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Beta)

高分子化学(Beta)
高分子化学(Beta)

1.概念

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合物:由多种原子以相同的、多次重复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量是104~106的大分子的化合物。

单体: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统称为单体。

齐聚物: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产物,如二聚体、三聚体……无论是环状或链状的统称齐聚物。

聚合物: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又称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

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结构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原子组合。

重复单元: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又可称为链节。

单体单元:元素组成和排列与单体相同,仅电子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构单元。

聚合度(D P):结构单元的数目。

线型高分子:线型高分子是由长的骨架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有取代侧基。通常可以溶解在溶剂中,固态时可以是玻璃态的热塑性塑料,有的聚合物在常温下呈柔顺性材料,也有的是弹性体。

支化高分子:由线型高分子链中派生出的一些支链,其组成的结构单元和主链是相同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晶倾向要降低,溶液的粘度不同。

交联高分子:高分子链间由化学键结合所生成交联或网状的高分子,又称体型高分子。

均聚物:由一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构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

高分子共混物: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通过机械或溶液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

官能团:在单体分子中,把能参加反应并能表征出反应类型的原子团。

官能度(f):一个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缩聚反应的首要条件是反应单体的官能度必须≥2。

反应程度(P):参加反应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百分率。其值大于0.99时才有高聚物生成。也表示聚反应达到一定时刻时,参加反应的a官能团的百分数,即x聚体有生成的概率P x。

体型缩聚:能形成体型结构缩聚物的缩聚反应。习惯上把可溶可熔的线型聚合物称为热塑性聚合物,把不溶不熔尺寸稳定的体型聚合物称为热固性聚合物。

凝胶化:当体型缩聚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的粘度突然增大,出现凝胶的现象。此时既有凝胶(不溶不熔)又有溶胶(可溶可熔)。

凝胶点(P c):开始出现凝胶时的临界反应程度。在趋于凝胶点的过程中,高分子可溶性逐渐下降,最终不再熔化便成为体型结构。

双基终止:绝大多数链终止都是由两个链自由基相互反应而终止,称为双自由基终止。其中又有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两种形式。

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个数。

自加速现象:当转化率达到15%~20%后,反应速率并未因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降低而下降,相反却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该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因此又称凝胶效应。可采用分段聚合或使用阻聚剂以解决。

链转移剂:能使链转移常数适当减小的小分子化合物,又称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均聚反应的四个假定:

①高分子链末端反应活性与链长无关;

②反应过程不可逆;

③可忽略引发反应的单体消耗;

④稳态假定。

竞速率:均聚增长能力与共聚增长能力之比,也是竞争增长反应时两种单体反应活性之比。

聚合物的老化:聚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由于受到各种因素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致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变化规律

线型缩聚反应特征:①大分子链增长是逐步进行的;②反应具有可逆平衡性。

平衡常数K<103则为平衡缩聚,否则为非平衡缩聚。平衡常数由小到大依次为聚酯、聚酰胺、酚醛树脂。

当单体中亚甲基数n≥3时,官能团的活性与链长无关;否则会受诱导效应和超共轭效应影响。

当单体转化率达90%左右时,体系内大多为低聚物,并无高聚物生成。

一般缩聚反应为热效应较小的放热反应,温度对平衡常数影响不大;但提高温度有利于较快趋向平衡,也有利于副产物小分子的排出。

减压有利于缩聚,有时可通入惰性气体,一方面保护产物不受氧化,同时也起到降低分压,带出副产物小分子的作用。

自由基的结构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共轭效应、极性效应和空间位阻。共轭效应较强的自由基的稳定性很大,即活性较低。极性基团使自由基活性降低。体积较大的基团可妨碍反应物的靠近,将使反应活性降低。

自由基的相对活性:H?>?C H3>?C6H5>R C H2>R2C H>R3C>R C H?OR>R C H?CN>R C H?COOR>

C H2=CH?C H2>C6H5?C H2>C6H52C H>C6H53C

※最后一行不能引发自由基聚合。

单体上的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聚合类型:

①乙烯从动力学看聚合困难,采用高温高压自由基聚合和特殊的引发体系下进行配位聚合。

②单取代基为烷基,采用配位聚合;双烷基烯烃才能进行正离子聚合。

③取代基为强推电子基团,采用正离子聚合;取代基为强吸电子基团,可采用阴离子聚合。

④具有π?π共轭的基团,能进行自由基或离子聚合。

⑤诱导作用和共轭作用相反时(如卤代烯),一般为自由基聚合。

单体上的取代基的空间效应与聚合类型:

①单取代基体积效应不明显。

②1,1-二取代的极化程度大,更易聚合;但二取代基太大(如苯基)则只能二聚。

③1,2-二取代的位阻效应大,难以聚合。

④三或四取代一般不能聚合;取代基体积很小则可以聚合(如氟代乙烯)。

自由基的链引发反应由产生初级自由基和产生单体自由基两步构成,前者决速。

链增长反应有两个特点:放热加成,活化能低。

结构单元的链接顺序是由链自由基进攻单体的不为,生成自由基的稳定性和取代基之间的位阻效应等能量变化过程决定的。

低温有利于偶合终止;温度升高,歧化终止比例增加。一般只有苯乙烯和对氯苯乙烯完全为偶合终止。

链转移反应包括向单体、溶剂、引发剂和大分子转移,前三者可以控制,后者可出现支化高分子。

影响引发效率的因素:①引发剂的诱导分解(氢过氧化物特别容易,故引发效率低于0.5);②引发剂的笼蔽效应(初级自由基被溶剂分子包围过紧);③引发剂的选择(乳液聚合选用水溶性引发剂;选择半衰期与聚合时间数量及相当的引发剂;引发剂用量适当)。

