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注射用B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

医院内注射用B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
医院内注射用B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

医院内注射用?-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

1凡使用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的?-内酰胺复合制剂的患者均须作青霉素皮试:皮试阴性者可以应用。

1.2 皮试阳性者禁用。

1.3 凡停用72h及72h以上者,均应重做药物过敏试验。

1.4 曾发生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肺水肿、剥脱性皮炎的患者,禁作青霉素皮试。

2 使用头孢菌素类及其它?-内酰胺类药物一般情况下无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2.1. 有以下情况者需皮试:

a 确系过敏体质的患者、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在接受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注射剂治疗前,均应做原液皮试;

b 对厂家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使用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药物,按药品说明书规定执行。

2.2. 曾发生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肺水肿、剥脱性皮炎的患者,禁作头孢菌素其它?-内酰胺类药物皮试。

2.3. 确实具有对某种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原则上不再使用头孢菌素,如必须使用,则尽量选用侧链化学结构差异大的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应知情告知,病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做该药的皮试,皮试阴性者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 皮试液配制方法及保存:

3.1 青霉素及青霉素类注射用抗生素的皮试使用青霉素皮试液。

3.2 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注射用抗生素的皮试必须用拟用药品配制的皮试液做皮试:

a皮试液浓度:300μg/ml;

b皮试方法:每次皮内注射0.1ml(30μg),十五分钟后观察皮丘反应;

c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取药物1g,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4ml(如药物规格为0.75g加溶媒3ml,0.5g加2ml,0.25g加1ml)溶之,配成浓度为25%(g/ml)的溶液,摇匀后取0.1ml,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摇匀后取1ml稀释至8ml,摇匀即得。(采用何种溶媒根据具体药物而定)。

3.3 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液必须新鲜配制,制成后宜放在4~10℃冰箱中保存(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暂定24小时有效。

注:此制度由药剂科及护理部,根据我省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试验的相关文件及临床具体情况制订。附相关参考文件精神。

邵逸夫医院(2008年7月30日药事委员会通过)

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试验”原则的讨论

日前,浙江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专项检查专家对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提出质疑,认为:凡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均须作青霉素皮试,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现将我省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试验的相关文件做个介绍:

一、根据“浙江省药政管理局文件-浙卫药发【1996】215号”——“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建议”,《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中头孢菌素

皮试章节要求,头孢菌素皮试对象为:

1. 凡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在拟接受头孢菌素治疗前,均应作皮试,如停药三天者,应重作皮试。

2. 凡青霉素以外的药物过敏者或高敏体质者(如哮喘、寻麻疹等)应用头孢菌素治疗前均应作皮试,并严密观察。

3. 凡青霉素皮试过程中曾发生过敏症状者(胸闷、气促、皮痒、微循环障碍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或曾有青霉素皮试阴性,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生过敏者,禁作头孢菌素皮试。

二、按照“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建议修改稿”(卫生厅医政处召集省内在杭医院的医生、药师、护理专家讨论后形成,但未发文),头孢菌素类在《中国药典》并无明确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要求头孢菌素的皮试对象为:

1. 确系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受头孢菌素注射剂治疗前,均应做皮试;

2. 对厂家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使用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头孢菌素,按药品说明书规定执行;

3. 曾发生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肺水肿、剥脱性皮炎的患者,禁作头孢菌素皮试;

4. 确实具有对某种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原则上不再使用头孢菌素,如必须使用,则尽量选用侧链化学结构差异大的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应知情告知,病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做该药的皮试,皮试阴性者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简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简介 52车间T班翟来生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例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小剂量时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强力的杀灭或抑制作用。临床上多数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某些抗生素具有抗肿瘤活性。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其它类。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两种。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属于前一种;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属于后一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内酰胺类(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碳青霉烯类、青霉烯、氧青霉烯和单环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主核:A环-饱和的噻唑环,B环-β-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类的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主核:A环-饱和的噻嗪环,B环-β-内酰胺环。

