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配套的服务业,发展高端农产品和都市型农业;生态涵养发展区着重发展生态农业、特殊林果、旅游休闲和都市型工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

第二章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第四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和加强服务业的优势地位,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提升城市服务能力和综合辐射力。

大力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优势服务业。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北京,加快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产权交易和资本市场发展。围绕内容创意和交易传播两大核心环节,加快发展以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广告和会展、古玩和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等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提高旅游会展业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北京旅游会展品牌,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和国际会展之都。

着力培育商务服务、体育休闲等新兴服务业。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优化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服务领域,着重发展高端商务和各类专业化商务服务。以促进体育产业化和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重点,积极发展体育休闲产业。深度开发奥运资源,积极引进专业经纪人,策划组织好国际重大体育赛事。

稳步提升物流、商贸、房地产等基础服务业。以建成现

代化物流体系为切入点,构建国际物流、市域物流、城市物流配送一体化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型物流。以提升生活品质和引导相关产业发展为出发点,改进提升传统商业区,适度建设大型综合性商业区和若干特色商业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调整发展商贸服务业。以“稳步发展、优化结构、稳定价格”为目标,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培育住房二级市场,合理安排房地产开发布局,优化发展房地产业。

第五条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相互融合支撑,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软件、研发、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以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嵌入式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数字多媒体软件等关键和新兴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大力支持在京企业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加强与国外软件企业的合作,促进软件产业国际化。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产业国际化,以改善公共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为重点,建立若干具有国际一流研发环境的专业性研发基地,发展研发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增值服务和网络服务,重点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下一代互联网、无线宽带等一批关键技术的应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上教育培训、数字娱乐等新型信息服务业态。

重点发展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生物产业等高技术制造业。以新一代技术标准产业化为契机,支持关键技术标准研发和自有核心技术项目的产业

化,重点发展基于SCDMA、TD—SCDMA标准的系统设备和终端,进一步推动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大型计算机企业跨国并购重组,加快基于闪联标准3C产品的产业化步伐,支持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和产业化。强化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搭建应用示范平台,打造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链。加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完善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检测共同发展的产业链。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光电显示产业链的形成,重点发展LCD、OLED、LED显示产品,加快建设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加强转基因技术、重大传染病防治等战略高技术研究,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产业领域。

第六条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提升汽车、装备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潜力产业,优化发展都市工业、石化新材料等基础产业,发挥工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汽车产业以理顺体制、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加快汽车产业重组,积极培育民族轿车品牌,着重发展中高档轿车、卡车、越野车以及汽车电子、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产品。装备制造业以先进自动化技术研发应用和系统集成为重点,依托重点企业打造产业链,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智能仪表与自控系统、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印刷机械以及电子信息产业专用设备等产品。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要以推广示范、培育市场为手段,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设备和资源综合处理等领域。生物医药产业以促进原创技术产业化为切入点,推动化学药、中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四大领域协调发展。都市工

业以培育名优品牌为导向,积极发展食品饮料、服装纺织、印刷包装等主要领域。石化新材料产业以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型化工材料。

第七条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经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与布局,全面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着力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加工附加值和绿色附加值。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着力创造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深度开发特色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

第八条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调整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布局要求的产业。

旗帜鲜明地退出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产业,下大力气退出现有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以及破坏人文生态环境的行业,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资源开采型产业,限制并淘汰落后工艺与装备。制定禁止发展的产业与技术目录,严格控制劣势产业增量。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部分产业升级。制定资源开采地区产业转型援助政策,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和后续产业。抓好首钢搬迁及新项目建设,关闭、改造城市中心区小商品集散交易市场。

第九条加强能源、交通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能源。建立以电为主,煤、气、油为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符合首都功能需求,多元互补、多方供应、

协调发展的优质化能源结构。加大电力、天然气、成品油的引进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电、天然气、成品油等优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

交通。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为基础,以公共运输为主导,初步建设“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安全便捷、高效环保,城乡一体、统筹城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信息。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布局合理、互联互通、安全稳定、公平公开、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水平。

第十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快循环生产、绿色消费和综合保障三大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实施产业项目综合评价,完善项目筛选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严把项目准入关。建立健全资源消耗管理制度,加强重点行业的资源消耗管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对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重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节能环保型汽车、节电照明设备、节水生活用品和无害化农产品。抓好再生资源利用试点,完善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各种废旧资源再利用和产业化。

