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中国地理

专题   中国地理
专题   中国地理

专题中国地理

1.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经纬线定位

[例1](2010·临沂模拟)下面为过M点(48°N,128°E)沿经线和纬线作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小,含沙量大

B.结冰期长

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考点定位]借助地形剖面图,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特征及相关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 以M点为参照,以东地势高,以北地势高,而这两个地势高的地

区是同一座山脉,即连接①、②两点就是该山脉,则该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从经纬度可判断M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

[答案](1)C(2)B

图解“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1.“副高”与锋面雨带的关系:锋

面雨带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

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

2.移动规律(正常年份)

(1)春末(5月)“副高”位于15°N ~20°N ——“雨带”位于华南(南岭)。

(2)夏初(6月)“副高”延伸至20°N ——“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

(3)7~8月“副高”北进到25°N ~30°N ——“雨带”位于华北、东北。

(4)9月“副高”南移——“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3.影响:“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涝南旱”

或“南涝北旱”。

[例2] (2010·郑州模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年际变化与东部地区

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我国锋面带的位置大约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约5°~

8°;下图为近几十年来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所在纬度位置波动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的地区 (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气旋活动频繁

2.1989年7~8月份,我国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降水情

况是

( )

A.华北地区降水偏多,长江流域降水偏少

B.华北地区降水偏少,长江流域降水偏多

C.

两地区降水都偏多

D.两地区降水都偏少

[考点定位]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我国锋面雨带的关系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

响。

[解析] 副高控制地区多炎热干燥气候,图中显示1989年7~8月份副高位置偏

南,则雨带位置也偏南,可推测南方多雨,华北少雨。

一、对比分析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与南方在自然与人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时可以气候方面的差异为切入点,逐步展开分析。如下

所示:

二、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西北地区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要抓住该点,围绕该点展开。

三、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使气候寒冷,并因此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时要特别抓住“高”、“寒”两个方面。

区域复习的基本思路

在复习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时,可以采取“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来进行整合。以西北地区为例,复习的基本思路是:

1.在哪里(区域定位)。由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主要位于40°N以北和120°E以西),得出西北地区为我国的内陆地区。

2.有什么(区域特征分析)。由于西北地区为中国的内陆地区(不临海),加之轮廓呈东西狭长状,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自东向西,大陆性越来越强(降水量越来越少,温差越来越大)等。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区域内河流稀少,多内流河,且河流的流程短、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等。总之,“干旱”就成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3.为什么(主要的国土整治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分析)。由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在这种“干旱”的环境下,加之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土地的荒漠化问题,再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4.怎么办(国土整治措施)。根据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人地协调”为核心,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等提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例3](2010·南京模拟)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考点定位]本题通过新材料,考查对我国自然区的认识和区域自然差异的理解和分析,灵活运所学知识,同时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①因干旱多沙漠而呈金色,②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③降水多、气温高而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④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

[例4](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甲图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乙图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2: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考点定位]本题图文结合,材料丰富,但是问题比较基础,要求不是很高,体现对基本能力的要求和考查。

[解析]第(1)题,分析两图可知青藏高原东南部河谷较多,降水较多、水热条件相对较好。高原北部地势平坦,海拔较高,水热条件相对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高原北部过度放牧易引起生态破坏。第(2)题,高原北部海拔高,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东南部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第(3)题,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回忆教材知识较易解答。

[答案](1)热量、水分条件好畜牧业生态破坏

(2)太阳能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材料1:2010年8月25日,发改委公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了中部地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一体化的任务目标和实施纲领,支持城市群在重大改革领域先行先试。

材料2:中部六大城市群的示意图。

中部崛起是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以此为背景,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等问题的命题也是考查的热点。从命题形式上分析,将会利用区域图和其他数据资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信息提取、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等的能力。本热点可以考查如下考点:

1.我国三大经济地区的特征、发展方向和措施等。

2.我国中部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3.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4.中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措施。

