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文献综述

温湿度文献综述
温湿度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

学号: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仓储温湿度报警系统的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班

学号

系(部)电气信息工程系

指导教师(职称)蒋威(讲师)

完成时间 2011年 3 月 1日

仓储温湿度报警系统的设计综述

摘要: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仓库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测

工作,并及时报警提示。本文根据粮仓环境测试的特点,应用现代检测理论,对温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进行自动检测,并实现报警功能,首先介绍了粮仓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现状,指出在控制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粮仓、单片机、监测、传感器

目前,关于这类监测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多,下面是关于

单片机自动监测的一些主要文献:

文献[1] 这本书从应用角度出发,精选了国内外最新流行的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一些有特色、功能很强的新型集成电路20多类100余种。内容涉及仪用放大器,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器,变送器,A/D、 D/A变换器, LED、LCD驱动器,看门狗定时器,UP电源监控器,数字电位器,闪烁存储器,实时时钟等器件。所优选的每一种器件除阐述其基本功能、电路特点、性能参数和管脚说明之外,更突出器件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电路。对智能仪器设计、数据采集、自动控制、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接口这部分设计具有很高的使用和参考价值。

文献[2] 这本书是"单片机应用技术丛书"中专门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

设计的一本著作。书中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80C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设计

中的实践经验,归纳出一整套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在内容安排上,不仅

有实现功能要求的应用程序设计步骤、子程序、监控程序及常用功能模块设计方法,还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抗干扰设计和容错设计技术以及程序测试的正确思想方法。附录中向读者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程序设计样本和经过多年使用考验的定点运算子程序库与浮点运算子程序库的程序文本、注释及使用方法。对于本次设计主要参考的是应用程序设计步骤、子程序、监控程序及常用功能模块设计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

文献[3] 提出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构成和设计方法。详细地阐述

了应用系统的前向通道(传感器通道接口)、后向通道(伺服驱动、控制通道接

口)、人机对话通道和相互通道(单片机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的结构设计、

电路配置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典型应用程序实例;介绍微机系统的干扰和抗干扰设计可以保证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文献[4]对疑难问题和疑难程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中实践教程,介绍了DVCC实验系统、SK和MBUG使用方法,选编了各类实验共13个,精心设计了两个模拟应有系统,可作为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项目来选用,并附有参考程序。

文献[5] 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类常用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分析了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外围电路及应用电路,讨论了传感器应用的共性技术与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

文献[6] 这篇期刊集中讨论了硬件电路及接口正确的"看门狗"应用电路在CPU发生程序跑飞后不能可靠翻转,从而造成系统"死机"的原因,系统介绍了如

何从根本上避免"看门狗"电路非正常失效的(配套)程序设计原理、方法与技巧。

文献[7]这本书介绍了常用半导体传感器的基本应用电路,着重介绍了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执行部件、显示部件等的接口电路,这些接口电路设计合理、结构新颖,性能优良,实用性强。

文献[8]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本书主要讲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基础,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运算电路,精密放大电路,有源滤波电路,电压比较器,波形发生和变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模拟电子电路的读图。

文献[9]《电子元器件应用手册》是一种新型电子科技工具书,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本书从浩如烟海的电子元器件中精选出29类上万种电子元器件, 以简明的方式,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它们的理论及实用知识, 提供了内容翔实的技术资料.着重知识性与实用技术资料相兼顾,书中介绍了各种新型电子元器件, 具有实用性,图文并茂, 内容丰富. 新颖, 实用信息量大,为读者拓宽电子元器件选择的范围有所帮助。

文献[10]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新技术,以及应用原理与实践方法。内容包括:通用MOS模拟集成电路,电流模式电路基础,模拟集成乘法器,电流传输器与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集成跨导运算放大器,有源滤波器,开关电容电路,开关电流电路等。

文献[1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本书主要介绍MCS-5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内容包括MCS-51单片机的结构、汇编指令、中断、定时,计数器、

串行接口、单片机系统扩展、串行总线设计等。最后一章以常见的典型消费类产品和工业产品的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一般系统的开发步骤和过程,并提供了部分源代码。

文献[12]微型计算机温室环境监控管理系统这是电子期刊,介绍的微型计算机温室环境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了传感器技术、测控技术以及微机技术实现温室管理自动化和科学化。

文献[13]计算机在现代温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在温室设施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以及温室设计中计算机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14]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自行研制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测试,如温度、湿度、光照、营养液和二氧化碳等各个环境因子的技术,并明确了各环境参数的合理控制范围。

