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辛亥革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辛亥革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辛亥革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一)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

孙中山公开声言在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将是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的准备工作实际上由孙中山主持进行的。12月25日孙中山到上海,26日在上海宝昌路公寓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研究建国问题。27日就提出改用阳历记元,这是革命成功后的第一件大事。29日由17个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当选。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最高领导人和建立的新政府。195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文中明确肯定它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是一项“丰功伟绩”。 1961年10月9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董必武讲话,指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身受专制制度统治的人民,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1981年10月9日,首都一万多人隆重集会,胡耀邦在纪念会上肯定了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曾考虑过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华民国”以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继续,虽然这个考虑未能实现,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尊重。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了。

(二)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指出:“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只有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主张开展思想文化上的解放运动,并提倡在解放思想中要“集合中外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事实上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有一定功绩的。

1961年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各方面领导人都出席了会议。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是因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把皇帝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一下子打倒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胜利。这场变革,为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也指出:“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肯定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称赞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

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三)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江泽民回顾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在报告中把辛亥革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看作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并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称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说:“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共产党80年所建立的伟大业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继承、发展和光大。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这一讲话给予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以更高的评价。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长期历史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虽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但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殖民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政党,没有革命的暴力手段,就没有革命运动的真理,使得中国人民有可能进一步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四)辛亥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力量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的讲话中提出,“孙先生的伟大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孙先生的在民主义纲领与统一战线政策,实为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一定要注意三项:“第一,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第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而奋斗;第三,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我以为这三项是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20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纪念双十节的决定,号召“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和纪念”,延安等地还召开过万人庆祝大会。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一文中把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称为“伟大的革命家、杰出者。”

建国以后,纪念孙中山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之一。每到纪念日总要举行纪念仪式,特别是在逢十的纪念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时,特定在广场的南端悬挂孙中山先生的遗像,而且每年国庆节时都要悬挂,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同时又可看出我党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反映中共领导人对历史的尊重。195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90周年,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北京的纪念大会。1961年我国举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10月9日,北京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1981年,时值辛亥革命70周年,中国共产党恢复了被停止多年的、党领导下的、全国范围的第二次大规模纪念活动。10月9日,首都各

界及国内外宾朋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等出席集会。

邓小平亲自为广州中山图书馆题馆名,为北京中山公园孙中山铜像题字: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1985年,81岁高龄的邓小平还亲自登上南京中山陵,缅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2001年10月9日,中国共产党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纪念辛亥革命,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是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的。

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一些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论形成的“思想材料”。

恩格斯说,任何新的学说的产生,“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件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当然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但是仅仅这样认识是不全面的,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他们上继古代政治思想,下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前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以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伟大实践,就是这条思想脉络的伟大终点,是它的综合与主流。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三民主义学说,主要实践活动是辛亥革命,也就是旧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它们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孙中山思想和辛亥革命中的许多精华被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评价和继承下来。正如毛泽东所讲的:“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值得予以评价、总结、吸收。如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辛亥革命中的阶级关系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如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中暴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勾结为恶”,挑动内战,破坏中国和平与统一,破坏中国革命。它们是最落后最反动的势力。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的发展。经过科学分析,他认定:“帝国主义”和“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的对象。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对象的分析和界定,是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超越和升华。再如毛泽东说:“战争解决一切,这个基本点,孙中山是我们的先生。”这一思想成为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的重要来源。又如孙中山为上海求是中学成立五周年的题词:“实事求是”。这对毛泽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曾说:“孙中山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提倡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注意研究,重视历史传统的教育。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这种重

