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指认错误

论教师的指认错误
论教师的指认错误

论教师的指认错误

广元市宝轮中学赵元文

只要是课堂教学或是其它的教学肯定会有教师的指令,它是一堂课或是一场活动的内驱力,是一堂课容量的重要组成分部分。好的指令,适度的指令可以让学生思维集中主、行动集中,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时空都有事可作,所不同的是思考、朗读、书写、演示、背诵等教学的环节的差别;而不好的指令,不明晰的指令,学生无法操作的指令不仅不具备教学的内驱力作用,反而会形成教学的驱动干扰,声音干扰,思维干扰,对组织教学的作用不是积极而是消极。从我听课或是评课的经验来看,教师的指令错误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种:

一、指令前后干扰,互为抵消。

所谓指令互相干扰指的是教师所发出的指令是要求学生在某一单位时间做两件以上的事。或朗朗、或思考、或看书、或看黑析、或看课件,学生的活动是几者兼顾而非单一完成。为此教师在发这种指令的时候必须具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思维规律、注意规律、阅读规律等有比较科学的了解,不然,所发的指令学生就不知道在同时间内先做什么或后做什么,或是采用哪种心理指向才可以同时完成两件以上的事。

如语文老师爱发的一道错误指令是:“同学们朗读,一边思考”就是一道前后干扰,互为消损的指令。老师要让学生朗读,就应该要求学生出声,不然就不是朗读而是默读,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进入一种思考的状态,营造一种思考的氛围,如课堂相对安静,干扰的因素相对较少,学生也只有“寂然凝虑”的状态中才会“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把老师的指令化为内在的联想、推敲、判断、并将这种内在的“意”进行筛选、组合形成一个明晰的结论或是草拟成外在的“言”否则就不会有“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思考效果。那种既要学生进入朗读状态,又要学生进入思考状态的指令,不要说学生达不到这样的双重效果,就是一般的成年人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又如,一些化学老师在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往往不经意的发出了这样一道大意如这样的指令:一是要求上台做演示实验的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思考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求台下的学生在看台上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思考同样的问题。昨听这样的指令没有什么错误,但细细分析起来同样是一道前后干扰,互为消损的指令。如台上作演示实验的学生,他主要想的是依照化学反映的规律配制药品,如何摆放器具,采用哪种方式法才能做出老师所要求的现象,再者,他们生怕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作得不好,担心老师让他中止实验,

同时还担心自己作得不好让台下的同学笑话,也就是说在台上做演示实验的同学本身处在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之中,尤其是做危险性比较高的演示实验的时候,他们会更小心翼翼,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他即便是听清楚了那些让他思考的问题,他也不可能在做实验的时候有目的、有指向的思考老师的问题。这样一来,老师的指令要求是双项的,而学生可能完成的是单项的。再说台下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指向是观看台上学生的表演,台上的学生做得顺利,他们为之高兴,台上的学生做得不顺利他们为之着急,或暗示、或提醒、或作手势,或说暗语,他们只管对台上学生的观察或是评论,哪管得了老师提出了些什么问题,或者说他们想顾及老师的要求他们思考的指令,也不可能一心二用。

其实,无论是语文老师还是化学老师所犯的错误,其根源在于对老师对学生的兴奋点估计不准,违背了一般的学生一心只能一用,绝大部分学生不可能一心二用的规律。如果把这些指令改为让学生在朗读完,或是将演示实验做完之后才来思考,效果会更好。

二、指令前后空隙太小,学生一片茫然,无所事从。

近年来,在课堂容量要大的引导下,许多老师误以为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愈多,对学生提的问题愈多,让学生所做的愈多,课堂的容量就大,那种把学生指挥得无一点思维休息、

行动休息、言语休息就是大容量的外在标准,有的还美其名曰是大容量课。这了加大课堂的容量,一些老师在发指令的时候只图将设计好的指令发出,不管所发出的指令学生可不可以操作,有的时候如同指令比赛,让学生不知所措。故而老师所发出的指令是复数,而学生完成的效果是单数。甚至因为不知道选择哪项指令来完成而根本不动。

这种前后指令无空隙的指令对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来增加学生的焦虑,在很短时间之内要干这干那,学生对第一道指令的任务都没有完成,老师的第二道指令又发出来了的模式不仅不能刺激学生、激励学生、规范学生,反而会让学生焦虑、烦躁。