5.城市化及城市空间形态等。

阅读以上材料1、2,完成以下问题。

(1)发改委的《通知》发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原城市群正值雨季,降水量较大

B.皖江城市带正值梅雨季节,阴雨连绵

C.太原城市圈遭受沙尘暴袭击

D.环鄱阳湖城市群昼短夜长

(2)在六大城市群中,既有较大水运优势,又有较大铁路运输

优势的是()

A.长株潭城市群

B.武汉城市圈

C.太原城市圈

D.中原城市群

(3)下列城市群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原城市圈——水土流失

B.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荒漠化

C.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

D.皖江城市带——水体污染

(4)简述中部六大城市群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材料1表明《通知》发布时是8月份,中原城市群所在的华北地区正值雨季,降水量较大。其他三项均不是8月份出现的现象。第(2)题,武汉既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又是长江航运的重要港口。第(3)题,环鄱阳湖城市群所在的鄱阳湖地区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围湖造田,对鄱阳湖的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第(4)题,从地形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回答。答案:(1)A(2)B(3)B

(4)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工业发展条件较好;交通便利;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国家政策支持。

点击此图片进入限时检测

中国地理总论综合练习题

中国地理总论综合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读系列省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这些省区中,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临我国两大海域的省区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下列属于我国辽中南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 ( ) A .煤炭资源丰富 B.鱼米之乡 C.海洋交通便利 D.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5—7题: 5.该地最可能属于 ( ) A .燕山山脉 B .秦岭山脉 C .南岭山脉 D .天山山脉 6.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 ( ) A .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 B .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 C .北坡海拔400—1600米处 D .北坡海拔700米处 7.该山地所处自然带为 ( ) A .森林带 B .森林—草原带 C .草原—荒漠带 D .荒漠带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8~9题。 ① ② ③ ④

8.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简称的排序一致的是 ( ) A.新、川、新、青 B.新、川、藏、青 C.甘、川、藏、青 D.新、川、新、藏 9.关于四大盆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 B.盆地①的位置位于最东面 C.盆地①、③都位于暖温带 D.盆地②位于季风区 10.下列诗句或民谣,反映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的有 ( )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右下图,回答11-13题。 11.去年12月17 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溢,这主要是 (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12.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山东段 D.中、下游 13.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 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热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热低平 14.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矿产资源相对集中,利于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利于地区间矿产的流通交换 B.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的负担和分选冶炼的难度C.共生矿多,有利于综合开发 D.我国矿产资源完全可以自给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中国地理练习精选

中国地理练习精选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4题。 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 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2.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4.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 读下图,回答5—7题: 5.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6.开垦平原首先应该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7.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 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图I)及该地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及径流补给图(图II)。读图完成8~9题:8.图I中甲处地貌类型是() A.喀斯特地貌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地貌 9.该地区可能位于() A.塔里木盆地边缘 B.黄淮海平原 C.四川盆地D.河西走廊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 D.5~8月 11.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读右图,分析回答12~15题: 12.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2016年全国中考地理试题专题练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解析版)

2016年全国中考地理试题专题练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2016?宁夏)下列各组河流中,有结冰期的是() A .珠江、长江 B .黄河、松花江 C.珠江、黑龙江 D.长江、塔里木河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 雨带南撤,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解答】解: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如珠江、长江等,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如黄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故选:B. 2、(2016?广安)如图,关于①②两条龙所代表 的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②两条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B .河流②是我国第一大河,有“黄金水 道”之称 C.该图反映了①②两条河流聊天的场景,没有什么寓意 D .该图反映了河流②流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①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②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 【解答】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 000米以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故A 不符合题意;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故B不符合题意;从黄河与长江的对话:“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了!” 可以分析出,长江近年来出现了和黄河一样的问题,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故C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6?云南)如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及“世界某 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半岛地区河流众多,其 具有的共同水文特征是() A .落差大,水流急 B .含沙量大C.水流平缓,便于通 航 D .汛期集中在冬季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欧洲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地势低平, 以平原为主,山地 多分布在南、北两侧,中部是平原;欧洲温带海洋性气