历史、重传统的生动体现。它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历史是一面镜子,懂得历史可以明是非,知兴衰,资政育人,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年代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三代共产党人是一脉相承的。这些评价,一方面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者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的唯物史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内涵。中国共产党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并将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曲折复杂的革命终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经过七年的努力,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创了新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发扬了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中国迈向先辈们盼望的繁荣昌盛、共同富裕之理想社会。中国共产党把辛亥革命的功绩视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鼓舞中国人为实现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遗产 古老的中国在1911年10月10日的这一天,在武昌打响的第一枪标志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于是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清王朝开始走向灭亡并且使中国历史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 虽然至今离辛亥革命已经有100多年了,但是它的历史遗产并没有被时间所埋没。它的历史遗产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传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精神。 首先在文化上。辛亥革命提出的“民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它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自辛亥革命到现在,人们的不断革命,不怕牺牲,为的不就是中国的未来能够拥有自由和民族吗?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自由民主的机会,也应该崇倡这份来之不易的权利。在教育上,辛亥革命领导人提出宣布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否定忠君尊孔教育,废止小学读经,禁用清政府学部颁布的各种落后文化的教科书,学习的科目也多样化,人性化使民主自由观念更好的传播,从而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现在的教育制度与封建社会时的教育制度,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古代要求学习单一的“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到现在提倡学习各种对社会对个人有所发展和进步文化,再到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未建设社会主义近代化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辛亥革命所提倡的树立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是没有贵贱之分,例如:取消掉了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行跪拜之礼;男子以“先

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称呼;子女也不再提倡裹脚了,它告诉了世人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并且主张“女权解放”,呼吁妇女解放,当时著名的报刊《民立报》还自女界的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强调了女性的作用性不弱于男性。这标志着中国女性被剥夺人权达数千年之久的历史宣告结束。而在男女之间的爱情上,提倡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建立夫妻关系平等,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婚姻,有利于家庭美满团结。辛亥革命中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和民族主张,民族团结和平等的观念,强调了在多民族国家的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科技上,辛亥革命用事实告诉了世人,科技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十分重要,一个国家,不注重发展科技就会落后于别的国家,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变的历史规律。对于个人,掌握科技业会让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发展,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的领导重视科技的发展,建设工厂,运用外国机器提高生产力,对于国家来讲让此时的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有了大大的提高,对于商人来讲,使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而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知识,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人。 辛亥革命的精神又是我们的另一个巨大的精神财富。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人们的第一次思想解放,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它用事实告诉了人们,只要是不合理的,即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也可以被打破,只要是腐朽的东西都可以被怀疑,被抛弃的。提倡人们与封建腐败作斗争不怕牺牲,敢于去斗争,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当代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于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经济、社会性质都发挥了关键性的引导力量。我想辛亥革命在驱动中国政治现代化方面的影响尤为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已绵延整整两千多年,在此期间历经了一代代王朝的变迁。这种历代政权的变迁并非革命,只是一种改朝换代。“原有政权的崩溃并非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用规则,认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的政治价值标准,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辛亥革命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前所未有地提出建立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可以说是我国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发展的里程碑 ,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虽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依然命途多舛,发展风云多变 ,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其以后中国在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首先,辛亥革命从政治形态与体制上彻底推翻了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虽然民主共和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只是徒具形式,但这个形式使人们观念上引起的巨大转变却不容小觑。人们不再把自己看作皇上的“子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了这样的背景,各种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和报纸杂志纷纷涌现,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民主精神普遍高涨。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继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我想政党政治是辛亥革命对政治的影响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对于国家政治结构与模式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皇权专制时代,政党不允许存在,即使在‘预备立宪’的清末,凡与政治及公事有关的结社集会,同样也不可以‘照常设立’。” 最后,我想以上海为例,尽可以说明辛亥革命在帮助各大城市确立以后的政治地位,增大政治影响方面的重大影响。孙中山曾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后上海政治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伟大意义:“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辛亥革命给上海带来的进步可以说是全方面的,尤其推动了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上海本身作为一个驰名中外的通商巨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极强的经济实力。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疾风骤雨般的革命更是为上海提供了一个政治突越的契机。“当时上海聚集了一大批有政治声望、有全国影响、有经济实力的士绅名流,如赵凤昌、熊希龄、伍廷芳、李平书,等等,他们的态度逐渐转变,与革命党人携手合作,大大提升了上海在当时政治风云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在上海整个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都可以算是一个意义显赫而无比重要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使民主共和的念头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第一,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二,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三,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