如一些老师的第一道指令是让学生或看书,或做题,或看课件且不管学生要看的对象信息量是大还是小,学生刚有视线准备或是视线指向的时候,老师的第二道指令则是回答他的提问。又如一些老师在要求学生做口头练习的时候,当许多学生连题意都没有了解清楚的时候,老师又开始检查学生做得对还是错了。

这种要让学生做某事,又不给学生相对充足时候的指令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指令多了,老师自认为学生做的事也多了,课堂的容量也就大了。有趣的是,许多地方的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评委们大多关注老师发出指令的多少,

而不管其指令的实际效果,误认为指令多就是大容量的评价标准,如瘟疫一样四处扩散,学科与学科、老师与老师、新授课与复习课、习题课与讲评课等课型似乎都注重指令的追逐、攀比。

三、指令不重复,语音不突出,学生对指令麻木。

课堂教学中,老师无论发出什么形式的指令,其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所不同的是手动、嘴动、笔动等差别,但让学生动起来的前提是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发没有发指令,在发什么样的指令,明了老师指令的终极效果或是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老师在发指令的时候应有意识的重复词汇,提高音量,减慢语速。

但如果同其它课堂用语一样的音量,一样的语速,就不能增大指令的刺激度,只会增大其顺承性、习惯性。学生因惯性思维或是惯性行动往往会弱化老师的指令,当老师的指令已发出来的了,可学生们仍各行其是。

这种指令错误往往会让老师的思维偏向,判断失准,以致对课堂形势作偏极或是不公正的评价。明明是学生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老师却认为学生已明了自己的指令,而课堂的形势又同老师的指令目的相反或是同老师的指令期望值相差甚远。在这样的形势下,有经验的老师会将以指令重复,或是用另一道指令来代替前一道指令,但若老师的反思性不强,经验

不足,对课堂形势的评价不是以学生的反应而是以自己的好恶而定,尤其是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有可能转为对学生的责怪,批评,甚至是中止教学进程来批评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

我个人认为许多秩序混乱的课,学生无所事事的课,任务不明的课,重难点不张显的课除老师对课堂安排不当,调控无力之外,就是学生不明晰教师的指令,解读不准老师的指令。

四、指令残缺,无内在的驱动力。

教师在课堂上发出的指令应该是双向可逆的,而不应是单向不可逆的。因为只有双向的指令才会产生教学效果。如要发出让学生做题的指令,无论是课堂内的作业,还是课外的作业,老师应有检查的指令作补充,这种老师发出的第一道指令就可同第二道检查作业的指令形成双向可逆。学生在接受这样指令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做某事的驱动力。反之若是要求学生做作业或是做某事,而老师又不发出检查的指令,这样的指令所产生的内驱力就会同老师发指令的期望值成反比。也许有的老师说,我所教的学生个个都是听话的,学生们对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可这只是老师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或是教师的指令只对少数学习自觉性极好的学生起作用而对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起作用。因此,许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不光发出要学生做什么事的指令,还要发出自己如何检查的指令。这样一来,无论是自觉的学生还是不自觉的学生,他们在做作业或是

某事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老师的检查,内驱力自然增大。也许还有的老师说,如今不是有把老师从作业堆解放出来的口号吗?我们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教吗?教学界不是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吗?

说老实话,很多年以前我就著文对这种极不负责的口号或是实验进行过批判,从内心深处讲,我认为一个老师不检查、不改学生作业,我不知道除这些途径可以了解学生之外还有些什么途径。连学生的作业都不检查的老师,他有啥资格谈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负责。解放老师应首先让老师从沉重的心理压力中解决出来,从不公正的竞争场景中解放出来,而不是让老师不检查作业,不批改作业,无论他是哪家权威的名言,还是哪所学校的实验成果我都不信一个老师可以这样不负责。

总之,在我看来,时下的教学改革对课程论、方法论等范畴的东西研究得多,而对教师这样习以为常的语言错误或是心理错误研究极少,我想写这篇文章引起同行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附言:这是我多年担任评课小组成员的心得

谈谈“教师的责任”

