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事记

三国大事记
三国大事记

年份事件

东汉末年

178 初开西邸卖官,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年号--- 光和元年

184 黄巾乱起,为皇甫嵩、卢植、朱隽所平。

刘、关、张桃园结义。中平元年

188 初选列卿、尚书为州牧。

189 弘农王刘辩登基[4月中平→光熹]

袁绍尽诛宦官。

董卓接回刘辩[8月光熹→昭宁]

董卓废少帝,立献帝,酖杀何太后[9月昭宁→永汉]光熹元年

昭宁元年

永汉元年

中平元年

190 董卓持汉献帝迁长安。初平元年

192 王允、吕布合谋杀董卓。

曹操据衮州,组青州兵。

194 兴平元年

196 兖川牧曹操迁帝於许,自任司空,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元年

197 袁术称帝於寿春,为曹操击败。

198 曹操灭李傕,杀吕布。

曹操封孙策为吴侯。

199 袁绍灭公孙瓒。

刘备起兵除州讨伐曹操。

袁术愤死,张绣投降曹操。

200 曹操擒关羽;孙策逝,孙权接掌江东;曹操大败袁绍於官渡

205 曹操攻杀袁谭,袁尚、袁熙奔乌桓。

207 刘备三顾诸葛亮於隆中。

曹操大破乌桓於白狼山。

208 曹操为丞相,专汉政。

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於赤壁。

209 刘备取得荆州。

210 吴将周瑜卒。

212 孙权定交州。

213 曹操自封魏公。

214 刘备逐刘璋,取益州。

215 曹操击降张鲁,取汉中。

216 曹操爵魏王。

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使居山西中南部。

215 孙权、刘备争荆州。

217 合肥之役曹操败孙权。

219 刘备取汉中,自称汉中王。

孙权斩关羽,据荆州。

220 曹操卒。

曹丕采陈群之议,置九品官人法。

曹丕篡汉,建魏国,称文帝。废献帝为山阳公。都洛阳,改元黄初。延康元年黄初元年

221 刘备称帝,改元璋武,是为蜀汉昭烈帝,都成都。张飞为属下刺杀。

孙权称吴王。章武元年

222 吴将陆逊大败刘备於猇亭。黄武元年

223 刘备病死永安,后主禅嗣位,诸葛亮辅政。建兴元年

225 蜀丞相诸葛亮南征,平南中四部。

孔明七擒孟获?

226 曹丕卒,明帝即位。

227 诸葛亮上出师表伐魏,进驻汉中。太和元年

228 魏将张合大败汉将马谡於街亭。

吴将陆逊大破魏将曹休於石亭。

229 诸葛亮拔魏武都、阴平二郡。

孙权称帝,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都建业。

魏齐王即位。黄龙元年

魏、蜀、吴分别建立,三国时代开始

230 孙权遣卫温福海求夷州(台湾)。

232 嘉禾元年

233 青龙元年

234 诸葛亮伐魏,病死五丈原。

237 景初元年

238 魏遣司马懿破杀燕王公孙渊,收复辽东。

倭[日本]女王入贡於魏。延熙元年

赤乌元年

239 明帝崩,子芳祠,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

240 魏遣使於倭。正始元年

242 孙权讨平扬州山越。

246 魏毋丘俭两伐高句丽,破其都城。

249 司马懿族诛曹爽。司马懿夺魏权。嘉平元年

251 魏司马懿卒。太元元年

252 吴孙权死,废帝亮[会稽王]立,诸葛恪辅政。神凤元年

建兴元年

253 吴孙峻、孙亮杀诸葛恪。

254 司马师废帝芳,更立帝,是为高贵乡公。正元元年

五凤元年

255 司马师平毋丘俭、文钦之乱后病死。

256 蜀姜维伐魏不利。甘露元年

太平元年

258 司马昭平诸葛诞之叛。

吴孙綝废其帝亮,更立景帝休,休杀綝。景耀元年

永安元年

260 司马昭杀帝髦[魏元帝],迎立元帝奂。景元元年

263 魏司马昭遣钟会、邓艾伐蜀,蜀主刘禅降。炎兴元年

蜀亡

264 司马昭爵晋王。

吴景帝死,乌程侯皓继位。元兴元年

265 司马昭卒,子炎篡魏。

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咸熙元年

甘露元年

泰始元年

魏亡

266 宝鼎元年

269 建衡元年

272 凤凰元年

275 天元年

咸宁元年

276 天玺元年

277 天纪元年

280 晋将羊祜伐吴,吴降於晋;

