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了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等在内的众多艺术形式之中,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服装设计中的美学法则。其主要有比例、平衡、韵律、视错、强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比例

比例的概念来自数学黄金分割比,在服装设计中往往指的是服装各部分的尺寸比、不同色彩的面积比或不同部件的体积比等,如服装的褶皱疏密的对比,厚重的外衣面料与薄如蝉沙的内衣面料的面积比。服装设计的比例会随潮流的改变而变化,不一定绝对符合黄金分割比,但一定遵循美的原则。

2、平衡

平衡是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涵义也不同。服装设计中的平衡更强调的是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感受,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对称是平衡最简单直接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对比的各方在面积、大小、质料等方面保持相等状态的平衡,传达一种严谨、端庄、安定的感受,但有时未免显得呆板无趣,常应用在军服、制服的设计中。不对称平衡指对比的各方以不失重心为原则,在色彩、尺寸、款式等方面互相补充,保持整体的均衡统一。相较前者,不对称平衡更活泼,多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

3、节奏、韵律

节奏、韵律本是音乐的术语,指音乐中音的连续,音与音之间的高低以及间隔长短在连续奏鸣下反映出的感受。在视觉艺术中点、线、面、体以一定的间隔、方向按规律排列,并由于连续反复之运动也就产生了韵律。这种重复变化的形式有三种,有规律的重复、无规律的重复和等级性的重复。这三种韵律的旋律和节奏不同,在视觉感受上也各有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服装风格,巧妙应用以取得独特的韵律美感。

4、视错

由于光的折射及物体的反射关系或由于人的视角不同、距离方向不同以及人的视觉器官感受能力的差异等原因会造成视觉上的错误判断,这种现象称为视错。

例如:

(1)两根同样的直线,水平与垂直相交,垂直线会错感觉比水平线长。

(2)取三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如图进行分割,人的视错会认为竖线多的长方形比一条竖线的长方形长。

将视错的认识运用于服装设计中,可以弥补或修补整体缺陷。例如利用增加服装中的竖条结构线或图案来掩盖较胖的体型。视错在服装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视错规律进行综合设计,能充分发挥造型的优势。

5、强调

服装须有强调才能生动而引人注目。所谓强调因素是整体中最醒目的部分,它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有“特异”效能,具有吸引人视觉的强大优势,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在服装设计中可加以强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位置方向的强调,材质机理的强调,量感的强调等等,通过强调能使服装更具魅力。

6、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构成服装形式美诸多法则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变化是指相异的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时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比和差异的感觉,变化具有多样性和运动感的特征,而差异和变化通过相互关联、呼应、衬托达到整体关系的协调,使相互间的对立从属于有秩序的关系之中,从而形成了统一,具有同一性和秩序感。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在服装设计中既要追求款式、色彩的变化多端,又要防止各因素杂乱堆积缺乏统一性。在追求秩序美感的统一风格时,也要防止缺乏变化引起的呆板单调的感觉,因此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并保持变化与统一的适度,才能使服装设计日臻完美。

服装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服装造型属于立体构成范畴,服装设计也就是运用美的形式法则有机地组合点、线、面、体,形成完美造形的过程。点、线、面、体既是独立的因素,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一项优秀的服装设计也就是在服装中对各个因素独具匠心的应用,同时又使整体关系符合美学基本规则。与整体间的数量比值。对于服装来讲比例也就是服装各部分尺寸之间的对比关系。例如裙长与整体服装长度的关系;贴袋装饰的面积大小与整件服装大小的对比关系等等。对比的数值关系达到了美的统一和协调,被称为比例美。

1、点

点在空间中起着标明位置的作用,具有注目、突出诱导视线的性格。点在空间中的不同位置及形态以及聚散变化都会引起人的不同视觉感受。

(1)点在空间的中心位置时,可产生扩张、集中感。

(2)点在空间的一侧时,可产生不稳定的游移感。

(3)点的竖直排列能产生直向拉伸的苗条感。

(4)较多数目、大小不等的点作渐变的排列可产生立体感和视错感。

(5)大小不同的点有秩序的排列可产生节奏韵律感。

在服装中小至钮扣、面料的圆点图案,大至装饰品都可被视为一个可被感知的点,我们了解了点的一些特性后,在服装设计中恰当地运用点的功能,富有创意地改变点的位置、数量、排列形式、色彩以及材质某一特征,就会产生出奇不意的艺术效果。

