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积之比S 甲:S 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6: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3:4

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5:16

C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 和B .在砖B 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 (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 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 和B 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 1和h 2,C 与砖B 和砖B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 C 、S B ,且S C =S B .已知砖B 和砖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 中水的深度

A .

B .

C .

D .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一部分(都没有切完),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关于甲、乙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

C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

D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甲乙

4.今年2月13日,我们国家出动11架运输机,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人员和物资。下

列关于运输机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输机水平正常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B .运输机起落架装有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 .运输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是为了增大运输机的惯性

D .运输机停在水平地面上时,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

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

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

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

6.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C型管内充满了水,用轻塑料片盖住两端管口,再用手指压住塑料片,把管放在竖直平面内,如图,放开手指后则()

A.水从a端流出

B.水从b端流出。

C.水从a,b两端同时流出。

D.水不会从任何一端流出

7.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 A>S 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

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D.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等于h乙

8.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现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此时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

A.p甲可能大于p乙B.p甲一定小于p乙

C.p甲一定等于p乙D.p甲可能等于p乙

9.两个底面积不同的(S A>S B)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在两容器中同时倒入或同时抽出原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

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小于h乙

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一定小于V乙

D.抽出的液体质量m甲可能小于m乙

10.如图,开口向上的两个“凸”形管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的,除了凸部分在竖直管上的位置有高低之外,其余完全相同.现将甲管装盐水,乙管装等质量的蒸馏水,两管液面都超出各自的凸出部位,且液体都已将各管的凸出部分充满.则两管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之间的关系是

A.P甲>P乙B.P甲< P乙C.P甲= P乙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

甲_____p

,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 A_____p B;(两空选填“>”、“=”或“<”)。

1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10-2m2和

1×10-2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4m高的酒精,容器甲中水的质量为______kg,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当质量m的范围为______kg到3.2kg时,才能满足p水>p酒

精。(33

0.810kg/m

ρ=?

酒精

13.如图所示,一个重4N,底面积为20cm2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重5 N的水倒入杯中,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10cm,则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___N,盛有水的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Pa。

14.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 A(底面积为 2×10-2m2)和均匀圆柱体B 置于水平地面上(ρB>ρ水),A 中盛有体积为 2×10 -3m3的水,B 物体的底面积为 5×10-3m2,高为0.2m,现将圆柱体B 沿水平方向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逐个放入容器A 中并叠成柱形,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增加了为Δ p容1和Δp容2,则Δ p容1______Δp容2,Δp 液

1______Δp液2,(均选填“>”、“<“或“=”)

15.如图所示,有两个正方体实心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重24N,B重

3N。若物体B对A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_____N,物体A的密度ρA与物体B的密度ρB之比为_____。

16.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可以判断大气环流的方向,预报相关气象情况。气象站用气压计采集某区域同一时刻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并将气压相等的各点连起来,绘成“等气压线”,如图所示。

等气压线的特征一般天气特征

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低于中心气压晴朗

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高于中心气压阴雨

②根据A处风的方向,可判断A处气压_______B处气压;结合上表,可判断该区域一般天气特征为______。

17.如图装置,隔板在容器正中央,向隔板左右两侧容器分别倒入甲、乙两种液体,此时橡皮膜变平了,现将质量相等的小球A、B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小球均沉底,此时橡皮膜还是平的,则A、B两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关系m排甲_____m排乙,两小球的密度关系ρA______ρB(均选填“>”、“<”或“=”)

18.如图所示,一锥形烧瓶的上表面半径与底面半径之比为1:3,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充满容器,且上、下两部分液体深度相同.已知上、下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ρ1:ρ2=2:3,若上部分液体对下部分液体的压强为p1,下部分液体对瓶底的压强为p2,则p1:p2=_______。设上部分液体对下部分液体的压力为F1,下部分液体对瓶底的压力为F2,则F1:F2=_______。

19.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 a______P b.(填“>”、“<”或“=”)

20.如图所示,在充满油的密封装置中,A、B两活塞的直径之比D A∶D B=5∶1.小刚和小峰分别用力F A、F B推该装置两侧的活塞,活塞正好保持静止,那么F A∶F B=________,两活塞对油的压强之比p A∶p B=________.

三、实验题

21.估测大气压值的装置如图所示,器材有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1)观察注射器,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20mL。

(2)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线部分的长度,记为L=10cm。

(3)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部,目的是____________,然后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4)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2N,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5)则大气压的值p=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用题目中已知量表示),带入数据求得结果为________Pa。

22.如图,将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

760mm。

(1)这个实验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做的;实验中玻璃管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因此,是_______支持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_______所产生的压强,通过计算可知当时的大气压为_______Pa;(ρ水银=13.6×103kg/m3)(2)实验中选用水银而不是水来做实验,这是利用水银的_______较大的特性;一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在的高度将_______,水银柱的长度将

_______;(均选填“变长”“变短”“不变”)

(3)如果将此装置拿到高山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4)实验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你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23.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如左上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1N。

(3)图中,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__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___cm2。

(4)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而且是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 ______;