第十一条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促进产业重组升级。

利用产业间的关联发展效应,向研发设计和服务贸易环

节延伸制造业产业链,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北京的技术、人才、信息等比较优势,着力推进信息、汽车、医药、创意四大产业集群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与发展。

第十二条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速发展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和投资的多元化,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优势明显、产业链条较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加大为中央在京企业服务与支持力度,为中央企业在京发展创造优质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加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重点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型的中小企业。加大中小企业创业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服务和创业辅导,优化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调发展,形成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企业集群。

第十三条全力打造六大高端功能区,重点建设若干专业集聚区,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有效疏解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功能与产业空间布局的耦合。

根据“优化疏解首都功能核心区,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建设城市发展新区,适度开发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要求,倾全市之力,集聚国内外资源,加快建设中关村科

技园区、现代商务中心功能区、奥运体育文化旅游功能区、金融街金融产业功能区、亦庄高新技术制造业功能区、临空经济功能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使其发挥更大的带动辐射效应,成为体现首都势能优势,最具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力的战略增长极;同时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专业集聚区。适度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带:生态农业发展带、都市型工业发展带和旅游休闲发展带。

第十四条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对外开放的新突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进一步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北京市商品出口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依托北京市研发产业和总部资源的优势,积极促进高端服务的输出,增强抵御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围绕首都主导产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质量和水平,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着重引进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发展体现首都势能优势、具有高辐射力的总部经济、研究开发、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产业领域。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产业政策导向和聚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大产业政策导向,实施“一松一紧”、“六个结合”。对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政府要创造“宽松”的准入与发展环境;对不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实行“紧缩”的政策。强化产业准入制度,实行“升、降”结合;明

晰产业发展目录,实行“鼓励、限制”相结合;建立用能节水评估体系,实行“存量、增量”相结合;建立差异化资源价格体系,实行“进、退”结合;实施污染扰民企业搬迁政策,实行“升级、淘汰”相结合;贯彻循环经济纲要,实行“点、面”结合。

加强产业政策聚焦,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我市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进一步落实促进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促进区县功能定位相关政策,综合运用投资、财政、产业、土地等政策,引导不同产业和资源要素在四类功能区上合理发展,促进城市功能和产业协调发展。

积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环境。落实北京市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和创业辅导工程。

探索建立新兴业态和重点功能区的统计体系,跟踪新兴业态发展。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统一产业业态划分口径,科学设置重点功能区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分析、指导和推进等工作的需要。

第十六条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为契机,打造中关村创新高地。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强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吸引一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中关村实施;集聚一批改革政策在中关村先试先行;争取一批地方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支持项目;促成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在中关村建设;推荐一批专业园作为国家级产业示范园。设立专项资金,争取国家自主创新资金相配套,打造产业技术平台,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产业化。

加大财政资金对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企业有组织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支持以企业为龙头的产学研新型合作,来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的聚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支持重大装备的消化吸收,提升企业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通过支持通用技术和涉及提高行业技术标准的开发活动,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支持行业创新联盟、工程中心、科技服务机构等来促进技术创新系统的基础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重大创新攻关,加强关键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应用集成。重点突破软件、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计算机与网络、数字音视频、光电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等技术,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和集成。推动专业技术产业化,在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专利技术。

第十七条建立布局引导与约束机制,促进产业空间集聚。

强化规划引导,建立产业布局引导机制。突出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的产业定位,优先保证符合产业定位的重大项目规划审批和土地供应,促进重大项目向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集中,实现特色产业集聚。

探索服务业空间集聚新模式。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发挥三级政府合力,吸引一批中央项目向功能区倾斜,安排一批市政府重大项目向功能区集中,支持一批区级项目向功能区发展。

建立产业转移调控机制。综合运用规划、土地、投资、信贷等手段,建立城、近、远郊的产业梯度转移调控机制,实现区域间经济的协同发展,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第十八条探索新型财政支持模式,引导城市功能与产业协调发展。

建立促进城市功能和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财税体制。依据区县功能定位要求,探索市区两级财政适度灵活的新型财税机制。探索公共财政体制下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整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适度向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集中,支持研发投入,政府采购原创产品,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资助企业采购第三方服务。

