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代赭石应用经验

张锡纯代赭石应用经验
张锡纯代赭石应用经验

赭石解

属性: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

能建奇效。其原质为铁养化合而成,其结体虽坚而层层如铁锈(铁锈亦铁养化合),生研服之不伤肠胃,即服

其稍粗之末亦与肠胃无损。且生服则养气纯全,大能养血,故《神农本草经》谓其治赤沃漏下;《日华诸家本

草》谓其治月经不止也。若用之即无斯效,之复以醋淬之,尤非所宜。且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

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原无需乎也。其形为薄片,迭迭而成,一面点点作凸形,一面点点作凹形者,方堪入药。

赭石为铁养化合,性同铁锈,原不宜。徐灵胎谓若之复用醋淬,即能伤肺。此书诸方中有赭石者,

皆宜将生赭石轧细用之。

\x【附案】\x邻村迟某,年四十许,当上脘处发疮,大如核桃,破后调治三年不愈。疮口大如钱,自内溃烂,

循胁渐至背后,每日

自背后排挤至疮口流出脓水若干。求治于愚,自言患此疮后三年未尝安枕,强卧片时,即觉有气起自下焦,

上逆冲心。愚曰∶“此即子疮之病根也。”俾用生芡实一两,煮浓汁送服生赭石细末五钱,遂可安卧。又

服数次,彻夜稳睡。盖气上逆者乃冲气之上冲,用赭石以镇之,芡实以敛之,冲气自安其宅也。继用活络

效灵丹,加生黄、生赭石各三钱煎服,日进一剂,半月全愈。

邻村毛姓少年,于伤寒病瘥后,忽痰涎上壅,杜塞咽喉,几不能息。其父知医,用手大指点其天突穴

(宜指甲贴喉,指端着穴,向下用力,勿向内用力),息微通,急迎愚调治。遂用香油二两,炖热调麝香一

分灌之,旋灌旋即流出痰涎若干。继用生赭石一两,人参六钱,苏子四钱,煎汤,徐徐饮下,痰涎顿开。

周姓妇,年三十许,连连呕吐,五六日间,勺水不存,大便亦不通行,自觉下脘之处疼而且结,凡

药之有味者入口即吐,其无味者须臾亦复吐出,医者辞不治。后愚诊视其脉有滑象,上盛下虚,疑其有妊,

询之月信不见者五十日矣,然结证不开,危在目前,《内经》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单用赭石二两,煎

汤饮下,觉药至结处不能下行,复返而吐出。继用赭石四两,又

重罗出细末两许,将余三两煎汤,调细末服下,其结遂开,大便亦通,自此安然无恙,至期方产。

或问∶赭石,《名医别录》谓其坠胎,今治妊妇竟用赭石如此之多,即幸而奏效,岂非行险之道乎?答

曰∶愚生平治病,必熟筹其完全而后为疏方,初不敢为孤注之一掷也。赭石质重,其镇坠之力原能下有形

滞物,若胎至六七个月时,服之或有妨碍,至受妊之初,因恶阻而成结证,此时其胞室之中

不过血液凝结,

赭石毫无破血之弊,且有治赤沃与下血不止之效,重用之亦何妨乎?况此证五六日间,勺饮不能下行,其

气机之上逆,气化之壅滞,已至极点,以赭石以降逆开壅,不过调脏腑之气化使之适得

其平,又何至有他虞乎?

广平县吕××妻,年二十余,因恶阻呕吐甚剧。九日之间饮水或少存,食物则尽吐出。延为诊视,脉象有

力,舌有黄苔,询其心中发热,知系夹杂外感,遂先用生石膏两半,煎汤一茶杯,防其呕吐,徐徐温饮下,

热稍退。继用生赭石二两,煎汤一大茶杯,分两次温饮下,觉行至下脘作疼,不复下行转而上逆吐出,

知其下脘所结甚坚,原非轻剂所能通。亦用生赭石细末四两,从中再罗出极细末一两,将余三两煎汤,

送服其极细末,其结遂开,从此饮食顺利,及期而产。

一室女,中秋节后,感冒风寒,三四日间,胸膈满闷,不受饮食,饮水一口亦吐出,剧时恒以手自

挠其胸。脉象滑实,右部尤甚,遂单用生赭石细末两半,俾煎汤温饮下,顿饭顷仍吐出。盖其胃口皆为痰涎壅滞,药不胜病,下行不通复转而吐出也。遂更用赭石四两,煎汤一大碗,分三次陆续

温饮下,胸次遂通,饮水不吐。翌日,脉象洪长,其舌苔从先微黄,忽变黑色,又重用白虎汤

连进两大剂,每剂用生石膏四两,分数次温饮下,大便得通而愈。

曲××,年三十余,得瘟病,两三日恶心呕吐,五日之间饮食不能下咽,来院求为延医。其脉浮弦,数

近六至,重按无力,口苦心热,舌苔微黄。因思其脉象浮弦者,阳明与少阳合病也,二经之病机相并上冲,

故作呕吐也,心热口苦者,内热已实也,其脉无力而数者,无谷气相助又为内热所迫也。因思但用生赭石

煮水饮之,既无臭味,且有凉镇之力,或可不吐。遂用生赭石二两,煎水两茶杯,分二次温饮下,饮完仍复

吐出,病患甚觉惶恐,加以久不饮食,形状若莫可支持。愚曰∶“无恐,再用药末数钱,必能立止

呕吐。”遂单用生赭石细末五钱,开水送服,觉恶心立止,须臾胸次通畅,进薄粥一杯,下行顺利。从

此饮食不复呕吐,而心中犹发热,舌根肿胀,言语不利,又用生石膏一

两,丹参、乳香、没药、连翘各三钱,连服两剂全愈。

癸亥秋,李××之族姊,周身灼热,脉象洪实,心中烦躁怔忡,饮食下咽即呕吐,屡次所服之药,亦皆

呕吐不受。视其舌苔黄浓,大便数日未行,知其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又挟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也。为疏

方,用生赭石细末八钱,生石膏细末两半,蒌仁一两,玄参、天冬各六钱,甘草二钱,将后五味煎汤一大

茶杯,先用开水送服赭石细末,继将汤药服下,遂受药不吐,再服一剂全愈。

一妇人,年近五旬,得温病,七八日表里俱热,舌苔甚薄作黑色,状类舌斑,此乃外感兼内

亏之证。医

者用降药两次下之,遂发喘逆。令其子两手按其心口,即可不喘。须臾又喘,又令以手紧紧按住,喘又

少停。诊其脉尺部无根,寸部摇摇,此将脱之候也。时当仲夏,俾用生鸡子黄四枚,调新汲井泉水服之,喘稍

定。可容取药。遂用赭石细末二钱同生鸡子黄二枚,温水调和服之,喘遂愈,脉亦安定。继服

参赭镇气汤以善其后。

友人毛××曾治一妇人,胸次郁结,饮食至胃不能下行,时作呕吐。毛××用赭石细末六钱,浓煎人

参汤送下,须臾腹中如爆竹之声,胸次胃中俱觉通豁,至此饮食如常。

友人高××曾治一人,上焦满闷,艰于饮食,胸中觉有物窒塞。医者用大黄、蒌实陷胸之品十余剂,转

觉胸中积满,上至咽喉,饮水一口即溢出。高××用赭石二两,人参六钱为方煎服,

顿觉窒塞之物降至下焦。又加当归、肉苁蓉,再服一剂,降下瘀滞之物若干,病若失。

友人李××曾治一人,寒痰壅滞胃中,呕吐不受饮食,大便旬日未行。用人参八钱、干姜六钱、赭石

一两,一剂呕吐即止。又加当归五钱,大便得通而愈。

门人高××曾治一叟,年七十余,得呃逆证,兼小便不通,剧时觉杜塞咽喉,息不能通,两目上翻,身躯后挺,更

医数人治

不效。高××诊其脉浮而无力,遂用赭石、台参、生山药、生芡实、牛蒡子为方投之,呃逆顿愈。又加竹茹服一剂,

小便亦通利。

历观以上诸治验案,赭石诚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也。乃如此良药,今人罕用,间有用者,不过二三钱,药不胜