文献[15]单片机外围器件实用手册:该手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单片机输入通道中的各种器件,重点描述了每个器件的概况、主要性能、引脚图和引脚功能、功能框图、极限参数、推荐工作状态、典型应用、设计和使用中的注意问题等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绪论、A/D转换器件、其他物理量转换器件、输入通道辅助转换器件、集成输入通道转换器件,内嵌MCU的转换器件、输入通道中的应用技术及内嵌输入通道微控制器一览。

文献[16]本书系统阐述微机测控技术。涉及面宽,包括:计算机控制理论,微机测控系统常用元器件(放大器、比较器、多路模拟开关、集成稳压器、光电耦合器、新型传感器、存储器、总线、显示器、键盘、A/D、D/A、可编程 I/O接口芯片、等)应用技术,硬件电路和接口技术,控制其法和程序设计。并给出很多工程实例,包括硬件和软件,并加以分析。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写成的,有些内容是作者的科研成果。本书中所用微机包括单片机8051和8098以及IBM-PC机及其兼容机,以8051和8098为主。

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以及网上查询的一些文献资料,发现影响粮食安全储藏的主要参数是粮食的温度和湿度,这两者之间又是互相关联的。

早期粮情监测主要采用温度计测量法,由于温度计精度、人工读数的人为因素等原因,温度检测不仅速度慢,而且精度低,抽样不彻底,局部粮温过高不易被及时发现,导致因局部粮食发霉变质引起大面积坏粮的情况时有发生。采用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测量范围大、便于远距离测量。缺点是价格贵,温度

系数小,受到磁场影响大,在还原介质中易被玷污变脆。而温度传感器AD590测温范围在-55℃~+150℃之间,而且精度高,和电压输出型相比,它有很强的抗外界干扰能力。HOS-201湿敏传感器原是用于开关的传感器,不能在宽频带范围内检测湿度,因此,主要用于判断规定值以上或以下的湿度电平。然而2Al 3O 型湿度传感器属于电容型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湿敏元件,它的传感功能是通过高分子聚合物在吸湿后而引起介电常数的变化来完成的。它具有线形度好、滞后性小、响应快以及能在较寒冷的环境中使用等优点,相对湿度在0---100%RH 范围内,误差小且反映时间短,精度是较高的。

因此若实现一种经济实用的粮库粮情温湿度智能检测系统,我选择采用AD590温度传感器以及2Al 3O 型湿度传感器对温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进行

自动检测,并通过单片机实现整个监测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参考文献

[1]杨振江等.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新器件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2

[2]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8

[3]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1

[4]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5]刘笃仁、韩保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6] 周杏鹏.“看门狗”电路配套程序设计原理与技巧.电子技术应用,1996.8

[7]何希才,刘洪梅.传感器应用接口电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8]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黄继昌等.电子元器件应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

[10]王卫东. 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

[11]倪云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6

[12]何希才. 微型计算机温室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电子技术应用.1996

[13]孙中富,陈青云等 计算机在现代温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农业工程学报

[14]李萍萍,毛罕平,王多辉等.智能温室综合环境因子控制技术效果及合理的环境参数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998

[15]纪宗南.单片机外围器件使用手册.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16]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

[17]高玉良.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18]L. Zhong, M. F. Rahman, W. Y. Hu, K.W.Lim, M.A.Rahman. A Direct Torque Controller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s[J].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1999, 14(3)

[19]Amara, Y.; V ido, L. Gabsi, M.; Hoang, E.; Lecrivain, M.; Chabot, F., "Hybrid Excitation Synchronous Machines: Energy Efficient Solution for V ehicle Propulsion," V 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2006. VPPC '06. IEEE , vol., no., pp.1-6, 6-8 Sept. 2006.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红外传感器文献综述

单位代码01 学号 分类号TN7 密级 文献综述 关于红外报警器的综述 院(系)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3月20日

