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

的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如下:(1)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状况较为正常,大部分幼儿处于中间水平;(2)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高年龄幼儿的交往能力明显高于低年龄的幼儿;(3)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地区差异不明显;(4)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较为科学的教养方式:(5)不同地区的幼儿家长教养方式没有明显区别;(6)家庭教养方式是否科学对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7)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学历没有明显的联系;(8)家庭教养方式与家庭的收入有一定联系。最后,本文针对幼儿人际交往和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以后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幼儿人际交往家庭教养方式

一、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上几乎没有人可以孑然一身,切断与外界的任何联系,只要依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必然处在一定的社会之中,与人的交往就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无时无处不在。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使交往双方的心理上产生相互影响;人们可以相互交流知识经验、生活经历、技能技巧;并且能互相交流各自的需要、愿望、态度等信息,正确认识他人与自己,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另外,小范围内妥善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部分、有利条件。

社会飞速发展,无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交替,人作为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基础组成单元,时时处处都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是否能够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是否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与交往品质,已经时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一个极为基础的要求。不难看出,“公关”这一词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毋庸置疑,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掌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教育界,对受教育者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基础的要求。无论从心理学,社会学或其他学科来看,“交往”都是作为社会人的一种需求;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都有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愿望和必要。

幼儿期是每个人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具有不同于以后任何阶段的特殊意义,各种心理活动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人作为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大都在幼儿期出现,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其社会化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交往正是发展社会化的最佳途径。通过交往,孩子逐渐适应自己的伙伴组成的“小社会”,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会正确看待身边的事物,并且发展对待不同观点的能力。逐渐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认识到需要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并掌握其中的技巧,为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而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它担负着“人之初”教育的重要任务;人在早期教育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家庭”这个环境之中的;“家庭”不仅为幼儿提供满足其生理需求的各种物质资源,同时也为其提供满足其心理发展并促成其某些心理品质形成的各种精神条件,在这些条件之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认为,许多儿童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早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从而也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别人交往。儿童得人际交往能力、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它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自尊,如果他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中,他非但无法正确的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不能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理和意图,容易出现偏差;在交往中往往处于失利的一方,不能满足原本地需求与愿望,逐渐丧失自信,随之影响其心理的其他方面,在幼儿期以及青少年期,对其学习也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而家庭在这个时期,恰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对幼儿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是否会对正在形成及发展中幼儿的人际

交往态度(主动交往还是被动交往?)、交往能力(是否掌握起码的交往技能?是否精通?)、人际关系(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自然而然使人萌生要进行了解的念头。

家庭教养,指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家庭教养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一般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专制型、权威型和放任型。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下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权威型的父母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立和独立性,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放任型的父母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罚不明,只给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几乎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由权。

无论是哪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3-6岁阶段的他们大都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的集体中开始生命中另一种新的生活,在这个新的阶段,环境的改变是一个方面,交往对象也由父母变成了以同龄人居多的一个新的群体,这种角色的转换,势必带来家长、教师,以及幼儿自身的诸多反应,家长会担心孩子无法在新环境中正确处理与小朋友的关系,教师需要在幼儿与幼儿、自己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中尽量做到合理妥当;而占主体地位的幼儿自己则需要在新的角色转换中扮演好自己需要担当的那一部分;但是作为社会化初期的幼儿,是否可以应付不同的人际关系?是否可以妥善地处理这些关系?幼儿在这一时期人际交往地状况是否与前一阶段的生活环境―家庭有密切关系?关系如何?家庭的各种环境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对幼儿早期的人际交往有所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较为粗浅的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3-6岁幼儿为调查对象;问卷为家长填写。样本于晋城市陵川机关幼儿园与太原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晨晨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共发放问卷75份,收回有效问卷70份。其中晋城陵川机关幼儿园35份,太原晨晨幼儿园35份。年龄分布为3-4岁11人,4-5岁23人,5-6岁36人。

(二)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

此问卷在参考“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等多份问卷及量表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而成。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被调查幼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幼儿的年龄、家长的月收入,家长的学历,家长的职业。其中幼儿的年龄分为三个层次:3-4岁,4-5岁,5-6岁;家长的月收入分为四个等级“1500以下”,“1500-2000”,“2000-3000”,“3000以上”;家长的学历也分为四个等级“高中以下”,“高中”,“大学”,“大学以上”;家长的职业为开放性问题;第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部分,这一部分共包括8个问题;将“专制型”、“权威型”、“放任型”三种教养方式分别体现在问题的选项之中;第三,“幼儿人际交往问卷”部分,这一部分共包括9个问题,选项分为四个“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个等级。

2、记分方法

在问题的设计中,提供的选项3-4个不等,例如,家庭教养方式问卷部分,提供选项为三个,则选择第一个记分为“1”,选择第二个记分为“2”,选择第三个记分为“3”。而在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部分,提供选项为四个,则选择“从不”记分为“1”,选择“偶然”记分为“2”,选择“经常”记分为“3”,选择“总是”记分为“4”。在对基本情况的考察中,方法同上。

3、分组情况

(1)在对幼儿的年龄调查中,经统计,3-4岁占到11人,4-5岁占到23人;5-6岁占到36人;可以看出,小班幼儿人数明显较少,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方便比较,暂将3-5岁幼儿定为低年龄组,5-6岁幼儿定为高年龄组。

(2)根据问题中选项的设置,将对幼儿家长的月收入情况分为四组:最低水平组“1500

以下”,较低水平组“1500-2000”,中水平组“2000-3000”,高水平组“3000以上”。

(3)经统计,被调查幼儿家长中,学历为“大学以上”人数为0,于是,可以将学历分为三个组别:“高中以下”为低水平组,“高中”为中水平组,“大学”为高水平组。

(4)经过统计并分析,由计算结果可以将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分为三个组别,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其中低分组为得分为14-22的幼儿,中分组为得分为23-26的幼儿,高分组为27-29分的幼儿,在这种划分标准下,经统计,得分越高,则说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越高。