② _________。

要减小以上原因形成的误差,只要采取以下措施即可:________。

24.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择了两个底面积S不同的容器进行研究,并在容器内倒入深度h不同的液体,用压强计分别测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将s、h和p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做进一步研究,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p的变化量△h和△p,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

表一(ρ1=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米)

S

(米2)

P

(帕)

△h

(米)

△p

(帕)

10.150784//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8与9)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底面积大小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越大.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和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25.小华同学用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来“估测大气压的值”,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蘸水的吸盘按在平滑的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按住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上的挂钩,缓慢往上拉,记录吸盘刚刚脱离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再测量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即可算出大气压的值,如图所示.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是:量程为20N的弹

簧测力计1只,底面积为2cm2的吸盘,平滑的玻璃板.实验时,他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拉至18N时,弹簧测力计正好离开玻璃板.

(1)那么,小华同学测得的大气压值是多少?

(2)该实验只能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结果并不精确,请指出你所设计的方案

..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2点即可)

四、作图题

26.请标出下图中物体G对A、B面的压力.

27.如图中,重8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请画出桌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28.重力为30N的圆球沿斜面滚下,图5中画出该球所受重力及斜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29.将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正方体物体A、B表面的中央,构成一个连接体,把正方体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A、B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1cm,如图甲所示。现将连接体放入水平桌面上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与容器底始终接触(不密合),再向容器中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水,待连接体静止时,连接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已知物体的边长均为10cm,物体A、B的密度之比为1:9,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弹簧原长为10cm,弹簧所受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L(即弹簧的长度与原长的差值的绝对值)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上述过程中弹簧始终在竖直方向伸缩,不计弹簧的体积及其所受的浮力,g取10N/kg,求:

(1)物体A的重力;

(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强;

(3)为达到题中要求,需要向容器内倒入水的质量。

30.小明家装修新家时,买了一个底面长 120cm、宽 40cm 的带柜鱼缸,如图所示,鱼缸和鱼缸内水的总质量为 300 kg,鱼缸内水深 50cm。求:(g=10 N/kg)

(1)鱼缸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和水平地面对鱼缸的支持力大小;

(2)鱼缸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水对鱼缸玻璃底的压强。

3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的重力为120牛,底面积为0.04米2;乙的底面积为0.01米2,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求:

(1)甲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和压强p甲.

(2)乙对水平面的压力F乙.

(3)若分别将甲、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体积后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的上方,求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比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由F pS =可得,

653==584F p S F p S =?甲甲甲乙乙乙,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重力大小等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所以甲乙的重力比值等于压力的比值,即

3

4

G G =甲乙,由G mg =得甲乙的质量比值是:

3==4

G m G g

G m G g

=甲

甲甲乙乙乙,故A 说法正确; 由m

V ρ=

可得,

3515====4416m V m m V m 甲

甲甲甲乙乙

乙乙甲乙

ρρρρ?,故B 说法正确; 由65p p =甲乙::

可得6

5

p p =甲乙,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减少的压强比是:

4===5p gh p gh ρρρρ甲甲甲乙乙乙,则45

p p =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

'64

55p p p p p p p p p p 乙乙甲甲甲乙

乙乙乙乙

--==--,如果''p p =甲乙,则有6455p p p p -=-乙乙乙乙,则可得到p p =-乙乙,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并不可能相等,故C 是错误; 如果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则减少的压强比值是:

''

4832====5525gV

p S S gV p S S ρρρρ?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

,则'

'32=25p p 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

632525=p p p p p p p p p p --=--乙乙甲甲甲乙

乙乙

乙乙

,如果''''p p =甲乙,则有''632525p p p p -=-乙乙乙乙,可解得:57p p =乙乙,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故D 正确.

2.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 砖A 对地面的压强

砖B 对地面的压力F=G B +G C =+

砖B 对地面的压强

=

+=+

砖B 和砖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

考点: 压强

3.C

解析:C 【详解】

AB .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由压强推导式p gh ρ=可知,沿竖直方向切去甲、乙一部分后,密度与高度不变,故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 p <甲乙;故A 、B 错误; CD .未切之前,由压强公式F

p S

=

可知,甲对地面压力小于乙,即G G <甲乙;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即剩余部分G G ''=甲乙,则乙切去部分的重力大于甲切去部分的重力,故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是F F ?

