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方案

(一)研究背景

版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魅力源远流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版画的种类很多,有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但是制作的过程复杂,要求的材料、技法繁多,不易儿童学习。而纸版画却不同,它不仅同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憾力,并且还是一种易于学生学习的画种。纸版画是一种运用各种纸质材料做版材,经过多种不同手段印制的版画,是造型艺术中独立的一门艺术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虽然画幅没有油画、国画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形象的塑造力和艺术的表现力也并不逊色。让小学生从小学习纸版画,可以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版画,不受年龄限制,学生初学就可在纸版画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纸版画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纸版画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纸版画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而本课题主要将纸版画内容定在表现苏州的乡土风貌,注重艺术联系生活,让学生运用纸版画的艺术形式创作有地方特色的作品。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纸版画:就是用不同薄厚、不同表面纹理的纸片及其他跟纸质材料运用剪、刻划、压、撕、拼贴等手段表现景或物制成的版,再通过不同的拓印方法所印出来的画。它具体可分为刻线法、剪影法、折线法、撕纸法、拼贴法、贴线法、揉制法、实物拼贴法、综合运用法等。

小学美术纸版画:在教学的时间中可以更多的体现出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是我国基础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强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能力得到发现和发展。兴趣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为一部分有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以学生的能力、兴趣及苏州的乡土风貌相结合为中心,构建适合小学生的纸版画活动体系。力求探讨纸版画材料生活化,纸版画内容地方特色化。小学生在纸版画活动中作为审美行动的主体,将通过感知——发现美,欣赏——理解美,表现——创作美,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为完善小学生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小学教育版画在世界发达国家早已得到重视,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了版画。比如苏联、保加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它们的儿童版画教育都很有特点,被称为“版画之国”的日本把儿童版画列为小学的必修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多彩。尤其是集体创作的大型木版画和纸版画创意和构图上都别具一格有很浓的童趣感。在日本有很多热心的人为儿童版画教育服务建立了儿童版画工具和材料的工厂。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学会,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少儿版画活动组字。国家教委在90年开始实施全日制小学美术大纲中增设了版画课。因此儿童版画教育在校园逐步兴起被人们熟悉起来。目前在西安、宝鸡、成都、连云港、内蒙、北大荒、秦皇岛等地有着活跃的儿童版画教育的群体,全国少儿版画学会已举办了三届“中日儿童版画教育研讨会”。西安、洛阳、宝鸡同日本版画教育协会建立了交流关系共同促进儿童版画教育事业。但是,我国少儿版画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与目前的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不相符。

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1、小学纸版画是一门绘画与手工的综合课程。相对新课标在许多地方可体现出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丰富和完善课堂美术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爱好、个性,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兴趣,探索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美术新课题。3、小学纸版画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艺。可以表达情趣、歌颂生活、美化环境。在动手动脑的版画制作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完善人格。4、小学纸版画课堂教学在教学的实践中可以更多地体现出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是我国基础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强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能力得到发现和发展。兴趣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为一部分有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5、而本课题主要将版画内容定在表现苏州的乡土风貌,注重艺术联系生活,让学生运用纸版画的艺术形式创作有地方特色的作品。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纸版画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对纸版画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四)理论依据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里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出台和实施,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结构及评价体系作了全面的改革。版画教学,由于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学习方式,在新《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不但不会削弱,甚至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版画教学相对现行的新《标准》在许多地方可体现出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在多方面可以找到它们的交融点和生命力。

纸版画是一门手工与绘画相互结合的综合课程,运用不同的纸板,通过画,戳,刻,等方法制成底版,然后用多种方法把它拓印出来。其取材比较方便,制作简单,却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是一种成本低且容易掌握的版画种类。小学生学习纸版画,可以在制作中同时动手又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对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方面都是一种良好的培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从欣赏到感知,从临摹到创造,在学习中提高鉴赏评价能力,开拓视野。从多方面因素考虑着手,纸版画确实是比较适合小学教学的一种绘画种类。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1、形成比较系统的小学纸版画教学模式:收集有关纸版画的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之上确定好纸版画教学的分期性目标,认真安排活动,做到有条不紊,成熟系统的良好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纸版画学习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欣赏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多次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中增加自信,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和教师间友好合作的“好朋友”关系,形成纸版画学习长久的兴趣。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纸版画的过程中,为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对于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都给与充分的尊重。既鼓励学生从优秀作品欣赏中获得经验,并运用在实践操作中。同时鼓励他们创新的过程,是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能有一个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去体会创作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一系列欣赏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近纸版画,在教师引导之下,获得美得享受。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对大师作品展开大胆想象,讲述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和理解,深入的了解版画作品才能更好的进行创作。