(5)同上,经过统计分析,由计算结果可以将家庭教养方式得分分为三个组别。其中12-15分为低分组,16-17分为中分组,17-18分为高分组;低分组代表“专制型”,中分组代表“权威型”,高分组代表“放任型”。

(三)研究内容

本次调查,拟解决的问题是:1、所抽取样本人际交往的现状;2、所抽取样本人际交往的年龄差异;3、所抽取样本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地区差异;4、所抽取样本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5、所抽取样本家庭教养方式的地区差异;6、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人际交往的关系;

7、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学历的关系;8、家庭教养方式与家庭收入的关系。

(四)研究过程

在晋城陵川机关幼儿园与太原幼师附幼―晨晨幼儿园随机发放问卷,时间选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在幼儿园教师帮助下向家长发放,并随即收回;部分问卷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口头询问并记录答案完成。

(五)统计方法

1、对问卷的得分进行求平均数与百分比,为分组作前提;

2、利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3、利用T检验,对地区差异,以及年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

通过对问卷的调查结果的统计,得到以下结果: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得分最高为29分,最低为14分,平均数为22.5;其分布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处于中间水平的居多,占到68.6%,说明大部分幼儿具有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处理一般的社会较为哪个;而高水平组人数只占到10%,说明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人数还是少数;低分组幼儿比例也较高,占到五分之一强,在对幼儿的教育中,社会化的培养,交往能力的培养仍然需要加大力度。

同前文所提,根据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将前文所提及的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三个纬度上的得分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组别,其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上,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各水平的发展现状中,虽然大部分幼儿处于中间水平。交往态度中,由相当数量的幼儿分布于高

水平组,说明由良好交往态度,即采取主动交往态度的幼儿所占比例不在少数,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交往能力的考察中,仍然以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数居多,且高分组的比例也占到四分之一强,可见在被调查幼儿中,对交往技巧较为精通的不乏人在,大部分幼儿完全可以驾驭人际交往中得计本技巧。而在人际关系的考察中,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幼儿比例也较高,但是与交往能力比较稍稍偏低,为什么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大部分人可以驾轻就熟,而作为结果的人际关系却不甚乐观呢?值得深思。

(二)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年龄差异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年龄差异见表三:

表三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年龄差异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为的分成的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得分经过T检验,其T值为2.55,根据我们的假设,应做单侧检验,经查表的sig为1.67,因为2.55>1.67,所以P<.05,则不能否定两组没有差异,而得到的结果应该是,高年龄组的人际交往能力明显高于低年龄组,这与现实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是相符合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的社会化水平逐渐加强,各种心理活动由开始发生到得到发展,并慢慢走向成熟,各方面素质也随之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人际交往态度会慢慢得到改善,交往技巧也日渐成熟并丰富,人际关系高年龄组的幼儿也会比低年龄组有所改善。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有了全新的面貌。

(三)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地区差异

因为所抽取样本分别为两个不同地区的两所幼儿园,所以我们针对这两所幼儿园的幼儿人际交往做一个差异性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四幼儿人际交往的地区差异

值为0.76,经过比较得出P>.05,所以差异不显著,即两个地区的幼儿人际交往不存在明显差异。

(四)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情况

前文提到,根据统计结果,将家庭教养方式根据得分分为高,中,低三个组别,其中“低分组”代表“放任型”,中分组代表“权威型”,“高分组”代表“专制型”;经统计,其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五家庭教养方式得分分布情况

68.6%的问卷被归入中分组,说明有这个比例的幼儿处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之下;而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分布也有所区别,其中“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仍然被22.9%的父母所采用,而“放任型”只占到了8.5%。

(五)家庭教养方式的地区差异

此次调查,调查对象分别从晋城陵川机关幼儿园和太原幼师附属幼儿园-晨晨幼儿园抽取,这两个地区,一个作为省会城市,一个作为山西省近年来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他们的幼儿教育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否会有所区别的?经过统计,我们得到下表:

得出T 值为0.70,根据分析意图,应采取双侧检验,经查表,sig 为2.00,因为0.70<2.00

,所以P >.05,所以可以得出,两组数据差异性不显著,即晋城地区幼儿家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与太原地区并没有明显差别,这可能与当代社会中,地区差异已经不是很明显,虽然不是省会城市,但是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容许教育落在后面,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六)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分析

上文提到,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将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分别分为三组,其关系对比见下表:

表七 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调查结果分析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得分的底粪组中依然以“权威型”的人数最到,但家庭

教养方式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其二者的关系显而易见。

(七)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学历的关系

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有关家长学历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组,那么学历的高低是否会对家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呢?经过统计,我们得到下表:

表八学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析时,放任型与专制型依然只占到了少数,但是从这个交叉分布表中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没有明显的关系了。

(八)家庭教养方式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分析

同上,我们对被调查幼儿的家庭收入情况也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并在前文中将其分为四个等级,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家庭收入是否会对家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有所影响呢?经过统计,我们得到下表:

表九家庭教养方式与家庭收入的关系

由上表可以看出,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依然以最低收入家庭所占人数,最多,但是,这是因为在被调查对象中,低收入家庭所占比例太大,但是从高收入家庭在三种教养方式的分布中可以看出,权威型依然是主流,他的主流地位是因为其他两个极端的方式分布人数极其微小,甚至没有,而在低收入家庭中,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依然占到了一定比例,可以得出,家庭收入与家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之间有所联系,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家庭收入高的家庭中的父母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教育方法的学习中,而低收入家庭的父母更多的考虑是生计问题。

四,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卷设置方面,某些项目的设计欠妥,不能很好地将调查医院反映在问题之中,调查结果与原先设想有一些小的出入,究其原因,也许问题就出在一开始的准备工作中,问卷设计不够科学。

在对调查结果的处理方面,没有很好地,全面地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大部分数据处理依靠人工计算,既耗时费力,又有出现偏差的可能。

尽管如此,本次调查仍不失为一次较为成功的调查,有其现实意义,在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卷的设计以及结果的分析都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但是数据体现出来的只是表面的现象,而隐藏在这些表象之后的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

