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物态变化专题

七年级下科学物态变化专题
七年级下科学物态变化专题

2016年物态变化专题

常考易错训练

题型一物态变化辨析

【例1】冻豆腐里面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形成

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结冰再熔化成水而成

【例2】下列各种对天气现象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露是水气液化而形成的

B.霜是水凝固而形成的

C.雾是冰升华而形成的

D.雪是水气凝华而形成的

【例3】下列事例中,属于气体液化现象的有()

A. 冬天人嘴呼出的“白气”

B. 夏天早晨草上的露水

C.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D. 深秋的晚间“下霜”

【例4】下列现象与凝华有关的是()

A.入冬后湖水结冰

B.秋日的早晨浓雾弥漫

C.初冬的早上地面结霜

D.灯泡用久了玻璃变黑

【例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例6】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①吃冰棒解热②烧开水时冒“白气”

③夏天湿衣服晾干④冬天,戴跟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一层雾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例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有()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冬天,室内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例8】100℃的水蒸气比100℃的开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进入人体

B.水蒸气比开水更热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烫伤的面积比开水更大

题型二物态变化的应用

【例9】一家中外合资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膜,一时难倒了焊接专家和锻压专家.后经中外科学家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

把薄薄的(0.25mm)铝片装到钢罐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

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接触牢了.这里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铝膜和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例10】民间有一种表演:用手从滚烫的油锅中捞出铁链,而表演者皮肤没有一点伤痕。其中的奥秘在于油锅上面是一层油,下面是醋,醋能在油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演者从沸腾的锅中取出铁链而不被烫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1】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采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实施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填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原理。【例12】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冰块,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是平衡的,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向______倾斜了,原因是___ ___ __ _。

【例13】图所示为某种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

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吸收热量

B.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放出热量

C.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吸收热量

D.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放出热量

【例1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铁棒(如图所示),

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

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

气态氨由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人了棒底。这样,

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

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

态变化名称是()

A.①汽化②液化B.①液化②汽化

C.①升华②液化D.①升华②凝华

【例15】人工降雨先后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过程:、、。

【例16】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的弥漫的白色烟雾,仿佛仙境一般,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而成的“雾”

【例17】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要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题型三熔化图像

【例18】图表示的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的情况

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的情况

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的情况

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的情况

【例19】下图是热源对质量一定的某种物质均匀地加热,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此图像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可能是()

A.松香的熔化

B.萘的熔化

C.萘的凝固

D.水的蒸发

E.水的沸腾

题型四熔点的应用

【例20】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的主要原因是()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B.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

C.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例21】在0°C的水里撒些食盐,当水结冰时,冰的温度是______.

A.0°C

B.高于0°C

C.低于0°C

D.不知掺盐量,无法判断

【例22】在北方的冬天,汽车的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熔点

C.较大的比热

D.较小的密度

【例23】滑冰运动员为什么能在光滑而较硬的冰面上溜滑自如而不跌倒呢?

【例24】一块冰放在桌面上,再把一根细铁丝压在冰块上,铁丝的两端各悬挂5千克的钩码,如图10-12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铁丝切入冰块,但铁丝穿过的地方没有留下切口,铁

请解释铁丝为什么能切进冰丝穿过整块冰后,发现冰仍然是完整的一块,这叫“覆冰现象”.

块?铁丝穿过后,冰为什么仍是完整的一块?

题型五熔化的条件

【例2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

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例26】海波的熔点是48°C,则48°C的海波(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足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例27】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A. 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

B.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

C. 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

D.冰、水和水气都存在

【例28】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 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 -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溶化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例29】在做“萘的熔化与凝固”实验时,试管中装有萘粉,并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在观察到萘开始熔化时将酒精灯撤走,则下列判断中正

确的是( )

A.萘立即停止熔化

B.萘还会继续熔化

C.萘在凝固过程中,烧杯中水温一定不会高于80°C

D.萘在凝固过程中,烧杯中水温一定保持不变

【例30】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人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

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

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例31】一把一段长约5厘米的蜡烛,粘牢在一个碗底,然后把水装入碗

内,使水面刚好到蜡烛的边缘,然后点燃蜡烛(如图),试说明你

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题型六蒸发吸热致冷

【例32】我国南方有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会很快冷却,且一般都比气温低,这是为什么?

【例33】在23°C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一直不变

【例34】有一种能反映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千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的温度计读数较______,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_____时要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的差别越小,表

示空气的湿度越______.