研究内容:

1、小学纸版画活动资源开发与苏州乡土风貌相结合的研究

2、小学纸版画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的研究

重点:

1、以学生的能力、兴趣及苏州的乡土风貌相结合为中心,构建适合小学生的纸版画活动体系。

2、力求探讨纸版画材料生活化,纸版画内容地方特色化。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过程:

一、开发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6月):

1、建立课题组。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职责。

2、完成前测。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对版画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对四、五年级进行纸版画开发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3、通过了解苏州新区的乡土风貌,寻找思考其适合版画专题研究的有利资源,并对现状进行分析评估。

4、制定研究方案。学习教学理论,吃透《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在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提高对教育科研和教法探索的重要性认识,在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酝酿、提出初步研究版画专题开发方案。

5、开题论证。向有关专家、领导、教师介绍本专题研究的目的措施,听取意见,达成共识。

二、开发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1、落实研究的年段与人员,分析前测资料,明确目标、任务、方法。

2、全面分工,全方位查找有关教材内容,建立版画素材资料库,进行专题“选题”方案研讨,确定版画教学内容既突出区域性、民族性等地方特色,又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征、身心发展为特色的专题研究。

3、严格按专题计划实施、授课,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调查、参观、绘画、制作等活动,举办学

生作品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中期报告和经验总结。结合实践经验撰写论文,收集案例,并定时、不定时地组织学习和交流,不断修正专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开发总结阶段:(2018年2月——2018年6月):

1、通过观察、调查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总结纸版画研究开发的相关经验,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专题研究的各类资料(个案、论文、教案、录像、汇报等)。并做好结题汇报公开课。

3、结题实验报告与经验推广。邀请上级单位、有关专家对专题进行成果鉴定。

4、从美术学科出发,推广迁移到其他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格局,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

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了解中外版画教学的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

2、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者切身投入到课题实践活动,已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对教师的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达到由“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的循序过程而产生的深度实践,并由经验最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3、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作品,学会试着观察和倾听了解学生创造力和发展情况,。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阶段成果(

限填5项)

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报告2017.4课题组核心成员

小学纸版画的指导策略研究系列论文2017.6课题组核心成员教师纸版画课堂案例研究课2017.10课题组核心成员

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2017.12课题组核心成员师生作品展作品展2018.6课题组核心成员

3

最终成果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2018.3课题组核心成员学生纸版画制作策略综述论文集2018.5课题组核心成员《少儿纸版画》校本教材成果集2018.6课题组核心成员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组人员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具有较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从事科研的组织、协调、规划、实施等初步经验,参与区级科研项目并取得了成果。

2、对于本研究课题中纸版画这一内容,在美术教材上有多课的体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版画能力,这使得研究课题在实践实施上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一线美术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是研究课题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3、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强调科研引路、内涵发展,所以学校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所需的各项经费和设备,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时间与平台。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

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1.1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1.2.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1.3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才能,逐步养成积极、开朗、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对学及其他文化课和为将来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创造美好的生活能力打下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宋跃电话: 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中心小学 【摘要】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 本领。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能让学生学会审美和创造美。如 何让学生掌握,并学好美术这门课程,是我们每个教师知道深思的 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渗透,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不 在是从前那样,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画的场景,而是在课堂 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知、体会、想象、探索学习,让学生学 中有乐,乐在其中。让学生体会美术课的乐趣。 美术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 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是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 觉形象,作为人民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 要的标志之一。所以上好一堂美术课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老师根据 对学生的了解,对课前的精心准备,以及课堂的精心创造和课后的 反思等等,都要做全面的思考。 一、按照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我们 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美 术的兴趣不够稳定,认识也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掌握和了解 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使学生在感知、意识、理解等方面有所进步。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进入学龄初期,对学美术完全没有概念,这就 需要我们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的 学生对美术学习以有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 会到:各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进 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把美术教育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年级):尝试不同的工具教学,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通过 欣赏作品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采用游戏 教学进行对主题的想象、创造、表演和展示。

