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各年龄阶段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08本儿科复习题1-8章+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生儿期 2. 围产期 3.婴儿期 4.幼儿期 5.学龄前期 6.学龄期 7.青春期 8.儿科护理学 1.新生儿期:从出生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2. 围产期: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3. 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4. 幼儿期:指1~3岁的小儿。 5. 学龄前期:是指3至6~7岁的小儿。 6. 学龄期:是指6~7岁至12~14岁。 7. 青春期:指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至18~20岁。 8.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与护理,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护 理学科。 二、填空题 1.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年龄的机体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如肺炎链球菌在小儿的肺部感染多是引起,而在年长儿则多发生。 2.小儿体液免疫不健全,新生儿只能从母体获得,而缺乏和,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3.对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以下方面:①,②,③,④。 4.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 5.婴儿期和水平低,容易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6.儿童心血管疾病以为主,儿童白血病以占多数。 7.儿童时期是、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8.儿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至的儿童。 9.肝脏右下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6~7岁后正常情况下。 1. 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 2. IgG、 IgM、 IgA 3.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4.从胎儿到青少年期。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5. SIgA、 IgG 6.先心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7.心理、行为 8. 胎儿、青少年期 9.2cm以内、不应触及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小儿死亡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为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2. 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时期为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3. 小儿最易发生意外的年龄为

儿科学口诀文档

[转]小儿生长发育口诀+儿科总结- 小儿生长发育指标 时间:2010-11-21 11:41:19 来源:网友提供 标签:新生儿,症状,小儿,红细胞,肺炎,胆红素,呼吸,临床表现,血清,青紫,肺动脉,黄疸,正常,生长发育,个月,明显,血红蛋白,体重,病理,早产儿 简介: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十二个月左右能独走.2.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一哭二笑三认母;四月大笑五认生;七月无意说爸妈; 八月有意仿大人;十月招手会再见;一岁以后能说话.3.小儿动 正文: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十二个月左右能独走. 2.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认母;四月大笑五认生;七月无意说爸妈;八月有意仿大人;十月招手会再见; 一岁以后能说话. 3.小儿动作发育规律: 二抬四翻六回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4.小儿神经发育规律: 一哭三笑四认母,七抓八语周逗人。 5.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发声;四咿五呀六爸妈;七八模仿九会意;一岁娃娃会说话. 6.小儿动作发育规律: 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爬八作九扶站;一岁娃娃会说话 7.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2、3抬头笑认妈,4、5翻身辨声佳,6、7会坐学咿呀,8、9爬行10叫爸,12开步15走, 看图说话在18,3岁学穿鞋和袜。 儿科生理病理总结 一,绪论: 1、围生期: 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 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 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 1岁时75cm。 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 出生: 33;三个月: 40;12个月: 46;2岁: 48;5岁: 50;15岁: 53-54 4、骨骼: ①头颅骨: 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 小,最迟1.5岁闭合。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 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 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③长骨: 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 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 骨龄延迟: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 真性性早熟。 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 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大运动发育迟缓: 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实训一 小儿体格测量技能

第五部分儿科护理技能 实训一小儿体格测量技能 【目的】 1.评价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 2.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用药、输液、奶量计算提供依据。 【临床案例】 婷婷,女,2个月,由母亲怀抱来院作体格检查。请你为婴儿做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的测量。 【护理评估】 1.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反应好。 2.根据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测量结果来评估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计划与实施】 技能一小儿体重测量 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见表5-1-1 表5-1-1小儿体重测量操作流程 步骤 核对核对小儿姓名、性别、年龄 评估一般情况、目前状况、配合程度等 准备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3.用物准备婴儿磅秤、尿布、清洁布、记录本 4.小儿准备向家长解释目的、操作方法使小儿和家长配合操作 测量过程 1.铺巾 把清洁布铺在婴儿磅秤秤盘上 2.调零 调节磅秤指针至零点 3.脱衣物 脱去小儿的衣物及尿布,注意保暖 4.轻放于磅秤 将小儿轻放于秤盘上,注意安全,观察重量 5.准确读数至10g 操作后 1.整理 把小儿抱回床上,给小儿穿衣、更换尿布、拉平衣物、盖好被褥 2.记录 准确记录体重的结果 二.注意事项 1.称量体重应注意安全性和准确性。 2.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同一时间进行,在晨起空腹排尿后或进食2小时测量为佳。 3.测得数值与前次差异较大时,应重新测量核对,小儿体重变化较大应报告医生。

