职仍有问题,因为沙皇时期根本不让妇女取得科学家的称号,只允许她做小学教师。 1889年,破格修改院章中有关“不让女性取得院士荣誉”的条例,推选柯瓦列夫斯卡娅为通讯院士。 1891年初,柯瓦列夫斯卡娅不幸患病,因诊断错误而导致病情恶化,同年2月10日逝世。柏林大学数学系主任克罗内克称赞她是“罕见的探索者”。柯瓦列夫斯卡娅为女性攀登科学巅峰树立了好的榜样。1896年,妇女界集资在她的墓前塑造了一座纪念碑,她的形象和成绩,永远存在人们心中。 柯瓦列夫斯卡娅数学成就柯瓦列夫斯卡娅是一位著名的俄国女数学家;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哲学博士;曾担任过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在偏微分方程和刚体旋转理论等方面有重要的成就。1888年因解决刚体绕定点旋转问题而荣获法兰西科学院鲍廷奖,并因此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是俄国历史上获此荣誉的第一个女性。 柯瓦列夫斯卡娅数学成就在这41年的生命历程中,拼劲全力,为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柯瓦列夫斯卡娅一生中仅发表过10篇数学论文。这10篇论文分别是在两段时间段完成的:一是从1871-1874年,那时她在导师魏尔斯特拉斯教授的指导学习数学。所以论文的重点基本上是放在摸索理论问题上;二是从1881年到离开人世,这段时间主要是在欧洲到处漂泊,探究重点基本上是在力学和数学物理方法上。 就数学成就方面而言,柯瓦列夫斯卡娅最重要的成就有两个: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1848年11月—1849年8月) 1848 11月恩格斯和“新莱茵报”的其他几位编辑由于有被逮捕的危险,离开了科伦,因此,该报的编辑工作几乎全部落到马克思的肩上。同时马克思还积极参加了科伦工人联合会的活动,担任该会主席,并参加了民主协会和民主主义者莱茵区域委员会的工作,动员人民群众起来积极反抗反革命的进攻。 11月7日左右恩格斯(当时在瑞士)由洛桑到纽沙特尔。 11月7日恩格斯寄给马克思一篇关于纽沙特尔共和国的文章,标题是“昔日的公国”,发表在11月11日“新莱茵报”上。 11月8日由于普鲁士正在策划反革命政变,马克思写了“柏林的危机”一文,发表在11月9日“新莱茵报”上。 11月9日左右恩格斯由纽沙特尔到伯尔尼。 11月9日恩格斯写“新的代议机构。——瑞士运动的成绩”一文。发表在11月15日“新莱茵报”上。 11月11日—13日马克思写关于“柏林的反革命”的一组文章,发表在11月12日(增刊)和14日“新莱茵报”上。马克思号召人民群众用拒绝纳税的办法来回答反革命的行动。他认为这是人民对政府施加有组织的革命压力的手段。 11月13日在科伦民众大会上选出了人民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该会委员。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和武装群众以反抗征税,反对正在普鲁士策划的政变。 马克思参加了科伦民主协会的会议,他在会上宣读了刚从维也纳打来的关于罗伯特·勃鲁姆被处死刑的电报,这个消息在会场上引起了极大的愤慨。 11月14日法院侦查员就“侮辱”检察官黑克尔一事对马克思进行侦讯。人民群众齐集在法院前面,表示对马克思的同情。审讯结束后,人民陪送马克思到埃塞尔大厅,他在那里感谢人们对他的同情和支持。 马克思和施奈德尔第二代表莱茵省民主主义者区域委员会向莱茵省各民主团体呼吁,建议它们组织民众大会和号召居民拒绝纳税。为了讨论以后的措施,区域委员会决定在11月23日召开莱茵省民主主义者代表大会。呼吁书发表在11月15日“新莱茵报”上。 11月15日马克思写“内阁在被告席上”一文,发表在当天的“新莱茵报”号外上。