题型七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35】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了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例36】多油的汤不易冷却,这是因为( )

A.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面上,阻碍了水的蒸发

题型八沸腾的特点及应用

【例37】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图线所示。

【例38】在烧煮食物时,若用水煮,只要水烧不干,食物不会煮焦;若把食物放在油中炸,虽然油未烧干,食物却有可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例39】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滴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

A.滴入的水滴温度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例40】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等物质.工业提炼中采用加热的方法,让原油温度逐t渐升高,陆续得出各种油的蒸气后再进行冷却,把它们彼此分开.这种方法主要依据它们的( )

A.不同的密度

B.不同的比热

C.不同的沸点

D.不同的汽化热

【例41】焊锡的熔点是230 ℃左右,火炉温度可达800 ℃,能不能用焊锡焊过的铁壶来烧开水?为什么?

【例42】烧菜用的橄榄油,它的沸点比锡锅的熔点高,但人们却能够在锡制的平底锅里用橄榄油煎东西,看起来油沸腾了,锡锅并没有烧坏,这是什么缘故?

题型九沸腾的条件

【例4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例44】如图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

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

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

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

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例1】如图所示,甲试管装水竖直放置,乙试管倒插在盛水的大烧杯中,

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水都沸腾

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水沸腾

题型十气压和沸点的关系

【例45】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例46】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都装有水,将四枝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在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的是(图乙、丁中的大试管上有密封盖,

图丙中的大、小试管上都有密封盖)

【例47】用高压锅煮粥,熄灭后,立即用冷水冷却锅盖,取下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居然看到锅内粥还在继续沸腾,并保持一段时间.而用普通铝锅、铁锅煮粥时却看不到这一现象.造成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锅比普通锅厚

B.粥的温度高于l00°,熄火后,若不取去限压阀不打开锅盖,粥也会在锅内继续沸腾并保

持一段时间,只是看不见而已

C.粥是粘稠状的不易冷却

D.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降低

【例48】烧瓶内装半瓶水,还放一正方体物体A,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为止,然后盖好瓶塞,并将烧瓶倒立,如图所示,此日寸瓶内水已停止沸腾,物体A刚好处于悬浮状态.当用冷水

浇烧瓶底部时发现

A.瓶内水又沸腾起来,物体A上浮

B.瓶内水又沸腾起来,物体A下沉

C.瓶内水又沸腾起来,物体A悬浮

D.瓶内水不沸腾,物体A仍处悬浮状态

题型十一液化水来源

【例49】小明家装了空调,夏季小明发现窗户玻璃上有时会有雾珠,这些雾珠出现在窗户的(填“内”或“外”)侧.深秋小明发现窗户玻璃上也有雾珠,这些雾珠出现在窗户的(填“内”

或“外”)侧;,严冬的早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结有一层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

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例50】夏天,使用空调器给房间降温,空调器中有水流出,这些水的来源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

B、接上的水管流入机器,给工作时间太长的机器降温用的水

C、空调器内水箱中流出的水

D、空调器内机器工作太热,蒸发出来的水

【例5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题型十二“白气”现象

【例5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

B.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例53】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例54】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例55】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高。说明理由。

【例56】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

⑴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

⑵请仿照示例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

题型十三相关实验

【例57】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例58】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___有关。小明

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2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

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例5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a、b所示。则图中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

况。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时间(min)… 4 5 6 7 8 9 10 11 12 …

温度(℃)…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

(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

是:。

(3)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写出两种方法)、(4)根据上表数据在图中作出水沸腾的图象。

【例60】如图所示,是某探究小组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他们在做实验时,当地的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例61】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 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

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

较难专题练习

(92第二届)3.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D

(93第三届)7.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

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答案:B

(94第四届复)5.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A.4℃B.0℃C.-40℃D.略高于-40℃

答案:B

(94第四届复)8.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

答案:D

(95第五届)8.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

来。其主要原因是[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96第六届)3.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

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

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答案:D

(98第八届)3.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

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C℃,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答案:C

(99第九届)3.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

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答案:D

(99第九届复2.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

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

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

答案:B

(01第十一届)11.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

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答案:B

(03第十三届B)7.(6分)如图6所示的高架电线是我们常见的,两杆之间的电线总是呈向下弯

的弧线,弧线最低点与水平线的距离称为垂距或称垂度)。某高压电线架设的设计要求是:在 2 0 ℃气温条件下,垂距为O.5 m。那么,若该线路是在气温高于 2 0 ℃的夏季施工架设,则应使垂距略

__ O.5 m;试设想:

(1)若架设电线时不留有一定的垂距,总是:将电线拉得笔直。那么。你认为会有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