司马氏一统天下,是为晋朝太康元年

吴亡

魏、蜀、吴三国分别败亡,三国时代结束

晋统一中国,是为西晋

建安元年-----东汉年号,黄初元年-----魏国年号,章武元年-----蜀国年号,黄武元年-----吴国年号,太康元年-----西晋年号。

在三国演义看管理学

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有被美化的嫌疑,变得不大真实,“多智而近妖”(鲁迅语)。但是,小说中还是极力从一个理想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描述他。那么,我们不妨抛开历史的真伪,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小说中的孔明,书中对孔明成功之处的着墨实在太多,所以在这里决定只从孔明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失街亭中来看孔明的不足之处,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失街亭是孔明最惨痛的失败,但让可怜的马谡在此事件中负上全部责任确实冤枉。其实,当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失败时,策划者和执行者都应各负一半的责任。有人会为孔明辩论说:是马谡没有按照孔明的策划行动才导致失败的。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马谡按照孔明的策划而行的结果就一定是胜利么?历史无法重复,自然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守街亭的整个过程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结果。 能否指派马谡担任守街亭的领导? 我们先来考察马谡的能力结构。在专业能力方面,马谡主攻谋略学,是一个难得的参谋人员,但在独立带兵出战方面没有实际经验,只做过幕后策划的协助工作;在人事管理能力方面本来还算是不错的,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带兵的作战经历,决定了他在军中并没有能够让大兵绝对服从以至崇拜的基础,说明在危急的时候马谡无法以个人魅力稳定军心;他不听王平的再三劝告,说明他不是一个能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好领导;他自动请缨守街亭,并且流露出对司马懿的轻视,证明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有独当一面才能的管理人员。所以,作为守街亭这样关键的任务,马谡是无法胜任的,一个人的才能有限,本来也怪不得他,但可惜的是他得到领导的错爱。真正的错爱!虽然书中再三强调了孔明的不放心,又派了王平作副将。但是难道孔明不懂“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的道理么?!如果反过来让王平做全权领导,马谡为随军参谋这样的组合可能更适合本次任务,就这点上,孔明犯了最大的错误:用人不当!与知人善任的要求相差甚远。 领导班子的结构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代的曹操,就有一次著名的人事组织策划: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命令张辽、李典、乐进守合肥,对于这三位著名将领,曹操是这样组合的:“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后孙权率十万大军到,合肥曹军只有七千余人,形势很危急,张辽、李典遵照曹操分工,乘吴军立足未稳,选八百勇士突袭吴军,大挫吴军士气,而同时激励了己方的士气,吴军在锐气大挫后围城十多天,终无法攻下合肥,只好撤退。后来孙盛评论道:“至于合肥之守,悬弱无援,责任勇者,则好战生患;责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众者必怀贪惰;我以致命之师,去贪惰之卒。其势必胜”。张、李、乐三人性格各异,但曹操看到他们互补之处,所以组合了这样一个成功的领导班子。正应了西方的一句名言:“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能战胜一头绵头领导的一群狮子”。决策者在应急时的人事安排是最能看出决策人员的综合能力的,因为首先必须全面了解事件,分析事件的轻重缓急,然后挑出适合的执行人进行组合。在街亭之战中,孔明对街亭的重要性说得很清楚,而且也知道“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不过,偏偏就在最重要的人事安排上犯了大错。他派出的这个马谡,最会用人的刘备以前已经给他下过评语的了。这是在三国演义中所能看到的孔明所犯最大的错误。 街亭能不能守? 二万五千兵能不能在一个“无城廓,又无险阻”的地方抵御二十万的大军?而且在缺乏一个张飞式的猛将的情况下?我想,可能只有让孔明提前将空城计摆在街亭,才有希望使司马大军望而却步。是的,我认为就是马谡听孔明的安排将队伍挡在要道,一比十的力量对比又要叫马谡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无情的冲锋。只怕三次猛烈的冲击之后蜀军就得崩溃。所以,马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也不乏可取之处,只不过忘了准备一些食用水和防火措施而已。反正以马谡的能力来说,街亭是无法守的,最大的要求只有尽力拖住司马而已。 在这一点上,孔明明显是下了错误的决策。所谓决策,是在可以互相代替的两个以上的方案中进行选择,对于司马取街亭的反应,孔明并没有考虑其他可能性,只有一个方案——守。其实,还有一个方案就是——退。因为孟达事败,所有原来的计划都可能应该重新考虑了。如果孔明能够先考虑到无法守街亭的情况,也许就不用冒着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设下空城计。大概是因为孟达事败这个消息对孔明造成极大的刺激,才使得孔明的应变能力大大下降吧。下面我们用最简单的决策树的方式来比较一下守与退这两个可能性(如

