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定理习题

叠加定理习题
叠加定理习题

叠加定理习题

1、电路如图所示,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 。

2、 在图中,(1)当将开关S 和在a 点时,求123I I I 、和;(2)当将开关合在b 点时,利用(1)的结果,用叠加定理求支路电流123I I I 、和

3、在图中,已知当S U =16V 时,ab U =8V ,求S U =0 时的ab U 。

4、在图所示电路中,已知0N 为一无源网络,当S U =2V 、

S I =2A 时0U =5V;求S U =5V 、S I =5A 时的0U 。

5、在图2-33所示电路中,已知0N 为一无源网络,当S U =2V 、S I =3A 时0U =10V; 当S U =3V 、S I =2A 时0U =10V ,求S U =10V 、S I =10A 时的0U 。

弥尔曼定理习题

1、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2、求如图电路中A点的电位。

3、求图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并计算2 电阻吸收的功率。

A

6Ω8A 12V

6V

B

+

-+

-

I1

I2

I3

4、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支路电流I1、I2、I3。

5、如图所示电路中,E1=12V,E2=30V,I S=2A,R1=3Ω,R2=6Ω,求I1、I2。

6、电路如图所示,求各支路电流。

7、如图所示电路,求出各支路电流。

网孔电流法习题

1、图示电路,已知E1 = 42 V,E2 = 21 V,R1 = 12 ,R2 = 3 ,R3 = 6 ,求各支路电流I1、I

2、I3 。

2、求解电路中各条支路电流

3、试用网孔电流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支路电流I1、I2、I3。

4、如图所示电路中,U S=10V,I S=2A,R1=10Ω,R2=50Ω,R3=2Ω,R4=8Ω,用网孔电流法求I1、I2、I3。

5、如图所示电路,求出各支路电流。

6、电路如图所示,求各支路电流。

戴维宁定理习题

1、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分别用戴维宁定理求电流

L

I。

2、电路如图所示,(1)用戴维宁定理求电阻R

L 中的电流I

L

;(2)若R

L

为可变电阻,求

R L 获得的最大功率及此时的R

L

值。

3、如图所示电路,求电流I。

4、电路如图所示,计算图中电阻R中的电流I。

12Ω

12Ω

R

6.4Ω

I

5、某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N,测得其开路电压为18V,当输出端接一只9Ω电阻时,

通过的电流为。现将该二端网络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图中I

S

=8A。试求:(1)该二端网络的输出电流I;

(2)该二端网络的输出功率P。

6、如图所示电路中,求负载R

L

获得的最大功率。

N

R1

R2

S

I

4Ω3Ω1Ω

R L

27V

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习题

1、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下图中的电压U

AB

2、如图所示,求(1)图中所示电压;(2)4A恒流源的功率,说明4A恒流源是电源还是负载。

3、如图所示,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解电压U

ab 。

4、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5、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当开关S置于1位置时,理想电压表读数为10V,试求当开关

S置于2位置时,电压表的读数为多少?

6、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AB和电压UAB。

( )1.利用戴维南定理解题时有源二端网络必须是线性的,待求支路可以是非线性的。

( )2.在电路中,恒压源,恒流源一定都是发出功率。

( )3.叠加原理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而且对非线性电路也适用。

( )4.叠加原理只适用于求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 )5.恒压源和恒流源之间可以进行等效变换。

( )6.平衡下的桥路既可视为开路,也可视为短路。

( )7.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与元件的相互连接方式有关,而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 )8.电源的开路电压为60V,短路电流2A,则负载从该电源获得的最大功率为30W。

1.电路如图1-3所示,当U S1单独作用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40W;当U S2单独作用时,R消耗的

功率为90W(图中U S1和U S2均大于0)。则当两电源共同作用时,R消耗的功率为()

A、10W

B、250W

C、190W

D、130W

2.如图2所示电路中,U S=15V,I S=5A,R1=2Ω,当U S单独作用时,R1上消耗电功率为18W,则当

U S和I S两个电源共同作用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

A.72W B.36W C

R1

R2

-

U S

I

图2

3.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R L=2Ω,图(a)电路中,R L消耗的功率为2W,图(b)电路中,R L消耗的功率为8W,则图(c)电路中,R L消耗的功率为______。

+

U S -R L I S R L

I S

+

U S

-

R L

(a) (b) (c)

图1-3

A、2W

B、8W

C、10W

D、18W

4.一个恒流源I S1与电阻R并联,为电阻R提供的功率为20W,另一个恒流源I S2与同一电阻R并联,为电阻R提供的功率为80W,若将这两个恒流源与电阻R接成图4所示电路,则在两个恒流源共同作用下,为电阻R提供的功率应为

A.20W B.100W C.60W D.80W

图4

5.图3-1中当电流源产生的功率为20W时, R W为 ( )

A、0Ω

B、Ω

C、Ω

D、5Ω

6.电路如图3-2所示,则电压源功率为 ( )

A、产生132W功率

B、吸收132W功率

C、产生108W功率

D、吸收108W功率

7.如图3-3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合上后, ( )

A、恒压源E产生的电功率将增大

B、恒压源产生的电功率将减

C、恒流源消耗的电功率将减少

D、恒流源消耗的电功率将增大8.在理想电压源供电系统中,我们讲负载增加,通常是指()

A.负载电流增加B.负载电阻增加C.负载电压增加

9.如图3-4所示电路中,两个电源的功率是 ( )

A、P

Us

=4w(消耗)、P

Is

=4w(产生) ;B、P

Us

=4w (产生)、P

Is

=4w(消耗)

