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一章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

课程导航

第一章外国古代教育制度

第一节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制度

第二节古代希腊的教育制度

第三节古代罗马的教育制度

第二章外国古代教育思想

第一节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中世纪西欧早期的教育

第二节中世纪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

第三节中世纪西欧晚期的教育

第四章外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一节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二节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三节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四节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五节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六节日本近代教育制度

第五章外国现代教育制度

第一节英国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节法国现代教育制度

第三节德国现代教育制度

第四节美国现代教育制度

第五节日本现代教育制度

第六节前苏联的教育制度

第六章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第三节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第四节科学教育思想

第五节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第六节新教育流派

第七节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第八节新传统教育流派

第九节当代欧美教育思潮

第十节前苏联的教育思想

第一章外国古代教育制度

人类的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原始,质量低下,没有产生正规的学校教育。到了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得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方法更完善,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也逐步形成并且得到了不断发展。

第一节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制度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早的教育。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伯来等国家相继进入了奴隶社会,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人类文明的摇篮,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探索皆对东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国家。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即苏美尔语。同时苏美尔人还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他们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芒苇杆(或木棒、骨棒)做笔,把字刻在半干的泥板上,即"泥板书",其上面的文字称为楔形文字。这就为两河流域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巴比伦时期,苏美尔人在几何、水利、建筑、机械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天文学、数学有了很大发展。如数学已采用了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计数法,会运用四则运算,知道怎样求平方根、立方根,怎样解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能预测日蚀、月蚀,并区别五大行星和恒星。

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苏美尔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当时的学校多设于寺庙和宫廷附近。学校以泥板书作教材,以泥板作为主要的学习工具,因而学校又称"泥板书舍"。学校对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十分重视。教学管理非常严格,体罚盛行,老师用木棒责打学生是经常的事情。到巴比伦时期,学校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知识,高等学校则除了学习读写外,还要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等。教学方法主要是师徒讲授式。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在公元3世纪以后逐渐衰落。后人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才得以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并将其视为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形成奴隶主专政的国家。中间经过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三个时期,于525年为波斯国所灭。

古代埃及在文化科技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就有了图形

文字,后来又有了表音文字。在自然科学方面,古埃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在天文、历史、建筑、数学、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学校,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

宫廷学校是设在法老的宫廷中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的学校,其教学内容已无可考证。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是设在寺庙内,专门培养僧侣的学校,其教学内容主要有天文、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等。职官学校是由政府机关设立用来培养官员的,其教学内容与机关业务紧密联系,主要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和专门职业教育。文士教育是文士在家中招收学生,进行讲学的私立性质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有数学、天文和地理等科目,此外还有书写、计算和有关律令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这些学校都惯用灌输和惩戒。教师教学时不重解释说明而是布置多量作业,叫学生反复进行机械性质的练习。老师虽也利用问答方法,但并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艰深,老师又忽视采用启发理解的教学方法,儿童厌学的心理很普遍,体罚遂成为常用的手段。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是由统治阶级所享有的,一般平民和奴隶都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古代埃及的文化教育对古希腊有一定影响,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都曾到此游学。另外,古代埃及的文化教育通过希腊化传播到广大地区,对西方的教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埃及教育的追忆和记载。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地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好,约公元前2000年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史称哈拉巴文化。在公元前1400年,中亚游牧民族部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吸收了哈拉巴文化,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此后,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将人从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种姓通婚所生的子女即

"贱民",处于社会最低阶层。在这些等级中只有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3个种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约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产生,被奴隶主贵族阶级用以巩固其统治。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婆罗门势力削弱,佛教兴起,教育权掌握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婆罗门教教育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在婆罗门的学校中最有特色的是"古儒学校"。

"古儒"即对婆罗门教经典有一定研究而又热心于教育的文人,他们在家中设立的经义学校即"古儒学校"。学生主要是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与其共同生活起居,学习年限为12年。这种教育以婆罗门教的教条为指导思想,以用梵语写成的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经为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以背诵为主,同时也有一些讨论。

2.佛教教育

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佛教教育的场所最重要的是寺院,与婆罗门以家庭和学校为场地不同。佛教寺院的儿童男女平等。年满8岁以上儿童准许入寺修行,在学满12年以后通过一个隆重的仪式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成为正式僧侣,男的称为比丘,女的称为比丘尼。这种学校以佛教经典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僧侣讲授各种学科知识时不用繁

难的梵文梵语而采用通用方言。教学时经常采用争辩和讨论方法,形式灵活而富有生气。

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寺院相当于高级教育,除进行教育活动外,还从事学术研究。当时最富盛名的是纳兰陀寺,寺中师生众多,经常举行学术讨论和演讲,多时一天可达一百多次,讨论内容包括婆罗门教义、佛教教义、哲学、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吸引了中国、朝鲜、蒙古等国的大批外国青年和学者,对中国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印度的教育操于宗教之手,成为神学附庸,而且享受教育成为特殊种姓的特权,它给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从精神上奴役广大人民的工具。婆罗门教育最为保守,佛教教育本质上也与之相同,只在若干措施上稍为变异罢了。两种教育都以出世思想欺骗人们走上消极厌世的道路,从心理上忽视现实斗争。这一方面反映了印度社会的进步迟滞,一方面又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

