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5.学生交流:数学课上制成曲线图做法。

6.学生绘制身高曲线图。

7.谈话:仔细观察曲线图;我们在成长中身高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8.学生分组观察与交流:在小组内观察个人以及同伴的曲线图;说说身高变化的规律。

9.全班汇报;就成长中的身高变化规律达成共识。

10'了解人生

生长较快

的两个时

1.谈话:我们从10~12开始就生长的比较快了;这个时期称为青春期。除此之外;我们出生

前后的生长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请同学们说说你

想父母了解到的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2.学生讲述访问内容。

3.学生讨论: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

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如果按照出

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6'全课总结

检测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讲述所知。同伴之间互述知识点;

检测:

1、成长是成熟的阶段的发展变化。成长的标志

性证据是《身高和体重》

2、举3个例子说明自己长大:以前的衣服穿不

下了;比以前懂事了;能做些家务了;比以

前独立了;能自己上下学了。

3、身高体重曲线图中;数据线坡度大说明《增

长快》。

板书设计

1.我在成长

一;身体变化——身高;体重变化显著心理变化

二;身高变化规律

1 ;不断增长

2;每个人每年增长的高度不同

3;从10岁《或12岁》开始增长快速

4;……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日课题1;2 悄悄发生的变化内容P4~6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知道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2;通过交谈;阅读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3;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重点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难点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关键交谈;阅读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资料片

学生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5'一;回顾

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些成长的情况;大家发现自己都在慢慢地长大了;自己的

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

时时察觉出来?

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要来继续了解我们身

上悄悄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

10'了解青春

期的变化

1.讲述: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我们

六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

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在这段

课后反思

时期;我想大家在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变化。

2.谈话:你愿意和好朋友或老师说说悄悄话;交流一下近来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3.同学自由交流;并将讨论结果作简单的记录。

4.全班交流: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察其它同学说》

5.教师针对性小结。

出示一张我国7~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统计表。《见附表》

6.谈话: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看看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多大年龄开始增长比较快?男生和女生有没有差异?

7.小结: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播放青春期特点的录像。

9.谈话:青春期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10.出示“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读一读。

11.提问:近来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变化?

1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说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不用害羞;不用害怕;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

15'讨论如何

对待青春

期变化

1.谈话: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期我们要注意些什幺?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小结;没有提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并板书。《青春期注意

点:加强营养;保证睡眠;注意卫生;积极参

加体育锻炼;穿戴合适的衣物;保持良好的情

绪》

5'全课总结

检测

1;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讲述所知。同伴之间互述知识点;

2.提问: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就要成为一名真

正的“大人”了;你觉得当孩子好;还是成人

好?为什么?

3;检测:

1;人体的所有部位;从出生到长大变化幅度最小的是《头部》

2;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高;体重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青春期的大致年龄段是《9~19岁》;男女生相比;女生进入青春期一般早一些;而男生大约落后一两年才进入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点:智力水平迅猛提高;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易与家长老师对立;兴趣广泛;人际交往欲望增强。

板书设计

2;悄悄发生的变化

1;青春期《10~20岁》

标志:男生——首次遗精女生——月经初潮

2;青春期保健:

1》加强营养;保证睡眠;注意卫生;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穿戴合适的衣物;3》保持良好的情绪

课后

反思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日课题1;3 人生之旅内容P7~8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能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尝试调查婴幼儿或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

2;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3;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重点人生阶段的划分难点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

的一生。

关键

交流各自的想

法;达成共识

教学准备教师狮身人面像图片等课件

学生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猜谜激趣

1.谈话: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听完后猜一猜;这种动物是什么。你们想听吗?

2.教师讲解“斯芬克司之谜”的故事;同时出现狮身人面像图片。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

吗?

4.小结:对;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4'人的一生

可以划分

成几个时

1.出示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

2.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除此之

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你能给你划分

的各个时期起个名称吗?《适时板书:人生之

旅》

3.请把你的划分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学生自己填写记录单。

《1》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是怎样来划分的。

《2》与大家交流你是怎样划分的?

《3》每一个同学汇报完;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他的划分依据;划分阶段?

《4》看一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5;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划分的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简要特点》。

4'预测自己

的身高

1.出示P8上面的一组照片;谈话: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父亲的合影;有趣吗?从他

们两人不同阶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发现?他

们的身高为什么越来越接近?长得为什么很

像?

2.小结: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

多;到越来越想近了。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

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

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

长大后身高多少?

