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乙酸钠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双乙酸钠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双乙酸钠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双乙酸钠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西华大生物工程学院,崔晓红)

摘要:双乙酸钠,简称SDA,是一种多功能的食用化学品,主要用作食品和饲料工业的防腐剂、防霉剂.螯合剂、调味剂、PH调节剂、肉制品保存剂,也是复合型防霉剂的主要原料。本文介绍了双乙酸钠的特性,防腐机理,生产方法,制备,应用及市场前景等。

关键词:防腐;生产方法;应用;市场前景;特性

1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化学防腐剂的毒性和残留问题愈加重视。理想的化学防腐剂应是广谱、高效、低毒或无毒,对人和生物、生存环境没有破坏和副作用,在人体和动物体内不积累、无残留成分,最终代谢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适应性好, 价格便宜。防腐防霉剂双乙酸钠就是这样一个产品。双乙酸钠(简称SDA)又称双乙酸氢钠、二醋酸一钠,是醋酸和醋酸钠的复合化合物,外观为白色吸湿性晶体粉末,略有醋酸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国外商品名称为维他可乐波(YITA-CROP),在美国称为CROP-CURE 或GRATNCURE,日本则称为固体醋酸。由于它安全、无毒、无残留、无致癌、无致畸变, 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公认为“O”毒性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双乙酸钠推荐应用于食品、饲料方面的防霉保鲜。双乙酸钠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绿色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粮食、食品的防霉、防腐、保鲜、调味和改善营养价值,此外还广泛用于烘烤食品、调味品、酱菜、雪菜、榨菜、肉食品、果汁饮料等加工食品之中,是目前替代山梨酸钾、苯钾酸钠、丙酸钙等防腐剂的理想产品[2]。

2 双乙酸钠的研究

2.1 双乙酸钠的特性

2.1.1 营养性

能够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是SDA 的独有特性。在动物生产中,添加SDA 的饲料可以降低料肉比,提高猪的瘦肉率和牛奶乳脂率,从而提高饲料报酬。SDA 用于牧草青贮防腐,可提高牧草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2.1.2 适口性

在食品中SDA 不仅可起防腐剂作用,还起优良螯合剂作用,可延长食品保存期;同时改善、维持食品风味。饲料中SDA 的酸味掩盖了添加的合成药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的不适气味,使许多畜禽更喜爱食用含SDA 的混合饲料,从而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大大提高投入产出比。2.1.3 高效性

在新收割的粮食或饲料中添加0.15%~0.75%的SDA 溶液,就能有效防止霉变。SDA的防腐效果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丙酸盐类、山梨酸类,而其添加量比丙酸盐的低,价格却只有丙酸盐的2/3(目前市场价:丙酸盐约15 000 元/t;SDA 约10 000 元/t)。SDA 与山梨酸及其盐、与PM防霉防腐剂均有很好的协同防霉作用;当它与山梨酸以7: 3 比例复配时,能显著提高SDA 的防霉能力,比单独使用时效果提高6.3倍。刘治雄等(1997)以SDA 为主要成分,并加入配料和填充剂,组成增效双乙酸钠,添加0.1%用量时的防霉效果优于同剂量的富马酸二甲酯,且防霉成本较低。

2.1.4 安全性

SDA 的毒性很低,小鼠口服LD50为3.31g/kg;大鼠口服LD50 为4.96g/kg;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ADI)为0~15mg/kg。SDA 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残留,无任何毒副作用,没有致癌、致病因素;同时适量摄入醋酸还有益于人、畜健康,被列为国际开发利用的一种食品及饲料使用的营养型防霉保鲜添加剂。因此,SDA 是一种环境友好的产品,将

成为首选的食品、粮食和饲料防霉剂[5]。

2.2 双乙酸钠防腐、防霉、抑菌机理

双乙酸钠的抗菌(包括抗真菌、霉菌、细菌)作用来源于乙酸,乙酸分子与类脂化合物的相溶性较好,乙酸可透过细胞壁(未离解的乙酸比离子化的乙酸能更有效地渗透霉菌组织的细胞壁),使细胞内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的效果[1]。

双乙酸钠主要是通过有效地渗透霉菌的细胞壁而干扰酶的相互作用, 抑制了霉菌的产生, 从而达到高效防霉、防腐的功能。双乙酸钠从化学分子结构上讲, 是有短氢键结合的双分子盐, 是分子化合物( CH3COONa!CH3COOH!XH2O) , 并含有可释放的40%的游离乙酸分子, 在水溶液中呈酸性, 释放出的乙酸能渗入霉菌组织的细胞壁, 干扰细胞内各种酶的体系而产生作用, 使细胞内蛋白质变性、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从而起到抗菌作用。但它对食品中所需要的乳酸菌、面包酵母几乎不起什么作用, 能保护食品的营养成分, 这种特性使得双乙酸钠被列为一种很不寻常的食品添加剂[3]。

双乙酸钠对菌类(包括真菌、霉菌、细菌) 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分子内的单分子乙酸可以降低物质的pH 值,并且与酯化合物相溶性较好,因而可以透过细胞壁,有效地渗透进入菌类组织的细胞中,干扰细胞间酶的相互作用,促使菌体蛋白质的变性,且改变细胞形态和结构,达到菌体脱水死亡目的,起到抗菌防腐的作用。由于SDA 是霉菌和细菌的高效抑制剂,尤其是对黄曲霉毒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它可以高效抑制人类食用的肉类、蔬菜、水果、玉米、麦类、花生、谷物、豆类、面包及其它农产品常见的10 余种霉菌素(孢子) 和4 种细菌核素的发生、滋长和蔓延[4]。

