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族学生的特点

浅谈藏族学生的特点
浅谈藏族学生的特点

浅谈藏族学生的特点

对于独特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独特的身心特点,特别在藏族学生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藏族学生中的差生的心里特点,尤其,藏族学生的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更关系到西藏未来的大事。藏族学生的班主任,既是学校行政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是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中各种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从古到今,班主任的工作是最辛苦、最劳累、最操心的工作;但是,最繁重的任务、最艰巨复杂的工作莫过于班内差生的管理。所谓班级的差生,不仅在智力上、品行上、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落后;那么,作为藏族学生的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的差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通过本人将有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经验和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管理好班级的差生首先班主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养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认真管理好班级的差生,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养,在学生中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在校内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才是学生行为习惯与养成良好品质的指导者;班主任的举手投足、言语行动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因为班级差生自我控制力很差,所以班主任对差生全面负责并承担多项任务,经常教育管理差生,而且有很重的教学任务。在知识更新,全面普及新一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班里的差生不仅在课堂内学到更深的知识适应跨世纪,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在一个班级的差生会发生打架闹事、不守纪律的恼火事件时班主任一定要用一颗爱心,耐心教育差生;而不能对学生横加指责,更不能侮辱学生,体罚学生。因此,班主任在平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班级差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二、班主任要关爱“差生”平等相处

对于班级的差生各方面很落后,虽他们人数少,但能量却不小、危害性也大。他们在老师、班主任的眼里永远是“管不住”的,永远是“差生”,的,因此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应得关爱和平等相处,使他们变得最调皮捣蛋、最没有纪律性;甚至“失去信心,不思进取”,在缺乏爱心的日子,则表现为自暴自弃,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钟”。那么,如果管理并转化差生的行为习惯?首先一点,班主任多方面的激励差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班级的差生犯错误,学习成绩很差时,尽量在公共场所少批评,一面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三、调动差生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

班主任,首先了解全班学生,更了解班级中差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爱好、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从自己的特长发展,树立自信心,班级的差生,班主任不能一句否决;更不能用轻视的眼光看待。如果天下所有班主任多付出爱心,少一点指责;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教训,多一份调动积极性,少一份惩罚;多一份理解,少一份侮辱。只有这样,才能使差生有上进心。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自信心”,为转化提供内在精神动力和支持。

班级的差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班级差生的管理不能指望与他们谈一两次话,组织几次活动或者采取几项措施就不能取得教育管理效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doc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相亲 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一经中意,双方登门相亲、看厝。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接着,双方商量聘金、嫁妆、彩礼等条件。 断八字 男女双方经媒婆说中撮合后,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定聘 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择日 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始择吉裁衣。 送嫁 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

称"送嫁"。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催嫁 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迎亲 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拜堂 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睦相处。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出厅 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接着梳妆,涂脂搽粉,围上珠屏,插上金银首饰和红花。然后在媒婆的陪同下慢步出厅堂,行"出厅礼"。礼毕,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见翁姑和前来贺喜的长辈亲友。受拜的人都要回敬红土封,俗称"压拜"。压拜后,新娘回洞房,至次日方能出房。 闹洞房

最新 浅谈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当代意义-精品

浅谈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当代意义 本文以藏族服饰元素为主体。从藏族服饰佩戴搭配的特点与审美的运用可以去了解研究藏族服饰配件所蕴藏的民族信仰和传统遗留痕迹及其现实意义,挖掘藏族服饰深层的文化内涵,将该民族最本质的精神风貌和最具特色的文化情趣展现出来,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将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藏族服饰蕴藏的文化内涵 (一)服饰色彩 和其他民族一样,藏族服饰色彩是藏族文化的载体之一,藏族在服饰色彩上有着自己的喜好,服饰的色彩多是由藏蓝、纯白两色构成。在广袤的牧场上、辽阔的平原上,穿着藏蓝或白色服饰的藏族人,把高原揉进了和谐、绚丽的构图之中。藏蓝、纯白两色的选择,对于高寒的西藏来说,不仅是最佳的色彩搭配,同时也反映了藏民族的审美意蕴和宗教情感。藏族服饰对于色彩的运用也非常大胆,普遍使用纯度极高。 (二)服饰纹样 藏族的图纹也非常的具有研究价值,很有特点。因为受到宗教文化和其的影响,藏族的图纹都带有宗教或者传统文化的特色。藏族服饰上的纹样不仅仅是审美对象,更包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象征意义,用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藏族图纹一部分来自原始的图腾,如“十”字纹和“乐”字纹、水波纹等,带有神秘的原始气息。一部分则是工字纹、回字纹等这种图纹,这类图案就带有中原特色,大气又带有气势。还有一部分取自藏族的宗教文化和外来文化,如双鹿金轮纹、青莲花、菩提叶等,这类图纹神秘、威严。 (三)服饰中的数字 藏民族也通过数字等比较简单的象征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求。藏族人崇尚奇数,把奇数看作吉祥数[4],在奇数中特别崇尚 “3”“9”“13”等,如藏族人辨别瑟珠:“瑟”上小圈称为眼,单眼较双眼价值高,五眼、七眼、九眼的瑟珠被视为珍品。饰物中若能达至“9”数,则会让佩者分外满足,,被看成灵验的护身物。这是因为“9”是一种神圣的数字。108在佛教中是重要的吉祥数字。由于数字的特殊属性可以互渗,108作为9和12的公倍数而具有特殊的力量。因而在青海牧区,妇女有辫发108根的习惯。康南稻城姑娘下着五彩百褶裙,其折皱多至108道,为当地农区特有的盛装。 (四)佩饰 藏族佩饰纹样是藏族人民在长年累月的劳动中,在用自己的智慧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明显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藏族佩饰以其生动、简洁、抽象的图案化造型语言统一于变化统一的美的法则之中,这些形式语言和表现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严密的藏族佩饰装饰体系。它的起源一部分出于炫耀勇敢和力量,以引起异性的好感与注意的心理;一部分来自于取悦鬼神,求得神灵对他们的生命、生存保佑和庇护的宗教理念;还有一部分则体现了标志种族、民族归属和等级制度的社会观念。 二、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 (一)神性和人性的高度融合 藏族是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从形态而言,藏族服饰文化包含着两个层面,即抽象的宗教观念层面和具体的世俗观念层面。这两个层面既相互矛盾对