1.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包括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 1.1 天然青霉素从菌种发酵制得。青霉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碱性条件下,或者在某些酶(β-内酰胺酶)作用下生成青霉酸。 天然青霉素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X,青霉素K,青霉素V,青霉素N 1.2半合成青霉素由于青霉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很多缺点:对酸不稳定,只能注射不能口服(胃酸导致β-内酰胺环开环和侧链水解失去活性);抗菌谱狭窄,易产生耐药性,有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因此,人们对青霉素进行修饰找到了可口服的耐酸,耐酶,抗菌广谱的青霉素。因此,在6-氨基青霉烷酸上接上适当的侧链,从而获得稳定性更好或者抗菌谱更广、耐酸、耐酶的青霉素。 耐酸青霉素空间位阻的原因阻止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 甲氧西林是第一个耐酸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侧链含有氨基的半合成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呼吸科)

呼吸内科是应用抗生素相对较多的科室,如何规范极其重要。关注其发展是当务之急.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酶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酶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 - 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1.1.1.5 抗G - 杆菌类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1.1. 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ˉ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1.1.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ˉ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 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Gˉ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 2.4 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ˉ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ˉ杆菌的作用优于[/I]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1.1.3 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I](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I],对Gˉ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B]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ˉ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合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内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比较

九、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抗菌谱、药动学和适应证上有哪些不同? 答: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均较广,对G—菌和耐酶的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对G—菌中的肠杆菌科而言,头孢噻肟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最差。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不发酵杆菌来说,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作用较强,而头孢噻肟最差。在药代动力学上,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主要经肾排泄,对复杂的肾盂肾炎、肾脓肿、肾周围炎的疗效优良。而70%的头孢哌酮,30%-40%的头孢曲松经肝胆系排泄,因此,这两药在肝胆中的浓度较高,适用于肝胆系感染。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这两药在剂量调整上不很严格,但由于经胆道进入肠腔中药物多,易发生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除了头孢哌酮外,其余药物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头孢噻肟经肝脏代谢后活性下降,在处理严重G—菌感染时需用较大剂量。头孢哌酮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四氮唑基团,可抑制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长期应用可因凝血酶原合成不足,有出血倾向。头孢哌酮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三代头孢菌素中以头孢曲松半衰期最长(7-8h),全日剂量可单次或分两次给药,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特别适用于G—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淋球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治疗淋病的良好药物。头孢噻肟临床用于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头孢哌酮适用于不发酵杆菌引起的肝胆系感染。头孢曲松适用于各种G—菌引起的感染,尤其适用于肝胆系感染或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头孢他啶临床可用于不发酵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感染。 六、头孢拉定注射剂是不是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中的最好品种? 答:供注射用的一代头孢菌素主要有4个品种: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总体上看,头孢拉定并不是最好的品种。对G+菌,如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和某些G—菌来说,作用最强的是头孢唑林和头孢噻啶,其次为头孢噻吩,头孢拉定最差。同样剂量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最高的是头孢拉定,其次为头孢噻啶,最低的是头孢噻吩。蛋白结合率最低的是头孢拉定,因而,其游离的成分较高,发挥作用快,头孢唑林蛋白结合率最高,因而其作用较慢,但持续时间长。在肾毒性方面,头孢拉定最低,头孢噻啶最高临床已不用此药。头孢唑林与头孢噻啶单用时肾毒性不明显,但与强利尿剂或其他肾毒性抗菌药联用时,具有肾毒性。总的来说,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中以头孢唑林为佳。由于目前所用的头孢拉定为精氨酸盐,不含钠离子,因而可安全地用于老人、小孩及心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主要为肺炎和其他轻中度细菌感染。 二、羧苄西林与哌拉西林对各种G—杆菌感染有效,为什么羧苄西林的使用越来越少? 答:羧苄西林与哌拉西林一样都属于广谱青霉素,但羧苄西林对G—杆菌的抗菌作用不如哌拉西林,且在治疗时,需要大剂量使用,其制剂含钠较多,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本品所致低钾血症的发生率较其他青霉素常见,因而羧苄西林的使用越来越少。 一、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一般都为进口的广谱青霉素,价格较贵,为什么专家们常推荐使用价格较便宜的哌拉西林呢? 答:哌拉西林、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都为广谱青霉素,抗菌谱相似,对不产酶的革兰阳性(G+)菌和各类革兰阴性(G—)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由于临床上上述药物主要用于各种G—菌引起的感染,而对G—菌又以哌拉西林的作用为最强,故临床上多选用哌拉西林。