4.D

解析:D 【详解】

A .飞机正常飞行时,有向上的升力,所以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A 错误;

B .运输机起落架装有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B 错误;

C .运输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是为了增大升力,从而能升上空中,故C 错误;

D .运输机停在水平地面上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平衡力,故D 正确。 故选D 。

5.B

解析:B 【详解】

A .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玻璃管上方气压下降,气压计内部气压可将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托起更高,A 选项错误;

B .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罐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B 选项正确;

C .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且作用存于各个方向上。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受到大气压竖直向上的作用,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同样

会受到大气压垂直作用于其上的作用,纸片同样不会掉下来,C 选项错误;

D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Pa ,相当于10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试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大气压强,试管中的水柱可以被大气压托住,故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不会从管口流出,D 选项错误。 故选B 。

6.B

解析:B 【详解】

A .手指从上、下两开口处同时移开后,a 端水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管内外的压强差为零,水不会从a 端流出,故A 不符合题意;

BCD .而b 端水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加上C 形管中高出b 端所在水平面以上水柱所产生的压强,所以b 端水的压强大于大气,b 端管内外存在压强,水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所以C 内的水会从b 端流出,故B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7.C

解析:C 【详解】

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p 甲=p 乙),即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可知h A <h B ,所以;ρ甲>ρ乙,S A >S B ,由F=pS 可知,A 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大于B 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即F A >F B 。要想使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相等时,若倒入液体,倒入A 中的液体甲的质量应小于B 中倒入液体乙的质量;若抽出液体,则A 中的抽出液体甲的质量大于B 中抽出液体的质量。

A .若两容器中倒入液体的体积相等(V 甲=V 乙),则倒入液体的质量ρ甲V 甲>ρ乙V 乙,故A 错误;

B .若A 倒入容器中液体高度大于B 容器中倒入液体的高度(h 甲>h 乙),则倒入液体的质量ρ甲S A h 甲>ρ乙S B h 乙,故B 错误;

C .若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

D .若A 中抽出的质量大于B 中抽出的质量,即ρ甲S A h 甲>ρ乙S B h 乙,由于ρ甲>ρ乙,S A >S B ,所以可能h 甲小于、等于、大于h 乙。故D 错误。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p =

F G mg Vg Shg S S S S S

ρρρ=====gh 可得:'p 甲甲ρ=g 'h p ρ=甲乙乙,g h 乙,由题意知,'

p 甲='

p 乙,则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图知,S 甲<S 乙,根据V =

S

h

可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后,正方体甲、乙高度的变化量△h 甲>△h 乙,所以,根据p =ρgh 可知,此时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故ACD 错

误,B 正确。

9.B

解析:B 【详解】

倒入或抽出液体前,p 甲=p 乙,即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

A 、倒入液体的体积为V 甲和V 乙,则倒入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

A

V S 甲

,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乙+B

V S 乙

,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B V S 乙

),ρ甲gS A h 甲+ρ甲gS A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ρ乙

gS B B

V S 乙

,因为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ρ甲gV 甲<ρ乙gV 乙,又因为ρ甲>ρ乙,所

以V 甲<V 乙,故A 错误;

B 、倒入液体的高度△h 甲和△h 乙,则倒入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h 甲,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乙+△h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h 甲)=ρ乙gS B (h 乙+△h 乙),

ρ甲gS A h 甲+ρ甲gS A △h 甲=ρ乙gS B h 乙+ρ乙gS B △h 乙,因为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ρ

gS A △h 甲<ρ乙gS B △h 乙,又因为ρ甲>ρ乙,S A >S B ,所以△h 甲<△h 乙,故B 正确;

C 、抽出液体的体积为V 甲和V 乙,则抽出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A

V S 甲

,B 容器中液面

的高度h 乙﹣

B

V S 乙

,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A V S 甲)=ρ乙gS B (h 乙﹣B V S 乙

),ρ甲gS A h 甲﹣ρ甲gS A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ρ乙

gS B

B

V S 乙

,因为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ρ甲gV 甲>ρ乙gV 乙,又因为ρ甲>ρ乙,所以V 甲可能大于V 乙,也可能等于V 乙,也可能小于V 乙,故C 错误;

D 、抽出液体的质量为m 甲和m 乙,则抽出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A

m S ρ甲

甲,B 容器中

液面的高度h 乙﹣

B

m S ρ乙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A

m S ρ甲甲)=ρ乙gS B (h 乙﹣B m S ρ乙

乙),ρ甲gS A h 甲﹣ρ甲

gS A A

m S ρ甲甲=ρ乙gS B h 乙﹣ρ乙gS B B m S ρ乙

乙,即ρ甲gS A h 甲﹣m 甲g =ρ乙gS B h 乙﹣m 乙g ,因为ρ甲

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m 甲g >m 乙g ,即m 甲>m 乙,故D 错误.

10.B

解析:B 【分析】

由液体压强特点知,液体压强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将图中容器凸出部分割掉,不会影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割去部分体积相同,利用密度公式判断出这部分质量大小,比较出剩余部分液体质量大小,再利用F G mg p S S S

===判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 【详解】

由于液体压强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假设将图中容器凸出部分割掉,使两容器都变成一个规则的细圆柱形,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不变.

凸出部分完全相同,即体积相同,盐水的密度大,根据m V ρ=知,割去部分液体质量

''m m >盐水,原来质量相等,所以有:''m m m m -<-盐盐水水,即割掉这部分后,剩余

部分盐水质量小,蒸馏水质量大; 根据F G mg

p S S S

=

==可得: P P <甲乙. 故选B .