(一)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水平的现状

经过上一部分的分析不难看出,现代的幼儿可以进行正常交往的人数占到大多数,而且可以完全掌握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且成功、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的不乏人在。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有很多的幼儿可以处理一般的交往,并且大多数人的交往态度和交往能力都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但在人际关系这个环节,却与前两个环节大有出入。大多数幼儿有主动交往的愿望,并且可以在交往中主动出击,在交往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交往的技巧,比如口头表达能力、身体语言、礼貌用语、各种尊称等,但是为什么结果却不尽人意呢?究其原因,大多数孩子仍然不习惯集体生活,不适应与人分享,没有合作的精神;他们的交往有时甚至只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而作为成人,有时也许会不经意将自己的喜怒蔓延至孩子,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作为教师,也许过多的注重对孩子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他们集体观念的培养。比如家长对某一种人的偏见会无意间影响到孩子,而孩子的价值观还未成型,很容易受到影响,且难以分辨善恶,容易错误归类且无端排斥,这样就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化发展。另外,教师也许更多的情况下是以教会孩子:在见到熟人是要问好,在别人帮助你时要说“谢谢”等等。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且反复强化,却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投入生活的交往技巧。

(二)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年龄差异

在我们的分析中,高年龄的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明显高于低年龄的幼儿,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素质都有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不例外,但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并不是因为幼儿年龄增长了,所以他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而是因为在年龄的增长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幼儿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吸取了各种有关人际交往的知识和经验,于是他们的交往能力日渐提高,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社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幼儿与这个社会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大,社会经验的日渐丰富,也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之一。

(三)幼儿人际交往的地区差异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幼儿人际交往不存在地区差异,在所抽取的两个地区的幼儿园中,幼儿的交往能力所差无几,几乎都在一个发展水平上,这可能是因为所抽取样本一个为省会城市,而另一个为经济政治都比较发达的新兴城市,非省会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都没有落后于省会城市,而且早期教育也受到了重视。

(四)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情况

从以上的结果不难看出,现代社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越来越大范围的关注方式方法,在采取“教养方式”方面大部分人可以做到“科学”,可以认识到“专制”与“放任”都是极端的态度,“权威型”这个概念也许并不为他们所熟知,但是年轻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它才识对待孩子的科学态度,说明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早教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且趋于普及化和科学化。

(五)家庭教养方式的地区差异

在我们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晋城和太原地区的家长们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并没有多大的不同,说明科学教养方式的使用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并不因为是非省会城市。就有什么差别,现在的父母都开始注意早期教育,并尽量使之科学化,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已经越来越大。当然,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占到大多数,家里所有人的心血全用在了一个孩子身上,但是大部分家长已经不在将希望停留在“望子成龙”这个层面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意识到孩子不是附属品,孩子需要足够的空间,足够的重视,于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

(六)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通过统计我们得出,家长得教养态度以及所采取得方式对幼儿得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但教养方式的影响显而易见,越科学的方

式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越有帮助,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生活下的孩子经常鼓励和适当的帮助,而不是包办;他们被允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宰父木的帮助与解释下,在一定的原则背景下,既不过度也不过于拘束;这样的孩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处在公正,温和,合理的环境下,交往环境自然也很合理和科学,于是他们具有交好的交往态度以及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2,“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生活下的幼儿较其他良种方式下的幼儿有“安全感”,他们不必担心交往中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自信心较强;与“放任型”教养教养方式下生活的幼儿的过度莽撞又有区别;他们不像“放任型”方式下的幼儿面对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因为他们经常受到鼓励,并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可以应对失败和挫折。

3,“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有个“度”的把握。较为适中,不激进也不温吞。一切都有标准和道理。这样可以使孩子懂得人际交往中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会因为莽撞而行,也不会“望而却步”。

(七)家长学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两者没有明显得关系,据我分析可能得原因是问卷的设计和发放过程出了问题,因为从常识角度考虑,两者应该是有一定联系的,但是也不排除,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达,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够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学历较低的家长并不一定就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七)家长学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通过统计并分析,我们得出,家庭教养方式与家庭得收入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不防从生理的角度进行,低收入家庭的父母非但没有足够的金钱去投入到对教育孩子的方式的学习之中,而且也没有精力去投入,他们首要解决的是自己以及孩子的生存问题,其次才是更进一步的需求,教育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收入对教育的约束由此可见一斑。而社会能否担负起这个教育的责任?我们所处的社会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要做到担负下一代人的教育的重任,明显还是不可能的。作为教育者,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将受教育者一视同仁,为他们打造更为美好的明天?这个问题需要人们深思。

五、结论

(一)当代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状况较为正常,大部分幼儿处于中间水平。

(二)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年龄的高低有一定关系,高年龄幼儿的交往能力明显高于低年龄的幼儿。

(三)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地区差异不明显。

(四)当代社会,家长们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已经越来越向科学化迈入。大部分家长可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为之做出一定的努力。

(五)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幼儿家长所采取的家庭教养没有明显差别。

(六)家庭教养方式是否科学,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越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越有利于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得法占;当然,一味地强调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性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各种因素,尽力使其发展到最优。

(七)家长的学历对其所采用的教养方式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八)家庭的收入情况会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有所影响。

六、建议

根据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发现一些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家长以及幼儿教育者提出一些建议,如下:

(一)针对幼儿人际关系普遍不够理想的现状,我们不妨在幼儿园中设置不同的场景游戏,使孩子们尽量的表演,使用他们已然掌握的礼貌用语,不做规定,可以自由发挥,这样,通过游戏非但可以使孩子们习惯合作,游乐集体概念,而且促使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学

习与模仿。

(二)虽然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年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改善,但是不能认为是因为年龄增长了所以交往能力增强了,作为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很有利的条件,在幼儿的不同年龄段积极适应其特征并做出相应的引导。

(三)家庭教养方式越来越多的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是作为年轻的父母,不应该一味地信奉书本上或者某某讲座地所有教育观点,在逐渐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认识和考虑到自己孩子的个体特点,并不使说一味的采取“权威型“的教育方法就是最适用,最科学的,还应该在自己孩子的发展点的基础上,适时适地的采取对他有益的教育方法。

