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9-22T14:57:33.0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1期作者:张欣赵鑫亮杨雯涵韩静张帼峻[导读] 研究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

1.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2.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161006;

3.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4.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5.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研究组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梅毒母婴传播,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关键词:梅毒;预防措施;母婴传播;妊娠结局

梅毒是性传播疾病,统计表明近几年妊娠期梅毒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控制妊娠期梅毒发生率,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健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梅毒会通过母婴传播给胎儿,给胎儿生长发育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尽早的产前检查、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对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进行了探讨,详细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患有梅毒,患者的年龄在22岁-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08±1.08)岁,患者的孕周在11周-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0.04±3.08)周。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p>0.05),组间有对比分析价值。

1.2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苄星青霉素注射,每次注射剂量在240万U之间,每周一次肌肉注射,连续应用2-3周。如果患者存在青霉素过敏情况,可改为口服红霉素进行治疗,每次剂量为500mg,每天4次。患者配偶应根据情况进行对应的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日常护理,a、与患者积极沟通,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让患者更好配合治疗;b、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鼓励患者配偶一同接受治疗,提高疾病治愈率。患者分娩应在隔离房中进行,需要剖宫产的患者应避免阴道损伤,防止发生病原体传播【1】。患者护理应选择一次性物品。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率、早产率以及新生儿感染情况,并纳入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得到的数据应用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x2比较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用(%)表示,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仪,用( ±s)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系统性、慢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妊娠期梅毒对母婴健康危害较大。妊娠期梅毒患者必须做好有效的干预、治疗工作,避免发生母婴传播,有效降低胎儿感染率、早产率、死胎率。梅毒对胎儿与产妇的健康均存在较大威胁,梅毒的潜伏性强,晚期梅毒临床症状也不明显【2】,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梅毒诊断难度。梅毒必须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诊,确诊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尽早接受干预治疗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期梅毒干预治疗的原则。梅毒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严格选择药物,苄星青霉素是长效青霉素【3】,作用与青霉素相同,但是该要的吸收更慢,药效维持时间更长。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可服用红霉素代替青霉素进行治疗。此次研究,研究组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安全。需要注意的是,梅毒除了通过阴道擦伤、胎盘传播外,还能通过乳汁传播,因此梅毒患者不可进行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妊娠梅毒对患者本身与妊娠结果有严重危害,针对妊娠梅毒进行规范性的预防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将梅毒母婴传播率,确保患者与胎儿健康,进而提升产科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张荣莲,陈起燕,陈烈平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7):438-442.

[2]陈国菊,刘跃,刘江波等.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321-323,331.

[3]王婷婷,徐阳,李战战等.梅毒感染孕产妇中HIV的感染率及合并梅毒感染对HIV母婴传播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11):1001-100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