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

中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
中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

中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

工信部在“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智、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制造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涉及生产组织管理与内部运营管理各系统、信息化、智能化等的各个方面。

在理解智能制造中,我们需要走出以下误区:

?智能制造不是建立无人工厂;

?智能制造也不是用机器换人;

?智能制造也不是建立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AI)+制造

?机器人越多,不代表智能化程度越高。

理解智能制造,我们有必要来看看制造业的发展过程。

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

1、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18世纪末瓦特发明蒸汽机运用于纺织机械,开创了现代制造业,把传统的手工作坊变成了机器作坊。

这个阶段以机器代替手工为最大特点,与传统手工作坊最大区别就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没有任何突破,企业仍然取决于“能人”“工艺人”,靠个人技能解决具体问题。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以电力及内燃机为代表,出现了流水生产组织模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个阶段,西方国家突现了许多知名的管理学家,以泰勒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成为生产组织管理的集大成者。

生产组织中最典型的特点为分工合作、计件制,标准工时、工业工程等的标准化管理。

3、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IT技术的突破带来了自动化生产设备,配合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发展,带来了世界制造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就是大生产,带来了产能过剩,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显

著提升(以5S、IE、QCC等的深化运用作为标准化改善的代表),并带来了以JIT、看板管理、后拉式生产组织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模式。

4、第四次工业革命

进入21世纪后,智能化、物联网技术(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的发展,带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

生产组织形式从现代大工厂到虚实融合的工厂,旨在建立柔性生产系统,提供个性化生产。管理特点也从大生产变成个性化产品的生产组织,柔性化、智能化是最大特点。

四次工业革命是一脉相承,在技术突破的同时,管理模式也获得了突破。

了解清楚世界制造业的四次工业革命,再来看我国制造业发展。

二、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下的国有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模式

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公私合营,中国进行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到90年代末。

这个时候以国有经济为主,生产组织围绕计划经济展开,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基本相当于国际水平。

第二阶段: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

90年代初一直到90年代末,因为国内产品供不应求,民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但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匹配,大量农民褪下裤管进入工厂,大量的国企骨干进入民企,制造业开始进入扭曲发展阶段,个别点上仍然保持了一些国企的管理特点。但企业生产管理水平逐步被拉低。

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得到大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也戴上了低劣产品的帽子。

“先进的设备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国内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逐步退化,随着国企骨干的退休,更多凭着资历、经验的管理人员走上生产管理岗位,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被拉低。再加上国内市场经济体系下,各企业都会流行这一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带来了企业大部分失去了真正计划的概念。而随着管理咨询与培训的发展,企业都了解到所谓的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理念,开始推行改善,而没有了标准化的改善无疑是缘木求鱼。

这一种局面带来的就是现下中国中小制造业的普遍困境。

三、中小制造业的困境

1、订单的随意性大,拿到订单就是英雄,而订单与内部运营管理体系的协

调无人关注,内部生产出问题,无人问责订单的责任。

2、PMC(生产物料控制)管理的滞后:我们的企业根据订单制定计划,但在订单生产组织中没有控制,以订单为导向的内部管理带来了计划的不作为(可以称计划单元为二传手,仅把订单信息传递给制造等相关部门)。而不考虑计划的可行性与可控性。

3、技术与工艺的标准化程度低,BOM不准确,甚至没有BOM表,工时定额没有严格测算,工艺甚至设计的是所谓粗工艺,工艺设计没有详细的从零件到部件到组件的装配顺序图,具体作业标准由工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执行,等等。

4、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落后。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谈判采购阶段,以低价为光荣,而不是建立供应商评估与服务体系,把供应商当成合作伙伴,相互共同进步。

5、最要命的生产运营管理人员普遍对管理技能掌握差,相关工具认识不足,经验主义流行,从标准化到精益生产缺课严重。

6、信息化水平低下,因为标准化程度不足,带来了ERP等信息化工具无法得到充分运用,即使上了ERP,也仅限财务管理方面的使用上,而对生产运营管理因不能充分认识其对管理的帮助而反而认为带来的是麻烦。

面对这些困境,中小制造业如何突破?