4.检查室应光线充足、安静,保持适宜温、湿度。 技能二小儿身长测量 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见表5-1-2 表5-1-2小儿身长测量操作流程 步骤 核对核对小儿姓名、性别、年龄 评估一般情况、目前状况、配合程度等 准备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3.用物准备身长测量床、清洁布、记录本 4.小儿准备向家长解释目的、操作方法使小儿和家长配合操作测量过程 1.铺巾 把清洁布铺在量床上 2.平卧于量床 脱去小儿鞋、帽,将其仰卧于测量床上 3.固定头部 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轻贴量床的顶板 4.固定下肢 操作者左手按住小儿双膝,使双下肢伸直 5.移动滑板 右手推动滑板贴于小儿足底 6.准确读数 读出身长厘米数 操作后 1.整理 把小儿抱回床上,给小儿穿好鞋袜、戴好帽子,拉平衣物、盖好被 褥 2.记录 准确记录身长的厘米数 二.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性和准确性。 2.小儿易动,推动滑板时动作应轻快,并准确读数。 技能三小儿头围测量 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见表5-1-3 表5-1-3小儿头围测量操作流程 步骤 核对核对小儿姓名、性别、年龄 评估一般情况、目前状况、配合程度等 准备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3.用物准备床、清洁布、软尺、记录本