光聚合的特点:①光引发极易控制,光照光灭;②光引发聚合总的活化能低,可在较低温度下聚合。

对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为0.5是双基终止,1.0是单基终止;否则反应级数介于两者之间。

产生自加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随反应进行,连自由基的终止速率收到了抑制,产生抑制的因素主要有两种:凝胶效应(由于体系粘度变大,链终止反应受扩散变慢所控制)和沉淀效应(聚合物在单体或溶剂中溶解性能的优劣对链自由基的卷曲、包埋的影响很大,以致影响到双基终止的速率)。

选用半衰期适中的引发剂,使正常聚合速率的衰减与凝胶效应的自动加速部分互补,就有可能做到匀速聚合。

烯类、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单体能在离子型引发剂或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离子聚合反应。

离子聚合体系中,活性中心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存在:共价型、紧密离子对型、松散离子对型、自由离子型。其中以后两者有用。

正离子聚合的活化能大多为负值,即温度越低聚合速率越快;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越大,正离子聚合的聚合速率和聚合度越大(常用卤代烷,亦可用CS2、液态SO2、CO2)。

负离子聚合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易受温度影响。溶剂可用液氨、液氯和醚类等。

环烷烃在热力学上容易开环的程度为:三、四元环(角张力)>八元环(夸环张力)>七、五元环(扭转张力)。

竞聚率将随温度升高而趋向于1,反应逐步趋向理想共聚。

影响单体活性的结构因素:①共轭效应:无共轭效应的单体均聚快于有共轭效应的;②极性效应(交替效应):推电子基使单体带负电,吸电子基使单体带正电,两者易交叉共聚;③位阻效应:同自由基活性的结构因素。

由Q?e方程得知,Q值越大,共轭效应越强,越容易共聚;Q值相近时,两e值相差越大(苯乙烯的1.00为参比值),越易共聚。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特征:①与小分子反应比较,其都为均相反应、不存在扩散控制因素、具有相似的空间位阻;

②反应往往不完全;③化学反应十分复杂。

影响大分子链上官能团反应能力的因素:①物理(结晶、溶解性、扩散速率);②化学(邻近基团效应、官能团的隔离效应、链构象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在外观(变色、变形、龟裂、斑点等)、物理化学性质(密度、熔点、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耐热性、耐化学腐蚀等)、机械强度(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硬度、弹性、耐磨强度等)、电性能(绝缘电阻、介电损耗、击穿电压等)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2.公式

①分子量

由聚合度计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M=D P?M0

※M0为结构单元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数均分子量:

M n=W

=

N i M i

i

=N i M i

※通常采用聚合物的稀溶液测定,如冰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法和端基滴定法。质均分子量:

M w=W i M i

i=1=

W i M i

i

=

N i M i2

i

※对聚合物的稀溶液用光散射法测定。黏均分子量:

Mη=W i M iα1

=

N i M iα+1

N i M i

1

α

※测定聚合物稀溶液的粘度。Z均分子量:

M w=Z i M i

i=1=

Z i M i

Z i

=

W i M i2

W i

=

N i M i3

N i

分布指数:

D=M w M n

※D为1时,是均一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D比1大越多则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宽。

反应程度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C=M0?M

线型缩聚物x聚体的质量分数:

W x=x1?P2P x?1线型缩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M n=

M0 1?P

M w=M0

1+P

D=1+P

※即当反应程度趋于1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宽,相对分子质量越不均一。

②聚合度

反应程度:

P=N0?N N0

※其中N0与N分别为官能团初始和反应后某一时刻时的数量。数均聚合度:

X n=N0

N

=

1

1?P

封闭体系的平衡聚合度:

X n=K+1※其中K为缩聚反应的平衡常数

非封闭体系的平衡聚合度:

X n=Kc0

w

Kc0

w

※其中c0为某一官能团的初始浓度,n w为平衡时体系中残余小分子(水)的浓度。非等物质量比的缩聚反应聚合度:

X n=1+r

a

※其中N b过量;r=N a N b。

非等物质量比N b的过量百分数:

q=N b?N a

N a

=

1?r

r

a-R-a~b-R’-b封锁端基N b的过量百分数:

q=2N c

N a

=

2N c

N b,r=

N a

N a+2N c

=

1

1+q

a-R-b 封锁端基N b 的过量百分数:

q =

N c a =N c b ,r =N a a c =1

单体混合物的平均官能度:

f =

N i f i

N i

体型缩聚的反应程度与聚合度:

P =

2f 1?

1 n Carothers 凝胶点方程(两种官能团等物质的量):

P c =2f

※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凝胶点偏大(因未完全凝胶时也计入)。 Carothers 凝胶点方程(两种官能团非等物质的量):

f =2 N A f A +N C f C N A +N B +N C

※其中A 和C 含有相同官能团,且A 官能团总数少于B 官能团总数。 临界支化系数:

αc =1 f ?1

物质的量系数:

r =P B P A

支化系数:

α=rP A 2ρA 2=P B 2ρ

B 2 凝胶点的Flory 统计法预测:

P A c =

※其中ρ为支化单元中基团A 占A 总数的百分数;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凝胶点偏小(因未计入分子内环化)。 动力学长度和聚合度:

X n =R p R tc

2

+R td

X n =v C

2

+D

※其中v 即动力学长度,C 、D 分别代表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的百分数。

歧化终止的聚合度(含链转移):

1 n =

2k t R p

p

2

+C M+C I

I

+C S

S

※等式右边依次为终止反应(偶合终止时分母乘2)、向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转移影响。※对于氯乙烯单体1X

n

=C M,其他单体(除醋酸乙烯酯)一般忽略C M。

正离子聚合的聚合度表达式:

X n=

k p M

k t+k trM M

1 n =

k t

p

?

