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摘要:来访者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刘某。因人际关系不良引发心理问题主动前来咨询。咨询师通过理问题归类和诊断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咨询目标。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达到上述咨询目标。经历六次的咨询时程,经过评估,该案例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

刘某,女,18岁,大一学生,身高164cm,长相端正,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史。从小在县城长大,家中有一个妹妹,父母都是工人,家庭和睦,家庭经济条件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家庭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思想上、心理上压力都很大,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无法静心学习,内心痛苦、焦虑、烦躁一月有余。

个人陈述: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除了学习,基本上很少参加活动。一个半月前,自己晚上一个人去上自习,刚好那天下了大雨,却忘记了自己在宿舍阳台上(露天的)晾的衣服和被褥。等到晚上回宿舍时被褥都被淋湿了衣服也被风吹丢了一件,感到非常生气,觉得几个室友都在宿舍却没有人帮忙收一下,想发作但是又觉得和她们争论很无聊,于是便忍住了。随便又拿了一套被子爬上了床,却睡不着,越想越觉得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关系复杂,难以相处。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就经常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越发沉默寡言。临近期末考试,她们平时不好好学习,上课也不记笔记,现在临时抱佛脚,就来拉拢自己,要求一起上自习,抄写课堂笔记,自己虽然不愿帮助她们,但也没办法,内心痛苦,烦躁,无法静心复习,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来访者刚进入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稍微有些内向,情绪较低落。坐下后心神不定,不愿与咨询师对视,交流还是比较配合的,比较紧张,情感表现压抑。在咨询师的询问下开始叙述,说话声音比较小,犹豫不决而不时的停顿,明显缺乏自信。表达能力尚可,叙述问题条理清晰,逻辑思维正常。叙述过程注意力能够集中,思维、记忆力都好。自感这样持续下去不是办法主动前来进行咨询,对咨询结果怀有良好期望。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

来访者刘某的父母都是工人,平时上班都比较忙。来访者出生后父母无暇照顾,一直由奶奶将她抚养长大。父母对她幼时的学习与生活较少过问,而在物质方面对她补偿较多。来访者养成了任性、固执等不良习惯。来访者有一个妹妹学习很好,因此父母经常夸妹妹。于是觉得父母偏爱妹妹而不喜欢自己。比较自卑,平时话语不多,在家中沉默寡言,在学校也不愿与同学一起玩耍。小学时经常受同学欺负,回家不敢、也不愿告诉父母,曾经有一次试图告诉父母学校的事情,父母却认为出现问题是双方的责任她也有错,因此来访者认为就算告诉父母,也得不到任何帮助与关心,还可能被责骂。和妹妹的关系也比较疏远,因为任何事情父母照顾妹妹,而且要求自己也要处处让着妹妹。她念高二时妹妹考上了市重点高中,亲戚朋友都夸妹妹聪明上进。父母更是逢人便夸。觉得周围的人、包括父母都看不起自己,从此与父母之间更加生疏,隔阂更深了。初中、高中与同学交流都很少,几乎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来访者平常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经常去上自习,就是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进入大学以后,她觉得班级的同学也都不喜欢她。平时也不怎么主动与他人交谈,吃饭、学习、上课都是一个人,但是一个半月前的那次被褥和衣服被淋湿的事件更是对她产生了刺激,内心痛苦,烦躁,无法静心复习,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为此很焦虑,所以前来咨询。

五、评估与鉴别诊断

(一)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求助者能够主动寻求帮助,智能完整,感知觉正常,注意力能够集中,烦恼、焦虑,情绪比较低落,记忆和学习效率下降,意志行为一致,人格稳定,自知力完整。

(二)对来访者心理问题及其诊断依据:

来访者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如下:(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来访者心理问题在近期发生的,内容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社会功能受损轻,因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来访者因人际关系问题出现焦虑烦躁、内心痛苦、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及内感性不适、睡眠障碍等症状。

(三)与其他相关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行为,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者半年,内心冲突与现实没有联系,也不具有道德色彩。该来访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也不足三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内心冲突与现实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来访者有轻微的抑郁情绪,但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不良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可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1、生物原因:来访者18岁,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强,人际关系敏感,但无器质性病变。