2、线

点的轨迹称为线,它在空间中起着联贯的作用。线又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它具有长度、粗细、位置以及方向上的变化。不同特征的线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例如水平线平静安定,曲线柔和圆润,斜向直线具有方向感。同时通过改变线的长度可产生深度感,而改变线的粗细又产生明暗效果等等。

在服装中线条可表现为外轮廓造型线、剪缉线、省道线、褶裥线、装饰线以及面料线条图案等等。服装的形态美的构成,无处不显露出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法国的迪奥(Dior)就是一位在服装的线条设计上具有其独到见解的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师,他相继推出了著名的时装轮廓A型线条、H型线、S型线和郁金香型线,引起了时装界的轰动。在设计过程中,巧妙改变线的长度、粗细、浓淡等比例关系,将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构成形态。

3、面

线的移动形迹构成了面。面具有二维空间的性质,有平面和曲面之分。面又可根据线构成的形态分为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偶然形等等。不同形态的面又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感,偶然形具有随意活泼之感等等。面与面的分割组合,以及面与面的重叠和旋转会形成新的面,面的分割有以下几种分割方式:直面分割、横面分割、斜面分割、角面分割。在服装中轮廓及结构线和装饰线对服装的不同分割产生了不同形状的面,同时面的分割组合、重叠、交叉所呈现的平面又会产生出不同形状的面,面的形状千变万化。同时面的分割组合、重叠、交叉所呈现的布局又丰富多彩。它们之间的比例对比、机理变化和色彩配置,以及装饰手段的不同应用能产生风格迥异的服装艺术效果。

4、体

体是由面与面的组合而构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的概念。不同形态的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体也将表现出不同的视觉形态。

体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服装设计中的基础要素,设计者要树立起完整的立体形态概念。一方面服装的设计要符合人体的形态以及运动时人体的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对体的创意性设计也能使服装别具风格。例如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LsseyMiyalci)就是以擅长在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强烈雕塑感的服装造型而闻名于世界时装界的代表人物,他对体在服装中的巧妙应用,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设计风格。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 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应注意: 3、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 4、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端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

浅谈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即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质材等形式因素的组合构成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是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如红色通常显得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蓝色显得宁谧、沉重、悒郁、悲哀;绿色显得冷静、平稳、清爽;白色显得纯净、洁白、素雅、哀怨;黄色显得明亮、欢乐等。形状和线条作为构成事物空间形象的基本要素,也都具有极富特色的情感表现性。如直线具有力量、稳定、生气、坚硬的意味;曲线具有柔和、流畅、轻婉、优美的意味;折线具有柔和、突然、转折的意味;正方形具有公正、大方、固执、刚劲等意味;三角形具有安定、平稳等意味;倒三角具有倾危、动荡、不安等意味;圆形具有柔和、完满、封闭等意味。声音本是物体运动产生的音响,其物理属性是振动。它的高低、强弱、快慢等有规律的变化,也可以显示某种意味。如高音激昂高亢,低音凝重深沉,强音振奋进取,轻音柔和亲切等。把色彩、线条、形体、声音按照一定的构成规律组合起来,就形成色彩美、线条美、形体美、声音美等形式美。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也即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齐一与参差、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黄金分割律、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等。这些规律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不断地熟悉和掌握各种感性质料因素的特性,并对形式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 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端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以下是关于形式美法则在不同方面的体现: 建筑形式美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是指将自然形态经过人为加工而成为一种新的美的形式。作为内容存在方式的形式,包含两方面的联系,首先是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和排列方式,称为内形式,其次是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即呈现于感觉形象的外观,称为外形式。如建筑物的结构与造型,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可采用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这是它的内形式;建筑物的外观造型、细部装饰、门窗柱及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这是它的外形式。事物的外形式美,总是诱发人们去欣赏它。 绘画形式美 面对一幅画,先从哪里看起呢?古人说得好:“观看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传染,然后形似。”一幅画的好坏主要不在画得像不像,而在于主题能否扣住鉴赏者的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从中受到教育、感染和启发。画得像不像只是一种手段,有的画需要像,有的画就不需要绝对像,像了反而不好。欣赏中国画一般依据南北朝时代谢赫在《古画品录》序言中首倡的“六法”,其中“气韵生动”已成为品评中国画优劣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是指画家借助于笔、墨、色等在画面上对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是对