四、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希伯来人原是在西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的游牧民族,由以色列和犹太两个部落组成,公元前14世纪左右转徙北非的埃及。后因不堪埃及人的虐待而在首领摩西的带领下迁往西亚的巴勒斯坦,并于公元前11世纪由奴隶主大卫建成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希伯来王国在所罗门时期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阶级矛盾深刻,更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犹太人和以色列人彼此内讧,国家不久分裂,北部由以色列人占领,犹太人则居于南部。公元前722年,亚述消灭了以色列,犹太也于公元前586年为巴比伦所灭,其国民沦为"巴比伦之囚"。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希伯来人才得以重返家园,并在波斯征服者的羽翼之下,建立了宗教公社,以犹太教为立国施政之本,以耶路撒冷为都城,继续存在若干年。

希伯来的教育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其离开埃及到沦为"巴比伦之囚"以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其后则为第二个时期,以学校教育为主。

1.家庭教育

在希伯来人的家庭中,父亲是一家之长,父训就是法律。父亲既是家庭的祭师又是子女的教师。除去在宫廷中聘请教师教育王子王孙外,一般即以家庭作为子女受教育的场所。希伯来人的信念是:不信上帝即属罪恶,而没有知识的愚人乃是不能真正信奉上帝的。因此,希伯来人家庭教育以《圣经o旧约》和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其目的就是培养子女的宗教信仰。另外,为了使子女能够生存,家庭也对大一些的孩子进行职业技能教育。

希伯来人特别重视利用节日对子女进行宗教教育。比如在为纪念希伯来先人逃出埃及的胜利而举行的四月逾越节中,为纪念先人制定"十诫"盛典而在六月举行的五旬斋节和为纪念归国途中的艰辛岁月而举行的九月结第节中,家庭都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激励儿童发问并给以详细答复,从而激发子女盛戴神灵的心情。这是希伯来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

2.学校教育

在希伯来人沦为"巴比伦之囚"时,主要通过宗教会堂进行宗教教育。过去,希伯来人以家庭为主要的教育场所,但在巴比伦他们看到了规模宏伟的图书馆和水平较高的学术成就,受其影响,在返回家园以后,他们将犹太会堂的形式移迁回国,并在原有家庭教育之外,另行设置学校作为主要教育场所。

希伯来的学校是由犹太会堂发展而来的,大约出现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形成比较完备的教学制度。犹太会堂实施强迫教学,希伯来人强调只有人人受

教育,才能使每个人都成为上帝的信仰者,才能保证民族不受衰亡的威胁。因此,在每个城市都设有学校,对不接受教育者剥夺一切权利,儿童一般6岁入学接受初级教育,学习《圣经》和简单的读、写、算知识。教师以口授的方式指导学生高声朗读学习内容,有时为了帮助记忆,教师也给学生一些实物,另外还会组织一些竞赛等。儿童在15岁以后如欲继续求学,则以学习《基马拉》为中心,相当于中等教育。此外,还有相当于高等教育的僧侣学校,教授宗教理论和法律理论,并训练主持宗教活动的能力,同时僧侣学校也教授数学、天文学、外国语和地理等科学知识。

希伯来的教育是神学的附庸,各级学校的教学都充斥着神学意味,宗教教育胜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希伯来人既把教育当作神圣事业,因此对教育工作者十分尊重。

希伯来的教育以宗教教育为核心,对西方基督教和基督教教育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基督教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希伯来教育在历史上有重要意义。

练习题:

1.古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教育特点是什么?

2.古代埃及那些类型的学校?各有什么特点?对古希腊教育有什么影响?

3.古代印度教育有什么特点?

4.古代希伯来教育分为哪两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作业题:

1.请总结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资料:

1.赵容昌、单中惠主编:《外国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古代部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2.滕大春著《外国教育史》(全6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滕大春主编《外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滕大春主编《外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王天一主编《外国教育史》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6.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节古代希腊的教育制度

古代希腊是西方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古代希腊的教育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的三个阶段:一是荷马时代的教育,二是希腊城邦制时代的教育,三是希腊化时代的教育。公元前10--公元前8世纪,希腊氏族制度瓦解,出现了数目众多的小规模的城邦,进入希腊城邦制时代。斯巴达和雅典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且是当时最强大而有代表性的两大城邦,其教育对后代乃至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亚平原,土地肥沃,便于农业耕作,但北有高山,南有礁石海岸,对外交往甚为不便。所以斯巴达的商业贸易很不发达,但却是当时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其居民由三部分构成。斯巴达人作为奴隶主居于统治地位,不过人数很少,约3万人。再就是处于奴隶地位的希洛人,近30万人,无任何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此外是居住于边境地区的皮里阿西人,是名义上的自由民,但却不具有斯巴达公民权,正是由于斯巴达人口少,而奴隶众多,所以为了对付奴隶的反抗,全斯巴达人都被编入军队接受训练,其教育具有浓厚的军事体育色彩。