谈谈“教师的责任” 一、什么是责任? 责任就是应该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精神,责任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责任无处不在,无时没有,它存在于人生的每一个角色。不论你是什么身份,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不论你是什么岗位,是领导还是职工;不论你是什么职业,是教师还是医生。只要你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二、教师的责任 说到“教师的责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的,这是古人对教师这一行业职能的诠释,也是对每一位教师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最近,教育部周济部长在讲到教师的责任时提出当代教师面临三项主要责任,即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时,要始终牢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当然,我们每一位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的责任”作出各自的解读。比如“爱——是教师的责任”、“读书——是教师的责任”等等。 那么,“教师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我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是这样阐述的:“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也是法律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什么是“教书育人”?人们通常把它理解为“教书和育人”。这种理解是把“教书育人”看着是一个并立词组,说明教师的责任是两个方面:一是教书,二是育人。由于“教书”在前,“育人”在后,给人的感觉是教师的任务首先是教书,其次是育人,突出了“教书”。因而人们常常强调“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于是有人提议把“教书育人”改为“育人教书”,这样“育人”在前、“教书”在后,似乎就突出了“育人”的地位。但这样一改,“育人”的地位是突出了,可怎么读也不顺口,让人难以接受。其实,在这里“教书育人”这个词组,它既不是并立词组,也不是偏正词组,如: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应该是固定词组,其意思就是“育人”。因为教书本身就是育人,教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育人,教书永远都是为育人服务的;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育人是教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育人。“育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切工作的全部内涵! 因此,所谓“教书育人”,就学校而言,是指学校全部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人才;就教师而言,它要求我们教师围绕“培

公民的新闻自由与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

公民的新闻自由与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 什么是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公民和媒体的宪法权利,包括媒体搜集、制作、发布、传播新闻和言论的自由,及公民个人收受新闻、通过媒体发表意见和言论的自由,均应受法律保护, 也要受一定限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公民的新闻自由与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又有区分。 公民的新闻自由1、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公民行使表达权的自由) 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近来,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创作及发布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资讯。 出版自由是指是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对于已经公开的信息,公民可以自由地寻求、获取,国家、社会、他人不予非法干预、妨碍的义务。而应当让公众知悉,但是现在它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人士的手里的信息,国家应该对这些非法干预和妨碍公民寻求、获取信息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或制裁。2、公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具有知情权3、公众拥有舆论监督的权利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1、新闻媒体的采访权第一,在公开场合或约定场合,记者有自主采集、访问的权利,他人不得干预;第二,对负有特定的信息公开义务的主题,记者有索取信息的权利。2、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一)广义上的闻报道权是指新闻媒体及记者自由地搜集新闻信息并将它们报道出来的权利, 也是让受众享受“知晓”的权利。(注:包含了采访新闻信息和传播新闻信息两个过程。)(二)狭义上的新闻报道权指新闻媒体及记者将自由搜集的新闻信息报道出来的权利, 也是让受众享受“知晓”的权利。3、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四权是新闻媒体权利的主要构成要件。其中知情权和表达权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参与权和监督权则是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价值所在。 新闻媒介与公民的新闻自由之间的关系 新闻媒介是公民行使新闻自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公民的新闻自由权又反过来无形中赋予了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权。 新闻媒介为公民行使自由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1新闻媒介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在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具有其他渠道不可替代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突出的作用。有时,它还可以使公民对政府机关行使监督的自由权利,发挥政治,法律等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具有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 2公民自由权无形中赋予新闻媒介新闻自由权。 1.公民的自由言论和出版权使新闻媒介拥有了新闻自由权。 2.公民作为受众和传播者,他们的自由权也在新闻媒介自由上得到体现。3、公民的知情权与新闻媒介知情权的关系:记者知道是为了让公众知道,所以记者有权报道的也就是公众应当知道的。公众不应当知道的,记者也无权知道,记者不应当有比公众更多的权利。 新闻媒介与公民的新闻自由之间的区别新闻工作者将寻求、获取、传播信息作为自己的职业,这种职业可以使广大公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言论出版新闻自由等权利。新闻工作者在媒介上发表的言论、批评、评论等必须符合新闻单位的主旨和要求,遵守共产党的宣传纪律和新闻专业规范,比普通公民要受更多的约束,但同时,新闻记者享有比普通公民更多的接近消息源的权利。