医院内注射用B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

医院内注射用?-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 1凡使用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的?-内酰胺复合制剂的患者均须作青霉素皮试:皮试阴性者可以应用。 1.2 皮试阳性者禁用。 1.3 凡停用72h及72h以上者,均应重做药物过敏试验。 1.4 曾发生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肺水肿、剥脱性皮炎的患者,禁作青霉素皮试。 2 使用头孢菌素类及其它?-内酰胺类药物一般情况下无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2.1. 有以下情况者需皮试: a 确系过敏体质的患者、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在接受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注射剂治疗前,均应做原液皮试; b 对厂家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使用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药物,按药品说明书规定执行。 2.2. 曾发生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肺水肿、剥脱性皮炎的患者,禁作头孢菌素其它?-内酰胺类药物皮试。 2.3. 确实具有对某种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原则上不再使用头孢菌素,如必须使用,则尽量选用侧链化学结构差异大的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应知情告知,病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做该药的皮试,皮试阴性者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 皮试液配制方法及保存: 3.1 青霉素及青霉素类注射用抗生素的皮试使用青霉素皮试液。 3.2 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注射用抗生素的皮试必须用拟用药品配制的皮试液做皮试: a皮试液浓度:300μg/ml; b皮试方法:每次皮内注射0.1ml(30μg),十五分钟后观察皮丘反应; c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取药物1g,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4ml(如药物规格为0.75g加溶媒3ml,0.5g加2ml,0.25g加1ml)溶之,配成浓度为25%(g/ml)的溶液,摇匀后取0.1ml,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摇匀后取1ml稀释至8ml,摇匀即得。(采用何种溶媒根据具体药物而定)。 3.3 头孢菌素及其它?-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液必须新鲜配制,制成后宜放在4~10℃冰箱中保存(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暂定24小时有效。 注:此制度由药剂科及护理部,根据我省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试验的相关文件及临床具体情况制订。附相关参考文件精神。 邵逸夫医院(2008年7月30日药事委员会通过) 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试验”原则的讨论 日前,浙江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专项检查专家对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提出质疑,认为:凡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均须作青霉素皮试,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现将我省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试验的相关文件做个介绍: 一、根据“浙江省药政管理局文件-浙卫药发【1996】215号”——“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建议”,《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中头孢菌素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临床中,抗生素种类繁多,死记硬背是件头疼的事情。但是,要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抗生素及其抗菌谱。 1.头孢类抗生素分类: 一拉定唑林氨苄 二呋孟替克丙烯 三肟他啶哌曲松 四代吡肟骑匹马 五代洛林托罗普 内容解释: 一代四种: 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二代五种: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啶、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三代六种: 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四代二种: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五代三种: 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2.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3.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 外加结核与麻风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注: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4.抗疟药: 控制疟疾用氯喹,根治须加伯氨喹。 进入疟区怎么办,乙胺嘧啶来防范。 伯氨喹啉毒性大,特异体质慎用它。 内容解释:氯喹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进行根治治疗,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疟疾可用乙胺嘧啶预防;伯氨喹啉毒性比其它抗疟药大,易发生疲乏、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发绀及药热,停药后自行恢复。少数特异质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因其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可缓解,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输血。 5.甲硝唑抗菌谱: 甲硝唑药作用灵,原虫滴虫厌氧菌; 肠内肠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选它。 内容解释:甲硝唑对原虫、阴道毛滴虫、厌氧菌都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肠外肠内阿米巴感染首选甲硝唑治疗。 6.青霉素抗菌谱: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内容解释:青霉素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转肽酶。使粘肽合成收到干扰;主要作用于G+细菌;其中,青霉素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必须严格规范操作:一问:询问过敏史;二试: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三观察:用药后观察30分钟。 链葡螺放白肺炭 (廉颇落荒白灰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考情分析 三十五、β-内 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 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天然青霉素 抗菌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 注意事项 (2)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熟练掌握 掌握 2.头孢菌 素类 各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代表药物的抗菌特 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掌握 3.其他β -内酰胺 类 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等的药理作用及常用复 方制剂;亚胺培南、氨曲南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应用 了解【抗菌机制】 繁殖期杀菌药 对人类细胞无效 一、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体内过程】 1.不耐酸,不宜口服。室温下粉剂稳定,水溶液不稳定; 2.肌注吸收完全,15~30min达峰浓度;