(四)我们要注意,主导我们采取那一种方法的不是父母的心情好坏,所处的环境优劣,而应该以孩子为出发点,以孩子所处的环境,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的活动,孩子所做事情的性质为出发点。这就要求这些采用不同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要审时度势。

(五)作为幼儿教育者,是否就应该把责任仅仅停留在很粗浅的阶段呢?当然不是,我们应该作好对父母的引导工作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工作,要认识到,在幼儿家长的日程里,使教育更加科学化也许依然还停留在愿望的层面上,而如何使这些愿望成为现实,幼儿园应该适当的对他们进行帮助,比如可以适当的、定期的为家长组织讲座,为家长与老师组织经验交流会?这样既可以交流知识也可以交流经验,孩子更是从中受益,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王维《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家庭教育1998年第四期4-6页

2,答会明《家庭文化氛围与儿童社会化论略》甘肃高师学报1998年第三期118-122页

3,陈宁范彦冰《浅谈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一期4,张芬《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和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四期]

5,《家庭幼儿人际交往的第一课堂》为了孩子周刊

6,汪秋萍杨永芳《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实验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四期7,袁爱华《浅谈幼儿社会交往的引导》锦江师专学报1996年第三期87-88页

8,《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9,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第一

幼儿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幼儿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我们是科研课题组,想了解当前你们关于教养幼儿的一些想法和观点,以利于我们对幼儿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并促动我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在全园展开这次调查。请你如实回答,谢谢你的合作!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育儿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幼儿,使你的孩子全面发展,请你根据问卷题目如实填写(以平时行为为准,不做过多考虑)。你的回答没有好坏之分,对你的孩子没有丝毫的影响。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成,你们的回答能够用1、2、3、4四个等级表示,其中1表示从不;2表示偶尔;3表示经常;4表示总是。请你们分别在每题后面的括号里填上最适合自己的等级(父亲、母亲分别填写,请勿代写),每题只准选1个答案。 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例:你常常打孩子吗?父亲(1)母亲(2) 你觉得对自己的孩子亲热吗?父亲(2)母亲(3) 幼儿姓名:性别:民族:年龄: 父亲是否健在:(是/否) 母亲是否健在:(是/否) 父母是否离异:(是/否) 父亲的文化水准:

父亲的职业: 母亲的文化水准: 母亲的职业: 家住:农村/ 城市 经济年收入: 幼儿日常生活主要由谁安排:父母/ 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保姆/ 其他 家庭特殊情况备注: 第二部分 一、选项 1、从不 2、偶尔 3、经常 4、总是 二、题目 1、你干涉孩子做的每一件事。父亲()母亲() 2、即使是很小的过失,你也要惩罚你的孩子。父亲()母亲() 3、你总是试图使你的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父亲()母亲() 4、你允许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父亲()母亲() 5、你觉得你是一个严厉的家长。父亲()母亲() 6、你总是左右你的孩子穿什么衣服或打扮成什么样子。父亲()母亲() 7、你不允许孩子做一些他能做的事,因为害怕他受伤。父亲()母亲() 8、你当着别人的面打孩子或训斥孩子。父亲()母亲()

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2020

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2020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也是孩子上的第一个“课堂”,在这个课堂里,是对孩子的最初的启蒙,这于孩子的成长有可能会造成终身的影响。我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有自己的心得。 家庭注重的就是一个氛围,这个氛围绝对不可以是差的,因为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好的氛围就会让孩子学到好的东西,不好的氛围就会造成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坏的。一个家庭里面的成员为了给孩子们带去好榜样,就必须自己就要有良好的休养,要知道孩子很小的时候,是以大人的行为为学习的榜样,你要是在家里经常说脏话,做些不雅的举动,他们也会跟着学习,要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那时的他们记忆力也是比较好的,或许他们不懂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会记住,会跟着你学,因为他们没有其他学习的方式,只能跟着离自己最近的家人学习,如果要教育好他们,首先就得从家长自己做起,在孩子的面前不要说脏话,也不要做一些有损个人形象的行为,这些都是会影响到孩子们的。 一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对于孩子来说,它的成长环境就是很好的,因为家风会一直影响他们长大,并且日后也会成为他们在外生存的一种帮助。我们要知道人潜意识里就会喜欢有良好修养的人,不会去喜欢一个一天到晚嘴碎的人。向来家风都是几代的传承,一个家族的兴盛也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家风才能维持,越是家庭和谐和团结,就能让家族一直繁荣昌盛,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也是不会差的。 上面说到方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行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因此在做事做人方面,方面就必须要有分寸,在孩子们面前,有威严的同时,也必须要平易近人。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能纵容他们,该罚的就要罚,做对事情的时候也要有夸奖,做事不能只做一面。当然如果是父母做错了事情,父母也要道歉,因为父母如果在这方面都能这样做,那孩子以后在犯错的时候也是会主动认错并改正的,父母如果都做不到犯错道歉,那孩子们又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态度为自己的做错的事情抱歉呢,显然不能,因此父母做事情一定要有思量。在

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有些如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有些如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方面,主要指孩子与同伴、成人(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态度、交往策略,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解决同伴间冲突的能力。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文章内容。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家长在和人交往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朋友生病了,家长的一个电话问候;当朋友遇到困难,家长的慷慨相助等等,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 提供主动交往的渠道 如果孩子很害羞,可先试着让他和最熟悉的亲戚朋友打招呼,直到他渐渐变得大方些。在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嬉戏、玩耍时,可让孩子主动和对方打招呼,问好,询问对方的姓名等。 培养交往技巧

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行为,要让孩子明白美好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谅解等良好行为上的,小气、霸道、任性是不受小朋友欢迎的。 给孩子阅读书籍 找些有关社会交往的书籍,读给孩子听,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他交流书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结交新朋友,建立友谊的,根据孩子的自身性格特点,从中有针对性地引导。 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经常邀请孩子的同伴到家中做客,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多和同伴熟悉、交往的空间,在从中学习解决游戏、玩耍可能带来的纠纷,也体会到和同伴相处的乐趣,更乐于交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让孩子感到疲惫而发生摩擦。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与别的小朋友分享,使他明白受欢迎的孩子总是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家长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把孩子最珍爱的

