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

状及其归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白宇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是关于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现状及其归因,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将中国教育越办越好。

(一)教育公平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教授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三)衡量指标

衡量教育发展差距,可以对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教育发展水平一般包括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测量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教育的结果看,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或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是从教育的过程和投入来看,用教育教学设备的备用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教师平均工资、生师比等指标来测量。比较理想的办法肯定是通过对教育结果的直接测量来确定教育发展水平,但现实中由于教育收益的迟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在教育质量方面往往难以准确地直接测量,代替的方法是通过对教育过程与投入因素的测量,间接地反映教育质量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

(一)教育投资

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最直接的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普九”任务,在地方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督促农村中小学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其他相关硬件,导致众多学校债台高筑。这样的危机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相关教育政策无法实习。更甚者,有些农村学校为了维持正常学校开支,变相加收学费,导致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无法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得不到正常救助,从而出现辍学的情况。

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率居高不下,相关教学设备奇缺。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无力配备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英语语音教师;购买教学仪器、挂图、图书资料;更新体育设备;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等。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二)师资水平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而且同样严重地表现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上。师资的质量、数量和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质量、数量、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①质量:据可靠调查显示,全国教师的学历提高非常快。2002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达到97%和90%,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很大。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分别相差2.2个和7.6个百分点。2004年,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

例为32.3%,分别比城市低8.9和14.5个百分点。另外,代课教师主要在农村。不仅在教师学历水平上城乡差距显着,而且在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职务上,城乡差距也相当突出,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大大低于城市。

②数量:教师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偏远农村地区教师缺编严重。从2002年的情况看,全国小学平均生师比为21.04:1,其中,城市小学生师比18.74:1,农村小学生师比为21.88:1。全国初中平均生师比19.29:1,其中,城市初中生师比为16.67:1,农村初中生师比为20.16:1。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的大发展,曾经在中国义务教育中占有相当比例的代课教师开始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在农村,由于经济困难,教师工资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农村出现了教师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一方面是农村合格教师紧缺;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学校去任教。

③年龄结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农村正在经历着一些历史性的

变化。以现代工业文明为标志的城市化进程促使大批的农业人口开始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之多年来成功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教师队伍,尤其是小学教师在总量上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进而使年轻的、新的教师力量难以充实其中,致使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与其相反的是城市中中小学大规模扩张,凭借良好的办学条件、较高的福利待遇不断吸收包括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在内的新生力量,教师队伍朝着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方向发展,从而在年龄结构上又一次与农村拉开了距离。

(三)入学机会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入学机会公平体现的是一种起点意义上的教育

公平。当前中国城乡差距一个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没有给予城乡学生以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主要体现为各个阶段入学机会上的分配差异,且这种差异随着教育等级的提高而扩大。

①小学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9年,中国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从1985年的96%提高到了

99.1%。但由于中国学龄儿童的基数相当庞大,尽管有如此高的入学率,没有入学的儿童数量实际上也达到了110多万人。这些数据虽然没有进行城乡的区分,而从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除法特殊原因,如残疾等,在城市不能接受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已经很少了,因而,失学的数字基数基本上都在农村。当大批城市学龄儿童在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展开激烈的角逐的同时,几千万同样的农村学龄儿童却在为能否上学而痛苦挣扎。

②初中阶段:对于城乡初中阶段入学机会的差距,可以从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情况来加以分析。由于初中阶段接受教育成本的提高,农村初中的辍学现象也较小学阶段更为普遍。在1995年之前的六年间,辍学率都超过5%,后来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3%以上。另据袁桂林对部分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农村地区辍学率大大高于官方所公布当然数字,从而与国家规定的3%以内的“普九”标准相距甚远。

③高中阶段: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城乡之间教育机会的差距,到了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表现在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占有上,重点高中或示范高中是目前中国教育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有关重点或示范高中的生源身份缺乏详细的统计和分类,但就当前的社会事实而言,城市学生进入此类学校的概率肯定远远高于农村。所以,从优质高中资源的占有上来考察城乡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差距,可能高得惊人。

三、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归因

以上对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当前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严重性和广泛性。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些太过熟悉的差距现象漠然视之,而失去了理性上的审判。要改变这种失衡状况,需要拨开表面迷雾,去探寻问题的根源。

(一)实质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问题的实质是贫困问题,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农村教育贫困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于其主要因素的探讨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先赋性因素:这种观点有点近似于“环境决定论”,他们认为,农村地广人稀、公共设施落后、信息闭塞;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且素质较低;有些地方还存在大量复式班等,都造成了城市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因素,而且都是由农村自然环境多造成的先赋性特征,无法通过其他渠道改变。

②经济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坚信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认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从根本上来说是城乡经济的差距,或者说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实际上是经济差距的问题,农村教育贫困是农村经济贫困的直接后果,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路径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

③文化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受制于地方文化传统和个人教育观念,越是文化先进的地区,教育越是受到重视,人们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也越高。由于城市文化具有重视教育的内在特质,因而其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在农村,由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生活世界狭窄,接受外来信息少,更容易形成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二)政策失当

一些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有关,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未能明确意识到义务教育不是非公共产品,也不是准公共产品,而是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全部承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不应让老百姓分担其成本。政府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未能很好地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让老百姓埋了不应该埋的“单”。同时,政府对仅有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据资料统计,国家承担全国教育投资的9%大部分进入国家直属大学,省级财政承担的13%进入省属大学和部分中学,其余部分由下级财政承担,而下级财政很难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也只好落到了老百姓的身上了。

结合前几个星期在无锡芦庄实验小学实习所见所景,与家乡农村小学相比,结果可想而知。不管从师资力量、教学管理还是硬件设施、教学环境上,农村小学落后太多。如,芦庄小学各个教室都配有电脑,投影仪,活动的光滑黑板。而农村小学只有简陋粗糙的固定黑板。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其公平性应得到人们广泛关注。在中共“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二场网络访谈中,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等人就关于“中国的教育公平”进行了观点的阐述。这显示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由注重满足就学机会到重视就学质量、强调公平和效益的历史阶段。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