病,用与不用同也。且愚放胆用至数两者,非卤莽也。诚以临证既久,凡药之性情能力及宜轻宜重之际,

研究数十年,心中皆有定见,而后敢如此放胆,百用不至一失。且赭石所以能镇逆气,能下有形瘀滞

者,以其饶有重坠之力,于气分实分毫无损。况气虚者又佐以人参,尤为万全之策也。参、赭并用,不但能纳气归原也,设于逆气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呕吐,其证之上盛下虚者,皆可参、

赭并用以治之。

《内经》谓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黄坤载衍《内经》之旨,谓“血之失于便溺者,太

阴之不升也;亡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是语,深明《内经》者也。盖阳明胃气,以息息下降为顺,

时或不降,则必壅滞转而上逆,上逆之极,血即随之上升而吐衄作矣。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

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降之以赭石,而以蒌仁、白芍诸药佐之;

其热而兼虚者,可兼佐以人参;有因凉者,宜降以赭石而以干姜、白芍诸药佐之(因凉犹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热

侵肝胆也,然吐衄之证,由于胃气凉而不降者甚少);其凉而兼虚者,可兼佐以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

气不摄上冲胃气不降者,宜降以赭石而以生山药、生芡实诸药佐之,有因胃气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

其证久不愈者,宜降以赭石而以龙骨、牡蛎、三七诸药佐之。无论吐衄之证,种种病因不同,疏方皆以

赭石为主,而随证制宜,佐以相当之药品,吐衄未有不愈者。

奉天张××,年近四旬,陡然鼻中衄血甚剧,脉象关前洪

滑,两尺不任重按,知系上盛下虚之证,自言头目恒不清爽,每

睡醒舌干无津,大便甚燥,数日一行。为疏方∶赭石、生地黄、生山药各一两,当归、白芍、生龙骨、生

牡蛎、怀牛膝各五钱,煎汤送服旱三七细末二钱(凡用生地治吐衄者,皆宜佐以三七,血止后不至淤血留于经络

),一剂血顿止。后将生地减去四钱,加熟地、枸杞各五钱,连服数剂,脉亦平和。

伤寒下早成结胸,瘟疫未下亦可成结胸。所谓结胸者,乃外感之邪与胸中痰涎互相凝结,滞塞

气道,几难呼吸也。仲景有大陷胸汤、丸,原为治此证良方,然因二方中皆有甘遂,医者不敢轻

用,病家亦不敢轻服,一切利气理痰之药,又皆无效,故恒至束手无策。向愚治此等证,俾用新炒蒌仁四

两,捣碎煮汤服之,恒能奏效。后拟得一方,用赭石、蒌仁各二两,苏子六钱(方名荡胸汤),用之代大陷胸汤、丸,屡试皆能奏效。若其结在胃口,心下满闷,按之作疼者,系小陷胸汤证,又可将方

中分量减半以代小陷胸汤,其功效较小陷胸汤尤捷。自拟此方以来,救人多矣,至寒温之证已

传阳明之府,却无大热,惟上焦痰涎壅滞,下焦大便不通者,亦可投以此方(分量亦宜斟酌少用),上清其

痰,下通其便,诚一举两得之方也。

至寒温之证,不至结胸及心下满闷,惟逆气挟胃热上冲,不能饮食,并不能受药者,宜赭石与

清热之药并用。曾治奉天安××之妻,年四十余,临产双生,异常劳顿,恶心呕吐,数日不能

饮食,服药亦恒呕吐,精神昏愦,情势垂危,群医辞不治。延愚诊视,其脉洪实,面有火,舌苔黄

浓,知系产后温病,其呕吐若是者,阳明府热已实,胃气因热而上逆也。遂俾用玄参两半,赭

石一两,同煎服,一剂即热退呕止,可以受食。继用玄参、白芍、连翘以清其余热,病遂全愈。至放胆

用玄参而无所顾忌者,以玄参原宜于产乳,《神农本草经》有明文也。

下有实寒,上有浮热之证,欲用温热之药以祛其寒,上焦恒格拒不受,惟佐以赭石使之速于下行,

直达病所,上焦之浮热转能因之下降。曾治邻村刘某,因房事后恣食生冷,忽然少腹抽疼,肾囊紧缩,大便不通,上焦兼有烦热。医者投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上焦烦热益甚,两胁疼胀,便结囊缩,