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03-13T17:47:58.8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作者:杨文鹏 [导读] 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摘要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多数学校也转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小学美术也并不再像之前一样是以可有可无的学科存在了。但是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仍被普遍使用,因此当代的美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美术素养 前言小学阶段是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的基础时期,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具有生动趣味性的美术课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优秀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虽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大部分地区的美术教师仍然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普及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以其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艺术魅力和特殊功能受到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喜爱,迅速在全国大部分学校得到普及。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让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学情境不足等问题,通过动画、影像、视听结合的先进手段,不仅能够打造生动有趣的小学美术课堂,而且能够将美术教材变得栩栩如生,小学美术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再也不是纸上谈兵的枯燥乏味,而是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例如,教师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第九课《蜻蜓飞飞》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有关蜻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和直观的了解蜻蜓,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还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进行导入,比如:“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去昆虫世界认识一个新朋友”类似这样的趣味导入,之后紧接着播放蜻蜓的相关影像,通过视频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准备蜻蜓的标本让学生们进行仔细观察,钻研其中的细节,从而进行美术的创作。课程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保护蜻蜓的意识,教导学生蜻蜓是吃害虫的益虫,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异性在于其实践性较强,再加上小学生正处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人生阅历的阶段,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和学校度过的,生活是教育的基础,生活也是美术的来源,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将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通过接触并且留心观察生活,能够更加真切地清楚地认识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去发现生活的美。美术学科属于一门艺术视觉学科,如果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照猫画虎,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例如教师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彩泥世界欢乐多》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富有生活化的橡皮泥贴画作品,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之后教师趁势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作品的制作过程,然后在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用橡皮泥制作自己想要创作的日常生活的事物,最后进行作品的展示。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计划大多数是以教材为主,教师自主教学补充的内容较少,有些时候由于教材更新较慢,所以有些教学内容并没有及时的更新,以至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课堂内容缺乏新鲜性,使得学生们对于美术课堂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抵制心理。而且仅仅依靠教材上的有限知识,很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时代特点,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突破传统美术教材的局限性。例如,教师可以试着开展一些美术课外活动,美术课外活动的教育目的与课堂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同于课堂教学,相比于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美术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安排学生参观有关美术的展览、还有艺术博物馆等课外美术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些知名画家举办的画展也是拓宽学生美术视野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提前探究一些能够激发创作灵感或者是风景优美适合写生的地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这些多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在学生的美术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注重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毛焰.巧借审美能力之帆,构建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之船[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0+12. [2]陈颖.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85.

小学美术学情分析(分三个学段)

小学美术学情分析 第一学段: 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 造型表现: 低年级阶段,一般意义上美术学科分类界限非常模糊,造型活动均是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游戏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设计应用: 低段年级的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 在1-2年级中,能从对事物的形和色有一定的了解,从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中的兴趣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简短的话语表现自己的感受受。 综合探索: 在低年级,综合探索的内容是以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通过过造型游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 小学三四年级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 造型表现: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造型游戏的活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也增加了包含构成意识的造型游戏。 设计应用: 学生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如果“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稀”等组合原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旨在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 3-4年级的学生,应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进行造型游戏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自己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 两河口镇中心小学王锦勇 摘要:当今社会呼吁素质化教育,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今后的美术教育应注重多角度、多思维、多形式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审美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今社会呼吁素质化教育,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在美术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很多重要的内容,诸如:美术情感的交流、美术素养的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等。学生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学生也习惯了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的这种训练模式。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习”的过程。这种没有用“心”去画就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因而今后的美术教育应注重多角度、多思维、多形式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笔者将从一下几个方面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创新。 一、开放教学内容,多角度整合教材 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停留在对教科书的把握,极少有人对教学内容的深挖。在当今的美术教学不能只局限在美术教材的内容,我们更应该放眼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尤其是网络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知识面不在受时间和地方性的限制的前提下,我们的美术教学内容也应该有广阔的视角。 1、着力挖掘地方教材 地方课程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现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能够协调发展。美术教学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