(2)若架设电线时随意留垂距,垂距过大又有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第五届复)一、(5分)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

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解释产生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答案:因为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而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因

而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没有类似的现象。

(07第十七届)3.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

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水蒸汽遇冷才能凝结成效水珠形成“哈气”,司机采取的措施都是从抑制气体液化的条件入手

的。

在冬季,司机用暖风提高风挡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气不能再风挡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

在夏季下大雨时,车外温度较低,关闭车窗后,车内温度较高,风挡玻璃的温度较低. 车内水接汽在风挡玻璃上遇冷可以凝结形成“哈气”;此时打开空调制冷,使车内温度低于风挡玻璃的温度,车

内水蒸气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从而起到预防“哈气”产生的作用。

(10第二十届) 3.“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

边放红汤卤,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红

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如图8所示。吃饭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食物放入不同的

汤料中进行烫涮。但小新注意到每次使用这种“鸳鸯火锅”吃烫涮食品时,总是红汤卤一侧首先沸

腾。最初,小新认为这是由于红汤卤一侧的火更大些,但观察发现,两边的火焰相同。试分析为什

么总是红汤卤一侧先沸腾。

答案:有二个要点:(1)锅体两侧火焰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汤料吸收的热量近似相同。(2)但由于红

汤—侧液面上方有一层油,使蒸发减慢,带走的热量较少.(3)两边汤料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所以红汤温度升高得快,首先沸腾。

(第四届复)五、(7分)一把一段长约5厘米的蜡烛,粘牢在一个碗底,然后把水装入碗内,使水面刚好到蜡烛的边缘,然后点燃蜡烛(如图),试说明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点燃蜡烛后,过一会蜡烛会烧到水面以下,这时蜡烛呈四周的壁很薄的漏斗状。出现这种现

象的原因是蜡烛燃烧后,烛芯四周的蜡熔化,当熔化到四周只剩很薄的一层蜡时,热从蜡层传递到

水,使这层蜡达不到熔化的温度,因而呈漏斗状。

七年级下科学物态变化专题

2016年物态变化专题 常考易错训练 题型一物态变化辨析 【例1】冻豆腐里面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形成 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结冰再熔化成水而成 【例2】下列各种对天气现象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露是水气液化而形成的 B.霜是水凝固而形成的 C.雾是冰升华而形成的 D.雪是水气凝华而形成的 【例3】下列事例中,属于气体液化现象的有() A. 冬天人嘴呼出的“白气” B. 夏天早晨草上的露水 C.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D. 深秋的晚间“下霜” 【例4】下列现象与凝华有关的是() A.入冬后湖水结冰 B.秋日的早晨浓雾弥漫 C.初冬的早上地面结霜 D.灯泡用久了玻璃变黑 【例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例6】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①吃冰棒解热②烧开水时冒“白气” ③夏天湿衣服晾干④冬天,戴跟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一层雾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例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有()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冬天,室内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例8】100℃的水蒸气比100℃的开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进入人体 B.水蒸气比开水更热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烫伤的面积比开水更大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测试题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测试题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一部分)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 反射回来,光传播到物体表面是否也 能反射呢? 2、如图;AO是,OB是,点 O是,ON是,∠AON 是,∠BON是,∠AON 与∠BON的关系是。 3、光射到平面镜表面产生的反射是_________, 光射到粗糙的木板表面产生的反射是________。 4、电视机遥控发出的红外线对着电视机可实行 其各项功能的转换,若将遥控对着你背后的墙,你能将电视机打开或关上吗?______ 5、在灯光下,你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 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束平行光竖直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 则反射角是()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0、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前者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后者不遵循反射定律B.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 C.放电影时,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D.不是平行光射向镜面, 就不遵循反射定律 11、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 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 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表示液面高度。(填“上升”、“下降”或“不变”)12、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13、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画出下图中的平面镜。 14、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50°角,要利 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 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应等于 。 15、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 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出来的光线比 粉笔字发生 出来的光 作出光源S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卷.doc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 2.下列各图与相应描述相符 的是 ( 机械能增加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D.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A.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 A.光屏向左移动B.光屏向右移动C.蜡烛向右移动D.透镜向右移动 6.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卜列哪种光学仪 器 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 7. 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 的 C 、用棉花塞住耳朵 D 、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T.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基础巩固练习 %1. 选择题 1.在举世瞩目的2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体操王 一李宁点燃奥运会主火炬。他在匀速升空的过程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被守门员接住过程中,球的运动状态不变 B.乒乓球在空中向前飞行时受到球拍的作用力 C.冰壶被发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 D.垒球被抛出在空中飞行时球的机械能增加 3. 一-个苹果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苹果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苹果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苹果受到的重力 D.苹果受到的重力和苹果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4. 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 8.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 B ) C D A B C D 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三态变化习题)

