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实验报告材料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材料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材料

第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二、实验容

(1)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2)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a)

(b)

图1.2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三、实验结果

(1)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1、仿真电路图

2、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ωp ==2.94Mrad/s fp 467kHz

由于三极管的电容会对谐振回路造成影响,因此我适当增大了谐振回路

中的电容值(减小电感),ωp的误差减小,仿真中实际fp464kHz

3、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A v0 = = 11.08 db

4、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f0.7 : 446kHz~481kHz f0.1 : 327kHz~657kHz

矩形系数约为:9.4

5、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

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通频带:446kHz~481kHz 带宽:35kHZ

6、 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

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二次谐波:

加入四次谐波

f 0(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 0(mv )

0.012

9

0.0155

0.040

4

0.0858

0.2150

1.274

0.0526

0.0301

0.0216

0.0173

0.0144

0.0126

A V (db)

-28.8

9

-27.38

-19.06

-12.60

-4.894

11.43

-16.46

-21.36

-24.22

-26.22

-27.73

-28.93

带通滤波器

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射频通信电路 实验题目射频实验 实验人许留留 2012141451075 实验时间周一晚上 带通滤波器

要求: 通带频率:4.8-5.2GHz 通带内波纹:<3dB 阻带抑制:>30dB (5.3GHz 处) 输入输出阻抗:50Ω 介质基板相对介电常数:2.65 计算过程: f 0=2f f L +H =5GHz Ω=??? ? ??f -f -f f f f f 000L H =1.467 按照设计要求,需要选用3dB 等波纹契比雪夫低通滤波电路。在归一化频率Ω=1.467处,需要具有大于30dB 的衰减。因此,要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选用5阶 滤波电路。 设计电路图如下

采用优化的方式。 仿真步骤: 用微带线连接电路图,参数TL1=TL2,w=2.69mm,l=10.03mm (用ADS自带软件算出)。

由于CLin1=CLin6,CLin2=CLin5,CLin3=CLin4。设置9个变量L1,L2,L3;W1,W2,W3;S1,S2,S3。单位为mm。在V AR 1,中同样添加,初始值w设为1,l设为10,s设为1(l的长度约为 4 w和s大于0.2mm)。调节范围设置,L(9-11),W(0.2-3),S(0.2-3)。 从4GHz开始,到6GHz结束,步长为10MHz。 波形与带通滤波器较为形似则继续。

用OPTM来优化波形,设置两个GOAL,使频率在4.8-5.2GHz 间波纹大于-3dB,同时在5.3-5.4GHz间衰减小于-30dB。 按下仿真键开始仿真出现以下结果 波形图如下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4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0904 学号: 200901201 学生姓名:朱娅 2011年11月20日

实验四、调幅系统实验及模拟通话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调幅发射机、接收机的整机结构和组成原理,建立振幅调制与 解调的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用调幅实验系统进行模拟语音通话实验。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及步骤,说明每一步骤线路的连接和波形 (一)调幅发射机组成与调试 (1)通过拨码开关S2 使高频振荡器成为晶体振荡器,产生稳定的等幅高频振荡,作为载波信号。拨码开关S3 全部开路,将拨码开关S4 中“3”置于“ON”。用示波器观察高频振荡器后一级的射随器缓冲输出,调整电位器VR5,使输出幅度为0.3V左右。将其加到由MC1496 构成的调幅器的载波输入端。 波形:此时示波器上,波形为一正弦波,f=10.000MHz,Vpp=0.3V。 (2)改变跳线,将低频调制信号(板上的正弦波低频信号发生器)接至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的调制信号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J19 波形,调VR9,使低频振荡器输出正弦信号的峰-峰值Vp-p 为0.1~0.2V. 波形:此时示波器上,波形为一正弦波,f=1.6kHz,Vpp=0.2V。 (3)观察调幅器输出,应为普通调幅波。可调整VR8、VR9 和VR11,