腹疼如故。病家甚觉惶恐,求为诊视。其脉弦而沉,两尺之沉尤甚,先用醋炒葱白熨其脐及脐下,腹

中作响,大有开通之意,囊缩腹疼亦见愈,便仍未通。遂用赭石二两,乌附子五钱,当归、苏子各一两,

煎汤饮下,即觉药力下行,过两句钟俾煎渣饮之,有顷,降下结粪若干,诸病皆愈。

膈食之证,千古难治之证也。《伤寒论》有旋复代赭石汤,原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

不除者。周扬俊、喻嘉言皆谓治膈证甚效。然《神农本草经》谓旋复花味咸,若真好旋复花实

咸而兼有辛味(敝邑武帝台污所产旋复花咸而辛),今药坊间所鬻旋复花皆甚苦,实不堪用。是以愚治膈

证,恒用其方去旋复花,将赭石加重,其冲气上冲过甚,兼大便甚干结者,赭石恒用至两许,再加当归、柿

霜、天冬诸药以润燥生津,且更临时制宜,随证加减,治愈者不胜录。盖此证因胃气衰弱,不能撑悬贲门,

下焦冲气又挟痰涎上冲,以杜塞之,是以不受饮食。故用人参以壮胃气,气壮自能撑悬贲门,使之

宽展;赭石以降冲气,冲降自挟痰涎下行,不虑杜塞,此方之所以效也。若药局间偶有咸而且辛之旋复花,亦

可斟酌加入,然加旋复花又须少减赭石也。此证有因贲门肿胀,内有瘀血致贲门窄小者,宜于方

中加苏木、虫(俗名土鳖)各二钱。

头疼之证,西人所谓脑气筋病也。然恒可重用赭石治愈。近在奉天曾治何姓女,年二十余岁,每日至巳

头疼异常,左边尤甚,过午则愈。先经东人治之,投以麻醉脑筋之品不效。后求为诊视,其左脉浮弦有力者,系少阳之火挟心经之热,乘阳旺之时而上升

以冲突脑部也。为疏方∶赭石、龙骨、牡蛎、龟板、萸肉、白芍各六钱,龙胆草二钱,药料皆用生者,

煎服一剂,病愈强半,又服两剂全愈。隔数日,又治鞠姓妇,头疼亦如前状,仍投以此方两剂全愈。

癫狂之证,亦西人所谓脑气筋病也,而其脑气筋之所以病

者,因心与脑相通之道路(心有四支血脉管通脑)为痰火所充塞也。愚恒重用赭石二两,佐以大黄、朴硝、半

夏、郁金,其痰火甚实者,间或加甘遂二钱(为末送服),辄能随手奏效。诚以赭石重坠之力,能引痰火下行,

俾心脑相通之路毫无滞碍,则脑中元神,心中识神自能相助为理,而不至有神明瞀乱之时也。在奉天曾治一人,

年近三旬,癫狂失心,屡经中、西医治疗,四载分毫无效。来院求为延医,其脉象沉实,遂投以上所拟方,

每剂加甘遂二钱五分,间两日一服(凡药中有甘遂,不可连服)。其不服汤药之二日,仍用赭石、朴硝细末各

五钱,分两次服下,如此旬余而愈。

痫疯之证,千古难治之证也。西人用麻醉脑筋之品,日服数次,恒可强制不发,然亦间有发时,且服之累

年不能除根,而此等药常服,又有昏精神、减食量之弊。庚申岁,在奉天因延医此等证,研究数方,合用之,

连治数人皆愈。一方用赭石六钱,于术、酒曲(用神曲则无效且宜生用)、半夏、龙胆草、生明没药各三钱,

此系汤剂;一方用真黑铅四两,铁锅内熔化,再加硫黄细末二两,撒于铅上,硫黄皆着,急用铁铲拌炒之,铅

经硫黄烧炼,皆成红色,因拌炒结成砂子,取出凉冷,碾轧成饼者(系未化透之铅)去之,余者再用乳钵研极

细末,搀朱砂细末与等分,再少加蒸熟麦面(以仅可作丸为度),水和作丸,半分重(干透足半分);一方用

西药臭剥、臭素、安母纽谟各二钱,抱水过鲁拉尔一钱,共研细搀蒸熟麦面四钱,水和为丸,桐子大。上药早

晚各服西药十四瓦,午时服铅硫朱砂丸十二丸,日服药三次,皆煎汤剂送下,汤药一剂可煎三次,以递送三次

所服丸药,如此服药月余,痫风可以除根。《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经风火挟痰上冲,遂致

脑气筋顿失其所司,周身抽掣,知觉全无,赭石含有铁质,既善平肝,而其降逆之力又能协同黑铅、朱砂以坠

痰镇惊,此其所以效

也。而必兼用西药者,因臭剥、臭素诸药,皆能强制脑筋以治病之标,俾目前不至反复,而后得徐以健脾、利

痰、祛风、清火之药以铲除其病根也。

人之廉于饮食者,宜补以健脾之药,而纯用健补脾脏之品,恒多碍于胃气之降,致生胀满,是以补脾者宜

以降胃之药佐之,而降胃之品又恒与气分虚弱者不宜。惟赭石性善降胃,而分毫不伤气分,且补药性多温,易

生浮热,赭石性原不凉,而能引热下行(所以诸家本草多言其性凉)。是以愚习用赭石,不但以之降胃也,凡

遇有虚热之证,或其人因热痰嗽,或其人因热怔忡,但问其大便不滑泻者,方中加以赭石,则奏效必速也。

内中风之证,忽然昏倒不省人事,《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大厥也。亦即《史记》扁鹊传

所谓“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之尸厥也。此其风非外来,诚以肝火暴动与气血相并,上冲脑部(西人剖

验此证谓脑部皆有死血,或兼积水),惟用药镇敛肝火,宁熄内风,将其上冲之气血引还,其证犹可挽回,此

《金匮》风引汤所以用龙骨、牡蛎也。然龙骨、牡蛎,虽能敛火熄风,而其性皆涩,欠下达之力,惟佐以赭石

则下达之力速,上逆之气血即可随之而下。曾治奉天杜××,忽然头目眩晕,口眼歪斜,舌强直不能发言,脉象

弦长有力,左右皆然,视其舌苔白浓微黄,且大便数日不行,知其证兼内外中风也。俾先用阿斯匹林瓦半,白

糖水送下以发其汗,再用赭石、生龙骨、生牡蛎、蒌仁各一两,生石膏两半,菊花、连翘各二钱,煎汤,趁其

正出汗时服之,一剂病愈强半,大便亦通。又按其方加减,连服数剂全愈。

邻村韩姓媪,年六旬。于外感病愈后,忽然胸膈连心下突胀,腹脐塌陷,头晕项强,妄言妄见,状若疯

狂,其脉两尺不见,关前摇摇无根,数至六至,此下焦虚惫,冲气不摄,挟肝胆浮热上干脑部乱其神明也。遂

用赭石、龙骨、牡蛎、山药、地黄(皆用生者)

各一两,野台参、净萸肉各八钱,煎服一剂而愈。又少为加减再服一剂以善其后。

邻村刘××,年三十许,因有恼怒,忽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唇齿之间有痰涎随呼气外吐,六脉闭塞