教师的社会地位2

第八章《教师的社会化》教案 第一节教师社会地位的研究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发展过程以及职业特点 2、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让学生思考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学准备: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针对相应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人员:高媛媛 教学地点:田楼8101 教学时间:2005-5-26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教师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上第八章《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上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 一个问题,在你的心目中,教师有怎样的社会地位?(请2-3个同学回答)3’ 3、教师: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可能对教师的社会地位都有自己的见解,那 么我们今天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到底教师又怎样的社会地位呢? 二、切入主题 教师:探讨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从理论需要来看,这一研究是教师与宏观社会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需要来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受教师社会地位现状本身的影响,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实际上是教师职业在社会成员择业取向中所处的位置。下面我们就从教师的职业角度来探讨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与人类共始终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原始社会还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原始人对自然的神秘知识更多的是一种顶礼膜拜的心理,当时向人们解释这种神秘知识的人被称为“巫师”,这个“巫师”其实就是最早的知识分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文字和学校,一些国家官吏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也在政府担任一定的官职。在封建社会,随着学校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扩大,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近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不但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且需要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科学技术专家。这时不但普及初等义务教

关于教师的社会责任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材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7782 关于教师的社会责任心得体会Experience of teachers' social responsibility

关于教师的社会责任心得体会 社会责任是指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职责、义务,也可以说是为保证自己能在社会中持续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对社会的付出。社会责任感就是由此引发的自然真情实感。 在美国一个夜晚,一位老太太在空荡无人的大街上行走,却十分认真的遵守红绿灯的交通规则。国人记者对比了本国的状况,总想对其内心的活动进行一次追问:你在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直接走过去呢?老人的回答更让人汗颜:我走过去是安全的,但是万一恰好被一位躲在某个角落里的孩子看到,下一次他就可能会学我,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一位老太太对自己的行为是如此的负责,他想到了孩子,他人!只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会做的如此平凡、坦然! 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要靠我们的教育,教育关键的又是教师。因此,首先就是要我们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这个社会来说,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不光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要有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不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解的追求。”缺乏社会责任感带来的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灾难性的后果。

对教师而言,社会责任就是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为自己的学生付出。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当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时代呼唤教师必须要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楷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师德高尚,勤奋工作,特别要以身作则,热爱学生,点拨迷途的学生,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社会、民族、他人的人。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自身形象 教师自身的仪表和语言,要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榜样和楷模,才有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内在的气质美、性格美,同时也要给学生仪表美和语言、语调美。教师的衣着具有较强的外显性,最易为学生所感知,并由此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一个教师无论多忙,一定要干净、整洁、端庄、和蔼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绝不能蓬头垢面或者袒胸露背地面对学生。实践证明,教师的衣着仪表足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行为方式和对教师本人的态度。教师美好的形态,能够增强教师的威信和影响力。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工具,是形成教师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的教育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教师在课堂内外如果声音沙哑,口齿不清,土话连篇,甚至骂骂咧咧,高门大嗓,吐沫四溅,语言粗鲁,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相反会被学生所冷漠和厌弃,学生对他只有敬而远之。教师高尚文明的举止、言谈、仪表风度,既是教师素养的体现,又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首要条件。 2、讲究技巧,踏实工作 教师是传播科学知识的使者。一位受学生信任和欢迎的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

浅谈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浅析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被打破,新闻信息的传播不再只是由媒体单一的、单向的传播,而是变为了新闻信息的多元化传播。传播媒介处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与手机、网络等新型媒介新旧交融的特殊时期。在媒介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 新闻传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大,传播已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利器。 一、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一,新闻传播社会责任论的内涵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60多年来,社会责任论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社会责任论认为,媒介应当享有新闻自由,但自由与义务是相随的,媒介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强调责任与权利的统一,揭示了传媒负有引导理性生活、塑造道德精神的社会责任,强调有控制的新闻自由,提出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 ,二,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XXXX年10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消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 同时强调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1.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