1

+C M+C S

S

负离子聚合的聚合度表达式:

X n=M0?M

ln M

M0

=?k p R?G0t

※其中R?G0为加入的引发剂浓度,聚合度即每个聚合物分子所消耗的单体数,聚合反应级数为一级。※上式用于单负离子聚合,若为双负离子则分子乘2。

③动力学

自催化(三级反应)的聚合度积分式:

X n2=2k3c02t+1

外加酸催化(二级反应)的聚合度积分式:

X n=k2c0t+1

引发剂热分解(一级反应)速率:

R d=?d I

d t

=k d I

链引发速率:

R i=2fk d I

※其中f为引发效率,k d为引发剂热分解速率常数,I为引发剂浓度。

链增长速率:

R p=k p M M?

链终止速率:

R t=R tc+R td=2k t M?2

※其中R tc为偶合终止速率,R td为歧化终止速率,k t为链终止速率常数,M?为自由基浓度。

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

R=R i+R p≈k p M M?

总聚合速率的普适方程:

R p=k p M R i 2k t

用引发剂引发的总速率方程:

R p=k p fk d

t

12

M I12

※上式表明,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与引发剂的平方根成正比。动力学链长:

v=R p

R i

=

k p2M2

2k t R p

v=

k p

d t

M ※下者为引发剂引发时,带入R p即可。

链转移反应对聚合度的影响因素(链转移常数):

C M=k trM

k p,C I

=

k trI

k p,C S

=

k trS

k p

④共聚反应竞聚率:

r1=k11

12

,r2=

k22

21

※其中k ij为i自由基与j单体结合的速率常数。

※常以1r表示单体对另一自由基的活性强弱(与自身比较时1r=1);而自由基的活性与之相反。共聚物微分方程:

d M1

2=

M1

2

?

r1M1+M2

122

单体与共聚物的浓度比:

f1=

M1

M1+M2,f1

=

M2

M1+M2

F1=

d M1

d M1+d M2,F1

=

d M2

d M1+d M2

单体与共聚物的浓度比表示的共聚物微分方程:

F1=

r1f12+f1f2

r1f12+2f1f2+r2f22

恒比点计算:

F1=f1=1?r2

12

※当r1<0,r1<0时才需要用到上式。

Q?e方程:

k ij=P i Q j e?e i e j

ln r1r2=?e1?e22

3.物质

⑴英文缩写

⑵聚合物的分类

⑶命名规则

⑷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

※因为氢的活性很大,故不用过氧氢化物做引发剂。

⑸非自由基聚合的催化剂

4.图像

聚合物力学强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M n

转化率与聚合时间曲线(诱导期、聚合初期、聚合中期、聚合后期)

聚合转化率与时间曲线

共聚物组成曲线的类型(交替共聚:水平线、理想恒比共聚:对角线、有恒比点的共聚:反S线、无恒比点的共聚:上下弓线、嵌段共聚:正S线)

5.方法

聚合物制备

⑴合成反应

⑵聚合机理

⑶实施方法

提高线型缩聚物分子量的方法:①提高单体纯度;②按照计量准确控制投料比;③适宜的缩聚温度;④惰性气体的使用、催化剂的选择、必要时可真空。

控制线型缩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①单体官能团非等物质量比(不适用于a-R-b体系);②加入单官能团物质封锁端基。

逐步聚合方法:①熔融缩聚(容易后处理,设备简单;易发生裂解交换等副反应,纯度要求高,耐压设备需求高);②溶液缩聚(传热好,可得热稳定性差的产物,不要求真空操作,副反应少;设备利用率低,溶剂出去困难);③界面缩聚(低温、高速、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对纯度和配比要求不高;要求单体活性高,溶剂用量多);④反应注射成型(RIM);⑤固相缩聚。

自由基的产生方法:①热均裂(两个苯乙烯DA加成后再与一个苯乙烯反应);②光照(直接光引发,如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酸酯;光敏聚合,用二苯甲酮、荧光素、曙红等);③氧化还原反应(引发剂);④高能粒子辐射(γ、X、β、α、中子射线等)。

聚合方法

共聚物组成控制方法:①一次投料法(投料比在恒比点附近);②补加活性较大的单体法(消耗的快的);③控制转化率法。

竞聚率的求算方法:①曲线拟合法;②直线交叉法;③线性化法。

⑷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①聚合度基本不变(相似转变)

②聚合度变大

③聚合度减小(降解)