一、提纲 二、基础回顾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 是蒸发和沸腾。 2、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 3、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了解液体的沸点,记住水的沸点大小。 【课前预习】 1、在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新课标第一网 2、我们看到过,涂抹在手背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同时也感觉到手背处变凉了。这是因为酒精由变成了,即酒精蒸发了,在这个蒸发过程中,酒精(“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3、只在上发生的现象,叫做蒸发现象。蒸发在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 4、在家中做饭时我们把水烧开,这个现象叫。沸腾时,水从液态变为,而且速度很快。 5、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气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读作。 【例题分析】 例1、夏天用口“吹气”的方法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的, ,从而使水的温度。 例2、用扇子扇风人会感到凉爽些,这是因为() A、扇子能发出凉风 B、扇子把空气的温度扇低了 C、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 D、风使人体的汗液出不来例3、水沸腾实验。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总结水沸腾时的规律: 1、水沸腾前水中气泡,沸腾时水中气泡; 水沸腾前水的声音,沸腾时水水的声音。 2、将所得的数据用图像画出来,由图像可知: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停止加热,水沸腾,可见沸腾需要。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此时水的沸点是℃,它与有关。 4、总结沸腾的条件:首先温度必需达到,还要。 5、与蒸发相比,沸腾是在液体的和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巩固练习】 1、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____ 现象。蒸发是液体在______ 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的______ 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 同时发生的____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 热。 3、当小孩发高烧时,不少妈妈的应急退烧办法是在小孩的手心和脚心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 _时能吸收患者身上的_____ _,使患者的体温_____ _。 4、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 __________。 5、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2.5光的反射和折射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传播情况的是 ( ) A. B. C. D. 2.如图所示,在空气中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平行玻璃砖,则另一侧的出射光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3.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 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4.手电筒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 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 ) A. B. C. D.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5.生活处处是科学,下图中与如图所示铅笔在水中弯折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 A.树的倒影 B.彩虹 C.手影 D.小孔成像 6.某校新建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 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 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7.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 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可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示时刻, 司机平视就能看到车速数为“90”等行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仪表上直接显示出的速度数信息是“06”

新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9个多月(约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女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骨盆变大,乳房增大,声音变尖;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铃声传入人耳 B、枯黄的树叶落地 C、太照射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6秒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的速度一定是() A、12米/秒 B、3米/秒 C、6米/秒 D、无法确定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4.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5.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都是静止的 D、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8. 一本科学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甲、乙、丙三辆自行车参加比赛同时同地出发,甲车速度是18km/h,乙车速度是 300m/min,丙车速度是5m/s,那么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同时到达 10.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C、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的结果都相同 D、用天平和弹簧称量结果都不同 11.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 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施力物体 12.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们均以对方为参照物,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精讲精练第十三讲 物态变化

第十三讲物态变化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即要让固体熔化则可以把固体加热,而要让液体凝固则可以把液体冷却。 2.根据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不同特点,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的固体,即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没有熔点)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右图的几种固体的熔化图像中,甲和丙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故为晶体。乙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为非晶体。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类型。 (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②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 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④液体的本身性质,如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酒精要比水蒸发快得多。 ⑤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降低气压可加快蒸发。 液体蒸发时会从自身和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制冷的效果。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沸点的高低还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4)水的沸腾图像的特点:沸腾前,水温一直升高,开始沸腾后,水温不再升高。在水沸腾前会出现从下往上越来越小的气泡,而在水沸腾后则会出现从下往上越来越大的气泡。 2.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液化时气体会放出热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时固体会吸收热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可以变干,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会变小,电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等,都是固态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的结果,属于升华现象。 2.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时气体会放出热量。自然界中“霜”的形成,冬天窗玻璃内表面结的“窗花”等,都是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的结果,属于凝华现象。 四、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1.云:空气里总是含有水蒸气的,当含有许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积聚而形成云。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 班级姓名 [知识准备]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光传播到物体表面是否也能反射呢 2、如图;AO是,OB是, 点O是,ON是, ∠AON是,∠BON是, ∠AON与∠BON的关系是。 3、光射到平面镜表面产生的反射是,光射到粗糙的木板表面产生的反射是。 4.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一叶蔽目B.镜花水月C.立竿见影D.凿壁偷光 5.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造型美观 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7、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平面镜成60°角,当入射角增大5°,则()A.反射角为65°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0° C.反射角为35°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5° 8、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公园里盛开的鲜花,这是由于光在鲜花表面() A.产生镜面反射B.产生漫反射C.被吸收D.产生色散现象 9、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0、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后者不遵循反射定律B.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 C.放电影时,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D.不是平行光射向镜面,就不遵循反射定律 11、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 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 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 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当光电屏 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表示液面高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2、完成下面(a)、(b)的光路图。 图 图(a) 图(b) (第12题图)(第13题图)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 t=s/v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换算关系:1米/秒=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Ⅰ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 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⑵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 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存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历法中,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是( A ) A、阴历 B、阳历 C、阴阳历 D、公历 2、下列不属于女性第二性征的是( D ) A、声调较高 B、骨盆宽大 C、乳腺发达 D、饭量增加 3、地球自转时围绕的旋转中心是(D ) A、太阳 B、经线 C、北极星 D、地轴 4、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开花结果,在花的结构中,发育成果实的是( D ) A、柱头 B、花药 C、胚珠 D、子房 5、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C ) 6、地中海上的斯特龙博火山,它每隔两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 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该火山属于( B ) A、死火山 B、活火山 C、休眠火山 D、都不是 7、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00时,代表悉尼(东10区)时间是(A ) 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伤亡惨重。地震时,正确的逃生 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 ..的是A A、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9、根据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B )