四、突破之路

未来企业的智能化,首先需要的是标准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推行ERP等信息化工具,尤其是MES系统的导入中极需较高的标准化程度,而MES是未来智能化的核心。

1、重塑内部运营的标准化体系

充分认识标准化的重要性,从订单、技术、工艺、采购、仓储、生产、制造、质量体系,均需要推行标准化,完善内部的管理流程与表单体系,实实在在提升标准化程度。

2、导入MES系统

通过提升标准化程度,MES系统的导入就顺理成章。

3、提升生产运营系统的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要培养具有现代生产运营管理知识技能的生产运营管理人才。

详细的内容可参照本人拙作《中小制造业基础运营管理浅析》。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可以看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以上数据中都可以看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一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两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以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https://www.360docs.net/doc/2018620382.html,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以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 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的模式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整个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到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五百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到了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其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

网点智能化转型模式

近期,民营银行的陆续开业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加速了对网点“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大型银行中,建设银行在北京、上海等地的11家智慧银行于2015年1月28日统一开业;中国银行北京地区首家智慧银行旗舰店西单支行于2015年1月正式营业。股份制银行中,2015年2月,平安银行广州地区智能旗舰店隆重开业。城商行中,2014年12月26日,北京银行宣布启动该行首家智能银行。据统计,目前,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已经或正在建设智能网点。智能网点如2014年的直销银行一样,进入“白热化”状 ^态O I四家银行智能网点变身特点 (一)工商银行:“自助+协同”模式 1 ?发展现状 2013年12月27日,工行首家智能网点南京新街口支行营业部正是开业; 2014年12月29日,国内最大的智能网点一一工商银行西单智能银行开张营业。 2 ?主要特点 (1)“自助+协同”开创新模式 与传统银行网点不同,工行智能银行大部分的业务通过智能自助设备完成。 目前,工行智能网点集中了当前银行业最先进的40多台智能设备,其中,核心的智能设备主要有四个部分:

一是智能终端,包括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终端设备,可以供客户自助办理查询、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多种业务; 二是远程柜员机(VTM),可以现场办理发卡、大额转账等以往只能在柜面办理的业务,并且可以由客户根据需要发起呼叫,由远程柜员通过视频为客户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三是产品领取机,支持客户一站式申请和发放借记卡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密码器; 四是智能打印机,突破了以往自助设备打印账单无印鉴的问题,提高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效率,今后还可以扩充资信证明打印等功能。 工行智能自助服务覆盖40余个业务品种,大部分常用业务,如存款取款、 申办网银、申领U盾、对公票据盖章等均可通过自助设备办理。 (2)“精准+集约”促网点转型 为提升客户体验,工行开展了10余项业务流程的改造和创新,涉及自助服 务、账户管理、资金结算、出境金融、贵金属交易等多个业务领域,这些创新使网点的服务供给能力较普通网点提升80%以上。 另外,工行智能银行的自助设备每天能够承接2000笔业务,柜台交易量将比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战路线图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战路线图 郭昆山EAWORLD 从业务和技术层面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贯穿研发、工艺规划、生产制造、采购、仓储、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的生命周期中,实现产品的持续创新,通过将软件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实现应用软件随需而变,通过应需设计,实现个性化设计,通过数字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实现定制化生产,通过融入智能感知设备,实现产品性能持续改进。即: IT基础设施服务:基于智能传感器、边缘计算建设智能感知系统,基于虚拟化、云计算技术构建it基础设施服务; 个性化设计:通过互联网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柔性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 智能化生产:实现从单个机器到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显著提升全流程生产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服务化转型:通过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服务,推动产品的设计优化,实现企业的服务化转型; 数字化管理:通过设计、生产、售后环节的资源共享,实现业务协作、工作协同等为主线的协作平台,并实现制造业务的全流程监控和管理。我们按照上面的总体目标,沿着设计、制造的核心流程,深入探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1.如何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IT基础设施?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是通过智能传感器、边缘计算等,构建感知系统,捕获感知工厂底层数据: 基于工业互联网,实现车间设备、产线、工厂、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实现互联工厂;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物理世界数字化标识、提升数控设备及数字化工艺的比率;实现设备、流程、工艺、人员的数字化。 而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强健的IT基础设施支撑,包括弹性的IaaS云计算平台、三维设计SaaS云计算平台等。

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一)

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一) 一.引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将投资八个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代理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