使输出的波形为普通的调幅波(含有载波,m 约为30%)。 (4)将普通的调幅波连接到前置放大器(末前级之前的高频信号缓冲器)输入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 波形:前置放大后的一调幅波,包络形状与调制信号相似,频率特性为载波信号频率。f?=1.6kHz,Vpp=0.8V,m≈30%。 (5)调整前置放大器的增益,使其输出幅度1Vp-p 左右的不失真调幅波,并送入下一级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中。 (6)高频功率放大器部分由两级组成,第一级是甲类功放作为激励级,第二级是丙类功放。给末级丙类功放加上+12V 电源,调节VR4 使J8(JF.OUT)输出6Vp-p左右不失真的放大信号,在丙类功放的输出端,可观察到经放大后的调幅波,改变电位器VR6 可改变丙类放大器的增益,调节CT2 可以看到LC 负载回路调谐时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波形:此时示波器上为放大后的调幅波,f?=1.6kHz,Vpp=8V,m≈30%。 (二)调幅接收机的组成与调试 从GP-4 实验箱的系统电路图可以看出调幅接收机部分采用了二次变频电路,其中频频率分别为:第一中频6.455MHz,第二中频455kHz。由于该二次变频接收机的两个本机振荡器均采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其中第一本振频率16.455MHz,第二本振频率6.000MHz,也就是说本振频率不可调。这样实验箱的调幅接收机可以接收的频率就因为第一本振频率不可调而被固定下来,即该机可以接收的已调波的中心频率应该为10.000MHz(第1本振频率-第1中频频率 = 16.455MHz - 6.455MHz =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测试题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测试卷 题目: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静态工作点测量和计算 测试条件:ΩΩ,测量并计算下表中的电压电流值。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并说明理由。 实测() 计算() 晶体管工作区域和理由 2.测试条件:ΩΩ。用五点法测量并计算放大器的性能指标,测试数据填入下表。 信号发生器接入电路后,的实测值为.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增益(),带宽,矩形系数和值。写出计算过程。 () 3.思考题:为什么用示波器对的实测值比信号发生器显示输出值有大约一倍的 误差? 题目: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4.静态工作点测量和计算 测试条件:ΩΩ,测量并计算下表中的电压电流值。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并说明理由。 实测() 计算() 晶体管工作区域和理由 5.测试条件:ΩΩ。用五点法测量并计算放大器的性能指标,测试数据填入下表。

信号发生器接入电路后,的实测值为.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增益(),带宽,矩形系数和值。写出计算过程。 () 6.思考题:为什么用示波器对的实测值比信号发生器显示输出值有大约一倍的 误差? 题目: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1.测试条件:电源电压,输入信号。当负载电阻分别为ΩΩ时,测量功放管基 极电压,集电极电压和集电极平均电流,计算功放管的集电极电流基波分量,电源功率,集电极输出功率,功放管消耗功率和效率η. 1m 2.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试和计算数据。写出至少一组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过程。 3.分析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说明可能存在的原因。 思考题:高频谐振功放的效率和工作状态有何关系?当负载为Ω时,本实验电路工作在什么状态,说明原因。 题目: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 测试条件:电源电压,输入信号。当负载电阻分别为ΩΩ时,测量功放管基极电压,集电极电压和集电极平均电流,计算功放管的集电极电流基波分量1m,电源功率,集电极输出功率,功放管消耗功率和效率η. .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试和计算数据。写出至少一组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过程。3.分析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说明可能存在的原因。 思考题:高频谐振功放的效率和工作状态有何关系?当负载为Ω时,本实验电路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包络检波及同步检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原理,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 2、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3、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检波效率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 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克服的方法。 4、掌握用集成电路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 2、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 3、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 器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 1 块 2、频率计模块 1 块 3、 4 号板 1 块 4、双踪示波器 1 台