2.3 双乙酸钠与其他常用防腐剂的比较

目前, 我国食品防腐剂主要采用苯甲酸钠及山梨酸钾, 但80% 以上的食品采用的是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在工业生产中用催化氧化或空气氧化甲苯制取苯甲酸, 再与碳酸氢钠反应制取苯甲酸钠, 其作用机理是阻碍霉菌和细菌对氨基酸的吸收, 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大肠肝菌的氧化还原酶等的活性, 干扰细菌体内的代谢过程。由于苯甲酸钠价格便宜, 所以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防腐剂之一, 但添加后使食品产生涩味,山梨酸钾由丁烯醛和丙酮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成山梨酸, 由碳酸钾或氢氧化钾中和制成山梨酸钾。主要作用机理是对酶和对细胞膜的作用, 在酸性条件下能充分发挥防腐作用, 中性时作用较低。山梨酸钾与其它防腐剂相比毒性较低, 其毒性是食盐的1/ 2, 是苯甲酸钠的1/ 5, 防腐效果比苯甲酸钠高, 价格是苯甲酸钠的8~ 10倍, 但由于价格昂贵, 我国食品中使用较少。山梨酸钾在空气中稳定性较差, 在光合作用下易被氧化着色, 且添加后使食品产生怪味。丙酸盐要达到与双乙酸钠相同的防霉效果, 添加量超出双乙酸钠的一倍以上, 有腐蚀性和低毒性, 而且又苦又涩,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富马酸二甲酯与双乙酸钠相比, 两者防霉效果相当, 但富马酸二甲酯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 会刺激人体皮肤,引起搔痒和红肿, 也有较低的毒性, 而且产品易于受潮结块, 使用很不方便。

虽然我国允许在食品中添加上述防腐剂, 但它们均有一定毒性。近年来, 由于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我国出口的食品及调味品中, 外商大多不允许添加苯甲酸钠及山梨酸钾, 我国消费者也开始选择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所以, 双乙酸钠作为一种无毒高效的防腐剂已成为生产者的首选[3]。

2.4 双乙酸钠的生产方法

目前,工业上双乙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醋酸钠与醋酸法、醋酸与碳酸钠法以及醋酸和氢氧化钠法等。

2.4.1 醋酸-醋酸钠反应法

这种方法可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气相法是将醋酸与醋酸钠在硫化床反应器中, 以N2或CH4作为流动介质,在100~250℃的温度下反应制得双乙酸钠。该方法的优点是生产能力大,

但对工艺条件的控制要求严格,且废气中有大量的酸雾,必须回收,否则会产生污染。液相法是将醋酸与醋酸钠在乙醇溶液中,于60~80℃下反应制得。该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反应平稳易控制,但半成品的熔点很低(50~60℃),成品干燥温度必须加以限制,而且乙醇必须回收。

2.4.2 醋酐-醋酸钠法

该法是将质量比为1:2 的醋酸酐和醋酸钠在一定量水存在下反应得到双乙酸钠。该方法用乙醇作溶剂,反应收率也比较高,但反应时间长,原料中醋酸酐的成本也较之醋酸高,在经济上不合算,故较少用于工业生产。

2.4.3 醋酸~醋酸酐-碳酸钠法

该方法是将醋酸与醋酸酐的混合物(质量比为2:1)在一定条件下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双乙酸钠,再经过静置、结晶、粉碎、干燥得到成品。该方法所得到的产品颗粒细小均匀,但原料中醋酸酐价格较高,反应时间长,收率较低,生产成本高,反应过程中有大量CO2产生,故也很少用于工业生产。

2.4.4 醋酸-碳酸钠法

该方法根据反应介质的不同,有以乙醇为溶剂和以水为溶剂以及不加溶剂3 种生产工艺。

2.4.4.1 以乙醇为溶剂法

以乙醇为溶剂的方法是在醋酸中逐渐加入碳酸钠,醋酸与碳酸钠的摩尔比为4(0.995~1.035),在乙醇溶剂中室温下反应,当生成的醋酸钠物料变稠时及时加热到80~83℃,回流30 分钟,最初无母液循环时,乙醇用量为反应物的40%,有母液循环时乙醇用量仅为反应物的10%,母液循环量为反应物的表77%左右,反应完成后冷却到25℃结晶,此时晶体析出率可以达到70%,再经过分离干燥得到成品,收率为95.95%。该方法的原料价廉易得,工艺简单,成本低,收率高,但母液不能完全回收利用,需要配置溶剂回收装置。

2.4.4.2 以水为溶剂法

以水为溶剂的方法是将固体碳酸钠用水溶解后滴加醋酸,碳酸钠与醋酸摩尔比为0.27:1,碳酸钠与水的摩尔比为(0.4~0.5):1,在60~70℃下恒温反应3小时,然后在搅拌速度为60r/min、降温速度2℃/min 条件下将温度降低到20~50℃结晶,离心分离、滤饼经过干燥得到产品。滤液经过蒸发器脱水30%后作母液循环利用,产品收率在96%左右,产品质量符合美国食品级标准。以水代替乙醇作溶剂一步法合成双乙酸钠,工艺安全可靠,原料价格低廉易得,能耗低,收率高,母液可循环使用,无三废污染问题。

2.4.4.3 不加溶剂法

该方法是在反应器内加入计量的醋酸和碳酸钠,投料物质的质量比为3.77:1.00~4.30:1.00,搅拌并加热到90℃,反应3h,反应完毕后,控制结晶的冷却速度为(2.5~3.0)℃/min,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到双乙酸钠产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该方法不需要外加溶剂介质,所得结晶产品颗粒均匀,且分散性好,母液可以完全循环利用,反应过程中没有废液排出,符合环境友好工艺的要求。