若无。急用作嚏之药吹鼻中,须臾得嚏,其牙关遂开。继用香油两余,炖温调麝香末一分,灌下,半句钟时稍

醒悟能作呻吟,其脉亦出,至数五至余,而两尺弱甚,不堪重按。知其肾阴亏损,故肝胆之火易上冲也。遂用

赭石、熟地、生山药各一两,龙骨、牡蛎、净萸肉各六钱,煎服后豁然顿愈。继投以理肝补肾之药数剂,以善

其后。

\x按∶\x此等证,当痰火气血上壅之时,若人参、地黄、山药诸药,似不宜用,而确审其系上盛下虚,若扁鹊

传所云云者,重用赭石以辅之,则其补益之力直趋下焦,而上盛下虚之危机旋转甚速,莫不随手奏效也。

\x附录∶\x

直隶青县张××来函∶

族嫂年三十余岁,身体甚弱,于季春忽患头疼,右边疼尤剧,以致上下眼睑皆疼,口中时溢涎沫,唾吐满

地,经血两月未见,舌苔粘腻,左脉弦硬而浮,右脉沉滑。知系气血两虚,内有蕴热,挟肝胆之火上冲头目,

且有热痰杜塞中焦也。为疏方用赭石解下所载治何姓女之方加减,生赭石细末六钱,净山萸肉五钱,野台参、

生杭芍、生龟板、当归身各三钱。一剂左边疼顿减,而右边之疼如故。遂用前方加丹皮二钱,赭石改用八钱。

服后不但头疼悉愈,且口内涎沫亦无,惟月经仍未见,又改用赭石至一两,加川芎二钱。服下,翌日月事亦通。

夫赭石向在药物中为罕用之品,而此方用之以治头疼,以治痰涎杜塞,以治月事不见,皆能随手奏效,实赭石

之力居多。

牛蒡根的功效与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牛蒡根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牛蒡根是中药的一种,牛蒡根我们又叫做是大力子或者黑萝卜,牛蒡根可是被誉为东方的人参,可见牛蒡根营养价值之高,牛蒡根有非常高的药用价 牛蒡根是中药的一种,牛蒡根我们又叫做是大力子或者黑萝卜,牛蒡根可是被誉为东方的人参,可见牛蒡根营养价值之高,牛蒡根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我们常吃牛蒡根能够起到预防癌症的功效,牛蒡根有消肿和解毒的好处,而且牛蒡根还能治疗头痛和皮肤瘙痒。 牛蒡根有非常高的食疗功效,常吃牛蒡根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好处,牛蒡根有健脾胃的功效,常吃牛蒡根还有补肾和壮阳的效用呢。 牛蒡具有降血压、健脾胃、补肾壮阳之功效,对肾虚体弱者有较好的补益作用;他能清除尿酸等人体代谢垃圾,有防癌抗癌健康美容作用;对高血脂、糖尿病、类风湿和肥胖症等现代病也有一定疗效。牛蒡在日本作为高档保健食品消费十分盛行,在中国也将成为新世纪的保健食品而深受欢迎。主治和功能:对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便秘、解肝毒具有明显效果。同时它能消除人体内垃圾,改善人体内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被誉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其次,由于“菊糖”的作用,可促进荷尔蒙分泌精氨酸,有助人体筋骨发达,增强体力及滋阴壮阳抗衰老作用。再次,由于牛蒡纤维作用刺激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胃癌、子宫癌之功效。 牛蒡子含牛蒡甙和木脂素类似物,具有抗肾病变、仰制尿蛋白排泄,抗补体活性作用,具有降低病人IgG、IgA、IgM,促进循环免疫复合物阴转作用,治疗咽部及呼吸道感染,减少由级菌感染等引起致肾炎性抗原及抗体产生,仰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对肾脏的损害。>;据日本《健康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摘要】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开创了中西医结合之先河,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清末民初西方医学随着宗教传人中国,出现了西医学派。他在诊治疾病之余,将所悟医药之理,随时记述成篇,屡试屡效之经验方药,则自立名方,兼采西医之学说,将临床经验所得,与方中医理,相互阐发,撰写成文。他一生深研经典,博采众长,师古不泥,理论创新;衷中参西,独辟蹊径,勤于实践,力主贯通。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本文就张锡纯的医学术思想作简要分析与阐述。【关键词】张锡纯;学术思想 1.生平著作简介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两次乡试未中,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同时读了西医的一些著作。1911年曾应德州驻军统领之邀,任军医正,以后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等职,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 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的汇集。书中从诊症、辨治、方药到方解、按语,明了清晰,内容全面,开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思想之先锋。 2.主要学术思想 2.1阐述中西汇通理论开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中西汇通是重要的理论问题,由来已久。怎样突出中医特色,怎样引进西医理论,两者能否汇通,合而为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氏为此呕心沥血,作了诸多尝试,虽然未有所就,然不亏为先驱者,可钦可佩。张氏从《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圈,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悟出脑充血病证的病因。明确指出:“至谓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盖气反则血随气下行,所以可生,若其气上走不反,血必愈随之上行,其脑中血管可致破裂,血出不止,犹可望其生乎?”阐释经文未明之义,理显意明,与西医脑充血之认识完全符合。肝脾位臵,中医与西医认识完全相反。张氏认为:“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故肝之脉诊于左关。脾虽居左,而其气化

张锡纯代赭石应用经验

赭石解 属性: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 能建奇效。其原质为铁养化合而成,其结体虽坚而层层如铁锈(铁锈亦铁养化合),生研服之不伤肠胃,即服 其稍粗之末亦与肠胃无损。且生服则养气纯全,大能养血,故《神农本草经》谓其治赤沃漏下;《日华诸家本 草》谓其治月经不止也。若用之即无斯效,之复以醋淬之,尤非所宜。且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 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原无需乎也。其形为薄片,迭迭而成,一面点点作凸形,一面点点作凹形者,方堪入药。 赭石为铁养化合,性同铁锈,原不宜。徐灵胎谓若之复用醋淬,即能伤肺。此书诸方中有赭石者, 皆宜将生赭石轧细用之。 \x【附案】\x邻村迟某,年四十许,当上脘处发疮,大如核桃,破后调治三年不愈。疮口大如钱,自内溃烂, 循胁渐至背后,每日 自背后排挤至疮口流出脓水若干。求治于愚,自言患此疮后三年未尝安枕,强卧片时,即觉有气起自下焦, 上逆冲心。愚曰∶“此即子疮之病根也。”俾用生芡实一两,煮浓汁送服生赭石细末五钱,遂可安卧。又 服数次,彻夜稳睡。盖气上逆者乃冲气之上冲,用赭石以镇之,芡实以敛之,冲气自安其宅也。继用活络 效灵丹,加生黄、生赭石各三钱煎服,日进一剂,半月全愈。 邻村毛姓少年,于伤寒病瘥后,忽痰涎上壅,杜塞咽喉,几不能息。其父知医,用手大指点其天突穴 (宜指甲贴喉,指端着穴,向下用力,勿向内用力),息微通,急迎愚调治。遂用香油二两,炖热调麝香一 分灌之,旋灌旋即流出痰涎若干。继用生赭石一两,人参六钱,苏子四钱,煎汤,徐徐饮下,痰涎顿开。 周姓妇,年三十许,连连呕吐,五六日间,勺水不存,大便亦不通行,自觉下脘之处疼而且结,凡 药之有味者入口即吐,其无味者须臾亦复吐出,医者辞不治。后愚诊视其脉有滑象,上盛下虚,疑其有妊, 询之月信不见者五十日矣,然结证不开,危在目前,《内经》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单用赭石二两,煎 汤饮下,觉药至结处不能下行,复返而吐出。继用赭石四两,又 重罗出细末两许,将余三两煎汤,调细末服下,其结遂开,大便亦通,自此安然无恙,至期方产。 或问∶赭石,《名医别录》谓其坠胎,今治妊妇竟用赭石如此之多,即幸而奏效,岂非行险之道乎?答 曰∶愚生平治病,必熟筹其完全而后为疏方,初不敢为孤注之一掷也。赭石质重,其镇坠之力原能下有形 滞物,若胎至六七个月时,服之或有妨碍,至受妊之初,因恶阻而成结证,此时其胞室之中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 犀角为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圣药,治疗热入营血之症卓有功效,常可止出血于顷刻,退热毒于即时。治疗热入血分,颇血妄行,出现吐血、尿血、便血、妇女倒经、血崩或周身发斑甚或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者。余常用《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方用:犀角(磨汁另冲)3克,生地30克,芍药15克,丹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大怒伤肝而致吐血者,加柴胡、黄芩;热邪炽盛者,加黄连、黑山栀;斑疹较重的,加银花、连翘、牛蒡子、生甘草;咯血者,加白及、花蕊石;尿血者,加小蓟、白茅根;便血者,加地榆、槐花米;热甚神昏者,同时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本方专为温热之邪燔于血分而设。热入血分,迫血妄行,阳络伤则血外溢为吐血,阴络伤则血内溢为便血,溢于肌肤而为斑疹,蓄于下焦发为如狂。方中用犀角清心火而解毒热,血热得清,其血自宁;用生地补血凉血而滋阴液,助已失阴血之复原;用白芍敛阴和营,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用丹皮凉血散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药味虽少,配伍周匝,是一首“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祛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医宗金鉴》的名方)。(程宝书) 附: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以下简要介绍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犀角的别名】 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印度犀,独角犀,爪哇犀,小独角犀,苏门犀,双角犀。 【中药犀角的性味】 中药犀角酸咸,寒。 ①《本经》:中药犀角味苦,寒。 ②《别录》:中药犀角酸咸,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中药犀角味甘,有小毒。 【中药犀角的归经】 中药犀角入心、肝经。 ①《本草蒙筌》:中药犀角入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药犀角入心、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中药犀角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 【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张锡纯用药经验