诸葛亮与其领导力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发明家、音乐家,也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代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的双重象征活在人们心中,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名臣。在《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明阴阳、晓八卦、懂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样一个介于人神之间近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成为智慧的化身。然而,他个性人格上的一些缺陷以及在管理决策中的一些失误,最终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带给我们无尽的遗憾,也引发了许多学者的争议与批评。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诸葛亮高起点起步,刚参加工作就步入金领阶层,职业发展平步青云,让许多人望尘莫及。这是因为诸葛亮具备了一位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是位十分难得的复合型人才。首先他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其次他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不仅胆识过人,也具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第三,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工作责任心强,有很好的职业操守;第四,他信念坚定,坚持“匡扶汉室”的目标毫不动摇;第五,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第六,办事谨慎,风险意识强;第七,以身作则,严于律已;第八,清正廉洁,处事公平公正;第九,勤于思考,日理万机还亲自参与科技创新,拥有连弩、木牛流马、八陈图等多项发明专利。第十,最关键的是,他始终明白老板的需要是什么,而且能想办法帮他办好,这是极为不简单的。 当然诸葛亮的业绩也是十分优秀的。在他出山前,刘备一直都是打败仗,居无定所,寄人篱下。诸葛亮上任后,协助刘备东和孙吴,北拒曹魏,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治理川蜀内政,发展农业经济,六出祁山(史料记载是四出祁山),七擒孟获,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才有了蜀汉基业和三分天下之势,诸葛亮自然是功不可没的。但有人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导致蜀国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把蜀国衰亡的责任全部算到诸葛亮头上,我觉得这是不妥的。首先,蜀汉在三国之中本身实力最弱,经济发展和人才数量远不及中原和江东;其次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蜀汉在魏吴的中间,被夹成“三明治”,在地利上处于劣势;第三,诸葛亮执政期间,蜀国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其灭亡是在诸葛亮病逝30年以后的事;第四、关羽失荆州和刘备彝陵之战失败后,蜀国精英尽失、元气大伤、国力空虚,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内部矛盾重重,亡国是早晚的事情,至于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只是以攻为守、苟延残喘罢了。 因此,笔者认为,总体而言诸葛亮可以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在管理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特总结归纳为以下六点: 一、深谋远虑。诸葛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胸怀全局,在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市场竞争情况基础上,为刘备制定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先据有荆、益二州,最后夺取中原的战略规划。他的这个隆中对策为整个蜀汉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诸葛亮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还能够矢志不渝的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个战略规划,否则白手起家的刘备是不可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即使是“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的孙权,如果不是诸葛亮亲诣东吴、详析形势、尽陈利害,说动他与刘备联合抗曹,否则让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尽渡长江,恐怕江东早已改姓曹了。 二、凝聚团队。诸葛亮一直把团队建设作为管理的中心,以共同的价值观(匡扶汉室)把创业元老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和刘璋、张鲁旧部等人凝聚在一起,有效提升了整个团队的进取心和执行力。要知道,关张二人不仅与刘备义结金兰,在年龄和资格上也比诸葛亮要老得多,而具均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两人刚开始并不把诸葛亮这个“空降兵”放在眼里,但没过多久便对他心悦诚服。还有在关羽想入川和马超比武时(刘备取西川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都亭侯),诸葛亮三言两语便令他笑逐颜开。这些都反映了诸葛亮高超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凝聚团队的技巧。

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国内著名管理大师、领导力专家林正纳先生把领导力分为三个层次: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面对组织和外界变化的变革领导力。其中,个人领导力还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如图1所示,这五个层次的进阶过程实际上就是领导者的修炼过程。 图1 个人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一、职位 在个人领导力方面,第一个层次是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所谓“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源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的特征是:通常因指派而获得;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1.职位硬权力的重要性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形成所必经的阶段。例如,领导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相对下属的父亲、母亲,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就是硬权力在起作用。 2.职位硬权力的内容 韩非子认为,硬权力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奖励和惩罚。换言之,组织授予的头衔给了领导人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权力。关于硬权力的认识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是需要充分掌握的: 领导者应掌控奖励和惩罚权 如果领导者丧失了对奖励和惩罚权的掌控,就很容易失去相应的领导地位,这个判断的正确性是被历史上无数抢班夺权的事件所充分证明了的。 奖惩分明并严格执行

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严格执行,不能马虎,否则只会使相应的制度流于形式,导致领导者失去威信。 【案例】 姜太公的严惩决定 姜太公在齐国当政的时候,一到当地就把两个具有贤德美名的人杀掉了。“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周公丹赶紧追问姜太公这样做的理由。 姜太公指出,这两个人对天下人宣称他们不服侍天子,也不与诸侯交往,凡事都是自给自足。即使是为国家作战也不称之为做贡献,这样的人却还在社会上享有 贤德的美名。如果对这样的人不予以严惩,国家是没有办法治理的。 在联想的发展历史上,柳传志曾经因为私设明令禁止的小金库而将团队中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导人送进了监狱。此举动实际上是对那些不可违反的制度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充分体现了组织内部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严慈力涉于小事 严慈力涉于小事是指领导人的硬权力应该在组织的小事上予以体现。 【案例】 历史名人对“酷刑”的理解 周朝是一个非常贤德的朝代,但周朝有个法令规定,如果友人将稻草的灰烬扬到马路上,这个人的双手就要被齐腕断掉。这是不是与贤德相矛盾呢? 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如果稻草的灰烬扬到马路上,很容易引起火灾或者对百姓造成伤害,看起来是小事,但后果是严重的,因此有必要进行严惩,进而也 算不上是酷刑。韩非子认为,人们不把灰烬扬到马路上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与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不同,对于容易的事情而犯的错误,严惩是理所当然的。 在上述案例中,孔子和韩非子对“酷刑”的理解充分表明了“严慈力涉于小事”的思想主张。 “严慈力涉于小事”的原则,应用在现代社会生活及管理中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案例】 新加坡的“鞭刑” 新加坡是全世界范围内华人聚集最多,但又最有秩序的国家。它之所以能够秩序井然,主要在于对国家的管理非常严格。在其他国家可能只是给予教育规劝的不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学习 三国演义 中的领导智慧 作为一名领导者,就要有领导的风范,领导者的修养。宽大为怀才配得起上级, 与下属一样,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以牙还牙,就不是领导的风度,就是缺少领导者 的胸怀。一个领导者要有博大的胸怀、雍容的气度,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包括逆 耳之言,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搞“五湖四海”。b5E2RGbCAP 任何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都必定是一位成功的用人者。一位领导可以在所有的地方 都不如其部下,除了一种本领:用人。任何一位领导者都惟有善于用人,才能服人之 心,得人之力,尽人之才。作为领导者,你要经常思考,他们为什么愿意跟随你?这 也是史玉柱经常思考的问题,经常成功的原因。p1EanqFDPw 笔者认为:领导者要加强个人的修炼,学会宽容,学会超脱。宽容是一种仁爱的 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但似乎只有卓 越领导者才具备这样的智慧。DXDiTa9E3d 不宽容,不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 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 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
RTCrpUDGiT
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 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
1/6