关于红外线报警器的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当家中无人或者仅有老人孩子在家时,必须考虑家庭成员生命和财产的绝对安全。目前,许多住宅小区的安防主要依靠安装防盗窗、防盗门以及人工防范。这样不仅有碍美观,不符合防火的要求,而且不能有效地防止坏人的侵入。报警器的应用类型非常多,但热释电红外线报警器是最广泛的,因为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防盗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这种防盗器安装隐蔽,不易被盗贼发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简要通过对红外报警器组成的个个模块进行分析,介绍了红外报警器的两种常见方式即:主动式和被动式,进而又分析了两种方式的选择原则,最后有对红外线报警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报警器,单片机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不仅希望拥有舒适、温馨的住所,而且对安全性、智能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反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社会效应,城乡、区域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流动人口也开始迅速增加,盗窃、入室抢劫等刑事案件也呈现出了增长趋势,人们越来越渴望有一个安全生活的空间,但是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他们甚至采用一些高科技的作案手段,使得以往那种依靠安装防盗门窗、或靠人防的防范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常防范的要求。这时,传统的家庭住宅显然己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型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能可靠的进行日常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现各种险情并通知户主,以便将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人们便可安心工作,同时也保证了居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于是有关家庭、办公室和仓库等处的安全防范和自动报警系统的开发研制日益被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所重视,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名目繁多的报警装置,但多由于可靠性较差、功能单一或造价高而难于普及。 而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微机以其具有体积小、价格低、集成度高、性价比高等突出优点已在工业控制、智能仪表、数控机床、数据采集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利用单片机和一些简单的外围器件来开发一种适合于家庭的低价位、运行可靠的智能型安全防范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对室内出现入室盗窃等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并通知户主进行及时处理已经势在必行。 报警器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红外监控无线报警器,超声波防盗报警器,红外线防盗报警器,高灵敏红外报警器,触摸式延时防盗报警器, 触摸式防盗报警器,红外报警器, 红外线声光报警器等。 红外线作为一种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众多报警器的分类方式中,红外线报警器由于简单实用,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而被广泛应用。红外报警器直接决定系统的灵敏度与稳定性,是整个系统品质的保障,红外防盗报警器又称红外探测器。中国安防厂商在这些年,无论在技术的掌握与生产能力的提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这都归功于中国厂商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并致力于降低成本,使中国安防产品开始得到厂商们的认可,加上低价对于甲方有着重要的吸引力,使得本国产品在市场上成长迅速。虽然本国产品的品质仍与进口产品有段差距,但在用户对安防产品不熟悉的情况下,中国安防产品扔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_百度文库重点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 学校邕江大学专业 09信息学号 40号姓名赵丽霞 一、摘要 传感器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复合型技术, 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本文通过将所看的传感器相关文献总分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三个类别, 对每一类别进行综述, 分析每类别传感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关键词:传感器 三、引言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 是涉及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路与系统、传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模糊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而该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军事、太空探索、智能家居、农业、医疗等领域。在伴随着“信息时代” 的到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人们对其要求越要越高, 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飞速发展并不代表着该技术已经成熟, 相反在很多方面它还只是一项新兴的技术, 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如何能够让我们的传感器装置很快的适应周围的环境, 迅速准确的处理传输客户所需求的信号, 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反应以及如何可以尽量的延长传感器装置的生存时间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传感器技术的过程中所应该解决的问题。 四、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 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 (如光、热、温度、湿度等或化学组成, 并将探知到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该装置相当我们的人类的眼睛、鼻子、舌头、耳朵以及皮肤等一些感知器官。这样,精确快速地感