斯巴达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治国的最主要的工具。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将氏族贵族子第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因此,儿童一出生就要接受严格的体格检查,凡身体孱弱畸形的即被舍弃。检视合格的儿童则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至7岁。7-18岁,男童被送往国家教育机构,过半军营式生活。在这段期间,他们要接受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政治道德灌输和严酷的身心磨练,以形成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品格。其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此外,骑马、游泳、作战游戏、击剑和唱战歌也是未来军人必须学习的。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非常严格,各个项目都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才能终止。从18岁起,公民子弟要转到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年满20岁的青年,要开往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实战训练。这样直到年满30岁,通过一定仪式,才能获得完全的公民身份,成为一名正式的合格的军人,结束其全部教育历程。

由于斯巴达人数较少,男子外出征战时,防守城池的责任就落在妇女身上,而且他们也认为,只有身体强壮的妇女才能生育健壮的子女,所以斯巴达对女子教育也相当重视。

斯巴达只重军事体育训练,而轻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其教育越来越脱离世界的文明,但作为一种古典的教育方式,斯巴达教育对以后西方教育中的某些方面却有明显影响。

二、雅典教育

雅典地处阿提卡半岛,全境多山,不宜耕种,但手工业发达,又因其三面临海,因此航海业和商业贸易也较为发达。公元前6世纪,雅典先后经过梭伦和克利斯提尼两次政治改革,逐步形成了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

雅典非常重视教育,其教育是其繁荣的文化、科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雅典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雅典人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心灵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因此,雅典的教育,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而且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

雅典的教育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婴儿出生后,也要受到严格挑选。7岁以前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教育,主要是唱歌、讲故事、掷骰子、玩球以及各种礼

貌行为的培养等。7岁以后,女孩在家中跟母亲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方面的技能,而男孩则进入文法学校,学习儿童文学及简单知识,或进入弦琴学校学习弹唱。但弦琴学校的教育在于陶冶学生的性格和道德品质而不是成为一个演唱者。12到13岁的少年,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同时又开始进入体操学校(或称角力学校)进行学习,以体操训练为主,其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游泳、舞蹈等。到了15至16岁时,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要从事其他职业。只有少数显贵者的子弟,才可以进入国家主办的体育馆学习。学生在那里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等全面教育。其教师大多是在文法学、修辞学、哲学和体育等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18岁到20岁的青年,属于预备公民阶段,可以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主要学习航海、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20岁以后,通过一定仪式,接受正式公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

综上所述,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共同点是都比较重视教育。并且教育都为奴隶主阶级服务。但雅典的教育注重和谐发展,是比较全面的教育,而斯巴达只关注军事体育训练,不注重文化知识教育,是比较片面的教育。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不仅对西方的教育制度,而且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到公元前30年最后一个希腊化城市被罗马人吞并,这个历史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

这时期来自北方的马其顿人先后征服了地中海东岸地区,西亚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北部非洲埃及等地区,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帝国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把当时高度发展的希腊文化教育乃至希腊生活方式,带入被征服地区,从而使希腊文化和教育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希腊原有的学校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为公立学校,且组织形式更加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都有所提高。西方的文化教育以希腊文化教育为载体,通过与东方文化教育的碰撞交融,使东西方文化和教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1.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

在希腊化时期,希腊的学校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概念这时已略见端倪。

(1)初等教育

在古典时期,希腊的小学通常多注重实施以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为基本内容的多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在希腊化时期,文法学校占有统治地位,文法教师地位也较高,音乐教师和体育教师的地位微不足道。教学主要内容是读、写、算,音乐和体育不受重视,教育水平十分低下。

(2)中等教育

希腊化时期,文法学校取代了雅典时期国家体育馆的地位。教学的科目主要是文法和修辞两类,文法包括文学、诗歌。修辞包括作文、朗诵、演讲等。原有的军事训练团或者变成修辞学校,或者变成哲学学校。

(3)高等教育

希腊化时期高等教育比较繁荣。这一时期,除柏拉图在公元前386年创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35年设立的"吕克昂"哲学学校外,公元前308年芝诺又建立了"斯多葛派"学校,伊比鸠鲁也于公元前306年设立了"伊比鸠鲁派"学园。这些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对于进一步传播和推广古希腊的文化、科学、艺术的成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公元前200年左右,以上四所学校合并成为雅典大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公元2世纪,

这所大学成为非常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

另外,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在地中海南岸建立了名叫亚历山大利亚的城市。这个城市在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都很繁荣,吸引了许多著名学者和青年在这里从事研究和学习,这里有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观天象台等。这里成了当时文化、科学、艺术人才荟萃之地。各地有名的学者几乎都到过这里进行研究活动。如著名的"欧氏几何原理"的创始人欧几里德,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创始人阿基米德都到这里进行过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2.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希腊化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教育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要时期。

第一,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广大地区,积极地推动了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文化和教育中心由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新的文化和教育中心的出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第三,东西方文化的接触,使得东方的宗教与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相互影响,助长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流行,为基督教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古希腊的教育在西欧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希腊教育与希腊文化领域的其它部门一样,曾经达到过高度发展的水平,对于后代乃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练习题:

1.斯巴达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2.雅典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3.希腊化时期学校教育变化如何?

4.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如何融合?