10--康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汇总

康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 摘要: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中独具地方特色的奇葩。它尽显康巴汉子的粗犷、豪放、英姿飒爽的特点及康巴姑娘婀娜多姿、温婉端庄的特性。历史悠久而又极具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了它的创造者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康巴藏族服饰民族特点丰富多彩 在藏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可把藏区分为三大方言区,即卫藏方言区,主要指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地区;安多方言区,即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川西北阿坝州等地,也包括甘孜州的丹巴和色达的部分地方;而激昂康巴方言的人,主要分布在西藏昌都、四川甘孜州、青海玉树、云南迪庆等地,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康巴地区,而居住在康巴地区的人就是康巴人。“康”这个字在藏语中是以古地名而形成,大约形成于唐代吐蕃时期,是有边境之地的含义;而“巴”则是人的意思,所以居住在边地的康区人称“康巴”。而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所创造出的美与智的结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饰不再只是以一种物质文明的体现而存在,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融合的产物,是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的途径,解读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因为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差异,康巴服饰与卫藏、安多地区的服饰均有一定的差异,独具地域特色,俗称康装。 康装因康巴人直爽而豪迈的性格,形成了飒爽而豪美、英武而粗犷的特色。它古朴中蕴含着豪放,庄重中却又显得极具华贵;它以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饰中独树一帜而又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藏区人民的喜爱,正如一首古老的民歌所传唱那样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 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 贡觉装饰要我讲,项珠三串胸前抛; 我岁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 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 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儿绕满腰; 我虽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 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满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 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岁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 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盘发额前飘; 我岁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 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藏族礼仪

拜坝半︽柏罢 瘪爸︽罢得﹀ 邦︽搬白拜︽拜爸︽冲﹀脆︽荡︽惨︽舶搬︽卞︽鼻半﹀罢财罢彼︽搬敌︽惨︽罢 1 吹︽蝶爸︽搬﹀ 2 扳爸办︽吵邦﹀ 3 搬般邦︽敞稗﹀ 4 脆爸︽伴车罢邦︽斑﹀ 罢册邦﹀稗半︽雕稗︽斑敌︽惨︽罢 1 背罢︽蝶搬︽斑﹀ 2 稗半︽雕稗︽斑﹀ 罢碉扳﹀罢层稗︽帛罢︽惨︽罢 1 罢层稗︽缠罢邦﹀ 2 扳罢︽伴捣办﹀ 3 搬罢︽彼办︽敞稗︽淬﹀ 4 别︽拜爸︽搬绊拜︽斑﹀ 搬得﹀伴拜邦︽扳惨拜︽宝︽惨︽罢 1 锤半︽罢抵爸︽伴拜邦︽扳惨拜﹀ 2 醋稗︽吊罢︽伴拜邦︽扳惨拜﹀ 3 邦︽吵半︽伴拜邦︽扳惨拜﹀ 4 残半︽搬笔半︽伴拜邦︽扳惨拜﹀

5 拜扳半︽罢吵爸︽伴拜邦︽扳惨拜﹀ 邦︽搬白拜︽罢册邦︽斑﹀拜拜︽淬邦︽宝︽鼻半﹀ 罢财罢拜拜︽扳惨拜︽宝︽惨︽罢 1 拜扳半︽扳惨拜﹀ 2 拜坝半︽扳惨拜﹀ 罢册邦﹀罢瓣爸︽伴贬罢邦﹀ 罢碉扳﹀淬︽伴炒搬邦︽斑﹀ 搬得﹀办搬︽郸﹀ 邦︽搬白拜︽罢碉扳︽斑﹀搬拌伴︽搬拆爸︽编︽鼻半﹀ 罢财罢搬拌伴︽搬拆爸︽编︽楚拜︽碘罢邦﹀ 罢册邦﹀搬拌伴︽搬拆爸︽编︽帛罢︽罢佃扳﹀ 罢碉扳﹀搬拌伴︽搬拆爸︽编︽班稗︽乘邦﹀ 搬得﹀搬拆爸︽搬︽罢掸︽捶︽百︽柏爸︽罢册邦︽搬绊拜︽斑﹀ 1 百︽搬绊拜︽斑﹀ 2 柏爸︽搬绊拜︽斑﹀ 邦︽搬白拜︽搬得︽搬﹀兵稗︽便邦︽宝︽鼻半﹀ 罢财罢兵稗︽便邦︽宝︽伴川办︽地扳﹀ 罢册邦脆︽荡︽惨︽舶搬︽卞︽兵稗︽便邦﹀ 1 垂邦︽斑敌︽兵稗︽便邦﹀ 2 稗半︽雕稗︽斑敌︽兵稗︽便邦﹀ 3 罢层稗︽帛罢︽编︽兵稗︽便邦﹀ 4 罢靛稗︽扳惨拜︽宝︽辫稗︽便邦﹀