A 、C 处是山脊 B 、D 处是峭壁 C 、A 位于B 的西南方 D 、海拔最高的是B 处 10、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B ) A 、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 、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 、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 、太阳黑子时多时少 11、国庆节,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城市是(C ) A 、北京 B 、杭州 C 、广州 D 、哈尔滨 12、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D ) A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3、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乘 飞机空降到灾区。伞兵跳下飞机后,人和伞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人和伞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 B 、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 、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D 、人受到的重力小于伞对人的拉力 1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C ) A 、0N B 、2N C 、4N D 、8N 15、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C) A 、照相机、幻灯机们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 、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16、图中画了两个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F 1>F 2 B 、F 1=F 2 C 、F 1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及折射、透镜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光 上课日期:2014年11月30日 学员姓名: 王麒麟 授课教师: 冯娟 一、教学目标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透镜成像特点;光学作图(包括光的反射图,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 凹透镜的几条特殊光路图) 二、知识要点 (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反射作用: 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5、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二)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定律: ①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凹面镜 凸面镜 α α γ γ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word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word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如图所示,是体能测试中掷出的实心球运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实心球在 b 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实心球的惯性大小不变,速度逐渐减小 D.实心球从 b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 . 2019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十九)为夏至日,这一天能看到的现象是 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B.南极点附近为极昼 C.北半球昼短夜长D.北半球能观察到满月 3 . 2019年4月29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市延庆区举行,展期162天。4月28日(农历三月廿 四)举行了开幕式。关于开幕式当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天杭州地区白天长,夜晚短B.地球正从C向D运动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D.当天的月相接近下弦月 4 . 仔细观察图中的眼镜,可知它()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5 . 将小麦和大米种在温暖、湿润、水分充足的土壤中.过一段时间,能长出幼苗的是() A.小麦和大米都能B.小麦和大米都不能 C.小麦不能,大米能D.小麦能,大米不能 6 . 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是一铁块,B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端接电源正极,b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的吸引力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的练习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的练习 汽化和液化 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 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1课时教学设计

1

课题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日期 教学 目标 1.了解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探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虚像概念的建立 课程资源 的准备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 观察与阅读: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平面镜,结合阅读课本给出平面镜的定义。 学生:①图1中一台钟在镜子里的时刻是1点25分,那么这台钟的实际时刻是___。 学生实验P70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学生用玻璃板代替镜面,让玻璃与刻度尺垂直,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放在刻度尺上, 一支点燃,移动另一支蜡烛,直到从玻璃前面的各处看来,这支蜡烛也好像点着似 的止。把末点着的蜡烛拿掉,再用光屏接收。实验时,记录物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 镜面距离。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分析概括平面镜成像特点。 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像,称为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 等;像与物大小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 当人向镜面走近时,则人在镜中的像:①由大变小;②由小变大;③不变。 用蜡烛代替人逐步向镜面移近,观察像的大小,证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 面距离远近无关。 用光路图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师边板画边讲解边指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作法:①过发光点S作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SO,则入射角为0度,据光的反射定 律可知反射角为0度。作反射光OS。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最新)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