5、万用表 1 块 三、实验原理 检波过程就是一个解调过程,它与调制过程正好相反。检波器的作用就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原调制的信号。还原所得的信号,与高频调幅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一致,故又称为包络检波器。假如输入信号就是高频等幅信号,则输出就就是直流电压。这就是检波器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测量仪器中应用比较多。例如某些高频伏特计的探头,就就是采用这种检波原理。 若输入信号就是调幅波,则输出就就是原调制信号。这种情况应用最广泛,如各种连续波工作的调幅接收机的检波器即属此类。从频谱来瞧,检波就就是将调幅信号频谱由高频搬移到低频。检波过程也就是应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变换,首先产生许多新频率,然后通过滤波器,滤除无用频率分量,取出所需要的原调制信号。 常用的检波方法有包络检波与同步检波两种。全载波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直接反映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二极管包络检波的方法进行解调。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不能直接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无法用包络检波进行解调,所以采 用同步检波方法。 1、二极管包络检波的工作原理 当输入信号较大(大于0、5伏)时,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对振幅调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 学号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振幅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四、实验结果 1. ZD.OUT波形: 2. TZXH波形:

高频单级、两级小信号单、双调谐放大器通信电子电路硬件实验报告

实验一高频(单级、两级)小信号(单、双)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各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三、实验仪器 BT-3扫频仪(选做)一台、20MHz示波器一台、数字式万用表一块、调试工具一套 四、实验基本原理 1、单级单调谐放大器 图1-1 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1所示,本实验的输入信号(10.7MHz)由正弦波振荡器模块的石英晶体振荡器或高频信号源提供。信号从TP5处输入,从TP10处输出。调节电位器W3可改变三极管Q2的静态工作点,调节可调电容CC2和中周T2可改变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 2、单级双调谐放大器 图1-2 单级双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2所示,单级双调谐放大器和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共用了一部分元器件。两个谐振回路通过电容C20(1nF)或C21(10 nF)耦合,若选择C20为耦合电容,则TP7接TP11;若选择C21为耦合电容,则TP7接TP12。 3、双级单调谐放大器 图1-3 双级单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3所示,若TP5处输入信号的峰峰值为几百毫伏,经过第一级放大器后可达几伏,此信号幅度远远超过了第二级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从而使第二级放大器无法发挥放大的作用。同时由于输入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谐波成分,经过第一级谐振放大器后,由于谐振回路频率特性的非理想性,放大器也会对残留的谐波成分进行放大。所以在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之间又加了一个陶瓷滤波器(FL3),一方面滤除放大的谐波成分,另一方面使第二级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幅度满足要求。 实验时若采用外置专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调节第一级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幅度,使第一级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满足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入要求,则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之间可不用再经过FL3。 4、双级双调谐放大器 图1-4 双级双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4所示,第一级放大器两谐振回路的耦合电容(C20、C21)可选,第二级放大器两谐振回路的耦合电容不可选(固定为C26,1nF),两级放大器之间是否接FL3及相应原因与两级单调谐放大器相同。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本实验采用点测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回路揩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步骤如下: (1)1K 02置“off“位,即断开集电极电阻1R3,调整1W 01 使1Q 01 的基极直流电压 为2.5V左右,这样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高频信号源输出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1V01)。示波器CH1接放大器的输入端1TP01,示波器CH2接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1TP02,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 (用频率计测量),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200mv(示波器CH1监测),注意如果高频信号源减不到200mv时,需将高频信号源开关K208往下拨。调整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容1C 2 ,使放大器的输出为最大值(示波器CH2监测)。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比较此时输入输出幅度大小,并算出放大倍数。 Vi=200mV Vo=1.5V 放大倍数为7.5倍 (2)按照表1-2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为200mv(示波器CH1监视),从示波器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并把数据填入表1-2。 表1-2 (3)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电压幅值,画出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对上述数据进行差值拟合,运用不同的差值类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如下的幅频特性曲线Matlab程序: clc;close all;clf;clear x=5.4:0.1:7.1; y=[0.3,0.32,0.34,0.44,0.54,0.64,0.8,1.00,1.4,2.0,1.9,1.42,1,1,0.8,0. 7,0.62,0.52]; x1=5.4:0.005:7.1; y1=interp1(x,y,x1); y2=interp1(x,y,x1,'cubic');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