2020届全国新高考增分训练仿真模拟卷(一)地理(解析版)

综合仿真模拟(一)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昆明调研)棕榈油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和清洁剂等生产,廉价的棕榈油及其衍生产品为很多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某地为扩大油棕种植面积,放火焚烧雨林,上图为该地油棕种植园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九州岛B.苏门答腊岛 C.纽芬兰岛D.塔斯马尼亚岛 答案 B 解析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苏门答腊岛位于热带,其他三个岛屿均位于温带。 2.棕榈油产业获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成本低,销售量大B.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C.政策扶持,地价低D.用途广,资金投入大 答案 A 解析获利高一般与成本低和市场广有关。棕榈油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一种油脂,而且单位面积出油量高。棕榈油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地区,大多数的棕榈油种植园之前都是热带雨林,这里土地的使用成本低,用地成本低是棕榈油价格低的最重要因素。棕榈油的用途广,因此销售量大。 3.目前,有利于该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油棕种植规模B.挖掘传统加工工艺 C.全面恢复原生植被D.合理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 D 解析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保持社会的稳定。扩大油棕种植规模,会导致环境的破坏,排除A项;全面恢复原生植被,没有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除C项;挖掘传统加工工艺,既土地利用粗放,又易造成水土流失,局部气候恶化,使得生态环境难以维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B项错误;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既保护了原始的热带雨林,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D项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成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砂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 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绘制的是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如果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A.南部沿海一带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6.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 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在华北地区 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 D.台风已蓄势待发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回答7~8 题。 7.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是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8.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9~10题。9.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10.与1985~2019年对比,该流域2019~2019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 A.全年干旱多晴区 B.夏半年多雨区 C.夏雨集中区 D.夏雨区 12.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 B.受高压脊的影响 C.受台风影响 D.多对流雨 13.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人为活动 二、综合题 14.读四川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四川省地形特征。 (2)你是否赞成四川省大力发展水电?请依据所知识图中信息说明理由。 (3)结合达州地区地形特征,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原因。 15.读“我国某区域及其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判断理由。 1.D 2.A 【解析】第1题,根据甲、乙所在经纬度,结合甲、乙两地的海拔可以判断,甲地纬度低,海拔较高,应为云贵高原;乙地位置偏东,海拔低,应为洞庭湖平原。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甲为云贵高原,乙为洞庭湖平原,根据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较易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 3.C 4.D 【解析】第3题,整体来看河流的泥沙是在波动中减少的,而海平面的变化是在波动中加大的,而且海平面在波动中升高。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在库区,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如果水土流失加剧,入海泥沙量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大江大河泥沙的减少受人为挖沙活动的影响不大,甚至可以不考虑。如果降水偏多,水土流失应该加大,河流携带的泥沙量也会增加,整体应该是增加而不是减少。第4题,由图中可以判读出海平面是上升的,滨海盐碱化应该加重,而不是减弱。台风的破坏程度与海平面变化以及入海泥沙量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由于海平面上升,入海河水受阻,因此沿岸的湿地面积应该是扩大。由于海平面上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专题知识网络 一. 从世界看中国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的领土面积,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2个特别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我国人口数量,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我国人口政策。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及风土民情。 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我国气候主要抓住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复杂的表现在与热量带、干湿区和地形的差异;季风要抓住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影响因素主要突出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3.秦岭----淮河一线在气候方面的重要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长江要抓住水能、水运、防洪问题、黄河要抓住水能、泥沙和地上河及其治理问题。 三. 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及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我国为解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以及如何节约用水(三峡水利工程和南水北调)。 四. 中国的经济发展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熟悉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铁路干线枢纽(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哈线、陇海线)。 2.我国农业分布上的差异,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中心。 五. 中国的地理差异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热量、降水、干湿区、耕作制度与农作物,河流等自然地理概况及其对人文地理的影响。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12月份周末训练试题 命题:孔佑军审题:孔斌 一.选择题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2.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 A.湿润区、亚热带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D.半湿润区、暖温带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5.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B.都有绿洲农业 C.都属外流区域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9.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夏季普遍高温D.雨热同期 10. 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秦岭等 B.属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耕地少,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D.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11. 位于新疆中部的山地是( ) A.阿尔泰山 B.昆仑山 C.天山D.祁连山12.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a、b 两省分别是( )