2012年12月1日第12期No.121Dec.2012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27卷总第175期 Vol.27Serial No.175 张锡纯用药经验浅谈 Discussion on 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 薛瑜峰Xue Yufeng1,薛佳茜Xue Jiaqian2 1.修武县人民医院,河南修武454350 People's Hospital of Xiuwu County,Xiuwu,Henan,China454350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450046 摘要:目的:探讨张锡纯用药经验。方法:总结、归纳张锡纯的著作和用药特点,并对其药物的独到见解略加阐述。结果:张锡纯是近代中国中西医汇通的先驱,不仅精于伤寒、温病、妇科、儿科等,亦在药物的研究方面建树颇深,同时又结合实践创立新论,对中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论:张锡纯用药经验值得借鉴,以指导临床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Methods:The works of Zhang Xichun and his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ed up and his insights into medication were briefly elaborated.Results:Zhang Xichun was the pioneer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modern China,who were not only skilled in treating typhoid,febrile diseases,gynecological diseases,pediatric diseases etc.but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edication research.At the same time,he innavated new theories by combining with the clinical practice,thus making excellent contrib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 is worth learning for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关键词:张锡纯;用药经验;药物配伍;神农本草经 Key words:Zhang Xichun;medication experience;drug compatibility;Shennong's Herbal Classic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49.27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12-1691-02 “学医功夫原有数层,就第一层功夫言之,则最在识药性”这是张锡纯对药物重要性的精辟论述。张锡纯一生推崇《神农本草经》,对《神农本草经》中各类药物理论细加揣摩,精研药性,不仅提出了许多颇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见解,也对许多药物药性重新论证,拓展了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而且结合临床,融入自身见解,注重配伍,创立药对,其独树一帜的药物理论对后世谴方用药影响深远。 1正《神农本草经》药物之性,创新临床应用 1.1石膏 《神农本草经》原载“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产乳。”后世则多认为石膏大寒,并且据条文认为石膏可治产后无乳,对此张锡纯感慨到“变金丹为鸩毒也!”张锡纯认为石膏非大寒之性,而属微寒之品,治疗大热,须大剂方可,且指出《神农本草经》所谓“产乳”并非指产后无乳,而是指“产后外感发热”,《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即是《神农本草经》石膏主“产乳”之义的最好证明。 此外,张锡纯还独创新见,认为石膏的退热机制为逐热外出,即“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退热而不伤脾胃,此论颇有新意。1.2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曰:“味酸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张锡纯认为,山茱萸不仅有固涩之性,并且“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 1.3龙骨 《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平,主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张锡纯精研“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龙骨除可重镇降逆,收敛固脱之外,还可利痰,开通,治疗肺中痰饮咳嗽,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 1.4桂枝 《神农本草经》曰:“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神农本草经》论桂枝先言其主欬逆上气,张锡纯认为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并举“小青龙汤原桂枝、麻黄并用,至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而不去桂枝。”之例说明“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1]。并且认为桂枝尚有理肝郁、和脾 · 1961 ·

张锡纯治疗温病方药特色初探

?学术探讨?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 2)山西省电力环保设备总厂医务室 张锡纯治疗温病方药特色初探 王 笈1) 戴 红2) 摘要 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列治疗温病30方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遣药精专,组方严谨;随证变通,灵活化裁;用药独到,别有见地是其主要特点。 关键词 张锡纯 温病 方药特色 近代名医张锡纯,一生精研医理,临证讲求实效,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颇为医界后学推崇。是书论治温病,本宗《伤寒论》,但却不囿于仲景之说,颇多创见,特别是在制方用药方面,可谓组方严谨,用药精专,灵活变通,见解独到,颇具特色。本文拟就张氏在书中所列治温病30首方剂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初步探讨。 1 遣药精专 组方严谨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治疗温病所列方剂计有4类,即“治温病方”、“温病遗方”、“治瘟疫瘟疹方”、“治伤寒温病同用方”,共自拟方剂30首(以下简称“30方”),用治风温、春温、湿温、温疫、温疹等病证。笔者曾对张氏上述治温方剂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在以上30首方剂中,共用药物45味,诸方用药次数累计145味次,方均用药4.8味。其中用药最少的方剂为1味,用药最多的一方仅为9味。再以“治温病方”为例,其组方用药更具特色。张氏在该节原文中共论述了自拟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和解汤、宣解汤、滋阴宣解汤、滋阴清燥汤、滋阴固下汤等10首方剂,泛治风温、春温、湿温初起及表里俱热等证,然详究10方用药,仅由13味药物增损变化而成,诚可谓“药少精专”。 张氏制方的另一特点是法度严谨,如其 所创治疗风温初起的清解汤,方中取薄荷4钱为君,疏散风热,为治风温表证的要药;以蝉蜕3钱为臣,与薄荷共奏清轻解肌,发表透邪之功;佐以石膏6钱,凉而不寒,散而不凝,清热散邪,既可外散风热,又可防止邪热入里;使以甘草清利咽喉,调和诸药。4药并施,共成解表清热之剂。本方药仅4味,而君、臣、佐、使无一味游移之品,且从后附医案观之,此方临床用于风温,往往效如桴鼓,屡治屡验。 又如宣解汤,为治风温“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兼治湿温初起之证。湿温缠绵难愈,人皆知之,治疗该病须祛湿清热兼顾,上、中、下三焦并调,常人论治本病往往有药杂方繁之嫌,而张氏所制宣解汤仅用药6味。方中以滑石为君,甘寒清热,与甘草相合,更具利湿退热之长,而无伤阴之虞;以蝉蜕、连翘为臣,既可透表散邪,又有利尿止泻之效;佐用芍药、甘草酸甘益阴,以防利湿伤阴之弊;6药相伍而有疏表、清热、利湿、护阴之效,足见张氏制方用药法度严谨的特点 张氏制方一贯反对大方杂药,力主药精力专。张氏认为“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反对对症选药,杂乱无章,嘱人切忌“十余味或数十味为方,服之令脏腑之气皆乱。”这些观点体现了张氏组方遣药的原则。 ? 5?山西中医 1998年2月第14卷第1期

张锡纯谈中药

张锡纯谈中药 1 功效有新见 由于时代的变迁,物候的变化,人们体质的差异,对方药的反应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张锡纯指出:“尝细验天地之变化,恒数十年而一变……为医者当随变化之转移而时时与之消息,不可拘泥成方不知变通也。 ”从大量的实践中,张锡纯对药物的作用不断总结,提出新解,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如张锡纯清热首崇石膏,认为石膏凉而辛散,有发汗透热之功,对外感发热无汗者可清热透汗,力辨白虎汤无汗之禁。石膏不但可清外感实热,对脏腑实热亦可清解。其用生石膏治脑漏、子宫炎、痔疮等因脏腑实热所致者,以生石膏“且善于治疮,且善于解毒”,治奉天赵某之父,脐旁生痈。“石膏能润痰之燥”,以石膏为君治张某之上焦燥热,痰涎胶滞,喘促异常之证。生石膏质重能降,可治热病胃气上逆、大便秘结之证,而热病伴大便溏泻者则忌用之。生硫磺大热有毒,医者多不敢轻用,张锡纯认为:“硫磺若挟有杂质者有时有毒,若其色纯黄即纯系硫磺,分毫无毒。 ”“硫磺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 张锡纯认为,硫磺“但热下焦,性不上”, “温暖下达,诚为温补下焦第一要药”,功胜附

子、肉桂,治陈寒痼冷之疾,它药不效者,用之每奏奇功。对虚劳一证,张锡纯认为,“橘红为虚劳温病之禁药”,鳖甲、龟版不可轻用于虚损之证,尤其醋炙后则开破之力尤著,故特别指出“肝虚弱者,鳖甲为禁用之品也”,龟版“醋炙之,若服至一两,必令人泄泻……而与鳖甲同用以误治虚弱之证,实能相助为虐也”。生麦芽能舒肝,“将顺肝木之性”而又“不至过于升提”,对肝气郁结者代柴胡用之既舒木郁又不至于过升,马钱子能强胃助食,为胃弱不能食之健胃妙药,大麦苗可退黄,大剂山茱萸可救脱,功胜人参,且山茱萸不独能敛,更能舒肝,谓:“萸肉得木气最全,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是以善补肝,又善舒肝。”大剂连翘能发汗,茯苓能止汗,鸭肝治虚人泻痢,竹茹能宣通水道,通利小便等, 此皆有识之见。 2 用量破常规 药物剂量关系着功效的成败,一方面立法遣药要切中病机,如张锡纯云:“药之所以能愈病者,在对证与否,不在其力之强弱也。”另一方面,又指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故张锡纯在审病辨证的基础上,对重病顽疾,用量常打破常规。如代赭石、半夏为妊娠禁忌药物,张锡纯治一妊娠恶阻,半夏用量达二