第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二、实验内容 (1)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2)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a) (b) 图1.2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三、实验结果 (1)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1、仿真电路图 2、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ωp ==2.94Mrad/s fp 467kHz 由于三极管的电容会对谐振回路造成影响,因此我适当增大了谐振回路 中的电容值(减小电感),ωp的误差减小,仿真中实际fp464kHz 3、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A = = 11.08 db v0 4、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f0.7 : 446kHz~481kHz f0.1 : 327kHz~657kHz 矩形系数约为:9.4 5、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 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通频带:446kHz~481kHz 带宽:35kHZ 6、 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 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二次谐波: 加入四次谐波 f 0(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 0(mv) 0.012 9 0.0155 0.0404 0.0858 0.2150 1.274 0.0526 0.0301 0.0216 0.0173 0.0144 0.0126 A V (db) -28.8 9 -27.38 -19.06 -12.60 -4.894 11.43 -16.46 -21.36 -24.22 -26.22 -27.73 -28.93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数字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 (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3、用示波器观察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仍用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 (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HDB3单元的AMI-HDB3,将信源单元的K1、K2、K3每一位都置1,观察全1码对应的AMI码(开关K4置于左方AMI 端)波形和HDB3码(开关K4置于右方HDB3端)波形。再将K1、K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时应注意AMI、HDB3码的码元都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矩形脉冲。编码输出AMI-HDB3比信源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

通信电子线路Multisim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Multisim调制电路仿真

目录 一、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常规调幅A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双边带调制DS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单边带调制SS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调频电路F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调相电路P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感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频设计性实验及考查任务书

通信电路实验设计性实验及考查任务书 题目一、集成模拟乘法器在通信中的应用设计 1.设计目的:掌握模拟乘法器的功能及应用;综合运用射频通信电路的理论知识,加 强电路设计、仿真和调试能力。 2.设计任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设计其应用电路。 3.设计要求: (1) 进行电路设计、并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和电路调试。至少实现如下功能: a)单音普通调幅波,调制度可调;双边带调幅波。 b)混频功能 c)二倍频。 d)自行设计其他功能 (仿真时,必须充分仿真电路的各个指标和参数,如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温度特性、 频率特性、重要元件对电路的影响、交流分析等等。) (2) 在设计电路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步骤,测出试验数据和指标,并与仿真数据比较,写出调试碰到的问题和体会 (3)自行设计实现其他功能,要求实用合理. (4)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符合设计(综合)性实验要求,有原理图,设计思想,方案比较或可行性,设计指标仿真与实验的比较等 报告要求 报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1.概述,论述你所做的设计的内容,技术要求,难点或者特色等等 2.给出整体方案,简述优势 3.设计模块电路,给出参数计算和分析,性能指标, 4.给出仿真内容或者实验数据,包括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交流分析,功能仿真等等 5.总结 6.参考书目和文章

通信电路实验设计性实验及考查任务书 题目二 .调幅系统实验 1. 设计目的:掌握高频系统设计的概念,掌握调幅发射接收和整机组成原理,加强电路 设计和仿真能力,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 1. 任务:设计一调幅发射接收系统 2. 设计要求 (1)进行电路设计、并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和电路调试。至少实现如下功能: a)自行设计产生载波,发射载波频率任意 b)设计调幅发射和接收模块,并联合仿真。 c)调制信号可以自行产生,也可以用音频信号,, d)发射功率最好在50mW以内。 e)自行设计仿真其它功能 (仿真时,必须充分仿真电路的各个指标和参数,如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温度特性、频率特性、重要元件对电路的影响、交流分析等等。) (2) 在设计电路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实现发射与接收联调,测出试验数据和 指标,并与仿真数据比较,写出调试碰到的问题和体会 (3)自行设计实现其他功能,要求实用合理. (4)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符合设计(综合)性实验要求,有原理图,设计思想,方 案比较或可行性,设计指标仿真与实验的比较等 报告要求 报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1.概述,论述你所做的设计的内容,技术要求,难点或者特色等等 2.给出整体方案,简述优势 3.设计模块电路,给出参数计算和分析,性能指标, 4.给出仿真内容或者实验数据,包括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交流分析,功能仿真等等 5.总结 6.参考书目和文章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1:用 Verilog HDL 程序实现乘法器 1实验要求: (1) 编写乘法器的 Veirlog HDL 程序. (2) 编写配套的测试基准. (3) 通过 QuartusII 编译下载到目标 FPGA器件中进行验证 (4) 注意乘法逻辑电路的设计. 2 试验程序: Module multiplier(input rst,input clk,input [3:0]multiplicand, input [3:0]multiplier,input start_sig,output done_sig,output [7:0]result); reg [3:0]i; reg [7:0]r_result; reg r_done_sig; reg [7:0]intermediate; always @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 if( !rst ) begin i<=4'b0; r_result<=8'b0; end else if(start_sig) begin case(i) 0: begin intermediate<={4'b0,multiplicand}; r_result<=8'b0; i<=i+1; end 1,2,3,4: begin if(multiplier[i-1]) begin r_result<=r_result+intermediate; end intermediate<={intermediate[6:0],1'b0}; i<=i+1; end 5: begin r_done_sig<=1'b1;