5 兵稗︽便邦︽宝︽地︽淬﹀ 邦︽搬白拜︽布︽搬﹀搬凳︽搬堡拜︽宝︽鼻半﹀ 罢财罢搬凳︽毕稗︽卞︽惨︽罢敌︽地扳︽斑﹀ 1 长︽便稗﹀ 2 邦︽蝶爸︽搬﹀ 3 拜捕邦︽罢得﹀ 4 坝︽扳便半︽蝶爸︽搬敌︽惨︽罢 5 霸爸︽敞稗︽卞︽惨︽罢 罢册邦﹀霸爸︽搬敌︽搬凳︽搬堡拜﹀ 1 拜便稗︽斑敌︽霸爸︽搬敌︽搬凳︽搬堡拜﹀ 2 穿︽唇爸︽编︽搬凳︽拜堡拜﹀ 3 脆︽叼半︽搬采邦︽扳敌︽霸爸︽搬敌︽搬凳︽拜堡拜﹀ 罢碉扳﹀成拜︽霸爸︽编︽雏敌︽敝拜︽惨邦﹀ 邦︽搬白拜︽掣罢︽斑﹀超稗︽彼拜︽便扳邦︽钓办﹀ 罢财罢得爸︽办邦﹀ 1 雕稗︽伴炒搬邦︽宝︽吵邦︽地扳︽拜爸︽贬邦︽碘罢邦﹀ 2 败稗︽伴便罢︽柏半︽班搬﹀ 3 典︽掉爸︽叼半︽伴便罢 4 痘︽嫡罢︽陈扳︽嫡半﹀ 5 得爸︽伴蠢罢︽嫡办︽罢采罢 1 得爸︽伴蠢罢︽斑﹀ 2 嫡办︽罢采罢︽斑﹀

关于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关于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导语:究礼仪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南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一份专门论述待上接物、处事修养的长篇伦理学文献《礼仪问答写卷》,提出了为人之道、为政之道、为友之道、为子之道的广泛伦理关系。如在阐述为人之道时,《写卷》云: “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 兄云:做人之道为公证、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耻、谨慎勤奋。 虽不聪慧机智,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酒

新chang-phud)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

藏族人的婚礼知识 藏族人结婚礼仪

藏族人的婚礼知识藏族人结婚礼仪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藏族人的婚礼知识藏族人结婚礼仪。 1、藏族婚姻礼俗 求婚 这是婚姻的最初程序。男方一旦看中某个姑娘,便求取女方属相、年龄和生辰,到星象师处进行卜算(藏语称“帕孜”)。若属相相合,男方选择吉日,带着哈达、茶酒等礼物到女方家庭,正式求婚。 订婚 双方同意婚事,便选良辰吉日由双方家庭代表及证婚人一起拟定婚约。婚约内容多为男女双方互敬互爱、孝敬长辈、品德应当高尚,或者有关今后财产继承等事宜。 订婚这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条哈达和丰厚的礼物,女方要准备好茶酒饭等,盛情款待。双方代表进入正厅依次入座后,主人家端上“切玛”敬茶酒。求婚之家献上礼物,特别向家母送上一块“帮典”,用来作为母亲养育女儿之“奶钱”。之后,便把一式两份婚约放在高脚盘内,由证人高声朗读,另一证人认真核对。念毕,证人把两家的家印当众盖在婚书上,然后郑重地由女方与男方代表分别交给对方父亲。接着两家父母向证人献哈达,表示谢意。举行订婚仪式时,青年男女都不参加,只是家人出席。仪式结束后,女方家宴请宾客,欢聚一天;傍晚男方家人离开时,女方家庭向每个来客献一哈达。 2、藏族婚前准备 结婚前,女方家人也选择一吉日。移交嫁妆。嫁妆多少,视经济情况不同而异,但其中必有小钢菩萨一尊、经书一册、佛塔一个。据说文成公主人嫁西藏时,带的就是这3件物品,所以流传下来成为婚俗嫁妆的必备之物。结婚男方家请星相师卜算黄道吉日以确定婚期(藏语“念孜”)。举行结婚仪式的头一天,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和眼饰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穿戴。 迎亲 迎亲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带上一队人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并牵上一匹颜色与女方属相吻合且是怀孕的、打扮考究的母马以供新娘乘骑,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马队到达之前,要举行敬“切玛”茶酒等告别仪式。当男方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接着又将璁玉放在新娘头顶,表示新娘已属于男方家人。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带去一位陪人,当姑娘出门时,女方家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楼上高喊: “不要把我家的福气带走呀!”反复多次,直到姑娘走远。 马队起程,领队的应是属相最好的(一般都请星相师),他穿着白袍,骑着白马,手中拿着九宫八卦图,接着便是迎亲代表,然后是娘家随侍新娘出嫁的随从。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马队敬3次酒。如果路上遇到抬病人、倒垃圾、背空筐子的人,便认为是不吉利,婚后要请憎人念经消灾。马队行进期间, 随行人员高唱“谐青”(大歌),新娘则边行边哭。 男方在新娘到达之前,必须装扮大门,专为新娘下马准备垫子。垫子是装着青稞、麦子的口袋,铺上五彩锦缎,面上用麦粒画成“?”符号。家人手捧“切玛”和青稞酒在门口迎候。传统的进门仪式十分繁琐,从下马、进门、上楼到入厅,每次都得喝一次颂歌、献一条哈达.新娘人厅后,坐在新郎下首,迎、送亲队伍也依次坐定,接着便开始献“切玛”,敬茶酒,向佛像、父母献哈达,感谢众人。做完这些,新郎新娘入洞房,家人开始宴请宾客,延续3天。3天中,亲朋陆续送来哈达和礼物。 以上就是关于“藏族人的婚礼知识藏族人结婚礼仪”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进庙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 中国都有哪些民族每个民族的禁忌都有哪些