C、P

Us

=4w(消耗)、P

Is

=8w(产生);D、P

Us

=4w(产生)、P

Is

=8w(消耗)

10.如图3-5所示已知E、U、R,则I= ( )

A、I=(U-E)/R

B、I=(E-U)/R

C、I=(U+E)/R

D、I= -(U+E)/R 11.图3-6要使21Ω电阻的电流I增大到3I,则21Ω电阻应换为( )

A、5Ω

B、4Ω

C、3Ω

D、1Ω

12.如图3-7,一只标有“220V,100W”的灯泡,当把它接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其消耗的功率为( )

A、100W 50W C、 D、

13.如图所示电路,10A电流源的功率为()

A、吸收200W

B、产生300W

C、吸收200W

D、产生300W

第13题第15题

14.一个40W220V家用电器,若误接在380V上,其消耗功率为()

A、120W

B、69W

C、23W

15.在下图电路中,发出功率的电源是()

20V

10A

I

I S2R

A、E

1,E

2

,E

3

B、E

2,

I

S1

C、I

S1

,I

S2

E

2

,E

3

,I

S1

16.如图所示,当Rp活动触点下移时,10V恒压源产生的电功率( )。

A.增大

B.不变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第16题第17题17.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网孔电流Ia=2A,Ib=1A,则Us1和R应为( )。

17Ω B. -16V 9Ω C. 16V 17Ω 9Ω

18.如图所示,通过2Ω电阻中的电流I为()

A.4A B.-2A C.0 D.2A

19.如图所示,I S1=3A,I S2=1A,则正确的答案应是()

A.恒流源I S1消耗电功率30W B.恒流源I S1输出电功率30W

C.恒流源I S2输出电功率5W D.恒流源I S2消耗电功率5W

20.如图所示,当R L为()时,R L可获得最大功率

A.2Ω B.5Ω C.4Ω D.8Ω

第18题第19题第20题

21.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当R为_______时,R

L

获得最大功率。

A、4Ω

B、5Ω

C、2Ω

D、0Ω

R1 3ΩR2

R

R L

+

10V

-

6A I S

R2

R1

+

U S

-

图1-1 图1-2

22.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

1

的阻值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电压源提供的功率增大

B、电流源提供的功率增大

C、R

1

消耗的功率减小 D、R

2

消耗的功率减小

23.图(1)中,A、B两端可等效为()。

A、电压源

B、恒流源

C、电压源和电流源并联

1.如图1-5所示,U

AB

= ,R

AB

= 。

2.如图1-6所示电路中,已知E1单独作用时流过R1、R2、R3的电流分别是4A、2A、2A,E2单独作用时流过R1、R2、R3的电流分别是3A、5A、2A,则各支路电流I1= ,I2= ,I3= 。

3.如图1-7所示为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R0时的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曲线,根据图线可知E=V;R0=Ω。

4.某线性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为V

10,如果在网络两端接以

10的电阻,二端网络端电压

为8V,此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为

s

U= V,0R= Ω。

5.实际电压源总有内阻,实际电压源可用和的串联组合等效。

6.如下左图所示,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的参数U S= V,R S= Ω。

第4题图图3-2

7.如图:有源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压源,该电压源的电动势E

= ,内阻r

= 。

8.如图3-2所示电路中,U

S3

= V,I

R2

= A。

9.电路如图3-1所示,通过2欧姆电阻中的电流I为。

10.图(11)所示电路中,I=10A,如果U

S1

不变,U

S2

大小不变,只改变极性,则I=4A +7V -

10Ω

9V

2A 1A1V

1

R2

3

+ -

I

2A

U S2

5V

U S3

I R2

U S1

+

-

+

-

I S

1A

+

12V2A

A

B

图(1)

A

B

2R R

C1C2

S

E

图(2)

那么,当U S1单独作用时I=_________,US2单独作用时I=_________ 。

A

图(9)

图(10)

U S1图(11)

叠加原理练习

复杂直流电路专项复习 _____________叠加定理专题 一、叠加定理的内容 当线性电路中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 在使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叠加定理只能用于计算线性电路(即电路中的元件均为线性元件)的支路电流或电压(不能直接进行功率的叠加计算); (2) 电压源不作用时应视为短路,电流源不作用时应视为开路; (3) 叠加时要注意分电流(或分电压)与所求的电流(或电压)之间的参考方向,正确选取各分量的正负号。 (4)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必须画出分图,且尽量保持原图结构不变。 (5)叠加原理只能用来求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不能用来计算功率。 二、应用举例 【例3-3】如图3-8(a)所示电路,已知E 1 = 17 V ,E 2 = 17 V ,R 1 = 2 Ω,R 2 = 1 Ω,R 3 = 5 Ω,试应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I 1、I 2、I 3 。 (1) 当电源E 1单独作用时,将E 2视为短路,设 R 23 = R 2∥R 3 = 0.83 Ω 则 A 1A 5A 683 .217 1322 313 23 223111=+==+===+='I R R R 'I 'I R R R 'I R R E 'I (2) 当电源E 2单独作用时,将E 1视为短路,设 R 13 =R 1∥R 3 = 1.43 Ω 则 A 2A 5A 743 .217 23 11 323 13 113222=+==+===+=''I R R R ''I ''I R R R ''I R R E ''I (3) 当电源E 1、E 2共同作用时(叠加),若各电流分量与原电路电流参考方向相同时,在电流分量前面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 I 1 = I 1′- I 1″ = 1 A , I 2 = - I 2′ + I 2″ = 1 A , I 3 = I 3′ + I 3″ = 3 A