一位制造业CIO眼中的数字化转型

一位制造业CIO眼中的数字化转型 关于数字化,Gartner的预测分析显示,与2016年的不足5%相比,2018年全球超过50%的大型组织将通过使用 先进分析法和专有算法技术进行竞争。到2020年,至少会 有30%的工业4.0项目将从领先算法市场中获取算法方案。 Gartner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会加大对新兴技术及数字化转型的投入。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主要战略,但对于如何选择和驾驭新兴技术同时引导消费者,如何调整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以更好的应对数字化转型等问题,企业的技术战略规划师还有许多疑虑,这也无形中减缓了转型的速度。 工业4.0时代,“可视化”已成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的重要手段,可视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彩虹集团智能制造与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李华近日以公司智能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为例,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落地经验。 与数字化有关的事实 彩虹玻璃生产的盖板用保护玻璃具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废品率很高。其严格的生产要求与质量管控需求,传统的人工检查难以做到。更无从谈起质量信息的预估和管控,即做

到生产、生产数据与质量分析可视化、可控化。 彩虹玻璃于2007年实现了基础生产线的生产数据采集,可以实现产品的产出与加工,在二期建设时部署了私有云,并将网络结构进行了分类。在再次改造的时候实现了相应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李华介绍,数字化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数据在制造中流动,首先是产品与工艺、设计与仿真,这是先行的基础。有了产品设计与工艺布局,包括产业链的设计、生产线设备的安装、布局工艺等等,然后才能实现新产品的研发、订样、设备的采购,等顺利实现产品的呈现之后,就会有产品的计划与排产,这些环节都要求做到数据管控的可视化。 通过数据管控的可视化,对整个生产经营范围,包括制造、成本、财务、物流等提供预警与预知的手段,然后通过数字可视化对流程的执行和对策提供有效的支持,这样才可以达到精益生产。有优质的产品质量之后,就可以在产品销售与追踪上做到数据的正确流向和流动,形成一个闭环。这样,等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再回去看看产品设计与工艺环节,检查实时的生产状态和执行状态。 以彩虹集团智能数字化车间为例,通过对生产线的所有设备进行跟踪,包括对设备的动态监控,实现了生产过程可控。一旦出现故障,就可以清楚了解处理措施是什么、故障描述是什么、故障发生在生产线的位置点在哪里等,这就是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的发展,就是制造业不断崛起和壮大的历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支撑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战略性产业。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业城市转变,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服务型经济的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国制造业产业分工逐步细化,跨区域的产业融合不断升级,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迅速增加,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服务化呈现出3种态势。 一是制造业企业的产业价值链逐步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产品的开发、改进、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回收等领域。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以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为最终目标。生产企业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相互独立,生产型服务只是企业的内部活动;第二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主伴有服务业的后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共生互动,生产型服务逐渐市场化;第三阶段是服务业为主伴有制造业的服务型经济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渐次融合。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其调查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二是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逐步多元化。根据对全球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库(OSIRIS)中排名前50位的制造业企业的分析,可以将其提供的服务类型分为以下12种:1.咨询服务;2.设计和开发服务;3.金融服务;4.安装和实施服务; 5.租赁服务; 6.维护和支持服务; 7.外包服务和运营服务; 8.采购服务; 9.知识产权和房地产;10.零售和分销服务;11.系统和解决方案;12.客运和货运服务。其中,最常见的服务产品包括设计和开发(21.92%)、系统和解决方案 (15.70%)、零售和分销(12.18%)以及维护和支持(11.94%)服务。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