解题思路

⑴已知分水量求指定量的单体缩聚的数均聚合度

利用官能团的反应方程式,并用反应程度P代表每mol官能团消耗的量,列出P与分水量的方程求解,再计算X n。

⑵已知缩聚反应始末pH值求聚合度

利用反应程度P的定义式和H求出P,随后求得X n。

⑶已知两液态有机物的密度和其混合物中某一者的浓度求另一浓度

∵c1=n1

=

n1

12

=

n1

n1M1

ρ1

+n2M2

ρ2

=

n1V

M1

ρ1

n1V+M2

ρ2

n2V

=

c1

M1

ρ1

c1+M2

ρ2

c2

∴c2=1?M1

1

c1

ρ2

2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 (2)讲解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 X表示。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 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选择其常用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 聚氯乙烯-[-CH2CHCl-]- n 聚苯乙烯-[-CH2CH(C6H5)-]n 涤纶-[-OCH2CH2O?OCC6H4CO-]n 尼龙66(聚酰胺-66)-[-NH(CH2)6NH?CO(CH2)4CO-]n 聚丁二烯-[-CH2CH=CHCH2 -]n 天然橡胶-[CH2CH=C(CH3)CH2-]n 聚合物分子量/万结构单元分子 DP=n 特征 量/万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高分子化学 - 小蚂蚁化学 - Powered by Discuz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化学-小蚂蚁化学-Powered by Discuz! 2011年4月27日 17:43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 V0 y6 T8 N; z (回忆版) 这是我用准考证反面抄回来的题目,加上自己回忆的,希望对以后考中国科学院的同学有帮助。 因为现在各大学校和研究机构都不再提供历年真题了,而且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资料更少,所以 这就显得弥足珍贵啊。我去年准备的时候就是苦于没有历年真题,所以复习的时候就有点偏了。 希望以后的同学能够继续这项事业吧,呵呵,为后来人留点资源。 高分子物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抗衡粒子 2、CED3 {# A: {; D8 [" G 3、剪切带 4、挤出物胀大 5、驻极体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但以前都是单项选择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注意) 1、溶度参数的求出 2、测绝对分子量的方法有 3、比较分子的刚性 4、Avrami=2,则( ) l( e0 t% K* {# g s 5、单晶中,分子链取向与单晶表面(垂直)# o( Y, C: M% I2 H* ? 6、分子间力增加,聚合物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柔顺性怎么变? 7、滞后 8、理想溶液概念及自由能, O% f, q$ o7 A q4 I# b 三、简答 1、Tg是不是热力学二级转变点,T2呢,为什么? 2、为什么聚氯乙烯比聚对氯苯乙稀更适合做变压器的绝缘材料" m( m% R/ ]& N, U/ Y 3、鉴别高密度PE与低密度PE的三种方法(M相同)) ^( M8 Z2 R, t5 G; q6 `3 C' G* o 4、PET中加入成核剂,说明其作用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T5 O4 K/ Y h( I. O 四、计算/ [$ i" R+ H7 ]3 C$ j 1、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多分散指数的计算 2、聚环氧乙烷ρc=1.33g.cm-3,TmΘ=80℃,单体单元的熔融热8.21KJ/mol,它与水的χ1= 0.45,球谁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01,0.02,0.05,其熔点分别是多少? 高分子化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高分子催化剂 2、笼蔽效应 3、种子乳液聚合 4、茂金属引发剂1 I2 E. Z" B6 U* i! Y' L 5、结构预聚物! U" }0 y# B2 r/ n c$ A# E3 g 二、选择题(单选) 1、比较单体的反应热(《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书上有类似的题目): Q! |8 I. Z6 W, S0 F 2、能进行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的物质是() r7 t-T, M U5 Y: g; u" ] 3、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微悬浮聚合产物粒径大小 三、计算题3 Z% ]. n) Z) } q# U, M2 Z6 R+ u 就是自由基聚合那章的常规题目,焦书科的那本高分子化学习题集上有类似的题目。复习高分子 化学的时候一定要把那本习题集做会。因为基本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而且这本书比较经典是高 校老师推荐使用的书。# v1 x+ X1 h% i ]" K 附:' m' s( [, A% E 1、复习高分子的时候一定要先看一遍课本,不管是不是考试大纲上要求的,因为中国科学院的题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 并说明理由。 解: ①.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Cl -是吸电子基团,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②.偏二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但也可进行阴离子聚合。两个Cl -原子的共同作用使其可进行两种聚合。 ③.丙稀腈,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 -基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④. 2-腈基丙稀腈,适于阴离子聚合。两个CN -基的吸电子基团倾向 过强,只能阴离子聚合。 ⑤. 丙稀,由于烯丙基效应,使其易向单体转移,不能进行自由基聚 合。一般采取配位聚合的方式合成聚合物。 ⑥. 异丁烯,适于阳离子聚合。3CH -是供电子基团,且与双键有超共 轭效应,而且两个3CH -的共同作用,使其可以阳离子聚合。 ⑦. 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 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⑧. 四氟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F -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⑨. 2-腈基丙烯酸酯,适于阴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CN -基和 COOR -两个吸电子基团使其易于阴离子聚合,同时又具有共轭效应, 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⑩. 异戊二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 系π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3. 判断下列烯类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 CH 2=C(C 6H 5)2 偏二苯乙烯,不能。因为二苯基的空间位阻过大,只能 形成二聚体。

②. ClHC=CHCl 1,2-二氯乙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代又 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③. CH 2=C(CH 3)C 2H 5 2-甲基丁烯,不能。由于双键上的电荷密度过大, 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 ④. CH 3CH=CHCH 3 2-丁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空间位阻较大, 且易生成烯丙基自由基。 ⑤. CH 2=CHOCOCH 3 丙烯酸甲酯,能。酯基有弱的吸电子效应及共轭效 应。 ⑥. CH 2=C(CH 3)COOCH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能。1,1-二取代空间位阻小, 且酯基有共轭效应。 ⑦. CH 3CH==CHCOOCH 3 2-丁烯酸甲酯,不能。由于 1,2-二取代具有较 大的空间位阻。 ⑧. CF 2=CFCl 三氟氯乙烯,能。由于氟的原子半径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 5. 是否所有的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试举活性不等自由基3~4例,说明应用结果。() 不是。过于活波和过于稳定的自由基都不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只有活性适中的自由基才能引发单体聚合。例如:??3 CH H 和过于活波,易引起爆聚,很少在自由基聚合中应用;??256 RCH H C 和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而()?C H C 356有三个苯环与P 独电子共轭,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而成为阻聚剂。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资料