第八章组合变形练习题

组合变形练习题 一、选择 1、应用叠加原理的前提条件是:。 A:线弹性构件; B:小变形杆件; C:线弹性、小变形杆件; D:线弹性、小变形、直杆; 2、平板上边切h/5,在下边对应切去h/5,平板的强度。 A:降低一半; B:降低不到一半; C:不变; D:提高了; 3、AB杆的A处靠在光滑的墙上,B端铰支,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变形, AB杆发生变形。 A:平面弯曲 B:斜弯; C:拉弯组合; D:压弯组合; 4、简支梁受力如图:梁上。 A:AC段发生弯曲变形、CB段发生拉弯组合变 形 B:AC段发生压弯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C:两段只发生弯曲变 形 D:AC段发生压弯组合、CB段发生拉弯组合变形 5、图示中铸铁制成的压力机立柱的截面中,最合理的是。

6、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P2作用在梁的中间截面处,悬臂梁根部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 A:σ max =(M y 2+M z 2)1/2/W B:σ max =M y /W y +M Z /W Z C:σ max =P 1 /A+P 2 /A D:σ max =P 1 /W y +P 2 /W z 7、塑性材料制成的圆截面杆件上承受轴向拉力、弯矩和扭矩的联合作用,其强度条件是。 A:σ r3 =N/A+M/W≤|σ| B:σ r3 =N/A+(M2+T2)1/2/W≤|σ| C:σ r3 =[(N/A+M/W)2+(T/W)2]1/2≤|σ| D:σ r3 =[(N/A)2+(M/W)2+(T/W)2]1/2≤|σ| 8、方形截面等直杆,抗弯模量为W,承受弯矩M,扭矩T,A点处正应力为σ,剪应力为τ,材料为普通碳钢,其强度条件为:。 A:σ≤|σ|,τ≤|τ| ; B: (M2+T2)1/2/W≤|σ| ; C:(M2+0.75T2)1/2/W≤|σ|; D:(σ2+4τ2)1/2≤|σ| ; 9、圆轴受力如图。该轴的变形为: A: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B: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C:AC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一章流体流动 【例1-1】已知硫酸与水的密度分别为1830kg/m3与998kg/m3,试求含硫酸为60%(质量)的硫酸水溶液的密度为若干。 解:根据式1-4 =(+)10-4=×10-4 ρ m =1372kg/m3 【例1-2】已知干空气的组成为:O 221%、N 2 78%和Ar1%(均为体积%),试求干空气在 压力为×104Pa及温度为100℃时的密度。 解:首先将摄氏度换算成开尔文 100℃=273+100=373K 再求干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M m =32×+28×+× =m3 根据式1-3a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例1-3 】本题附图所示的开口容器内盛有油和水。油层高度h1=、密度ρ 1 =800kg/m3,水层高度h2=、密度ρ2=1000kg/m3。 (1)判断下列两关系是否成立,即p A=p'A p B=p'B (2)计算水在玻璃管内的高度h。 解:(1)判断题给两关系式是否成立p A=p'A的关系成立。因A与A'两点在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流体内,并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截面A-A'称为等压面。 p B =p' B 的关系不能成立。因B及B'两点虽在静止流体的同一水平面上,但不是连通 着的同一种流体,即截面B-B'不是等压面。 (2)计算玻璃管内水的高度h由上面讨论 知,p A=p'A,而p A=p'A都可以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计算,即 p A =p a +ρ 1 gh 1 +ρ 2 gh 2 p A '=p a +ρ 2 gh 于是p a+ρ1gh1+ρ2gh2=p a+ρ2gh 简化上式并将已知值代入,得 800×+1000×=1000h 解得h= 【例1-4】如本题附图所示,在异径水平管段两截面(1-1'、2-2’)连一倒置U管压差计,压差计读数R=200mm。试求两截面间的压强差。 解:因为倒置U管,所以其指示液应为水。设空气和水的密度分别为ρg与ρ,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原理,截面a-a'为等压面,则 p a =p a ' 又由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可得 p a =p 1 -ρgM

叠加原理教案

授课班级10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授课教师王居授课时间编号课时 2 授课目标能力目标 能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复杂电路。 知识目标 1:掌握叠加原理的内容,解题步骤,注意点。 2:能熟练用叠加原理求解复杂电路。 3:掌握几种典型的题目。 情感目标 增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复杂电路。 1:掌握叠加原理的内容,解题步骤,注意点。2:能熟练用叠加原理求解复杂电路。 3:掌握几种典型的题目。 教学难点叠加原理的典型题型。 学情分析学生对部分知识以前理解较好。 课后阅读了解并掌握叠加原理的应用 课外作业 与操作 教学后记学生对叠加原理很容易的吸收纳入,并对它产生兴趣。

复习提问 1、支路电流法的定义? 提问回答 2、利用支路电流法解题时应注意哪些? 叠加定理 一、叠加定理的内容 当线性电路中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的电 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 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 在使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叠加定理只能用于计算线性电路(即电路中的元件 均为线性元件)的支路电流或电压(不能直接进行功率的叠 加计算); (2) 电压源不作用时应视为短路,电流源不作用时应 视为开路; (3)叠加时要注意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正确选取各 分量的正负号。 (4) 二、应用举例 【例3-3】如图3-8(a)所示电路,已知E1 = 17 V,E2 = 17 V,R1 = 2 Ω,R2 = 1 Ω,R3 = 5 Ω,试应用叠加定理求 各支路电流I1、I2、I3 。