Forum学术论坛 2342012年10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8620382.html, 浅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冯荷英 摘 要: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我国的制造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转型升级中亦存在着困难,可以从产业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制造、向制造服务业转型、集中投资无形资产等方面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制造业 转型 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234-02 制造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主要内容。我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30余年,对经济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已是必然,加之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迫在眉睫,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更是刻不容缓。 1 中国制造业现状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这主要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大力扩张拉动的,未来可以预见的几年,工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还会上涨,工业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将上升到接近50%,而制造业在工业领域中处于领军的地位,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要认清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客观地评价我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能稳中有速的发展这么多年,其中必定有一些优势作为支持,具体来说有下面四方面: (1)我国制造业的劳动成本低。我国的劳动力比较充裕,尤其是在浙江、广东一带人口密集区,这些劳动力中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高中生,素质也是可以的,这使得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比较有竞争力。 (2)我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等创造了条件,使企业可以更快地在国内市场积累经验,形成规模经济,为将来走向国际提供了基础。 (3)我国的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4)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我国历来就很重视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大多数大型制造企业都分布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使制造业的分布比较集中,生产资源基础比较好。 当然我国的制造业除了这些优势也存在着劣势,比如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企业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一直以来企业都沿用旧的管理机制,落后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不完全竞争;我国很少有世界品牌,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劣势。 此外,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凭借着国家资源的硬实力,形成了我国制造业“三高四低”的特点,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自然资源成本、低资金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使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一直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投入、轻技术创新”中徘徊,使中国的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 上述这些劣势虽然早已存在,但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并未引起足够大的重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才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中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进入了艰难时期。此外,连续的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利润降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增加了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存在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使我国制造业现有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将高质量的制造业留在本国发展,而把传统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的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自主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困难 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因为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其中有些问题和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优势,避开劣势打造新模式的制造业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 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无论是在金融危机中还是在危机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例如:外贸出口比重下降;外商对我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明显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又再次抬头,其中的保护手段除了仍然有传统的对某一国的某类产品收取惩罚性关税外,把购买本国货条款也写入了一些国家经济刺激的计划之中;我国传统产业低成本优势有减弱的趋势;等等。面对新一轮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国依然保持出口导向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那么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更大的挑战。 2.2 资源、环境压力凸显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产能过剩间接造成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等已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尤其是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对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影响。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方面,我国一方面积极进行环境质量保护,但是另一方面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仍居世界的前几位,承受国内和国际的与日俱增的压力,这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8620382.html,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作者:叶茂林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08期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以苏州、无锡两市为例,基 于区位熵计算分析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即制造业转型过程;根据近几年两市R&D 投入、科研人员及制造业新兴行业发展状况,探究两市制造业升级过程。最后总结苏锡两市转型升级的理论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苏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2018620382.html,ki.1672-3198.2017.08.001 1 引言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极大程度地拉动了中国GDP的增长。近年来,随着GDP增速的减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的粗犷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集约增长,正在向分工更加复杂化,结构更加合理化不断演进。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一批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逐渐消失。此外,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品牌较少,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生产的汽车大多是外国品牌,对于大型客机,医疗器械等高精尖的产品,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 笔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制造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可以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是产业内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升级主是指制造业行业内部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 2 苏州,无锡制造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苏州,无锡两市均是工业强市,都拥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00年至2016年,苏锡两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其中2004至2011年两市工业发展较为迅猛,近几年增速减慢。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249.25亿万元,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4549.87亿元,分别位于全省第一第二,位居全国前列。

网点智能化建设

平邑支行四步走大力推进网点智能化建设 为积极加快营业网点经营转型,提升网点服务效率,平邑支行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网点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设施配套、人员调动、厅堂服务等方面制定措施,全力推进网点智能化,不断寻找突破口,实现了网点服务与业绩的全面提升。 第一,设施配套,这是推进网点智能化的前提条件。目前,仅平邑支行营业部就有10余台存取款一体机和查询机、两台智能终端及产品领取机、两台手持PAD设备及自助回单打印设备,各类服务标识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这些智能设备可以办理开卡、开销网银、启用卡、50万以下转账、信用卡启用、挂失等业务,能在智能银行办理的业务尽量不去柜台,极大地解放了人力,大大缓解了柜面业务的压力,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智能化服务和营业网点转型打下基础。 第二,人员调动,这是推行网点智能化的必要措施。智能设备解放了大量柜面业务,支行柜员积极走出柜台,引导客户到各种自助设备办理业务,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不仅省去了冗长的排队时间,还获得了让人愉悦的智能体验。目前,营业部现金柜员已减至两人,现金柜、非现金柜、智能银行区分工明确,从排号机处将客户业务按区分流,业务办理井然有序,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办理业务。 第三,存折换卡,这是使用智能银行的先决条件。由于智能设备只能识别银行卡,无法读取存折,存在客户手中大量的存折成为阻碍银行智能化的关键,同时导致柜面业务无法分流、厅堂秩序混乱,对此,大堂经理切身体会,厅堂和柜面通力合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见到的存折统一更换为银行卡。目前,该措施已初见成效,原先手持存折排队的客户已被转移至自助设备办理业务,厅堂秩序明显好转。 第四,厅堂营销,这是银行智能化的目的。柜员走出柜台,客户大量业务集中于智能设备办理,大堂经理在引导和教会客户使用智能设备的同时,最主要的任务便是进行厅堂营销,让更多客户了解和使用工行产品,智能设备将更多的人力解放出来,充盈到营销队伍之中,这顺应了未来智能银行和直销银行的发展趋势,为工行下一步业务转型打下基础。