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一、课程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六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它是在学生前几课初步了解了美术鉴赏相关的基础知识之上,开始学习的专业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从本课开始学生进入到美术专业领域欣赏评鉴活动。本课涵盖两个概念: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间的关系,其中涉及美的不同形态,本课应让学生掌握在形式美构成的元素、手段、规则的基础上理解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异同,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教材容量大且难度深,加之对高中学生是否有相关知识支撑不了解,授课难度非常之大。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涉及整个艺术领域,提到了一个很专业的高度。而对高中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储备情况和基本素养也一概不了解,本课教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设计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以校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中注重美术本体知识的渗化理解,运用媒体手段扩大知识的外延与内涵,使学生深入理解全课要点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美的多种形态,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美术鉴赏活动。 2、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欣赏评述、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阔学生视野,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科体系,完善、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审美品位。 五、教学评价: ①能否积极探究,大胆正确描述范例所展示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人文内涵。 ②能否运用艺术美和形式美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美术作品赏鉴问题。

什么是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了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等在内的众多艺术形式之中,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服装设计中的美学法则。其主要有比例、平衡、韵律、视错、强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比例 比例的概念来自数学黄金分割比,在服装设计中往往指的是服装各部分的尺寸比、不同色彩的面积比或不同部件的体积比等,如服装的褶皱疏密的对比,厚重的外衣面料与薄如蝉沙的内衣面料的面积比。服装设计的比例会随潮流的改变而变化,不一定绝对符合黄金分割比,但一定遵循美的原则。 2、平衡 平衡是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涵义也不同。服装设计中的平衡更强调的是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感受,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对称是平衡最简单直接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对比的各方在面积、大小、质料等方面保持相等状态的平衡,传达一种严谨、端庄、安定的感受,但有时未免显得呆板无趣,常应用在军服、制服的设计中。不对称平衡指对比的各方以不失重心为原则,在色彩、尺寸、款式等方面互相补充,保持整体的均衡统一。相较前者,不对称平衡更活泼,多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 3、节奏、韵律 节奏、韵律本是音乐的术语,指音乐中音的连续,音与音之间的高低以及间隔长短在连续奏鸣下反映出的感受。在视觉艺术中点、线、面、体以一定的间隔、方向按规律排列,并由于连续反复之运动也就产生了韵律。这种重复变化的形式有三种,有规律的重复、无规律的重复和等级性的重复。这三种韵律的旋律和节奏不同,在视觉感受上也各有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服装风格,巧妙应用以取得独特的韵律美感。 4、视错 由于光的折射及物体的反射关系或由于人的视角不同、距离方向不同以及人的视觉器官感受能力的差异等原因会造成视觉上的错误判断,这种现象称为视错。 例如: (1)两根同样的直线,水平与垂直相交,垂直线会错感觉比水平线长。

浅谈戏曲形式美

浅谈戏曲形式美 在世界戏剧表演艺术三大体系中,中国的戏曲艺术独具一格,有其自己的特色。除了程式化,虚拟化等这些审美特征外,戏曲艺术还特别注重形式美。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和外在形式。所有的舞台艺术都讲究一定的形式美,再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美的形式来包装,这一点,戏曲艺术尤其如此。戏曲艺术注重形式美,不仅体现在化装服装,舞台美术等方面,也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 中国戏曲表演是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特点是溶歌、舞、剧于一炉。其实,一切舞台表演艺术(如话剧,歌剧,舞剧,杂技等)都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在其表现手段上都或多或少地综合着几种艺术美。但中国戏曲艺术,却有它自己独特的美学个性。首先,戏曲艺术它几乎溶合了包括语言、诗词、音乐、舞蹈、雕塑、武术、杂技、绘画、工艺、建筑等一切的艺术美。任何一种表演艺术,都没有象戏曲这样,把自己的形象全部溶化在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美之中。其二、戏曲艺术所综合的诸美,其中有些环节虽然有其一定的客观独立性。但戏曲不同于其它表演艺术形式的是,在戏曲舞台艺术上,每一种艺术美,都被溶化到表演中来,成为塑造形象的直接手段,成为形象本身。其三,在戏曲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戏曲艺术和它的受众都特别地注重形式美。而且形式美贯穿于戏曲表演艺术的始终和各个层面。 一、语言形式美 话剧和戏曲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思想情感、塑造人物的。但戏曲和话剧不同,话剧的语言关键要规范化,而戏曲的语言