作业题:

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参考资料:

1.赵容昌、单中惠主编:《外国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古代部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2.滕大春著《外国教育史》(全6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滕大春主编《外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滕大春主编《外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王天一主编《外国教育史》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6.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节古代罗马的教育制度

古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在地中海中部的靴形半岛上。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进入到奴隶制社会,随着国力的强盛不断对外扩张,并且于公元1世纪征服了整个希腊。在这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其版图不断扩大,大力推广了希腊的文化和教育,可以说罗马文化是希腊文化教育的继续。但罗马在吸收和消化希腊的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也曾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作出了一些重要的调整、修改与补充。希腊的文化和教育主要是通过罗马的改造而影响到后代欧洲的。因此,古代罗马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古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前6世纪--前1世纪)和帝国时期(前1世纪--公元5世纪)前后两个阶级。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1.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

罗马在公元前6世纪初成立了共和政体,平民和贵族都是罗马的公民,但实际的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经济上罗马共和早期工商业不发达,以农业生产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另外,罗马这个小的城邦国家,一贯奉行对外扩张政策,战争频繁。一般平民既作农民又当士兵,因而每个普通公民都要受当农民和作军人的教育。当时罗马还没有出现学校,所以,有关农业生产和行军打仗的技能、经验,都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实施和传授。

在家庭教育中,1-7岁的男女儿童由母亲抚养与教育。自7岁始,女孩仍在家庭中从母亲那里受到作为未来的主妇与母亲的教育。7-16岁的男孩的教育由父亲负责。在这一时期男孩从父亲那里得到作为农民--军人的实际教育。儿童跟随父亲在田间的现场通过观察和实习获得作为农夫的知识和技能;儿童从父亲那里学习骑马、角力、游泳以及各种武器的使用,从而为成为一个军人做准备。另外,父亲还会教给儿子一些读、写、算的知识。男孩到了16岁,就开始服兵役,作为正式的公民,从事生产或守卫邦国投身战争。

2.共和后期罗马的教育

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的领土更加扩展,农业、工业、商业也进一步繁荣兴盛起来,在军事、商业、外交上与各国的交往也日益频繁。这一切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罗马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深受希腊教育的影响,因此在罗马存在着以希腊语、希腊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希腊式学校。另外,罗马人对自身教育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拉丁语学校。

(1)初等教育(7-12岁)

7-12岁的男女儿童进入初级学校接受初等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读、写、算《十二铜表法》等知识,音乐和体育不受重视。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教学方法主要是文字记诵,体罚盛行。这类学校都是私立的,学费高。虽然其教学对象是平民子弟,但一般平民子弟都未必全都能入小学。贵族子弟一般聘请教师到家中教学,教师地位十分低下。

(2)中等教育(12-16岁)

儿童受完初等教育后,贵族和富家的孩子便进入文法学校。这种学校最初是由希腊人任教,教授希腊语和希腊文法。到公元前100年左右出现了拉丁文语法学校,并在公元前50年左右得到迅速发展。文法学校除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及有关的文学作品外,还学习地理、历史、数学和自然科学,学习方法以背诵为主,纪律严格,体罚盛行。

(3)高等教育(16-18、20岁)

儿童在文法学校学习后,准备担任公职的贵族子弟就进入修辞学校接受高

等教育。修辞学校以培养演说家、雄辩家为主要目的,以修辞学、哲学、法律学、希腊学、数学、天文学和音乐为主要学习科目,后来又加了罗马史。这样,修辞学校所培养的人既有渊博的知识,又擅长雄辩,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与要求。这样,罗马共和后期形成了一种具有希腊形式、罗马内容的教育制度。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政体结束,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建立后的前200年,社会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是罗马的"黄金时代"。帝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对教育进行了改革,使罗马帝国的教育得以迅速发展。

为了适应帝国统治的需要,在改变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的同时,罗马帝国对共和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在教育目的上,把培养演说家、雄辩家改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公民和官吏,以适应庞大帝国统治区域内各项管理事业。在学校管理上,为了保证培养、训练忠于帝国皇帝的顺民,帝国政府改变过去对初级学校不予过问的态度和听任私人办学的现象,明确提出办学要求,着重加强对初级学校的频繁的视察和严格的监督。把较高一级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原来私人办的学校,也改为由国家统一管理。这样就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把教师从私人收费讲学,改为国家官吏,并由帝国政府正式任命。

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各级学校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初等教育这时期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普通平民的经济状况渐趋恶化。很多平民子女缴不起学费;历代皇帝不重视初等教育等。这一时期初等教育的教学重点由文法的学习转移到对文法的分析上,其教育目的是培养能接受帝国的统治,心悦诚服地服从帝国皇帝的统治。中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文法与罗马文法的地位逐渐压倒了希腊文与希腊文学,罗马文法学校的教学也逐渐趋向形式主义。高等教育受政治影响较大,培养目标由雄辩政治家的培养改为培养官吏--文士。文法--修辞教育的传统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其教育的精神实质已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讨论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也不关心当代人物和当前时事,而只是在一些脱离现实的古怪离奇的题目上舞文弄墨,教育进一步向形式主义方面退化。