制造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制造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制造型企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项目背景: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因此,国家确定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策,推动制造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项目内训: 1.怎样认识工厂 1.1.工厂的功能 1.1.1.接收订单 1.1. 2.安排计划 1.1.3.投入产出 1.1.4.产出成品 1.1.5.实现五保 1.1.6.创造价值 1.1.7.满足客户 1.1.8.回报员工 1.1.9.回报股东 1.1.10.回报社会 1.2.工厂的运行 1.2.1.订单牵动

1.2.2.计划指挥1.2.3.设备正常1.2.4.工艺完整1.2.5.工具配套1.2.6.材料保障1.2.7.员工操作1.2.8.部门配合1.2.9.均衡生产1.2.10.协调平衡1.2.11.实现计划1.3.工厂的成本1.3.1.资产折旧1.3.2.水电费用1.3.3.车间经费1.3.4.材料费用1.3.5.价格影响1.3.6.人工费用1.3.7.废品损失1.3.8.停工损失1.3.9.费用超支1.3.10.成本管控1.3.11.费用优化1.4.工厂的贡献1.4.1.产品定价1.4.2.单位贡献1.4.3.产能目标1.4.4.盈利目标1.4.5.实际排产1.4.6.计划盈利1.4.7.投入产出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当前,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决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都体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和关键领域。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而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模式的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

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500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地对消费者满足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弘利遴选)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产业链关系的重组和服务增强来实现整体制造业的提升。而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所具有的跨时空、低交易成本和大规模的资源调度能力,为更新的制造业模式打下了基础。共享经济所衍生出的共享制造,就是网络经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要发展“分享经济”,所谓分享经济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增加,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众多投资公司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制造业领域;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代工企业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转型成为改变企业命运的唯一选择。所以,如何能帮助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成为品物集团服务的核心。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1)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成套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如进行设备成套,提供整条生产线,例如陕西鼓风机公司提供成套生产线);设计院所由提供设计图纸转向进行工程总承包(如武汉钢铁设计院转制为中冶南方之后,提供钢铁行业的工程总包服务);企业由销售产品转变为租赁产品(例如GE出租飞机发动机);从单纯靠卖产品盈利转向靠卖产品和提供产品的售后维护服务盈利(例如电梯行业提供长期的维修维护服务);从销售自主产品,转向建立行业产品的贸易枢纽(例如上海标五公司建立紧固件贸易中心);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等。 2)企业定位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提供代工的OEM企业转向提供从设计到制造外包的ODM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制造;从主攻产品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由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新的蓝海(例如上海重型机器厂转型制造核电设备,大批企业进行风电、LED等新能源行业等);由制造企业转向多元化运作,或向上下游延伸(例如凯迪电力由向电厂提供脱硫设备转向同时运营生物能源电厂,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林场等)。 3)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广泛地进行制造外包,强化供应链写作;由单一工厂变为多地点、多工厂运作,由单一组织变为集团架构;由主要依靠自主发展(Organic Growth)转向并购与行业整合(Acquisition,例如宜化股份整合了许多行业企业,营业额迅速由10亿等级跨越百亿等级);由涉足多种产业转向归核化,聚焦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产业;实现国际化,进行跨国并购等。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该具备的基础 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企业运营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转型,不是仅仅有决心就够了,任何的变革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切实际地乱转型,可能滑向倒闭的深渊。 1)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拥有生存之本。企业要谈转型,首先要能够生存,要有能够转型的“本钱”,要有一定的投资、融资能力,立足未稳的企业谈不上转型。 2)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企业应当剖析自身的特点、客户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格局,做到知己知彼。在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转型。 3)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企业应当分析自己拥有哪些转型的“资本”,例如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或者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例如长航电机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