藏族服饰

浅谈藏族服饰色彩 李倩 【内容摘要】: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件大事,四件大事中,穿衣又是列在第一位的。服饰色彩更是服饰审美规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宗教习俗、地域环境是服饰色彩规律形成的重要因素。因而在此浅谈一下藏族服饰与服饰色彩的搭配规律。 【关键词】:藏族服饰藏族服饰色彩色彩搭配审美特征 前言 青藏高原,那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古朴淳厚的民风里糅合着一个民族的沧桑历路。格桑花开遍每一个角落,伴随着酥油茶和羊肉的芬芳,温暖了每一个到来的人。这片位于地球之巅的高天厚土,养育了勤劳智慧的藏民族,他们创造了与本民族历史一样古老、一样独特、一样灿烂的文化。而藏族服饰正是这百花园中鲜艳夺目的一枝。藏族地处“世界屋脊”,江河源头。既有高耸入云的群山,终年不化的晶莹雪岭,又有水草丰茂的辽阔草原,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额 茫茫无边的原始森林,独特的高原地理位置及多 形态的自然环境,这也就造就了藏民族独特的服 饰和服饰色彩观念。 一、藏族服饰颜色的象征意义 色彩是服饰美的灵魂。在服饰的外在形象 中,色彩与形态是吸引注意力的主要部分,尤其 是鲜艳的色彩,人们对于色彩的感受远远超过事 物形态本身。 藏族服饰大胆地运用红与绿、黑与白、红与蓝、黄与紫等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并且巧妙地运用复色、金银线的搭配,使服饰色彩明快而又和谐。藏族饰品的显著特点,是广泛地应用金银、珠宝、象牙、

珊瑚等饰物进行装点,与服装色彩相映生辉呈现出粗犷而华丽的美感,藏族服饰表现在色彩等方面的规律,也是由众多的自然、社会因素影响而成。藏族妇女发饰中,常缠入鲜红和翠绿、粉红和天蓝等对比色丝绒、毛线,相互映衬。 在藏地,各地服饰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但在色彩的选择和认同上却很一致,这就是藏地八色:白、黑、红、黄、蓝、绿、金和银。 1、白色是吉利和祥瑞的象征,是善的化身,它代表纯洁、温和、善良、慈悲、吉祥,藏族服饰中,白色是常见的颜色之一,男女多着白色上衣、白羊皮袄、白麻布衫、白羊毛褐衫。 2、黑色,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是一种概念非常复杂的颜色,广大民众与黑色密不可分,牧民住的是用黑牦牛毛编成的黑帐篷,藏式建筑门窗上也都涂上黑色边框,在服饰中农村的男女穿的都是黑色氆氇藏装,尤其是传统农村妇女完全是清一色的黑色衣服而绝对不会穿着白色,但由于宗教的原因却赋予黑色“黑暗、恐惧、野蛮、反面、邪恶、非正道”等种种贬义的指涉。 3、红色代表火,被看成力量的象征,在藏地提到红色自然会想到袈裟,而袈裟之所以是红色则起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教发祥地印度,信徒们把红色作为所有颜色中价值最低廉和最不起眼的颜色,用这种颜色作为出家人的着装色,表示他们的超脱、不求外表、但求精神境界的完美的愿望,并用这种颜色的装束起到不受外界干扰的作用。 4、黄色,藏族认为,黄色是大地的本色,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含有丰收和富贵的意思。黄色还代表着佛祖的旨意和弘法恩典,至为崇高神圣,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5、蓝色,藏区的蓝色中我们最熟悉 的是所谓的“藏蓝”或“藏青”。蓝色 是蓝天和湖泊的色彩,它显得神秘而高 远。 6、绿色,在藏民族中具有一种“平 民色彩”,是草原的颜色,寓意为生机和活力,它更接近大众,更接近生活和广大农牧区。 7、金色和银色