二、填空题

11.=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此重力相等,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由公式可知压力相同,底面积相同,压强相同; 第二空.由图像可知,乙

解析:=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此重力相等,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由公式F

p S

=

可知压力相同,底面积相同,压强相同; 第二空.由图像可知,乙中液体体积大于甲中液体体积,由公式m

V

ρ=

可知,甲液体密度较大,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A 、B 两点到容器底距离相等,因此A 下方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大于B 下方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又因为两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相同,因此p A

12.4kg 2.4

【详解】

[1]水的密度知道,这些水的底面积是2×10-2m2,水的高度是0.2m ,这些水的体积

这些水的质量

容器甲中水的质量是4kg 。 [2]根据液体压

解析:4kg 5:8 2.4 【详解】

[1]水的密度知道,这些水的底面积是2×10-2m 2,水的高度是0.2m ,这些水的体积

-22-33210m 0.2m 410m V S h ==??=?水水水

这些水的质量

33-331.010kg/m 410m 4kg m V ρ==???=水水水

容器甲中水的质量是4kg 。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之比

33331.010kg/m 0.2m

::5:80.810kg/m 0.4m

p p gh gh ρρ??===??酒酒酒水水水

两者之比是5:8。 [3]由题意可知,酒精的质量

33-220.810kg/m 110m 0.4m 3.2kg m V ρ==????=酒酒酒

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 的水和酒精后,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

()()-2

2

-4kg -10N/kg

210m

m m g

m p S ?=

=

?水

()()-2

2

- 3.2kg -10N/kg 110m

m m g m p S ?==

?酒酒

由于要满足p 水>p 酒精,即

()()-22

-22

4kg -10N/kg 3.2kg -10N/kg 210m 110m m m ??>??

解得 2.4kg m >,即是当质量m 的范围为2.4kg 到3.2kg 时,才能满足p 水>p 酒精。

13.4500 【详解】

[1]水对杯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水对杯底的压力

F=pS=1000Pa×20×10-4m2=2N [2]

解析:4500 【详解】 [1]水对杯底的压强

p =ρgh =1.0×103kg/m 3×10N/kg×0.1m=1000Pa

水对杯底的压力

F =pS =1000Pa×20×10-4m 2=2N

[2]盛有水的琉璃杯对桌面的压力为

F 1=

G 杯+G 水=4N+5N=9N

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

114219N 4500P 00a 2m

F p S -=

=?= 14.= > 【详解】

[1]由题知,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的增加量相同,底面积不变,由p=可

知,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相等,即

Δ p 容1=Δp 容2 [2]容器 A 中水的深度

解析:= > 【详解】

[1]由题知,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的增加量相同,底面积不变,由p =F

S

可知,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相等,即

Δ p 容1=Δp 容2

[2]容器 A 中水的深度

h =V S 水

容=33

22

210?m

210m --??=0.1m 第一次放入时,水的深度增加

Δh 1=B 0.1m S S ?容=3222 510m 0.1m 210m

--???=0.025m 第二次放入时,水的深度增加

Δh 2=B B 0.025m S S S ?-容=322232

510m 0.025m 210m 510m ---???-?≈0.0083m

因为Δh 1>Δh 2,由Δp =ρg Δh 得

Δp 液1>Δp 液2

15.8:27

【详解】

[1]以A 为研究对象,A 受重力、地面对A 的支持力、B 对A 的压力的作用而处于平

衡状态,则

故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为

[2]物体B 对A 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

解析:8:27 【详解】

[1]以A 为研究对象,A 受重力、地面对A 的支持力、B 对A 的压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

A A

B F G G =+

故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为

A A

B 24N 3N 27N F G G =+=+=

[2]物体B 对A 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

B A B

B A

G G G S S += 即

B B A A B 3N 124N 3N 9

S G S G G ===++ 因A 、B 为正方体,故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为

B A 13

L L = 因

B A B

B A

G G G S S += 即

B B B A A B B B B

A

S L g

SL g S L g

S S ρρρ+=

B B A A B B 1

9

L L L ρρρ=+

密度之比为

A B B A 8818:27993

L L ρρ=?=?= 16.海拔高度相同(同一水平面) 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于 阴雨

【详解】

[1][2]根据可知,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即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

化;采集数据时,应

解析:海拔高度相同(同一水平面) 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于 阴雨 【详解】

[1][2]根据p gh ρ=可知,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即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采集数据时,应使近地面不同地点海拔高度相同,这样才可以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判断大气环流的方向;

[3][4]A 处风的方向从A 到B ,那么可知A 处气压高于B 处气压;从图中可以看到,四周气压高于中心气压,那么从表中可知天气特征为阴雨。

17.=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原来橡皮膜在甲、乙液体中是平的,说明此处甲、乙两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

将A 、B 小球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后,小球均沉底,甲乙两液面上升,橡皮膜在两

解析:=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原来橡皮膜在甲、乙液体中是平的,说明此处甲、乙两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

将A 、B 小球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后,小球均沉底,甲乙两液面上升,橡皮膜在两液体中的深度增加,此时橡皮膜还是平的,说明深度增加后甲乙两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仍然相等,设橡皮膜在甲、乙液体中的深度增加量各为△h 甲、△h 乙,则:

=g h g h ρρ??甲甲乙乙,

即:

=h h ρρ??甲甲乙乙。

因隔板在容器正中央,则两侧容器底面积相等,设两侧底面积为S ,则放入A 、B 小球后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分别为: V 排甲=S △h 甲, V 排乙=S △h 乙,

则A 、B 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 m 排甲=ρ甲V 排甲=ρ甲S △h 甲, m 排乙=ρ乙V 排乙=ρ乙S △h 乙, 所以m 排甲=m 排乙。

第二空.因原来甲、乙两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从图中可看出橡皮膜在甲液体中的深

度小于在乙液体中的深度,根据p gh ρ=液得ρ液=p

gh

在可知,甲液体得密度大于乙液体得密度,即ρ甲>ρ乙。

因放入的A 、B 小球均沉底,则A 小球体积为: V A = V 排甲=

m ρ排甲

B 小球体积为: V B = V 排乙=

m ρ排乙

因m 排甲=m 排乙,ρ甲>ρ乙,则V A

根据ρ=

m

V

,A 、B 小球的质量相等,V A ρB 。

18.2:5 8:45 【解析】 【详解】

锥形烧瓶的上口径与底径之比r1:r2=1:3,则中间的口径r =r1+r22,故锥形烧瓶的中间的口径与底径之比:r:r2=r1+r22:r2=r23

解析:2:5 8:45 【解析】 【详解】

锥形烧瓶的上口径与底径之比r 1:r 2=1:3,则中间的口径r =

,故锥形烧瓶的中间的

口径与底径之比:r :r 2=:r 2=:r 2=2:3,由S =πr 2得,锥形烧瓶的中间面积与

底面积之比:S:S 2=πr 2:πr 22=r 2:r 22=4:9,由p =ρgh 得,上部液体对下部液体的压强:p 1=ρ1gh ,下部部液体对瓶底的压强:p 2=ρ1gh+ρ2gh ,p 1: p 2=ρ1gh:( ρ1gh+ρ2gh)= ρ1:( ρ1+ρ2)=2:(2

3)=2:5;由p =得,上部液体对下部液体的压力:F 1=p 1S =ρ1ghS ,下部液体对瓶底

的压力:F 2=p 2S =(ρ1gh +ρ2gh )S 2,则 =

,即:F 1:F 2=8:45.

19.> 【解析】

由图可知,∵,而质量相同,∴ρa >ρb ,又知:深度h 相同,根据 可得:.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 ;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 ,烧杯质量为100 g ,活塞面积为7×10-5 m 2,g 取10 N/kg ,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 .1.26×105 Pa B .1.10×105 Pa C .1.01×105 Pa D .0.96×105 Pa 2.a 、b 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a 、b 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 :ρb =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 :V b =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圆柱空心部分是b 圆柱体积 B .b 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 的 14 C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 D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 3.装有水的塑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水对瓶底的压力为1F ,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 1p ;将瓶倒置后(如图乙所示),水对瓶盖的压力为2F ,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 2p ,则( ) A .12F F = B .12F F < C .12p p = D .12p p < 4.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 、B (G A =G B ),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A.ρ甲>ρ乙,Δm甲>Δm乙B.ρ甲<ρ乙,Δm甲>Δm乙 C.ρ甲<ρ乙,Δm甲<Δm乙D.ρ甲>ρ乙,Δm甲<Δm乙 2.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现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两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5个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两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②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③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较小 ④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 ⑤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3.装满水的容器的侧壁上开有三个小孔,水从小孔中喷出,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 C.

D. 4.下列函数图像能正确地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A.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关系 B.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 C.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 D.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5.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6.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 A:h B= 3:2,底面积之比S A:S B=2:3,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 A:F B和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 分别为()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doc

《第九章压强》 、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物体的重力 G: F=G=mg。 5、固体可以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6、重为 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与重力无关) ㈡压强 1、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P30 ⑴课本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 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 量法和对比法。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 5、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 Pa); F:牛顿( N) S;米2 2 ( m) 6、单位:帕斯卡( pa)1pa = 1N/m 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 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是指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 gh。 ⑷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 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4 4 1.5× 10 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 5× 10 N。 7、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 : 用力切菜易切断 2) 减小受力面积举例 : 磨刀不误砍柴功、缝衣针做得很细 8、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减小压力举例 :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9.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固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 F=G容 +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F/S)。 、液体压强(P33)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测试题及答案

F F F F (A) (B) (C) (D) 图2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2中所示物体A 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2.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 ) A 、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 、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C 、刀、斧、剪的刃磨得很薄 D 、在铁路的钢轨下铺上枕木 3.如图13—8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底面积大小相同的容器,若分别装入同种液体且深度相等,比较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4.下列有关液体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越大,说明容器内液体重力越大. B.相等质量的液体对不同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可以是不相等的. C.密度较大的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肯定比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 6.一位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 A .1.2×103帕. B .1.2×104帕. C .1.2×105帕. D .1.2×106帕. 7.如图4—6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 B .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C .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 D .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8.如图4—7,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均匀物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沿 图中虚线竖直切去1/3,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 ) A .P/3 B.2P/3 C.P D.3P/2 9.如图4—8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 A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10.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 、b 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4-9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 、b 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 ) 图13— 8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大全