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二,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第三,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第四,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浅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浅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聂冰晨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阳111000)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他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辛亥革命已过去百年,百年之中,对于它的评价层出不穷,褒贬不一。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它已成为过去。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只有从其中借鉴到避免我们再次重蹈覆者的经验,才是我们学习、评论辛亥革命最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辛亥革命历史成败借鉴学习 功过自有后人评 辛亥革命已过百年,当年之人,或许都已远逝,他们或留名历史或无闻于人们心中或被人们唾骂,但百年之后,他们都已化作尘土;当年之物,或孤独的陈列于博物馆或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或留下了一段往事的印记或抹去了这段历史的踪迹;当年之事,流传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思索、去总结。历史终归历史,后人之论或以偏概全,或无中生有,或模棱两可,不一而足,但终究是后人之作,无法亲身经历当时之事,不能感受当时之情,只能以现代的思想、背景以及历史事件其后的发展来评论,对错不知,褒贬由心。 功过自有后人评,可后人又怎能身临其境的评价当时之事呢? 不管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也不管辛亥革命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发展还是在另一方面阻碍中国进步。无论平民还是伟人评价辛亥革命,无论从全局还是从某一方面讨论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是在历史上发生过辛亥革命!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一段不能抹灭的印迹,让我们记得辛亥革命的存在。 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历史巨变 不论从全局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还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推动中国发展。也不论辛亥革命最终未完成反帝的目标、民主难以实现,还是辛亥革命政治不稳、经济不能维持、思想混乱。但总而言之,没有辛亥革命,或许中国的进步还得推迟几年,也或许中国受奴役的现实一直存在,中国终究由大变小,由强变弱。也同样由于辛亥革命,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是是非非,我们无法客观的评价辛亥革命,我们也就只能谈谈它的功,议议它的过。功过不相抵,它的发生改变了什么,造成了什么,我们后人只能叙述而不能妄下结论。或许他的发生根本没有成功对错之分,不身临其境,不大局旁观,我闷又怎能正确的评价它。大谈,空谈,漫谈,它依旧发生,结果是不变的,我们妄加议论又有何用。历史为鉴,我们后人不需要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过程,一个让我们后人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想的过程,一个让我们能有前车之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无价值、无意义的结论。1910年3月21日孙中山向黄兴提议再次发动广州起义。 1910年3月孙中山在旧金山设美洲同盟总会(又称同盟会美国总支部)。同年6月16日湖北革命党人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同年9月18日资政院开院。同年10月3日《民立报》在上海创刊。同年10月11日国会请愿代表团发起第二次请愿,分别向资政院和载卫上书。同年10月清廷发布上谕,将预备立宪期限由九年改为五年。同年11月4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会议,布置广州起义。同年1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负责筹划和组织广州起义。同年4月8日温生才击丝广州将军孚琦,温被捕遇害。同年4月27日黄兴等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同年10月10日凌晨,彭楚藩,