物品暂时收拾起来,留一些孩子不是很在意的东西与小伙伴分享,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喜悦后,就会慢慢变得大方。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一些孩子不愿意主动结交朋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和同伴熟悉、友好相处,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喜欢结伴,喜欢和一大堆朋友玩。无论他选择什么方式,只要孩子愿意、喜欢就可以了,家长只要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指导,过多的的介入会使孩子害羞、拘泥,妨碍他们更好地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每个孩子对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班孩子,来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时常表现的很紧张、胆怯,不能主动与小伙伴或是老师多交流,也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非常依恋亲人。为了避免孩子哭哭啼啼、不愿意尝试在新的环境中生活,我们必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并和孩子一起进行游戏、谈心、说悄悄话等,也有利于小班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 比如,刚入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所限,他们想交朋友,却不知道如何交往,希望与人友好相处,却不知道 __友好相

幼儿家教心得体会

幼儿家教心得 孩子入园一个学期了,在各方面进步都很大。当然,这和幼儿园小班老师系统的幼儿教育是分不开的。一开始我们也认为,把宝宝送进幼儿园就不用多管了,反正学校老师会教的,吃饭、睡觉、学习、游戏,交友都有了。其实不然,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下面是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几点感触: 一、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在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我们短期内无法改变自己的家庭境况,但我们可以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孩子帮我们拿拖鞋时我们说声“谢谢妹妹”;婆婆帮孩子洗澡,孩子说声“谢谢婆婆”;孩子做了错事说声“对不起妈妈”……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构成了夫妻相敬、尊老爱幼的和睦家庭,家庭和睦了,每一个成员(包括幼儿)都会心理健康,心情舒畅! 二、让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做真正的“我”。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会和家长谈一些发生在幼儿园里的的事情,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准确,所以当她和家长谈起幼儿园里的事情时,我们可能似懂非懂,但不要打断孩子的表达欲望,我们应该学会倾听,没听懂的再反问她,直到听懂为止。孩子的词语如果用得欠准确,还可以同时纠正一下,使她的表达准确性有所提高,说得没有条理,要

告诉她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经常会有一些要求,如想买雪花片玩具、想吃棒棒糖、想买小单车……,建议家长让孩子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能满足她的尽量满足她,如要求不合适,不能满足她的要巧妙说明理由,求得孩子的理解。比如,孩子坐到喜洋洋摇摆车上不下来,告诉她小车到站了,妹妹该下车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三、多表扬,少批评,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也都非常乐意使用。表扬是肯定的表现:孩子又学会了一首儿歌,孩子会背一大段《弟子规》,孩子今天吃饭特别快不挑食、孩子能收拾自己的玩具、孩子懂礼貌看见隔壁邻居哥哥姐姐会主动打招呼……我们都要适时的予以表扬和奖励,长此以往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会得到提高。但当孩子做错事,我们也要学会批评他,当然在这个批评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例举一些反面事例,如XX家的宝宝这样做,最后结果怎么样了,让她知道自己错了以及再错下去的后果,相信孩子会明事理识是非。 四、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语言,及时纠正不好的习惯或倾向。 在幼儿时期,孩子可能会有些不好的习惯,只要及时正确引导,很快就能改正。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孩子不会选择,当她想玩学习机的时候,她会抱来许多学习机的配套卡片,我说宝宝选两三张就可以了,她会犹豫很久不知道如何选择。我就告诉她,如果我数到十你还没有选好,我就一张都不给。一开始她会在最后几秒,仓促地选出一些,几天后她就开始有自己的主意了。同时在别的方面也要适时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要建设现代社会,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祖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文章内容。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独生子女大多数都比较任性和自私,这是由于长期被家长悉心照顾,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他们很少关心别人,很少想到他人。但是,当他们与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这种优越感就不存在了,在这些孩子的“社会”里,大家都是同龄人,都处在同样的地位。因此,为增加这种小伙伴之间的交往和相处的时间,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培养起孩子关心他人、关心伙伴、关心集体的良好思想。 我在教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分享的快乐实践活动三:“我们一起享用”这一课时。先在全班每组分发一个橘子,明确写出给一个同学。看看这个同学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了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如果这个同学体验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以本课第33页所举例,引导学生回想在现实生活中,当你有了困难,别人帮助了你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快乐拿出来与人分享就变成两个快乐,在生活中互相帮助。比如:“下雨了,有的同学没有带伞,小明同学带了伞,而且他离学校很近。小明该怎么办?教师让学生对以下几种可能,做选择判断,让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的条件和情况可选择更合理的帮助方式” 1.小明把的、伞借给其他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2.小明让另一位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再取一把伞。 3.小明把自己同路的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以上让同学体验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是同学们的友情和欢笑。 二.有利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能力 孩子们在交往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能力。在集体中扮演恰当的角色,如担当值日生、小组长、班委啦、办板报啦、召集校外小组共同复习功课啦,他们觉得在集体里是平等的,是当家作主的。许多孩子在家里时,往往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慢慢地培养成了一种依赖思想。而放手让孩子到集体活动中去,到周围的社会群体里去,才能经风雨,见世面。在交往中学习,自己处理问题,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我所任的班每学期伊始,从班干部到小组长,都必须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能力的人担任,在每天的班级晨扫、午扫中都有小组长负责给同学们明确分工:洒水、搬桌椅、倒垃圾。班级卫生和环境区卫生都被一个个家庭“小皇帝”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每次少先总队检查结果都是“双优”。 教科书第66~67页,通过一个小队的学生去中国科技馆的事例,帮助学生学习怎样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路线、怎样看站牌、怎样乘车和问路。通过图上两个孩子的对话,是让学生明确需先要找到自己目前的位置,再看与要到达地点之间有哪些公共汽车。“看车站牌图”中小孩的对话,提示学生在多个车站牌排列在一起的情况下,要先看清楚哪趟车是自己要坐的。再看看站牌上箭头的方向是否正好是自己要去的方向,防止坐错车。“上车图”中小主持人的话,是提醒学生思考乘车注意事项,如先下后上、主动买票、乘车时扶好、主动给老人家让座、下车主动出示乘车票。通过课本上的事例,培养了小学生独立生活和自主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有的家长不是常为自己的孩子孤僻、内向而发愁吗?那么,你就支持他到小伙伴中去交朋友吧!因为在交往当中,孩子们容易找到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发展他们的长处,培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通过“响应程度”和“要求程度”两个维度把家庭教育模式分为四类——权威型、独裁型、放任型(即溺爱型)、不作为型(也称忽略型)。 响应程度:即父母给予孩子爱、接纳和支持的程度,父母能否对孩子表达爱,对孩子的需要敏感的程度。响应程度高的父母会经常微笑地面对孩子,表扬和鼓励孩子,与孩子交流他们喜欢和欣赏的事物。响应程度低的父母则经常忽视、拒绝和批评孩子。 要求程度:即父母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实施严格控制的程度,指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督促其达到这些标准。 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各种积极的发展结果相关。权威型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执行他们的要求,喜欢给孩子讲道理,与孩子一起商讨制定规则并遵守之。这样的家长往往能培养出能力较强且适应性较好的孩子。 鲍姆林德的这一研究在发展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儿童良好的发展不仅需要关爱还需要适当的限制。 四种教养方式具体如下: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高要求、高反应。 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明确的、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做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 同时,他们并不缺乏应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述说,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够接纳孩子的观点,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在权威型父母合理、民主的教养之下,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于交流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权威”二字是翻译过来的,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汉语中的“权威”的含义。汉语的“权威”一词,往往与“威严”“权力”“服从”联系在一起。这里的“权威型”更像我们所理解的“良师益友”。 二、独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高要求、低反应。 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会提出很多规则,期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他们很少向孩子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少热情和尊重,不能敏感觉察到孩子的不同观点,而是希望孩子一味地听他们的话,并服从他们的权威。 父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将导致儿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学习上缺少灵活性,心理上产生抑郁和焦虑,自卑、退缩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我们这一代人不少是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当代大学生里出现心理问题的也有不少出自这类家庭。记得在中科院心理所学习时,分析神经症的案例里,几乎都有相似的一条:童年时期父母过于严厉。高压之下情绪易出问题。 三、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孩子低要求、高反应。 即我们说的溺爱型的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要求,不会密切监控孩子的行为。他们对孩子有求心应,孩子得到太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溺爱下的孩子会形成依赖、任性、冲动、幼稚、没有恒心、不能吃苦、不能体谅别人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这也是今天独生子女的家庭比较容易出现的,最后自食恶果的还是家长。 四、忽略型教养方式:对孩子低要求、低反应。 也称忽视型的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或者会拒绝孩子的要求,或者会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缺少教育。在感情上也表现得比较冷漠,对孩子的需要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 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类型下成长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对生活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容易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易于发怒等问题,常发展为行为失调,课堂表现非常差。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孩子有可能成为充满敌意、自私、叛逆的青少年,他们缺少远大的目标,易出现如酗酒、逃学等反社会行为,甚至多种犯罪行为。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00字左右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00字左右《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词很难下定义,母亲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加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感受点什么,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他母亲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母亲,他们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寻找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给予的都是孩子能够完全自愿接受的一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理解必须在