图3-8 例题3-3 解:(1) 当电源E 1单独作用时,将E 2视为短路,设 R 23 = R 2∥R 3 = 0.83 Ω 则 A 1A 5A 683 .217 1322 313 23 223111=+==+===+='I R R R 'I 'I R R R 'I R R E 'I (2) 当电源E 2单独作用时,将E 1视为短路,设 R 13 =R 1∥R 3 = 1.43 Ω 则 A 2A 5A 743 .217 23 11 323 13 113222=+==+===+=''I R R R ''I ''I R R R ''I R R E ''I (3) 当电源E 1、E 2共同作用时(叠加),若各电流分量与原电路电流参考方向相同时,在电流分量前面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 I 1 = I 1′- I 1″ = 1 A , I 2 = - I 2′ + I 2″ = 1 A , I 3 = I 3′ + I 3″ = 3 A 【例3-4】《相约》

化工原理计算题例题

三 计算题 1 (15分)在如图所示的输水系统中,已知 管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当量长度,下同)为 100m ,其中压力表之后的管路长度为80m , 管路摩擦系数为0.03,管路内径为0.05m , 水的密度为1000Kg/m 3,泵的效率为0.85, 输水量为15m 3/h 。求: (1)整个管路的阻力损失,J/Kg ; (2)泵轴功率,Kw ; (3)压力表的读数,Pa 。 解:(1)整个管路的阻力损失,J/kg ; 由题意知, s m A V u s /12.2) 4 05.03600(15 2 =??==π 则kg J u d l h f /1.1352 12.205.010003.022 2=??=??=∑λ (2)泵轴功率,kw ; 在贮槽液面0-0′与高位槽液面1-1′间列柏努利方程,以贮槽液面为基准水平面,有: ∑-+++=+++10,1 21020022f e h p u gH W p u gH ρ ρ 其中, ∑=kg J h f /1.135, u 0= u 1=0, p 1= p 0=0(表压), H 0=0, H=20m 代入方程得: kg J h gH W f e /3.3311.1352081.9=+?=+=∑ 又 s kg V W s s /17.410003600 15 =?= =ρ 故 w W W N e s e 5.1381=?=, η=80%, kw w N N e 727.11727===η 2 (15分)如图所示,用泵将水从贮槽送至敞口高位槽,两槽液面均恒定 不变,输送管路尺寸为φ83×3.5mm ,泵的进出口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真空表和压力表,真空表安装位置离贮槽的水面高度H 1为4.8m ,压力表安装位置离贮槽的水面高度H 2为5m 。当输水量为36m 3/h 时,进水管道全部阻力损失为1.96J/kg ,出水管道全部阻力损失为4.9J/kg ,压力表读数为2.452×

叠加定理习题

叠加定理习题 1、电路如图所示,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 。 2、 在图中,(1)当将开关S 和在a 点时,求123I I I 、和;(2)当将开关合在b 点时,利用(1)的结果,用叠加定理求支路电流123I I I 、和 3、在图中,已知当S U =16V 时,ab U =8V ,求S U =0 时的ab U 。 4、在图所示电路中,已知0N 为一无源网络,当S U =2V 、 S I =2A 时0U =5V;求S U =5V 、S I =5A 时的0U 。 5、在图2-33所示电路中,已知0N 为一无源网络,当S U =2V 、S I =3A 时0U =10V; 当S U =3V 、S I =2A 时0U =10V ,求S U =10V 、S I =10A 时的0U 。

弥尔曼定理习题 1、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2、求如图电路中A点的电位。 3、求图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并计算2 电阻吸收的功率。 A 6Ω8A 12V 3Ω 2Ω 6V 6Ω B + -+ - I1 I2 I3 4、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支路电流I1、I2、I3。 5、如图所示电路中,E1=12V,E2=30V,I S=2A,R1=3Ω,R2=6Ω,求I1、I2。 6、电路如图所示,求各支路电流。 7、如图所示电路,求出各支路电流。 网孔电流法习题

1、图示电路,已知E1 = 42 V,E2 = 21 V,R1 = 12 ,R2 = 3 ,R3 = 6 ,求各支路电流I1、I 2、I3 。 2、求解电路中各条支路电流 3、试用网孔电流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支路电流I1、I2、I3。 4、如图所示电路中,U S=10V,I S=2A,R1=10Ω,R2=50Ω,R3=2Ω,R4=8Ω,用网孔电流法求I1、I2、I3。 5、如图所示电路,求出各支路电流。 6、电路如图所示,求各支路电流。

化工原理典型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典型习题解答 王国庆陈兰英 广东工业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 2003