,1,媒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广 从报纸、广播到电视、电影再到互联网络,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从传播到互播,媒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先进,新闻传播的途径也越来越广。 ,2,受众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受众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包括观众、听众、读者等,近年来受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向高素质的趋向发展。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利用自身的知识架构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的对信息进行取舍,受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为专业。 ,3,讯息呈现出病态的暴增 传播学中的讯息指的是由一组互相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 整意义的信息。这个概念中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是有意义,近些年来,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果把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比作杯子,那么,当今的信息便是那不断溢出来的水。日趋暴增的信息已使得人们无所适从,更无暇去分辨有意义和没有意义了。 信息的这种病态暴增必然会导致人们判断力的下降,影响社会的安定。 ,4,新闻信息反馈渠道越来越多,传播的互动性越来越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反馈渠道也进入现代化,由过去的去电台反馈或来信请寄变为直接在网上留言或在论坛里发表意见和建议,加强了信息反馈的力度。这种传播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使得受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能够勇敢的发出自己的呼声,利于对事实真相的发掘和监督。 2.当代中国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第一,真实、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内容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论文题目: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二〇一一年四月 【内容提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两句话曾让许多师范生为之自豪。但是当教师面对调皮的学生茫然失措,当教师的教学受到指责的时候,当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不如他人的时候,人们对此就产生了怀疑与动摇。曾几何时,教师工作被比喻为蜡烛、春蚕,教师的形象被描绘为羸弱的身体,早生的华发,让我们的师范生躲闪不及。教师职业到底是什么?能否给教师职业以合理的定位?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说国家是教育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由此可见,教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关键词】教师学生学校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两句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关于教师的评价了,这两句话也曾让许多师范生为之自豪。教师职业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说说教师的概念,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个词;从狭义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从这一意义上看,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等最终都是通过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具体劳动反映出来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教师的具体劳动特点与教师的角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它既不同于物质生产劳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生产劳动。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劳动的手段是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和智慧,并且是在教师和劳动对象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完成的。因此,教师则扮演着学习指导者、行为的榜样、心灵培育者、学生的朋友以及教育研究者这多方面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和具体劳动体现了其地位与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指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一般说来,某一职业社会影响的大小与其社会地位高低成正相关。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着,在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文化知识的再生产,丰富着文化知识;其次,教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活化和创新知识、品德示范咨询宣传等工作直接参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社会地位则体现为教师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专业地位和职业声望四个方面。 (1)经济地位 教师的经济地位指教师工作所获得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医疗、保险退休金福利待遇,它是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最基础的指标。包括两方面:①按时足额获取工资报酬。教师享有按时足额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②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具体表现为:寒暑假期带薪休假。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予以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针。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自古以来,我国普通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低下,俗话说“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现代社会虽然重视教育,但是不同的国家,仍然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经济地位,即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工资报酬有高于型、持平型和低于型。我国属于低于型,在国民经济12个主要行业一直排倒数第几位,目前略有提高。 (2)政治地位 教师的政治地位指教师行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一规定,实质上是确立了教师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使教师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职业者,也有别于国家公务员。同时,1985年1月21日,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

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试列举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热情主动、宽容公正规范得体、端庄大方沟通合作、双赢思维关注细节、不断更新 3.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表形态; ②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 ③语言: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情绪合理等,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 ④礼仪:包括称谓、交谈、聆听、服饰、介绍等,是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4.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涵?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它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 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 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5.什么是教师职业作风?人民教师应该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答: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7.简述教师职业的行业特点。 (1)从教师劳动目的性来看,教师劳动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伟大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和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读《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有感 班级:传播2班学号:32009061222 姓名:高小娜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大众传媒的集中和垄断趋势日益加剧。出于对媒体所有者人数越来越少的担心,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于1942年邀请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一群大学教授、传播学研究者等,组建了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以局外人和学者的身份探讨大众传播界越来越多的问题。最终于1947年发表了后来被称作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奠基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报告开宗明义:在美国这个号称头号自由民主之邦的国度,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新闻自由处在危险之中。报告提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由很明显:现代新闻界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崭新而陌生的,而长期以私有私营来谋取政治独立的美国新闻界,则可能由于商业化的过度发展受到腐蚀,转型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商业。相对于总人口,新闻单位的数目显著减少了;由于所有权的集中,新闻及意见来源的多样性受到了限制,这对民主不是一个好消息。 书中指出新闻自由是创建自由、文明社会的保证,是政治民主的基础。这源自美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护,更可以看做是美国崇尚自由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的果实。对此,该书为自由的新闻界提出了要求:“一个自由的新闻界不受制于任何力量,无论是政府的还是社会的,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凡是值得公众倾听的思想观点都让公众倾听。”并为媒介的角色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位:“一种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一个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一种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一种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一条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显然,这一角色的实现必须要以新闻自由为保障,同时这一角色的实现又反过来更好地保障新闻自由。 而当时美国新闻界的情景是新闻界掌握在一些庞大的商业机构中,对于民主生活非常重要的大众传媒未能完成履行对公众应付的责任。也就是新闻自由由于媒体资源掌握在少数人中,媒体多按商业机构运作,以赢利为目的。这一方面影响了大多数人言论表达的渠道和意见交流的便利,限制了新闻自由;同时,媒介功能扭曲了新闻理念,新闻报道出现煽情、庸俗等现象,媒体没发挥大众传媒应