2.4.5 醋酸-氢氧化钠法

该方法是以醋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不用外加溶剂,一步合成双乙酸钠。在装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入计量的醋酸,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100℃,缓慢加入氢氧化钠,醋酸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1:1.0~2.2:1.0,恒温反应1.0~2.0h,冷却至室温结晶,控制结晶搅拌速度为50r/min,冷却降温速度为6℃/min,经真空干燥得成品,收率在97%以上。该工艺流程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质量稳定,达到国家标准,无“三废”排放,是绿色环保生产工艺。

通过以上各种生产双乙酸钠方法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双乙酸钠最适宜的生产方法是醋酸-碳酸钠法和醋酸-氢氧化钠法,尤其是以醋酸-氢氧化钠一步法最为理想。该方法工艺操

作简单,原料价廉易得,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收率高,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醋酸生产企业和氯碱企业开发此产品,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2.5 双乙酸钠的制备实验

2.5.1主要仪器与试剂

DF - 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AR2140型电子分析天平; DHG - 9076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Diamond TG/DTA综合热分析仪;Avatar 370 FT -IR 型红外光谱分析仪;冰乙酸(分析纯,上海试一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等。2.5.2 双乙酸钠的制备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三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冰乙酸,搅拌下缓慢加入固体氢氧化钠,然后将物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搅拌回流反应一段时间,直到反应完成;将反应溶液倒人烧杯中,冷却结晶, 80℃下干燥2~2. 5 h,得到双乙酸钠固体产品。

2.5.3 产物定量分析

以NaOH标准溶液滴定一定量的双乙酸钠溶液;得到试样中乙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6. 32% ,符合双乙酸钠的产品技术质量标准。

2.5.4 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2. 0 h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反应物物质的量比进行试验,发现反应中反应物乙酸与氢氧化钠的配比对产品收率有较大影响

2.5.5 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乙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反应中产生大量热量,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进行。但原料乙酸是较易挥发的有机酸,沸点为118℃,为了促进反应和减少损失,反应温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反应温度过高,则反应物乙酸损失增加;反应温度过低,反应速度较慢甚至很难进行。

2.5.6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双乙酸钠的机理是乙酸和氢氧化钠首先反应生成乙酸钠,该过程反应速度快,边加料边反应;然后乙酸钠、乙酸和水生成双乙酸钠,此过程反应较慢。试验中发现如将反应时间控制在60 min之内,产品很湿,干燥后不合格。将反应时间延长至120 min,产品略湿,干燥后可得合格产品。若反应时间进一步延长,则发现产品中各成分基本不变,收率增加亦不显著。从经济角度考虑,反应时间过长,既影响生产能力又增加能耗,因此,反应时间不宜过长[6]。

3 双乙酸钠在食品中的应用

3.1 双乙酸钠在粮食作物及制品中的应用

采用双乙酸钠及其复配产品作为粮食贮存的防霉剂,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普通使用的科学方法。双乙酸钠是通过释放醋酸来有效地抑制霉菌、细菌的繁殖与生长,且对人体无任何有害刺激与毒性,它代表了防霉剂的发展方向。双乙酸钠适用于所有的粮食作物的防腐保鲜,能使之经久鲜美,尤其是对含水质量分数为20%以上的新收割的粮食,而对难贮存的玉米类粮食具有更为显著的防霉效果。一般情况只需将双乙酸钠配成0.02%直接进行喷洒处理,无需晾晒、烘干,即可延长贮存期4个月;而对含水量在21.5%~32%的谷物,加入0.1%~0.8%的双乙酸钠,其保存期可由原来的90 d 延长至208d ;若将0.4%~2.0%的双乙酸钠加入到含水20%以上的玉米中,无需脱水,其保鲜期可延长到7个月以上。在面粉中加入0.6%~0.8%的双乙酸钠可长期储存而不引起变质;在面包中加0.2%~0.4%的双乙酸钠可延长保存期10d ,而不影响面包的风味;在月饼皮中加入0.10%~0.35%双乙酸钠,在其馅料中加入0.25%~0.45%双乙酸钠,可使其保质达到45d ,不影响口感和风味。

3.2 双乙酸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香肠、腊肉中加入0.05%~0.2%双乙酸钠,可防其霉变,达到色鲜味美、质嫩的效果,保存期

可延长2个月;双乙酸钠对鱼类有特别的保鲜效果,用其10%水溶液浸过的鱼,放入塑料袋内,

在室温下(25~35 ℃) 放置15d ,色鲜如初。

3.3 双乙酸钠在豆制品中的应用

豆腐干、豆腐乳、豆豉中加入0.1%~0.3%双乙酸钠,可使其保存期延长1个月。在豆瓣酱中加入0.1%~0.3%双乙酸钠可防止产品胀袋、变质,且口感明显好于添加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样品。在酱油中添加0.2%~0.3%双乙酸钠,可代替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起到抑菌、防腐效果,且口感更好。

3.4 双乙酸钠在果蔬制品中的应用

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加入0.3%双乙酸钠,可使泡菜不再生花、味道好、色泽更鲜美;在制作新鲜果汁、果酱中加入0.2%双乙酸钠,可使其保鲜期延长至10d 以上。

3.5 双乙酸钠在油料中的应用

动、植物油脂加热至90~100 ℃时加入0.003%~0.005%的双乙酸钠精制品,搅拌均匀,可使其在5~10个月不被氧化,而其所需成本仅为其他抗氧化剂的10%~20%左右。双乙酸钠具有防止菜籽油过氧化值和酸价升高的作用。

3.6 双乙酸钠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双乙酸钠还可用于其他许多食品的防腐保鲜。例如,可用作果冻食品的酸度调节剂和防腐剂。当添加量为0.1%~0.3%时,常温下果冻的保存期最长可达30d (未密封包装);用于软糖最大限量为0.1%;沙司调味料中限量为0.25%;在小吃点心中的最大添加量为0.05%[4]。