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用思维导图

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用思维导图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用思维导图 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摘要】教育教学不能纸上谈兵,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学生丧失了积极性,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分析,进而结合目前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修正传统教学模式,设计适合本身的思维导图教案,达到了高效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美术教学;思维导图;小学教学 思维导图作为培养心智的图形思维工具,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教育战线。而且也取得良好的成绩,当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更加直观的教学,也是美术教学的又一次革新,本文立足该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美术教育中思维导图应用必要性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的局限性 在现阶段美术可教育中,仍然存在对于美术教学认识不足的情况,进而造成了美术课堂非常刻板。但是这种刻板的教学环境和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格格不入的,更是会打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学内容单一化也是在美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情况,很多人认为小学生美术教学就是绘画课,禁锢了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其实在我国小学美术教材中,美术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如何,还需要教会他们发现美,欣赏美以及这些绘画背后的人文故事,在这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展开进行。 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步成熟,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改善现有美术教学的局限性有了成熟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发现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想法,而思维导图恰恰符合要求,能够较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正切合了美术教育对于创造和个性的培养。思维导图是有多位教学前辈和业界专家提出的一套系统理论,其既考虑人本身脑结构,也考虑了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因此只要利用好这套理论,不仅符合我国教育改革,也为美术教育添加了新的血液和灵魂。 2.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把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有其独有的优势,一方面,小学生知识面涉及少,而思维导图恰好具有简单,直观,清晰的特点,其从中间向四周的放射形式,也非常容易理解,小学生能够很好的接收这种思维开发方式。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另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笔者发现利用思维导图不仅仅可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让学生们认识了简单的图形。利用这些简单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多边形构图,丰富学生的构图方式。 在教案编写方面,教案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如何做好教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结合思维导图,结合学生的年龄段,进行教案的编写,结合本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其具有形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设计时,在中心位置画上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要求,引发出相关的问题,后续利用问题引导寻求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寻找

小学三年级美术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美术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 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材的分析: 1、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2、突出动手、动脑性,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难易程度适合三年级的学生。 三、教材的结构: 本教材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计具体课题。本教材在体力上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设计课题,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显线,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授为隐线,穿插并行。 四、教材的特点:

1、强调熟悉性、体现生活化本册教材非常强调熟悉性和生活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加以升华利用只有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学习才可能是生动的。本册书本着这个原则,设计了大量这样的课,让学者有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更便于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材料,真正把艺术溶于生活中去。 2、体现联贯化本册教材特别强调联贯化,每个主题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到设计应用,体现了联贯性。先进行欣赏评述,让学生从色的感受上,体会对比与协调所体现的不同效果,可以采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要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调色练习,即《三原色. 三间色》和《粉印纸版画》,这样学生就能把“对 比”“协调”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词语有所理解了,同时我觉得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对比”“协调”的美能作出正确、全面的认识。如《远古的动物》等课,都是先通过欣赏、了解、认识到画画、做做这一过程,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特点,可激发兴趣,提升到理性的认识。新课标倡导的理论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本册教材中,有《生活离不开电话》,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学习相结合,加以升华利用,培养学生愉悦、美好的健康的情感,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制作。《亲昵》让学生凝聚全部情感,学生不仅会十分投入,也会很有兴趣,并能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父母或他人的尊敬与热爱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 义和作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策略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是不但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检验美术教学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是否有收获。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理解并改进美术教学,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动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已定的美术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形成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精彩,才能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升素质。所以,教师应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实现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游戏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使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水平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艺术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如在《形的联想》一课中,一走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到:这是什么?学生有的猜是太阳,有的说是西瓜,还有的说是一个钟。这样一个“猜物”的游戏使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动学生持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如在教《猜猜我是谁》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课件: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树木后面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的只露出了一部分外形特征,如:小兔耳朵、斑马腿、狐狸鼻子、孔雀羽毛、松鼠尾巴等;有的则只听得到叫声,如:猫、狗、牛、羊、老虎等动物的叫声,我采取了小组比赛,请学生根据这些外形特征和声音特征找一找森林里来了哪些小动物。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牢牢吸引住了,纷纷聚精会神的寻找辨别,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既热烈活跃又轻松愉快。每找到一种小动物,全班同学都会不由自主得学一学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姿态,充分显示出游戏教学的巨大的魅力。通过游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欣赏策略 欣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视觉艺术所有的问题都是通过欣赏、观察来解决的,美术的教学势必要遵循视觉艺术的规律。同时,欣赏水平的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我们才能谈审美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在让学生实行欣赏时,必须选择含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或具有强烈美感的图片、实物,让学生实行欣赏。如在《会动的线条》时,我出示吴作人大师的国画作品实行欣赏,通过与大师作品的近距离感受、对话和欣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使用,画