论教师的社会责任完整版

论教师的社会责任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教师的社会责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历来教师都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一提到教师脑海中浮现的总是一群高素质智者。这不仅仅是因为社会对教师自身素质和素养的要求高于常人,更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一名教师,所要承担的不仅是一名国家公民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重大的社会责任。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社会对师范生的要求。作为一名准教师,教师必须要做到“学高”“身正”,“学高”是为了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而“身正”本应是人对自身的要求,怎么能算做社会责任呢?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自身素养应成为教师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学生在学校中所受的最大的影响不是学到了很多知识,而是受教师人格魅力影响下所形成的自身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 小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听老师的话,而且常常模仿老师的言行与习惯。班主任的举止、态度对全体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言行一致,说得在理,做出榜样,时时处处给学生以好的影响。例如当学生发现老师的缺点并提出意见时,就应当敢于承认检讨,并以实际改正的行动来给学生作出示范。这样做,就能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诚实谦虚,勇于认错的品质,或留下印象,或引起仿效,从而有助于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教师取得资格证的标准中也规定教师必须在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做起,首先做到“身正”,用自己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培育学生。 二、学高 在我看来,学高是教师的社会责任之二。教师在学校中所作的工作就是教书,不管是思想品格还是行为方式,都是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的。教师只有学高,才能交出博学的学生,才能培育出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教师有责任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教师首先需要自己所教领域的大量知识储备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加,他们经常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虽不能做到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也需要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文科教师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理科教师则应具备一定的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每一个教师来说,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哲学等等,都应在他的视野之内。必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必须统观全局、博采众长,多方面吸取新知识。 为了传授知识,教师有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这是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也是从事教师行业的基本责任。 三、关爱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博爱无私的爱中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多的是一种宽容、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教师的关爱正如温暖大地的一缕阳

教师的社会作用与社会地位

⑴教师的社会作用与社会地位:教师的劳动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教师对于个体的成长,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延续、进步和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三个方面。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教师的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②教师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师之所存,道之所存”。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的工作,代表着一个社会理想追求和前进方向。教师担负着人的潜能的开发和人的灵魂的塑造的重任。③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是先进思想的创造者与宣传者。 ④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要具体的分析,不能笼统地说高或低。以下几点是我们应注意:a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与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相互联系的;b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地位与作用相互联系的。c在教育发展是早期,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高的,因为在那时教育是特权的一部分。d近代以来,由于普及教育,教师从贵族向平民转化,地位不断下降。e未来社会教师的地位有可能提高,因为未来社会将愈来愈多地关注人类自身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将受到重视。 ⑵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占什么样的地位,一直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历史上对教师地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①一种看法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的中心,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完全受制于教师的教导。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②另一种看法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应居于主要地位。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满足他们的需要,因而反对教师对学生多加干涉。要求教师不要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应该站在学生的背后。这两种主张一种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权威,一种又过分地贬低了教师的地位。 ③当前教育理论中人们亦对教师的地位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坚持教育过程应以教师为主体,也有人认为教育过程应学生为主体,还有人认为教育过程中师生都是主全,即所谓“双主体”,另外也有人主张教育过程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序上揭示了教育过程中师生地位的某些规律。但就教育过程的本质和教师的作用来说,教师应居于主导地位,这是由教育过程的规律决定。 ④教师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是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思想品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潜能开发者,对人的智力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⑤“教师中心论”把学生看成可以随意涂抹的一张白纸,可以任意填灌的容器,只能处于从属地位,只能保持被动状态。“学生中心论”则相反,它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仆人”。⑥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抹煞学生的主动性,是应当反对的;但鼓吹儿童中心主义,否定教材的系统性,把教师的作用降低到顾问的地位,也是错误的。

2016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试题和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合作沟通的态度: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 合作沟通的技巧:①称呼得体;②语气委婉;③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④从一点一滴做起; 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要随时存入感情存款: 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 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①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②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③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④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 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 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