名词解释: 1、溶胶效应→当转化率达到一定数值时,由于粘度的增加而导致聚合速度迅速增大的现象叫做凝胶效应 2、凝胶点→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气泡也难以上升,出现凝胶化现象,这时所对应的反应程度叫做凝胶点 3、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其实浓度一般所需要的时间 4、引发剂效率→引发聚合的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者消耗总量的分数 5、自由基寿命→自由基从产生到终止所经历的时间 5、动力学连场→每一个单体从链引发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6、均聚物→有一种单体引发聚合的聚合物 7、官能度→一分子物质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目 8、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百分数 填空: 1、聚合反应按聚合机理可分为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按单体结构变化可分为缩聚反应、加聚反应和开环聚合。其中属于连锁反应的又分为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连锁反应的基元反应包含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 2、聚合物按主链结构可分为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半有机聚合物、(无机聚合物)。 3、有机合成材料包含橡胶、纤维、树脂三大类。 4、著名的化学家 Carothers 提出了凝胶点理论,Ziegler-Natta 发现了金属络合催化体系。 5、甲苯和甲醛进行共聚的时候甲苯的聚合度为 3 。 6、共聚中影响聚合度的因素有反应程度、平衡常数和集团数比,如果集团数比不相同时一 般通过控制集团数比来控制预聚合度 7、线型缩聚通过外加酸催化时平均聚合度和时间的关系为X k ' Ct 1 8、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有:溶液聚合、熔融聚合、界面聚合和固相聚合,其中酯交换法合 成聚氨酯和涤纶聚酯的合成时用熔融聚合的方法,光气法合成聚氨酯应当用界面聚合。 9、自由基聚合从微观角度看其聚合特点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故其控速步骤是链 引发阶段。 10、聚合反应中所应用的引发剂可分为偶氮类、有机过氧类和无机过氧类三种。 fk 11、自由基聚合中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之间的关系为:R k k I M,此关系 成立的前提是做出了聚合度比较大、等活性理论和稳态假设三个假定。 ln 2 12、自由基聚合反应中一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常数为k d,则这个引发剂的半衰期t1/2= ,一 k 般选取引发剂的时候,其半衰期应在聚合温度下达到 10h 左右。 13、自由基共聚会生成交替共聚、无规共聚、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四中类型聚合物。 14、自由基共聚中影响单体竞聚率的因素有溶剂、温度、压力等。对竞聚率的测定方法有曲线拟合法、直接交叉法和截距斜率法三种。 15、聚合反应中常用的聚合方法有溶液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四种,其中乳液聚合的组成有:单体、水溶性引发剂、水、乳化剂;悬浮聚合的组成包含: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水和分散剂。四类聚合方法中在能提高聚合速率的同时提高聚合度的是乳液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思考题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和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 思考题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 答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和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避免局部过热。但是溶液聚合也有很多缺点:①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度慢,设备生产能力低;②单体浓度低,加上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③溶剂分离回收费高,难以除尽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因此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 思考题悬浮聚合和微悬浮聚合在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 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高分子化学部分(75 分) 一、名词解释 (共10分,每小题2分) 1. 环氧值; 2. 自由基寿命; 3. 悬浮聚合; 4. 几率效应; 5. 高性能聚合物。 二、选择题 (共20分, 每题选一最佳答案, 每小题2分) 1.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氯乙烯聚合中以向单体的链转移为主; b) 氯乙烯聚合中常采用引发剂调节聚合反应速度; c) 氯乙烯聚合时, 引发剂的半衰期较长时残留率较大; d) 氯乙烯聚合中, 采用时间调节聚氯乙烯的分子量。 2. 对单体纯度要求最高的逐步聚合方法是: a) 界面聚合; b) 溶液聚合; c) 熔融聚合。 3. 下列单体最容易进行阳离子聚合的是: a) CH2=CHCl; b) CH2=C(CH3)2; c) CH2=CHPh;