2、社会原因:(1)大学期间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雨晚归时室友没有帮其收被褥和衣服。(2)童年时期,缺少父母的保护与关爱。(3)幼时常受到同伴

的欺负;(4)妹妹考上市重点高中;

3、心理原因:(1)存在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冷漠的;(2)性格内向、胆小、自卑;(3)情绪方面的原因,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自己不能解决;(4)不愿与人积极主动交往,缺少人际交往的策略与技巧。

七、咨询目标的制定

通过以上诊断分析,根据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纠正该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增强其与人相处的能力与技巧,改善其睡眠状况。

2、中期目标:进一步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认知,弄清心理问题的性质、原因及发展过程。

3、最终目标:促进该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来访者的潜能,达到个性的完善。

八、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

根据来访者的临床表现及咨询师的观察,通过与来访者协商,最终确定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二)咨询时间安排与费用:

根据来访者的情况,与来访者协商确立每周一次,每次约50分钟,大概咨询6次。由于本案例属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范围,故免费咨询。但要向来访者说明,虽然咨询是免费,但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请其重视咨询过程并积极主动参与咨询。

九、具体实施步骤

(一)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咨询阶段

3、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

时间:2010年4月20日,时间约50分钟

目的:

(1)建立信任关系。

(2)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收集来访者相关资料。

(3)明确来访者心理问题,共同协商咨询目标。

(4)制定咨询方案,介绍有关情况。

方法:摄入性会谈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通过摄入性会谈,咨询师观察,对来访者做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3)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协商制定咨询方案;

(4)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她在会谈后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及理解。把会谈时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效果:

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双方建立了信任关系。来访者通过陈述加上咨询师的内容反应和内容表达,明白了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本身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不良。而咨询师富于意义的话,使来访者感到很受鼓舞,对自己走出困境充满了信心。

第2次咨询:

时间:2010年4月27日,时间约为50分钟

目的:

(1)帮助来访者更加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

(2)引导帮助来访者树立走出心理困境的信心。

方法:摄入性会谈

过程:

(1)作业反馈:来访者写了很多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试着用学来的方法引导自己的情绪合理化渲泄。觉得对自己的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了成长中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

(2)根据来访者陈述,针对其心理焦虑、压抑的现状,运用真诚和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引导来访者认真剖析自己的内心现状,对困扰内心的各个问题进行梳理分析。

(3)用共情技术影响来访者,使其树立起走出困境的信心。

(4)家庭作业:

①走出课堂,试着做一些自己原来喜欢的运动项目,比如跑步或打羽毛球。

②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咨询后的每一点感受。

第3次咨询:

时间:2010年5月4日,时间约为50分钟

目的:

(1)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其梳理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矛盾,缓解其不良情绪。

(2)向来访者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咨询作业反馈:通过自己喜欢的运动使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程度的宣泄。

(2)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之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明白别人否认自己的建议、在宿舍无人理睬并非是别人轻视自己,而是自己头脑中对人际关系问题的看法中:“我在众人面前的建议被人否认是不是完全因为自己能力差”、“我在宿舍无人理睬是不是意味着我无足轻重,别人轻视我”等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然后帮助来访者与这种不合理信念辨论:“自己的建议真得非常完美、无可挑剔吗?”、“别人否认自己的意见是针对自己吗?”、“现在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过度关注有必要吗?”、“过度关注别人是否对自己回应那么重要吗?”。另外,根据来访者怀疑同学轻视她的想法,咨询者与来访者和她认为轻视她的同学一起做一次充分的沟通。通过谈话

沟通,来访者明白自己有太多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目前改变处境最有效的办法是想开一点,学习并运用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多跟人沟通交流。即使心里存在一些困扰也是没有关系的,最重要的是马上行动。并初步树立起合理的信念,认清自己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审视分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3)家庭作业:找出自己学习、生活过程中其它不合理的信念,以及所引起的不良情绪。

第4~5次咨询:

时间:2010年5月11日和2010年5月17日,时间各为50分钟

目的:

(1)讨论来访者的作业,识别错误认知,尝试同错误认知进行辩论,建立正确的认知,疏导不良情绪。

(2)简单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识别负性认知观念;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技巧;认知行为干预,让求助者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并帮助其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从理性上能接受“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冷漠无情的”,但不知为什么自己会形成这种看法;

(2)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要定期进行心理咨询;

(3)说明认知行为疗法原理;

(4)认知分析;

(5)进一步商讨:幼年时因缺少父母保护,受同伴欺负进而形成错误认知,因此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一认知模式;

(6)探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问题,让其意识到人际关系并不是像其想象的那样复杂多变,引导其看到人际关系良好一面;

(7)布置家庭作业:

①多参与班级活动,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尝试主动和同学交流。

②让求助者认真练习放松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第6次咨询:结束与巩固阶段

时间:2010年5月25日,时间约为50分钟

目的:

(1)巩固求助者正确的认知观念,让合理的思维取代错误的认知。

(2)鼓励来访者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学会用各种放松方法去应对各种生活压力,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3)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让来访者详细描述敢怒不敢言的情景,以及与室友矛盾时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2)分析负性认知观念,引入“合理的观念”,重新看待人之间的关系;

(3)咨询目标基本达到,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

十、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的自我评价:自述不像以前那样压抑自己,不再认为自己很孤单,没有人理解;觉得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以亲密相处的;觉得父母、妹妹还是爱自己的;开始重新尝试和室友融洽相处;睡眠质量也有所好转;较能安心学习;有时还同室友一起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来访者周围人士的评价:室友说来访者在宿舍中开始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了;主动参与他们的讨论;遇到事情不再憋在心里能够跟大家很好的沟通;晚上睡觉也不再翻来覆去的了,常叫上室友一起自习,复习备考。

3、咨询师的评估:来访者已经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建立起合理认知;情绪不再是大量积压,而是选择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与室友的关系也缓和下来,睡眠不良也基本消除,能够平静下来积极备考。

十一、总结

本案例中经过六次的心理咨询之后,来访者的长期压抑情绪得以缓解,睡眠不良得以改善,备考状态尚佳,更重要的是与室友的紧张关系得以改善,错误观念得以矫正。

通过心理咨询发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行业,它让每一颗蒙上灰尘的珍珠重新焕发光彩。另外,心理咨询需要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更好的成长,才能为更多的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朱建军.我是谁[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第1版

[4]岳晓东.登天的感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1版

[5]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3.第1版

最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得

学期我报选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这门选修课,真是十分庆幸,如今这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一学期学下来,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自己的心得体会谈一下: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而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1)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陈同学,女,19岁,是商务英语二年级学生。人小体弱、情绪消沉、说话低声细语,羞怯而不自然。她自称经常无法入睡,睡眠质量很差,无法坚持学习,心情很糟糕。经仔细询问深谈才知道她与同学关系不和,致使自己孤独苦闷。 陈同学于河南省一个偏僻乡村,父母均是农民,母亲积劳成疾,患有多种慢性病,家庭比较贫困,姐弟2人。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与人交往。但她从小很节俭,从不与同学攀比,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然而自上大学之后,她发现以前的生活方式完全不适合大学生活。她想融入到班集体中,却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怎样处理宿舍同学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使她伤透了脑筋。一年多来,她和班上同学相处很不融洽,跟同宿舍人曾经发生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关系相当紧张。她经常独来独往,基本上不和班上同学交流,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与同学的感情淡漠。她觉得自己没有一个能相互了解、谈得来的知心朋友,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和自卑,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她患上了神经衰弱症。经常的失眠和头痛使她精神疲惫,体质下降。她本想通过埋头学习的方法来减轻痛苦,然而,

事与愿违,由于她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很差,成绩急剧下降,后来竟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她感到恐慌,失去了坚持学习的信心。这种心理使她逐渐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兴趣,迷失在自己编织的网中,一度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通过深入了解情况,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判定,该同学属于人际 关系障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自我认知偏差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情感和意志,主导着行为取向。正确的认知会产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错误的 认知则导致消极的情感、意志与不良的行为。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或评价。该学生在人际关系问题上的认知和对自我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错误,对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识,缺乏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态度。 (二)性格缺陷 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结 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可以改变和弥补气质的某些消极因素,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相反,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特 占 八 、、 分 析 人文科学系 级汉语言文学班10