帝国时代还出现了一些专科性质的学校,例如法律学校、建筑学校、医学学校等。法律学校、医学学校同修辞学校一样同属高等教育,建筑学校则稍低一些。

三、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

公元1世纪左右,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地区的人民,为了摆脱帝国的奴役、蹂躏,用救世主即将解救人间苦难等宗教迷信宣传,来秘密传播反抗罗马统治的思想,祈求"救世主"耶稣基督来解救人间苦难,基督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称,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社会应当具有平等和博爱精神,教徒之间要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基督教仇视当时罗马的现存经济、政治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仇视与统治阶级有关的一切。基督教的这种思想与各族被压迫、被奴役人民空幻的愿望相投合,在帝国各地得到迅速传播。随着基督教在劳苦人民中的广泛传播,教会的势力日渐增强,罗马帝国统治者根本不能通过镇压和迫害来阻止基督教的传播。从公元2世纪后半期起,基督教逐渐影响到了罗马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为帝国的大批高级官吏所接受。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准许基督教信仰自由,公元325年明令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这样,基督教就成了帝国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

早期的基督教教会学校主要有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两种。初级教义学校以成人为对象,对他们施以一定时期的有关教义、教规的教育。高级教义学校以培养未来的宣教士及教会干部为目的,附设于城市中的大教堂中,由主教以带徒弟的方式来传授神学,因而其教学对象主要是年轻的基督教学者。另外,在与世俗文化和教育的对抗过程中,

教会也创办了一些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如堂区学校和唱歌学校等。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公元395年罗马与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特别热衷用基督教精神改变教育的性质,即尽量设法把宗教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去。学校教育中凡不合于宗教神学口味的一概加以剔除,填塞以符合宗教要求的内容。这样,基督教作为世俗文化和教育的对立面,完全压倒了世俗文化和教育。在西欧,教会学校成了唯一的学校教育组织形式。

外国古代教育制度是与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虽然还非常的不完善,但它毕竟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为后世教育制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外国古代教育制度在中外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练习题:

1.共和时期教育有何特点?

2.帝国时期教育有何特点?

3.基督教对古罗马有何影响?

4.古罗马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作业题:

共和时期教育和帝国时期教育的异同

参考资料:

1.赵容昌、单中惠主编:《外国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古代部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2.滕大春著《外国教育史》(全6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滕大春主编《外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滕大春主编《外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王天一主编《外国教育史》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6.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 思潮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兴起: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大力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关心。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如约翰逊创办有机教育学校,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立葛雷制等等。 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思想的时机已经成熟。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进步教育运动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由于运动的这种专业化倾向,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以康茨为代表主张“社会中心”的教育。 转折: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使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则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出现了“改造主义”教育思潮。1940年后,进步教育仅限于空谈理论,失去了原有的感召力。 衰落:1944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

01282外国教育史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东省统一命题考试 外国教育史 试卷 课程代码:0128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是 A .《神谱》 B.《工作与时日》 C.《酒神颂》 D.《胜利颂》 2.荷马史诗《伊利昂纪》突出描写的是 A .阿喀琉斯的愤怒 B.赫克托耳的勇敢 C.阿伽门农的专横 D.奥德修斯的智慧 3.《神曲》中带领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的是 A .奥维德 B.贺拉斯 C.维吉尔 D.贝雅特丽齐 4.薄伽丘的《十日谈》在结构上采用的是 A .单线结构 B.框形结构 C.双线结构 D.环形结构 5.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的剧作家是 A .马洛 B.乔叟 C.拉伯雷 D.维加 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拉辛的代表作是 A .《安德洛玛克》 B.《熙德》 C.《伪君子》 D.《诗的艺术》 7.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 A .莫里哀 B.约翰·弥尔顿 C.高乃依 D.约翰·班扬 8.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 A .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9.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A .夏多布里昂 B.斯达尔夫人 C.缪塞 D.大仲马 10.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座位:__________ 密封线