d) CH2=CH2。 4. 丙烯酸二茂铁甲酯与苯乙烯 (St)、丙烯酸甲酯 (MA)、醋酸乙烯 (VAc)共聚的竞聚率分别为r1 = 0.02, r2 = 2.3、r1 = 0.14, r2 = 4.4、r1 = 1.4, r2 = 0.46, 丙烯酸-二茂铁乙酯与上述三种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a) St MA VAc; b) MA St VAc; c); MA St VAc; d) VAc MA St。 5. 微悬浮聚合的机理主要是: a) 胶束成核; b) 液滴成核; c) 水相成核。 6. 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在苯、甲苯、四氢呋喃、硝基苯中用萘钠引发聚合, 在其中聚合速率最大的溶剂是: a) 苯; b) 甲苯; c) 四氢呋喃; d) 硝基苯。 7. 下列不能进行配位聚合的单体是: 8. 聚丙烯和聚丁二烯的立体异构体数目分别是: a) 4、3; b) 2、2; c) 3、4; d) 3、3。 9. 用BF3-H2O引发四氢呋喃开环聚合,既能提高反应速率又不降低聚合度的最好方法是: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计算题 1. 求下列混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质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 a 、组分A :质量 = 10g ,分子量 = 30 000; b 、组分B :质量 = 5g ,分子量 = 70 000; c 、组分C :质量 = 1g ,分子量 = 100 000 解:数均分子量 38576 100000 /170000/530000/101 510) /(=++++= = =≡∑∑∑∑∑i i i i i i i n M m m n M n n m M 质均分子量 10300005700001100000 46876 1051 i i w i i i m M M w M m = =?+?+?= =++∑∑∑ 分子量分布指数 w M /n M =46876/38576 = 第2章 缩聚与逐步聚合 计算题 2. 羟基酸HO-(CH 2)4-COOH 进行线形缩聚,测得产物的质均分子量为18,400 g/mol -1,试计算:a. 羧基已经醌化的百分比 b. 数均聚合度 c. 结构单元数n X 解:已知100,184000==M M w 根据 p p X M M X w w w -+= = 110和得:p=,故已酯化羧基百分数为%。 9251,1=+=n n w M P M M 51.92100 92510=== M M X n n

8. 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280℃下封管内进行缩聚,平衡常数K=4,求最终n X 。另在排除副产 物水的条件下缩聚,欲得 100=n X ,问体系中残留水分有多少 解: 3111 =+=-= K p X n L mol n n K pn K p X w w w n /10*410011 4-==≈=-= 9. 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p=或时聚酯的聚合度多少 解:假设二元醇与二元酸的摩尔数各为1mol ,则醋酸的摩尔数为。N a =2mol ,N b =2mol ,015.0' =b N mol 985.0015 .0*222 2, =+= += b b a N N N r 当p=时, 88.79995 .0*985.0*2985.01985 .01211=-++=-++= rp r r X n 当p=时, 98.116999 .0*985.0*2985.01985 .01211=-++=-++= rp r r X n 14题 18. 制备醇酸树脂的配方为 季戊四醇、邻苯二甲酸酐、丙三羧酸[C 3H 5(COOH )3],问能否不产生凝胶而

马松琪,2011年11月毕业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高分子化学与及相关机理探究

马松琪,2011年11月毕业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12月起进入高分子与复合材料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朱锦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基环氧树脂及光固化涂料方面的研究。在站期间,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一类项目,所长基金;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Chemsuschem,Green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学术论文,获得专利8项。 Masoumeh Moradi-Haghighi,国籍伊朗。2006年、2012年先后在伊朗大不里士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在伊朗大不里士大学担任教师,2010年至201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中科院青岛海洋所访问学习,2011年至2013年3月在伊朗Behsankarchemi公司工作,担任技术与贸易经理。2013年4月加入表面工程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宋振纶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腐蚀机理及其表面处理技术。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在腐蚀主流国际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上发表2篇。

霍军涛,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磁性材料与机电装备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李润伟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稀土基非晶合金的磁制冷及低温磁蓄冷性能方面相关研究工作。在站期间,已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参与863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 张明晓,2013年1月毕业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2月,进入磁性材料与机电装备事业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挂靠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导师为李永祥研究员和刘剑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高性能磁制冷材料的开发及机理研究。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 思考题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 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和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 思考题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 答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和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

第九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第九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思考题9.1聚合物化学反应浩繁,如何考虑合理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 答目前聚合物化学反应尚难按照机理进行分类,但可按结构和聚合度的变化粗分为3类: (1)聚合度不变,如侧基反应,端基反应; (2)聚合度增加,如接枝、扩链、嵌段和交联等; (3)聚合度变小,如降解、解聚和热分解。 思考题9.2聚集态对聚合物化学反应影响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举一例子来说明促使反应顺利进行的措施。 答欲使聚合物与低分子药剂进行反应,首先要求反应的基团处于分子级接触,结晶、相态、溶解度不同,都会影响到药剂的扩散,从而反映基团表观活性和反应速率的差异。 对于高结晶度的聚合物,结晶区聚合物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强,链段堆砌致密,化学试剂不容易扩散进去,内部化学反应难以发生,反应仅限于表面或非结晶区。此外,玻璃态聚合物的链段被冻结,也不利于低分子试剂的扩散和反应。因此反应之前,通常将这些固态聚合物先溶解或溶胀来促进反应的顺利进行。 纤维素分子间有强的氢键,结晶度高,高温下只分解而不熔融,也不溶于一般溶剂中,但可被适当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醋酸所溶胀。因此纤维素在参与化学反应前,需预先溶胀,以便化学试剂的渗透。 思考题9.3几率效应和邻近基团效应对聚合物基团反应有什么影响?各举一例说明。 答当聚合物相邻侧基作无规成对反应时,中间往往留有未反应的孤立单个基团,最高转化程度因而受到限制,这种效应称为几率效应。 聚氯乙烯与锌粉共热脱氯成环,按几率计算,环化程度只有86.5%,尚有13.5%氯原子未能反应,被孤立隔离在两环之间,这就是相邻基团按几率反应所造成的。 高分子中原有基团或反应后形成的新基团的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试剂的静电作用,均可能影响到邻近基团的活性和基团的转化程度,这就是邻近基团效应。 (1)邻近基团的位阻效应当聚合物分子链上参加化学反应的基团邻近的是体积较大的基团时,往往会由于位阻效应而使参与反应的低分子反应物难以接近反应部位,使聚合物基团转化程度受到限制。如聚乙烯醇的三苯乙酰化反应。在反应先期进人大分子链的体积庞大的三苯乙酰基对邻近的羟基起到“遮盖”或“屏蔽”作用,严重妨碍了低分子反应物向邻位羟基的接近,最终导致该反应的最高反应程度为50%。 (2)邻近基团的静电作用聚合物化学反应往往涉及酸碱催化过程,或者有离子态反应物参与反应,该化学反应进行到后期,未反应基团的进一步反应往往受到邻近带电荷基团的静电作用而改变速度。 带电荷的大分子和电荷相反的试剂反应,结果加速,例如以酸作催化剂,聚丙烯酰胺可以水解成聚丙烯酸,其初期水解速率与丙烯酰胺的水解速率相同。但反应进行之后,水解速率自动加速到几千倍。因为水解所形成的羧基-COOH与邻近酰氨基中的羰基静电相吸,形成过渡六元环,有利于酰氨基中氨基一NHz的脱除而迅速水解。如聚甲基丙烯酰胺在强碱液中水解时,某一酰氨基两侧如已转变成羧基,则对碱羟基有斥力,从而阻碍了水解,故水解程度一般在70%以下。 思考题9.4在聚合物基团反应中,各举一例来说明基团变换、引入基团、消去基团、环化反应。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5版)【章节题库】-第7~9章【圣才出品】