和语音却是丰富多彩的。我国的戏曲剧种众多,构成各个剧种除了音乐,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言。各种地方戏曲,都有各自的语音美。它们或悠扬,或豪爽,或俏丽,或激越…… 这些各不相同的语言,到了戏曲舞台上,它们便和同是舞台表演的话剧不同,戏曲语言的念白,它的表现形式特别讲究吟诵美。此时它的音韵和生活中的话语很不一样,它讲究抑扬顿挫,四声的抑扬回旋,声音的韵律节奏。 很多剧种都有两大声系的念白,如京剧的念白分为韵白和京白,黄梅戏的念白分为大白和小白等。京剧的京白和黄梅戏的小白,都是比较生活化的语言,音调也很接近生活化。但韵白和大白就不同了,它的声调比较夸张,吐字讲究“喷口”,分清“尖团”,严守“出声、行音、归韵”,依照“突阴平,抑阳平、回旋去声、扬滑上声”这一处理语音语调的艺术规律,进行拖腔行韵。 “千斤白,四两唱。”从这个话里可见戏曲对道白的重视程度。戏曲的语言,不管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什么情感,但首先一条,你语言道白的外在形式一定要美,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 二、音乐形式美 语言和音乐结合,便产生了剧种音乐。戏曲音乐是剧种的生命,失去了这个剧种的音乐,就没有这个剧种了。这一点和话剧电影不同,后者只是把音乐作为某些场景的配乐、插曲,音乐基本上还是客观的,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而在戏曲表演里,它是塑造形象直接的和主要的艺术手段。 戏曲音乐又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 声乐当然就是指剧种的唱腔了。“言为歌之本”。这一点,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美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到了现代,人们更是将“美”变成了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啊!既然“美”是在人类追求的精神享受,那么什么才是美呢?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自身文化修养的高低,还有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导致了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有的人喜欢那巍峨的高山,因为只有站在峰顶才会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有的人喜欢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以内那惊涛拍岸,海天一色的景致会使人心旷神怡。还有的人喜欢色彩斑斓的夕阳晚景,因为看着那太阳从西边落下的时候,会让人不自觉的回忆起从前的时光。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是那色彩斑斓的夕阳。这都是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积累,才使我们逐渐的发现了美,进而产生了美学思想。直到近代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之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Baumg arten1714---1762).他是普鲁士哈列大学的哲学教授。他继承了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加以系统化。美,需要基本的表现形式及法则才能将美的朱笔表达出来。像本文前面所提的山峰.大海和夕阳。就是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完美体现,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认为形式美与艺术美的法则有以下几条: 形式美法则: 1.对比与统一 2.对称与均衡 3.比例与视觉重心 4.节奏与韵律 5.和谐与自然 艺术美法则: 1.意境与意象 2.美的灵魂及其原动力 先说形式美的法则: 1.对比与统一 对比与统一,顾名思义就是将两个反差极大的要素,成功的搭配在一起。虽然让人感觉对比鲜明强烈,却并不相互矛盾。 对比(对立) 例如,色调中的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对比,生活中的大与小,长与短,高与矮。季节中的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等。 统一(调和),就是将各种差异因素调和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与“同”(一致),对比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并列。例如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是临近的色彩。2 在现实生活中,将两种差异因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觉鲜明.活跃.主题突出却不失整体。 例如,在音乐会里,一首乐曲的高音与低音,长声与短声的巧妙搭配会让听众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的感叹。 唐代诗人陈陶写的《陇西行》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 知识点一、艺术美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 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 (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