外国教育史试题有答案

1、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一)填空题 2、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____ 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3、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理想国》_________ 。 4、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柏拉图—提出的。 5、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政治学》_______ 。 6、昆体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 《论演说家的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 。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农民兼军人_______________ 。 8、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打破了教会____ 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9、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______ 的文化革命。 19. __________________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捷克的教育家。 11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_______ 的教育代表作。 12、法国直到20世纪初仍存在着自然人轨学制。? 13、卢梭提出了培养—《爱弥儿》“自然教育” __ 的教育目的。 14、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15、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_________ 。 16、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是—管理_________________ 。 17、赫尔巴特提出的儿童—自然教育—方法之一是惩罚性的威胁。 18、蒙台梭利是现代著名的—意大利________ (国)女教育家。 19、感官______ 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20、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儿童_____ 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21、杜威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_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d ________ 。 A.文雅教育 B ?职官教育 C ?书吏教育 D ?科学教育 2、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a_等。 A.寺庙学校 B ?教区学校 C ?文法学校 D ?修辞学校 3、“三艺”为____ b—所创设。 A.柏拉图B .智者派C .亚里士多德 4、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 c _____ 和角力 A.游泳B .射箭C .投标枪D .击剑 5、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 a ______ 办理。 A.私人B .企业C .国家D .私人和国家共同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d _______ 。 A.智育B .美育C .劳动教育D .军事体育 7、“知识助产术”是____ c __________ 提出来的。 A.智者B .昆体良C .苏格拉底 8、苏格拉底法也称为____ c _____ 。 A.相互教学法B .发现法C .知识助产术 D .雄辩术 9、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____ a ______ 。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5×3’=15’) 产婆术: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学方法 古儒学校:设在印度古儒,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家中,教学渗透婆罗门教的神学精神。 哲学王: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中成就卓越,特别是在哲学上有着高深造诣的人最终成为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智者派:智者泛指有智、有才的人广泛出现构成了所谓的挥着学派 骑士教育:旨在培养身体强壮、虔信上帝、忠君爱国的武夫 教师大学: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学生相当于商业领域中的学徒学生大学:大学主要部分由学生管理 城市学校:新兴市民迫切希望其子弟能够接受对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有所准备的世俗教育,城市学校应运而生 《大教学论》学年制:除特殊情况外,各年级应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没有特殊情况,不应该在其他时间接收儿童入校,务使全班同学的学习程进度意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过考试,升入更高的年级 导生制:教师先在学生中挑选一些年龄大且学业成绩较佳的学生充任 导生,预先对其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双轨制:劳动者所受的简陋的教育和贵族子弟所受的精英教育在目标、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是极不相同的 星期日学校:专门招收贫民儿童和童工,在礼拜日上课 公学: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寄宿制学校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代表作,全书共5卷,用夹叙夹议的小说体裁写成,卢梭在书中尖锐地批判封建教育,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消极教育法:“自然后果教育” 文实中学:偏重实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 《初等教育法》:英国会议于1870年通过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 又称<福斯特法> 形式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洛克 实质教育论: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无关紧要的理论称为形式教育理论代表人斯宾塞 城市学院: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所以在工业城市建立了许多新大学 大学推广运动:利用大学的师资优势创办一种巡回授课大学,在各地开设课程,扩大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新大学运动: 泛智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但一切男女青年受教育程度和目的不同

外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 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 A.道德教育 B.要素教育 C.自然教育 D.智育教育 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近代各国教育制度 英国: 1、4R:是西欧各国中世纪以及近代初等学校的基本课程。包括宗教(Religion)教育,以及读(Read)、写(Write)、算(Reckon)的基本技能。因这4科的英文名称的第一重音均为R,故称“4R”教育。 2、导生制:起源:1789年,英国非国教派的新教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招收各种基督教派儿童时采用;同时,国教派传教士贝尔在英殖印度招国教派儿童办类似学校。做法:选拔年龄大、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导师,由教师培训后转教其他学生。效果:大大增加了学额,适应了对贫民童工施行初等教育的需求;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影响:在英国盛行(1803年取代了主日学校)30年之久,后又传至法、美、意、瑞士等国。 3、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由当时的下议院议员福斯特(Forster)主持制定,故又称《福斯特法案》; 规定:国家拨款,设立公立学校;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督学;实施5-12岁强迫教育;承认此前的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拨款;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不能强迫学生上宗教课; 意义:宣告了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国家负责、公私并存)正式形成的标志。 4、1868年汤顿报告 1868年,以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的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 内容:把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古典型学校:上层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升学; 现代型学校:培养军队、义务、法律、文官、工商人才; 职业技术学校:下层子弟,普通职员和文书。 意义:奠定了此后英国三类中学的基础;推动了新型学校的开办。 美国 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状况: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 新英格兰地区—— 文法学校:1635年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1642年、1647年,马萨诸塞强迫教育法 高等学校:1636年哈佛学院,1702年耶鲁学院 中部殖民地—— 教区学校 文实中学(1751,富兰克林,“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南部殖民地—— 家庭教育+送回欧洲接受高等教育 牧师学校:1740,詹姆斯?莫利牧师创办寄宿学校,华盛顿、麦迪逊、杰斐逊等都从这里学习 高等学校:1693年,威廉-玛丽学院 2、公立学校运动(P186) 19世纪初~1860年,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common school)、实施普遍的国民初等

外国教育史期终模拟试卷(同名10696)

外国教育史期终模拟试卷(同名10696)

外国教育史期终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古代西方世界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思想家.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 ()2.西方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七艺”是指 A.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知识几何音乐 B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知识自然知识音乐 C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 D吟诗音乐武术骑马游泳枪剑角力 ()3.在教育史上,首次对直观教学进行了理论论证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4.在西方教育史上不反对体罚学生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 洛克 C 卢梭 D夸美纽斯 ()5.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实行班级教学制的教育家是 A 苏格拉底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6教育史上,特别重视教师教育,并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A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B 赫尔巴特《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C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D第斯多惠《人的教育》()7外国教育史上特别重视幼儿教学并创立幼儿教育学,使它成为教育理论中的一个独立部门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福禄贝尔 C 蒙台梭利D第斯多惠 ()8被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视为与柏拉图的《理论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教育著作的杜威的代表作 A 《我们怎样思维》 B 《明日之学校》 C 《儿童与课程》 D 《民本主义与教育》 ()9杜威提出的教育原则,成为整个