进一步发挥政府产业发展资金的作用,实行“三个倾斜”。向提升和优化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倾斜,适应园区由于总量扩张和资源升级带来的新需求;向充实和完善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服务支撑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倾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的建立、资源共享和园区功

能的完善;向培育和实现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内重大项目产业链倾斜,增强重大项目专业配套的定向吸引力。

积极探索通过财政手段培育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新途径。逐步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研究并制定促进公共服务部门和国有企业采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专项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培育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利用产品的消费市场。

第十九条完善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一系列法规规章,规范和约束企业、社会各方面的行为,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重点围绕节能、节水、节材、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加快制订相关标准,指导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探索建立包括经济增长、能源和资源消耗、废弃物回收处理、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等指标的评价体系,完善相应的信息平台和数据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贯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2007年行动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示范的组织、实施与交流,形成促进首都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平台。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成立城市节能执法队伍,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监察管理制度,加大节能执法力度。严格禁止高耗能、高耗水和资源浪

费大的产品进入本市的生产、消费领域,建立筛选机制。

第二十条实施品牌、人才与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发展高端产业。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积累适应首都功能的国际化品牌势能。依托中关村、CBD、奥运村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资源,打造北京国际化城市品牌。积极培育、筹划、争取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重大品牌展会、重大时尚盛会、重大音乐戏剧影视演艺活动,形成系列品牌支撑。以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机构为手段,实现品牌要素集聚,促使北京成为国际品牌运营中心。加强城市品牌经营能力建设,营造与培育、发展、引进国际化品牌能力相适应的支撑环境。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产业引导就业机制。建立以产业引导、促进就业和人口疏解的新型发展机制。以产业发展实现高端人才的集聚;以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推进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战略。围绕北京市支柱产业和重点培育的潜力产业,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力量分析、研究知识产权陷阱和技术壁垒,制定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服务业。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

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 固网平台联络员操作手册 一、环境设定 为保证最佳的体验和兼容性,我们建议使用微软Edge、Chrome、Opera、Firefox等浏览器进行访问,不建议使用IE浏览器和360浏览器进行操作。您可以进入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服务中心网站的【相关下载】栏目中下载推荐的浏览器程序,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1d7503191.html,/public/download。 同时,请不要在同一台计算机中使用多个浏览器登录同一帐号学习,且不要在同一台计算机中使用多个帐号进行同时学习。 注:若坚持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请将版本升级至Internet Explorer 10 或更高。否则,您很有可能无法操作和管理使用。 二、管理登录 在线平台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1d7503191.html,。已授予联络员身份的平台用户,凭帐号和密码登录成功后,点击个人信息卡中右下角的【进入管理控制台】功能链接即可进入管理后台。

三、功能操作 1.用户管理 1.1查看资料 在管理控制台中,依次点击进入【用户管理】【用户资料】功能页,系统会显示当前单位层级下的所有用户列表。表格底注部分显示所有用户的数量和页数,可以调整下拉框的数值来设定每页显示的记录数。 选中表格中的任一行,然后点击右上角的【详细】按钮,可以查看对应用户的详细资料。

1.2查找用户 在管理控制台中,依次点击进入【用户管理】【用户资料】功能页,可以按用户类型、状态、账号、姓名、单位名称、职务、职级、参加排行等任一或多项组合为关键字,在在表格行头的内容框中设定条件,并点击右上角的【查询】按钮即可筛选满足条件的用户信息。 例如:查找所有李姓的用户信息,只需在姓名信息框中录入“李”字,然后点击右上角【查询】按钮即可查找列出满足条件的数据信息。 1.3修改密码 在管理控制台中,依次点击进入【用户管理】【用户资料】功能页,点击右上角的【查询】按钮以显示单位层级下的用户列表。在表格数据中,点击任一用户行对应的【修改密码】按钮可以为其设定一个新的登录密码。操作成功后,系统会在用户的个人通知中新增一条密码被修改的安全提醒。 注:新版平台中,已为系统用户的敏感信息进行了加密处理,管理员不能查看用户的密码明文。若用户忘记登录密码,可以联系管理员为其设定一个新的登录密码。

扬州市建筑工程施工图 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书

扬州市建筑工程施工图 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书 意见书编号: 321014161-(2015) 736 项目名称:二号联合厂房、外协件库 审查机构:扬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 颁布日期:2015年10月15日 江苏省建设厅制 1