1. 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 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 大小:重力和压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力,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 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总等于重力 1.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 概念: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 公式:P=F/S ,(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2 5. 单位:帕斯卡(符号为:Pa), 1Pa = 1N/m 意义:1Pa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等。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把菜刀磨锋利,推土机的铲刃,汽车上的安全锤,图钉的尖头,注射器的针头等。 7.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等。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坦克的履带,滑雪板,高楼的地基,坐在沙发比坐在板凳上舒服等。 1.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 壁有压强。 2. 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 公式:P= pgh, (p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1cm的水柱的压强是100Pa) 4. 补充: (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等其他因素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注意:深度不是高度)。 (2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3)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p 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

初中物理第九章 压强单元测试及答案

初中物理第九章 压强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轻质硬杆AB 长50cm 。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 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 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在距A 点20cm 处的O 点支起AB 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杆AB 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 仍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 =10N/kg )( ) A .杆A 端受力增加了15N B .杆A 端受力减小了10N C .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 D .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且ρA =2ρB 。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且S 乙=2S 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 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 .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 .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 .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一部分(都没有切完),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关于甲、乙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 C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

初二物理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 甲、Δm 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B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C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D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2.a 、b 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a 、b 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 :ρb =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 :V b =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圆柱空心部分是b 圆柱体积 B .b 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 的 14 C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 D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 3.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U 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 ,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 不变的是( ) A .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B .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 .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D .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4.两个均匀物体A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密度分别为ρ A 、ρ B ,底面积分别为S A 、S B ,高度分别为h A 、h B ,将A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A 对B 的压强为p 1,B 对桌面的压强为p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p 1= A B m g S B .p 1= B A m g S

C .p 2= A B B ()m m g S + D .p 2= A B A ()m m g S + 5.“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考试时,小丽同学对所涉及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 .小丽的重力为900牛顿 B .一张草稿纸对折后对桌面的压强为1Pa C .一张物理试卷的面积为21m D .小丽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于900 牛顿 6.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S A >S 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 B .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大于h 乙 C .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 可能小于V 乙 D .抽出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等于h 乙 7.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不同的液体,将相同的小球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p 甲和p 乙,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则 A .F 甲>F 乙 B .p 甲>p 乙 C .F 甲P 乙 B .P 甲< P 乙 C .P 甲= P 乙 D .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A 、B 两立方体叠置在一起放于水平桌面上,A 的密度为ρA ,B 的密度为ρB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和压力F的大小关系为() A.p甲< p 乙F甲< F乙B.p甲< p乙F甲> F乙 C.p甲> p乙F甲> F乙D.p甲> p乙F甲= F乙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今年2月13日,我们国家出动11架运输机,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人员和物资。下列关于运输机说法正确的是() A.运输机水平正常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B.运输机起落架装有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运输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是为了增大运输机的惯性 D.运输机停在水平地面上时,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则() A.P A=P B B.P A>P B C.F A=F B D.F A>F B 5.现有量杯、水和一块橡皮泥,通过实验不能测出橡皮泥()

初二物理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圆柱容器上部圆筒较细,下部的圆筒较粗且足够长。容器的底部是一可沿下圆筒无摩擦移动的活塞S,用细绳通过测力计F将活塞提着,容器中盛水。开始时,水面与上圆筒的开口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提着活塞的同时使活塞缓慢地下移,在这一过程中,测力计的读数 A.先变小,然后保持不变 B.一直保持不变 C.先变大,然后保持不变 D.先变小,然后变大 2.a、b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a、b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ρb=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V b=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圆柱空心部分是b圆柱体积 B.b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的1 4 C.a、b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 D.a、b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 3.装满水的容器的侧壁上开有三个小孔,水从小孔中喷出,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 C.

D . 4.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 、F B ,则( ) A .P A =P B B .P A >P B C .F A =F B D .F A >F B 5.如图甲是我校某生毕业后收到的可乐定制礼物,该生打开瓶盖喝了些后将其置于桌面上,此时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强为p 甲,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为F 甲。若将其倒立,瓶盖受到的压强为p 乙,瓶盖受到的压力为F 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F p F ==甲乙甲乙 B .p F p <>乙乙甲甲,F C .p F p F >>甲乙 甲乙 D .p F p F <<甲乙 甲乙 6.图中,水平桌面上有A 、B 两个容器,分别放有甲、乙两个小球,两球在水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两容器中的水面高度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球的质量相等 B .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C .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 D .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7.边长15cm 的均匀正方体,重为90N ,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如图甲所示,若沿水平方向截下一部分a 立放在水平集桌面上,且使a 对桌面压强为剩余部分b 对桌面压强的1.5倍,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第九章 压强测试试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第九章压强测试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A.ρ甲>ρ乙,Δm甲>Δm乙B.ρ甲<ρ乙,Δm甲>Δm乙 C.ρ甲<ρ乙,Δm甲<Δm乙D.ρ甲>ρ乙,Δm甲<Δm乙 2.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1.26×105 Pa B.1.10×105 Pa C.1.01×105 Pa D.0.96×105 Pa 3.一密度为ρ的铁制零件,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圆柱体构成,粗、细圆柱体的高度均为h,如图甲所示放置时,整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25ρgh,则如图乙所示放置时,整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A.3ρgh B.4ρgh C.5ρgh D.6ρgh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和压力F的大小关系为() A.p甲< p 乙F甲< F乙B.p甲< p乙F甲> F乙 C.p甲> p乙F甲> F乙D.p甲> p乙F甲= F乙