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 A知识中心主义 B 儿童中心主义 C 教师中心主义 D 教材中心主义 ()10 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及在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的具体措施。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夸美纽斯 D 亚里斯多德 二、填空题。 1.首次提出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 2.是古罗马教育理论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他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3.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4.夸美纽斯是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以及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 5. 的教育思想代表作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本人也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6.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是一书,该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提供了一个完整 的体系。 7.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心理学教科书》,《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三、简答题。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2.简要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试比较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4.简述教育史上著名的赫尔巴特阶段教学理论。 5. 简述要素主义教育的几项基本要求。 6 .简述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 五、论述题。 1.试述夸美纽斯的教育目标理论,并阐述它对现代教育培养目标的启发意义。 2.试述杜威的教学理论及其基本原则,并进一步阐释它对现代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影响。 2、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外国教育史期终模拟试卷二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 一、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 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 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其次,夸美纽斯也十分强调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⑵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原则,把学校从“文字教学的绝境中引导到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的广阔道路上来”,抨击了经院主义教育。但也夸大直观性原则的弊端,不理解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⑶启发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呆读死记,反对强迫教学。 ⑷系统循序渐进性与原则: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当是系统的,教学的进行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⑸巩固性原则:他认为,练习和复习是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⑹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必须照顾儿童的年龄发展,应将儿童的年龄所能接受的材料交给儿童。 夸美纽斯依照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7.2.壬子一癸卯学制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7-8.苏霍姆林斯基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 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 “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 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 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 这种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 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 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 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 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 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 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 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 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 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 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 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 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 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 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 “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 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 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 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 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 教育机构:泥板书舍 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 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 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 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 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 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 内容:《吠陀经》 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 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 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 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 也是一种学术机构 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 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 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 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 ③教育内容较丰富; 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 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 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 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 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外国教育史试卷一答案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编号:01 ) (闭卷120分钟)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释义(每题5分,共20分) 1、智者派 古希腊荷马时期拥有某种精神方面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3分)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政治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形成了一个阶层。(2分) 2、骑士教育 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1分)它与等级鲜明的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2分)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它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和效忠的思想观念,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2分) 3、英国的“公学” 公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法学校,修学年限为5年,以升学教育为主旨。(2分)但它是专为上层社会子弟,尤其是贵族后代服务,培养统治阶层的中坚人物的私立寄宿学校。(1分)公学也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教学中重视宗教课程和集体的宗教仪式活动。(2分) 4、统一学校运动 是19世纪法国的教育改革,它对法国双轨制教育体系进行了强烈的抨击。(1分)从1923年开始,法国相继在初等教育阶段、中学阶段施行统一学校制度,即所有的学校按照同样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2分)统一学校运动所引发的法国学制的改革,有力地冲击了法国的双轨学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东方文明古国,宫廷学校设立在国王所在地的皇宫里,僧侣学校设在大寺 庙里。 2、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武士。 3、在拜占廷,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修道院,另一种是座堂学校。 4、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素养的概 念。 5、1902年的“巴尔福教育法”确定了英国的以地方教育为主体的教育领导体制。 6、在法国历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阿斯蒂埃法》 7、洛克认为绅士应是有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才干。 8、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里诺建立的宫廷学校,被称为“快乐之家”。 9、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一书,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10、裴斯泰洛齐建立的伊佛东学校成为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为了继续改革和调整高等教育,1932年9月,(苏)联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通 过了一项(D),在此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资料)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 (一)巴比伦学校 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 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 (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 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 2、僧侣学校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 (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 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 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 三、古代硬度的教育 (一)波罗门教育 1、古代印度等级制 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 3、教学内容:《吠陀》经 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 (二)佛教教育 1、寺庙学校 2、教学内容:佛经 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 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 (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 (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 (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 第二章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巴斯达教育 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

如何进行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如何进行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一、学科分析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考纲所提出的中外教育史的考查目标是: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针对上述目标,提请各位考生注意: 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 一、中国古代教育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三、中国现代教育 四、外国古代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二、方法指导 1.从宏观到微观 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为便于大家操作,我们以外国教育史其中一章为例进行说明。 复习思路举例 第一步:了解外国教育史的整体状况 外国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外国古代教育包括远古的原始社会、中古的奴隶社会、近古的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的教育。外国现代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两个阶段。 第二步:章节学习 以第一章为例。首先明确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实践及其意义。着重掌握远古及东方明古国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国外教育发展的价值。 接着了解本章的基本框架。本章课程内容包括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状况与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二)原始社会教育的演进,(三)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及其内容,(四)原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试卷5.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近代教育史)-试卷5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5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夸美纽斯是17世纪( )的伟大教育家。(分数:2.00) A.法国 B.美国 C.德意志 D.捷克 3.以下作品哪一个不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 )(分数:2.00) A.《初级读本》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大教育论》 4.夸美纽斯生活的环境是新旧两种社会的交替时期,新旧思想的矛盾在他的思想中表现为( )(分数:2.00) A.其思想既有民主主义,又有人道主义 B.其思想既有民主性,又有宗教性 C.其思想摇摆不定,自相矛盾 D.其思想既有宗教性,又有反宗教性 5.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观有两面性,其中民主主义的一面体现在( )(分数:2.00) A.现实性目的,认为宗教是为来世做准备 B.宗教性目的,认为宗教是为来世做准备 C.现实性目的,认为教育使人认识世界,以享受现实的幸福 D.宗教性目的,认为教育使人认识世界,以享受现实的幸福 6.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在于( )(分数:2.00) A.使天赋得到发展 B.改造社会、国家 C.使人身心健康 D.“使人得救” 7.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存在两个重要教育原则是( )(分数:2.00) A.直观性、巩固性 B.顺应自然、直观性 C.顺应自然、泛智 D.泛智、直观性 8.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是指( )(分数:2.00) A.教育内容泛化 B.教育对象泛化 C.教育方法泛化 D.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泛化 9.夸美纽斯提出了许多教学原则,但不包括( )(分数:2.00) A.直观性 B.激发学生求知欲 C.量力性 D.发展性 10.夸美纽斯在道德教育中纳人的一个新概念是( )(分数:2.00) A.爱国教育