张锡纯用药用方之别致

张锡纯用药用方之别致 张锡纯先生是近代著名医家,其曾力主中西汇通,取长补短,以中为本,以西为用。其研习经典,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我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财富。我拜读先生著作,感觉收获颇多,尤其对于先生师古而不泥古,勇于提出很多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对于单味药和一些经典方剂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更是难能可贵。 肉桂 《神农本草经》谓肉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汤液本草》谓其:补命门火衰,益气消阴。总之,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性能下行,暖丹田、壮原阳、补相火。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及疮家白疽。而张氏却发人所未发,多用其平肝之用,用治肝气横恣多怒,效果很好。 奉天警务处王氏夫人,年三十,咳嗽痰中带血,剧时更大口吐血,常觉心中发热,脉一分九十次,按之不实,投以滋阴降火之药不效。后用止嗽药川贝,调服山药细末而愈。后反复,自言夜间睡觉时常作恼怒之梦,怒极或梦中哭泣,醒后必然吐血。张氏思其为肝气郁遏,改用疏肝泻肝之药,效果不好,踌躇再三,想到平肝之药以肉桂为最要,于是配合大黄,二药寒热相济,降胃平肝,加赭石,煎汤送服,吐血顿愈。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众所周知,白虎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组成,为治疗阳明经证的主方,主要治疗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寒,脉洪大有力。而白虎加人参汤则是在白虎汤基础上加人参二两而成,主要用于阳明热病失治、误治之后兼有气津两伤的发热,汗出,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的病证。而张氏每用白虎汤,则喜用山药以代粳米。因伤寒法,白虎汤用于汗、吐、下后,当加人参。究之脉虚者,亦加人参,不必在汗吐下后。而张氏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每遇阳明热炽,而其人素有内伤,或元气素弱,其脉或虚数,或数微者,皆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实验既久,知以山药代粳米,其方更加稳妥,见效也更快。此是因为粳米不过调和胃气,而山药兼能固摄下焦元气,使元气素虚者,不至于因为服食石膏、知母而作滑泻。并且山药多含有蛋白之汁,最善于滋阴,白虎汤得之,既祛实火又清虚热,内伤外感,须臾同愈。张氏,用此方治愈过很多人。现举一例,以资参考。 一童子,年十三,于孟冬得伤寒,七八日间,喘息鼻煽动,精神昏聩,时作谵语,其脉微细而数,按之无力,舌干不能外伸,启齿而视,舌皮有斑点作黑色,似苔非苔,频饮凉水,而无濡润之意。此为劳力之余,胸中大气下陷,津液不能上潮,气陷不能托火上外出,故脉道阻塞,。遂治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煎汁一大碗,徐徐温饮下,一昼夜连进两剂,病愈。 以上列举了两个张氏对于单味药以及经典方剂的变化应用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并且不断学习先生的思想。

中药牛蒡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牛蒡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的功效和作用 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 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 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牛蒡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油占25%~30%,碘值为138.83,可作工业用油;药理实验表明,牛蒡甙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菌的作用。 牛蒡的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牛蒡全植物含有抗菌成分,其中叶含抗菌成分最多,主要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降血糖作用 牛蒡子水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的血糖,能增高碳水化合物耐受量。 抗衰老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人类生命在正常活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于身体健

康,促使细胞衰老的物质——氧自由基。它们能够促使产生脂褐斑色素——老年斑的生成和堆积。老年斑在体表的出现,表示机体中细胞已进入衰老阶段。牛旁根中含有过氧化物酶,它能增强细胞免疫机制的活力,清除体内氧自由基,阻止脂褐质色素在体内的生成和堆积,抗衰防老,为机体提供了对抗和清除氧自由基的内护环境。 抗癌作用 牛蒡苦素能抑制癌细胞中磷酸果糖基酶的活性,牛蒡甙元也有抗癌活性,同时牛蒡子甙元还具有抗老年性痴呆作用。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认为,牛蒡含黄酮甙类化合物,对恶性肿瘤具有一定抗性,其粗提取物呈选择毒性,较低量就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接近。[9] 移除废水中重金属作用 牛蒡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依次为:pb>cd>hg>ca>zn。 其它作用 牛蒡甙和牛蒡酚有抗肾炎活性,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进行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做肾病治疗剂。牛蒡的主要成分木酚素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对血小板结合作用,可以做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药。 牛蒡的食用方法 牛蒡炒肉丝:牛蒡子10克,猪瘦肉150克,胡萝卜丝10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蒡子水煎取汁留用。猪肉洗净切丝,用牛蒡子煎液加淀粉等调味。锅中放素油烧热后,下肉丝爆炒,而后下胡萝卜及调味品等,炒熟即成。可清热利咽,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张锡纯是晚清民国著名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对妇女瘀血症 有独到见解,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继承发展。笔者分别对其治疗妇科瘀血症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使广大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继承前人的经验。 标签:张锡纯;妇科瘀血症;学术思想;用药经验 张锡纯一生行医,注重辨证论治,遣药组方,讲求疗效,不仅长于内科病证的诊治,对妇产科疾病的用药组方也独具匠心。他虽非妇科大家,然妇科之论却独具只眼,治疗妇科疾病疗效卓著,尤其善于治疗妇女瘀血症。创制新方共170余首,而活血化瘀的常用方剂共27首,其中治疗女科方共17首,现将其经验阐述如下,以飨同道。 1 张锡纯论治妇女血瘀症的学术思想 1.1 尊古而不泥古,继承创新 张氏[1]认为,“夫事贵师古者,非以古人之规矩准绳限我也……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变化之,引申触长之。”治疗妇女瘀血阻滞的血崩,遵《内经》中“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创固冲汤、安冲汤等新方,疗效卓著。可见张氏一生注重研究经典,吸收各家精华,汇集众人之长,作到融会贯通,立说有据,灵思巧变,自出新意。 1.2 参西而不背中,汇通中西 张氏治疗妇科瘀血症,用药[2]多喜取西药之长,以济吾中药之所短,“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其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比如治疗妇人血崩症,常用西药麦角配合中药止血,血止后,急服三七以活血,防血劳之变。 1.3 活血而不忘冲,谨守病机 张氏[3]指出“冲与血室相通,在女子则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冲与血室为受胎之处……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他认为冲脉盛衰,对女子月经及胎孕具有重要影响。若冲脉瘀阻,则百病乃生,治疗妇女冲脉之病,提倡活血疗冲,谨守病机。其创制调理冲脉的数方,辨证用药分明,至今妇科每用则效[4]。如理冲汤、理冲丸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亦治室女月经血枯。安冲汤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固冲汤治妇女血崩;温冲汤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

重楼的功效与作用

重楼的功效与作用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又名蚤休、七叶一枝花、草河车。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切片生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应用】1.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苦以降泄,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为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常用药。用治痈肿疔毒,可单用为末,醋调外敷,亦可与黄连、赤芍、金银花等同用,如夺命汤(《外科全生集》);用治咽喉肿痛,痄腮,喉痹,常与牛蒡子、连翘、板蓝根等同用;若治瘰疬痰核,可与夏枯草、牡蛎、大贝母等同用;单用本品研末冲服,另用其鲜根捣烂外敷患处,治疗毒蛇咬伤,红肿疼痛,也常与半边莲配伍使用。 2.惊风抽搐。本品苦寒入肝,有凉肝泻火,息风定惊之功。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或与钩藤、菊花、蝉蜕等配伍,用于小儿热极生风,手足抽搐等均有良效。