儿童体格基本测量

儿童体格基本测量、生长评价与体格检查生长水平指标: 包括所有的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如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通常以等级表示。 可用于个体或群体儿童的评价。 一、儿童体重、身长测量 ?(一)体重 ?体重是衡量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代表身体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重量的总和,反映儿童近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最易获得的体格发育的灵敏指标。 ?儿童体重的增长为非等速的增加,进行评价时应以个体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宜用―公式‖计算来评价。 体重的增长 1、生理性体重降低 2、体重增长的阶段性 身高,体重增长的阶段性 2、体重的测量 ?(1)常用的儿童体重称: ?经常使用的是杠杆秤(砝码,游锤、杠杆)、中式木杆式钩秤(秤砣、秤杆)或者电子秤。 ?婴儿体重测量采用盘式杠杆秤(砝码、游锤、杠杆)或者在中式木杆式钩秤,最大载重量是10~30千克,精确到0.01kg,幼儿采用坐式的杠杆秤或者中式木杆式钩秤。最大的称重范围为20~50kg,精确到0.05kg。 (2)测量方法: ?体重的测量应在儿童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鞋、帽,裸体或者仅穿内衣的情况下进行,或者设法减去衣服重量。婴儿秤体重时可以取卧位;1~3岁儿童坐位或者轻轻地站在踏板适中的位置,两手自然下垂,不可摇动或者接触其他物体,以免影响到准确性。先加砝码于横杆的自由端,再调整游垂,直到杠杆呈正中水平位。将砝码及游垂所示的读书相加,以kg为单位,记录小数点后两位。?使用钩秤时注意防止秤砣砸伤儿童。测量者应当记录儿童测量时的表现,如婴儿晃动,哭闹。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二)身高(长) ?1、身高的定义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多数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cm。 ?身高(长)的生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长)的生长。 2、身高的测量 ?身长测量:2岁或者3岁前用身长卧式量床,应脱去帽、鞋、袜,穿单衣裤,仰卧于量床中央,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小儿面向上,两耳在同一水平。量者立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小儿两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该一致,然后读刻度,记录到0.1cm。 ?测试最好安排在上午,午后可能会因疲劳而使脊柱受压,测试的数据要比上午低,不够准确。 2、身高的测量 ?立位测量:测量时被测者脱去鞋帽袜子,仅穿单衣。小儿直立,立于模板台上,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背靠身高计的立柱或墙壁,使两足后跟、臀部、两膝站直,不能弯曲,双肩及头部均接触到立柱或墙壁,两手垂直于身体两侧,两眼平视正前方,头不能上仰或俯视。测量者手扶滑测板,使之轻轻向下滑动,直到板底与头颅顶点恰相接触,此时再观察被测者的姿势是否正确,待校正符合要求后读取滑测板底面立柱上所示的数字,以CM用一横木板紧压头顶,读取数值,即为身高。 二、儿童体格生长评价 ?1、1月龄婴儿在外院测身长57cm,第二次测身长均为53cm,怎么解释?? ?2.一8月龄男孩,体重8.5Kg,家长问此小孩生长如何,应如何回答家长才比较恰当? ? ?3、8月龄女孩,出生体重3.5Kg,现8Kg,另一8月龄女孩,出生体重2.0Kg,现7kg,那个女孩长的好?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 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 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 幼儿期,指1~3岁; 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 龄×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一、目的 通过对小儿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测量,判断小儿 体格生长水平。 二、适应证 需进行生长发育测量的小儿。 三、禁忌证 无。 四、操作前准备 1.向患儿家长交代测量目的,解释测量方法,取得家长同意及配合。 2.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等。 五、操作步骤 1.体重测量 1)3岁以下小儿测量:10kg 以下的小婴儿先进行环境准备,使室温保 持在22-24 摄氏度。测体重之前注意体重计调零,脱去小儿衣帽及纸尿裤, 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臀部,放于体重秤上进行测量。小婴儿 最好采用载重10—15kg 盘式杠杆秤或盘式电子秤测量,准确读数至 10g。1-3 岁幼儿亦可采用载重 50kg 体重计蹲位测量,准确读数至 50g。 需注意让小儿蹲于秤台中央。 2)3岁以上小儿测量: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脱去衣 裤鞋袜后进行。平时以进食后 2 小时称量为佳。3—7 岁儿童用载重 50kg 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 50g;7 岁以上用载重 100kg 体重计测 量,准确读数至100g。测量时让儿童站立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 垂。 3)体温低或病重的患儿:可先将衣服、纸尿裤和小毛毯称重后,给 患儿穿上后再测量。注意:体重计调零。 2.身长(高)测量 注意:需2 人配合操作。 1)卧位测量(3岁以下)(图57-1):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 臀部,将小儿仰卧位放在量床底板中线上。两人配合,助手将头扶正, 头顶接触头板。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双膝,使双腿伸直并拢,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然后读刻度,注意使量床两侧读数一致。 误差不超过。 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侧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1.体重** 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临床给药、输液、热量的给予常依据体重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2岁以后到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如下: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2.身长(高)* 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5(cm)。 3.坐高坐高指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67%,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6岁时为55%。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4.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绩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其反映脑和颅骨的发意。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5.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年龄数减1。 6.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脉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量腹围。 7.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称 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评估标准为:上臂围>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 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8.牙齿人的一生有乳牙20颗、恒牙32颗,两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或6)。6岁左右萌出第1