A.内 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 甘肃 D.河南、新疆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4-15题。 1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外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内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夏汛为主,乙区域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读下图,回答17~18题。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 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一、单选题 贵州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94.6%,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28.9%,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总产量约1192万吨。下图为贵州省河流年均输沙量(单位:吨/平方千米)等值线圈。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估算,贵州省面积大约() A.12.5万平方千米 B.17.6万平方千米 C.20.2万平方千米 D.25.6万平方千米 2.贵州省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的原因是() A.降水季节变率大 B.降水年际变率大 C.地形垂直差异大 D.光照地区差异大 3.推测贵州省西部河流年输沙量大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②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 ③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B 2.C 3.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贵州省经度跨度越6°,纬度位置约30°,纬度跨度约4°,根据经纬度的跨度先计算出经度和纬度的跨度距离,然后计算出面积。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贵州省面积大约为17.6万平方千米。故选B。第2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垂直差异大,因此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故选C。第3题,河流输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沙源、人类活动等有关。贵州省西部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且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降水量多,水土流失严重,①②④正确;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③错误。故选B。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6.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4.C 5.D 6.D【解析】第4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限。淮河流入洪泽湖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C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D项错误。第5题,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故D项正确。第6题,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199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故D项正确。 下图为中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完成7~8题。

2020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五 中国地理综合题 精品

中国地理 综合题 1.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8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1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5分) (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图8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判断的依据。(3分) (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2分)

(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1分),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 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位逐渐下降。(答出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既可得3分)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2分 2. (13分)读我国南方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 (1) 由材料看出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2) 与山东省相比,海南岛更有利于蔬菜生产,其气候优势有哪些?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其冬季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4分) (3)近50年来洞庭湖与青海湖水面面积都在大幅度减小,分别说明其减小的人为原因。(4分) 【答案】 (1)地形: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台北地处平原(1分),地势高低差异导致气温差异(1分);位置:昆明位于内陆,台北位于沿海(1分),冬季两地受海陆影响差异明显(1分)(或

中国地理综合题强化训练

《中国地理》综合题强化训练 1.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甲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______(1或7)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 。 (2)比较乙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比较甲图中①、③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并分析原因。 (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甲图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长期以来,农民对柴薪的消费量大大超过柴薪资源的合理提供量,给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应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 ① ② ③ ④ ⑤ 甲 ① ② ③ ④ ⑤

(1)概述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图示沙漠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有哪些? (3)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3.读“黄河三角洲1956年~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湿地面积有什么明显变化? (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3)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4.下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简述M 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 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等高线(㎜) 河流 沙漠 40o 104o 100o 96o 敦煌 酒泉 祁 连 山 河 西 走 廊

中国人文地理专题练习(有答案)

中国地理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敦煌至格尔木铁路(T),全长约506千米,计划4年竣工。据图,回答1~2题。 1.T铁路开通后,由敦煌至格尔木的路程大为缩短,不再绕行的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分别是 A.银川、西安 B.银川、兰州 C.兰州、西宁 D.兰州、成都 2.总体考虑T铁路所经地段 A.沙丘连片 B.北高南低 C.沟壑纵横 D.起伏和缓 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域(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 4.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 )

A.土地廉价 B.能源资源丰富 C.劳动力素质高 D.政策优势 读“我国某地区1978—2012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5~6题。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三角洲 6.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 B.城市化快速发展 C.粮食政策调整 D.灌溉技术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不同行业国民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敏感性排序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 B.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C.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零售业 D.金融业、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8.当我国南方降雨量显著增加,可能使北方以运煤为主的港口输煤量减少,这是由于A.南方企业普遍有大量煤炭储备 B.南方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煤炭需求减少C.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上升 D.进口煤炭增加,影响港口煤炭输出 读图,完成9~11题。