存在的,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 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5PCzVD7HxA 《三国演义》 中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 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奸 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 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jLBHrnAILg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 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企业领导人也 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 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xHAQX74J0X 从 《三国演义》 故事中一些领导者的言谈行为中,我们感知领导的精髓,体悟领导 的灵魂,结合现代管理,领导提出愿景,坦诚沟通,承担责任,寻找共识,相互信 任,怀抱核心价值观解决纷争与问题,展现人文关怀,创造故事,提出理念,传递信 息,鼓舞士气和信心,迈向未来与希望。不断突破,推动革新,培养决策力与执行 力,追求领导品质,建立领导人格典范。LDAYtRyKfE 领导就是希望的化身,领导是一种英雄之旅,领导者就是攀上阳台,极目四眺, 看到远方的愿景,鼓舞追随者落实愿景。学习《三国演义》故事中历史人物的领导管 理、处世之道,从中寻找与总结领导与管理的规律和教训,体悟进退应对之道,在困 境中运用智慧、勇气、决心找出生存之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做到领导力与历史观的完美结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容 人——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之前的讲座中,我谈到过大局意识的问题,一
2/6

从三国演义看领导力

《三国演义》中必学的六大领导艺术(转) 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常叹言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其实殊不知中国的古典著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领导艺术如下: 一、感情投资,长线收益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刘备的这一做法,令赵云马上“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并且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从而令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包打天下。 曹操的这一做法,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谁能不卖命呢?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一定学习刘备曹操式的感情投资,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二、团队纪律,高于一切 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站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团队纪律高于一切,当别的事情与团队纪律发生抵触时,一定要以团队纪律为矛盾的主要出发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作的非常好,今天的企业领导人必须学

最具有领导力的人_曹操

最具有领导力的人_曹操 我们把时间追溯到东汉末年,曹操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他不是汉家正统,汉献帝刘协却立他为汉室唯一合法的皇帝。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是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当时不是一个皇帝却胜似皇帝。同时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是一名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有特色、独具创新,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鲁迅先生评价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汉末书法评论家评出章草大家五人,其中曹操便是其中之一。曹操可谓是多才多艺的一代霸主。 一、论曹操的领导艺术: 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 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

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 用人最根本的两条应该是获得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大效率 的使用人才。 (1)曹操一改两汉唯德取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观点,确实是一大突破。曹操认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即认为治世重德、乱世重才,在天下未定的群雄争霸时期,应该改变成规,不拘小节选拔人才。为此,曹操四次发布《求贤令》,广求各种人才,这样的选才策略为曹操树立了求才若渴的良好形象,吸引了大批人才。 (2)在这个原则下,曹操获得了大量的人才,“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

从三国故事中学习如何做领导

三国博弈故事中的管理学 从三国故事中学习如何做领导? 领导是做正确的事,做得更好,不断突破,培养决策力与执行力。领导是提出愿景,坦诚沟通,鼓舞士气,承担责任,相互信任,终身学习。领导者永远在追求领导品质,怀抱核心价值观解决纷争与问题,寻找共识,建立人格典范。 亚里斯多德认为领导力的目标就是营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在人民之间树立道德典范,也就是“有品德的性格”与“善行的表现”;领导力就是重整人民的道德精神,扮演精神建设的领袖,追求崇高的价值观。领导力就是公民人文主义的体现,基于理性与道德,辨别是非善恶与公正,具有羞耻心与正义感,对别人具同理心,尊重别人的权利;对生命意义怀抱终极关怀,对社区、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有一种承诺与责任、为子孙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领导就是一种英雄之旅,不断追求人文素养、宗教关怀、历史意识,分享爱心、鼓舞信心,迈向未来与希望,领导就是希望的化身。领导力就是回顾过去,掌握现在,具有历史纵深,就能往前迈进,具有透视感,领导者就是攀上阳台,极目四眺,看到远方的愿景,鼓舞追随者落实愿景。研究历史可以培养领导力。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无休止的对话,读历史使人耳聪目明,从愿景中寻找规律与教训。“帝王学”、“君王论”、“将相学”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体悟进退应对之道,在困境中运用智慧、勇气、决心找出生存之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就是领导力与历史观的完美结合。

神圣的自由与堕落的自由 《三国演义》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经典,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但充满戏剧张力,也凝聚了人情世故、政治规律与光明黑暗;书中人物有“神圣的自由”,立志成圣和为国家利益,忠于职守,为理念奉献;也有“堕落的自由”为所欲为,不能忍受规范制度,成为真理与和平的敌人。 曹操煮酒论英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曹操点出了“胆识”的重要性,唯有聪明才辩、磊落豪雄、深沉厚重才能开创新格局。 刘备一心为关羽报仇,怒而兴师、愠而致战,派兵伐东吴,公私不分,显示情绪管理的关键性。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正确分析形势,进而预测事态之发展,显示领导力与战略性、哲学性思维的互为表里。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队主降派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领导者的意志,正是最珍贵的无形战力与精神指导。 淳于琼喝酒误事,醉卧幛中,导致曹操攻其不备放火烧乌巢军粮,袁绍因此一蹶不振,走入灭亡。管理策所说:“上帝会注意细节”,局部影响全局由此可见一斑。 胜利者要宽容,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领导者必须展现豁达与胸襟.