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受你单位委托,我机构对你单位报送的二号联合厂房、外协件库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了审查,形成审查意见附后,请你单位会同相关单位认真修改、调整,并在 七 个工作日内将修改回复意见(含变更图纸,一式五份)送我机构复审。【回复意见格式见“https://www.360docs.net/doc/1d7503191.html,/” 下载中心——表格下载——审查意见回复单】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五日 (审查机构公章)(附11页审查意见) 2

项 目 概 况 项目名称 二号联合厂房、外协件库 建设单位 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 公司 项目地址 开发区。。建筑总高度 12.15 M建筑面积 46358.12 M2建筑层数 地上一层 场地类别 Ⅲ类设防烈度 七度(0.15g)耐火等级 二级基础形式 桩基 结构体系 框架 送审日期 2015-9-29勘察单位 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资质等级 甲级 设计单位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质等级 甲级 审查意见 审查范围 本次审查不包含:无。 建设单位、勘 察设计企业和 注册执业人员 员以及相关人员 违反相关法 律、法规规定 的情形 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问题。 违反国家及地 方节能建筑设 计标准和节能 要求的情形 本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基本齐全,节能设计存在不符合《强制性条文》和强制性标准的问题,设计应整改完善,并报我中心复查。 3

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

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来。观察和分析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对策,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如图: 表中数据大体表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从产业变动的整体态势来看截止到2009年中国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但是其产值比重 仍明显大于第三产业。这表明,中国已从传统的农业国变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改变了一个世纪以来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的情况,并初步完善了机构合理化的任务。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突出矛盾 我国在“十五”以前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抑制通货膨胀、实现总量平衡的宏观调控任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产业结构的矛盾相对突出出来。到了“十一五”后期这种矛盾已经非常严重。我国的产业结构,无论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也包括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还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还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都存在着极为不合理的状况。特别是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更加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程度更加严重。具体表现就是许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除了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点名”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行业以外,还有一些行业或产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甚至于有的新兴产业也不例外。比如,新能源产业是我国亟待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过于看重新能源产业在金融危机下对即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在“一哄而上”。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甚至有的把新能源当做支柱产业来发展。“一窝蜂”发展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仅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会为未来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设置障碍。 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也不是我们今天才遇到的新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一直在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不懈的“斗争”,比如,差不多在每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

“互联网+”与干部教育(下)试卷Word版

“互联网+”与干部教育(下)试卷[考试时限]:60分钟95分 [及格分数]:60分 [考试说明]: 1、在2015年3月5日上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正确 错误 2、“互联网+”的官方版定义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的一种结合的模式。 正确 错误 3、信息化应用所带来的倍加的乘数效应是指“互联网×”。 正确 错误 4、社会均等化效应是指“互联网÷”。 正确 错误 5、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 正确 错误 6、行政学院应当发挥公务员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正确 错误 7、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 正确

错误 8、干部教育培训以脱产培训、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网络培训、在职自学等方式进行。 正确 错误 9、课堂教学,特别是教师的授课,是教学培训中的关键环节。 正确 错误 10、为了提高教学培训的质量,我们既要抓教风,也要抓学风,两者不可偏废。 正确 错误 11、“互联网+”的马化腾版定义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正确 错误 12、“互联网+”是指传统产业信息化以及整个经济、社会领域的信息化。 正确 错误 13、现代化就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而现代化这种社会变迁不同于以往的变迁,它是人们对现代化已经有了意识,是人们被动的一种选择。 正确 错误 14、区分人类社会形态的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以科学技术带动的生产力,特别是以生产工具划分。 正确 错误 15、信息社会是一个资源智慧配置的新的社会形态。 正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 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 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3、重视产业链升级融入国际产业链而忽视了本土产业链的建设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得不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与粗放型的耗能工业为基础工业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上。因此,在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资源利用的发展道路,而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当前的产业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总体上看,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了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使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持续增长,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同程度地存在。从产业的构成看,我国第三产业的数量不足,目前其增加值在GDP中仅占28%,远低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小。特别是各地一味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式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相当突出,由此带来恶性的竞争、严重的生产过剩和资源配置上的浪费。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档次低、产业素质低、产业增值能力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我国工业企业具有国际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约占全部生产设备的23.86%,从产品结构看,低质量、低档次、低附加值的产品严重过剩,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却严重短缺,有的还需依赖进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现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带来我国社会就业结构某种程度上的扭曲,增大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方面,农业是我国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到2001年仍然有36513万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50.0%,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在农业之中,并表现为相对过低的劳动生产率,这不是市场的均衡结果,而是产业结构的一种扭曲。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第三产业长期滞后于整个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就业范围的扩大,无法大量吸纳闲置在第一产业和