4 双乙酸钠的市场前景

由于双乙酸钠较之传统防霉剂如苯甲酸钠、丙酸盐、富马酸二甲酯、尼泊金酯等具有防霉效果好,价格低,用量少,毒性低,原料易得的综合优势,已理所当然地成为食品行业首选防腐剂。

我国SDA 的开发生产自80 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先后有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和上研究院氮肥

所等单位分别成功地开发了多种不同的工艺路线,并在江苏靖江市长江化工厂、上海化学试剂总厂等单位建立了SDA 装置。目前国内有近30 家SDA 生产企业,总年产能力约1万t ,年产量约4 000t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多是饲料级产品,仅有8 家企业获得食品级生产许可证。形成一定规模的主要生产厂家有山东金泰集团,河南新乡石化厂,山东海化集团,成都东方集团,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当前国内食品方面SDA 年总需求量约2万t ,目前远不够满足市场需要,随着SDA 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其需求量还将增大。因此,SDA 有极广阔的市场前景,急待进一步开发大规模生产装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双乙酸钠是一种廉价、广谱、高效、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它功能强,途广。国外应用双乙酸钠于食品中已很成熟,但在国内,无论是生产开发还是推广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国内食品行业大力开发和推广双乙酸钠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对发展我国食品加工

业及相关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4]。

5 结论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粮食贮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粮食防霉剂不仅可以大量减少粮食贮存过程中因霉烂变质造成的巨大损失,而且可以大大节省粮食凉晒、干燥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降低粮食的收购储运费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几年国内食品业、饲养业得到长足发展,相应地带动了食品、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快速发展。双乙酸钠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防腐防霉剂,在我国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生产双乙酸钠的原料醋酸、醋酸钠、纯碱、烧碱、乙醇等,都是比较普通的化学品,国内有较充足的货源,价格不高,质量可靠,加上我国自行开发的以醋酸-氢氧化钠一步法生产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原料价廉易得,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收率高,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等优点,很有发展前景,因此,无论是从技术、市场前景以及应用等各个方面,双乙酸钠在我国都具有很

好的发展前景,有关醋酸生产企业加紧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必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复华1,潘兆平1,单杨2,何建新1,双乙酸钠的防霉应用研究,( 1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

2.金栋,双乙酸钠的生产技术及应用前景,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102500 3.闫国胜,薛向阳,李彦军,双乙酸钠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河南漯河双汇集团技术中心,462000

4.沈勇根,上官新晨,蒋艳,吴少福,双乙酸钠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江西南昌,330045

5.钟国清,双乙酸钠的应用研究进展,《饲料工业》2006年第27卷第3期

6.许友,新型防腐剂双乙酸钠的制备及表征,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以下简称综述),不同于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文章。综述是一种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情报资料,属于三次文献。具体地说,是指对某一专题的近期文献,经过阅读、摘选、融会贯通、分析、对比、归纳、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评述。文献综述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二是“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 文献综述虽不是科学论著,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却不容低估。通过阅读近期原始文献而写成的综述,可以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水平、新发现、新趋向以及未来展望。因此,综述被看作是新知识突破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开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毕业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应该先写一篇有关的综述,以便掌握该专题的最新信息,从而为选定研究论题和修订研究计划提供有益的信息和依据。 二、收集资料:文献综述写作的基础 收集文献资料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基础。因此,收集的文献资料力求广泛与全面,且尽可能收集与研究论题有关的原始文献,同时也应收集相关的权威的综述性文章。 一般地,收集文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进行检索。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应用近2~3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二是从其它文章的参考文献追溯。即从一篇或数篇最新发表、有权威性的论著或综述,及这些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这是一种较为快速而方便的方法。 收集到的文献如何阅读取舍?通常,阅读文献大致有三个步骤:

大数据云计算文献综述

大数据云计算文献综述 一个大数据的调查 摘要: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回顾大数据的背景以及当前发展状况。我们首先介绍大数据的一般应用背景以及回顾涉及到的技术,例如: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以及Hadoop。接下来我们着重大数据价值链的四个阶段,也就是: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对于每个阶段,我们介绍应用背景,讨论技术难题以及回顾最新技术。最后,我们介绍几个大数据的代表性应用,包括企业管理,物联网,在线社交网络,媒体应用,集成智慧,以及智能电网。这些讨论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以及对读者感兴趣的领域的蓝图。这个调查包括了对开放问题和未来方向的讨论。 关键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Hadoop 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 1、背景 1.1大数据时代的曙光 在过去的二十年,数据在各种各样的领域内爆炸式增长。按照2011年来自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世界上总共的创建及复制的数据量达到1.8zb,在五年内增长了大约九倍[1]。在未来这个数字至少每两年增加一倍。在全球数据的爆炸增长下,大数据这个词主要来描述巨大的数据集。与传统的数据集相比,大数据通常包括非结构化数据,这需要更实时的分析。 另外,大数据也能在发现新价值上带来新优势,帮助我们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深入隐藏价值的认识,也导致新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样的数据集。