受外界的信号就是迅速正确作出反应实施行动的前提条件。现在的物理传感器、生物传感器都是力图解决感知、精确以及快速这三个难题。例如气体流量监测就有很多种的感知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着精确以及反应速率方面的问题, 所以还需要不断的改进。然而,有很多的问题大自然已经很好的为我们解决了,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因此, 我认为仿生传感器一定会解决很多传感器方面的问题。 模仿沙漠蚂蚁利用太阳偏振光在沙漠中很好的辨别方向机理设计了偏振测角传感器。在我们的生活中, 大自然还有很多聪明的发明, 这些都可以应用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传感器技术中。比如鲸鱼、鸽子能够探测到地球微弱的磁场并根据其来确定旅行路线; 双髻鲨能都根据探测到微弱的生物电来捕食, 在它的双髻上分布着许多微小的孔,传感器也可以设计成与此相同的结构来探测微弱的电磁波, 并可以将此项技术应用到医学中来检测人体的健康;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仿生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利用活的苍蝇,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此外,还有很多的动物都具有特异功能,可以利用这些大量的自然资源来实现我们对自然界一些信息的需求,可以直接利用动物,降低成本,可以根据研究其特异功能的机制, 改进现在的传感器。 目前的传感器往往仅能感知一种或几种物理量。因此, 要尽量集成传感器的功能。在实际中, 需要检测的物理量往往不是唯一的, 这样就需要多种传感器共同工作来完成对这些物理量的检测, 浪费了大量资源, 比如人力资源——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部署以及维护这些节点, 通信资源——每个节点都会向基站发送信号, 占用带宽, 容易造成数据拥堵。要求一种传感器可以同时感知多种物理量比较困难, 这样可以将多种传感器固定在同一装置上, 通过程序让它们在分配间隙时间内轮流工作发送数据, 间隙时间越短, 该传感器的整体测量效率也就越高。但如果对测量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话, 一个传感器装置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在监测区域分布多个的装置, 编制程序, 使在同一时刻能够测量到多种物理量。 五、智能传感器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3) 大数据定义 (3) 大数据来源 (3)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4)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5)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8)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9)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2) 大数据定义 (2) 大数据来源 (2)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3)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4)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 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和发展方向 玛日耶姆·图尔贡 107551600545 Word文档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对气体传感器进行分类,介绍了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电阻型气体传感器、非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等几种常见气体传感器的特性、总结了这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阐述这几种气体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及特殊场合中的应用及其选用时的原则。探讨了气体检测仪器在检测对象、检测围和检测方式上向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通用化等方面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特性;应用;发展方向 一、前言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环境问题变成了重要的民生问题,影响到人民生活幸福感,甚至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群众健康。 近年来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各种工业废水,废气直接排入水体及空气,造成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存发展,并导致环境污染的气体进行处理是十分急迫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气体传感器的需求已有所不同;同时,随着近年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这就给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增加了新的研究容和难度。检测气体的种类由原来的还原性气体(H2、 C4、 H10、 CH4等)扩展到毒性气体(CO、NO2、 H2S、NO、NH3、 PH3等)以及食品有关的气体(鱼、肉鲜度(CH3)3、醋酸乙脂等)[1]。气体传感器作为气体检测最基础的部分,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气体传感器必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要好,而且能批量生产,性能价格要高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对有毒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的严格立法,各种气体传感器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气体传感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大气监测、食品工业、汽车尾气快速实时测定、有毒气体检测安全检查和航空航天等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气体传感器的重要作用[2]。 二、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2.1气体检测仪 气体检测仪是一种气体泄露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主要是指便携式/手持式气体检测仪。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种类。气体检测的目的是分析各种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或其中某一组分的含量。气体检测仪表一般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组成,其中传感器是最关键的部分。 2.2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按其基本效应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按检测对象,化学传感器分为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 物理传感器 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供应链协同文献综述

供应链协同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对供应链协同理论相关内容,演进机制,关系风险,理论研究等进行综述,总结分析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希望能够对以后的供应链协同相关理论研究做出指导。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协同理论 一、前言 关于供应链协同,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和广为接受的定义,但主要的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1)过程方式说。Anne认为,供应链协同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所有供应链中的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展开有效的协作,这种协作可以描述为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Bauknight认为协同是一个过程,一个包含着价值创造机会的过程。(2)战略说。一些研究者认为供应链协同具有战略意义,与供应链竞争优势密切相关,主张应从战略高度定义供应链协同。如xu认为,供应链协同是对来自于相互依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所面临挑战的战略响应。(3)整合管理说。这种学说强调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成员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所开展的业务或管理活动,该学说将供应链协同定位于运营和操作层面。如Xue认为所谓协同,是指整合组织内部和跨组织的各个部分通过共同行动以实现多方利益;Larsen认为协同是指一些协同业务活动,诸如联合计划、联合产品开发、互相交换信息、整合信息系统、长期协作以及坦诚地共享利润和共担风险。学术界对于供应链协同的定义有很多种。学者们虽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供应链协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供应链协同是整条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相互协调的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供应链参与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因素 既然供应链是价值链在企业外部的扩展,那么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价值链体系,其成员之间合理的价值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价值的合理分配需要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相互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同时完成利益最大化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成员之间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导致供应链协同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 1、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目标不同。它包括:(1)由于供应链成员都是独立的利益个体,在其作决策的时候往往先从个体利益出发,总是基于最大化自身利润给出相应决策,而成员的各自决策往往不能达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只能使供应链处于一种次优的均衡状态;(2)供应链成员的性质不同,经济生活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一项决策的风险往往与其收益成正比,个体决策面临着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而不同的个体成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可能不同。 2、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难以预测、信息的不对称等,使得成员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决策;即使供应链成员一开始达成了协同协议,双方也都愿意严格遵循契约执行各自决策,但是随着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供应链身处的环境发生变化,那么能够保证原始协同状态的协议可能不再适合新的环境,最终导致供应链协同的失败。 三、供应链协同的演进 大多数的学者都是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模式来阐述供应链协同的演绎过程。国内学者程国平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方法的演进,将供应链管理分为分布式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原文: Data Mining and Data Publishing Data mining is the extraction of vast interesting patterns or knowledge from huge amount of data. The initial idea of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PPDM was to extend traditional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work with the data modified to mask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e key issues were how to modify the data and how to recover the data mining result from the modified data.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running data mining algorithms on confidential data that is not supposed to be revealed even to the party