藏族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文化 1、藏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 紧张的现代生活导致了人们长期的心理压抑制与情感失衡,这必然唤起人们追求个性化、多样化、自由与人情味的本能渴望。 服装作为一种情绪释放和自我表达的途径,成为最具个人化的创造活动。正如时装设计大师迪奥所说:“在这个机械化的社会里,服装将是个性与独立性的最后隐匿之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服装民族化的选择也就是对个性化的选择,是迎合了人们情感与心理需求的选择。 1.1崇尚自然:受早期自然崇拜的影响,藏族人民具有归依自然、顺天而行的生活准则。他们用取自自然的原料制作服饰,从大自然的启示中寻找服饰的色彩和图案……这种热爱自然、与自然一体的生态观念和藏族服饰所散发的拙朴、自由、平和的自然情调正迎合了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审美取向和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1.2关注生命:藏族人民将自己与自然融汇于生命的共同体中,与宇宙众生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哲学观正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藏族服饰鲜纯亮丽的色彩则是生命的力量与热度.邦典与饰边上对比、递增排比、粗细疏密等形式语汇的运用,恰是生命有节奏的强劲律动。

2、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 无论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多么复杂,但具体到每套服饰,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现将藏族服饰作叙述如下。 2.1藏衣:藏衣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 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用料和制作上各有不同。 农区的服装有藏袍、藏衣、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一般比人的身高要长,把腰部提 起,腰间系上腰带(带子颜色以红、蓝为 多),既是腰带,又可当作装饰。男女的 藏袍都是大襟服装,男式以黑、白氆氇 为料,领子、袖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 绸子,女式藏袍大多以氆氇、毛料、呢 子作料,腰间都有红、雪青、绿色等绸缎或平布的腰带。藏式衬衫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纽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飘带,穿着时结上扣子或系上飘带就行了。男女衬衫也有区别。在颜色上,女的用印花绸布作衬衫,男的用白色绸作料为多。男式衬衫多高领,女式衬衫多翻领。藏族衬衫的特点是袖子要比其他民族服装的袖子长四十公分左右,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藏族女式服装比男式服装花色多,女性一般要围一块帮典(围裙),其织法独特,编织精密,美观大方,色彩鲜明,是藏族妇女喜爱的衣物之一,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藏族茶文化礼仪文档

2020 藏族茶文化礼仪文档Document Writing

藏族茶文化礼仪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在西藏高原的茶文化中,还有奶茶。奶茶有两种,一种是茶水烧开后直接加牛奶放盐(或者不放);另有一种在拉萨等城镇最为盛行,因为要加糖,所以人们称之为甜茶。这种茶必须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牛奶、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说甜茶传入西藏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拉萨人最早品尝甜茶应该是在穿梭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那里。之后,这种饮品很快得到了拉萨贵族们的喜欢,有的上层家庭甚至专门从尼泊尔、印度请来厨师,这些厨师在制作西式菜肴的过程中,也有制作甜茶的功夫。 于是,甜茶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拉萨上层家庭,成了必需品和待客饮品。到上个世纪20年代,拉萨街上出现了甜茶馆。有资格进入甜茶馆的只是那些贵族、商人和有钱人。做甜茶,女人比男人更熟练些,几乎每个拉萨妇女都会做甜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甜茶馆一直是女人的禁地,如果谁家的女人去了甜茶馆不但会很快传遍全城而且会在顷刻之间留下轻浮女人的污名,连累

家人。虽然10年后各式茶园遍布拉萨各处,但甜茶馆依旧生意兴隆。如今转经的老人会进去喝上几杯,远来朝圣的男男女女会在那儿休息一下或就着甜茶吃上一些从家乡带来的干馍或别的食品,还有那些同样要去茶园的人们,对他们来说甜茶馆依旧是原来的甜茶馆,甜茶馆依旧是新闻发布中心。 在农牧区,一般藏族的早点喜欢吃“强木都”。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上少量糌粑、干酪粉(细奶渣)和酥油,再倒上茶水,茶水喝完后,将糌粑用勺搅着吃。藏族一天到晚离不开茶,一般早上更要喝茶。如果在农牧区,你可见到几乎每个藏族家庭都有火钵,上面经常煨着一壶清茶。有条件的家庭早茶必须是酥油茶,到中午以后就喝清茶了。藏族民间对喝茶也十分讲究,喝茶时不能作响,而要轻啜慢饮,喝茶发出声响被当成缺少修养的表现。 在西藏民间,藏族把敬茶作为远别的一种重要礼仪,祝愿亲朋好友一路平安。村口、车站、机场,常常可以见到送行的人们背着盛满酥油茶或甜茶的暖水瓶,为亲友送行;小孩生下来的第二天(女孩是第四天),亲朋好友也要带上酥油茶为之祝贺;到医院里去探望病人,带上一瓶浓浓的酥油茶或甜茶,病人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在西藏,不管是在农区、牧区,还是在城镇,无论是远方来客,还是常住的友人,一踏进主人家门,首先端出的是香喷喷的酥油茶,主人双手捧上,恭敬地请你喝一杯,接着再寒喧议事。请喝茶是藏族人民好客的表示。 在西藏高原形成的以酥油茶、甜茶为主体的多姿多彩的茶文

藏族风俗禁忌

1、当好客的藏族人把青稞酒端到你面前时,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 后右手举杯,左手无名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2、在喝酒时,藏族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 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最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3、饮茶时,您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 为失礼,离开时在碗里不能有剩茶,否则视为失礼。 4、步入藏民的帐篷、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 痰。 5、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 望。 6、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 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7、吃饭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之 规矩。 8、藏族人对吃大蒜有较多的禁忌。大蒜作为调味品平时人们亦食 用,但如果要去转经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则绝对不可食蒜,忌讳食蒜后的臭气玷污和熏脏了圣洁之地。 9、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绝不吃马、 驴、骡、狗肉,有的人连鸡肉、猪肉和鸡蛋也不食用。 10、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 点头为礼