《智能化网点大堂服务营销创新》

《智能化网点大堂服务营销创新》 课程时间: 1天 授课形式: 课堂讲述、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情景演练、视频启发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你是谁? 1、角色与定位 2、智能化时代大堂经理岗的战略意义 第二单元:智能化时代的客户体验 1、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体验经济带来的启示 2、服务经济时代带来的思考 3、服务金三角 4、服务的四个阶层 5、服务认知新视角:员工授权机制及案例分享 分组讨论:智能化网点业务迁移,厅堂更加繁忙,如何提升客户体验?!第三单元:厅堂服务营销七法宝与大堂服务营销七步骤 1、厅堂服务营销七法宝 ●网点看三区 ●忙时三处理 ●大堂三件事 ●柜台三注意 ●管理三结合 ●辅导三句话 ●常说三个词 视频学习:银行厅堂服务示范 2、大堂经理营销作战七步 迎:如何迎接客户

分:一夫当关…… 陪:陪同客户、拉近距离 辅:辅导&辅助客户,天赐良机 跟:跟进客户、挖掘需求 缓:移情换景、暗度陈仓 送:送别客户、体现关怀 3、实战情景演练 第四单元:智能化转型后的厅堂客户教育 1、客户教育的必要性 2、客户教育的三大模块 3、如何进行客户教育 控制型、分析型、表现型、和平型 第五单元:厅堂营销突破与厅堂微沙 1、厅堂开口时机 2、厅堂一句话营销 3、厅堂视觉营销设计 4、厅堂主题化营销设计 5、智能化转型后联动营销模式详解 情景演练:联动营销演练 6、做好厅堂微沙六大必备要点 第六单元:客户投诉处理 1、客户投诉的认知 不投诉并非客户满意 投诉的客户不是敌人 客户投诉的价值何在——“投诉是金”视频学习:处理客户亏损投诉的两种状态2、客户投诉的原因分析 客户为什么会投诉 客户投诉的需求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体制与水平、市场响应和开拓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竞争态势日趋严峻 挑战与问题:不实现技术创新和跨越发展就没有出路、信息时代制造业新的工业革命 .信息技术促进了敏捷制造的发展,形成了以虚拟制造和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型制造模式。 .网络技术促进了全球化制造的发展,引发了制造业的重新分工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计算机技术促进设计制造数字化,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 .电子商务技术促进了全球化采购销售,降低了采购与销售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构成 .以为代表的单元技术 .以为代表的集成技术 .网络化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 、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

、关键技术: .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 .基于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 .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 .应用集成技术 、机械制造业实施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质和知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制造业信息化不是技术决策,而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重组的战略变革 .制造业信息化在深层次上是新的经营管理观念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现 内涵: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 作用:制造业信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5G+智能制造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5G是当前社会的新热点,智能制造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在此希望与大家共同讨论,以促进5G与智能制造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01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新基建”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发展。 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制造业数字转型。加大数字新基建建设力度;加快系统布局,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转型行动;持续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制定数据治理规范,促进数据开放共享;以信息化手段做好产业链的安全;打造工业互联网开源生态。 据后羿戓设计所了解,新基建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以“人工智能+”为突破;以“工业信息安全+”为保障;以“5G+”为赋能。 里程碑:eCD标准型达到4位数。 eCD基础型:5172 eCD标准型:1052 注: eCD共4个等级,基础型、标准型、系统型、生态型。

5G技术将发挥万物互联的作用,颠覆传统生产方式,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域和空间,也为智能制造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5G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5G+智能制造要求 5G具有实时在线、万物互联、高并发、低延时、高可靠、高宽带、高频率的特点,将带来工业的带来革命性变化。 当前,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已从政府推动,变为企业自身需求,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实施过程中,企业也在海量传感器、设备互联、柔性制造、工厂大脑等方面遇到问题,而5G时代的到来,将赋予我们新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也是智能制造选择5G作为支撑体系的原因。 5G在数据传输速率、移动性、传输时延、终端连接数量方面的技术优势将推动万物互联。随着5G技术向工业领域渗透,企业内部,5G将成为工业有线网的重要补充;在企业外部,5G结合SDN、NVF等新型网络技术,支撑智能制造中个性化定制、远程监控、远程维护、智能服务等新模式的发展。以数据为驱动的5G+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可能会改变现有模式,因此,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的深度应用,有助于实现5G广泛应用、AI深度赋能、数据全面驱动的融合。 03 5G智能制造应用