上 册 一、选择题 1、 某液体在一等径直管中稳态流动,若体积流量不变,管内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假定管内的相对粗糙度不变,则 (1) 层流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 C 。 A .4倍 B .8倍 C .16倍 D .32倍 (2) 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 D 。 A .4倍 B .8倍 C .16倍 D .32倍 解:(1) 由222322642d lu u d l du u d l h f ρμμ ρλ=??=??=得 1624 4 212212 2122 121212==??? ? ??=???? ??????? ??==d d d d d d d u d u h h f f (2) 由 2222u d l d f u d l h f ????? ??=??=ελ得 322 5 5 21214 212 2112212==???? ??=????? ??==d d d d d d d u d u h h f f 2. 水由高位槽流入贮水池,若水管总长(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在内)缩短25%,而高位槽水面与贮水池水 面的位差保持不变,假定流体完全湍流流动(即流动在阻力平方区)不变,则水的流量变为原来的 A 。 A .1.155倍 B .1.165倍 C .1.175倍 D .1.185倍 解:由 f h u p gz u p gz ∑+++=++2 22 2 22211 1ρρ得 21f f h h ∑=∑ 所以 ()()2 222222 11 1u d l l u d l l e e ?+?=?+? λλ 又由完全湍流流动,得 ?? ? ??=d f ελ 所以 ()()2 2 2211u l l u l l e e ?+=?+,而 24 d u uA V π ?== 所以 ()()1547.175 .01 2 11 2 12== ++==e e l l l l u u V V 3. 两颗直径不同的玻璃球分别在水中和空气中以相同的速度自由沉降。已知玻璃球的密度为2500kg/m 3,水 的密度为998.2kg/m 3,水的粘度为 1.005?10-3Pa ?s ,空气的密度为 1.205kg/m 3,空气的粘度为1.81?10-5Pa ?s 。 (1)若在层流区重力沉降,则水中颗粒直径与空气中颗粒直径之比为 B 。 A .8.612 B .9.612 C .10.612 D .11.612 (2)若在层流区离心沉降,已知旋风分离因数与旋液分离因数之比为2,则水中颗粒直径与空气中颗粒 直径之比为 D 。 A .10.593 B .11.593 C .12.593 D .13.593 解:(1) 由 ()μ ρρ182g d u s t -=,得 ()g u d s t ρρμ-= 18

叠加原理 实验报告范文(含数据处理)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 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化工原理习题(2)

化工原理

第一章 练习 1. 湍流流动的特点是 脉动 ,故其瞬时速度等于 时均速度 与 脉动速度 之和。 2.雷诺准数的物理意义是 黏性力和惯性力之比 。 3.当地大气压为755mmHg ,现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350mmHg ,则其真空度为405 mmHg 。 4.以单位体积计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机械能衡算方程形式为 ρρρρρρf s w p u gz w p u gz +++=+++22 2 212112 2。 5.实际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阻力的主要原因是 黏性 。 6.如图所示,水由敞口恒液位的高位槽流向压力恒定的反应器,当管道上的阀门开度减小后,管路总阻力损失(包括所有局部阻力损失)将 (1) 。 (1)不变 (2)变大 (3)变小 (4)不确定 7.如图所示的并联管路,其阻力关系是 (C ) 。 (A )(h f )A1B (h f )A2B (B )(h f )AB =(h f )A1B +(h f )A2B (C )(h f )AB =(h f )A1B =(h f )A2B (D )(h f )AB (h f )A1B =(h f )A2B 8.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恒 截面 、变 压头 ,而后者是恒 压头 、变 截面 。 9.如图所示,水从槽底部沿内径为100mm 的水平管子流出,阀门前、后的管长见图。槽中水位恒定。今测得阀门全闭时,压力表读数p=。现将阀门全开,试求此时管内流量。 已知阀门(全开)的阻力系数为,管内摩擦因数=。 答:槽面水位高度m g p H 045.681 .91000103.593 =??==ρ 在槽面与管子出口间列机械能衡算式,得: 2 4.60.1 5.01.0203081.9045.62 u ??? ??++++=?λ 解得:s m u /65.2= h m s m u d V /9.74/0208.065.21.04 14 1 3322==??==ππ 反 应 器 题7附图 1 A B 2 题8附图 p 30m 20m 题1附图

实验四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四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四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 倍。 三、实验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 注 1 直流稳压电源 0~30V 可调 二路 2 万用表 1 自备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0~200V 1 4 直流数字毫安表 0~200mV 1 5 迭加原理实验电路板 1 DGJ-03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6-1所示,用DGJ-03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图6-1 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U1和U2处。 2. 令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6-1。 表6-1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U1 (V ) U2 (V ) I1 (m A) I2 (m A) I3 (m A) U A B (V) U C D (V) U A D (V) U D E (V) U F A (V) U1单独作用12. 09 0 8.6 9 -2. 04 6.2 2 2.4 7 0.8 2 3.2 8 4.4 4.4 1 U2单独作用0 6.0 8 -1. 2 3.6 3 2.4 1 -3. 67 -1. 17 1.2 3 -0. 6 -0. 6 U1、U2共同作用12. 6.07.4 1.28.6-1.-0. 4.5 3.7-3.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1、用连续精馏方法分离乙烯、乙烷混合物。已知进料中含乙烯0、88(摩尔分数,下同),流量为200kmol/h。今要求馏出液中乙烯的回收率为99、5%,釜液中乙烷的回收率为99、4%,试求所得馏出液、釜液的流量与组成。 2、例题:设计一精馏塔,用以分离双组分混合物,已知原料液流量为100kmol/h,进料中含轻组分0、2(摩尔分数,下同),要求馏出液与釜液的组成分别为0、8与0、05。泡点进料(饱与液体),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α=2、5,回流比R=2、7。试求:1)精馏段与提馏段操作线方程;2)从塔顶数第二块板下降的液相组成。 3、例题用一常压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理想溶液,进料中含轻组分0、4(摩尔分数,下同),进料量为200kmol/h饱与蒸汽进料,要求馏出液与釜液的组成分别为0、97与0、02。已知操作回流比R=3、0,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α=2、4,塔釜当作一块理论板处理。试求:(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2)塔釜以上第一块理论板下降的液相组成。(从塔底向上计算) 4、例题:常压下分离丙酮水溶液的连续精馏塔,进料中丙酮50%(摩尔分数,下同),其中气相占80%,要求馏出液与釜液中丙酮的组成分别为95%与5%,回流比R=2、0,若进料流量为100kmol/h,分别计算精馏段与提馏段的气相与液相流量,并写出相应的两段操作线方程与q 线方程。 5、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组成为0、4(摩尔分数,下同),馏出液组成为0、95。汽--液混合进料,其中汽相占1/3(摩尔数比),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2倍,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塔顶采用全凝器。试求:(1)精馏段操作线方程;(2)从塔顶往下数第二层理论板的上升气相组成。 6、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流量为1000kmol/h,组成为含苯0、4(摩尔分数,下同),馏出液组成为含苯0、9,苯在塔顶的回收率为90%,泡点进料(q=1),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试求:(1)精馏段操作线方程;(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7、板式精馏塔常压下分离苯-甲苯物系,塔顶采用全凝器,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 5,进料就是流量为150kmol/h,组成为0、4的饱与蒸汽,回流比为4、0,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0、97,釜液中苯的组成为0、02。试求:(1)塔顶产品流率,组成与釜液流率;(2) 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3)实际回流比与最小回流比的比值。 8、某二元连续精馏塔,进料量100kmol/h,组成为0、5(易挥发组分mol分率),饱与液体进料。塔顶、塔底产品量各为50kmol/h,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塔釜用间接蒸汽加热,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0,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n+1=0、714xn+0、257,试求:1 塔顶、塔底产品组成(mol分数)与塔底产品中难挥发组分回收率 ;2最小回流比;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9用常压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理想溶液,其平均相对挥发度α=3,原料液组成0、5(摩尔分率),进料量为200kmol/h,饱与蒸汽进料,塔顶产品量为100kmol/h。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实验一 叠加原理