《2》学生自学书上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

《3》汇报书上介绍了哪些预测身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到

哪里去查表;怎样查表;怎样利用公式计算》

《4》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可靠;准确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

《5》全班交流预测结果。

《6》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可靠;更准确?

4.小结: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

4'讨论;交

1.谈话: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资

料和观察了;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

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还有老人;他们的

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该怎

么做?

2.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

3.思考:请你想象一下;自己60年后会怎样

生活?

4'全课总结1;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讲述所知。同伴之间互述知识点;

2.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婴儿和老人都是需要照顾的;你们愿意去关心;照顾他们吗?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周围哪些婴儿和老人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们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学雷锋小组;去帮助他们。3;检测: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划分《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板书设计3.人生之旅

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课后

反思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日课题1;4 踏上健康之路内容P7~8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

1;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制作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评价;尝试对自己的生长发育指标情况做出评价。

2;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3;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珍爱生命。

重点健康生活做法难点统计学生身高数据占

用尽量少的时间

关键提前统计好数据

教学准备教师

学生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10'制作身高

统计图

解释数据

《一》研究身高规律

1.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讲述: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

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

2.谈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图;看看大家有什么发

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4.汇报:谁愿意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5.小结:是呀;在同一年龄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相对较

少;分布在两头。

《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

1.提问: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这样一张统计图?

《1》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统计了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把统计表拿出来;谁来汇报

一下统计结果?

《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2.《教师出示一张空白统计图》谈话: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课前统计的结果;在这张空白

统计图上分别制作我们班的男;女生身高统计

图。

3.学生制作统计图;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级身高统计图。

4.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

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一

下。

10'用身高指

标等级价

表进行自

我评价

1.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了;下面;

我们再来根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身高等级评价

表;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

2.教师指导学生看表。

3.学生活动: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在等级表中所处的位置;同时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

情况。

4.学生汇报;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

5.教师小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

有了较大提高。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

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

10'健康生活

方式

1.谈话: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2.学生讲述见解。

3;教师提供资料;学生阅读;并互述主要影

响因素。

4.学生交流讨论: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

们都应该怎样做?

5.汇报讨论结果。

6.思考:自己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还有哪些

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

7.小结: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

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提

高自身的健康水有着极大的作用。

10'全课总结

1;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讲述所知。同伴之间互述知识点;

2.布置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有关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的其他资料;与同学交流。

3;检测:

1;列举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注意个人卫生;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2;六年级的小学生;每天睡眠的时间至少应该保证在《10》小时

3;科学用脑《五要素: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板书设计

4.踏上健康之路

《1》影响健康因素《营养;睡眠;情绪;疾病;遗传等》《2》学生健康生活做法《注意个人卫生;科学用脑……》

课后

反思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日课题2;1 生物的遗传现象内容遗传现象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了解遗传也是生命基本特征。2.科学探究: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

作出合理的推测

关键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

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一;导入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

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

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

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

征》

16'二;学习

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

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

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

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

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

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体

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遗传的神奇

和美妙。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1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

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

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

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0'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

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10' 四;拓展作业 (1)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

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

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

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2)检测: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

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遗传: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的相对稳定“种瓜得

瓜;种豆得豆”“天下乌鸦一般黑” “虎父无犬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等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 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课后

反思

第课题 2;2 生物的变异秘密 内容 变异现象 课型 事实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科学探究: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

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

可遗传变异

关键

感受生物变异的

神奇和美妙。

教学准备教师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10'一;导入

及检测

课前:《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

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遗传: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的相对稳定“种瓜得

瓜;种豆得豆”“天下乌鸦一般黑”“虎父无犬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等》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

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

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

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10'二学

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

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

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

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

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

“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

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

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

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

这样?《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15'三;变异

现象的拓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

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5'四;检测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多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2;变异:“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异的树

子”“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注意:“将门出将子”不属于遗传;也不属于变异。

3;遗传和变异现象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人》4;狗妈妈欢欢是棕色的;生下10个小狗崽;3个是黑色的;5个是白中带黑;只有2个和自己比较像;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有2只狗崽是棕色的这是遗传现象;3只是黑色的也是遗传现象;说明狗爸爸是黑色的;黑白相间是变异现象。

5;变异现象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的直接原因;开

黄花白花;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家兔

的白毛和黑毛;玉米粒的黄色和白

色;杂交水稻

不可遗传变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眼;常晒太阳;