第7章配位聚合 一、填空题 1.Ziegler-Natta引发剂至少由两种组分,即______和______构成。 【答案】主引发剂;共引发剂 【解析】Ziegler-Natta引发剂由由ⅣB~ⅧB族过渡金属化合物和ⅠA~ⅢA族金属有机化合物两大组分配合而成。Ziegler-Natta引发体系可分成不溶于烃类(非均相)和可溶(均相)两大类,溶解与否与过渡金属组分和反应条件有关。 2.在丙烯的配位聚合反应中常需要加入第三组分如六甲基磷酸三酰胺,其目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增加等规度;增大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引发剂是α-烯烃配位聚合的核心问题,为了提高聚合活性、提高立构规整度、使聚合度分布和组成分布均一等目标,关键措施有:添加给电子体(加入第三组分)和负载。加入六甲基磷酸胺(HMPTA),能够使丙烯聚合活性增加10倍。 3.对Ziegler-Natta催化剂而言,第一代典型的Ziegler催化剂组成为______,属______相催化剂,而典型的Natta催化剂组成为______,属______相催化剂;第二代催化剂是______;第三代催化剂是______;近年发展较快的是______。 【答案】TiCl4+AlEt3;均;TiCl3+AlEt3;非均;加入适量带有孤对电子的第三组分——Lewis碱;将TiCl4负载在载体,如MgCl2上,同时在制备过程中引入第三组分作为内电

子给体,聚合时加入外电子给体;茂金属引发剂 【解析】第一代α-TiCl3-AIEt3两组分引发剂对丙烯的聚合活性只有5×103gPP/gTi。第二代曾添加六甲基磷酸胺(HMPTA),使丙烯聚合活性提高了l0倍。第三代,添加酯类给电子体并负载,活性进一步提高。活性提高后,引发剂用量减少,残留引发剂不必脱除,后处理简化。茂金属引发剂可用于多种烯类单体的聚合,包括氯乙烯。 4.二烯烃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大致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答案】Ziegler-Natta型;π-烯丙基型;烷基锂型 【解析】①Ziegler-Natta引发体系数量最多,可用于α-烯烃、二烯烃、环烯烃的定向聚合。②π-烯丙基镍(π-C3H5NiX)限用于共轭二烯烃聚合,不能使α-烯烃聚合。③烷基锂类可引发共轭二烯烃和部分极性单体定向聚合。 5.配位聚合的概念最初是______解释α-烯烃聚合(用Ziegler-Natta引发剂)时提出的,配位聚合是指单位分子首先在______的空位上配位,形成某种形式的______,常称______,随后单体分子相继插入______中增长。 【答案】Natta;活性种;络合物;σ-π络合物;金属-烷基键 【解析】配位聚合过程可以归纳为:形成活性中心(或空位),吸附单体定向配位,络合活化,插入增长,类似模板地进行定向聚合,形成立构规整聚合物。 二、名词解释 1.配位聚合和插入聚合 答:配位聚合是指单体分子首先在活性种的空位处配位,形成某些形式(σ-π)的配位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07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排名学校等级排名学校等级排名学校等级 1 吉林大学 A+ 6 南京大学 A 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 复旦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12 北京化工大学 A 3 南开大学 A+ 8 四川大学 A 13 清华大学 A 4 北京大学 A 9 上海交通大学 A 14 武汉大学 A 5 中山大学 A 10 华南理工大学 A B+ 等 (22 个 ) :兰州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北大学 B 等 (22 个 ) :东南大学、华侨大学、东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济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鲁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C 等 (15 个 ) :名单略 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 博士点 安徽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 工科:偏合成的:浙江大学(国内高分子鼻祖,尤其在合成方面)、华东理工、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偏加工和应用的:四川大学、华南理工、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理科:偏合成的:北京大学(好像北大遥遥领先,其他象南开、南京大学明显差一些);偏性能形态研究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大陆的高分子研究,除了西藏、青海尚未见到有关高分子方面的研究工作外,其它各