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近两年我国经济发生新的变化,出现一些新特点,最突出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趋势性放缓,经济转型的动力增强,压力加大。世界经济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孕育着突破,等等。这些新变化不仅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少机遇,也带来不少挑战。 面临五个方面的机遇 机遇一:新的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升级动力正在生成。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其实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现代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当活跃,近两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扩张期,今年以来这种态势仍然明显延续。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效果凸显,新的区域增长极正在形成。在东部工业增加值、出口利润和财政收入等指标明显下滑时,中西部一些省份和城市的这些指标却逆势上扬,甚至大幅度上升。产业迁移促使要素流动,有利于矫正扭曲的市场价格和效益分布状况,催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动力。制造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有所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同时,全社会就业总量并未减少,相反还在扩大,去年经济增速慢于8%,但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年初预期目标366万人。正是由于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和增长动力的这些新变化,我国才能在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扩大就业容纳量。 机遇二:我国的市场回旋余地大,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和产业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应用新技术的成本会迅速下跌,成本下跌就可以促进产业化、商业化、规模化。当前,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综合成本确实在上升,但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明显。有12项指标,其中除了对劳动力成本和水电成本上升的评分为下降之外,其他10项指标评分全部是上升的,包括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产业配套环境、政府服务效率,还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 这表明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明显。虽然我国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放慢了,甚至绝对量减少了,但是这么多企业肯定并继续看好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可见,不能简单说年轻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就没了,而劳动力素质提高则是我们新的人口红利来源。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当中,劳动力素质提高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国的市场规模和回旋余地这么大,又有这样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积极因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机遇三:地区分工和产业布局将展开新的重组。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汇成4股潮流,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进程持续活跃,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十分旺盛。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也是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中西部正在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些资源型城市加快产业转型,新的市场需求和后发优势孕育积累,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纵深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突出环境约束、民生改善和创新驱动的转型导向日益鲜明,支持结构优化、实体经济发展和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的财税金融改革、资源价格改革,以及鼓励竞争的改革,亦将陆续配套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市场需求、产业关联、制度环境等都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 机遇四:产业组织和供应链将发生新的整合。在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引导下,原有的工业门类可能演化为生产性服务业,传统的服务业可能整合为新型的服务业,制造业的核心业务可能越来越趋向于精、专、强,而原来的非核心业务可能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作者:王岳平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由过去的比例关系的调整,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 产业结构具有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应。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但在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并使得国民所得比重下降。总的来看,上述矛盾集中体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分工深化等关键环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而非简单数量比例关 系的不协调,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关键环节及其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和走出国内 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第一,由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有条件取得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很有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虽然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国内调整刚刚启动、前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释放的条件下爆发的,加快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较强,从低谷到恢复到高速增长所需时间也会长一些,但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支撑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吴声功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领域的主要竞争优势,是立足于廉价劳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这种优势正在丧失。不少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如越南、印度与中亚各国都在中国后面学习与追赶。