i<=i+1; end 6: begin r_done_sig<=1'b0; i<=1'b0; end endcase end assign result=r_done_sig?r_result:8'bz; assign done_sig=r_done_sig; endmodule3 测试基准: `timescale 1 ps/ 1 ps module multiplier_simulation(); reg clk; reg rst; reg [3:0]multiplicand; reg [3:0]multiplier; reg start_sig; wire done_sig; wire [7:0]result; /***********************************/ initial begin rst = 0; #10; rst = 1; clk = 1; forever #10 clk = ~clk; end /***********************************/ multiplier U1 ( .clk(clk), .rst(rst), .multiplicand(multiplicand), .multiplier(multiplier), .result(result), .done_sig(done_sig), .start_sig(start_sig) ); reg [3:0]i; always @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 if( !rst )

通信电子线路实物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与综合实验 第一次实物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姓名:陈金炜学号:04013130 实验室:高频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陈秦郭子衡邹俊昊实验时间:2015年11月21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一常用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常用示波器、信号源和频谱仪等仪器的使用,并理解常用仪器的基本工作 原理; 2.通过实验掌握振幅调制、频率调制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仪器 示波器(带宽大于 100MHz) 1台 万用表 1台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频谱仪 1台 多功能实验箱 1 套 多功能智能测试仪1 台 三、实验内容 1、说明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示波器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与被测信号频率之间关系。 答: (1)频谱仪结构框图为: 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 ①对信号进行时域的采集,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成频域信号。这种方法对于AD 要求很高,但还是难以分析高频信号。

②通过直接接收,称为超外差接收直接扫描调谐分析仪。即:信号通过混频器与本振混频后得到中频,采用固定中频的办法,并使本振在信号可能的频谱范围内变化。得到中频后进行滤波和检波,就可以获取信号中某一频率分量的大小。 (2)示波器的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被测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 示波器的带宽越宽,在通带内的衰减就越缓慢; 示波器带宽越宽,被测信号频率离示波器通带截止频率点就越远,则测得的数据精度约高。 2、画出示波器测量电源上电时间示意图,说明示波器可以捕获电源上电上升时间的工作原理。 答: 上电时间示意图: 工作原理: 捕获这个过程需要示波器采样周期小于过渡时间。示波器探头与电源相连,使示波器工作于“正常”触发方式,接通电源后,便有电信号进入示波器,由于示波器为“正常”触发方式,所以在屏幕上会显示出电势波形;并且当上电完成后,由于没有触发信号,示波器将不再显示此信号。这样,就可以利用游标读出电源上电的上升时间。 3、简要说明在FM 调制过程中,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是如何加到FM 波中的? 答: 载波的瞬时角频率为()()c f t k u t ωωΩ=+,(其中f k 为与电路有关的调频比例常数) 已调的瞬时相角为00 t ()()t t c f t dt t k u t dt θωωθΩ =++? ?()= 所以FM 已调波的表达式为:000 ()cos[()]t om c f u t U t k u t dt ωθΩ =++? 当()cos m u t U t ΩΩ=Ω时,00()cos[sin ]om c f u t U t M t ωθ=+Ω+ 其中f M 为调制指数其值与调制信号的幅度m U Ω成正比,与调制信号的角频率Ω反比,即 m f f U M k Ω=Ω 。这样,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是已加到 FM 波中。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 班序号:

一. 实验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 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 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 REG和大阻值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讲义完全版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实验讲义 2012修正 高频电路实验代前言 本实验讲义是为配合清华大学TPE—GP2型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专门编写的。多年前,学校电子技术实验室购买了几十台TPE—GP2学习机供学生做高频实验,但是,始终没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讲义。结合我校实验室现有实验条件和实验教学时间的需要,特地编写《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09版》。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版G1)、实验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版G2)是一类、实验三LC振荡和石英晶体振荡(实验版G1)都是单独实验;实验四振幅调制与解调(实验版G3)、实验五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G4)、实验六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版G5),都是含有调制解调内容,是复合实验。这样的实验安排涵盖了高频电路教学的主要内容。本学期(2012秋)新购入扫频仪,所以再次修订实验讲义。 在此,特别感谢06、07、08、09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正是通过他们的使用,使本教材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 TPE—GP2型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说明 1.技术性能 1.1电源:输入AC220V; 输出DCV+5V、-5V、+12V、-12V,最大输出电流200mA 1.2信号源:(函数信号发生器) 输出波形:有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幅值:正弦波V P-P :0~14V(14V为峰—峰值,且正负对称) 方波V P-P :0~24V(24V为峰—峰值,且正负对称) 三角波V P-P :0~24V(24V为峰—峰值,且正负对称) 频率范围:分四档2~20Hz、20~200Hz、200~2KHz、2K~20KHz 1.3电路实验板:备有五块实验板,可完成11项高频电路实验。 2.使用方法 1.1将标有220V的电源线插入市电插座,接通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1.2使用实验专用电导线进行连线。 1.3实验时先阅读实验指导书,然后按照实验电路接好连线,检查无误后再接通主电源。 特别注意:电源极性不可以接反。

射频ADS微波HFSS相关 射频电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改

《射频电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射频电路基础实验 Experiment of Basis of RF Circuit 二、学时与学分 32学时;2学分 三、授课对象 电信系四年级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 微波技术基础 五、教学目的 本实验课是一门独立设置实验课,旨在通过课堂的讲解和现场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射频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主要射频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及其测试方法,熟悉射频测试仪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频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网络分析仪和频谱仪的原理及其使用 主要内容:了解网络分析仪和频谱仪的工作原理及熟悉使用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矢量网络分析仪工作原理,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并理解网络分析仪测量的射频电路的S参数的物理意义;了解频谱分析仪的一般功能原理,初步掌握 AT5011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AT5011频谱分析仪观察简单信号的频 谱特性。 学时分配:4学时 实验二射频电路设计辅助软件ADS的使用方法 主要内容:学习射频电路仿真软件ADS(Advance Design System)的初步使用、构造原理图及仿真的方法。 基本要求:学会使用射频电路仿真软件ADS进行基本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的操作方法。

学时分配:4学时 实验三射频滤波器实验 主要内容:学习射频低通、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ADS软件设计滤波器的方法,并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射频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参数。 基本要求:掌握微带线低通和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与测量方法。 学时分配:4学时 实验四射频功率分配器实验 主要内容:学习射频功率分配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ADS软件设计功率分配器的方法,并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功率分配器的特性参数。 基本要求:掌握射频功率分配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与测量方法。 学时分配:4学时 实验五GSM可调增益放大器实验 主要内容:学习射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ADS软件设计射频放大器的方法,介绍GSM 标准对射频放大器的设计要求以及可调增益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并使用网络分析 仪测量已有的GSM可调增益放大器的性能参数。 基本要求:掌握射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初步掌握射频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和测量方法,并了解GSM标准的射频放大器的要求以及可调增益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学时分配:4学时 实验六CDMA频段平衡式放大器实验 主要内容:学习射频平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介绍CDMA-IS95标准对射频放大器的设计要求以及平衡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并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已有的CDMA频段平 衡放大器的性能参数。 基本要求:掌握射频平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初步掌握射频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和测量方法,并了解CDMA-IS95标准的射频放大器的要求。 学时分配:4学时 实验七射频PLL锁相环实验 主要内容:学习射频PLL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并利用频谱仪测试射频PLL锁相环的主要性能