了解的基础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更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应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其次是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说到表扬,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陪孩子一起长大,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这应该是母亲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亲的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鼓励和更多的表扬,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多,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有人说:现在社会上干什么都要上岗证书,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当父母好像不需要什么上岗证书。其实,在所有的职业里面,如果做父母可以算是一种职业的话,则天下最难的职业就是父母了,而做个合格的父母自身决不是有个上岗证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当然也没有哪个机构给父母发上岗证书,但作为父母自身则应该有自觉的学习意识,应该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学习别人家教的成功经验,开阔自己的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直辖市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因此,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为提升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的交际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老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交往。这样,出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必须有责任心、互助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要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习主、医院的医生与病人。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教给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 幼儿交往的环境是一群体。因此,要教会幼儿的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道德教师应教会幼儿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XX”“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除了教给孩子交往的语言还应教给孩子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孩子扫除在活动效中出现的障碍。有个故事是说两组小朋友进行投篮比赛,一组由老师带领,一组由小朋友自己组织,刚开始,两组都玩得挺好,可不一会,没有老师的那组吵起来,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玩了,原来是有个较调皮的孩子老想自己投篮,不让别的孩子拿球,还撞人、踩人,大家对他有意见,就吵起来,不玩了,那孩子看没有人跟他抢,也就没有兴趣玩了,比赛停焉。就时,老师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效中出现问题,讲清比赛规则,以及孩子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措施有哪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措施有哪些 一、给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与机会,帮助幼儿树立与人交际的意识 任何能力只有在真实的环境和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但是,对刚入园的幼儿进行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由于他们刚刚脱离父母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产生焦躁、恐惧、不安的心理,表现 为唯唯诺诺,不敢与人交流。面对这种情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就应该给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让幼儿变得敢于交际,进而 帮助幼儿逐渐树立与人交际的意识。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靠近幼儿,与他们谈论一些他们熟悉的话题,也可以请大班的小朋友给他们讲故事、表演节目,也可以组织幼儿 玩一些能够与人进行交往的游戏,如角色游戏,即对游戏中的人物 角色进行扮演,如“今天我看店”“带小熊去看病”“我是小主人”等。这样,幼儿玩的过程就是与人交往的过程,既能帮助幼儿处理 好各种关系,还培养了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幼儿树立了与人交 际的意识,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加强幼儿的交往指导,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在与人交往时由于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常常会产生与同伴争吵、打架的不良现象,这就需要 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加强对幼儿的交往指导,教会幼儿各种与人 交往技能,使幼儿以正确和科学的方式与人进行交往。 比如,我们要教导幼儿与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如见到长辈了要主动打招呼,说“你好”“我叫……”;不小心碰到了别的小朋友,要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别人向自己道歉,要说“没关系”等。这样,在幼儿掌握了正确的与人交往技能之后,在与人交往时 就会显得顺利许多,同时也能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悦和快乐。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担任起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个重要角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弗洛姆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是通过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由此可见,家庭对幼儿性格影响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媒介,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为其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而且也提供了心理需要。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性格。一、家庭教养方式和性格的界定 根据资料表明:“所谓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种互动的结果不仅从父母对儿童的生理养育活动中体现,而且也从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规中传递体现。 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帼眉教授认为:“性格主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幼儿性格是在先天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在幼儿与父母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幼儿性格形成起源于婴幼儿期的生活。每位父母都以自己独特的教