邓春丽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 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正文: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 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 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豪斯顿研究人际关系发现,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人就会感到孤独,这是由于他们感到孤立无助,或是因为人际交往过程得 不到足够的自我暴露的机会。所以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足够的能力,妥善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 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 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 )与同学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 大学,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有很多朋友又觉得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我们可以广泛的认识很多人,可以有很大的交际圈,但多属点头之交,总感到自己缺乏影响力, 没有知心朋友,因而倍感空虚、迷茫和失落。

3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 案例报告 摘要: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刘某,在校大学生,因为和同宿舍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很无助,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咨询,效果显著。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刘某,女,20岁,陕西人,在读大学二年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在其小学四年级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身高162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人际交往问题,焦虑、烦躁一个月。 个人陈述:最近一个月感觉根本不想呆在寝室,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了。感到焦虑,郁闷,苦恼;感觉“大家都挺虚伪的,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前天有一门考试,遇到一道难题,心里很着急,思绪很乱,就想到了前段时间和寝室同学闹矛盾的问题,心想正在考试,不应该想这些跟考试无关的事情,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大一的时候寝室同学关系还可以,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大家还不太了解,所以都比较客气。大二开学后大家学习都比较轻松,室友们也不怎么关心学习,只顾玩,找男朋友什么的;最讨厌的就是那个所谓本地的女孩子,老是和我针锋相对。一个月前的一天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就让我早点睡觉,说是明天还要上课呢?我就关了灯。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的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们俩就一直处于冷战状态,我想本来就是她不对,我为什么要搭理她。还有一件事就是班上的同学竞争入党,本来寝室也有几个室友申请

浅析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浅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 摘要人际关系是作为社会人必定要面对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人格,有利于个体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性发展,对个体未来成就有着巨大的预测作用。本文对以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一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并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字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人际关系不断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点。大学生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与以往不尽相同的特点。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时期,大学生人际关系显得越发的重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发展与检验。如果大学生在学校里能与同学、老师、朋友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会感到被人接纳、被人尊重、被人理解,更加会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心情更加舒畅,性格更加开朗,兴趣爱好更加广泛,思维更加活跃,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学业获得更大的成就。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之后,与社会其他成员和谐相处的重要品质。由此,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关系着在校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直接影响着他们人际 交往的能力[1]。恶劣的人际关系则使彼此之间的情感产生隔阂,孤独苦闷,相互猜疑,阻碍 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影响学习和生活,恶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大学生,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因其特殊性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度关注。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能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形成健康的人格,影响着个体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贡献。因此,如何教育当代大学生,如何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以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对此提出一些干预措施,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作为科学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率先提出的。它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由美国哈弗大学教授梅耶于1933年创立。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一切方面。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王春玥和李楠在其研究中称,人际关系是指人在交往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的、可感动的心理关系,它是 在社会关系的内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2]。也有研究称,人际关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群体内,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所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暂 且不论各个学者对人际关系的定义是否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核心共同点,即人际关系都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现状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意义

论大学生学好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作用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活动形式。马克思在谈到人类交往现象时强调,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伴侣。交往的内容,是人的思想,观点,兴趣,情感和态度的相互交流,目的是达成沟通,协调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校园生活会遇到各种困扰因素,而人际交往问题在所有困扰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不良的人际关系已越来越成为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最重要的起因,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和事业成功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存在的问题 据中科院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有许多大学生升入高校,走上社会,因交际能力差而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导致心理严重扭曲,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纵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性格缺陷 大学时期,正是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影响,让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摇摆不定,人生观难以确定,进而带来无所适从、惶恐等心理压力。有些学生从上大学开始就矜持孤傲、目空一切、独来独往,狭隘自私,让周围的人都无法与之接近;还有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同学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些大学生胆小、害羞、孤僻、怀疑他人、对人冷淡等。这些大学生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都对良好的人际交往造成了阻碍。 2、沟通渠道单一 大学生在学校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却又常常感到无聊,于是借助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在电脑前、电话机旁、床头上发信息、打电话来与亲人、朋友交流思想、诉说烦恼, 懒得或不愿直接面对面交流,而各类电视节目争奇斗艳,新鲜刺激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又使得许多学生沉迷于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和瞬间万变的网络世界。如此种种,无形之中便减少了学生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而同时又助长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范本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范本篇一: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而且,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满,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需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但是从诸多的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和在高校中频发的大学生事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既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原因, 也可能成为人际障碍的原因。还有一些因素, 是造成人际障