3.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青霉素透入脑脊液的量可提高,能达到有效浓度; 4.99%以原形经肾小管主动分泌,而经尿排泄,可被丙磺舒竞争性抑制; 5.青霉素的抗菌后效应(PAE)时间为6~12h(短); 混悬剂可延长作用时间。 【抗菌谱】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 革兰阴性球菌 螺旋体 注意:G-杆菌作用较弱! 1)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 2)G-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菌,但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已相当普遍。 3)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丙酸杆菌。 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就是没有——G-杆 破伤风、白喉 ——应同时合用抗毒素血清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 怎么防? 怎么治? (1)预防: ①避免局部应用; ②用药前询问过敏史; ③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 更换青霉素批号——应重新做皮试; ④警惕个别人在皮试过程中出现休克——备好抢救药品; ⑤注射液需要临用现配; ⑥每次用药后——观察30min,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2)抢救 ①立即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 ②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以增加疗效,防止复发。 2.局部刺激:如注射部位疼痛、硬结较常发生;

各种抗生素过敏皮试剂量配制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皮试浓度:每1ml含青霉素500ū,取0.1ml(含50u)进行皮试。 配制方法:(一)青霉素80万U/瓶 1、取生理盐水4ml加入80万u/瓶青霉素瓶内,每ml含20万u。 2、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万u。 3、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000u。 4、取上液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500万u。即配成皮试液。(二)青霉素160万u/瓶 1、取生理盐水4ml加入160万u/瓶青霉素瓶内,每ml含40万u. 2、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4万u。 3、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4000万u。 4、取上液0.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000万u。 5、取上液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500万u。即配成皮试液。(三)长效青霉素120万u/瓶(即苄星青霉素) 1、取生理盐水6ml加入120万u/瓶长效青霉素瓶内,每ml含20万u。 2、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万u。 3、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000u。 4、取上液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500万u。即配成皮试液。结果判断: 1、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自觉症状。 2、阳性: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局部痒感,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二、其它抗生素: (一)头孢呋辛钠0.75g/瓶 1、取生理盐水6ml加入0.75g/瓶内,每ml含12500u。 2、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12500u。 3、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1250u。 4、取上液0.4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500u。即配成其皮试液。(二)头孢呋辛钠1.5g/瓶 1、取生理盐水6ml加入1.5g/瓶内,每ml含250000u。 2、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5000u。 3、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500u。 4、取上液0.2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500u。即配成其皮试液。(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g/瓶 1、取生理盐水15ml加入3.0g/瓶内,每ml含200000u。 2、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0000u。 3、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000u。 4、取上液0.2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500u。即配成其皮试液。 三、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皮试浓度:每1ml含链霉素2500ū,取0.1ml(含链霉素250u)进行皮试。配制方法: 1、用生理盐水3.5ml溶解链霉素1.0g/瓶(相当于100万u)溶解之后溶液量为4ml,即每ml含链霉素25万u。 2、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5万u。 3、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500u。即可配成其皮试液。

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一、简述如何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物可分为抗蠕虫药(又称驱虫药,包括驱线 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抗原虫药(抗球虫药、抗滴虫药)、体外杀虫药(又称杀昆虫药和杀蜱螨药)。 由于动物的寄生虫多为混合感染,因此应选用高效、光 谱、低毒、投药方便、价格低廉、无残留和不易产生耐 药性等的抗寄生虫药。 外观辨别药品包装内外标签说明文字是否一致。标签或 说明书应当注明该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及含量、适应症 或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储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仔细观察药物的外观形状,片剂应有良好的硬度,表面 无斑点,在水中15分钟和水接触后成为糊状,粉剂应 无杂物、无结块,液体看水溶性、乳化性和是否迅速溶 于水中。 高效

高效的抗寄生虫药其虫卵减少率应达96%以上,小于70%则属疗效较差。 广谱 指驱虫范围广。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用药以达到扩大驱虫的目的。 低毒 治疗寄生虫感染的大多数化学药物尽管有驱虫作用,但也有一定得毒性,对动物体有害。好的抗寄生虫药物应对寄生虫虫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而对动物体无毒或毒性很小。此条件对杀灭体外寄生虫药物尤其重要。 投药方便 通过饮水、混饲、皮肤浇泼(透皮剂)等方式给药比较方便。 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有些蠕虫或球虫容易对某种长期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产生而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导致经济损失,可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方法。轮换用药是指一种抗寄生虫药连用数月后,换