皮肤变黑;车祸造成肢体残疾

6;变异现象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人》

板书设计板书: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课后反思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日课题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内容变异的方法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2;科学探究: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重点对于“遗传和变异”

的探索过程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

好与坏

关键

交流各自的想

法;达成共识

教学准备教师教师: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学生: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5'一;调动

学生已有

经验;导

入新课

课前检测:《变异现象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

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的直接原因;开

黄花白花;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家兔

的白毛和黑毛;玉米粒的黄色和白

色;杂交水稻

不可遗传变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眼;常晒太阳;

皮肤变黑;车祸造成肢体残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

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

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

《板书课题》

15'二;了解

孟德尔的

故事感受

科技的神

奇和美

妙;知道

科学家为

了研究遗

传和变

异;进行

了艰苦不

懈的探

索。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

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

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

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

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

产生变异的现象。

10'三;了解

袁隆平的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

故事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5'四;小课

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

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

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

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

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

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

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

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

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

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

墙报进行展示。

5'全课总结1;变异的原因:生物自身;人工方法

2;变异或有利;或有害;或既无利也无害

3;《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板书设计板书: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一》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课后

反思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日课题3;1消失的恐龙内容恐龙的发掘过程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科学探究: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重点对生物的进化;适应

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

的解释

难点

对生物的进化;适应

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

的解释

关键

感悟到人应与环

境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

学生

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5'一;研究

与恐龙有

关的问

题。

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

行学习。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

趣的问题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

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

内交流。

15'二;搞一

个恐龙博

览会。

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

件作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

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课堂教学时间不够;

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10'三;了解

其他已灭

绝或濒危

的动物

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

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

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10'四;讨

论:

四;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

示。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

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

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

了解;教师作必要的介绍。请学生谈谈:面对

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

检测:

1.恐龙是一种巨大的古代爬行动物。

2.恐龙的发现过程:《1》第一块恐龙化

石在1822年被发现;古生物学家从岩

层发现的颌骨;用刷子除去化石上的沙

土;《2》包装好化石;运回《#》科学

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化石《4》恐龙化

石被还原;由此发现了恐龙。

板书: 1 消失了的恐龙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恐龙世界》

距今2亿多年到7 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个“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形态多样;各成系统;霸占

一方。

向海洋发展的鱼龙和蛇颈龙;成了海洋中显赫一时的大动物。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学

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区发现的鱼龙化石;体长10米以上;远远超过世界上已发现的和它同期的其

他鱼龙。这证明了;在2亿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是鱼龙腾飞跳跃的地方。

在海洋中能同鱼龙相匹敌的是蛇颈龙;它曾盛极一时;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身

体较扁平;以减少水的阻力;头颈伸长;使运动更加灵活;嘴里长着尖锐的牙齿;能咬住滑腻的鱼儿;四

肢变成了鳍脚;便于划水游泳。整个模样仿佛是一条长蛇和一只乌龟的结合;由此得名。

向天空发展的飞龙;翼龙;成了当年空中的霸主。最大的飞龙两翼展开时长6米多;尖长的头颅;长

着尖利的牙齿;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尖端还有一个“舵”膜;用来平衡身体。翼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

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了;大脑半球中的视觉;平衡觉和肌肉等协调作用都已加强;飞行能

力也增强了。翼龙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飞的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北美洲的翼龙;双翼展开宽11米

以上。

向陆地发展的恐龙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陆地的统治者。根据恐龙的食性可分为两大类;有吃裸子植

物的;也有吃其他恐龙和动物的。

一些巨大的素食恐龙;喜欢在沼泽和湖泊里生活;由于身体过大过重;行动不灵活;只好借助水的浮力来

支持着。

生活在1.4万年前的合川马门溪龙;身高3.5米;长22米;重约30~40吨。它主要生活在湖泊中;以藻类等植物为食;在产蛋时才到泥沙较硬的水边去。

禄丰龙;身长6米;高2米;是中等的素食恐龙;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剑龙的背上长着刀山似的骨板;甲龙装备坚硬的甲板;角龙的头部长着犀牛般的尖角……这些显然是