11、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 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12、未经同意不可入庙,入庙后不可吸烟。庙内物品观看无妨,惟 不可擅自触摸佛像、经书。 13、要尊重佛教寺庙及僧人;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 设施,必须从左往右、按顺时针绕行;经筒、经轮也必须顺时旋转. 14、严禁跨越法器。 15、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16、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17、一个陌生人走在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时,不能大声 喧哗。 1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19、在藏区偶见身挂红、黄、绿布标的牛羊徜徉于郊野,可不要随意 驱赶、伤害,那是藏民敬神祭品。 20、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21﹑藏族人认为,天上所有的星星都是天神的住所,所以忌用手指数星星,据说我们数星星,星星也会反过来数我们,一具死尸,两具死尸……但是如果人们伸开手掌数,同时说:一位神两位神……星星也会反过来数一个人两个人……

浅谈藏族服装的服饰特点1

浅谈藏族服装的服饰特点 肥腰大袖 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其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记载和考古发现,藏族服饰的这种基本特征大约远在战国以前就已形成,至今仍保留了浓厚的高原民族特点。 男女皆爱饰物 各地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较多,有银、金、珍珠、玛瑙、玉、松石、丝、翡翠、珊瑚、琥珀等。运用广泛,有头饰、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戒指等。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种腰刀、火镰等饰物、也有戴耳环、戒指和手镯的。 配色大胆精巧 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她们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和靴上作装饰,给人以“慈善”、“爱抚”、“与人为善”的联想。她们大胆地运用红与绿、

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帮典一一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藏族服饰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

浅析现代婚俗礼仪较古代简化的原因

浅析现代婚俗礼仪较古代简化的原因 作者:陈浩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要:本文通过传统婚俗礼仪与现代婚俗礼仪的对比,从生产力发展,社会思想与社会形态的改变,传统婚礼服饰的消亡三个方面论述现代婚俗礼仪较传统简化的原因 关键词:婚俗礼仪简化原因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30-02 婚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为。婚姻使人类的基因得到延续,并形成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礼俗。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婚姻具有极高的地位。婚姻不仅是人际关系的开始,也是社会关系的整合。《礼记·婚义》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至周代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婚姻制度,并对其后的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婚俗礼仪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思想。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婚礼习俗的差异,现选取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婚俗礼仪与现代婚礼仪式进行对比 1 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婚俗礼仪 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婚俗礼仪依据《仪礼·士婚礼》而来,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个步骤。 1.1 纳彩 纳彩是传统婚俗礼仪的第一个步骤。《仪礼·士婚礼》曰“:婚礼下达,纳采用雁。”男女双方家族在决定联姻后,由男方派遣家族中主事之人或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士前往女方家中行纳彩之礼。一般携带五谷、六畜和少量礼金作为纳彩的礼物。纳彩之后,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关系基本确立,婚礼的相关事宜可以进一步完成。 1.2 问名 纳采之礼完毕后,紧随其后的就是问名之礼。《仪礼·士婚礼》记载“:摈者出请,宾执雁,问名,主人许,宾入受,如初礼”。求婚的男子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及出生年月,然后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放在一起进行占卜。如有凶兆就不能成婚。需要指出的是,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婚俗礼仪中问名和纳采是一起进行的。在纳采之礼后,男方的使者执酒敬于女方摈者,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带回占卜,如果是吉兆,就派使者再次送雁至女家,并将占卦结果告知女方,于是开始下一个仪式——纳吉礼。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 藏区主要出产青稞、小麦、豌豆、大麦、玉米和酥油等产品,农区以糌粑为主食。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主食和节日活动 藏族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主饮品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清茶、奶茶。节日时饮青稞酒,几乎不饮白酒,啤酒在城镇较为流行。一般日饮5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夏季或农牧忙的时节,也会吃4顿饭。喝早茶时抓点糌粑,加上些细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汤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种粥。 藏族人非常好客,客人的时候,或节日、宗教活动、结婚、赛马,在牧区甚至春天听到第一声鸟呜、第一次春雷等场合,人们都会尽可能丰盛的家宴一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的饮食已是极为丰富。 糌粑曾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内地的炒面,原料以青棵为主。做法是选好青稞或豌豆、燕麦后淘净,晾干,炒熟,磨成面粉,磨好后称为糌粑面,磨得越细越好。吃糌粑时,根据各自爱好,还可以放些奶渣或白糖,然后加酥油茶或清茶,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拌均匀,再用手捏成团状,直接用手往口里送。也有用青稞酒调糌粑的,做出的粑甘甜醇香,别有风味。 藏族同胞以肉食为主,农牧区的蔬菜、水果很少,所缺