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

卡尔·魏尔斯特拉斯 卡尔·特奥多尔·威廉·魏尔斯特拉斯(Karl Theodor Wilhelm Weierstra?,姓氏可写作Weierstrass,1815年10月31日-1897 年2月19日),德国数学家,被誉为“现代分析之父”。生于威 斯特法伦的欧斯腾费尔德,逝于柏林。 卡尔·魏尔斯特拉斯的父亲是威廉·魏尔斯特拉斯(Wilhelm Weierstrass),任政府官员;母亲是特奥多拉·冯德福斯特 (Theodora Vonderforst)。他在文理中学(Gymnasium)学习 时对数学开始感到兴趣,但他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准备 在政府谋职。他要学习的是法律、经济和金融,违背了他读 数学的心愿。他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不留心于指定课业,私下 继续自学数学,结果他没有学位就离开了大学。他父亲在明 斯特一家师训学校为他找到一个位子,他之后也得以注册为 该市教师。他在这段学习中上了克里斯托夫·古德曼 (Christoph Gudermann)的课,对椭圆函数萌生兴趣。 1835年,魏尔斯特拉斯将一篇关于阿贝尔函数的论文寄给了 德国数学家雷尔主办的《数学杂志》并受到了赏识。 1850年后魏尔斯特拉斯长年患病,但仍然发表论文,这些论文使他获得声誉。1857年柏林大学给予他一个数学教席。 给函数的极限建立了严格的定义,是他对数学的一个贡献。 论文摘记 ?关于阿贝尔函数的理论Zur Theorie der Abelschen Functionen (1854) ?阿贝尔函数的理论Theorie der Abelschen Functionen (1856) 参见 ?魏尔斯特拉斯逼近定理 ?魏尔斯特拉斯函数(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微之函数。可说是最早的碎形之一。)?魏尔斯特拉斯判别法 ?魏尔斯特拉斯分解定理

182日本药用辅料管理介绍

发布日期20070423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日本药用辅料管理介绍 作者霍秀敏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三部霍秀敏 一、药用辅料的定义 在药品制剂成型时,以保持稳定性、安全性或均质性,或为适应制剂的特性以促进溶解、缓释等目的而添加的物质称之为药用辅料。 日本药局方(日本药典)制剂总则的制剂通则(3)项中有如下规定:制剂时除特别规定的物质外,为确保制剂保存过程中的性状、品质及提高制剂使用的顺应性,还可根据需要适当添加赋形剂、稳定剂、防腐剂、缓冲剂、矫味剂、助悬剂、乳化剂、芳香剂、助溶剂、着色剂、粘稠剂等辅料。但这些辅料不得影响制剂的剂量,或影响制剂的疗效及检验。此规定就是要求添加辅料制得的制剂即使稳定性和溶解性良好,但若有导致药效不能充分发挥、或影响其安全性,以及影响药品的质量判断时,仍不得使用。所以,对药用辅料的评价,除辅料自身的特性外,还应当结合对添加了该辅料制剂的整体评价。 二、《医药品添加物事典》(药用辅料手册) 《医药品添加物事典》中收载了已有的药用辅料,且均确认了用途和用量等,药用辅料名称项下记载的内容均已获批准。 三、研制药物制剂辅料使用的注意事项 1、添加的辅料具有药理活性 通常因制剂技术上的需要添加的成分为辅料,而出于药理作用需要添加的成分则为有效成分。如果因制剂技术需要添加某种辅料,且该辅料本身也具有药理活性,但只要其用量未达到该成分显示出药效的剂量时,仍可视为辅料。但是,当辅料的用量与药

用量相近(日用量为日常用量下限的1/5为标准)时,则视为有效成分。另外,以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作辅料时,产品不得暗示或标示这种成分的效果。 2、添加首次使用的辅料 对于辅料,使用前必须对其是否在药品中使用的情况等内容进行调研,以充分了解其安全性。《医药品添加物事典》对判断辅料是否有使用先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拟使用的辅料《医药品添加物事典》未收载,申请人应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因有些辅料有别名,因此,应先与药品管理当局沟通,确认其是否以别名注册。添加无使用先例;或有使用先例,但给药途径不同或用量超过先例用量的申请,按照新辅料管理。 3、对给药途径、剂型等有使用限制的辅料 3.1依地酸(EDTA)盐 3.1.1注射剂除依地酸钙钠和依地酸二钠外,原则上均不得使用。但对于非长期连续使用的药品(如碘造影剂),需根据安全性及使用该辅料必要性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3.1.2口服制剂:除依地酸钙钠外,其他不使用为宜。 3.1.3外用剂型(不包括以提高吸收为目的的佐剂):可以添加使用。 3.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3.2.1注射剂(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不得使用。 3.2.2口服制剂、眼用制剂可以使用。 3.3五氯酚(PCP):口服制剂、外用制剂不得使用。 3.4硫脲:口服制剂、外用制剂、注射剂不得使用。 3.5汞化合物 3.5.1氨基氯化汞不得使用。 3.5.2其他的汞化合物:口服制剂、注射剂不得使用。 原则上不得使用,因制剂及安全性方面有要求,并有充足理由不能用其他辅料替代的外用制剂除外。 3.6氯仿 不得使用,不直接用于人体的诊断试剂等除外。