学习 三国演义 中的领导智慧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作为一名领导者,就要有领导的风范,领导者的修养。宽大为怀才配得起上级,与下属一样,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以牙还牙,就不是领导的风度,就是缺少领导者的胸怀。一个领导者要有博大的胸怀、雍容的气度,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包括逆耳之言,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搞“五湖四海”。 任何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都必定是一位成功的用人者。一位领导可以在所有的地方都不如其部下,除了一种本领:用人。任何一位领导者都惟有善于用人,才能服人之心,得人之力,尽人之才。作为领导者,你要经常思考,他们为什么愿意跟随你?这也是史玉柱经常思考的问题,经常成功的原因。 笔者认为:领导者要加强个人的修炼,学会宽容,学会超脱。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但似乎只有卓越领导者才具备这样的智慧。 不宽容,不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 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从《三国演义》故事中一些领导者的言谈行为中,我们感知领导的精髓,体悟领导的灵魂,结合现代管理,领导提出愿景,坦诚沟通,承担责任,寻找共识,相互信任,怀抱核心价值观解决纷争与问题,展现人文关怀,创造故事,提出理念,传递信息,鼓舞士气和信心,迈向未来与希望。不断突破,推动革新,培养决策力与执行力,追求领导品质,建立领导人格典范。 领导就是希望的化身,领导是一种英雄之旅,领导者就是攀上阳台,极目四眺,看到远方的愿景,鼓舞追随者落实愿景。学习《三国演义》故事中历史人物的领导管理、处世之道,从中寻找与总结领导与管理的规律和教训,体悟进退应对之道,在困境中运用智慧、勇气、决心找出生存之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做到领导力与历史观的完美结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容人——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之前的讲座中,我谈到过大局意识的问题,一个企业领导是否具备大局意识是完成领导任务的重要前提。相对于一般员工而言,一个企业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都要想“大事”,做“难事”。 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工作上千头万绪,有时还会遇到班子其他成员以及下级干部员工的不同意见,凡此种种,都要求一个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不

曹操的领导力

曹操的领导力:羊群变狮群 上司领导力水平的高低在下属身上有最直接反映。 商战中,竞争双方力量对比往往非常微妙,一方看似强大无比,另一方好像不堪一击,但转眼间,局势就会发生彻底改变。 弱者可以变为强者,强者也能变为弱者,而决定这一变化的正是双方的领袖人物。正如让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那么这群狮子迟早会变为羊;但如果让一只狮子领导一群羊,羊也迟早会变成狮子。 向曹操学习领导力 最为经典的一个“强弱变化”案例发生在三国早期,也就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力量转化。 最早看出这个变化趋势的是曹操的谋士郭嘉。他认为曹操的实力虽然暂时不如袁绍,但从长远来看,曹操一定能吞掉袁绍,因为“绍有十败,操有十胜”,曹操具备了一个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所以他鼓励曹操说:“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商场如战场,作为一个领导者,可以向曹操学习自己的领导艺术,努力完善自己,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就是上述十项内容:体任自然、顺乎常理、雷厉风行、任人惟贤、行为果断、以诚待人、体恤下属、兼听则明、制度严明、精于商战。 下属是检验领导力的惟一标准 大象无形,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淡化自我,更不会将自己“神化”,而是努力强化整个组织的力量;善于将整个组织的目标与员工目标相统一,而不是简单把目标变成数字。 在具体工作中,领导者应该着重以下四点:制定远景和战略,发展信任关系,开创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文化,培养并激励下属。这样方能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企业不断前进。 那么,如何检验自己的领导力是否有效?经验告诉我,惟一的标准就是领导者的下属,看他们是否也足够强大,是否足够自信。只有羊群已经变为“狮群”时,领导力才算是足够有效。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四点评判标准: 1.下属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事务,在职责范围内是否拥有自由感? 2.下属与上司意见不同时,他是否还能够拥有创意并果断提出? 3.下属对所从事的工作及其远景价值是否具备认同感、使命感? 4.下属是否具备足够信心不断挑战自我? 肯德基员工和两位秘书 我曾经和肯德基的员工有过长时间的接触,他们在领导力方面的表现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 ——以失街亭为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姓名:孙晓凤学号:20108315 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一个学管理学的人眼里,就是管理者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联性。那一段风云变幻的战争故事,也因此可以被看做是一部传奇的管理学案例。《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不只是政治权术和战争计谋,更有丰富的管理智慧。如果你能从妙趣横生的三国历史故事中读出中国式管理思维,那么恭喜,说明你有做领导的天赋。 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有被美化的嫌疑,变得不大真实,“多智而近妖”(鲁迅语)。但是,小说中还是极力从一个理想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描述他。那么,我们不妨抛开历史的真伪,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小说中孔明,书中对孔明成功之处的着墨实在太多,所以在这里决定只从孔明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失街亭中来看孔明的不足之处,从而给今天那些因成功而趾高气扬的管理人员敲敲警钟,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失街亭是孔明最惨痛的失败,但让可怜的马谡在此事件中负上全部责任确实冤枉。其实,当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失败时,策划者和执行者都应各负一半的责任。有人会为孔明辩论说:是马谡没有按照孔明的策划 行动才导致失败的。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马谡按照孔明的策划而 行的结果这一定是胜利么?历史无法重复,自然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守街亭的整个过程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结果。 能否指派马谡担任守街亭的领导? 我们先来考察马谡的能力结构。在专业能力方面,马谡主攻谋略学,是一个难得的参谋人员,但在独立带兵出战方面没有实际经验,只做过幕后策划的协助工作;在人事管理能力方面本来还算不错的,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带兵的作战经历,决定了他在军中并没有能够让大兵绝对服从以至崇拜的基础,说明在危急的时候马谡无法以个人魅力稳定军心;他不听王平的再三劝告,说明他不是一个能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好领导;他自动请缨守街亭,并且流露出对司马懿的轻视,证明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有独当一面才能的管理人员。所以,作为守街亭这样关键的任务,马谡是无法胜任的,一个人的才能有限,本来也怪不得他,但可惜的是他得到领导的错爱。真正的错爱!虽然书不再三强调了孔明的不放心,又派了王平作副将。但是难道孔明不懂“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的道理么?!如果反过来让王平做全权领导,马谡为随军参谋这样的组合可能更适合本次任务,就这点上,孔明犯了最大的错误:用人不当!与知人善任的要求相差甚远。 领导班子的结构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代的曹操,就有一次著名的人事组织策划: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命令张辽、李典、乐进守合肥,对于这三位著名将领,曹操是这样组织的:“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后孙权率十万大军到,合肥曹军只有七千余人,形势很危急,张辽、李典遵照曹操分工,乘吴军立足未稳,选八百勇士突袭吴军,大挫吴军士气,而同时激励了己方的士气,吴军在锐气大挫后围城十多天,终无法攻下合肥,只好撤退。后来孙盛评论道:“至于合肥之守,悬弱无援,责任勇者,则好战生患;责任怯者,