浅谈现代油画的形式美

浅谈现代油画的形式美 形式美就是现实形象或艺术形象的形式之美、它包括构成形象的色、线、形、音、这些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的美。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而油画作品的艺术形式美对构成的规律和语汇的探索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同时也为油画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油画天然石二维的一部浩瀚的油画史,一方面一直伴随着真实空间对二维的表现形式的挑战和二维依托媒介对空间描绘的幻觉;另一方面是平板画面表现的物理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油画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一是油画艺术的依托媒介的物理事实;二是客观形态作为油画形象自身所包含的抽象意味。我们可以把这两点称作油画艺术的装饰美感。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形式油画艺术的画面结构方式是艺术家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组织要素往往表现出节奏、韵律、比例、均衡等组织秩序和排列关系,这些视觉符号在形式上的延展与进退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形,应该说这些情形是把握了油画艺术形式美感的重要尺度。 在一幅好的油画作品中,色彩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形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印象派画家所表现出来的大胆的奔放的笔触绚丽的色彩、意蕴的边线等营造了作品较为深远的意境,在当代绘画中画面中的形式构成了画面的骨架,构成了的元素极其重要如果说色彩和形式是画面的内在美,那么构成则是画面的内在美那么,构成则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没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另外在艺术创作中,首先要艺术构思,是“形之于手”。是更为艰辛的实践操作过程,同时是前者的实现过程,也是艺术构思的深化、充实、修正和提高的延续过程、还是不断检验原来的旧构思、探索、推进新构思的过程。我想每一个艺术家的的创作经历是不同的但创作的理念应是相近的。艺术创作过程就画家不同因素,创作过陈是不同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作形式的过程,是艺术产生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作活动,创作过程伴随作者强烈的心理活动因素遵循绘画产生的特殊规律。艺术传递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作品。无论是什么画种都是由一定的物质材料用你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我在艺术传递我重点表达色调,意象,构成,技法,因为我是用这些因素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每一张新画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生命的脱变。 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这样写到“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之中,首先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油画实践甘苦谈》” 他对传统中国画和油画形式的融合有专门的探求。作品《富春江畔》(1963)、《富春江》(1963)、《微山湖》(1962)等作品可以看到他对传统山水和树木画法的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审美意境."空灵"、"萧疏"、"淡泊"、"飘逸".时而直接时而含蓄地流露于画面之中。显然这些情调与油画材料的凝重、具有塑造性等性质有距离,为此吴冠中运用了水彩画法,让水性稀释油性的"滞重"感。但是要看到,吴冠中最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还不仅仅是发挥"水性"的形式,而是更有综合内容的,包括对色彩的平面化处理,点、线、面的抽象结构和简化了的具体物象关系,以及油画色彩的浓重和丰富性与中国民间艺术清新明朗的格调和传统中国画淡雅清澄趣味的结合等等。 这一阶段的一些作品颇能体现他70年代的艺术风格,如《人寿年丰》(1959)、《蓖麻》