用另一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穿梭用药是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物,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刀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联合用药是指在同一饲养期内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寄生虫药物。 用药原则 要根据所用动物及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适合的剂型和投药途径。要注意动物的年龄、性别、体制、病情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了解用药历史,注意配伍禁忌,重视科学养殖,定期阶段性驱虫,减少经济损失。在制定驱虫计划时,考虑到长期使用一种药品及低剂量长期添加,造成畜禽对药品的敏感性下降,用药后达不到一定效果,导致寄生虫病严重,要做到定期更换或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以减少耐药虫株的出现。在实施全群驱虫时,先进行小群实验,避免发生大批中毒,以确保疗效,用药剂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操作,严禁超剂量用药,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避免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驱虫后要集中处理好动物的排泄物,防止病原扩散。驱虫药要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以免误食,操作人员也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

药物皮试管理制度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皮内药物试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 2、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试验结果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并于处方医嘱上显示;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或慎用该试验药物。 3、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临床用药须知”具体制定。 4、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现皮疹、瘙痒、胸闷等过敏症状,应严密观察或及时停药,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药学部。 5、凡证实病人对某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并在病历上明显标记该药物过敏。 二、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必须做皮试的药物:青霉素钠注射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哌拉西林钠注射剂、磺苄西林钠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破伤风抗毒注射剂、抗蝮蛇毒血清注射剂、玻璃酸酶注射剂、α-靡蛋白酶注射剂。 2、药品说明书有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 3、皮试药物分类: (1)一种是常规皮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注射剂和口服剂型)、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盐酸普鲁卡因、有机碘造影剂等。无论药品说明书中是否说明要做皮试,这些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2)一种是容易过敏的药品,而药品说明书中又要求做皮试的药品(非常规皮试药物):某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唑琳钠等)、胸腺肽注射液(过敏体质者需做皮试)、鲑降钙素注射液(可疑对本品过敏患者应做皮试)、等。 (3)其它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还有:注射用玻璃酸酶、抗蝮蛇毒血清。 三、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小儿酌减),必要时

关于临床进行“头孢类抗生素”皮试的通知

关于临床进行“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的规定 宁一院医[2009]23号 各有关科室: 鉴于目前临床医疗工作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越来越广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根据有关规定,对本院临床有关“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皮试进行规定如下: 1、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交叉过敏反应,但由于两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的不同性,因此禁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进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试验。 2、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的有关条款,对接受青霉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我院原执行的“停药超过24小时,需重新做皮试”的规定,调整为“停药超过72小时以上,须重新作皮内试验”。 3、因国家未有“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需作过敏试验”的相关规定,因此,在临床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原则上不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但如果药品使用说明书有规定需作皮试者或者有“事前、建议、最好进行皮肤敏感试验为宜者”,则必须做皮试。根据《中国药典》: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十分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其中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包括口服类药品)。”

4、临床上因病情需要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医师在使用前必须仔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过敏史,并向患者或其监护人讲明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应在病案中予以记载。 5、规定需作皮试者,必须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敏感试验。皮试液由所拟用药物配制,配制皮试液所用药品费用由患者承担,医师在确定进行做皮试前必须向患者或其监护人讲明,由患者或其监护人在病案中签字认可。 6、对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备好抢救药品,有疑问时应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积极采取必要措施。 7、临床医师应按照“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能口服治疗者,不选择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给药者,不选择静脉给药。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规定用药,努力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8、凡违反上述规定,或者由于解释不清所引起的医疗纠纷,造成医院损失者由责任人承担。 9、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南京市第一医院 2009年10月21日 附件1: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流程 附件2、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 附件3:本院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注射和口服)的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其是否需要皮试的规定列表 附件1: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流程:

口腔抗生素的应用

抗生素又名抗菌素,系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或用合成、半合成法制造。抗生素具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此外,有的抗生素还有抗肿瘤及其它作用。 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化学特性,常用的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脂类、抗霉菌类及其它抗菌药物。本节重点介绍治疗牙髓病常用的抗生素。 一、使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 (一)抗生素使用指征 牙髓病治疗中使用抗生素较少,只有在根尖周组织发生较重的急性炎症,或感染扩散至颅颌面部等情况下才使用,尤其是并发全身中毒症状者。 对于较轻的炎症,主要是通过开髓清腐,消除感染源;并通过机体内在的免疫力,抵御细菌的感染,一般在数天之后炎症即可消除。但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或合并有其它感染性、消耗性疾病,以及体力衰弱者应酌情使用抗生素。如:风湿性心脏病、未控制的糖尿病、爱滋病等。对于有上述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是为了防止原发病加重或复发,同时也有利于牙髓病的治疗。 (二)抗生素的选择与联合用药 口腔内有多达350多个菌属,其中大多数为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一部分为需氧菌。唐安尧等报告45例感染根管细菌分离 情况,结果厌氧菌株有159株,占66.5%;需氧菌80株,占3 3.5%。并对45例感染根管进行细菌分类,其中需氧菌与厌氧菌