running the algorithm. In contrast, privacy-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 (PPDP) may not necessarily be tied to a specific data mining task, and the data mining task may be unknown at the time of data publishing. PPDP studies how to transform raw data into a version that is immunized against privacy attacks but that still supports effective data mining tasks. Privacy-preserving for both data mining (PPDM) and data publishing (PPDP)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ecause it allows sharing of privacy sensitive data for analysis purposes. One well studied approach is the k-anonymity model [1] which in turn led to other models such as confidence bounding, l-diversity, t-closeness, (α,k)-anonymity, etc. In particular, all known mechanisms try to minimize information loss and such an attempt provides a loophole for attack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survey for most of the common attacks techniques for anonymization-based PPDM & PPDP and explain their effects on Data Privacy. Although data mining is potentially useful, many data holders are reluctant to provide their data for data mining for the fear of violating individual privacy. In recent years, study has been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sensitive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s cannot be identified easily. Anonymity Models, k-anonymiz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intense research in the last few years. In order to ensure anonymization of data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inimizing the information

单片机传感器参考文献

[1] 王青云.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 2010,(05). [2] 彭立,张建洲,王少华. 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1) . [3] Jack Shandle. 即将来临的32位浪潮——ARM构架在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03) . [4] 刘侃,张永泰,刘洛琨. ARM程序设计优化策略与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04) . [5] 何立民.从Cygnal 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M],2002年,第5期:P5~8 [6] 夏继强.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7] 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第1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8] 张媛媛,何怡刚,徐雪松. 基于C8051F020的温湿度控制箱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4,(10) . [9] 江孝国,王婉丽,祁双喜. 高精度PID温度控制器[J]电子与自动化, 2000,(05) . [10] 于洋. 高低温试验箱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3,(02) . [11] 沈聿农.传感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2] 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3] 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4] 金发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 Goldman JM, Petterson MT, Kopotic RJ, Barker SJ.Masimosignal extraction pulse oximetry[J].J Clin Monit Comput.2000;16(7):7 5-83. [16] D. Tulone. On the feasibility of global time estimation under isolation condition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17] 王春晖. 环境试验箱中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及优化概述[J]电子质量, 2003,(12) [18] 李建中.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2) [19] 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出版社,2005. [20] 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21] 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22] 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23] 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24] 赵晓安. 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5] 杨清梅,孙建民.传感器与测试技术[M].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26] 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7] 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8] 宋文绪,杨帆.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 王青云.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 2010,(05). [2] 彭立,张建洲,王少华. 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3] YD. Tulone. Is it possible to ensure strong data guarantees in highly mobile [4] Jack Shandle. 即将来临的32位浪潮——ARM构架在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03) .

大数据云计算文献综述

大数据云计算文献综述 一个大数据的调查 摘要: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回顾大数据的背景以及当前发展状况。我们首先介绍大数据的一般应用背景以及回顾涉及到的技术,例如: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以及Hadoop。接下来我们着重大数据价值链的四个阶段,也就是: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对于每个阶段,我们介绍应用背景,讨论技术难题以及回顾最新技术。最后,我们介绍几个大数据的代表性应用,包括企业管理,物联网,在线社交网络,媒体应用,集成智慧,以及智能电网。这些讨论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以及对读者感兴趣的领域的蓝图。这个调查包括了对开放问题和未来方向的讨论。 关键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Hadoop 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 1、背景 1.1大数据时代的曙光 在过去的二十年,数据在各种各样的领域内爆炸式增长。按照2011年来自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世界上总共的创建及复制的数据量达到1.8zb,在五年内增长了大约九倍[1]。在未来这个数字至少每两年增加一倍。在全球数据的爆炸增长下,大数据这个词主要来描述巨大的数据集。与传统的数据集相比,大数据通常包括非结构化数据,这需要更实时的分析。 另外,大数据也能在发现新价值上带来新优势,帮助我们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深入隐藏价值的认识,也导致新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样的数据集。