初二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连线配对中,完全正确的是() A.生产运输工具与制造原理:推土机安装履带——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潜水艇原理——利用“空心法”;飞机能上升——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B.物理量及单位:压强——P;速度——m/s;力——N C.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汤姆生——发现中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托勒玫——提出“日心说” D.物理量及测量工具:力——测力计;大气压——气压计;液体体积——量筒 2.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 A=G 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如图,同一个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方式由甲变为乙,下列关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以及整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说法正确的是() A.p1不变,p2变小B.p1不变,p2变大

初二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均顺时针翻转90°,如图所示。若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p 甲、Δp 乙,则 A .Δp 甲一定小于Δp 乙 B .Δp 甲一定等于Δp 乙 C .Δp 甲可能等于Δp 乙 D .Δp 甲一定大于Δp 乙 2.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 ;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 ,烧杯质量为100 g ,活塞面积为7×10-5 m 2,g 取10 N/kg ,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 .1.26×105 Pa B .1.10×105 Pa C .1.01×105 Pa D .0.96×105 Pa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薄壁柱形容器,它们底面积的关系是2 S +S S = 甲丙 乙。将质量相等的液体A 和B 倒入甲、乙两容器中,液体A 和B 对甲、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600Pa 和450Pa 。若将甲、乙中的液体全部倒入丙容器中(液体无溢出),则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 A .600Pa B .720Pa C .900Pa D .1050Pa 4.装有水的塑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水对瓶底的压力为1F ,瓶底对桌面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积之比S 甲:S 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6: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3:4 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5:16 C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 和B .在砖B 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 (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 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 和B 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 1和h 2,C 与砖B 和砖B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 C 、S B ,且S C =S B .已知砖B 和砖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 中水的深度 为 A . B . C . D .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一部分(都没有切完),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关于甲、乙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 C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压强 知识网络构建 2(N/m ),Pa F p S ?????????????????压力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受力面积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公式:=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压力和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有流动性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特点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压强5=760mmHg=1.01310Pa p gh ρ?????????????????????????????????????????????????????????????????液计算公式:=应用:连通器、船闸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有流动性存在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托里拆利实验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变化规律: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压强增大,沸点升高与沸点的关系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测量工具:气压计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飞机的升力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力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产生的条件:压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因相互挤压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力。 3.方向: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且指向受压物体。例如按图钉(如图),其方向可以与墙面垂直,与天花板垂直,也可以一与水平桌面垂直,无论这个面如何放置,压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4.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的表面上。 重力 压力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由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而产生 力的性质 引力 弹力 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垂直于受压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 在物体的重心上 在受压物体的表面上 施力物体 地球 对受力物体产生挤压作用的物体 联系 在通常情况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注意点 压力不一定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而引起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知能解读: (二)压强 1.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它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压强定义式:F p S =,式中F 表示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S 表示物体受压力作用的面积,即施压物体和受压物体实际接触的面积,p 表示压强。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l 帕=1牛/米2(1Pa=1 N/m 2)。物体 每平方米的受压面积上受到1N 的压力,称为1Pa 。因压强的单位较小,所以常用“百帕”(天气形势分析中常用到)“千帕”“兆帕”等单位。 拓展: 密度均匀的柱形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柱形固体包括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 G mg Vg Shg ρρ====, 所以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g F S h ρ==,由此可知,柱形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只与柱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与体积和底面积无关。因此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解决一些施工选材、建筑物高度预测等问题。 知能解读:(三)改变压强的方法 1.减小(或增大)压强的原因:任何物体表面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压坏,为了不压坏物体就要减小压强。 2.根据压强定义式F p S =得出减小压强有三种方法

初二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1.26×105 Pa B.1.10×105 Pa C.1.01×105 Pa D.0.96×105 Pa 2.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若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甲、乙的重力G甲、G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中 () ①ρ甲>ρ乙②p甲>p乙③G甲>G乙④m甲>m乙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④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3.轻质硬杆AB长50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杆AB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N/kg)() 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 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 C.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 D.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 4.如图,同一个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方式由甲变为乙,下列关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以及整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说法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个质量为3kg、底面积为100cm2、装有20cm深的水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A、B是由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两实心物块,已知A物块的体积是B物块体积的2倍。当把A、B两物块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时,两物块恰好悬浮,且没有水 溢出,如图,现剪断细线,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50Pa,物块A有1 4 体积露出水 面。下列说法正确的() A.A物体体积为150cm3 B.物体A、B放入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3×102Pa C.B物体密度为1.5×103kg/m3 D.细线剪断待B静止后,B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4N 2.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且甲、乙质量的变化量相等。若甲切去部分高度为Δh甲,乙抽出部分高度为Δh乙,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m′甲 、m′乙,则() A.Δh甲>Δh 乙,m′甲<m′乙B.Δh 甲>Δh 乙,m′甲>m′乙 C.Δh甲<Δh 乙,m′甲>m′乙D.Δh 甲<Δh乙,m′甲<m′乙 3.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D.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4.下列各组连线配对中,完全正确的是()