实验一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6-1所示,用DGJ-03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图6-1 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U1和U2处。 2. 令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6-1。

3. 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6-1。 4. 令U1和U2共同作用(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6-1。 5. 将U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数据记入表6-1。 6. 将R5(330Ω)换成二极管1N4007(即将开关K3投向二极管IN4007侧),重复1~5的测量过程,数据记入表6-2。 7. 任意按下某个故障设置按键,重复实验内容4的测量和记录,再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出故障的性质。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或者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降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正确判断测得值的+、-号后,记入数据表格。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 1. 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U1、U2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U1或U2)短接置零? 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2.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第一章 流体流动 【例1-1】 已知硫酸与水的密度分别为1830kg/m 3与998kg/m 3,试求含硫酸为60%(质量)的硫酸水溶液的密度为若干。 解:根据式1-4 9984.018306.01+=m ρ =(3.28+4.01)10-4=7.29×10-4 ρm =1372kg/m 3 【例1-2】 已知干空气的组成为:O 221%、N 278%和Ar1%(均为体积%),试求干空气在压力为9.81×104Pa 及温度为100℃时的密度。 解:首先将摄氏度换算成开尔文 100℃=273+100=373K 再求干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M m =32×0.21+28×0.78+39.9×0.01 =28.96kg/m 3 根据式1-3a 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3kg/m 916.0373314.896.281081.9=???=m ρ 【例1-3 】 本题附图所示的开口容器内盛有油和水。油层高度h 1=0.7m 、密度ρ1=800kg/m 3,水层高度h 2=0.6m 、密度ρ2=1000kg/m 3。 (1)判断下列两关系是否成立,即 p A =p'A p B =p'B (2)计算水在玻璃管内的高度h 。 解:(1)判断题给两关系式是否成立 p A =p'A 的关系成立。因A 与A '两点在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流体内,并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截面A-A'称为等压面。 p B =p'B 的关系不能成立。因B 及B '两点虽在静止流体的同一水平面上,但不是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即截面B-B '不是等压面。 (2)计算玻璃管内水的高度h 由上面讨论知,p A =p'A ,而

实验1、叠加原理实验

叠加原理 1. 实验目的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有关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内容。 (2)完成下列预习题: ①计算图中电路中,当1E 单独激励(开关1S 置于“1”,开关2S 置于“2”)时各支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 ②计算图中电路中,当2E 单独激励(开关1S 置于“2”,开关2S 置于“1”)时各支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 ③计算图中电路中,当1E 、2E 共同激励(开关1S 和2S 均置于“1”)时各支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 3. 实验参考电路 实验参考电路如图所示。其中1R =3R =120Ω,2R =4R =510Ω,1E =12 V ,2E =6V 。 R R 叠加原理实验电路 4. 实验内容和步骤 (1)将直流稳压电源接在220V 交流电源上,闭合电源开关并适当预热。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用面板上的指示表或用万用表测量其输出电压值,使之分别达到1E =12 V 和2E =6V ,然后关断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待用。 (2)按图接线。根据实验预习要求计算出的图所示电路中各电压、电流值,正确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量限,测量出各电源分别激励和共同激励时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 ①当1E =12 V ,2E =0V 时(开关1S 置于“1”,开关2S 置于“2”),测各支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

②当1E =0 V ,2E =6V 时(开关1S 置于“2”,开关2S 置于“1”),测各支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 ③当1E =12 V ,2E =6V 时(开关1S 和2S 均置于“1”),测各支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 (3)将以上所测得的各支路中的电流和各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 电流单位:mA 电压单位:V 5. 实验设备和仪器 (1)九孔实验板 1套 (2)直流稳压电源 1台 (3)数字万用表 1只 6. 实验注意事项 实际电压、电流的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取正,反之则取负。 7. 实验报告要求 (1)计算实验预习中各支路上的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以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3)思考题: ① 可否将线性电路中任一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也像对该元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 流一样用叠加原理进行计算? ② 为什么说,电表的量限选得过大,容易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试举例说明。 (1) 数据计算见附页; (2) 通过计算可以验证I 1,I 2,I 3,I 4,I 5,U R 1,U R 2,U R 3,U R 4在1E 2E 共同激励下 的值与其在1E 和2E 分别单独激励的值之和相等,由此可以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3) ①不能。因为2 221212I +I I +I (),所以功率不能使用叠加定理计算; ②通常仪表的相对误差是固定的,而绝对误差等于量程乘以相对误差,所以在相对误差相同的情况下,量程越大,绝对误差也就越大.