领导力没有定势也无常形

领导力没有定势也无常形 话外音:王天下,各种能力皆行 前段时间再看《无上神王》这本书,在书里对于“王”曾有一个分类。人类历史上曾有几代王被人族给予不同的称谓。 圣王:内圣外王,对内圣明,兼爱;对外,王道,威严。 仁王:真正将子民,江山,一草一木,都视为自己的血肉的帝王。 霸王:行霸道之事。以霸道统管天下。 道王:能领悟天地法则,参透各种道理,有大智慧,大手腕的君王,具雄才大略。 哲王:有大智慧,精各种哲学、道理,凌驾于世俗之上,像一个旁观者般掌控天下。 这用在现在我们看的领导力,其实正好阐释了领导力的不同形成方式。 回话题:领导力以结果论输赢 那天与朋友一起到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我说这些要想理解,其实在普通人看来就是表面的意思。而作为中华文化,其本义,本也就是表面的意思。 因此,领导力,其实就是一个作为领导者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领导力呢? 一、从拆词来理解领导力。——通过自己能力来影响改变团队的能力

要理解领导力,我认为先要中华文化习惯上来认识。那就需要将“领导力”拆开来看。 领: 指的是领头,领先,领路。主要指的是专业上的强项,前进方向上的正确性。主要是在专业能力上起作用。 导: 则指引导,引领,导向;教导,辅导。主要是指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培训、教导他人。主要是指的培训辅导能力。 力: 则是指一种作用于外物的东西。是使物体获得加速或者发生变化的外因。结合领与导的作用,则是指能够让团队改变的一种力量。 综合起来,领导力就是一个人使用自己的能力强项,通过培训、教育等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影响围绕在自己周边人或者所属团队的一种能力。 二、如何塑造自己的领导力?——不同的能力有不同形成方式 正如在开篇说的五种王之分。无论其间的差距有多大,但无可否认,任一王,那都是王。能王天下,自然就有其领导的能力在呈现。 1、形与能皆存,作圣王。