马克思生平事迹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马克思从小勤奋善于独立思考。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于是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

【课外阅读】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林德曼-魏尔斯特拉斯定理

林德曼-魏尔斯特拉斯定理 编辑 目录 1概述 2]ei]和π的超越性 3]pi]进数猜想 1概述 林德曼-魏尔斯特拉斯定理(Lindemann–Weierstrass theorem)是一个可以用于证明实数的超越性的定理。它表明,如果?α1,...,αn?是代数数,在有理数???内是线性独立的,那么在???内是代数独立的;也就是说,扩张域在???内具有超越次数?n。 一个等价的表述是:如果?α1,...,αn?是不同的代数数,那么指数 在代数数范围内是线性独立的。 这个定理由林德曼和魏尔斯特拉斯命名。林德曼在1882年证明了对于任何非零的代数数α,eα都是超越数,因此推出了圆周率是超越数。魏尔斯特拉斯在1885年证明了一个更一般的结果。 这个定理,以及格尔丰德-施奈德定理,可以推广为Schanuel猜想。 2]ei]和π的超越性 e和π的超越性是这个定理的直接推论。 假设α是一个非零的代数数,那么{α}在有理数范围内是线性独立的集合,因此根据定理的第一种表述,{e}是一个代数独立的集合,也就是说,e是超越数。特别地,e = e是超越数。另外,利用定理的第二种表述,我们可以证明,如果α是一个非零的代数数,那么{0, α}就是不同的代数数的集合,因此集合在代数数范围内是线性独立的,特别地,e不能是代数数,因此一定是超越数。 现在,我们来证明π是超越数。如果π是代数数,2πi也是代数数(因为2i是代数数),那么根据林德曼-魏尔斯特拉斯定理,e[sup]i[/sup] = 1(参见欧拉公式)也是超越数,这与1是代数数的事实矛盾。 把这个证明稍微改变以下,可以证明如果α是一个非零的代数数,那么sin(α)、cos(α)、tan(α)和它们的双曲函数也是超越数。 3]pi]进数猜想 p进数林德曼-魏尔斯特拉斯猜想,就是这个定理在p进数中也成立:假设p是素数,α1,...,αn是p进数,它们都是代数数,且在Q内线性独立,使得对于所有的i,都有。那么p进指数在Q内是代数独立的。