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07T09:42:33.84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3月作者:王冬杰宋鸿军胡云帆 [导读]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明确自己所从事职业具有的特殊意义,通过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河北廊坊 065001 摘要:文章以各高职院校针对教师所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取得的成果为背景,首先简明扼要的说明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含义,然后又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教师所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开展策略 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人们对需要自己承担的社会任务与责任加以明确的自觉意识,在要求人们对自己所做出行为负责的基础上,提出了 人们应当对自己所处社会、集体和集体内他人负责的要求,也就是说,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保证人们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自己和社会、集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传道授惑的职业,对其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社会责任意识的概述 社会责任意识指的是个人的内心感受与体验,反映的是个人的思想境界。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意识所包括的内涵有以下两个方面:一 方面,人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人们需要保证自己的行为能够对社会与他人负责。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意识责任是正面的、积极的、科学的。对于某个组织或是个人而言,树立起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能够保证该组织或是个人的进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实质是帮助人们明确,如何在承担义务、享受权利和实现价值之间确定平衡点,并由此而实现对社会责任的履 行。可以说,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养成具备自我发展与教育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社会责任认知程度的深化。作为处于人类自我意识中心部分的内容,只有具有正确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才能够产生社会责任感,也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从而保证自己成长轨迹的科学性[1]。 二、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对于我国公民而言,权利指的是现有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益,义务指的是现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责任。对任何人来说,想要获得自己 应该获得的权利,前提在于尽到其应尽的社会义务,就是说,承担义务与享受权利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能够享受的权利包括工资报酬、科学研究和其他福利待遇,因此,教师应当履行以爱护学生、遵纪守法为代表的各项义务。当然,需要明确一点,承担义务与享受权利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因此,教师不能将享受权利简单的视为承担义务的必然结果[2]。 (二)明确服务和发展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高职院校教师还是其他院校教师,共同具有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服务。作为对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建设的过 程中始终遵循的核心理念,为人民服务同时也是对人们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培养的核心,在高职院校中,想要对教师所具有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增强,其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通过对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保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均为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因此,教师在开展社会服务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中,应当让学生感受到轻松、舒适,并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另外,高职院校教师对社会和学生进行服务的过程,不仅仅是代表着奉献,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收获,保证自己所具有价值的完整呈现。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想要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具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对服务和发展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加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和谐发展的环境中对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升华。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想要保证自身所具有社会责任的高效履行,以及深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其前提在于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 发挥,可以说,主观能动性能否被充分发挥,与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所取得的效率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如果无法保证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即使外界条件再完善,也无法实现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高效开展[3]。 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类对世界进行认识与改造的能力,是保证人类对客观事物所具有作用被充分发挥的基础,是通过对人类现阶段掌 握的知识与能力,对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想要对高职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增强,主观能动性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所具有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变得更加多元化,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环境与对象愈发复杂,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只有对自身所具有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所具有的作用被完整的呈现出来,也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只有保证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才能使高职院校教师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种种社会责任,也才能由此而实现对教师所具有自觉意识的强化,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明确自己所从事职业具有的特殊意义,通过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开 展。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明确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保证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通过确定承担义务、履行责任和享受权利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在承担义务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保证自己享受到应有权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文惠. 论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主导作用[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98-101. [2]周学兵,丁胜利. 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之理论探讨[J]. 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87-288. [3]傅新禾.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基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4:82-84.