它们防御敌害的武器。

最凶残的霸王龙长17米;站立起来就有6米高。它那血盆似的大口里;长着匕首般的牙齿。它专门捕食

那些吃嫩枝绿叶的恐龙。

最大的恐龙要算“梁龙”了。梁龙的脑袋很小;脖颈和尾巴很长。20世纪初;在美国犹他州发现了3

条恐龙遗骸;后来利用这些遗骸复原了一条梁龙的骨架;陈列在匹兹堡的自然博物馆里。它全身长26.6米;颈长6.7米;尾长15.3米;身长4.55米;重约10.5吨。

最重的恐龙要算腕龙了。1909年;在坦桑尼亚坦噶尼喀发现了一具腕龙的完整骨骼;现在陈列在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它身体总长22.5米;身高6.4米;估计重78吨。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3;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化石形成过程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制作化石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重点本课在了解化石和活

化石的有关资料的基

础上;重点探究化石

的成因

难点

本课在了解化石和活

化石的有关资料的基

础上;重点探究化石

的成因

关键

关注与进化有关

的有趣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化石实物或模型;课件;石膏粉;肥皂水。

学生毛笔;牛奶盒或饮料瓶;贝壳(或植物;鱼骨;硬币等)。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10'一;认识

化石。

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教9币最好能为学生提

供化石的实物;模型;或补充更多的化石图

片。在观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说

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

体;遗物还是遗迹?以使学生对化石的种类有比

较全面的认识。

10'二;了解

化石的成

因。

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学过煤的成因;因此这

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非难点。教师应先请学

生谈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再利用课件补充纠

正。在这一部分;教师要启发学生想一想;化

石会保存在哪种地层中——是岩浆岩;沉积岩

还是变质岩?

10'三;拓展

活动:关

注与进化

有关的有

趣问题。

制作化石模型。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做过

石膏模型;因此这个活动的难度不大;耗时也

不会太多;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这个动手的机

会。

教材中介绍的是制作恐龙骨骼化石模型的方法:

a)做模具。先揉出一长截橡皮泥;使它成为大约l厘米厚的扁平状的表面光滑的状态。将恐龙骨骼复印图盖在橡皮泥上;用针扎点描出恐龙骨骼的轮廓;然后揭开复印纸;用铅笔等工具细致刻画恐龙骨骼的细部。最后用纸板围出5厘米深的长方形外框;再在橡皮泥上刷些肥皂水(以利脱模)。

b)注模。浇入调好的石膏液体;大约1~2厘米。

c)脱模。待石膏充分干燥后取下橡皮泥;恐龙骨骼化石的模型就做好了。

10'四;探究

化石的作

用。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科学家会怎样研究

化石;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呢?教师应给学生充分

的观察;讨论时间。除了教材中展示的恐龙头

骨化石;教师还应适当补充一些化石资料让学

生试作分析。

检测:

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

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2;化石的形成过程:动物死亡后;骨骼等坚硬组织被

保存→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地壳运

动;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岩石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

3;化石对了解古生物的意义:化石能反映出古生物存

在的年代。

板书设计板书: 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KCB不锈钢齿轮泵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总分50分时间30分钟 一、单项选择:(每题1.5分,共18分)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C)。 A、弗莱明 B、胡克 C、列文虎克 2、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C)。 A、酵母菌 B、青霉菌 C、乳酸菌 3、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细菌的体积较大 B、细菌的繁殖较慢 C、细菌也要吃食物 4、从我国地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A)。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差不多 5、杜鹃花喜欢( B)土壤。 A、碱性 B、酸性 C、中性 6、四季的形成和( B )有关。 A、月球的公转 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 7、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 B)。 A、天河 B、星座 C、星系 8、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它就是(C)。 A、细菌 B、病毒 C、细胞 9、我们人为地把地球分成了不同的圈层,由外向内分别是(A)。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核、地壳、地幔 C、地核、地幔、地壳 10、人类的哪些活动不会改变地表(C)。