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

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 陈力张永江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北京100872) [摘要]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从社会思想文化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关键词]辛亥革命;文化意义;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从酝酿到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前后经历十几年,在国内外发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也许由于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制定民主宪法、创立中华民国的巨大成就,掩盖了其在文化上的意义,同时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偏重于政治意义而忽视了文化意义。 辛亥革命无疑是一次政治革命,但同时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革命的思想文化,是革命的先导,为变革作舆论准备;而革命的过程,又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任何一次大的政治革命,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也不可能和思想文化分离。正如列宁所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纵观世界历史,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任何一次革命之前,都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繁荣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文艺复兴,就没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启蒙运动,也没有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亦如此,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推翻封建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在从事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文化的斗争。辛亥革命不仅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也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然而,有些学者认为,“人们对其文化的改革评价依据主要是政府的政令,而忽视社会实际效果的考察,导致评价过高。”“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文化改革,主要是从属于政治的革命需要”,“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革命”,它对“社会文化改革是有限度的”。不可否认, 1912年1月1日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政权,它只存在了三个月,而且它的各种措施甚至在南方各省也难以得到认真的实施。尽管中华民国的实际结局与人们的期望有极大反差,但不能就此认为它只具有象征意义,不能据此就认定它是一块毫无意义和实际内容的“空招牌”。而应该看到,民主共和国的建立给人们燃起了希望之火,使他们受到前所未有的鼓舞。特别是在思想文化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辛亥先驱们把根深蒂固的专制神权一同捅了个大窟窿,其解放思想的作用及其历史功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专制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 同时在“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而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时,不能要求他们比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更多更大,而应当看他们是否比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提供了更多新的东西。单就思想文化转型而言,辛亥革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相对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基础的变化、转型,思想文化这样一个有浓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就当时的历史实际来看,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与戊戌维新派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相比,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 一 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通过报纸、刊物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鼓动工作。此时民主思想的传播重要特征就是它几乎抛弃了维新派“托古改制”的外衣,也不带任何神学色彩,而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摘要:辛亥革命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本文围绕着这一观点,以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程作为基础,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与其历史意义。不夸大辛亥革命的正面影响,也不对它的历史进步方面的意义予以抹杀,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袁世凯,失败,历史意义 一、革命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帝国议会产生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实现,特别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激励了中国官僚、士绅等追求宪政。日本实行宪政的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2、清末变革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发起“戊戌变法”,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导致流产。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5日,清末立宪派开始结成组织推动君主立宪。1905年,清政府曾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1907年9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彻底暴露了集权皇室的阴谋;令有心改革之士大失所望,转而同情革命,也敲响了亡清的丧钟。 3、文化与军队的革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4、革命团体的陆续成立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浅谈辛亥革命 众说周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随着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以及面对外国列强的软弱无力,中国的有志之士们开始寻求中国强盛的道路。作为面对外国列强掠夺般行为的第一线,清政府的官员们不得不为了清廷的延续而尝试做出改变。从洋务运动开始,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在稳定统治与改革之间徘徊不停,而历史却不断给清廷开一个个玩笑。 很多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不错,之鸦片战争开始,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列强侵略战争,清政府打了无数的白条给每一场战争的胜利者,像是在展示中国地大物博似的。每一个不平等条约就像是给中国打了一针吗啡,那些庞然大物们希望中国这头狮子在平静中“安详的”死去。清政府的改革派们试图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立宪运动给狮子打一针强心剂,却无奈的看着强大的北洋舰队,新军一次次的倒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一次次的失败,这些改革派们再也没有继续变革的信心和能力,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傀儡政府。 清政府在失去维护中国独立与统一的信心与能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广大农民的民心,单纯但是强悍的农民们用自己种了一辈子地的双手反抗着强压于身上的重担。在清政府不怀好意的挑拨和引导下,农民们的怒火释放到了每一个外国人身上。可是延续千年强大的封建观念让这些英勇的农民英雄们倒在了自己人的铡刀之下。 这些英雄们的热血并没有让那些吸收了外国思想的中国精英们有所触动,那庞大的变革力量却让他们害怕,他们怕这些单纯的英雄们会坏了自己的好事,他们依然幼稚的把希望寄托在曾经侵略过自己祖国的列强们。但精英毕竟是少数的,在绝对的数量面前他们所谓的力量什么也不是。一次次的起义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无谓的牺牲,那些应该在革命成功后可以为建设中国做出更多贡献的精英们只能无奈的死在本可以成功的起义之下。终于,可能是老天都看不过去了。1911年10月10号,起义终于在武昌成功了,武昌起义成功的带起来了一系列省市的独立运动,辛亥革命成功在望。 但或许是无奈,或许是一厢情愿,伟大的辛亥革命后这些精英们只能把自己想要打倒的封建官僚们再度拉到身边。袁世凯用一个脆弱的诺言把辛亥革命几乎所有的成功果实骗到了自己手里,中国又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关于这段广义上的辛亥革命,历史上一直没有给它一个公认的说法。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毛主席1939年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的,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琼州学院作业)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而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让我们认清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就像孙中山先生晚年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后继者只有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路,进行艰苦斗争,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不过,如果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则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其次,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赶跑了一个皇帝,更在于在两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对传统思想作了根本性的颠覆。一是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罪恶的、黑暗的、“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公开声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二是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辛亥革命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辛亥时期的革命志士们,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们一方面深信,只要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中国一定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异常之速度”,在短期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振兴实业,成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革命派曾提出过“反满”的口号。这个口号自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实质还是反对以满族贵族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独裁政权,而不是反对满族这个民族。到了清王朝覆亡后,革命派就立即高举民族平等的大旗,强调消除民族畛域、促进民族和睦。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辛亥革命后1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内在联系。辛亥革命导致的思想解放,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学说的传播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辛亥革命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的破灭,促使人们在怀疑和失望中另觅新路,为选择社会主义打下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6509729.html,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作者:张海鹏 来源:《党建》2011年第10期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 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首先, 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这是其最大的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其次, 辛亥革命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