化工原理典型例题题解

第4章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典型例题 例1:过滤机的最大生产能力 用一板框压滤机对悬浮液进行恒压过滤,过滤20分钟得滤液 20m 3 ,过滤饼不洗涤,拆装时间为15分钟,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略。试求: (1) 该机的生产能力,以 m 3 (滤液)/h 表示 (2)如果该机的过滤压力增加 20℅,该机的最大生产能力为多少 m 3(滤液)/h 解:(1)h m V Q D /3.346015 2020 3=?+=+= θθ (2)根据恒压过滤方程V 2=KA 2θ 2020 202 2 2 ===θV KA 为了得到最大生产能力,则应 min 15==D f θθ 在原压力下对应的滤液量为 300152022 =?==f opt KA V θ 33.17m V opt = ΔP ’=ΔP V ∝ΔP 1/2 395.183.172.1m V opt =?= h m V Q D f opt /9.376015 1595 .183max =?+= += θθ 例2:滤饼的洗涤问题 采用板框压过滤机进行恒压过滤,操作1小时后,得滤液 15m 3 ,然后用2m 3 的清水在相同的压力下对滤饼进行横穿洗涤。假设清水的粘度与滤液的粘度相同。滤布阻力可略,试求: (1) 洗涤时间 (2) 若不进行洗涤,继续恒压过滤1小时,可另得滤液多少 m 3 解:V 2=KA 2θ

KA 2=152 采用横穿洗涤法,则有: E w d dV d dV ??? ??=??? ??θθ41 hr V KA V f w w 07.115 215 4122412 2=??=?= θ 或者 hr J f w 07.114 1152 22=?? ==θδθ ''22θKA V = , 322.21215''m KA V =?==θ 32.6152.21m V =-=? 例3:操作压强对过滤机生产能力的影响 用板框过滤机过滤某悬浮液,一个操作周期内过滤 20分钟后共得滤液 4m 3 (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略)。若在一个周期内共用去辅助时间30分钟,求: (1) 该机的生产能力 (2)若操作压强加倍,其它条件不变(物性、过滤面积、过滤时间与辅助时间),该机生产能力提高了多少 解:滤饼不洗涤 (1) Q=4/(20+30)=min (2) K ∝ΔP V ’∝ΔP 1/2 V ’=21/2V=×4= Q=50=min 例4:在×103Pa 的恒定压力差下过滤某种的悬浮液。悬浮液中固相为直径的球形颗粒,固相体积分率为10%,过滤时形成空隙率为60%的不可压缩滤饼。已知水的粘度为×10-3Pa·s,过滤介质阻力可以忽略,试求:(1)每平方米过

化工原理习题

第一章流体流动 填空题 (1)边界层的形成是液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答案:粘性 (2)用离心泵在两个敞口容器间输液。若维持两容器的液面高度不变,当关小输送管道的阀门后,管道的总阻力将—。 答案:不变 分析:在两个液面间列柏努力方程式,因位能、静压能和动能均不变化,所以管道总损失不变;阀门开度减小后,导致局部阻力增大,水量减小,直管阻力减小,总阻力不变化。 (3)粘性流体流体绕过固体表面的阻力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之和,称局部阻力。 答案:摩擦阻力;形体阻力 (4)经内径为158mm的钢管输送运动粘度为90mm2/ s的燃料油。若 保持油品作滞流流动,最大流速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 。 答案:1.14m/s 分析:令临界雷诺数等于2000,即可求得大速度。 Re dU 0.158U62000 解之u 1.14m/s v 90 10 6 (6)流体在阻力平方区流动,若其他条件不变,其压降随着管子的相对粗糙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 ,随着流体的密度增大而 _________ 。

答案:增加:增大 分析:在阻力区, 只与相对粗糙度有关,且随其增大而增 大。由范宁公式 (7)流体沿壁面流动时,在边界层内垂直于流动方向上存在着显著 的 ______ ,即使 _____ 很小,_________ 然很大,不容忽视。 答案:速度梯度;粘度;内摩擦应力 选择题 (1)滞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 A. 流速不同; C.雷诺数不同; B. 流通截面积不同 D 滞流无径向运动,湍流有径向运动; 答案:D (3)完成下面各类泵的比较: (1)离心泵();(2)往复泵();(3)旋转泵()。 A. 流量可变,压头不很高,适用于粘性大的流体; B. 流量不均匀,压头根据系统需要而定,用旁路阀调节流量; C. 流量恒定,压头随流量变化,往复运动振动很大; D . 流量较小,压头可达很高,适于输送油类及粘稠性液体; E . 流量均匀,压头随流量而变,操作方便。 答案:(1) E ;⑵ B ; (3) D (3)用离心泵将贮槽内的溶液送到敞口的高位槽 A 和B 中。已知泵 P f h f l u 2 d 2