A、拦河筑坝 B、围海造田 C、种植庄稼 11、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C)。 A、天王星 B、金星 C、海王星 12、使用显微镜时,应该把它放在面前偏左的桌面上,这样便于(B)。 A、右眼观察 B、左眼观察 C、两眼同时观察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3、自制的酸奶要放在温暖、干燥的地放保存。(×) 14、由于霉对人类有益,为了节约粮食,馒头长了一点霉,问题不大,也可以吃。(×) 15、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16、显微镜的物镜放大10倍,目镜放大15倍,那么显微镜放大的总倍数就是1500倍。(×) 17、地球表面上,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得多。(×) 18、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19、喜马拉雅山脉那么高,无论多少年前那里都不可能是海洋。(×) 20、浓度极高的酸或碱会伤害人的身体,不要直接触摸。(√) 21、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宇宙中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 22、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中有2000多亿颗。(√) 23、“麦哲伦号”太空探测器主要用于勘测火星。(×) 24、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25、好奇心总是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 26、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千米。(×)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视野(变小)。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在13世纪,英国(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点组成。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6、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37、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40、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44、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奎香乡中心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 一、填空: 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 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4、馒头上的霉是(曲霉),水果上的霉是(青霉)。 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 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填空: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问答: 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 答: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二节《电磁铁》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1号电池3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订书针若干、指南针1只 2、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准备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连接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经典)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可直接打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第一节我在成长 1、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 2、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3、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5、时期 --年龄(岁): 乳儿期 0—1 婴儿期 1—3 幼儿期 3— 6、7 童年期 6、7—11、12 少年期(危险期)11、12—14、15青年期 14、15—17、18 成年期 20~25中年期 40岁老年期 65岁以后学龄期 6、7—12、13 6、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 7、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8、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9、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10、成长的标志有很多,比如:身高和体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懂事了、鞋子变得挤脚了。 判断、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3、测量身高时,必须脱掉衣服。(×) 第二节悄悄发生的变化 1、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2、我们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女孩一般是10岁进入青春期,男孩一般是11岁入青春期. 3、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开始。 4、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5、男孩在青春期时会出现变声、遗精等生理现象,这些都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 6、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7、少年健康的大敌:吸烟和酗洒。 8、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身体。 9、青春期对待异性的正确做法是:保持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方式。而不是讥笑、杜绝、禁止异性的交往。 10、穿高跟鞋的坏处: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11、我们所处的阶段是: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 12、体育课上,老师要进行1500米跑步测试,而小红正处于月经期,对此,她应该将实际情况告诉老师。(v) 13、每个孩子都是10岁进入青春期。(X) 14、进入青春期,我们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答: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1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第三节人生之旅 1、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 2、根据父母身高预测: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0.928+母亲身高)÷2。 3、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 4、能给自己一生留下美好回忆的是:每年的同一时期同父母合影留念。 5、爱因斯坦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6、人一生中发育最快、最不稳定的阶段是成年期(×)应是青春期。 7、预测出来的身高不一定就是自己将来准确的身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60%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在自然中分布极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微生物. 3、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态. 4、_____________细菌学家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________________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 5、人的身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6、_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 9、1957年苏联发射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__________________月球.20xx年10月我国宇航员_____________搭载__________________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0、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径_______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2、地壳的岩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地震. 1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_,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简单机械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省力、方便。 3、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 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6、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7、象水龙头那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8、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子运动,费力。 9、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旗杆顶部的滑轮叫定滑轮。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12、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3、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4、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5、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16、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17、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省力,但圈 数多,费时间。 18、自行车通过链条和齿轮,把我们蹬脚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19、如果大齿轮是50个齿,小齿轮是10个齿,那么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 大齿数除以小齿数=5 圈。 20、、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大齿轮转动速度 变慢。 21、、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是滑轮组。 22、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23、用螺丝钉时,应用的是斜面的工作原理;用螺丝刀翘油漆桶的盖子时,应用的是杠杆的 工作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1)放大物体。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的,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能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 三色组成的。 6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 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 7、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C 、水晶等晶体的形状。玻璃不是晶体! 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细胞 。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 病毒。 16、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7、、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18、显微镜使用步骤P13了解: ①、安放 ②、对光 ③、上片 ④调焦 ⑤观察 1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目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小刀、洋葱、滴管、清水、稀释的碘酒、吸水纸、镊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 2、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调节旋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 螺幺纟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 用螺线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线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町以比较方便的把迭負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 杠杆上仃:个斎要的位曽-: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闱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右: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垃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笺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 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卜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 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银子)O 2. 常用的杠杆炎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镀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付些杠杆类工代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强子、钓鱼竿等)。 3. “秤碇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舵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于握物体处是阻力心,I.愕的肱一?头肌处就是虽力点。 5.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貝,它的刀柄是缸,刀杆是_轴。 2.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吋费力。 3. 轮轴可以省力,轮越人,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 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于、汽乍力向盘、扳手、辘轴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20110302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1我在成长 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身高体重仪。*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没有身高体重仪的学校,学生要带木板和尺子,也可用其他东西替代。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 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 2、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 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 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 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 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 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 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3、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 线图。 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