3.跌打损伤。本品入肝经血分,能消肿止痛,化瘀止血,可单用研末冲服,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也可配三七、血竭、自然铜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蚤休苷、薯蓣皂苷,单宁酸及18种氨基酸,肌酸酐,生物碱,黄酮,甾酮,蜕皮激素,胡萝卜苷等。 2.药理作用:蚤休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肠炎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化脓性球菌的抑制作用优于黄连;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含甾体皂苷和氨基酸有抗蛇毒作用;蚤休苷有镇静、镇痛作用;本品的水煎剂或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咳、平喘作用;蚤休粉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此外,还有抗肿瘤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本品解毒消肿力强,现在临床上常配伍相应的药物广泛用于多种癌症,如食道癌、

张锡纯用山药探析_王建

○医籍研读○ 张锡纯用山药探析 王 建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10) 摘要:通过分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药的临床运用,采用以证测方以方析药的方法,剖析了张氏在治疗阴虚、肺虚、脾虚、肾虚诸证中山药的用法,并加以阐发。 关键词: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山药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3649(2007)12-0039-02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性平而补虚。自仲景《金匮要略》用薯蓣丸以来,山药多以辅佐药出现在历代的方药典籍中,重用者少,以山药为君者更为鲜见,近代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开重用山药之先河,书中所载方剂用山药者几乎过半,并且常以山药为君,每起沉疴,取应手之效。细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可叹张锡纯实乃知山药者,有集山药应用之大成之势,其中妙处深可探究,后学者大可效法。 1 肺肾阴虚 经云:“阴虚则热。”阴虚劳热多因久病体衰,饮食少纳,或自汗、多梦或咳嗽喘促,耗伤精气所致,脉象以虚弱微细为多见,临床可见有肺阴虚者,有肾阴虚者;然都与后天之本脾脏有密切的关系,以脾之伤为病之本。山药味甘,平补之品,补肺、脾、肾三脏而无助热之虑,实为治虚劳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阴虚劳热共11方,用山药者十有其九,其中一味薯蓣饮单用山药一味。张氏曾治一老翁患咳嗽痰喘30年,痼疾陡发,发热、咽干、头汗出、不纳食,证属肺气与脾阴肾阴将绝,有不可终日之势,从医束手,改用山药12g,加玄参9g,一剂见效,三剂而病愈过半。笔者在临床上凡遇到阴虚内热患者,特别是体弱病久者,常在养阴清热方剂中加入大剂山药,取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肺肾阴虚则喘息不止,肺主气司呼吸,肺阴虚则内热由生,热迫于肺则喘作;肾主纳气,肾阴虚则气不摄纳,使肺肃降之气失归纳之所而作喘,《医学衷中参西录》创薯蓣纳气汤,用山药、地黄补肾以为君,山萸肉、龙骨为佐使,治老年喘息,呼多吸少之症俱获良效。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并有收敛之力,在此治喘之力雄,所以定名薯蓣纳气汤。张氏在治疗肺阴虚喘咳劳嗽时,阴虚劳热诸方皆可选用,可倍山药用量,加牛蒡子。山药滋脾肺之阴以滋其本,牛蒡子体滑气香,清润肺脏以治其标。二者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妙。笔者曾治一老翁李某,素有喘证,发则呼多吸少不能平卧,咽干口燥,喜多饮,夜小便频数,证属阴虚作喘,常服多种药物不效。投薯蓣纳气汤,一剂而喘止,夜间小便次数亦减,深信张氏之说不虚。 张氏在治疗血淋、膏淋、劳淋、寒淋及尿浊诸证中,皆以山药为君药,同道多无此法,问山药之性何以与他药之性相合,张锡纯答曰:“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补,滋阴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补气摄小便;盖山药为滋阴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佳品,再因证加他药辅佐之,所以投之辄效也。” 2 脾虚吐泻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呕吐方载薯蓣半夏粥,用于胃气上逆,冲上作呕,闻药味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凡呕吐者正值胃气上逆之时,骤进汤剂则一服即吐,止呕药又难奏止呕之效,张锡纯以半夏和胃降逆治其本,山药粘稠不致药物呕出急治其标,同时山药又有健脾以助胃受纳之功,故山药有治呕吐之效。 张锡纯在治疗泄泻的方剂中,多不离山药,凡泄泻日久,多脾脏气阴两虚兼湿邪留恋,山药双补气阴又有健脾利湿之功,治疗泄泻最为切用,尤其在夏秋季节,小儿贪凉饮冷,感受湿邪,伤及脾胃,随之滑泻,久则气阴亏耗而湿邪不去,单用滋补或渗利均是不妥,唯用山药补而不腻,补中有消,可以放心使用,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方中主药就是山药,每用必取应手之效。确为儿科之妙品,老年体弱滑泄日久,体倦乏力,口干不喜饮,小便不利者,必用山药,多能取效,较之温润淡渗之药确有独到之力。 张氏治痢亦喜用山药。久痢滑脱,气阴耗伤,当补脾健胃厚肠,行扶正祛邪之意,在通变白头翁汤中因为有山药顾脾,阻止了痢后转泻,体现了张氏知常达变之功力,张锡纯认为山药之补不同于参芪,其力饶而性略纯。况此药用于寒凉通利药之后,使邪先去而后发从容之补性,乃万全之策,决无留邪之虞。 3 阴虚消渴 消渴一证分上、中、下三消,因于肺脾肾三脏阴亏,是目前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主要代谢性疾病之一,上中下三脏阴亏,火旺灼津;或因肺燥,津液布施不周,肾乏滋助,则肾阴亏虚,津液不得上承肺胃,精微转而下注,口渴、多饮、多尿,发 · 39 · 2007年第25卷第12期Vol.25,No.12,2007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牛蒡子种植技术

中藏药材规范种植培训教案 教学内容牛蒡的种植技术授课人戴品鑫课时2课时审核李全彦教学目标让学员掌握牛蒡的种植、加工、储藏技术 教学内容 牛蒡为菊科牛蒡属草本植物。又名大头毛冉冉、大力子、鼠粘子、牛子等原产于亚洲及北欧,我国各地都有野生种分布与栽培。牛蒡果实(瘦果)供药用,其根和叶也有一定的药效,也常作为一种保健蔬菜食用。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症;其根具有祛风、利咽、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脚癣和湿疹等;其叶外用有显著的消炎镇痛作用,内服稍有利尿作用。主产于山东、河北、甘肃、青海、吉林、辽宁等省。近年研宄表明,经常食用牛蒡根可滋补强体,防止人体衰老,对防治便秘、高血压、直肠癌以及降低胆固醇有一定功效,出口日本、韩国及欧美很受欢迎,市场前景很好,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推广种植。 一.植物形态 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

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二.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牛蒡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旱、不耐涝。春、夏、秋皆可播种,生育时间长短不一。整个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叶片生长旺盛期、肉质根膨大期、越冬休眠期、开花结实期和成熟期。种子在10℃-35℃条件下均可发芽,最适宜发芽的温度为20℃-25℃。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但能耐35℃高温,3℃以下地上部分会枯死,地下部肉质根能耐-20℃度低温,翌年春季发芽生长。当气温在5℃左右和长日照条件下,经58天左右即可完成春化阶段,其后才能抽薹开花结籽。花期6-7月,结果期7-9月。但如果栽种在高山区和贫瘠的土壤上,生长3-4年才能开花。牛蒡主根发达,是深根系植物,在低洼积水的地方易烂根,但它对土壤要求不严