如果我们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因此,国内有的专家认为,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大量生产轻纺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从目前日益升级的贸易磨擦看,我国这种低成本渗透战略已基本走到了尽头。伴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提高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战略。 问题在于: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怎么调整、怎么升级? 我认为,首先,结构性问题是动态可变性问题,处于动态可变性中的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只有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环境中,才能获得较为妥善的解决。 按照系统科学观点讲,任何系统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的,都是要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的,系统的结构在这种交换过程中都是由量变到质量,都不会是绝对封闭与绝对静态的,这就是系统结构的可变性,即其动态性与开放性。在自然界,没有一种元素,它的结构是绝对不变的,只有开放性程度的差别而已。在人类社会,每一时代的社会结构也都是变动的。今天的中国经济结构也是一个动态可变的、开放的结构。那种闭关锁国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是不合时宜的;尽管那种国际制度盲信论——认为只要不懈地融入,不懈地接轨,就可以换来和平、和谐、完全失去自我的论调也是要不得的。但是,对于处于动态可变性中的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来讲,只有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环境中,才能优化、升级,即获得较为妥善的解决。 中国经济就是在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过程中获得增长的。以一、二、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为例,1980年,一、二、三产业在GDP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0:49:21;2000年分别为16:50:34;2003年分别为15:52:33。我国GDP,从1978年3600亿元,到2003年达到11000亿元。从我国人均GDP看,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到1987年,始终停留在300美元以下,到2000年达到856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到2003年突破1000美元,跨上了一个重要台阶。2004年,我国GDP总量为159878亿元;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投资823亿元,增长27.5%;第二产业投资31598亿元,增长38.4%;第三产业投资42675亿元,增长20%。从我国目前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看,应增强第三产业的投资,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中的不同方面。只有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才能使国民经济获得可持续增长。 可以这么讲,未来中国经济优势,只有在技术不断进步与变革、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提升,才能不断获得充分的发挥。并且,中国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必须突破一国视角,即必须从全球视角着手,构建、调整、优化、提升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协调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其次,必须抓住战略机遇期,调整与整合、提升与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比较竞争优势。 产业结构,作为一国的经济基石,始终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产业结构能否升级,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能否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现了经济腾飞。不少学者认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功源自于日本成功的产业发展政策。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的岛国,其经济发展从资源的获取到产品的销售都对国际市场存在相当的依赖。因此,众多的日本学者立足于日本国情,从日本产业发展实际出发,总结出了一套将日本置于相关国际经济区域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 问题及政策建议 李建文 我国通过几次产业结构调整,基本解决了农业与轻、重工业之间,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与加工业之间存在的问题,但其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出来,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产业发展的要求。 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1、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布局同构化现象严重,工业内部结构失衡,低水平过剩与高技术层次产品短缺并存,主导产业作用不明显,这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例如:煤化工、电解铝、煤制油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仅东部的煤炭企业上,西部的煤炭企业也一窝蜂上,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在现有经济条件下,不是简单地从城市转向农村,沿海转向内地,国有转向非国有就能解决的。 2、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且结构不合理,不仅表现在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还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结构档次低,技术结构水平低。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高科技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缺少拥有核心技术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不仅缺少政策的扶持,税收上的优惠,特别是在融资上举步维艰,而中小企业一直是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也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例如: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多是一些自主创业的中小企业,可能今天是不起眼的小企业,随着信息产业革命的发展,这些企业或许在将来就会成为支柱型企业。 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 1、政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2、.推动产业结构实现高度化,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和基本方向。其重点是要把产业结构的资本密集化过程和技术密集化过程紧密结 合起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旅游、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型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优化目前以传统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结构层次,也间接提