近日,行业产生兴趣的大数据的高潜力,许多政府机构公布主要计划加快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2]。此外,大数据问题往往覆盖在公共媒体,如经济学[3,4],纽约时报[5],和全国公共广播电台[6,7]。这两个主要的科学期刊,Nature和Science,还开通了专栏讨论大数据的挑战和影响[8,9]。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超越一切质疑[10]。 目前,与互联网公司的业务相关联的大数据快速增长。例如,谷歌处理的数据达数百拍字节(PB),Facebook的生成日志数据每月有超过10 PB,百度一家中国公司百度,业务流程有数十PB的数据,而阿里巴巴的子公司淘宝每天的网上交易产生几十太字节(TB)的数据。图1示出的全球数据量的热潮。当大型数据集的数量急剧上升,它也带来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图一、持续增长的数据 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IT)使其更容易以产生数据。例如,每分钟有平均72个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11]。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从广泛分布的数据源中收集和整合大量的数据。 云计算和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数据的大幅增长。云计算提供了安全措施,访问网站以及数据资产的渠道。在物联网的典范,遍布世界各地的传感器正在收集和传送数据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这样的数据在数量和相互关系将远远超过对IT架构和现有企业的基础设施的能力,以及它的实时要求也将极大地强调可用的计算能力。日益增长的数据造成怎样在当前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存储和管理如此庞大的异构数据集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期末课程论文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姓名:郭兆凯 学号:20125587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试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和演化,通过探究,去发现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活动,新制度经济学摒弃了传统的假设,即制度是外生,进而强调制度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发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的两篇巨著,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在哈耶克、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的定义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此并无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德姆塞斯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交换所有权的成本”。阿罗则把交易费用说成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斯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而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 深入分析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问题,对此,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和诺斯都做过分析。 威廉姆斯认为发生在市场间和企业内的资源转移意义上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两种,即合约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费用和签订合同的之后的“事后”交易费用。关于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威廉姆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是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诺斯是从广义上理解交易费用的。即是说,在他看来,交易费用主要由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以及政治型交易费用。而针对市场型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诺斯是从商品的多维属性和特征、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来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认识不尽相同,可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一致,他们的分析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 2.企业理论 一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基石,主要是这篇论文解释了关于企业的起源以及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他的企业理论着重点是把企业当做是一种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组织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科斯给出的解释是:“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生产

语料库研究与综述.

语料库研究与应用综述 一概述 语料库通常指为语言研究收集的、用电子形式保存的语言材料,由自然出现的书面语或口语的样本汇集而成,用来代表特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经过科学选材和标注、具有适当规模的语料库能够反映和记录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人们通过语料库观察和把握语言事实,分析和研究语言系统的规律。语料库已经成为语言学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语言工程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 语料库有多种类型,确定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它的研究目的和用途,这一点往往能够体现在语料采集的原则和方式上。有人曾经把语料库分成四种类型:(1)异质的(Heterogeneous):没有特定的语料收集原则,广泛收集并原样存储各种语料;(2)同质的(Homogeneous):只收集同一类内容的语料;(3)系统的(Systematic):根据预先确定的原则和比例收集语料,使语料具有平衡性和系统性,能够代表某一范围内的语言事实;(4)专用的(Specialized):只收集用于某一特定用途的语料。除此之外,按照语料的语种,语料库也可以分成单语的(Monolingual)、双语的(Bilingual)和多语的(Multilingual)。按照语料的采集单位,语料库又可以分为语篇的、语句的、短语的。双语和多语语料库按照语料的组织形式,还可以分为平行(对齐)语料库和比较语料库,前者的语料构成译文关系,多用于机器翻译、双语词典编撰等应用领域,后者将表述同样内容的不同语言文本收集到一起,多用于语言对比研究。 语料库建设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 (1)设计和规划:主要考虑语料库的用途、类型、规模、实现手段、质量保证、可扩展性等。 (2)语料的采集:主要考虑语料获取、数据格式、字符编码、语料分类、文本描述,以及各类语料的比例以保持平衡性等。 (3)语料的加工:包括标注项目(词语单位、词性、句法、语义、语体、篇章结构等)标记集、标注规范和加工方式。 (4)语料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数据维护(语料录入、校对、存储、修改、删除及语料描述信息项目管理)、语料自动加工(分词、标注、文本分割、合并、标记处理等)、用户功能(查询、检索、统计、打印等)。 (5)语料库的应用:针对语言学理论和应用领域中的各种问题,研究和开发处理语料的算法和软件工具。 我国语料库的建设始于8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进入90年代以后,语料库方法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语料库,研究的内容涉及语料库建设中的各个问题。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这几年是语料库开发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时期,除了语言信息处理和言语工程领域以外,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词典编纂、现代汉语和汉语史研究等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语料库与语言信息处理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当人们还不了解语料库方法的时候,在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机器翻译等研究中,分析语言的主要方法是基于规则的(Rule-based)。对于用规则无法表达或不能涵盖的语言事实,计算机就很难处理。语料库出现以后,人们利用它对大规模的自然语言进行调查和统计,建立统计语言模型,研究和应用基于统计的(Statistical-based)语言处理技术,在信息检索、文本分类、文本过滤、信息抽取等应用方向取得了进展。另一方面,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也为语料库的建设提供了支持。从字符

机器翻译研究综述

机器翻译综述 1.引言 1.1机器翻译的历史 现代机器翻译的研究应该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但是早在这以前很多人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想法,甚至是远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要用机器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 在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与此同时,英国工程师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副总裁韦弗在讨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时,就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实现语言的自动翻译的想法。在1949年,韦弗发表了一份名为《翻译》的备忘录,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问题。他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 第一,他认为翻译类似于解读密码的过程。 第二,他认为原文与译文“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因此,当把语言A翻译为语言B时,就意味着从语言A出发,经过某一“通用语言”或“中 间语言”,可以假定是全人类共同的。 在这一段时间由于学者的热心倡导,实业界的大力支持,美国的机器翻译研究一时兴盛起来。 1964年,美国科学院成立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调查机器翻译的研究情况,给出了“在目前给机器翻译以大力支持还没有多少理由”的结论,随后机器翻译的研究就陷入了低潮期。直到70年代以后机器翻译的研究才重新进入了一个复苏期,随后机器翻译的发展又迎来了繁荣期 1.2机器翻译的主要内容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机器翻译领域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方法,总结如下:●直接翻译方法 ●句法转换方法 ●中间语言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 基于实例的方法(含模板、翻译记忆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 在当前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基于统计的方法进行的,因为基于统计的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且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学知识作为支撑,可以让更多的计算机科学家投入到实用系统的研究中,极大的促进了统计机器翻译的发展。 下面对各个方法逐一的进行介绍。