专题 中国地理

专题中国地理 1.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经纬线定位 [例1](2010·临沂模拟)下面为过M点(48°N,128°E)沿经线和纬线作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小,含沙量大 B.结冰期长 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考点定位]借助地形剖面图,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特征及相关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 以M点为参照,以东地势高,以北地势高,而这两个地势高的地

区是同一座山脉,即连接①、②两点就是该山脉,则该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从经纬度可判断M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 [答案](1)C(2)B

图解“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1.“副高”与锋面雨带的关系:锋 面雨带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 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 2.移动规律(正常年份) (1)春末(5月)“副高”位于15°N ~20°N ——“雨带”位于华南(南岭)。 (2)夏初(6月)“副高”延伸至20°N ——“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 (3)7~8月“副高”北进到25°N ~30°N ——“雨带”位于华北、东北。 (4)9月“副高”南移——“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3.影响:“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涝南旱” 或“南涝北旱”。 [例2] (2010·郑州模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年际变化与东部地区 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我国锋面带的位置大约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约5°~ 8°;下图为近几十年来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所在纬度位置波动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的地区 (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气旋活动频繁 2.1989年7~8月份,我国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降水情 况是 ( ) A.华北地区降水偏多,长江流域降水偏少 B.华北地区降水偏少,长江流域降水偏多 C. 两地区降水都偏多 D.两地区降水都偏少 [考点定位]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我国锋面雨带的关系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 响。 [解析] 副高控制地区多炎热干燥气候,图中显示1989年7~8月份副高位置偏 南,则雨带位置也偏南,可推测南方多雨,华北少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综合题易错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综合题易错训练 1.阅读台湾岛的有关图示,回答问题。 (1)台湾每年的水资源总量约641亿立方米,而能利用到的总水量约只有207亿立方米,仅占总水资源的三分之一。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2)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其形成条件。 (3)近两年来,台湾水果逐步进入大陆市场。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的优势条件。 (4)根据图示信息归纳台湾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5)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请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条件。 【答案】(1)台湾岛属季风气候,流量季节变化大;岛内多山地,河床坡度大。(2)地处热带、亚热带,纬度较低;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山地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显著。(3)地形类型多样,光热充足,水果品种齐全,名优特产品居多;与大陆大部分地区相比纬度较低,水果上市时间早。(4)特点: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发展迅速;“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原因:台湾岛内资源有限,市场狭小;西部人口、城市集中,海运便利。(5)大陆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优势:先进技术、雄厚的资金。 【解析】要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1)、(2)题要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进行分析;根据人地互动关系寻找(3)、(4)题的思维线索。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综合题强化训练 1.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甲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______(1或7)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 。 (2)比较乙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比较甲图中①、③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并分析原因。 (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甲图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长期以来,农民对柴薪的消费量大大超过柴薪资源的合理提供量,给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应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 ① ② ③ ④ ⑤ 甲 ① ② ③ ④ ⑤

(1)概述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图示沙漠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有哪些? (3)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3.读“黄河三角洲1956年~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湿地面积有什么明显变化? (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3)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4.下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简述M 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 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等高线(㎜) 河流 沙漠 40o 104o 100o 96o 敦煌 酒泉 祁 连 山 河 西 走 廊

高考地理- 中国地理 (一)-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中国地理(一)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与下列哪个山脉一致() A.大兴安岭B.祁连山 C.秦岭D.横断山脉 2.1+1>2的玉米宽窄行起垄栽培生产模式,是一项集除草、免耕、节水抗旱、保肥保墒、机播机收于一体,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节本增效型新技术(如下图所示)。下列地区中最适宜玉米宽窄行起垄栽培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 C.江南丘陵D.东北平原 2016年8月16日~18日,下图所示地区东北部遭遇强降雨,部分城市遭受洪涝灾害。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受地形影响B.受锋面影响