名医用药

名医用药 1.卷柏治内痔出血 卷柏,又名回阳草、不死草、长生不老草、还魂草、九死还魂草、见水还阳草等。性平、味辛,或日味淡微涩、性,微寒,炙用则温。入足厥阴、足少阴经。功能:生用破血,炒止血。也有云生用亦能止血。其治内痔出血用法: 卷柏30g,瘦猪肉50g,同煎。服汤食肉。 治验例:谢X X,女,60岁,农民。患内痔,出血颇多,因家贫,屡用单方10余首,皆无效。就治于余,即介绍上方,连服2剂,其血即止。 按:此方见《长江医话》第936页,作者云以此方治内痔出血100余例,皆验(古道瘦马按:临床我常用,疗效确切),无论寒热之证,虚实之体,皆可服用。但又云气虚者与黄芪配伍,便结者与草决明同煎,脾虚者与大枣相配,肾虚者与枸杞煎服,出血太多者,伍入当归补血汤,血脱者与独参汤相配,大便不爽者与地榆、银花同煎。 2.长生果治萎缩性鼻炎 长生果,原名落花生,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生者性平味甘,

熟者辛甘而香。功能润肺补脾。生研用下痰,干嗽者宜餐,滋润泻火之功也。但一般常炒熟食用。以之治萎缩性鼻炎,其用法是:生果(生用连衣)30g,冰糖适量。 用时将果仁加水适量,煎沸后,再以文火煮1小时左右,专服。果仁嚼服,皮要吐出。连服2周为l疗程。 附验案:韩X X,男,42岁。久患萎缩性鼻炎,屡用冲洗剂,时轻时重。重时鼻腔干燥异常,呼吸不畅,伴有血性分泌物。服长生果汤2个疗程。症状全消。 按:萎缩性鼻炎,多半是肺燥阴虚所致。长生果仁生用有润肺清火涤痰之功;其衣色红入心养血;冰糖清热润肺。二者配伍,有良好的润肺养阴清火作用。肺燥去则鼻窍得通,故鼻腔干燥症状得以消失。在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忌烟、酒。 现代研究,花生果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含氮物质、淀粉、维生素等,其中还有凝血作用的油(不是一般的花生油),是从其衣中提炼的。花生衣味涩,果仁性平味甘,其所以必须连衣者,是取果仁之润肺生津,果衣的敛肺保液,其中冰糖亦有润肺涤痰之功。配伍合理,是较为理想而有效的方剂。 本方选自《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第837页,为傳宗翰主任医师的验方。以上验案亦系他的治验例。傳宗翰先生为江苏省已故的名中医,其介绍的验方,谅不我欺也。用敢推荐,公诸同道。临床中若遇萎缩性鼻炎的患者,不妨一试。

【中医】张锡纯论治脾胃

【中医】张锡纯论治脾胃 服务生命之美!——尚道堂 崇尚道德,悬壶济世!微信公众号:shangdaotangI 摘要:张锡纯论治脾胃,确有其独特的见解: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肝气即是实脾胃;补养与开破结合,用药独特,而恰到好处。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反复验证,在理论上认真研究,整理提髙。 张锡纯论治脾胃 张锡纯(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著名医学家。他不仅在传统中医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还能顺应科学发展潮流,博采当时西医学之长处,力图沟通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名曰“衷中参西”。他一生的学术经验,荟萃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是书立意新颍,见解独特,注重实践,讲求疗效。善用其方药者,效验异常,故能流传海内外,备受欢迎。今不揣谫陋,爰采书中有关论治脾胃之独特经验,作一简介,以期抛砖引玉。 扶脾阳,益胃阴,并行不悖 祖国医学史上论治脾胃之名家,当首推李东垣和叶天士。李氏善升补脾阳,用药多刚燥;叶氏善滋养胃阴,用药多柔润。张氏则兼采二家之长,融于一炉,创制了不少调补脾胃的有效方剂。如资生汤、资生通脉汤、扶中汤等。方中刚柔并用,

燥润兼施,扶脾阳,益胃阴,并行不悖,两擅其长,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 为什么张氏治疗许多疾病都要从补养脾胃入手?为什么张 氏在补养脾胃时总是扶脾阳与益胃阴同时并进?我的理解是,他治疗的许多疾病,如劳瘵、经闭、膈食、久泄等,都属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症候错综复杂,气、血、阴、阳都有亏损,单纯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补偏救弊方法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从调补脾胃,重建中气入手,方能缓缓见效。《灵枢·终始》篇云:“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殆即此意。仲景治虚劳证阴阳两虚之用小建中汤,健运中气,平调阴阳,已肇其端矣。张氏曾解释,“人之脾胃属土……,故亦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何曾见有多饮多食,而病劳瘵者哉(引自河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下同)。”至于调补脾胃时必须扶脾阳与益胃阴同时并进者,盖因病至于斯,亦非单纯的脾阳虚或胃阴虚,而是或先损脾阳,阳损及阴;或先损胃阴,阴损及阳,呈现脾阳与胃阴俱虚的病状。故扶脾阳与益胃阴,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在临床上使用的机会很多,不失为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和某些急性病恢复期的有效方法。 升肝脾,降胆胃,曲尽其妙 脾胃共处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方能运化

牛膀子功效与作用和食用方法

牛膀子功效与作用和食用方法牛蒡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它里面的膳食纤维非常的丰富,能够促进大肠的蠕动,在帮助排便,降低身体的胆固醇方面的作用都是很好的,具有很好的减少毒素,帮助废物代谢的效果,它的使用方法也比较多,可以炒肉丝,可以炖鸡块等等,都能发挥不错的食疗作用。 牛蒡的功效与作用 1、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 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 2、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 3、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牛蒡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油占25%~30%,碘值为138.83,可作工业用油;药理实验表明,牛蒡甙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菌的作用 食用方法 1、牛蒡炒肉丝: 牛蒡子10克,猪瘦肉150克,胡萝卜丝100克,调味品适量。

将牛蒡子水煎取汁留用。猪肉洗净切丝,用牛蒡子煎液加淀粉等调味。锅中放素油烧热后,下肉丝爆炒,而后下胡萝卜及调味品等,炒熟即成。可清热利咽,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 2、牛蒡根炖鸡: 牛蒡根500克,母鸡l只,调味品适量。将牛蒡根洗净,削皮切厚片。将鸡宰杀,去毛、内脏、脚爪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去血污。锅内放适量水,放入鸡煮沸,加入料酒、精盐、味精、葱、姜炖烧至肉熟烂,投入牛蒡片烧至入味,加入胡椒粉,出锅即成。可温中益气、祛风消肿,适用于体虚瘦弱、四肢乏力、消渴、水肿、咽喉肿毒,咳嗽等病症。 3、牛蒡炖肉: 牛蒡根500克,猪肉25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蒡根洗净,削皮切片。猪肉洗净切块。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入猪肉烧沸,加入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炖至肉熟,投入牛蒡根片炖至入味,出锅即成。可祛风消肿、滋阴润燥,适用于头晕、咽喉热肿、阴虚、咳嗽,消渴、体虚、乏力、泄泻等病症。 4、牛蒡炖猪大肠: 牛蒡根500克,猪大肠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蒡根洗净去皮切片。将猪大肠多次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切段。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猪大肠煮沸,加入料酒、精盐、味精、葱、姜、炖至猪肠熟烂,投入牛蒡根片炖至熟而入味即成。可润肠燥、消肿毒,适用于便血、血痢、痔疮、脱肛、痈肿、消渴、咽喉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