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摘要:绘画是小学生表达思维活动和自身思想情感的特殊语言。通过绘画教学,学生能够利用画笔表达所见所想,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大有裨益。美术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所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因此,美术教师应从小学 美术教学开始,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情感,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放飞思维,从 而促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培养和发展。本文着重就小学美术教学的 有效方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学同仁提供些微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肢体表演;放飞思维;疑问 小学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是培养 学生热爱大自然,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提高小学美术教学 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的应试教学环境下,美术被定义为副科,许多 教师和学生认为美术教学可有可无。小学美术教师在上课时,大多通过展示范画,让学生模仿做画的方法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科学,又显得呆板,对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毫无益处,相反还会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小学美术 教师就必须及时转变对美术课程的看法,重视美术在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审美,培养学生创造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小学 生的美术素养得以不断提高。 一、借助肢体表演增添生趣 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简单的一个动作可以表达无数个意思,配合有声语 言则会给人物形象增色添彩。小学生天生是表演的天才。他们可以通过表演活灵 活现地展示各种事物。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可以借 助肢体语言的丰富性和形象性,让学生来扮演各种各样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神奇的大树》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借助肢体语言,通 过表演的形式来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大树,为课堂增添了许多生趣。课堂上,我让 学生说一说大树都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见过动画片里的大树?接着,我让学生 想一想神奇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动作和表情来展示大树的神奇?小学 生活泼爱动,这样的表演环节深受他们的喜爱,一个表演着“目瞪口呆”,一个又 表演着“快速旋转”,一个又表演“瞬间移动”,使得美术课堂充满了童真童趣。学 生受此启发,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神奇的大树。 二、鼓励学生大胆放飞思维 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较浅,有时候难以用复杂而准确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 世界,这时他们就会借助绘画这一特殊的视觉语言,将自己心里想要表达的内容 用画呈现出来。因此,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都是其内心真实想法的表述,都应该 是独一无二的。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一概而论,用统一的框架,统一的标准去限制学生的创作,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放飞思维,去想象,用本 身特有的稚嫩的画法去表现世界中的事物。 例如,在学习《秋冬的颜色》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在绘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 大胆地放飞思维去想象,画出秋天和冬天的美。一提到秋天,人们的固有印象就 是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一提到冬天就是白雪皑皑,万物萧条,连世界都是灰色的。于是,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想一想秋天和冬天还可以用什么色彩去表现,如 果是在童话世界里秋天和冬天又是什么样子的。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把自 己对秋天和冬天的情感沁驻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从而促使学生画出了光怪陆离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章驮乡教育办公室钱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不能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整合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提升了语文能力的生成作用。 实施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需把握教材使用、学习内容、学习空间三个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因动手实践而精彩。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1.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科学地整合教材。首先是学科间的整合,如语文与美术课完美结合,让学生给古诗配画、写绘画日记、或用绘画表达课文内容等,就是要学生在绘画中放飞思维,在想象表达中创新思维。再如,语文与

品德课结合,进一步丰富文本,升华情感,如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多彩的春天”,第二组“家庭生活”可与品德课上的“美丽的春天”、“温暖的家”结合起来学习。其次是教材内部的整合,分两个层次:一是单元内的整合,强调归类学习,以一篇带多篇,将存在相同之处的几篇课文安排在同一时间学习。如“走近鲁迅”单元,可精讲《少年闰土》,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其余几篇课文。二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教学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编排顺序学,可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使用,如写人物的可调整在一起,写景物的调整在一起,散文调整在一起等。 2.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让学生观察研究校园植物,利用图书室、微机室查阅资料,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在家中动手实践,到野外亲近大自然,学习生产生活技能等,把校园、图书室、社区、家庭、旅游景点等变成学生学习、求知、感悟的课堂。比如今年春天我们这里下了自去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我觉得这是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就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堆雪人、打雪仗,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活动结束,我让孩子们说一说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孩子们说的头头是道,神采飞扬。 二、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创新了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