量子物理学精神之父—马克斯﹒普朗克

量子物理学精神之父—马克斯﹒普朗克 摘要:本文以普朗克完善的人格和谨慎的内在气质这主线,通过描述他对量子概念创立的艰难思想历程,展现了普朗克科学研究方法;并通过他对量子概念引入后的反常规态度,来提示其科学研究中的理性风格,以及他的伟大人格对科学界的感召. 关键词:马克斯﹒普朗克;紫外灾难;能量子;人格 1.伟人的学术历程 马克斯﹒普朗克(Planck,Marl Ernst Ludwig )1858年4月18日诞生于德国的一座小城基尔,他出生于牧师、 学者和法学博士的家庭;这个家庭是德国人所具有的最好品质的典范:诚恳、忠于职守、宽容、富于理性,并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产生一种坚定、自由的启蒙思想. 普朗克早在z 幼年时就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才能,钢琴和手风琴都演奏很好.他在基尔接受了初等教育,1867年全家迁到巴伐利亚的慕尼黑后,他进入了马克西米中学就读;普朗克的个性中蕴藏着文静的力量,性格中内含着腼腆的坚强,使他“理所当然地赢得了教师和同学的喜爱”。[1] 在普朗克生活的时代,自然科学并不像人文科学受到重视,人们会把自然科学家(Naturforscher)戏称为森林 管理员(Naturforstern)但普朗克毅然选择了物理学作为终生的目标,他并不追逐名利的成功,而是“以一种内在的动力驱使他踏实地工作”。 中学毕业后,普朗克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柏林大学就读,当时的物理学大师赫姆霍兹(Helmholtz,Hermann Ludwig,Ferdinand von) 、基尔霍夫(Kirchhoff,Gustar Robert)和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Karl Theoder Wilhelm)都是他的导师。这些大师的深邃思想,使普朗克大开眼界。同时他还精读著名热力学家克劳修斯(Clausius,Rudolf Julins Emmanuel)的著作,从而开始热衷于对“熵”的研究。年仅21岁的普朗克就以题为《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论文于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在这篇论文中,他创造性地定义了“熵”这个在所有的实际物理过程中都增加的量,并建立了时间的方向。1880年,他为取得大学授课资格而写的关于“各向同性物体的平衡态”的论文,是他取得的第一项首创性的科学工作。1885年,普朗克被聘为德国基尔大学“特命”副教授;1889年,他又接替了柏林大学他的导师基尔霍夫的位置。在柏林,他取得了有关电解质方面的最新成果,使他对基础性问题做出了一项决定性的贡献。1892年,他晋升为正教授,1894年,由于受到导师赫姆霍兹的竭力推荐。他成为柏林科学院的正式成员。赫姆霍兹评价说:他用热力学的方法得到了物理化学家们从关于原子和离子的特殊假设中得到的确切无疑的结果。就这样,普朗克不走弯路地登上了科学的最高峰,他成了世界上经典热力学的权威,并一直保持了这种权威地位。就在这一年,普朗克转回了当时物理学的研究热点:黑体辐射问题。 2.紫外灾难 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是黑体辐射现象研究的先驱者,他首先研究了封闭空腔内的热辐射问题,并于1859 年发现:由等温物体所包围的任一空腔内辐射仅仅取决于温度,而与构成空腔壁的材料无关。1879年斯忒藩(Stefan,Josef)从实验入手,1884年玻尔兹曼(Boltzmann,Ludwig Edward)从热力学理论入手,得到了黑体的总辐射能(W )与绝对温度(T )的四次方程成正比的结论,即:4 T W σ=;这一结论被称为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1896年,维恩(W.Wian )根据热力学、结合经验数据得到了一个辐射公式: T a e a c T /133..8),(νπννρ-=。 其中),(T νρ为能量分布曲线的函数,即维恩辐射定律;维恩辐射定律的推导过程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因为他假设了辐射能量按频率的分布与分子速度按麦克斯韦分布律的分布之间有着某种契合,这些假定是缺乏根据的。1897年卢默尔(O.Lommer)和普林斯海姆(E.prungsheim)开始对空腔辐射的能量分布进行测量。1899年,当他们把测量范围扩充到18μm 红外线范围时,结果发现维恩辐射定律地波长短、温度较低时才与实验结果相符而在长波区域则系统地低于实验值。不过总的说来,直到1900年的前半年,维恩辐射定律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大体上反映实验结果的表达式。

马克思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马克思生平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家、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 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德国莱茵省美丽的小城特利尔, 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 家一一卡尔·马克思的故乡。1818 年 5 月 5 日 ,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 犹太律师家庭。他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中等教育 , 于中学毕业时所写的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 , 已经表达出他为整个人类谋幸福的崇 高理想。 1835 年 10 月 , 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 , 次年 10 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 , 马 克思除研究法学外 , 主要精力多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马克思参加了倾向进步的 " 青年黑格尔派 ", 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1841 年 4 月 , 马克思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论文后 , 马克思于1842 年 1 月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 , 并在 10 月担任了编辑 , 使这份报纸日 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 1843 年 3 月 , 马克思退出报社编辑部。 1843 年 , 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 从此 , 燕妮成了马克思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 年 10 月 , 马克思移居巴黎 , 参加工人运动 , 广泛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他在与卢格合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 , 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科学共产主义。 1844 年 8 月 , 马克思与恩格斯 (1820-1895 )在巴黎相见, 两位伟人从此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合作。 1845 年 1 月 , 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 2 月转到布鲁塞尔。此时 , 马克思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 年 11 月至次年 5 月 , 马克思又与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7 年 11 月底 , 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 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 年 2 月中旬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 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 年 3 月初 , 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 , 转到巴黎 ; 4 月初 , 他又返回德国 , 直接参加革命 , 并于 6 月创办了《新莱茵报》 , 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由于德国当局的迫害 , 1849 年 6 月初 , 马克思和家人再次流亡 , 最终迁居英国伦敦。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 , 马克思和家人经历了一生中最为苦难和艰辛的时期。贫困的生活使得马克思一度濒于绝境。但马克思没有退缩 , 仍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 , 常年累月地研读政治经济文献 , 进行《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夫人曾经说 " 请您相信我 , 恐怕没有一本书是在比这更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 , 我大概可以就此写一部秘史 , 它将揭示出很多很多 , 多到无限的操心、忧虑和痛苦。 " 1857 年至 1858 年 5 月期间 , 马克思写出了第一部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即《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 , 马克思运用了一系列重要原理 , 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 年 , 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此后 , 他又写了《1861-1863 年经济学子稿》 , 即《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一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 也谈到了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 , 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 年 8 月到 1865 年底 , 马克思又写了第三部手稿 , 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 年 9 月 14 日 , {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 马克思还积极投身实际斗争。 1864 年 9 月 28 日 , 马克思应邀出席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