浅谈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及其体现手法

收稿日期:2002-03-28 作者简介:郑云扬(1975-),男,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土建系助教,主要从事建筑学教学与研究。 浅谈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及其体现手法 郑云扬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江西南昌330034) 摘 要: 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美学规律,建筑形式美的规律是多样统一,任何优秀的建筑都存在这种规律。 多样统一的体现手法有以下几种:对比和微差、节奏和韵律、均衡与稳定、呼应和重点、联系和间隔、比例和尺度。 关键词: 多样统一 节奏 韵律 均衡 尺度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912(2002)02-0082-04 A Brief Talk on the Principles of Formal Beauty in Architecture and the Techniques of its Achieving Zheng Yun -yang (Nanchang Ins ti tute of Aeronautical Technology,Nanchang,Jiangxi,330034) Abs tract :Archi tecture is the art of modeling with certai n principles of aes thetics.Variety and unity can find its expressi on in any re markable arc hitec ture,as it is the basic princi ple of formal beauty in architecture.Generally speaking,the techniques of achievei ng variety and uni ty include:contras t and mini-di fference,rhythm and cadence,balance and s tabi li ty,echo and emphasis,connecti on and space,proportion and scale.K ey Words :Variety and unity;Rhythm;Cadence;Balance;Scale 建筑,它是人类创造的一项奇特的产品。具有切实用途的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精神产品。建筑以体量大、数量多、成群成组和坚固耐久而有别于其它的物质产品。正是这样,建筑美也是有别于其它产品和工艺品的造型美,更不用说与绘画、雕塑了。人们在建筑内外活动着,一方面获得了建筑物遮蔽风雨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感受到它的形象和气氛。在这里,建筑、人、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脱离开人对环境的要求,建筑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建筑美又是一种环境美,建筑设计又是一种环境设计。 人们要创造出美的空间环境,就必须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设想,直至把它变为现实。然而,究竟有没有一种美的法则呢?这个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应当是无庸置疑的。形式美规律体现在一切具体的艺术形式之中,尽管这些艺术形式由于审美观念的差异而千差万别。以建筑来讲,它们都共同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多样统一。 古今中外的建筑,尽管在形式处理方面有极大的差别,但凡属优秀作品,必然遵循一个共同的准则)))多样统一。因而,只有多样统一堪称之为形式美的规律。至于主从、对比、韵律、比例、尺度、均衡等,都不过是多样统一在某一方面的体现,如果孤立地看,它们本身都不能当作形式美的规律来对待。 多样统一,也称有机统一,为了明确起见,又可以说成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或者是寓杂多于整一之中。任何造型艺术,都具有若干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只有把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就各部分的差别,可以看出多样性和变化;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和谐与秩序。既有变化,又有秩序,这就是一切艺术品,特别是造型艺术形式必然具备的原则。反之,如果一件艺术品,缺乏多样性和变化,则必然流于单调;如果缺乏和谐与秩序,则势必显得杂乱,而单调和杂乱是绝对不可能构成美的的形式。由此可见:一件艺术品要 2002年6月第4卷第2期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 tute of Aeronautical Technology Jun.2002Vol.4No.2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5日第十五周星期三课型:鉴赏 课题: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与形式美》一节关于美术鉴赏的美术课。教学重点是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是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本课是有关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的一课,在知识与技能这个方面要让学生了解: 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3、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体验、评价。 过程与方法: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有机地给合起来,侧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有形象的依据。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探究相给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给合。整体遵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美术作品艺术美和形式美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准确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和价值判断。 2、通过运用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作品的审美鉴赏,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进而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课的难点是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除上述外,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的异同、关系及其流动与变异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模式: 1.专门为本节课制作的ppt课件 2.图片引入→发现探讨→深入分析→实践提高→课后拓展 3.分组合作学习 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常看画册或去美术馆、博物馆参观时,面对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究竟哪些是好的作品?哪些是一般的作品? ②画的一点也不好看,为什么会这么“有名”? ③呀!这幅画得漂亮,太像了!而又为什么没获奖呢? ④我啥也看不懂,这是艺术吗?

第6课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7】: 第6课艺术美与形式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自然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参岑)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 [讲述] 《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比较、分析 (1)《开国大典》的摄影相片与油画作品比较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全体、全面、全过程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获取知识,感受情感价值,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鉴赏基础的中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的学习内容,是在理解了艺术作品的具象、意向和抽象三种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即: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以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同时,为接下来的各时期、各类美术作品的鉴赏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高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有自主、自立、自强、自信心理品质迅速发展及其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主要采取“对比鉴赏”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由于在初中时期很少接触美术鉴赏内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了解甚少,而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是培养学生鉴赏基础,带领学生进入专业审美层面的基础课,向专业鉴赏迈进一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从作品的对比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美术作品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让学生脱离简单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欣赏、探究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受理解。 3、正确的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体验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艺术价值,感悟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 教学难点:概念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以“比较鉴赏法”为主,结合交流讨论法、观察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完成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学习材料等手段辅助教学。

高中美术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说课稿 人美版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 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说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3、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 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 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1、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 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形式美的法则是什么

形式美的法则是什么 形式美法则是什么意思?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 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应注意: 3、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 4、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端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对比与统一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对称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精选.]