C.受台风影响D.受高压控制 4.2016年8月8日4时为立秋时分,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不考虑地形因素,下列四地中秋季开始最早的可能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回答5~6题。 5.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6.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据此完成7~9题。 7.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A.5月B.6月 C.7月D.8月 8.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范围() A.3~8米B.8~12米

第一篇 区域地理--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教学要求】 1.我国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分布特征。 3.我国气候分布、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4.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一、中国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半球、半球 2. 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______海峡。 4.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用心看图、用心记图、用心作图、心中有图) 1.在空白图中填注经线与纬线的度数、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五个自治区的全称及我国濒临的海、洋。

2.填写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二、中国地形 【知识梳理】 (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1.地形特征: 2.地势特征: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二)主要山脉分布: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 (1)a______—阴山、 (2)昆仑山—b______、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1) c—太行山—d—雪峰山 (2)长白山—e (3)f 3.西北—东南走向: g________山、阿尔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脉:h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______________。

(三)主要地形区和主要特征1.四大高原

原粮、棉基地,“鱼米之乡”。4. 三大丘陵 位置风景旅游区辽东丘陵半岛上千山 山东丘陵半岛上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部,包括丘陵、 丘陵、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江南丘陵位于以南、以北、以西、以东。 三、中国的气候 【知识梳理】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应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入手,重点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规律。 (一)我国气温分布 1 季节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冬季南北, ;漠河最冷;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 边缘,东至 一线。 ① ; ② 夏季全国普遍、 ① ;② 高原和天山、大小兴 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 ;②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 强。 (二)我国降水分布 1.降水空间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2.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五月,; 六月-七月上旬, ; 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等地。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综合训练题 学生版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综合训练题 三十、.读“中国某地区示意图”(图9—5),完成下列要求:(31分) 图9-5 (1)写出图中地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之间的分界线。(6分) (2)将图中的字母与相应的植被用线连接起来:(5分) A 高山草原 B 热带常绿阔叶林 C 高寒荒漠 D 高山森林草甸 E 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 (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限制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写出3个因素即可)(6分) (4)该地区较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等(写出两种能源即可)。(4分) (5)该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等地区,为什么?(10分) 三十一、读“进藏铁路线(正在建或待建)方案示意图”(图3—4)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资料:进藏铁路的选线最初有三个方案(图3—4):北线(青藏铁路)、中线(川藏铁路)、南线(滇藏铁路)。在这几个方案中,有关部门最终决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主要原因是因为青藏铁路与其它两条进藏铁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条线路的具体情况如表3—3。 表3—3

图3—4 (1)滇藏线隧道长度占到了铁路线总长度的43%,其原因主要是 。(5分) (2)青藏线的起止点城市分别是和,它们分别位于(填河流名称)谷地和(填河流名称)谷地中,这两个谷地地区是所在地形区著名的农业区,请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条件。(10分) (3)滇藏线和川藏线起止点城市之间的相对高度比较,较大的是(填铁路线名称)。(3分) (4)请综合分析有关部门决定首先修建青藏铁路线的主要原因。(12分) 三十二、根据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大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图中甲地与河流入海口处乙地的对比资料: 1.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并说明判断依据。 2.简要评述该河流经主要地形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 3.该河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4.该河流域范围内有哪些优势能源?形成原因是什么? 5.若沿图中经纬线交点向北1100千米处的附近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类型有哪些? 中国区域对比 三十六、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4分) 材料一: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质量低,农作物生长不良,成为农业低产区。图8—4为“我国某农业低产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东北农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黑土是其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 图8-4 (1)简述图8—4所示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 (2)图8—4所示地区为我国农业低产区之一,简述其主要成因。(6分) (3)图8—4所示地区是我国重点治理的酸雨区之一,说明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12分) (4)简要说明东北地区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6分)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3—4题。 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据此完成5—7题。 5.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 6.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 7.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题。 8.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产业转移加快B.产品滞销扩大C.就业压力减轻D.环境污染加重 9.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合理“药方”是 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 C.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 10.上海是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 A.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B.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 C.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D.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 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读图完11—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