云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制造系统工程》大作业1 课程:现代制造系统工程 大作业题目: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 具体技术名称:云制造 学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何俊 时间:2014年4月 姓名:杨宇 学号:20116334 年级、专业:机电2班

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云制造 作者:杨宇单位(班级):机电二班 1.题目背景及意义 随着制造业的标准化和通用性程度的提高,现代制造中的产品已经由单一厂商独立完成转变为由多家制造厂商分部件或分工序共同协作完成,这些制造厂商共同形成一个完整产品的供应链或敏捷制造工厂。 随着产品信息化、虚拟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网络的大量应用,制造商的各种制造能力可以满足多个供应链的多个环节,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也有多家可选制造商。制造商不再局限于提供产品或零部件,而是转为提供制造能力。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则是通过整合多个制造商能力生产而成。制造商的制造能力通过网络的集成形成了制造云。制造模式由供应链转变成云制造。 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敏捷化制造新模式和技术手段, 它将促进制造的敏捷化、服务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用户可以根据应用需求, 随时随地、动态、敏捷地增减制造资源。由于/ 制造应用运行在虚拟制造平台上, 没有事先预订的固定资源被锁定, 云业务的规模可以动态、敏捷伸缩。云制造支持用户在任何有互联网和广域网的地方使用任何上网终端获取应用服务。在虚拟云制造系统上进行制造应用和业务运行, 用户所请求的资源和能力来自于规模巨大的制造云池。云制造平台采用各种容错技术, 任何单点物理故障发生, 制造应用都会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 转移到其他物理资源上继续运行, 因此使用云制造比使用其他制造手段的可用性更高。 2.国内外云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 目前, 云制造的理念和技术已经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我国863 计划适时地提出了/

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202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深广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毕业生适宜在国家各级综合管理部门、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工商企业从事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能源工业经济与管理 3.国际石油合作 4.国际经济贸易 5.公司金融 6.金融市场与投资 7.银行经营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年2四、学分要求:学分。16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28总学分最低 五、课程设 学课程类学学备课程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362GS00001 公践研必 80基础外4GS00001-2 应用统计方56GS000031 二 选高级运筹48S080231 管理研究方3222必S0803 产业组织理S0*******

区域经济322S08061 发展经济S0******* 能源经济S0******* 国际经济322S08032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S0******* 金融衍生产品与金融工S0******* 风险管S0******* 高级经济S0******* 2 232计量经济S08046公共体1611-2GS0000次以上学术报告,参3 S08001交一篇学术报必 环31专业外S0800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1S08002 自然辩证法概18 GS0001必1 投资322S08072 2232S0804技术贸 2S0807系统动力322 1高效生态经济专题研32S08022 2S080532跨国公司经营管2 22GS000132技术经济 1世界经济专2S080632 2国际石油经S0804232 2国际贸S0803232 1S0804金融经济232 1金融市场与金融工232S08041银行经营管S0807232 2公司理S0802322 2322S0800财务战略与财务分132S0803国际金融研2 2博弈232S08004 1 2 32 管理决策计算机方法S08030.

振动理论课后答案

1-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台面上,当台面沿铅垂方向作频率为5 Hz的简谐振动时,要使物体不跳离平台,对台面的振幅应有何限制? 解:物体与桌面保持相同的运动,知桌面的运动为 , x=A sin10πt; 由物体的受力分析,N = 0(极限状态) 物体不跳离平台的条件为:; 既有, , 由题意可知Hz,得到,mm。 1-2有一作简谐振动的物体,它通过距离平衡位置为cm及cm 时的速度分别为20 cm/s及cm/s,求其振动周期、振幅和最大速度。解: 设该简谐振动的方程为;二式平方和为 将数据代入上式: ; 联立求解得 A=10.69cm;1/s;T=s 当时,取最大,即: 得:

答:振动周期为2.964s;振幅为10.69cm;最大速度为22.63m/s。 1-3 一个机器内某零件的振动规律为 ,x的单位是cm,1/s 。这个振 动是否为简谐振动?试求它的振幅、最大速度及最大加速度,并用旋转矢量表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 振幅A=0.583 最大速度 最大加速度 1-4某仪器的振动规律为。此振动是否为简谐振动?试用x- t坐标画出运动图。 解:因为ω1=ωω2=3ω,ω1≠ω2.又因为T1=2π/ω T2=2π/3ω,所以,合成运动为周期为T=2π/3ω的非简谐运动。两个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合成不是简谐振动,当频率比为有理数时,可合称为周期振动,合成振动的周期是两个简谐振动周期的最小公倍数。 1-5已知以复数表示的两个简谐振动分别为和,试求它们的合成的复数表示式,并写出其实部与虚部。 解:两简谐振动分别为,, 则:=3cos5t+3isin5t =5cos(5t+)+3isin(5t+) 或; 其合成振幅为:=

云制造

未来的制造模式——云制造 摘要: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敏捷化制造新模式和技术手段,是现有云计算和现有制造业信息化中的网络化制造、ASP平台、制造网格等概念和技术的延伸和拓展。它融合现有信息化制造技术及云计算、物联网、面向服务、高性能计算、智能科学技术等信息技术,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和服务化,构成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池,并进行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实现多方共赢、普适化和高效的共享与协同,通过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和优质廉价的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云制造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念与模式,它将现有的众多先进的制造技术虚拟化放到云池中,然后服务人员将虚拟化的制造资源投放在网上供需求人员调用,需求人员将各种制造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制造自己需要的产品。云制造作为一种初生的概念,其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云制造、云池、消费者、操作者、技术提供者 1、综述: 我国李伯虎院士提出: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敏捷制造新模式,是现有云计算和现有制造业信息化中的网络化制造、ASP 平台、制造网格等概念和技术的延伸和拓展【1】。 李伯虎院士率领的云制造研究团队同样指出,云制造是一种取代大规模生产的新的生产方式,它像云计算一样,是一个分散式和大规模批量式并行的生产模式,云制造将成为一个由小型制造业企业组成的超大规模网络的分布式系统,助推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智造”【4】。 在过去的20年间,制造产业为实现TQCSEEFK(也就是最快的上市时间,最高的质量,最低的费用,最好的服务,最清洁的环境,最好的灵活性,高知识),提出了许多种制造模式和制造技术。典型的例子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敏捷制造(AM),网络制造(NM),虚拟制造(VM),全球化制造,应用服务