中外教育史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起源问题有了新进展,在“劳动起源说”之外又提出了()等新观点。 A. “生物起源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B. “生产劳动需要论”、“心理起源论”、“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C.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D.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和“军事训练论”。 2、形式化教育大致相当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D.从上古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前。 3、学校教育产生的关键和直接前提是()。 A. 人类的定居; B.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C. 阶级的分化; D. 文字的产生。 4、我国周代的乐官、秘府、军事等官员分别担任太学的()。 A. 射御、书数、礼乐教师。 B. 书数、礼乐、射御教师。 C. 礼乐、射御、书数教师。 D. 礼乐、书数、射御教师。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希腊斯巴达。 6、古儒学校是()的早期学校。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代希腊。 7、西周“学在官府”的含义是()。 A. 不管官学、私学都办在官府里。 B. 只有官学,没有私学。 C. 官学很兴盛,私学不占主导地位。 D. 有许多人喜欢到官府里去上学。 8、找出以下包含不真实信息的一组答案()。 A. 古埃及宫廷学校、雅典弦琴学校、古印度古儒学校、西周辟雍。 B. 古埃及文士学校、雅典文法学校、古罗马体操学校、西周辟雍。 C. 古埃及文士学校、斯巴达军事训练团、古印度古儒学校、雅典修辞学校。 D. 斯巴达军事训练团、雅典修辞学校、古埃及宫廷学校、古罗马文法学校。 9、世界上首次提出教育年龄分段理论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夸美纽斯。 10、孔子在论述教育作用时认为,在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应当()。 A. 教育个人在发展时独善其身。 B. 教育个人的发展可以优先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C. 教育个人在发展自身时兼顾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D. 教育个人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11、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昆体良。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推荐文档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 1.斯巴达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优选婴儿,只有部落长老认为健康的儿童可养育; ②“儿童督导”教育:七岁后,开始在专门机构家受教育;在公共教育机 构中过艰苦生活;强调集体性的养成,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意志;③青丁“艾弗比”(青年军事训练团)教育:十八岁后,接受直接由军事首领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强化军事训练,并进行“秘密服役”。 ——评价:斯巴达教育没有给智育留下余地,他们几乎拒绝一切文化知识,甚至连基本的读写都拒之门外,造成了整民族的素质低下。这种封闭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落。 2. 雅典教育 ——教育目的: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阶段:①新生婴儿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②六岁前接受家庭教育,六岁后,女孩由母亲教育,男孩则由“教仆”进入音乐学校,接受专门教育;③十三岁起,在体操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五项竞技”;十六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接受专门教育;④十八岁后,接受艾弗比军事训练——评价:雅典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后世的自由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3. 智者学派 ——智者:原来泛指有智、有才之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们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的人,因此,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特点: (1)哲学上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2)论辩术、文法和修辞学方面的研究与建树;(3)以教书为职业并收取学费;(4)重视实际利益及个人主义倾向。 ——智者的贡献: (1)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促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2)是一批真正意义的教师; (3)智者们之力于文法、修辞和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4.产婆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传授现成的真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误会,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产婆术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产婆术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是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最新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代东方通常是对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 2.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美国桑代克。来源于庸俗进化论。(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孟禄。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苏联米定斯基,来源于恩格斯的劳动理论。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中国杨贤江。 PS:教育起源大体分两类: (1)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 (2)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史前教育的概况、 (1)前氏族时期:距今约四百万年至一万五千年。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宗教道德教育。 (3)父系氏族时期: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4)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剩余产品,逐渐形成阶级,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 4.巴比伦的教育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泥板书”。 学校:研究学问的场所——神庙中心——政治文化中心。 最早的学校:幼发拉底河畔马里城的宫廷学校。 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城兴起。 5.古代埃及的教育(重点) 文字写在“纸草”上。 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培养国家官员 (2)僧侣学校——最高学术中心,目标是科学技术教育。 (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 (4)文士学校——文书 教学方法:体罚被视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6.古代印度的教育 (1)种姓制度:(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及奴隶地位的穷人。 (2)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教为主。公元前8世纪,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在此教育被称为“古儒”,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3)佛教教育: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种姓平等。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僧徒一般学习12年,合格者称“比丘”,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重视女子教育。 7.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的特点:(书上七条,老师总结五条,合并) (1)在古代东方最早产生科学知识、文字、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3)教育内容较丰富,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