分析刘备与曹操的领导艺术

分析刘备与曹操的领导艺术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各路诸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必然会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争夺。这些资源包括人才,土地,人口……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才和地盘,那么有能力吸引人才,领导他们为自己效力,让自己能成就一番霸业。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而其中最突出的两个领导人物就是魏国的曹操和蜀国的刘备。 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就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为君与操尔”。而曹操正如许劭说的一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三国这个乱世,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刘备虽然是皇室宗亲,但是却以卖草鞋的角色在三国中出场,而后来他也能够完成称霸一方的宏图大业,建立蜀国政权,领导能力可见一斑。 在三国中的领导艺术主要就是决策和用人,下面就从决策和用人方面分析刘备和曹操。 一.决策 领导就是决策,作为一个领导第一个就是应该懂得如何决策,面对问题和命运时候的决策和取舍是非常重要的。曹操和刘备决策的但是虽然不同,但是都殊途同归,都为他们的霸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曹操是一个非常有决策能力的人,曹操决策依据利益,就是对他有没有好处。他遇到事情能够迅速果断的做出决策,而且他并不自大,能够认真听取众谋士的意见,如果自己错了能够及时改正,与众谋士商议,最后做到利益最大化。比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明显不敌袁绍,在坚持了几个月之后,曹操的粮草之够一个月了。曹操准备撤退,但曹操帐下谋士荀彧劝阻曹操,告诉曹操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撤退。在兵力相差甚远的前提下曹操听从荀彧的意见,最终等到了许攸,最终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备在决策之时讲究仁义之道。仁义二字先行。刘备的这个做法捕获了众多的人心,让很多人誓死为自己效忠。如曹操进攻新野之时,刘备从新野、樊城撤退,刘备不愿意丢下十几万百姓,虽然就被最后败了,而且自己的夫人也死了,但是他却赢得了十几万百姓以及部下的心。但是靠仁义有时候却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有时候甚至会犯下致命的错误。如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刘备不顾众谋士劝阻,毅然决定征讨吴国,为关羽报仇,最后落得一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得不偿失。 二.用人之道 三国争霸,人才辈出。虽有众多人才,但是如果不懂的自己该 用什么人,不懂得如何做到知人善用,也当然无济于事,不会成就一番霸业。刘备和曹操在用人上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曹操用人之道: 1.广聚贤能 曹操深深明白人才的重要,于是他在掌握实权之后就颁布了“”招贤令”,选拔人才的时候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十分注重才能的作用,做到不拘一格。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用一个特求的用人政策,曹操的这个做法为他招来了各式各样的人才,组成了曹操的智囊团。比方说曹操重用郭嘉、荀彧、张绣、许攸、丁裴,他们都来自不同的阵营,并且身上还有很多毛病,但是曹操依然重用他们。并且以他卓越的用人之道,让他们都发挥了各自的才能,为曹操集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知人善用,发挥长处 知人善用,其本质就是知道哪些人该用哪些人不该用或者说哪些人该怎么用。人都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品格,有德之人不一定有才,而且每个人的能力又表现在各个方面,对这样的人才如何运用,曹操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如崔琰人品一流,曹操就认命他为国家选拔人才,他就在其岗位上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文聘忠诚,认命他为江夏太守,一干就是数十年,为曹操守住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枣祇任峻不怕苦不怕累,曹操就认命他们负责粮食生产,使得曹操的军队粮草供应充足;另一方面,德行不好或者是不太好的谋士,曹操依然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并且他们8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向曹操学习领导力

向曹操学习领导力,羊群变狮群 商战中,竞争双方力量对比往往非常微妙,一方看似强大无比,另一方好像不堪一击,但转眼间,局势就会发生彻底改变。 弱者可以变为强者,强者也能变为弱者,而决定这一变化的正是双方的领袖人物。正如让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那么这群狮子迟早会变为羊;但如果让一只狮子领导一群羊,羊也迟早会变成狮子。 向曹操学习领导力 最为经典的一个“强弱变化”案例发生在三国早期,也就是袁绍 与曹操之间的力量转化。 最早看出这个变化趋势的是曹操的谋士郭嘉。他认为曹操的实力虽然暂时不如袁绍,但从长远来看,曹操一定能吞掉袁绍,因为“绍有十败,操有十胜”,曹操具备了一个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所以他鼓励曹操说:“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XX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商场如战场,作为一个领导者,可以向曹操学习自己的领导艺术,努力完善自己,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就是上述十项内容:体任自然、顺乎常理、雷厉风行、任人惟贤、行为果断、以诚待人、体恤下属、兼听则明、制度严明、精于商战。 下属是检验领导力的惟一标准 大象无形,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淡化自我,更不会将自己“神化”,而是努力强化整个组织的力量;善于将整个组织的目标与员工目标相统一,而不是简单把目标变成数字。 在具体工作中,领导者应该着重以下四点:制定远景和战略,发展信任关系,开创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文化,培养并激励下属。这样方能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企业不断前进。 那么,如何检验自己的领导力是否有效?经验告诉我,惟一的标准就是领导者的下属,看他们是否也足够强大,是否足够自信。只有羊群已经变为“狮群”时,领导力才算是足够有效。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四点评判标准:

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

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无休止的对话, 读历史使人耳聪目明,从愿景中寻找规律与教训。《三 国演义》故事,正是领导力的精髓。 —“一头绵羊带领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领导者对于企业如此重要是因为,一方面领导者的魅力、预见力和洞察力是企业成长、变革和再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领导人的决策也有可能将企业带入困境。 如果把三国历史视为三大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那么, 三国竞争的核心便是领导力的比 拼。三大CEO勺领导方式各不相同,曹操以战略取胜,孙权以经营掠市,刘备以人才立足。 若论个人能力,曹操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孙权强悍果断,刚毅有为;刘备呢?文不能治国, 武不能安邦,何能之有?然而基础最差、能力最弱的刘备却能得到诸葛亮、赵子龙、关羽、张飞等高级人才的辅佐,能立足西蜀三分天下,可见刘备是极具领导艺术的CEO 曹操:羊群变狮群战略 曹操曹孟德,文不过孔融、杨修,武不及许褚、典韦,智不如郭嘉、程昱。而此辈皆为之用,何哉?因其胸襟广博、眼界深远、雄才大略所致。 官渡之战对曹操来说是个生命攸关的转折点,也正是这一次胜利让曹操在中原地区占据 了绝对的优势,为他日后一统江北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起兵七万,作战袁绍七十万 大军,兵力相差悬殊,并且粮草短缺。但是曹操有以下几个优势是袁绍没有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有优势,因此曹操有着主动权;曹操能够知人善用,并且在关键时刻启 用了袁绍的谋臣,获得了关键的信息;曹操主场作战,地理上有着优势;袁绍的骄傲自大为曹操胜利的客观原因。 官渡之战是一个最为经典的“强弱变化”案例。最早看出这个变化趋势的是曹操的谋士 郭嘉。他认为曹操的实力虽然暂时不如袁绍,但从长远来看,曹操一定能吞掉袁绍,因为“绍 有十败,操有十胜”。曹操具备了一个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体任自然、顺乎常理、雷厉风行、任人惟贤、行为果断、以诚待人、体恤下属、兼听则明、制度严明、精于商战。 商场如战场。商战中,竞争双方力量对比往往非常微妙,一方看似强大无比,另一方好 像不堪一击,但转眼间,局势就会发生彻底改变。弱者可以变为强者,强者也能变为弱者,而决定这一变化的正是双方的领袖人物。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那么这群狮子迟早会变为羊; 但如果让一只狮子领导一群羊,羊也迟早会变成狮子! 大象无形。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淡化自我,更不会将自己“神化”,而是努力强化整个组 织的力量,善于将整个组织的目标与员工目标相统一,而不是简单把目标变成数字。 在具体工作中,领导者应该着重以下四点:制定远景和战略,发展信任关系,开创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文化,培养并激励下属。这样方能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企业不断 前进。 那么,如何检验自己的领导力是否有效?惟一的标准就是领导者的下属,看他们是否也足够强大,是否足够自信。只有羊群已经变为“狮群”时,领导力才算是足够有效。具体说 来,可以有以下四点评判标准:下属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事务,在职责范围内是否 拥有自由感?下属与上司意见不同时,他是否还能够拥有创意并果断提出?下属对所从事的 工作及其远景价值是否具备认同感、使命感?下属是否具备足够信心不断挑战自我? 刘备:像园丁那样管理 刘备是一个非常有领导力的人,尽管他的作战能力不如曹操,也经常遭遇命运的颠沛流离,却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忠心耿耿,至死不渝。他像是一个园丁,虽然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园丁,但身上却有着园丁惟贤惟德的情操。人们会尊敬、爱戴、甚至愿意追随那

从《三国演义》看员工管理

从《三国演义》看员工管理 旧时有“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意指《三国演义》充满着权术与奸诈。其实从另一角度来说,这正是斗智斗勇的表现。各路英豪为了开创自己的基业,纷纷抢夺各种资源。“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的极端重要,使出各种手段网络贤才。清朝史学家赵翼如此评价,“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大略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后世尚可推见其心迹也。”是呀,今日之市场竞争,亦如三国之况,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亦当吸取三家之长,有情义、有待遇、有未来,方可夯实发展之基,提升持续发展之力。 员工管理,首先要能识才选才。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善于选才的,他求才若渴、唯才是举,用人以智、量才而用,不受条条框框约束,也不关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节。如此,使得一些出身寒微、自视清高、有过节的贤能才俊纷纷投奔,手下各类人才云集。观古鉴今,但凡是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些“毛病”,而那些循规蹈矩的人又没有什么真正的才能。有的地方则看出身,看学历,看脾气,能力则可次之又次,把真人才拒之千里之外。 员工管理,其次要能用才。用人当取人之长、不相疑。刘备让诸葛亮做军师,掌握全盘,五虎上将作先锋,照旨行事,取六人之长,优势互补,众人皆尽其能,气势一时无二。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字子瑜)一直被孙权重用,有人诬告他与刘备有勾结,但孙权说:“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用人不疑,使得他们真情感动,抵死效命。 员工管理,重要的是留才。人才留得住,企业发展才能可持续。员工在企业工作,氛围很重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有家般感觉的工作,上下和气,忠诚度自然高。刘备是一个能和下属同甘苦、共患难的上司。和关张情同手足、“三顾茅庐”请卧龙、对黄忠、马超礼贤下士。孙权更是极力推行以情感人的家庭式管理,和周瑜情同兄弟、鲁肃去世他“为举哀,临其葬”。情动才能心动,心动才能行动。对员工工作之外的关心问候、红白喜事的到场慰问……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随着刘备的去世,其赖以留人的感情也失去了依托,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局面。可见单凭感情留人是不能够持久的。曹操,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法宝是金钱和事业。“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冲着高薪和能够得到事业发展的舞台,一大批能人投奔到了曹操营下。但时间一长,手下人的忠诚度却常常出问题,“到哪不都是混碗饭吃吗?”。 《太公兵法》云:“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礼赏不倦,则士争死。”因此企业在对员工的管理上,感情待人、待遇引人、事业留人三者不可偏废。不但要给予人才相应的报酬待遇,还要帮助他们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更要尊重和维系他们的感情以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样,企业在顺境时能够吸引到优秀人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而企业在逆境时,也能留住他们帮助企业共度难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