单独感染的各3例,各占6.67%;而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有39例,高达86.7%。 在分离的239株细菌中,若以革兰氏染色分类,阳性有131株,占54.81%;阴性有108株,占45.19%。因此,在治疗牙髓病感染使用抗生素时,应选用抗厌氧菌与抗需氧菌的药物联合组成方剂,以杀灭混合感染的细菌。在选用抗需氧菌抗生素时,应考虑到有存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同时感染的可能,故需选择一种广谱的抗生素,或选择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与抗革兰氏阴性菌的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将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应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和可能感染的细菌种类综合考虑,在条件允许时应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的结果除了有协同作用外,如选药不当还可能产生无关、累加或拮抗(antibiosis)作用,尤其是后者,将会影响治疗延误病情。此外,有的抗生素针剂放在同一瓶液体或同一注射器中混合使用,除了会降低抗生素的效价外,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出现混浊或沉淀等结果,属配伍禁忌,应予重视。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其作用范围亦不同。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注意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才能合理用药。就抗菌谱而言,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及抗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主要抗革兰氏阴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为广谱抗生素,既可抗革兰氏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 考情分析 【抗菌机制】 繁殖期杀菌药 对人类细胞无效 一、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体内过程】 1.不耐酸,不宜口服。室温下粉剂稳定,水溶液不稳定; 2.肌注吸收完全,15~30min达峰浓度; 3.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青霉素透入脑脊液的量可提高,能达

到有效浓度; 4.99%以原形经肾小管主动分泌,而经尿排泄,可被丙磺舒竞争性抑制; 5.青霉素的抗菌后效应时间为6~12h(短); 混悬剂可延长作用时间。 【抗菌谱】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 螺旋体 注意:G-杆菌无效! 1)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 2)G-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菌,但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已相当普遍。 3)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丙酸杆菌。 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临床应用】敏感菌所引起的感染—— 破伤风、白喉 ——应同时合用抗毒素血清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 怎么防? 怎么治? (1)预防: ①避免局部应用; ②用药前询问过敏史; ③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更换青霉素批号应重新做皮试;警惕个别人在皮试过程中出现休克; ④备好抢救药品(肾上腺素); ⑤注射液需要临用现配; ⑥每次用药后观察30min,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2)抢救 ①立即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 ②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以增加疗效,防止复发。 2.局部刺激:如注射部位疼痛、硬结较常发生; 3.赫氏反应:治疗螺旋体病时出现寒战、发热、头痛、咽痛、心动过速等,可能危及生命。