儿童体格测量评价

儿童体格测量评价 中位数法、标准差法和Z评分法 1、例题:经测量,得知某3岁9个月女孩的身高是0.85m,体重是11.5kg。又已 知0.85cm高女孩体重的中位数是11.6kg,标准差是1kg。3岁9个月女孩体重的中位数是15.5kg,标准差是1.6kg,身高的中位数是99.8cm,标准差是4cm。 2、请用中位数法、标准差法和Z评分法对各项 指标进行计算和评价,并作出综合评价。 三种类型 A.年龄别身高(HT/A) B.身高别体重(WT/HT) C.年龄别体重(WT/A) 难点一 如何在题目中找到这三个概念所相应的值 营养状况的类型 年龄别身高(HT/A)偏低 A.当你的孩子比同年龄的孩子要矮这说明什么? 孩子是发育迟缓,表示慢性的长期的营养不良。 B.身高别体重(WT/HT)偏低 当你的孩子比同高度的孩子要轻这说明什么? 孩子是消瘦,表示急性的营养不良。年龄别体重(WT/A)偏低 C.当你的孩子比同年龄的孩子要轻这说明什么? 孩子是体重不足。某3岁9个月女孩的身高是0.85m,体重是11.5kg。又已知0.85cm 高女孩体重的中位数是11.6kg,标准差是1kg。3岁9个月女孩体重的中位数是15.5kg,标准差是1.6kg,身高的中位数是99.8cm,标准差是4cm。 。请找出分别找出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的中位数和标准差 三种类型的关系 年龄别身高 中位数:99.8cm,标准差:4cm 年龄别体重 中位数:15.5kg,标准差:1.6kg 身高别体重 中位数:11.6kg,标准差:1kg 凡是年龄别体重有问题的都是急性的,身高别体重有问题的就是慢性的 三个评价中,只要年龄别身高偏低了,那么综合评价都评价成慢性营养不良。 三种评价中,只有Z评分法才能评价营养过剩的情况,其余两种都只能评价营养不良。 程度的计算和评价 中位数百分比法

小儿生长发育计算公式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小儿身高计算公式(厘米) 2岁以上:年龄×5+80(厘米) 二、体重计算公式(千克) 1—3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千克) 4—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6(千克) 7—12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5(千克) 1岁以上:年龄×2+8(千克) 三、出牙计算方式 牙齿数=月龄-6 乳牙萌出的时间与顺序表: 顺序乳牙名称出牙时间(月) 牙数 上牙下牙总计 1 乳中切牙5~10 2 2 4 2 乳侧切牙6~14 2 2 4 3第一乳磨牙10~17 2 2 4 4 乳尖牙18~24 2 2 4 5 第二乳磨牙20~30 2 2 4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出牙数(婴儿):月龄~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1)身高:小儿初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 长25厘米。2岁以后计算公式:身长=周岁数×5+75。 (2)体重:小儿初生时体重平均约为3公斤。 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600 7~12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500 2岁以上:体重(公斤)=8+年龄×2 (3)头围:测量时以软皮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后隆起处绕 头一周。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生后6个月增长约8厘 米,7~12个月增长4厘米,第二年2厘米,5岁后接近成人。 1

(4)胸围:测量时以软皮尺由背部平肩胛骨下角,经乳头绕 胸一周。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第一年增长约12厘米,第二年增长约3厘米,1岁内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后胸 围超过头围。 (5)囟门:后囟于出生后2~4个月内关闭(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于生后1~1岁半闭 合。 (6)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出8 个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 出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并长出第一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 二恒磨牙,至12~15岁长满28颗恒牙。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即智齿),也可终身不出。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公式:牙齿数=月龄-4(或6)。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1岁以上收缩压计算公式:年龄×2+80毫米汞柱〔133× (年龄×2+80)Pa〕 舒张压=收缩压的1/2~2/3。 (8)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1~3个月:45~40次/分 4~6个月:40~35次/分 6~12个月:35~30次/分

医学常用口诀儿科使用口诀复习过程

医学常用口诀儿科使 用口诀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听二看三抬头; 四撑五抓六翻身; 七坐八爬九扶立; 一岁左右能独走.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认母; 四月大笑五认生; 七月无意说爸妈; 八月有意仿大人; 十月招手会再见; 一岁以后能说话. 小儿动作发育规律二抬四翻六回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小儿神经发育规律一哭三笑四认母,七抓八语周逗人。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哭二笑三发声;

四咿五呀六爸妈; 七八模仿九会意; 一岁娃娃会说话. 小儿动作发育规律 一看二听三抬头; 四撑五抓六翻身; 七爬八作九扶站; 一岁娃娃会说话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2、3抬头笑认妈 4、5翻身辨声佳 6、7会坐学咿呀 8、9爬行10叫爸 12开步15走 看图说话在18 3岁学穿鞋和袜 小儿X线检查腕部骨化中心发育:头钩桡三3岁前 月舟大小幼儿园 尺骨远端小学后