高分子化学 第二章

第二章参考答案 3. 己二酸与下列化合物反应,那些能形成聚合物? 解:己二酸为2官能度单体,f =2。 a. 乙醇:2-1体系不能形成聚合物,生成己二酸二乙酯。 b. 乙二醇:2-2体系形成线形聚合物,即聚己二酸乙二醇酯。 c. 甘油:2-3体系形成体型聚合物。 d. 苯胺:2-1体系不能形成聚合物,生成己二酰二苯胺。 e. 己二胺:2-2体系形成线形聚合物,即己二酰二胺或称尼龙-66。 5. 下列多对单体进行线形缩聚:己二酸和己二醇。己二酸和己二胺, 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简明给出并比较缩聚物的性能特征。 ⑴. 己二酸和己二醇:形成线形聚酯。分子中无氢键,且分子柔软,所 以,聚合物的熔点低,强度小,且不耐溶剂,易水解,不能用作结构材料。但可作为聚氨酯的预聚物、药物载体、可降解的缝合线等。 ⑵. 己二酸和己二胺:形成线形聚酰胺,即尼龙-66。其有较高的结晶 度、熔点和强度,可以用作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 ⑶. 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形成线形芳香聚酯,即涤纶聚酯,苯环的存 在,提高了聚酯的刚性、强度和熔点,亚乙基赋予聚酯的柔性,使 涤纶聚酯成为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 ⑷. 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形成半芳胺,即尼龙-6T,其热稳定性好, 熔点高。 6. 简述线形缩聚中的成链和成环倾向。选定下列单体中的m值,判 断其成环倾向。

在线形缩聚时,单体及中间产物有成环倾向,一般,五、六元环的结构比较稳定,易成环;另外单体浓度对成环倾向也有影响,因成环是单分子反应,缩聚是双分子反应,因此,低浓度有利于成环,高浓度有利于线形缩聚而成链。 ⑴. 氨基酸:当1 m时,经双分子缩合后,易形成六元环。甘氨酸形成 = 甘氨酸酐。 当2 m时,经消去反应,可能形成丙烯酸。 = 当4 3or m=时,分子内形成酰胺后,易形成五、六元环。 当5 m时,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 ⑵. 乙二醇与二元酸:不易成环,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7. 简述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以及转化率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逐步和平衡。 ⑴. 线型缩聚反应的逐步性 缩聚反应形成聚合物是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的结果。缩聚早期,单体很快消失,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低聚物,转化率很高,但反应程度不高,以后的缩聚反应则在低聚物之间进行。聚合度随反应时间而增加。延长聚合时间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提高反应程度和分子量,而不在于提高转化率。缩聚早期,单体的转化率就很高,而分子量和反应程度却很低。 ⑵. 线型缩聚反应的平衡性 许多缩聚反应是可逆的,其可逆的程度可由平衡常数来衡量。根据其大小,可将线型缩聚大致分成三类:①平衡常数小,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子副产物水的存在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很大,应除去。②平衡常数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K≈300~500,水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有所影响。③平衡常数很大或看作不可逆,如聚碳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 思考题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均相聚合与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与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与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液聚合就是单体与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就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与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与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与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与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与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就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与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与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与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与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就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与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 思考题5、3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 答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与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避免局部过热。但就是溶液聚合也有很多缺点:①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度慢,设备生产能力低;②单体浓度低,加上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③溶剂分离回收费高,难以除尽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因此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 思考题5、4悬浮聚合与微悬浮聚合在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 答悬浮聚合常用的分散剂有无机粉末或水溶性的高分子,其中无机粉末包括碳酸镁、磷酸钙等,其作用机理就是吸附在液滴或颗粒表面,起机械隔离的作用。要求聚合物粒子透明时,多采用无机粉末作为分散剂。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包括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丙基纤维

中科院2011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回忆版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回忆版 高分子化学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笼蔽效应 2.高分子催化剂 3.茂金属催化剂 4.种子乳液聚合 5.结构预聚物 二、单选(10×2=20分)(大致记得以下几个) 1.可开环聚合的单体:a三聚甲醛b二氧六环c环己烷 五、计算 PMMA由AIBN引发本体聚合已知k t、k p、k d、[I]、C I、C M、f,偶合终止比例C,歧化终止比例D以及MMA单体密度ρ,求产物的平均聚合度

高分子物理(75分)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高分子驻极体 2.剪切带 3.内聚能密度 4.挤出物胀大 5. 二、不定项选择(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10×2=20分)(大致记得以下几个) 1.Avrami方程指数n与成核机理的关系:均相、异相成核 2.影响Tg的因素中能使其提高的有: 3.影响聚合物强度的因素: 4.测定绝对分子量的方法是a GPC b光散射c粘度法 三、简答 1.什么是理想溶液,写出理想溶液的混合自由能方程 2.为什么PE比聚对氯苯乙烯更适合作电缆绝缘材料? 3.列出区别判定HDPE与LDPE的三种方法(5分) ”是否正确?写出测试方法与测试条件对聚合物Tg 4.判断“Tg是聚合物热力学二次转变T 2 的影响(8分) 5.PET在加工成型时,往往加入成核剂,加入成核剂的作用以及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四、计算(17分) 1.给出不同分子量分子的个数,求数均和质均分子量(7分) 2.已知聚合物的平衡结晶温度Tm0,聚合物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浓度分别为0.05,0.10,0.20求聚合物的熔点(10分,这道题的条件记得不是很清了)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 思考题 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和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 思考题5.3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 答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和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避免局部过热。但是溶液聚合也有很多缺点:①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度慢,设备生产能力低;②单体浓度低,加上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③溶剂分离回收费高,难以除尽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因此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