通信原理 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习matlab 的使用; 4、 掌握基带数字传输系统的仿真方法; 5、 熟悉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6、 掌握带限信道的仿真以及性能分析; 7、 通过观察眼图和星座图判断信号的传输质量。 二、 实验原理 在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以不经载波调制和解调过程而直接传输基带信号,这种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 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如下: 基带脉冲输入 噪声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如下: 信道信号 形成器 信道 接收 滤波器 抽样 判决器 同步 提取 基带脉冲

各方框的功能如下: (1)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因为其输入一般是经过码型编码器产生的传输码,相应的基本波形通常是矩形脉 冲,其频谱很宽,不利于传输。发送滤波器用于压缩输入信号频带,把传输 码变换成适宜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2)信道:是基带信号传输的媒介,通常为有限信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信道的传输特性一般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因此会引起传输波形的失真。另 外信道还会引入噪声n(t),一般认为它是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 (3)接收滤波器:接受信号,尽可能滤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对信道特性进行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4)抽样判决器: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 (5)定时脉冲和同步提取:用来抽样的位定时脉冲依靠同步提取电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 三、实验内容 1采用窗函数法和频率抽样法设计线性相位的升余弦滚讲的基带系统(不调用滤波器设计函数,自己编写程序) 设滤波器长度为N=31,时域抽样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o为4 /Ts,滚降系数分别取为0.1、0.5、1, (1)如果采用非匹配滤波器形式设计升余弦滚降的基带系统,计算并画出此发送滤波器的时域波形和频率特性,计算第一零点带宽和第一旁瓣衰减。 (2)如果采用匹配滤波器形式设计升余弦滚降的基带系统,计算并画出此发送滤波器的时域波形和频率特性,计算第一零点带宽和第一旁瓣衰减。 (1)非匹配滤波器 窗函数法: 子函数程序: function[Hf,hn,Hw,w]=umfw(N,Ts,a)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三点式振荡

通信电了线路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通信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刖 现代通信的主要任务就是迅速而准确的传输信息。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组成通信系统的电子线路不断更新,其应用十分广泛。实现通信的方式和手段很多,通信电子线路主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 在本课程设计中,着眼于无线电通信的基础电路一一LC正弦振荡器的分析和研究。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其中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正反馈放大器既可以由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分立器件组成,也可由集成电路组成。LC振荡器中除了有互感耦合反馈型振荡器之外,其最基本的就是三端式(又称三点式)的振荡器。而三点式的振荡器中又有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电感三点式振荡器这两种基本类型。 反馈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本文介绍了高频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的原理及设计,电感三点式易起振,调整频率方便,可以通过改变电容调整频率而不影响反馈系数。正弦波振荡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所产生的波形不同,可将振荡器分成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两大类。前者能产生正弦波,后者能产生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在此次的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中,我选做的是电感三点式振荡设计,通过为时一周的上机实验,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达到实验设计的要求指

北邮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指导书.pdf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指导书 电路实验中心 2016 年 4 月

目录 实验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2) 实验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8) 实验3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 (15) 实验4振幅解调器(包络检波) (23) 实验5振幅解调器(同步检波) (28) 附录高频信号发生器使用简介 (32)

实验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准备 1.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2)LC并联谐振回路 (3)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 2.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1)①号实验板《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电路》板 (2)⑤号实验板《元件库》板及库元件。 注意:元件库板与库元件一一对应,实验结束后,请对应放好,便于实验后 检查。 (3)双踪示波器(模拟) (4)电源 (5)高频信号发生器 (6)万用表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 4.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包括电压增益、通频带、Q值)的影响; 5.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点(对地)电压VB、VE、VC,并计算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2.用示波器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3.用示波器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四、基本原理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 放大和选频。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R B1、R B2、R E 用以保证晶 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 E 是R E 的旁路电容,C B 、C C 是输入、输出耦 合电容,L 、C 是谐振回路,R C 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 值、带宽。为了减轻 晶体管集电极电阻对回路Q 值的影响,采用了部分回路接入方式。 Ec Cc Rc L OUT Rb1 C Cb IN Q Rb2 Re Ce 图1-1 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