青春期前豆骨见 注:正常小儿4-6个月出现头骨及钩骨,桡骨远端6-12个月,2-3岁出现三角骨。4-6岁出现月骨和大、小多角骨,5-8岁出现舟骨。尺骨远端的成骨中心6-8岁时出现。而9-13岁时出现豆骨。 小儿握持反射特点: 一紧二松三消失; 四握五抓六移物; 九月随意钳小珠; 一岁用匙无翻书. 风水一日游;两红三天麻;五斑六伤寒,指几种常见的疾病发疹时间,即风疹、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风水性莫悲伤(风、水、猩、麻、斑、伤) 风水一日游;两红三天麻;五斑六伤寒 发热伴皮疹疾病 传麻猩水幼伤风 斑恙天战土钩登 丹鼻流行北亚回 组织皮肌系统红 血白霍奇恶性网 变风亚败结多形

皮肤粘肤淋巴综 药热药疹与血清 1.传染病 麻疹;猩红热;水痘;幼儿急疹;伤寒、副伤寒;风疹;斑疹伤寒;恙虫病;天花;战壕病;野兔病;钩端螺旋体病;登出血热;丹毒;马鼻疽;流行性出血热;北亚蜱性斑疹热;回归热。 2.结缔组织病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3.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网状细胞病; 4.变态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变态反应性亚改血症;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药疹、药热;血清病。 带状疱疹诊断要点:集、带、单、中、痛。 集簇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不过中线、剧烈疼痛。 麻疹:鼻涕眼泪脸上挂(指卡他症状明显),高热哭闹不说话(指发热及精神状态),戴帽穿衣出疹子(指出疹顺序),三个3天记清它(烧3天,疹3天,退3天)。 水痘”的皮疹特点可简单记为:

儿童体格测量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测量技术规范 一、体重 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秤零点。儿童脱去外衣、鞋、袜、帽,排空大小便,婴儿去掉尿布。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让儿童仅穿单衣裤,准确称量并除去衣服重量。 2、测量方法:测量时儿童不能接触其它物体。使用杠杆式体重秤进行测量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儿童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秤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二、身长(身高) 1、测量前准备:2岁及以下儿童测量身长,2岁以上儿童测量身高。儿童测量身长(身高)前应脱去外衣、鞋、袜、帽。 2、测量方法:测量身长时,儿童仰卧于量床中央,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两耳在同一水平。测量者立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两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保持一致,然后读数。 测量身高时,应取立位,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挺起,两臂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臀部

与两肩胛间三点同时接触立柱,头部保持正中位置,使测量板与头顶点接触,读测量板垂直交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视线应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平行。儿童身长(身高)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三、头围 儿童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使软尺紧贴头皮,女童应松开发辫。儿童头围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儿科学考点速记口诀

儿科学考点速记口诀,临床医师必备! 1.小儿运动发育: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注释】 1.抬头3个月 2.翻身4个月 3.坐6个月能坐一会,还不稳,7个月就能坐稳了。 4.滚7个月 5.爬8个月 6.走1岁 7.跳2岁2.出生乙肝卡介苗,2月脊灰炎症好,345月百白破,8月麻疹岁乙脑【注释】刚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1个月乙肝疫苗(第2次)出生乙肝卡介苗

2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1次)2月脊灰炎症好3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2次)百白破(第1次)345月百白破4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3次)百白破(第2次)5个月百白破(第3次)6个月乙肝疫苗(第3次)8个月麻疹疫苗8月麻疹 岁 百白破(复种)2岁乙脑疫苗岁乙脑3岁