制造执行系统(MES)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制造执行系统(MES)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随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企业在上层宏观计划和下层生产管理控制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制造执行系统的出现填补了企业计划层和车间操作控制系统之间的缝隙,使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得以纵深推进 0 引言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展开,很多企业已经重视并有效地应用了以MRP IFERP 为代表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和以监控和数据采集为主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在目前的ERP 系统中,资源和计划管理是重要功能,但几乎不涉及车间内部具体生产活动的管理(如生产单元间的资源调配、计划执行、生产监督等)。企业生产管理软件和制造单元控制软件之间不能有效集成,上层ERP 软件系统精确的生产数据不能从生产车间得到支持,而制造控制单元又常常不能及时得到指令来调整工作状态,形成了上层信息不能直接传输到生产和设备控制系统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制造企业生产和信息化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打通了这一瓶颈,并已得到学术界、工业界的普遍重视和认可,成为企业信息化的热点之一。 1 制造执行系统(MES) EPR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JIT(准时成产)及OPT(最优生产技术)等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生产管理系统,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ERP,JIT及OPT 等强调企业的计划性,生产管理则强调生产计划的执行性及生产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反馈,因而,生产管理和控制必须寻求新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提出了制造执行系统(MES)概念。国际MES协会对MES的定义为:MES使用实时精确的数据,优化从订单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对工厂的全部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反映和报告。 通过对变化情况的快速反应,减少无附加值行为,提高工厂运行和处理的有效性。MES能够提高投资回报、提高利润率、加快资金的流通和减少库存。美国国家标准协会(NIST)对MES 的定义为:从生产计划/工单下达到成品产出的整个过程中,采集所有软件和硬件数据,保证能够完成生产管理以及生产优化。 MES解决了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生产指挥调度,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标准的执行,产品质量的控制,设备运行情况的掌握,产量、在制品、生产消耗的统计,生产线人力资源状况,原料、材料、成品的库存等生产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具体如图ME S在计划管理层(EPR)与底层控制(CP)S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功能如图2所示。一方面,MES可对来自MPR IFEPR 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操作指令传给底层;另一方面,MES可以通过Pcs采集设备、仪表的状态数据和控制资源的实时动态管理,将制造系统与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把生产状况及时地反馈给计划层,进行作业的动态调度,形成ERP/MES/PCS3层为核心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2、MES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从工艺控制、制造过程控制向信息化与全面综合自动化发展的必然之路。现在,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已从初级的MIS 发展到以生产控制、调度、优化、营销、经营和决策等为一体的企业综合控制自动化系统,企业的框架结构由经营层ERP 系统、生产层MES系统及控制层PCS系统组成。MES作为执

IDC列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十大方案提供商

IDC列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十大方案提供商 近日在IDC公司公布的《关于2005~2010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分析报告》中,艾克斯特被IDC列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十大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国内本土的PLM厂商中位列第一。 IDC公司是为信息技术、电信和消费者技术市场提供市场情报,咨询服务以及案例分析的全球首要公司。它能帮助IT专业人员,商业执行人员以及投资团体在技术采购和商业策略方面做出基于事实的决定。42年来,IDC在全球50个国家有超过850个IDC分析家,提供全球的、地区的、本土的关于技术和行业机会以及发展趋势的专家意见。2006年6月IDC 公司直接分析师为我们提供了《2005-2010年中国制造行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预测和分析》。包括微观经济概述、行业概述、行业IT技术采用、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概述、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竞争分析。据IDC公司提供的数据,在行业IT技术采用分析中,2005年面向整个制造业的IT市场收入评测为2418.72亿元,比04年同期增长了19.1,而在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概述中,IDC分析师指出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大企业已经采用了ERP系统或至少是采用了财务、制造、订购、分销、存储等系统去管理相关业务流程。CAD/CAM对于制造商用来管理它们生产数据的周期控制是最基本的应用工具。2005年整个制造业解决方案的市场收入被评测为564.56亿,比04年同期增长了29.8%。 从2005年几种不同解决方案在中国制造业的消费额度的数据中可以看出,ERP仍是目前在制造业中应用最为广泛投入资金最多的一类解决方案,其次才是CAD/CAE/CAM/CAPP。2005年中国制造业解决方案前十名供应商在收入和市场份额方面的排名中,艾克斯特被IDC列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十大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国内本土的PLM 厂商中位列第一,通过这次分析报告,也再次印证了艾克斯特通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面向民族制造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在今后的道路中,艾克斯特更将突破信息技术理念的下一终极、创造“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梦想”的更实用技术,加速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事业的中流砥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