辛亥革命积极意义

论辛亥革命积极意义 梁友元 201001080125 王子敬 201001080144 吕亨达 201001080130 任静青 201002030131 经管学院 10会计班

论辛亥革命积极意义 小组人员:任静青、吕亨达、梁友元、王子敬二十世纪初期,旧时的中国正处于腐朽、软弱的清朝统治之中,清王朝的日益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让当时的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但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主和富强的情绪变得日益高涨。《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不断的侵略、掠夺且清政府迫于赔款的压力,数次加重民间税赋,致使民怨沸腾。虽然国内的有识之士在不断的主张变革且清政府也有意想摆脱困境,但“新政”的实行和预备立宪都没能挽救清政府,并且在不断的改革中,清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加强皇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让变革成为一具空壳,让民族矛盾及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不断尖锐。鉴于中外反动势力的严重压迫及当时社会民怨沸腾、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的情况,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斗争不断爆发,各阶层的人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压迫进行着对抗,就在这些各式各样的斗争之中,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了主要的角色。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清政府已是一艘失去航向的旧船,任何一点微风也会将它推到触礁沉没的边缘。山雨欲来风满楼,社会矛盾的激化、各阶级的不断反抗,革命的爆发已在所难免,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即将开始。

在这场日后对中国学者思想改变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中,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中国资产阶级。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资本得到了充分积累,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受制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举步维艰。此时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发展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就必须要冲破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桎梏,加之当时留学成潮,培养了一批先进的、敏锐的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孙中山成为了革命大潮的重要推动者,1894年他北上向李鸿章上书希望改革但惨遭冷落,之后他决心以革命来推翻清朝的统治,同年11月,他创办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革命的序幕就此拉开。孙中山在广州策划起义失败后,又于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随后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将中国资本主义革命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面对各地的起义,清政府都以武力进行镇压,并不断将国民的利益出卖给帝国主义,使人民对清政府更加失去信心,革命的呼声不断高涨,“成都血案”的爆发又再一次将革命的矛头对准了清政府,锋利的刀口已经架到了清政府那狰狞笑容下脆弱的脖颈上。人民的怒火在不断燃烧,一场清政府始料未及的起义已经酝酿成熟,一触即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一夜间,起义军占领了武昌,三天后便光复了武汉三镇,人民参与革命的热情伴随着对清政府仇恨的怒火不断的往外迸发,辛亥革命被这一声枪响推向了高潮,仿佛破晓前最后的黑暗,人们翘首企盼着,曙光慢慢显现。1912

试论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试论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摘要】19世纪中后期,各国列强开始露出其贪婪的一面,加上清政府后期的政治腐败,卖国行为日益严重,中国各组织团体积极救国的行为得到中外势力的迫害镇压,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危急,民族危急。中国处在各方列强的瓜分及国内政治分裂严重、分歧大的压力下,一批有极强爱国思想的新青年在孙中山的带领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的爱国性质的团体组织,在经过充分的组织准备后,在汉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革命尝试道路艰辛崎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辛亥革命意义影响 【正文】 1911年3月,武汉新军营里均已建立了文学社的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是新兴知识阶层的革命组织,新军士兵是发动革命的潜在力量,文学社一直以新军士兵作为主要对象。 6月17日,四川民间各团体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清政府调武汉新军大部进川,武汉防务非常空虚,革命党人抓住时机果断发动武装起义,以熊秉坤为首的革命军于1911年10月10日发动起义,随后整个武汉光复。 武昌起义后,其他各省纷纷效仿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12月11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上海和汉口两地的17省代表来到南京,继续商讨建立中央政府事宜。1911年12月28日,孙中山先生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 随后中华民国与清政府进行了激烈的对抗,终因力量的较大悬殊及内部势力的分化,革命党人开始动摇,与军阀进行妥协。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发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至此,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一。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总体概括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5)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小结: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二。辛亥革命巨大意义具体剖析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许多同学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在此,试图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局限性:没有反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所以不可避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