乙脑疫苗(复种)4岁脊髓灰质炎糖丸(复种)6-7岁麻疹疫苗(复种),百白破(复种)乙脑疫苗*(复种)3.过度期食物添加:支离破碎(汁泥破碎)【注释】月龄添加辅食1~3个月汁状食物:菜汤、水果汁4~6个月泥状食物: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7~9个月末状食物: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朱、饼干10~12个月碎状食物:粥、软饭、烂面条、豆制品、碎菜、碎肉等

4.新生儿保暖(1)暖箱湿度:相对湿度50%~60% (2)暖箱温度:1kg的婴儿出生10天以内,需要温度35度(2斤10天需35)的婴儿出生10天以内,需要温度34度(3斤10天需34)2kg的婴儿出生2天以内,需要温度34度(4斤2天需34)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 身 (小腿大腿都是下肢,臀面上肢都是全身)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头颈20,双9上,臀8下肢为26)6.风湿热诊断标准:五(舞蹈病)环(环形红斑)星(心脏炎)光(多关节炎)下(皮下小结)【注释】主要表现次要表现

儿童体格测量评价

儿童体格测量评价 (2012-03-31 18:35:21) 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是体格测量的主要内容。其表示方法有: 年龄别身高( , )、年龄别体重( , )及身高别体重( , ) 偏低表示长期慢性营养不良;偏低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法 是指通过计算儿童身高或体重的实际测量值达到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来进行营养评价的方法。有三个评价指标即:中位数百分比,中位数百分比,中位数百分比。计算式:中位数百分比= 实测值/ 中位数值*100% 评价标准如下: (分类评价法评价标准) 评价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 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 营养正常90~100 (差值为10)95~100 (差值为5) 轻度营养不良75~89(差值为14)90~94(差值为4) 中度营养不良60~74(差值为14)85~89(差值为4) 重度营养不良<60 <85 (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评价标准) 营养状况身高别体重()中位数(%) 肥胖≥120 适宜90~119(差值29) 轻度营养不良80~89(差值9) 中度营养不良70~79(差值9) 重度营养不良≤69 案例: 某4岁5个月的男孩,实际身高103,实际体重13.5,用中位数法评价并判断营养不良属于急性还是慢性。

查《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得知:4岁5个月大的男孩身高中位数为106,体重中位数为17.5,身高103的男孩体重中位数为16.5。 1)中位数(%)计算与评价:103/106*10097%.在95100%的范围内,身高正常。 2)中位数(%)计算与评价:13.5/17.5*10077%。在75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3)中位数(%)计算与评价:13.5/16.5*10082%。在8089%的范围内,属轻度营养不良。4)营养不良的急慢性判断:偏低,属于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2. 标准差评价法 是应用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评价的方法。其又分为三种方法:a) 标准差等级评价法 标准差等级评价法是应用同年龄、同性别参考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将平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2个标准差,共分成5个等级范围。将调查对象的测量数值与相应性别年龄段的参考标准数据的等级范围相比较,看属于哪一个范围,然后作出评价。 (标准差等级评价法的评价标准)

儿科记忆口诀

儿科记忆口诀 1.儿童运动的发育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疫苗接种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 三四五月白百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5.小儿出牙歌 6月出牙2岁半,6-7岁把牙换。 乳牙月龄减去6,17-30恒牙够。 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乳牙20个,2~2.5岁出齐。 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17-30岁恒牙出齐。 6.川崎病myheart m(膜)-口腔粘膜充血,hand(手)-手足红斑,eye(眼)-球结合膜充血,anatomy (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rash(皮疹)-皮疹,T(体温)-发热 总结5句话:发热5天伴四项,淋巴黏膜眼手足,皮疹舌头似猩红,排外诊断川崎病,丙球糖皮血小板。 7.小儿补液量 8.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轻度脱水约为90~120ml/kg 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 重度脱水约为150~180ml/kg

