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这一课,就是教材修订后增加的部分,在这节课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情境图来反应问题,这种设计有利于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理解图意),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用“图里有什么”做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教材用“怎样解答”做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用“解答正确吗”做提示。这样的设计,学生能更好的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为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四能”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我在教学这节课时,时刻注意以学生情感的最佳发展区为生长点,有效的加强了学生的“四能”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数学本质、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表征。

一个生动、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课堂增色,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对于这节课的情境我思考过很多种,第一次试讲时,我设置了一幅有很多小动物的图画,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但是课后试讲中,觉得这与教材的情境图有些脱节,有点画蛇添足,于是根据一年级孩子年龄特点,我(直接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引入,兔妈妈和爸爸带领兔宝宝来草地上摘蘑菇了,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看图画审题时又难免会受到非数学性因素的干扰,课堂上,学生不光关注到了小兔子的只数,还关注到了蘑菇,因此在第二次试讲时,我的问题指向性就更强了,关于小兔子,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这样学生就很快找到了左边有四只兔,右边有2只兔。我随后跟了一句,你真善于观察。课后周老师说我的评价性语言没有及时跟上,点评不到位,这里还能体现出学生能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左右,进行有顺序的观察,并加以描述,以此来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紧接着给学生介绍认识两位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从而提炼出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第一次认识大括号,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让学生用手势比划比划,边比边说,这样问题就表现得完整而深刻,也让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是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不仅仅只是获得问题的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关注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这节课中,一年级的孩子虽然是第一次解决问题,但是绝不是一张白纸,在学前教育中,孩子对加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看到图画多数孩子马上就能说出算式,4+2=6,但对数学知识中的条件与问题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正如在试讲中,让孩子根据数学信息,试着提问题时,有位学生说:合起来一共有6人。马上把答案说出来了。课后研讨中,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因势利导:你已经把答案告诉大家了,能把他换成考一考别人的问题吗?这样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问题,也就会学着提问题了。另外教材中给了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堂上逐步引导孩子从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几个步骤去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策略,如:认识大括号让学生借助动作,练习加强学生对比,编写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正是这些细节的处理,学生及时回顾体验、感悟方法,一步步剥离表层信息抓住生成数学信息建构起用加法初步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关注数学学习情感,帮助学生融入数学学习。

在这节课中还注意关注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如在练习中创设闯关游戏,增强学数学的趣味性,提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乐的加入数学学习,在扮演小老师的过程中甄别错误,在实际应用中拓展延伸,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求一共有多少条小鱼,此题的设置也体现出了分类思想。另外,考虑到一年级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创编了课间操:“解决问题顺口溜”,既放松了心情,又回顾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在玩中学,一举两得。在这节课的结束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周围,找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价值所在。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孩子年龄小,动手能力还不够强,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最后,我想感谢学校领导和周老师给我这样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本节课的不当之处还肯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