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60年

中国外交60年

中国外交60年可分为6个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五、九十年代

?六、21世纪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三条方针(毛泽东)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

?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

?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落实步骤:

?首先,我国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出席亚非会议

?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休息室。第三,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战略:

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扼杀

军事上——三面包围(朝鲜、越南、台湾)

朝鲜内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中国遂决定应朝方要求派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军事和外交两条战线同美国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终于迫使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越南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加紧干涉印度支那。美国的行动不仅是支持法国殖民主义镇压印度支那人民,而且对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的干涉,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和实现越南北半部的完全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台湾问题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前排左一)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议,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外部环境:

?美国: 仍继续推行其敌视中国的政策,它不仅保持其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苏联: 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中苏边境和蒙古增派重兵,直至挑起边界流血冲突,从北面威胁中国的安全。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两个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我们的战略: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

我国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一,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二,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

?第三,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

?第四,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第一,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

?支持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斗争;

?支持古巴、巴拿马、多米尼加等拉美国家的反美爱国斗争;

?支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斗争,先后同几内亚、加纳、马里、刚果、坦桑尼亚等国签署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支持安哥拉、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国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和南非人民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的斗争。

?边界问题:中国奉行睦邻政策,通过友好协商,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阿富汗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签订了边界条约,同巴基斯坦签订了关于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地区之间的边界协定。

?同印尼解决了华侨双重国籍问题。

?积极支持不结盟运动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领导人的互访日益频繁。

周恩来总理亚非十三国之行

?1963年12月3日至1964年2月26日

?亚非十三国: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巴基斯坦,后又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

?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周总理亚非十三国之行飞行路线

?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前夕,加纳发生了企图刺杀恩克鲁玛总统的事件。周总理不顾危险,毅然决定仍按原计划前往,并建议打破礼宾常规,凡有总统参加的活动都可在总统驻地举行。图为周总理与恩克鲁玛总统会见的场景。

第二,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重建和发展中日睦邻关系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恢复日中、日苏邦交国民会议会长久原房之助。

重建和发展中日睦邻关系

?1965年8月,中国领导人彭真、郭沫若和中日青年联欢。

第三,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

?五十年代末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战略

?提出共建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

?要求我服从苏联的全球战略

?1960年7月撤走专家,撕毁合同

?挑起边境纠纷

?我方针:

?“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

?边境陈兵百万

?入侵我珍宝岛等地

?扬言要摧毁中国的核基地

?我方针: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击退了苏联的多次武装入侵。

结果:

?1969年9月,应苏方要求,周恩来总理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举行了会晤,双方达成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进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谅解。

第四,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朝鲜和印度支那停战后,中美建交谈判陷入僵局

?美策动台湾当局反攻大陆

?1958年8月23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马祖

?1955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采取各种手段插手印支事务,破坏协定的执行。

?1962年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达成老挝和平、中立的协定。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国际形势:苏攻美守

?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

?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三个世界(毛泽东)

?第一世界:美国、苏联

?第二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

?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第一,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

?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

?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第一,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

?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美,推动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

?中苏关系谈判无果而终

?谴责苏联入侵阿富汗

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1971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第三次建交高潮

?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他在会上发言阐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和中国对外关系的原则。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国际形势:

?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两个重要转变”(邓小平)

?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

?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三)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四)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五)实行对外开放,增进国际间经贸、科技合作。

(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逐步调整对美、对苏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高举团结反霸的旗帜,坚决站在和平一边,“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霸权和战争,我们就反对”。

?发展了同美国、日本、西欧的正常关系,改善了对苏关系,全面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我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大为加强。

(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1989年5,苏联总统戈巴契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

?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恢复和发展。

(三)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处理历史遗留的领土和海域争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印度:“和平相待、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全面解决”

?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

(四)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84年12月,中英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五)实行对外开放,增进国际间经贸、科技合作。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1116亿美元。

?在同世界各国的交往中,我们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并取得良好成效。

五、20世纪九十年代

三项任务:

?一是应对随多极化趋势发展带来的国际关系的种种变化;

?二是反对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三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高科技迅速发展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独立自主的特性更加鲜明:

?第一,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

?第二,坚持根据国情,自主决定开放的领域和速度。

?第三,坚守真正的不结盟。

(一)开展睦邻外交打破西方制裁

?1990年至1992年,与印尼、沙特、新加坡、文莱、以色列、韩国以及苏联解体后取得独立的各国等共2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实施了不到一年就开始松动。中美关系虽仍处于低谷,但两国高层一直保持着接触。

(二)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中俄边界协定

?中越划界协定

?中印边界边境形势得到改善

(三)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中俄关系

?中美关系

?中欧关系

?中日关系

(五)稳定周边,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引人注目

?巩固和发展与南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稳定周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中亚五国建交。

?积极发展同朝鲜北南双方的友好关系。

(六)积极拓展多边外交树立大国形象

?1995年10月,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特别纪念会议。图为江主席在会上发言。

六、新世纪中国外交

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

?21世纪头20年,对中国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取得一定成绩:

?(一)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努力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中国积极参与印度洋地震海啸救灾,协调解决朝鲜核问题,参与和支援亚洲区域合作。中国的发展已成为亚洲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中国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稳定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的战略稳定。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从“战略竞争关系”到“重要而复杂的双边关系”再到“中美利益攸关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

?(四)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进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作用,广泛开展在反恐、军控、维和、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外交基本政策

?第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不会变。

?第二,推进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会变。

第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决心不会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