大数据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大数据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从大数据背景下的经济学研究出发,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对传统经济学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大数据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给传统经济学带来了全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大数据给传统经济学带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经济学;传统经济学;挑战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big data which bring a big impact and challenges o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s well as the big data applications in economics. Big data’s applications has brought a new approach to traditional economics, more importantly, big data has brought a new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economics. 【Key words】big data; big data economics; traditional economics; challenges 1国外关于大数据经济学问题的探讨现状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企业和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准确定义。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Dumbill ( 2012)采用IBM 公司的观点,认为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规模性( Volume ) 、多样( Variety ) 、实时性( Velocity) 。以IDC 为代表的业界认为大数据具备“4V”特点,即在3V 的基础上增加价值性( Value) 。权威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将大数据定义为“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超出传统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的极端信息管理和处理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则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 维克托(2013)赞同许多物理学家的看法,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

振动理论及应用期末复习题题

2008年振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题(20分) 1、在图示振动系统中,已知:重物C 的质量m 1,匀质杆AB 的质量m 2,长为L ,匀质轮O 的质量m 3,弹簧的刚度系数k 。当AB 杆处于水平时为系统的静平衡位置。试采用能量法求系统微振时的固有频率。 解: 系统可以简化成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以重物C 的位移y 作为系统的广义坐标,在静平衡位置时 y =0,此时系统的势能为零。 AB 转角:L y /=? 系统动能: m 1动能:2112 1 y m T = m 2动能:2222222 22222)3 1(21))(31(21)31(2121y m L y L m L m J T ====? ω m 3动能:2322 32333)2 1(21))(21(2121y m R y R m J T ===ω 系统势能: 221)2 1 (21)21(y k y g m gy m V ++-= 在理想约束的情况下,系统的主动力为有势力,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因而有: E y k gy m gy m y m m m V T =++-++= +2212321)2 1 (2121)2131(21 上式求导,得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E y m m m k y '=+++) 2 1 31(4321 固有频率和周期为: ) 2 131(43210m m m k ++= ω 2、质量为m 1的匀质圆盘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轮缘上绕有不可伸长的细绳并通过定滑轮A 连在质量为m 2的物块B 上;轮心C 与刚度系数为k 的水平弹簧相连;不计滑轮A ,绳及弹簧的质量,系统自弹簧原长位置静止释放。试采用能量法求系统的固有频率。 解:系统可以简化成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以重物B 的位移x 作为系统的广义坐标,在静平衡位置时 x =0,此时系统的势能为零。 物体B 动能:2212 1 x m T =

2020年中国云制造产业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云制造产业研究报告 一、云制造产业发展综述 (一)云制造相关概述 1、云制造发展的背景 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资源分布不均、孤岛化闲置化现象严重,制造资源存量规模没有发挥应有效能。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生产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渐演变为以用户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制造业开始由大规模生产模式向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转变。 企业上云是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集中体现,云制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等领域拓展的产物。目前,云制造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为云制造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而产业政策给云制造行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在国内,云制造作为能与国外主要制造新模式比肩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制造新模式,已经先后被列入了中国制造2025 战略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务院发布的重磅级规

划与计划。 2、云制造的定义 云制造,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借鉴了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虽然云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但其内涵仍在不断发展之中, 目前尚缺乏一种规范、标准的定义。 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融合了现有信息化制造及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云制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技术手段,将互联网上的计算、数据、应用等信息资源变成面向广大用户的动态、可伸缩的虚拟的云资源;根据用户需求组织网上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等领域拓展的产物。 云制造作为一种“分散资源集中使用,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思想,将原来的“多对一”服务模式转换为以“多对多”模式为主,其实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由生产型模式转型为服务型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云制造运行体系分析 1、云制造的系统组成 云制造体系包括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云、制造全生

云计算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

本文档包括该专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文献标题: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作者:Aharony, Noa 期刊:The Electronic Library, 33(2), 308-328. 年份:2015 一、外文文献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影响云计算采用与否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Aharony, Noa Purpose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explores what factors may influence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o adopt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in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wards cloud computing, and to what extent d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 use cloud computing.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Israel during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2013 academic year and encompassed two group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Researchers used seven questionnaires to gather the following data: personal details, computer competence, attitudes to cloud compu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self-efficacy. Findings - The curr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cloud computing was impacted by several of the TAM variable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Originality/value - The study expands the scope of research about the TAM by applying it to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cloud computing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trait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when consider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Further, 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s that if director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assume that novel technologies may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s' functioning, they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both the TAM and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se factors may help them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workers. Keywords: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TAM, Cognitive appraisal,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innovations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recently presented is the

应用经济学培养方案(湘潭大学)

附件: 湘潭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在应用经济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2)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一至两门统计软件,能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与计量工具独立从事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经济学专业外文文献。(4)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前三个学期主要进行课程学习,后三个学期主要进行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培养计划要求者,必须按规定提出延长时间的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六个月。符合学校有关提前毕业条件的,在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培养年限,时间为半年至1年。 三、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学 2.金融经济学 3.消费经济学 4.产业经济学 5.国际贸易与投资 6.数量经济方法与经济预测