中国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中国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1)在政府官员心目中就是可有可无,他们普遍认为小学教师所教的东西谁都能教。在政府官员的心目中,数学无非1+1,语文无非aoe之类,就算是现在的教师都不教了,换个人去,也一样能教下来,许多东西学了和没学根本没有区别,今后也未必用得着,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不必看得那么重,现在大学毕业的专科生本科生那么多,他们不愿干,在后面排队的人多得很。 (2)对教师,只讲“奉献”“师德”等等,对“权益”二字只字不提。 每一个农村教师都知道,每一次遇到什么开会之类的,便是上级领导对教师进行洗脑之时,领导会大力要求教师有“奉献精神”、“师风师德”、“教师的蜡烛精神”之类,仿佛只要当上了教师,就脱胎换骨,成了神,不再需要吃饭,不再需要睡觉,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抓好学生成绩。而对教师“权益”,却只字不提,在假期,遇到某事,强行要求上课,遇到某某领导视查,不少地方还要求女教师向领导敬酒,陪领导吃饭等等,这些损害教师权益的做法,却没有人提过一句半句,就在2008年1月17日,本人在腾迅网上看到,一名小学年青的女教师,因为班级考试的成绩不好,而跳楼自杀,由此可以想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担的工作压力,竟能让一名教师跳楼自杀。对于此类的事件,哪个领来关心过? (3)质疑“阳光工资”制度 首先,本人想再度替广大教师问问:什么叫“阳光工资”?所谓阳光工资为什么只有公务员才有?如果按政府的说法:阳光工资是效仿新加坡搞的高薪养廉,防止腐改,那么,再请问:发了阳光工资后,官员如果再贪污、再腐改,相应的法律在哪儿??是否还是像以前一样?发了阳光工资后,官员的贪腐行为收殓一点了吗??没有吧,看看老百姓已经将“阳光工资”改称“腐败工资”就已经明了。 第四、对近年、未来教育业从教人员素质的预测 1、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强师资力量,对专科生和本科生进行了招聘,组织了一批“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岗位上,那么,这些特岗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等方面如何呢?本人所在地的农村学校也有一批特岗教师,从他们考试开始说起。 2006年,本县迎来了四川省第一批“特岗”教师,这些特岗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本县第一批“特岗”教师所需140余人,经网上报名考试,结果是:报名的人还没有所需要的人数多,而只要经过考试的人,都录取为“特岗”教师,而这些教师中,考试成绩最低者两科仅为32分,最高也仅为74分(满分为100分)。而他们全是专科生和本科生啊,这样的成绩,就算是代课教师都能考得出来,这样的成绩能说明什么?能说明的仅仅是这些专科生和本科生的文化素质自身都偏低,有一些“特网”教师自己也说“在外面实在找不到工作”或是“来这里干两年,回去以后考试能多加五分”,这样素质的教师,能教得好学生么?? 2、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在现行的国家政策下,进入教师队伍的人的素质也不会高起来,还会沿续以往的低水平、低素质;说句实话,这样下去,可能再过20年,农村的教育肯定将毁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看到的,有能力,有水平的人,都去找高薪,高福利的工作了,没有人会主动愿投身教育事业。

关于教师地位待遇

关于教师地位待遇问题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发展教育的基本保障。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制度保障: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同时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此,我就对教师的地位待遇进行我所能及的思考,探讨! 那先如今,在中国,教师处于怎么的地位呢,那我就从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来看看这个问题,看看现如今教师到底处于何种地位,是理所当然的为人师表受人敬仰,还是地位不高不受人待见呢? 一、经济地位现状,在现在这样一个非常实际的社会里,社会地位主要是由经济地位支配的,其次是政治地位。在很多大城市作为教师职业压力大之外,收入还是可观的,但是普遍来看教师的经济地位之低是许多人不了解的,不说那些还在山区教书的代课教师,就是正式教师的收入也难以养家糊口。以本地为例,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月工资几百元左右,就是中级职称的教师月工资不过1000多元,学校里最高收入的老师都没有交个人所得税的资格。城区条件好的学校还可能有点福利,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任何福利,本地规定的年终奖金是加发一个月工资和几百元年终奖,生活压力能不增大吗? 有人指责教师过于贪心,责问教师“怎么不和农民工比呢?”,教师和农民工有没有可比性暂且不论,可这名朋友也实在是太不了解现在的工资标准了。本地普通民工的工钱现在是一天70—80元了,另外还得给一包烟、供一餐饭,比教师的收入要高得多。也不说教师的劳动价值了,农民工出卖的是体力、很辛苦,拿这么多工钱也应该,可是现在本地招一名初中毕业的服务员、售货员的月工资也要1000元左右,也比刚大学毕业当教师的工资高啊。 社会上不时还流传“现在教师工资高”的说法,教师中基本上没人承认。其实这些说话多是在社会最底层的穷苦老百姓中流传的,绝大多数行业的人收入要比教师高得多,但他们也要别有用心的附和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打内心里看不起教师的,现在的社会最看不起的就是穷人,其中就包括穷教师。如果教师和农民工比,那么为什么宣传教师地位高呢?原来比最底层农民高那么一点点啊。虽然现在实行什么绩效工资,但是各地差距大,以前是名校教师日子好,现在是绩效工资标准高的地方日子好,有了改善而已,记得有次参加教研活动,工作20多年教师工资不如城市里面工作2、3年的新教师,地区差异啊。

学习教师十条禁令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十条禁令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教师十不准》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2)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往往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侮辱人格的行为。(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再次,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要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教师十不准》的学习也使我更认识到了教师“十条禁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