施工图审查意见格式模板

开封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表 专业: 给排水第 1 页共 1页 建设单位光山县人民政府弦山街道办事处项目名称光山县宝相寺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小区红线 内)配套设施项目设计 勘察设计单位河南中科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专业负责人张全设计人吴伟营审查问题条数 合计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强条违反一般条文质量安全隐患 0 0 0 审查意见 本项目给水管道工程设计,设计内容基本完善,设计依据基本符合相关规范。 建议: 一、设计说明: 1、补充室外给水管道规划规范、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设计依据; 2、说明8.1规范应该采用室外给排水相关规范; 3、补充地勘相关地质资料、地下水位情况说明; 4、主要工程量表中,补充管材、管件、阀门等压力等级; 5、补充管道转弯角度较小时的处理措施及每个承插口最大允许的借转角度说明;需要钢制管件特殊安装的,补充说明并提出防腐要求; 6、补充沟槽开挖的放坡、断面设计或说明;补充开挖土方的堆放、运输、回填等要求说明 二、图纸: 1、补充标注平面图中管道、检查井的位置以及关键节点处的高程; 2、补充给水管道的节点详图; 3、补充给水管网与市政管网接入点位置及其节点图; 4、整个小区仅有化粪池一个,5号楼距离化粪池距离较远,且污水管道转弯较多,接纳污水容量较大,应优化污水设计并复核化粪池容积; 5、复核Y-11至Y-4雨水管道与w12污水管道交叉处的管道标高。 审查人: 2018年07月09日审定人:(公章) 结 论 □审查合格√审查合格,但局部需要修改□修改设计后报审□重新设计后报审 备注:1、序号前分别以“F”、“Q”、“P”、“A”表示“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强条”、“违反一般条文”、“质量安全隐患”。2、勘察设计单位收到审查表后出具回复单,对审查意见逐条明确回复,采用变更单解决时,变更单需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一式八份,变更单需有封面及目录,出图章及签名需齐全。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 行政管理0944013001 王峰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已经突出显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比例不协调等方面,在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刹不容缓。分析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 引言: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包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个主要内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行业结构从较低水准向高度水准的发展过程,它可以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资金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以及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产业的比重来测度。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提高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即产业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它可以用产业之间的关系均衡程度和产业之问的关联作用程度来表示。产业结构的优化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它主要体现在产业的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和高加工度化,即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各产业之间按比例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 现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这为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具体来说,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在对国民生产总值做主要贡献的同时, 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与之相比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比例较发达国家低, 经济仍然是粗放型发展模式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 (1)政府政策 我国有着较长的计划经济历史,目前虽然正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仍然很大,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依然举足轻重,如果政府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则产业结构的调整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反之,则会给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不必要的阻碍。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相关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方向。必将通过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完善企业重组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制定或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制定或修订行业准入条件;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淘汰落后工艺技术目录;建立产业信息的交流和披露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届时会促进产业技术和产品升级、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等几个方面来推动这些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 (2)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素质集中反映了一国人力资本的状况。是制约一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人口众多,但劳动力素质偏低,具有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国内产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低附加值化、低技术化、低集约化和低加工度化的状态;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及教育、培训产业发展会受到较大的限制,产业结构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我国须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使劳动力可以较自由地在不同行业进行转移,会有较多的人力资源从传统的农业及第二产业中转移出来,投入第三产业;同时由于劳动力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向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向 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新时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基本思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思路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产业结构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带动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另有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乏力,而后者的主要原因还 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步伐,是影响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下面就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谈几点个人认识与看法。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 一、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 1. 农业产业化和第二、三产业对农业的深加工及服务滞后,农业结构问题和农 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2. 工业结构名义高度化较快,实际高度化不足,制造业大而不强。我国工业经 济增长以投资拉动和数量扩张为主,以产业结构和部门结构变化为标志的名义高度化较快,而以附加值,技术含量和国际分工地位为主要特征的实际高底化水平低,现代装备制造业落后于工业化步伐,关键产业空心化明显,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 3. 服务业发展滞后,存在着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低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并存的现实状况。第三产业规模增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无论从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或发展的规模来看,中国服务业与同等程度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差距。结构不合理、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矛盾仍然在服务业内部较为突出。首先表现在服务业的生产性不足, 服务业更多的是为消费者服务且效率低下。 二.三次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 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会趋于稳定,在进入较高收入水平后则明显上升,当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接近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时,产业结构的总体效益水平较高。这说明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幅下降,工业从业绝对人数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受阻,有一部分转向了第三产业。这说明我国用大量的劳动力从事低水平的农业生产来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配置极不

施工图审查回复时间及相关要求

施工图审查回复时间及 相关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施工图审查回复时间及相关要求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1、请贵单位收到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书后,抓紧督促设计单位务必于月日前将回复修改意见(包括变更蓝图)一同送我中心复审。 2、回复修改必须按照附页标准格式进行。要求条款对应,逐项回复到位,图签格式规范,设计章印齐全,修改蓝图专业对应,编号准确,并附修改后图纸目录。 3、为提高参与服务单位的工作效率,月日前务必将设计单位回复修改意见按时送达中心组织复审,否则中心将定期公布逾期回复审查项目及设计单位名单。 4、为节省施工图审查阶段的工作时间,请贵单位督促设计单位认真进行回复,确保一次回复到位,对一次回复审查不能通过的项目和设计单位,中心也将定期予以公布。二次回复审查不能通过的项目作为审查不合格项目,中心不再受理审查。 敬请合作! 盐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技术审查中心 江苏省建筑工程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书登记编号:YCX2009017