四、课程设置

(不够可加页。) 课程名称应规范、一致。同一门课程应当避免使用不同的名称。 课程代码由研究生教务干事在学校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中查询。 “开课学院”一栏中注明教师姓名的课程为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色自主申报的选修课。 五、学分要求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6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5学分,其他必修4学分,专业方向4学分,选修课至少8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前景,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硕士生一般在第3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于第4学期的第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由各学位点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本人的研究思路和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开

应用经济学.doc

应用经济学 020200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应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其中一个学科分支,它主要运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内容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扩充、不断充实的。应用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实践,离不开理论经济学的指导,但它们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理论经济学的内容,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本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财政学和统计学。目前已设和拟设在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国民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防经济。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涉及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等,重点探讨政府治理、收入分配、新农村建设、企业应对宏观政策的发展战略选择等问题,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成果,紧密联系国情,探索转型中的中国如何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改善政府的治理模式。国民经济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理论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该方向主要的研究领域有: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和宏观经济运行预测与统计。国民经济学方向的课程设置既包括基本的专业学位课,如高级西方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等;又包括该方向的选修课,如:当代经济学前沿问题、西方经济学流派、企业制度与资本运用等。 2.金融学:金融学是主要研究货币运动规律与特征的应用经济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研究对象,不断发展的金融国际化和金融创新为其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该方向的研究领域涵盖金融理论与政策、银行体系运行与管理、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践、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金融国际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金融投资与金融工程等方面。金融学方向的课程设置既包括基本的专业学位课,如货币理论与政策、高级西方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又包括金融市场学、金融投资分析、固定收益证券、金融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等独具本方向特色的选修课。 3.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以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实用型经济学科,该方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科技政策等)、产业集聚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反垄断与政府管制的国别比较,国防与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各国产业政策比较与跨文化管理等。产业经济学方向课程设置既包括基本的专业学位课,如产业经济学、高级西方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等;又包括产业竞争政策与策略、政府管制与反垄断、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跨文化管理等独具本方向特色的选修课。

语料库和知识库的研究现状

语料库和知识库研究现状 2015-12-9

摘要: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资源,也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它与自然语言处理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用统计语言模型的方法处理自然语言的基础资源。知识库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机器问答系统、自动文摘、文本分类等领域,为进行大规模的真实性文本的语义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它也成为自然语言处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由于语料库和知识库的广泛应用,如今国内外对语料库和知识库的研究给与高度的重视,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各国在语料库和知识库的建设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通过对语料库与知识库相关文献资料的搜索整理,重点介绍目前国内外在语料库和知识库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语料库;知识库;研究现状 1前言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文本或者说话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1]。而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使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语料库和知识库在传统语言研究、词典编纂、语言教学、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重要作用,所以自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语料库——美国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诞生开始,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致力于语料库和知识库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语料库知识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形成了规模不一的各种语料库和知识库,并且涌现了众多有关语料库和知识库的专着、论文等。对于语料库和知识库发展现状的总结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清楚的了解语料库和知识库当前发展的形势,对今后语料库知识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应用语料库知识库发展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

第23卷第110期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 ol 123N o 1110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F inancial and Econo m ic College Dec 12007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 王立平1  任志安 2 (11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21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安徽蚌埠 233041) 【摘 要】空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年来在应用经济领域的运用呈现出爆炸的态势,成 为西方经济计量学理论中一个亮点。目前国内对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认识不够,其相关研究更是少见。通过系统介绍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包括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设定、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并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 【关 键 词】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权重;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构成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48(2007)06-0025-04 ?收稿日期:2007-10-10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项目号:AHSKF03-04D16)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立平(1968- ),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学;任志安(1965- ),男,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近十几年空 间计量模型在国外社会科学很多领域,尤其在应用经济领域的运用呈现出爆炸的态势,成为计量经济学理论中一个亮点。从文献检索看,目前国内关于该学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国外有学者曾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过中国问题,如 Lesage [1]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所做的研究;Coughlin and Segev [2]对中国F D I 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的空间经济分析。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子集,主要应用于截面数据和平行面数据(panel data )回归模型中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依存性结构分析[3]。 空间计量经济学发端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及其进展。尽管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中所关注的问题,但空间关系理论分析框架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提出。例如,Paelinck [4]论文中强调空间相互依存的重要性、空间关系的渐进性和位于其他空间适当因素的作用。Akerl of [5]提出了相互作用粒子系统模型(interacting particle sys 2 te m s )、Durlauf [6] 阐述了随机域(random field models )模型、Aoki [7]提出均值域相互作用宏观模型、Durlauf [8]提出相邻溢出效应模型和Fujita [9]等提出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不完全竞争等新经济地理模型,等等。正是这些理论创新使空间相互作用研究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空间计量经济学产生的另一股动力来自解决实际“问题”数据的驱动。空间计量经济学最初起源于在区域科学和分析地理学有广泛应用的空间统计学,人们在空间相互作用研究中,遇到了各种实际“问题”数据。例如,解释变量的构造经常依据被解释变量的范围进行空间插值估计,导致空间预测呈现出系统空间变异的预测误差,此类问题在研究环境和资源分配的经济效果时常常遇到。再如,在空间数据汇总时,往往会出现数据与经济变量不匹配的问题,这些空间数据的共同特征是普通回归模型的误差序列是空间相关的,这些“问题”数据所引起普通模型设定的偏倚,推动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产生。 最近二、三十年,随着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以及一大批专家学者如Anselin 、B ruecckner 、Kele 2jian 、Haining 和Case 等人的不懈努力,空间计量经济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有几个核心的理论范畴,如空间反应函数、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存性、空间权数和空间过滤程序等。 1、空间反应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