电路叠加原理心得体会

电路叠加原理心得体会 篇一:电路实验报告-叠加原理的验证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二、实验原理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三、实验仪器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 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

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 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U2单独作用时,I1b=-,I1a+I1b=,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而2*I1b=-,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六、思考题 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

关于叠加原理及一道附加题的解释

一、关于叠加原理,有部分同学提出下列问题:

一、关于叠加原理,有部分同学提出下列问题: 1. 叠加原理是否仅适用于三相对称短路,短路点电压为零? 2. 对于不对称故障,采用对称分量法计算,是否和叠加原理没有关系? 3. 对于教材图5-1,为什么在图c 中,有电源"1E ,"2E ,而在正序网络图d 中,则没 有了电源,而出现了|0|f U ? 这几个问题,问得都非常好,现进行统一解答: 1. 叠加原理是适用于对称故障和不对称故障。

2. 三相短路是特殊情况,短路点电压为零,所以,利用叠加原理时,在短路点附加的两个电源为:|0||0|()()0f f U U +-=,然后将网络分解成正常网络:包括电源"|0|&f E U ;故障网络,仅包括电源|0|f U -。若不进行简化计算,则故障点 的电流由两部分组成,即正常工作电流"|0|()()/f E U Z ∑-电源到短路点的直接阻抗+故障网 络的电流|0|()/f U Z ∑1。对于三相对称网络,由于近存在正序分量,所以,计算 到此为止。若进行短路计算,则可忽略正常网络。具体计算细节,参考教材P66,例3-1。 3. 若为不对称故障,则仍然可以利用叠加原理,由于电源电压仍然是三相对称,所以可以认为仅限于在正序网络中应用叠加原理。设短路点的正序电压为 (1)f U (如图c 所示) ,此时,正序网络中,在短路点仍然附加两个电源为:|0||0|()()0f f U U +-=,然后将网络分解成正常网络:包括电源"|0|&f E U ;故障网络,包括电源|0|(1)f f U U -+(这是对称故障和不对称故障的主要区别所在!)。 如此,则在简化计算时,网络中应包含电源|0|(1)f f U U -+,将该电源所在电路 图进行适当变形,即可得到图d ,请同学们自行推导。 4. 若有同学有《电力系统分析复习指导》(杨淑英、邹永海,中国电力出版社)这本书,可结合P132,11-7理解上面第3条解释。 二、附加习题: 李老师所在的暂态班布置的作业和我们班的作业略有差异,有同学同时完成了两位老师布置的作业,表示赞扬。有同学在做教材P118, 习题4-2-1时,认为用对称分量法计算比用相分量计算要复杂,现予以校正。 该题的具体求解步骤为: 1. 已知条件:i0=0; 1,a E =1,b E =-c E j = 2. 因为左侧Y 接法变压器中性点电压不一定为零,所以,需要求出Y 变压器的电压的序分量和Un 的关系如下: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1.用连续精馏方法分离乙烯、乙烷混合物。已知进料中含乙烯0.88(摩尔分数,下同),流量为200kmol/h。今要求馏出液中乙烯的回收率为99.5%,釜液中乙烷的回收率为99.4%,试求所得馏出液、釜液的流量和组成。 2.例题:设计一精馏塔,用以分离双组分混合物,已知原料液流量为100kmol/h,进料中含轻组分0.2(摩尔分数,下同),要求馏出液和釜液的组成分别为0.8和0.05。泡点进料(饱和液体),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α=2.5,回流比R=2.7。试求:1)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2)从塔顶数第二块板下降的液相组成。 3.例题用一常压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理想溶液,进料中含轻组分0.4(摩尔分数,下同),进料量为200kmol/h饱和蒸汽进料,要求馏出液和釜液的组成分别为0.97和0.02。已知操作回流比R=3.0,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α=2.4,塔釜当作一块理论板处理。试求:(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2)塔釜以上第一块理论板下降的液相组成。(从塔底向上计算) 4.例题:常压下分离丙酮水溶液的连续精馏塔,进料中丙酮50%(摩尔分数,下同),其中气相占80%,要求馏出液和釜液中丙酮的组成分别为95%和5%,回流比R=2.0,若进料流量为100kmol/h,分别计算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气相和液相流量,并写出相应的两段操作线方程和q线方程。 5.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组成为0.4(摩尔分数,下同),馏出液组成为0.95。汽--液混合进料,其中汽相占1/3(摩尔数比),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2倍,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塔顶采用全凝器。试求:(1)精馏段操作线方程;(2)从塔顶往下数第二层理论板的上升气相组成。 6.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流量为1000kmol/h,组成为含苯0.4(摩尔分数,下同),馏出液组成为含苯0.9,苯在塔顶的回收率为90%,泡点进料(q=1),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试求:(1)精馏段操作线方程;(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7.板式精馏塔常压下分离苯-甲苯物系,塔顶采用全凝器,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 5,进料是流量为150kmol/h,组成为0.4的饱和蒸汽,回流比为4.0,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0.97,釜液中苯的组成为0.02。试求:(1)塔顶产品流率,组成和釜液流率;(2)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3)实际回流比和最小回流比的比值。 8.某二元连续精馏塔,进料量100kmol/h,组成为0.5(易挥发组分mol分率),饱和液体进料。塔顶、塔底产品量各为50kmol/h,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塔釜用间接蒸汽加热,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0,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n+1=0.714xn+0.257,试求:1 塔顶、塔底产品组成(mol分数)和塔底产品中难挥发组分回收率;2最小回流比;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