《漂亮是艺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高中美术 3、课时:1课时完成 4、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材分析: 本课代表学生进入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体现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专业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拓展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大概在16-17岁之间,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思想比较敏感,强调自我个性,但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上,凭借自己的直观感觉来分析周围的美术作品和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艺术美的概念,理解和把握形式

美的元素和手段,掌握形式美的语言规则。尝试应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分析几件典型作品,从中学会鉴赏美的形式法则,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规则,实现更高层次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亲身的感受到艺术美和形式美带来的美的冲击,并能够运用自己以往的观察、经验来描述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应用艺术美与形式美鉴赏典型作品的全过程,并从中发现鉴赏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够与他人交换自己的观点,养成正确的审美取向。 教学重点: 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 通过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美和美术作品的描述和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画和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图片。 教学方法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 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

成的形式规律。“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着,可简可繁。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调和出现趋于一致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当,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运用变化的原理,用形象的差异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形象有变化,形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能过分脱离统一调和的原则,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与尺度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2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

艺术美与形式美

艺术美与形式美 ――欣赏课45分钟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罗丹的雕塑作品——《欧米艾尔》,《欧米艾尔》又译作《老妓》、《丑之美》,法国雕塑家罗丹雕塑代表作之一,青铜。《欧米哀尔》呈现的是比木乃伊还要皱老的裸体的老妓欧米哀尔,正在悲叹她的丑陋。她弯着腰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干瘪如柴的胸部、布满道道皱纹的僵硬的肚皮,四肢筋节犹如枯干的葡萄藤。 那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你认为这个雕塑美吗? 下面我们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 社会的角度一一出卖肉体的妓女一一是“美”还是“丑”? 自然的角度一一风烛残年、浑身皱纹等一一是“美”还是“丑”? 艺术的角度一一是“美”还是“丑”? 作品中的老妓形象是丑的,但蕴涵着作者“构思美”和其对受欺凌妇女同情的“心灵美”。所以我们说这些艺术作品本身是美的。通过艺术的审美性,使“丑” 的人物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想一想,“漂亮”和“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程《艺术美与形式美》。 讲述新课 (一)什么是艺术美 (1)艺术美并不等同于“漂亮”、“好看” 就例如我们刚刚举例说明的《欧米艾尔》,有时作为艺术中的丑,是艺术美的一种特殊形态,正是因为这些丑的对象的出现,才激发出人们对现实中丑恶的恨,因而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因此我们说艺术美并不等同于“漂亮”、“好看”。

(2)“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向日葵的图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生活中的向日葵,排列整齐,欣欣向阳,如同花海一般,再看一下提取出来的向日葵形象,我们看到了它高高昂起的花盘和舒展的花瓣,永远是那么的充满着生机,代表着希望,最后我们把这些对象处理为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艺术形象并不等同于自然界中的形象的复制,而是通过艺术家的提取再创造,最后融入画家观点成画,我们来对比一下真实的向日葵和画中的向日葵,在对比的同时理解一下艺术美的定义:无论是哪种美术形象,它们都不是与生活完全等同的,而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致改造的结果,反应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因此,人们称这种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3)艺术美包含残缺美,但残缺不等于美 下面给大家补充一个小知识,大家知道这个建筑是哪里吗?一一法国卢浮宫。那大家知道卢浮宫三宝都是什么吗?《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维纳斯》。那首先我们看一下《蒙娜丽莎》,我们看到蒙娜丽莎是一副半身像,这是这种构图模式,才会给人以很多遐想的空间,那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心理测试,假如蒙娜丽莎是坐在椅子上的,你想她会坐成什么姿势呢?选择一种最接近你想象的一种坐姿吧!一一好了,下面我来揭晓一下谜底,选择A的同学是争强好胜型,你有天真活泼的性格。精力充沛,好交朋友,常喜欢呼朋引伴地一道出门走走,天性外向好胜。需要赢过每一个挑战者或竞争对手。温馨提示:你需要特别训练某一方面才能,来满足你的好胜心。选择B的同学是挑剔型,你常常忍不住要挑剔别人,好像要求很高却常常因为事情太多,而无法周详地思考。温馨提示:你真正需要的是开阔心胸,宽容别人,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也不是。选择C 的同学 是文静型,你生性认真而无心冒险。人前人后总是谨言慎行,一派淑女绅士风范,内心十分害怕受到伤害。温馨提示:主动把握一些时机,会让你对生活更加得心应手。选择D 的同学是马虎型,你喜欢轻松愉快无拘束。马马虎虎的个性使你博得人缘,常常异想天开地做些惊人的决定,好奇心很重,心中很少畏惧什么。温馨提示:你真正需要的是训练成为一个胆大心细的人才好,目前还太粗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米罗的《维纳斯》,大家都知道断臂维纳斯吧,那么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啦,你认为这个没有手臂的雕像美吗?有的同学说美,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