9.小儿体重歌 生时体重3千克,一周体重掉些个, 前半年月600-800,后半年月降一半, 若按公式算体重,月乘点7点25. 算时勿忘加基础,前半加3后加6, 两岁以后青春前,年龄乘2加8、7, 两岁一岁最好记,两岁12、一岁9。 10.小儿身长歌 小儿出生是半米,生长最快一岁里, 前半年月2.5,后半年减1厘米, 一岁时为75,两岁时为85, 两岁以后这样记:每年增长5-7, 身长基础为70,再加年龄乘以7. 注:小儿出生50厘米。前半年每月长2.5厘米。后半年每月长1.5厘米。2岁以后每年长5-7厘米。2岁以后身长的计算公式:70+年龄x7

儿童体格检查与测量评分标准

- 1 - 儿童体格测量与评价 依据《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 一、目的 通过定期体格测量, 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和评价, 早期发现生长 发育异 常,及时进行干预, 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及疾病预防, 促进儿童 健康成长。 二、操作流程及质量评定 (一)准备。 1.双手的清洁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2.保持适宜的室内 温度; 检查动作轻柔,注意医疗安全,避免伤害隐患。 (二)操作流程。 1.体重 (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秤零点用砝码 (0.5 kg ) 连续 测量 3 次,记录每次体重秤显示结果; 计算体重秤显示结果与砝码标 准重(0.5 kg )的差值;计算差值的均值;若均值小于 0.05kg 说明体重 秤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身长、头围测量误差不超过 ( 2)儿童脱去外衣、鞋、袜、帽,排空大小便, 婴儿去掉尿布。冬 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让儿童仅穿单衣裤,准确称量并除去衣服重量。 ( 3)测量方法:测量时儿童不能接触其它物体。使用杠杆式体重秤 进行测 量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儿童体重, 并迅速调整游锤, 使杠杆呈正 中水平, 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 使用电子体重秤称重时, 待数据稳 定后读数。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体重记录以千克(kg )为单位,至小 数点后 1位。连续测 2 次,取平均值。 2.身长(身高) ( 1)测量前准备: 2 岁及以下儿童测量卧式身长, 2 岁以上儿童测 前应 脱去外衣、鞋、袜、帽。 儿童仰卧于量床中 央,助手将头扶正, 测量者立于儿童右侧, 左手握住儿童两 膝使腿伸直, 右手移动足 0.5cm 。 量立式身高。儿童测量身长(身高) (2)测量方法:测量身长时, 头顶接触头板, 两耳在同一水平。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篇 儿童保健 第一章小儿生长发育 生长指细胞增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 加,主要是量的变化 发育指人体达到成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 系列变化,主要是质的变化。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一节小儿体格生长 一、生长规律及临床意义 体重 是身体各器官系统和体液重量的 总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 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新生儿期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婴儿期第一个高峰期 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青春期第二个高峰期 体重计算公式 生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8 7-12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体重(kg)+4.8+(月龄-6) ×0.25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岁) ×2+7(或8) 临床意义 1、有个体差异±10% 男> 女城市> 农村 2、正常均值±2SD 均值–1~2SD 增长过快可能发生肥胖 增长缓慢可能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身高(长) 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代表头、脊柱 和下肢的增长。反应骨骼发育、身体长度 的指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1、生后第一年最快,是出生时的1.5倍 2、生后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3、青春期:第二高峰期 4、头、脊柱和下肢增长速度不一致 身高计算公式 1~10岁儿童身高(cm)=年龄(岁)×7+70 临床意义

正常:±2 SD 生长发育迟缓:< - 2SD 测量方法 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部与脊柱的增长。 坐高增长规律 出生时33cm 与身高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临床意义 比例大于正常值 头围 反应脑和颅骨的发育。 头围发育规律 出生34cm 1岁46cm 2岁48 cm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 临床意义过小 过大 胸围 反应胸廓骨骼、肺、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 胸围发育规律 出生32cm 1岁头、胸围相等 1岁后>头围(年龄–1) 临床意义 交叉延迟胸廓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上臂围 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的发育, 常用来评价营养状况。 增长规律 新生儿10.2~10.5cm 1~5岁共增长1~2cm 临床意义判断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13.5cm 营养良好 12.5cm~13.5cm 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骨骼发育 1、囟门与骨缝 前囟后囟 囟门与骨缝发育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