养方式教养幼儿,使幼儿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幼儿的性格特征。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制约和导向的作用,它与幼儿的性格有密切联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 据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可分为常见的以下几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严厉型、保护型、型这五种类型。(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是不同的。 1、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这种类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一切听自己的,并用权利强制孩子听自己的,孩子没有绝对的自由,父母已经为孩子勾画出了他们“理想”的蓝图,只要孩子照做就行了,父母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永远加以保护和监督。他们对孩子的理解和温暖少、强制作风比较多、批评多于表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两代人之间有一层隔阂,有一条代沟。实际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也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所有做法。 (2)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父母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可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分享(三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分享(三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一 (1)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积极引导,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儿子的母亲目前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对孩子而言,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一种促进力量。虽然他不知道母亲考研的历程有多么辛苦,但母亲深夜还在静静的看书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榜样,使他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梦想成真。孩子已经上初一,虽然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爸爸和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不仅在学习上有进步,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听我的同事讲过他家女儿和侄女双双同年考上大学的事,他的心得体会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儿和侄女两个

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写作业,他们回到家,在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各自拿一本书看,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女儿和侄女经常相互比,看谁学习好,看谁学的晚,去年高考,两个孩子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取梦想的大学。 (3)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子小的时候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对他说,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样,比如,做幻灯片之类,拿给别的孩子看时,多有成就感啊。于是儿子学会了制作幻灯片,时常还叫别的孩子欣赏,并教会他们。儿子现在喜欢上了英语,刚开始的时候,我同学家的女儿去学英语,让他也去跟着学,如今,他已经越学越有兴趣,对妈妈说:“我班上有一个英语说得很好的同学,我也要跟他一样”。看到孩子这样爱学英语,我很欣慰。我知道儿子的语文 不太好,我有时替他着急,真希望他能把语文提高一下,可儿子说要继续报名学英语,我还是高兴的答应了。 (4)处罚孩子要适当,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记得儿子在小时候,有一次拿家里的钱,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买了许多玩具,我们知道后,让他退回了玩具,并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字很差,我让他把写错笔画的字重写10遍,结果我们吵打起来,儿子说他已经尽力了,一时难以

如何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获得是靠后天的培养,家长的观念及对孩子交往技能、技巧的培养,直接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因此,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招开始,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家长在和人交往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朋友生病了,家长的一个电话问候;当朋友遇到困难,家长的慷慨相助等等,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 提供主动交往的渠道 如果孩子很害羞,可先试着让他和最熟悉的亲戚朋友打招呼,直到他渐渐变得大方些。在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嬉戏、玩耍时,可让孩子主动和对方打招呼,问好,询问对方的姓名等。 培养交往技巧 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行为,要让孩子明白美好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谅解等良好行为上的,小气、霸道、任性是不受小朋友欢迎的。 给孩子阅读书籍 找些有关社会交往的书籍,读给孩子听,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他交流书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结交新朋友,建立友谊的,根据孩子的自身性格特点,从中有针对性地引导。 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经常邀请孩子的同伴到家中做客,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多和同伴熟悉、交往的空间,在从中学习解决游戏、玩耍可能带来的纠纷,也体会到和同伴相处的乐趣,更乐于交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让孩子感到疲惫而发生摩擦。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与别的小朋友分享,使他明白受欢迎的孩子总是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家长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把孩子最珍爱的 物品暂时收拾起来,留一些孩子不是很在意的东西与小伙伴分享, 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喜悦后,就会慢慢变得大方。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一些孩子不愿意主动结交朋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和同伴熟悉、友好相处,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喜欢结伴,喜欢和一大堆朋友玩。 无论他选择什么方式,只要孩子愿意、喜欢就可以了,家长只要在 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指导,过多的的介入会使孩子害羞、拘泥,妨碍 他们更好地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一、观察分析幼儿不利于交际的性格形成原因 孩子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表现出热情大方,无拘无束,有的表现出胆小拘谨,无所适从,有的孩 子不敢说一句话,还有的孩子甚至会怕得大哭起来。通过对孩子日 常生活各个环节的观察和对家长的调查了解,我发现孩子内向的性 格与婴儿期教育、家庭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内向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种情形: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走不出过分保护的小 圈子,由于过度关注与保护,对孩子的交往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有 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限制约束过多,孩子言听计从,缺乏自信,不利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妨碍了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的家庭孩子由保姆、老人带养,与外界接触较少,缺少交往机会和经验;也有一些孩 子因父母离异,缺乏安全感,对外封闭自我。 绝大部分家长也已经认识到,他们希望孩子到幼儿园有所改变,他们认为,生活在幼儿园,较之家庭来说,有许多同伴在一起游戏、生活,他们年龄相仿,经验相似,容易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能 真正体验到交往、合作的乐趣。对于刚入园的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教师应多注意细心观察,加强了解,有意识地给他们一些关心和机会,提供一些玩具、图书、食品等,让他们尽情玩耍、尽情享用,

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

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 式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养方式。早在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性和反应性。要求性指的是家长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和蔼接受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专制型的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但他们在学校中可能会有较好表现,比较听话、守纪律。放纵型的家长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不很关心,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以上四种类型是比较典型的,整体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对其多给予爱和关怀,并且应在这时更多地控制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孩子长大一些时,家长应及时听取孩子的想法,对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多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家庭教育心得(7篇)