极限的发展史

极限的发展史 从极限思想到极限理论 极限的朴素思想和应用可追溯到古代,我国古代哲学名著《庄子》记载着庄子的朋友惠施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长为一尺的木棒,第一天截取它的一半,第二天截取剩下的一半,这样的过程无穷无尽地进行下去。随着天数的增多,所剩下的木棒越来越短,截取量也越来越小,无限地接近于0,但永远不会等于0。 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已能算出方形、圆形、圆柱等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3世纪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就是用园内接正多边形的极限时圆面积这一思想来近似计算圆周率π的,并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就是早期的极限思想。 到17世纪,由于科学与技术上的要求促使数学家们研究运动与变化,包括量的变化与形的变换,还产生了函数概念和无穷小分析即现在的微积分,使数学从此进入了一个研究变量的新时代。到17世纪后半叶,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物理与几何的不同思想基础、不同研究方向,分别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学。他们建立微积分的出发点使直观的无穷小量,极限概念被明确提出,但含糊不清。牛顿子发明微积分的时候,合理地设想:t?越小,这个平均速度应当越接近物体在时刻t时的瞬时速度。这一新的数学方法,受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欢迎,并充分地运用它解决了大量过去无法问津的科技问题,因此,整个18世纪可以说是微积分的世纪。但由于它逻辑上的不完备也招来了哲学上的非难甚至嘲讽与攻击,贝克莱主教曾猛烈地攻击牛顿的微分概念。实事求是地讲,把瞬时速度说成是无穷小时间内所走的无穷小的距离之比,即“时间微分”与“距离微分”之比,是牛顿一个含糊不清的表述。其实,牛顿也曾在著作中明确指出过:所谓“最终的比”不是“最终的量”的比。而是比所趋近的极限。但他既没有清除另一些模糊不清的陈述,又没有严格界说极限的含义。包括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最初发现,也没有明确极限的意思。因而,牛顿及其后一百年间的数学家,都不能有力地还击贝克莱的这种攻击,这就是数学史上所谓第二次数学危机。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尝试与酝酿,数学家们在严格化基础上重建微积分的努力到19世纪初开始获得成效。由于法国数学家柯西、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等人的工作,以及实数理论的建立,才使极限理论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基础之上。至此极限理论才真正建立起来,微积分这门学科才得以严密化。因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极限定义,一般认为是由魏尔斯特拉斯给出的,他当时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所谓“定义”极限,本质上就是给“无限接近”提供一个合乎逻辑的判定方法,和一个规范的描述格式。这样,我们的各种说法,诸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写出根号2的任一接近程度的近似值”,就有了建立在坚实的逻辑基础之上的意义。 2.1最早的极限思想

药事管理及法规整理-第三章-药品质量及其监督检验

第三章药品质量及其监督检验 第一节:药品及其管理分类 药品的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管理分类: 1.传统药与现代药 传统药是各国、地区、民族传承的历史上的药物,包括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其发现、生产、应用均基于传统医学的经验和理论。我国的传统药有中药、民族药(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等)。 现代药一般指19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等。 2.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3.新药、仿制药、医疗机构制剂 新药(new drugs)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仿制药是指仿制国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品种。 医疗机构制剂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4.国家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用药、新农合用药 国家基本药物(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s)是指那些满足人群卫生保健优先需要、必不可少的药品。 医疗保险用药指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所列且保险基金可以支付一定费用的药品。 新农合用药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可以支付费用的药品。 公费医疗用药指公费医疗经费中可以报销费用的药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药品目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及主要贡献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犹太人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1836年10月进入柏林大学改读法律和哲学。1841年4月从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43年6月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痛斥普鲁 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 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文章主张对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公齐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 阶级服务的。他鲜明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 主义者的重要标志。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

见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1845年2月他们的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出版该书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同年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广泛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仅的历史任务。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1847年1月他们加入正义者同盟同年6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新纲领在伦敦用德文正式发表。《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伟大学说全面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接受总委员会的委托起草了《法兰西内战》宣言全面地总结了公社的经验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六十年代马

马克思生平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马克思生平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后当司法参事。马克思在本城受中等教育。 1835年进波恩大学,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 1841年4月,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时,他还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上。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他迁居科伦,担任该报主编。11月间,与恩格斯首次会见。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扞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在1843年10月移居法国巴黎。他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生活和斗争情况;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人秘密组织的领袖以及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还时常出席法、德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集会并发表演说。与此同时,他研究了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和黑格尔左派分子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