A.生产运输工具与制造原理:推土机安装履带——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潜水艇原理——利用“空心法”;飞机能上升——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B.物理量及单位:压强——P;速度——m/s;力——N C.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汤姆生——发现中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托勒玫——提出“日心说” D.物理量及测量工具:力——测力计;大气压——气压计;液体体积——量筒 5.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若将它沿斜线切割为如图2(b)所示的两部分,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p a和p b,则() A.p>p a>p b B.p a>p>p b C.p<p a<p b D.p a<p<p b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 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 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 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 7.两个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玻璃管内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这两种液体密度ρ、液体对玻璃管底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S甲>S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 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 C.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和压力F的大小关系为() A.p甲< p 乙F甲< F乙B.p甲< p乙F甲> F乙 C.p甲> p乙F甲> F乙D.p甲> p乙F甲= F乙 3.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物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部分的体积相同、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相同.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A.△m甲>△m乙p甲>p乙 B.△m甲>△m乙p甲<p乙 C.△m甲<△m乙p甲>p乙 D.△m甲<△m乙p甲<p乙 4.将某圆台形状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1kg水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0;装3kg水时,刚好把容器装满,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2p0,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则 A.容器如图甲放置,F>30 N B.容器如图乙放置,F>30 N C.容器如图甲放置,F<30 N D.容器如图乙放置,F<30 N 5.今年2月13日,我们国家出动11架运输机,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人员和物资。下列关于运输机说法正确的是()

A.运输机水平正常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B.运输机起落架装有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运输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是为了增大运输机的惯性 D.运输机停在水平地面上时,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盛水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B.液面下深度相同的a、b两点处的压强相等 C.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 D.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大 7.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ρ乙,m甲

初二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 和B .在砖B 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 (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 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 和B 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 1和h 2,C 与砖B 和砖B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 C 、S B ,且S C =S B .已知砖B 和砖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 中水的深度 为 A . B . C . D .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圆柱体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且S 甲>S 乙 ,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且h 甲<h 乙,此时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均沿水平方向,将 两圆柱体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此时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甲、F 乙,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F 甲>F 乙 C .p 甲<p 乙 D .p 甲>p 乙 3.轻质硬杆AB 长50cm 。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 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 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在距A 点20cm 处的O 点支起AB 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杆AB 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 仍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 =10N/kg )( ) A .杆A 端受力增加了15N B .杆A 端受力减小了10N C .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 D .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薄壁柱形容器,它们底面积的关系是2 S +S S = 甲丙 乙。将质量相等的液体A 和B 倒入甲、乙两容器中,液体A 和B 对甲、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600Pa 和450Pa 。若将甲、乙中的液体全部倒入丙容器中(液体无溢出),则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压强 ※知识点1:压力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字母“F”,单位“牛顿” 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2、压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面上,不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3、压力的特点: ①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接触力,任何彼此分离的 物体是不会产生压力的。 ②压力是与物体形变相关联的一种弹力,压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彼 此引起形变产生的。 ③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4、压力与重力(参照尖P77图9-1,尖P78图9-2) 区别: ①从力的性质:压力-弹力;重力-引力。 ②从力的作用点:压力作用在相互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重力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③从施力物体:压力-产生挤压作用的物体;引力-地球。 ④从力的方向:压力-垂直于接触面;引力-竖直向下。 ⑤从力的大小:压力-由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程度定;重力-G=mg。 ⑥从产生原因:压力-物体间相互挤压;重力-地球吸引。 联系: ①有的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 ②只有处于水平面,且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方向才跟物体自身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 但此时压力仍不是重力。 ※知识点2:压强 1、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字母“p” 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p=F/S (F:压力,单位N;p:压强,单位“帕斯卡”“Pa”;S: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 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受力面积:实际接触的面积。 公式变换:F=pS;S=F/p。 2、柱形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可采用:p=ρgh。 3、压力与压强 压力:支撑面受到的全部垂直作用的力;和受力面积无关;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 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是压强。 4、比较压强的办法 压力相同时,比较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相同时,比价压力; 受力面积与压力均不同时,公式计算。 ※知识点3: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 依据:公式:p=F/S 1、减小压强: 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例:铁轨铺在枕木上,坦克安装履带。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例:易损坏的物体不能太高。 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例:载重车限重,并安装很多轮子。 2、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例:刀口磨得很锋利。 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例:切菜时,用力切。 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例:钉铁钉时,针尖很尖,且用力。 ※知识点4: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 此液体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产生了压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