各种皮试液的配置方法

各种皮试液的配置方法 1、细胞色素C:15mg/2ml,皮试浓度:0.75mg/ml 取0.1ml+0.9ml注射用水 2、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ml,皮试浓度:150U/ml 取0.1ml+0.9ml注射用水 3、普鲁卡因:用原液做皮试 4、脉通:用原液做皮试 5、结核菌素:5U/ml 皮内注射0.1ml 6、碘过敏试验: 口服法:口服5%-10%碘化钾5ml ,每日3次共3天 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碘造影剂0.1ml,20分钟后观察结果 静脉注射法:静脉注射碘造影剂(30%泛影葡胺)1ml,5-10分钟后观察结果 7、维生素B1:100mg/2ml/支,皮试浓度:5mg/ml 取0.1ml+0.9ml注射用水 8、胸腺肽:50mg/支,皮试液浓度25μg/ml 用5m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0.1ml+0.3ml注射用水,取上液0.1ml+0.9ml注射用水 9、青霉素:160万U/支,皮试液浓度200U/ml 用4m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0.1ml+0.1ml注射用水,其余2步按青霉素80万U/支皮试液配置 10、头孢类抗生素皮试液配置方法:皮试液浓度:0.5mg/ml 0.5头孢类抗生素 取0.5g内加生理盐水5m l:含100mg/ml 取0.5ml+0.5ml生理盐水:含5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5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0.5mg/ml 取0.1ml皮内注射 0.75g头孢类抗生素 取0.75g内加生理盐水6m l:含125mg/ml 取0.4ml+0.6ml生理盐水:含5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5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0.5mg/ml 取0.1ml皮内注射 1.0g头孢类抗生素 取1.0g内加生理盐水5m l:含200mg/ml 取0.25ml+0.75ml生理盐水:含5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5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0.5mg/ml 取0.1ml皮内注射1.5g头孢类抗生素取1.5g内加生理盐水6m l:含250mg/ml 取0.2ml+0.8ml生理盐水:含5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5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0.5mg/ml 取0.1ml皮内注射 2.0g头孢类抗生素 取2.0g内加生理盐水8m l:含250mg/ml 取0.2ml+0.8ml生理盐水:含5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5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0.5mg/ml 取0.1ml皮内注射 3.0g头孢类抗生素 取3.0g内加生理盐水6m l:含50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5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5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0.5mg/ml 取0.1ml皮内注射 11、阿洛西林或美洛西林皮试液配置:皮试液浓度300μg/ml 将3g阿洛西林或美洛西林溶于5ml生理盐水:600mg/ml 取0.1ml+0.1ml生理盐水:含3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3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300gμ/ml 取0.1ml皮内注射 12、美洛西林/舒巴坦:1g/0.25g,皮试液浓度300μg/ml 将原药溶于2ml生理盐水中 取0.6ml+0.4ml生理盐水:含30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30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3mg/ml 取0.1ml+0.9ml生理盐水:含300gμ/ml 取0.1ml皮内注射 13、氨苄西林、强力阿莫仙、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口服阿莫西林均做青霉素皮试 14、去甲万古霉素不用做皮试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 基础医学院 13级临床本科8班 柳智雨201350471 摘要 抗菌药物是防治为生物感染的重要物品。微生物感染,大部分疗效是通过抗菌药物治疗获得的;一般也可通过药物来预防感染,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则难以达到防治目的,而且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知的危害。医疗工作中应对基础学科和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做到融会贯通,使之相互依托,以求起到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协同作用。抗菌药物是枪炮、弹药,医疗工作者是指挥官,能否打胜仗、能否治好病人,两者都是关键。本篇综述就从多方面讨论一下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 正文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可涉及到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分类依据不同其名称也不同。根据来源可将抗菌药物分成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根据抗菌效果可以分成抑菌剂和杀菌剂等;本文主要是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分类来介绍代表药或最常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的。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含核糖体、质粒、线粒体等)及核质。不同抗菌药物分别可作用于不同环节,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发生作用,影响其功能和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基本机制就是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2.损伤细胞膜,3.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4.抑制细菌核酸合成,5.其他机制例如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式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此类抗生素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感染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其抗菌效能与本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对细菌细胞壁及胞质膜的通透能力以及作用靶位PBPs的亲和力有关。药效特征呈时间依赖性,治疗的关键在于维持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 1.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高效、低毒、价格便宜等特点,目前仍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之一。 【适应症】青霉素V对酸稳定,可口服。抗菌效果较青霉素差,适用于敏感格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轻症感染。 耐酶青霉素类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但对青霉素酶稳定,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 广谱青霉素类使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等。其中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过敏问题】此类药物易发生过敏反应,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

头孢类皮试

药物皮试知识概述 谭玲车宁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100730) 临床常用药物过敏试验方法[1~3] 1 青霉素G钠(钾) 1.1 皮试溶液的配制取青霉素皮试剂一支(含青霉素钠2500单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ml溶解稀释(含青霉素500单位/ml)。本品稀释后供24小时使用。 1.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皮内试验: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皮肤,抽取皮试液约0.1ml 作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大于l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在另一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1.3 注意事项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分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2 其它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 2.1 皮试溶液的配制: 0.5g/瓶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00mg/ml 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0mg/ml 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mg/ml 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0.5mg/ml 2.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3 邦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3.1 皮试溶液的配制: 取邦达(专供皮试用,每支含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mg),注入5ml注射用水,配制成500ug/ml皮试液。 3.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 下面简要介绍抗生素使用原则。但是,由于小儿病情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孩子生病,还是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1、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 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2、病原菌不同用药也不同 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大作用。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3、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4、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 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生素剂量是必须的,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错误的。 5、一般不需预防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6、警惕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