近日,行业产生兴趣的大数据的高潜力,许多政府机构公布主要计划加快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2]。此外,大数据问题往往覆盖在公共媒体,如经济学[3,4],纽约时报[5],和全国公共广播电台[6,7]。这两个主要的科学期刊,Nature和Science,还开通了专栏讨论大数据的挑战和影响[8,9]。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超越一切质疑[10]。 目前,与互联网公司的业务相关联的大数据快速增长。例如,谷歌处理的数据达数百拍字节(PB),Facebook的生成日志数据每月有超过10 PB,百度一家中国公司百度,业务流程有数十PB的数据,而阿里巴巴的子公司淘宝每天的网上交易产生几十太字节(TB)的数据。图1示出的全球数据量的热潮。当大型数据集的数量急剧上升,它也带来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图一、持续增长的数据 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IT)使其更容易以产生数据。例如,每分钟有平均72个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11]。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从广泛分布的数据源中收集和整合大量的数据。 云计算和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数据的大幅增长。云计算提供了安全措施,访问网站以及数据资产的渠道。在物联网的典范,遍布世界各地的传感器正在收集和传送数据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这样的数据在数量和相互关系将远远超过对IT架构和现有企业的基础设施的能力,以及它的实时要求也将极大地强调可用的计算能力。日益增长的数据造成怎样在当前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存储和管理如此庞大的异构数据集的问题。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和发展方向 玛日耶姆·图尔贡 107551600545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对气体传感器进行分类,介绍了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电阻型气体传感器、非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等几种常见气体传感器的特性、总结了这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阐述这几种气体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及特殊场合中的应用及其选用时的原则。探讨了气体检测仪器在检测对象、检测范围和检测方式上向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通用化等方面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特性;应用;发展方向 一、前言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环境问题变成了重要的民生问题,影响到人民生活幸福感,甚至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群众健康。 近年来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各种工业废水,废气直接排入水体及空气,造成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存发展,并导致环境污染的气体进行处理是十分急迫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气体传感器的需求已有所不同;同时,随着近年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这就给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和难度。检测气体的种类由原来的还原性气体(H2、 C4、 H10、 CH4等)扩展到毒性气体(CO、NO2、 H2S、NO、NH3、 PH3等)以及食品有关的气体(鱼、肉鲜度(CH3)3、醋酸乙脂等)[1]。气体传感器作为气体检测最基础的部分,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气体传感器必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要好,而且能批量生产,性能价格要高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对有毒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的严格立法,各种气体传感器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气体传感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大气监测、食品工业、汽车尾气快速实时测定、有毒气体检测安全检查和航空航天等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气体传感器的重要作用[2]。 二、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2.1气体检测仪 气体检测仪是一种气体泄露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主要是指便携式/手持式气体检测仪。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种类。气体检测的目的是分析各种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或其中某一组分的含量。气体检测仪表一般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组成,其中传感器是最关键的部分。 2.2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按其基本效应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按检测对象,化学传感器分为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 物理传感器 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关于温湿度检测的外文翻译

滨州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粮库温湿度智能检测系统的研究系(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年级 2009级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 1班 学生姓名董乃旭学号2009010551 指导教师李洁职称讲师 滨州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三月

An Automatic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Atmospherical Measurement Used for Temperature Relay For temperature rela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easure its temperatures for action and reversion. In this paper, anautomatic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atmospherical measurement is discussed, which is very simple andprecis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atmospherical measurement, it is crucial to design a favorable temperaturefield. The resistance stove is designed for simulating temperature field. The even temperature is improved bylong-time warm-up and placing orifice-board in testing room. According to the enactment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curve, the algorithm of fuzzy control is used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in temperature field. The regulating voltage mode of double-direction Bi-directional thyristors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console and the resistance stove,and the console includes software platform and hardware platform. In this system, The method of grouping the resistance wire of resistance stove according to the power is put forwar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esistance stove is improved based on this method. The measuring precision is improved by using the minimum two-multiplication to calibrate the error. At present, the system has been practically applied in manufacture, which has gained obvious economy benefit and will be widely applied in the future. 1. Introduction The temperature relay is one of common relays, which takes action when the outside temperature arrives at the given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relay performs lots of func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control, fire alarm, automatic ignition, wiring heat-protection,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dustry and defense industry etc. For temperature rela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easure its temperatures for action and reversion. But in the current manufacture, the manual measuring methods, such as spot-check method, mercuric thermometer method etc, dominate the measuring method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nescapable short comings in these method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large labor intensity and bad precision etc. Thus measurement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quality of temperature relay. With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