的维生素多由茶叶来补充。酥油茶其味道浓厚,可以压住酥油、牛奶的膻味。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是酥油、牛奶和盐。将这些原料放入酥油桶,再将茶水煮至呈红色后倒入,搅动使其充分交融后,一桶喷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酥油茶必须倒入一把大壶,并放在微火上保温。酥油茶营养丰富,喝习惯了就会觉得醇香美味。按藏家规矩,饮用酥油茶需用细瓷小碗,主人给你倒上的酥油茶走时最好喝尽,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你不想再喝了,只须将茶碗用手掌盖住就行了。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主食特色 众所周知,牛羊肉是草原牧民擅长烹饪的食物,其中手抓羊肉色、香、味、形具全。手抓羊肉一般选用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开锅后立即捞出。火候以开锅肉为宜,肉赤膘白,肥而不膻,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餐具只用藏刀,将羊肉割下后手抓食用,所以称为手抓羊肉。食用时十分有趣,羊尾和胸叉是献给最珍贵的客人;未来女婿第一次登门,未来的岳父、岳母一定要敬一段羊脖子,颈椎骨节相连的羊脖子很难将肉吃尽,但藏族青年不会被难倒,能吃得好象骨头上从来没长肉似的,只有这样才被认为是有本领的好女婿,所以在草原上流传着羊脖子考女婿的习俗。 酸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将牛奶煮沸,倒入木桶,加少量的旧酸奶以发酵,制成的酸奶像嫩豆腐一样。色泽光亮,表面覆盖有一层金黄色的油脂奶皮,并有一种芳香的气味。质地细腻,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抑菌、降

青海传统婚俗

青海传统婚俗 2011-07-07 14:54来源:未知责任编辑:安安点击: 81次 TGA标签:青 海婚俗 [导读]:在青海,西宁附近的汉族婚礼中,融合了很多汉族传统的古礼和当地藏、蒙、回、土等各少数民族的婚俗习惯,整个婚礼从开始的求媒、说媒……回门、认亲等等有几十道程序要走。其中,最热闹的是迎到婆家后的一系列程序。 上图:在青海人婚宴上,给什么样的客人上什么菜?上菜的顺序如何?筷子下几双?方向又如何?座次怎么安排?……等等有着一系列严格的讲究。 在青海,西宁附近的汉族婚礼中,融合了很多汉族传统的古礼和当地藏、蒙、回、土等各少数民族的婚俗习惯,整个婚礼从开始的求媒、说媒……回门、认亲等等有几十道程序要走。其中,最热闹的是迎到婆家后的一系列程序。2011年春节,我和几个朋友在广惠寺悬挂经幡时,就碰到了这个场面,因为当时事出突然,准备不充分,所以没有做更多的记录。以下用图文形式,零散的给大家介绍几个片段。

上图:无论婚丧嫁娶,因为招待的客人很多,所以青海人习惯搭建一个简易的临时火槽来煮茶、煮肉等,并有专人照看。一般客人较多的人家火槽能长达十来米。 上图:这是青海人持酒的习惯,敬酒的人必须是双手端着一个小碟子,里面放有4-8个小酒杯来敬客人。喝酒的人必须先像少数民族那样,先用手指沾头两杯或者一盘的酒向空中点三下,以示敬天地人(也有说是佛法僧),然后再双手各持一杯而饮。也有的是在喝酒之前,将头两杯酒向盘子中稍微倒点,以示敬天地,然后再双手各持一杯饮酒。

上图:青海婚丧嫁娶等各种民间宴席上,负责跑堂的都是亲朋好友或者是隔壁邻居,他们端给客人的木盘子中,菜、餐具等各种摆放也有一定的讲究和说道。 [导读]:上图:婚宴的账房一般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来记录。上图:在青海,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砖茶、冰糖是婚丧嫁娶、盖房、敬佛等等各种事务长必不可少的,永远不过时的东西。上图:在青海的宴席中,上方和炕上的席桌永

用餐礼仪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用餐礼仪: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 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南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 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 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 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一份专门论述待上接物、处事 修养的长篇伦理学文献《礼仪问答写卷》,提出了为人之道、为政之道、为友之道、为子 之道的广泛伦理关系。如在阐述为人之道时,《写卷》云: “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 兄云:做人之道为公证、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耻、谨慎勤奋。 虽不聪慧机智,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 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酒新chang-phud)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 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 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 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 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到来, 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 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 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客人每次饮茶后 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 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部喝光, 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 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 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

藏族建筑风格与色彩

藏族建筑色彩 藏族宗教建筑外墙色彩非常丰富而且十分艳丽,常用白色、红色和黄色,也有的因宗教需要使用蓝色;而一般民居建筑常使用土、石等材质原色和白色等色彩。藏族建筑的色彩,不难发现白、红、黄、蓝、绿、黑是藏族建筑中常用的几种颜色,而且在用色时喜用原色,大面积平涂,使得建筑色彩纯净而艳丽,质朴而壮美。 一、演变 (一)演变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最初来自于大自然的启示,赋予色彩以最自然原始的象征意义:红色象征太阳;白色象征白云、雪域;蓝色象征天空;绿色象征江河湖泊等。 白色: 含义:白色代表最美、最崇高的化身,在藏语中白色称为“尕鲁”,多表示合理、正确、吉利、善良的意思,藏语把高尚称为“伞巴尕鲁”,把光明的圣地称做“却科尔尕鲁”,宾客上门,主人与客人互赠白色的哈哒,表示彼此间最真诚问候。 代表事物:白色的羊群,蓝天上白色的云彩,远山上白色的积雪、洁白的哈达; 举例: 从地域上来讲,藏族喜欢白色和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草原上白色的羊群,蓝天上白色的云彩,远山上白色的积雪,都从环境的角度激发了藏民族对于白色的热爱,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也把这种热爱延伸到生活之中,以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红色: 含义: 红色作为一种不正色,也表达了一种甘于苦难的精神,僧侣为了表达他们修行的决心,终生穿着绛红色的袈裟。对于建筑色彩来说,也一定程度地受到了这种观点的影响,寺院建筑作为一种宗教建筑它必须服务于宗教。 代表事物:

动物的献血、红色煞神的护法神殿; 举例: 黄教寺院———塔尔寺,是黄教的创始人宗卡巴大师的降生地,不同神殿的外部有白色和红色的区分,绛红色外墙的神殿则是供奉煞神的护法神殿。对于红色来说也是青藏高原最缺乏的色彩,人们接触红色的机会相对较少,只有在屠宰动物的时候,才能看见鲜血的红色,所以自然地将血腥与红色联系在了一起。 黄色: 含义: 作为一种象征权利的颜色,黄色也是最能象征藏族的一个重要颜色,在所有藏族建筑中黄色几乎都作为一种强烈的装饰辅助色出现,由于明黄色的纯度较高,所以它经常是以装饰线或是经帆的形式出现在建筑的窗户之上。 代表事物: 社会因素权、利; 举例: 位于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建筑群,也是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佛教寺院。黄色作为一种分割绛红和白色的连接线,出现在所有的宫殿建筑色彩中,呈点状、线状,交错辉映,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2、人文因素 原始宗教的影响(传统文化): 过程:藏域先民自古就有“尚白”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受到苯教白石崇拜的影响之后,发展更甚。 在藏族新石器时代出现了涂上红色颜料的石器,在埋葬死者的墓葬中也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这些做法表明红色在史前人的心目中反映出的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征,涂抹红色可以驱邪避灾,对自身力量及勇气进行炫耀夸张。 原始宗教苯教充满了对自然界具体事物的直接崇拜,在对原始神灵、图腾及崇拜物的造型上,也广泛地对颜色加以选择使用。 源于对先祖猕猴的崇拜,藏域先民有以赭色涂面为美、赭面为好的习俗。 源于牦牛创世的宇宙起源说,藏域先民把牦牛加以神化,特别崇信白牦牛。

传统婚礼仪式流程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非常重视礼节,婚礼便是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婚俗礼仪,主要由先秦时代“六礼”习俗演变而来,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逐渐繁衍出最基础的21道程序,尽管这些繁缛仪式已被简化或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流行,甚至在心事婚礼越来越流行的今天,举办一场传统的婚礼反而成为了一种时尚。 相亲:男女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要依据父母的意见,由媒人牵线。过去人们比较迷信,认为应当门当户对,就把双方年龄、生辰八字压在灶君神像前的净茶杯底,以此来推测神的旨意,如果三天内家中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就请算命先生来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克。 定亲:在定亲之前,男方会托媒人把礼钱和聘礼用红纸包好,然后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聘礼根据当地习俗来定,一般会选择金银首饰,同时,女方会有回礼。在定亲的时候,男方会送“过书”,女方送“回帖”认可,俗称“文定”。在“文定”后,就挑选吉日迎娶。定亲礼品多是现金、喜幛或喜轴,并书写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等;送嫁礼多为绣花或者绸缎面被、被头或者日用器物,也有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 成亲:在成亲的前一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鱼肉,迎亲的日子叫“好日”。成亲的前几天,新郎会亲自或派人把喜帖送至亲友家。 搬嫁妆:成亲的前一天,男方去女方家搬嫁妆,女方把嫁资放在厅堂上让人观看,称“看嫁资”。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熏以檀香,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压箱钱。 安床:在结婚的时候,安床是重中之重。男方在结婚之前,会将新房重新粉刷布置,再根据床位坐向、夫妻生辰八字等细节选择时辰安置新床。从安床之后至新娘入门为之,依古俗,不鞥空床无人睡,也不能单人睡,需叫一男孩来同睡至结婚时新娘进门。结婚安床不同于一般安床,它被认为与夫妻生活美满、生育等有关,所以历来很受重视。 坐花轿:传统婚礼非常重视坐花轿,坐花轿还含有明媒正娶、原配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迎亲之日,花轿出门,一般要以净茶、四色糕点供奉“轿神”。一路上要放铳、放鞭炮、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吹打打。 上轿:新娘上轿前,一般假装不愿意出嫁,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后,才准备梳妆;然后新娘坐在娘腿上,亲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女儿在上轿时,母亲要哭送,哭词多为祝颂、叮嘱的话,新娘也要含泪扣别,甚至放声大哭;最后新娘由长兄抱上轿,进轿坐定后不可随意移动;新娘起轿时,女方家要放炮仗,并以茶叶、米粒撒轿顶;新娘的兄弟随轿而行,称为“送轿”。 拜堂:花轿进门,男家奏乐、放炮仗热闹迎接。新娘出轿门,一般要跨过一只木质烘漆的“马鞍子”,踏在红毡上,由媒人扶着站在喜堂右侧的位置,新郎站在左侧。拜堂仪式开始后,新郎新娘要双双拜天、拜地、拜祖宗、拜父母以及夫妻对拜,随后,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向男方父母或年长者以及贺喜的亲友敬茶。被敬茶的人在喝完茶以后要给新人封红包。男家随后设宴款待亲友。 闹洞房:新婚之夜,一般都要闹洞房。闹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多以戏谑新娘为主。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