项目名称: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南校区 审查机构:盐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技术审查中心颁书日期: 江苏省建设厅制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计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中心对你单位报送的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南校区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了审查,形成审查意见附后,请你单位会同相关单位认真修改、调整,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修改回复意见、修改图纸和图纸目录等送我中心复审(修改的图纸和目录须一式八份)。 2009年5月25日 (审查机构盖章)(附6页审查意见)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及政策选择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及政策选择 2013年01月23日13:49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2期第5~12页作者:刘秀 莲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6 内容提要: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了关键时期,而产业结构 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一些高碳产业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由于受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所以,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就更大。中国产业政策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实现本国经济结构升级,尽快建立国家自主产业创新能力。政府政策的重点应该向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倾斜。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重点应该放在重大技术创新领域,以尽快实现降低成本,走上提高效能的轨道。 “十二五”期间,中国重化工业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这主要根源于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即中国仍处在资本和能源驱动的增长阶段。①因此,以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即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难度显而易见。基于这种认识,在此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针对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既要兼顾发展,又要进行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目标是:节能环保、创新提效和持续发展。其中,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未来我国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流方向与重要任务。 (一)产业结构调整:量化指标。 在“十二五”规划中基本确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四个定量指标: 一是到“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接近30%,提高到40%。②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规模。根据《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③

近年来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农业、部分制造业部门和部分服务业部门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然而也有很大一部分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存在问题,要想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努力。本文就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方向,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保持目前产业结构合理部门的产出比例,加大科技投入,缩小中间消耗率,提高产出率。尤其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产业化力度,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设现代化农业。第二,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部门,使其逐渐趋于合理。对于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重要产业,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提高使用效率而提高其产出率,努力使其循环使用。第三,对于由于产业自身原因而无法调整的更应当通过加大科技在使用中的作用,争取用有限的中间使用获得最大的产出。服务业在以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应当促进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发展新兴社会服务业,缓解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问题。 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形成平均利润的机制不建全,如自由竞争机制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真正独立的企业主体没有形成,信用制度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等 2013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营改增”自去年1月启动试点以来,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成为三次产业中比重最高的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我国节能减排形势有出现反复的苗头,对此不可忽视,更不可放任自流。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通过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鼓励企业大规模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考核。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施工图审查意见

建筑专业施工图审查意见 1、总图意见 (1)总平面实为一般平面布置,缺竖向设计图,缺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缺技术经济设计指标,缺图例等,不足部分应补充完善。 (2)总平面图缺无障碍部分设计,应补充完善,详无障碍设计规范(2012年版)第七章相关规定。 (3)注意场地上空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及场地内供、排水管网的移除。 (4)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防火规范(2014年版)7.1.8条规定。 2、建筑设计总说明 (1)说明中设计依据缺相关审批单位名称和文号,应补充完善。 (2)说明四条中缺外墙防水要求,应补充,详住宅设计规范(2011年版)7.4.1条(强条)规定。 (3)说明十、11条中,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缺修订版本号,应补充。 (4)说明中,环保、卫生要求应符合住宅设计规范(2011年版)第七章相关强条规定。 3、其他(施工图) (1)居住建筑应按每100套住房设置2套无障碍住房,详

无障碍设计规范(2012年版)7.4.3条规定,请按比例配置。(2)1、3#缺信报箱设计,不符合住宅设计规范(2011)6.7.1条(强条)规定。 (3)1#一层商铺通风不良(含3#业务用房)。 (4)1#一层商铺缺使用限制要求,必须补充,详住宅设计规范(2011年版)6.10.1条(强条)规定。 (5)1#一层商铺缺坡道设计(含3#邮件投递站)。 (6)1#、2#缺相邻房屋布置图示。 (7)1#、3#屋顶缺水箱布置,缺太阳能设备布置。 (8)1#、1-1、2-2剖面图中室内、外高差(标高)有错(含3#、二层至屋顶剖面及立面标高)。 (9)1#六层入户口楼面距室外地面高度为16.20m>16.0m,应设置电梯,详住宅设计规范(2011年版)6.4.1条2款(强条)规定。 (10)1#、3#楼梯井道宽大于0.11m,缺防止儿童攀滑措施,不符合住宅设计规范(2011年版)6.3.5条(强条)规定。(11)1#~3#屋面构造及挑檐做法大样图中,檐口位置与剖面图不吻合;1#、3#上人屋面女儿墙高度应注明净高,并满足规范要求。 (12)1#、3#1-1剖面图中缺一层梯平台处雨棚剖切投影。(13)1#、3#窗立面图中部分尺寸与门窗标注不吻合。(14)2#1-1剖面图投影方向与平面剖切方向相反。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一、产业结构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类:(1)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社会消费水平和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水平与结构等;(2)资源供给结构,有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3)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速度,以及创新方向等;(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进出口贸易、引进外国资本及技术等因素。 二、产业分类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