家庭教育心得第一篇: 家长 家庭教育心得第二篇: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现,小班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3~4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心得第三篇: 幼儿 家庭教育心得第四篇: 体会 (1)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积极引导,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怎样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居住的第一场所,为孩子提供了最初的交往环境与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容易让孩子产生交往的兴趣和需要,而 父母对孩子交往需要的满足则更强化了孩子的这种兴趣,让孩子从 小就乐于与人交往,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要想让孩 子有一个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家长就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 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交往氛围。家庭成 员之间应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因为这种争执的局面, 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恐慌,还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 负面的交往方式,如恶语攻击对方、动手攻击对方等。 喜欢模仿是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是他们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生活中,家长是孩子进行模仿的主要对象,家长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及态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要 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果 父母不擅交往,父母经常吵架,那就会影响孩子交往。 父母应该避免自己的家庭变成一个不与外界接触的孤岛,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在与他人相处中 感受对方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学会避免自我为中心,培养乐于为 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父母要明白,孩子是需要在人群中生活、学习、工作的。父母要让他从小学会宽容,知道倾听和沟通的重要, 明白合作和协商的分量,学会努力让大家认可、接纳。这是孩子迈 向成功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首先,孩子应该从屋 里走出来,早饭前的晨练、晚饭后的散步,都是与邻里相熟的机会。让孩子把住在附近的小朋友邀请到家里来,有了好的玩具、新的图书、好吃的东西,就可以鼓励他去请邻居家的孩子一起阅读、玩耍、品尝,时间一长,孩子们自然就会成为好朋友了。其次,休息日可 邀请亲戚或朋友带他们的孩子到家里玩,有时也可带孩子到亲戚、 朋友家去,或相约共同出游,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增长见识、 增加交往经验。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小学生不仅在学校受的教育十分的重要,家庭教育也是重中之重的,绝对不容忽视,双管齐下,才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 开心。在这一次与我的爸爸妈妈进行关于“家庭教育”的交流过程中,我终于感受到他们听进去了我说的话,明白了我一直以来的感受,我相信我们家未来的相处模式会慢慢好起来的,不会再是“什么都得听我们大人的”了。 说实话,在爸爸妈妈提出要进行一次关于“家庭教育”的交流时,我的内心是害怕的。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听我说的内容,更不知道他们听了我的真实想法之后会不会暴跳如雷,也在开始交流之前想过,还是装作什么事儿也没有,什么都说好比较好,以免再次发生家庭战争。我宁愿牺牲自己说话的机会,也不希望我们家又因为我而鸡犬不宁。 但这次我还真想错了。没想到我的爸爸妈妈这一次是真正的和我平等交流了。在我说完一些之后,他们没有表示愤怒,而是鼓励我继续说下去,于是我也就一股脑把我对他们的看法都说出来了。说完之后,我的妈妈走过来摸了摸我的脑袋,对我说:“孩子,让你辛苦了”听了这句话,我哭了,我的爸爸妈妈终于能够理解我了,我有了一种翻身农奴做主人的感觉。 在此次的交流中,我说了许多,也听爸爸妈妈说了许多,他们好像真的明白孩子不是他们的奴隶,而是一个需要平等对待的人了。不管未来我的爸爸妈妈会不会真的平等待我,这 一次的交流算是成功了的,也算是我的爸爸妈妈给了我一个表达我内心想法的机会吧!怎么说我也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一定也不是为了害我才用过去的方式对待我的,他们也是第一次记做父母,肯定有他们不懂的地方,他们能够去学习能够给我这样的机会给他们改正自己对待我的方式,我已经非常感动了。说明我的爸爸妈妈还是真正爱我的! 我还在这次的交流中给我的爸爸妈妈说了我未来的打算,告诉了他们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点也让他们感到开心了,他们本以为他们一直以来没有给我表达的机会,我会没什么主见,但其实我私底下很有主见,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也知道想要做什么样的人,我把我的想法都跟他们说了。他们这一次没有反对我,而是告诉我“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自己决定好了的,爸爸妈妈就全力支持你”! 总而言之,这一次关于“家庭教育”的交流是我非常满意的一次沟通交流,希望我们家以后常有这样的机会,这样才可以一起成长吧!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2 惭愧。在此次与我的孩子关于“家庭教育”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我们这些家长总是

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父母的教育离不开关系。下面是干货资 源社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 能力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首先,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自身所 处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他们的思维更简单而直接,语言表达能力 强的孩子比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有更好的机会在交往中脱颖而出,因为,他们能让别人更好的理解自己,产生认同,从而在交往中占 据优势。所以父母应当特别注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 意思的陈述训练,口齿清晰度训练,语言连贯训练,只有做好这些 训练,孩子才能更完整更清晰的表达自己,才能在交往中具备一定 优势。 第二,克服胆小和羞怯心理。往往有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 子在家里很是能说会讲,但是在外出场合或陌生的环境往往是要么 面红耳赤,原来会说的也说不清楚,要么干脆闭口不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们有胆小羞怯的心理。 第三,培养自信。自信的时候来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 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在人际交往中,自 信非常重要。一个人也许不是很漂亮,也许没有很动人的声音,甚至,也许他没有健康的身体,但是,只要他充满自信,总会不知不 觉打动别人的心。自信就是在不经意中,由内而外发出的一种信息,

这种信息充满力量,让人在人际关系中充满魅力。 第四,教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其实是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的 一个相对面。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孩子 们也一样。在交往中,孩子们总会对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 我们应当教育孩子,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的要求, 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 多的赞美的同时能够去赞美别人,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这一点 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赞美,却忽略了如何 去欣赏别人。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总之要想个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最好从小就注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以便在以后的成长道 路上能有更好的发展。 1、加强个性修养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个性缺 陷往往是导致人际关系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或本质因素。一般说来, 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 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胸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就不 容易搞好人际关系,因此,加强人际关系的个性修养,对于搞好人 际关系至关重要。 国外一位心理学家曾列出555种描写个性的形容词。然后让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