小学美术学情分析

小学美术学情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四年级美术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摘要]: 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及时启发和帮助学生;而且使教师把握住指导学生的有利时机。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努力的方向。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美术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评价过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环节。 [关键词]:自我评价;表现评价;评价方式;评价体系 正文: 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美术学科教学评价与过去大有不同,过去的做法过于注重静态评价通常是参加美术比赛,或教师一人说了算。现今的做法则特别关心学生美术学习的变化与成长,强调学生个人本位,评价其学习成果。如何使“评价”这一环节在完成美术教育目标、实现美术教育价值中发挥重要的导向、诊断、交流和激励作用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新美术课程评价,由于美术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语汇体系,美术学习方面的求知是透过对外在物体的观察与对内在心像的想象来达成的。因此,美术教学评价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评价。要使我们的美术教学评价做的更好,必须先了解它的的特征。那么新的美术教学评价有何特点呢?具体如下:(1)强调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做为评价的基础,将常规参照机制改为标准参照机制,有利于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每一位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2)重视形成性评价,延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质量的范围。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重视对其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与他人合作的表现等方面的评价。(3)提倡采用与美术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相对应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4)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攀比与选拔功能.(5)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从静态的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选题 小学美术课的大多数课程类型都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主动接受的,但欣赏课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总是一个让很多美术教师都很困惑的课题类型,在这种美术课中很多美术教师都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此种类型的课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上欣赏课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学习。那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呢?很多孩子不喜欢上欣赏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问为他们对老师所介绍的作品毫无所知。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们必修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美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和“全面发展”,明确了美术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任务,是艺术素养的教育,不是专业技术的教育,它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强调艺术素养的提高,而美术欣赏则是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提高判断能力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 通过几年来对美术课本的总体分析发现,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外,教材的审美内容约占总课时的20%,并设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部分内容,这就向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美术欣赏课来加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其中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对于美术欣赏的重视不够,一些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偏离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欣赏课在绘画技能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作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通过绘画基础训练,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及审美情操。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寻找正确有效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欣赏课仅让学生了解某个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理解某件作品的特点是不够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又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等有直接关系,这些都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这样学生才能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个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使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发思考自主探究,创新才能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这也是美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心得反思随笔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很多老师都说,上美术课很轻松的,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它也是为其他教育学科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作用。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我们不能忽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能让他们一味的临摹美术书上的示范作品,更不能让美术课成为自习课的代言词。什么样的美术课才称得上好?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我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出一些启示。 1.熟悉教材,备学生,备好课 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前提条件:熟悉教材、备学生、备好课,三者缺一不可。其实有很多的课时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上,例如四年级有两个课时是植物泥浮雕和动物泥浮雕,那么,我还会另外安排三个课时:人物泥浮雕、风景泥浮雕、自由创作自己喜欢的泥浮雕,四年级还有中国画的课程,一般只有两个课时,我们可以从中国画课程上多安排几个课时。重点课程反复练习也让他们对技法熟练了。这样,一学期下来,课程也就满满的,不会存在美术课还有上自习的时间了。其次,要明确教学要求,设计好教学过程。一节课要教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对他们完成任务的要求是什么,培养哪方面的绘画能力,在上这节美术课之前心里要有个底,根据学生设计好教学过程,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这样课也就上得生动、完美些了。老师上课好比演员演戏,如果你事先不了解情节、人物性格、背好台词,在心底预演几遍,这个演员就不能演好这部戏。老师要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设计好教学过程,做一个引导者,将课堂一步步引向高潮! 2.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枯燥无味而且单调的美术课,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兴趣,他们只会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还不如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探究观察动手,得到的知识远远要牢固、深刻得多。所以说: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让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积极的去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教学任务。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采取趣味式教学或游戏式教学,形式可以千变万化,让他们保持其新颖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兴趣,他们便会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我通常在上课前讲个小故事,或者给他们看一些图片,或者提出一个小问题让他们先畅所欲言引入课题,营造了一个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提起他们的兴趣,使之成为动力,为之后的教学效果做铺垫。在课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穿插点音乐,让学生高涨的兴趣和着欢快的乐曲节奏轻松完成作业。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很重要,兴趣可以成为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动力,成为他们绘画自信的源泉,成为放飞想象力的跳板,成为作品创造力的阶梯。 3.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有时候老师可以给一些表象丰富、准确的图片给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如《蒙娜丽莎》。老师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展开思维活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的学习环境,给他们一些心灵自由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应该怎么画,而是先给他们一个画画的主题,内容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去想象,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不管画得怎么样,一开始就要对他们的画表示肯定,让他们尽情的画,让他们自己通过平常的观察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加工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画画时,他们会自然流露,随心所欲,异想天开,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