碍的更直接的原因, 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下面对此进行探索。 ( 一) 认知因素。 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1.偏差 人际认知偏差涉及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对某一个体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心理现象即为晕轮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 即为刻板印象。某种条件下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的现象, 则称为首因效应。人际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些偏差与个体的人际期望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时,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出现障碍。 2. 投射 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反映在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是这样, 以此为基础认知别人, 即为投射, 也就是个体内在地期望对方亦是如此。大学生的具体特征千差万别, 个体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过多地运用投射, 难免产生人际交往或人际相处方面的障碍。 ( 二) 情感因素。 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情感因素较多, 最为常见的

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表现为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一部分的同学有这样的倾向,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 第二:性情孤僻,自我封闭。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的很冷淡,对任何事情不发表意见,也不表示赞同。 第三: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经常在待人处事时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有些人因为他人的长处、成绩会有偏见而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好进而产生嫉妒,在生活上处处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平相处。 第四:有害羞自卑的心理。有些同学因为家庭环境,或者因为外貌、成绩等因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就会畏首畏尾,不敢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灰心丧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最终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 第五:讨好行为,功利主义。有一部分的同学为自身利益着想,就会很刻意的去亲近某一位同学,或老师。这样与被亲近的人之间也建立了虚伪的人际关系,让同学认为此人是一个谄媚主义者,导致了人际关系的不好。 第六:个性张扬,无拘无束。有一部分的同学在学校里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奇装异彩的,主张个性张扬,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却不关心宿舍的卫生问题,甚至是个人的卫生问题,这样导致了宿舍的同学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人际关系。 第七:性格决定问题。有些人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的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的交往,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改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互相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

人际交往案例分析

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辅导 一、心理案例: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二、分析问题解决方案: (1)原因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2)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并耽误了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于对别人的嫉妒之

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耽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础”——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开阔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也不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抑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产生的有效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

良好人际关系成功案例

良好人际关系成功案例 良好人际关系成功案例一 小芸因为“不明原因的焦虑、恐惧反复发作一年”而来到我们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一年以来,她在医院接受抗焦虑药物治疗,虽然服药后焦虑恐惧感减轻,但她总感觉内心深处有某一部分是药物不能帮到她的。她希望能够通过心理咨询来了解让她困惑的这一部分,也希望能够借此摆脱药物的控制。 小芸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儿,25岁,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在她内心有强烈的冲突和焦虑。她说:“我有极好的人缘,可是却没有知心朋友;很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却难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小芸平静而漠然地谈论着她自己,听起来倒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完全看不到她发自内心的情绪反应,甚至于对喜欢的男生,她只会平淡地陈述自己与他们的交往。对于她而言,重点并不在于她对别人的感受,而是其他人是否“爱”她,会不会拒绝她。 在咨询的过程中,她有时会迟到,迟到后她再三地道歉。每次咨询结束她也会过度地表达对我的感谢。她从不对人发脾气,即使她有正当合理的理由来宣泄情绪。她的借口是“我还要跟别人见面,要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最好和平相处,不要有什么矛盾”。她极度担心别人是否喜欢她,她总是在想着要做些什么让别人不要厌烦她。 她做任何事都非常讲究细节,总想做到最好,得到别人正面的评价,她强调:“如果我做得足够好,别人就会喜欢我”。她的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别人对她有好的评价,都很接纳她,喜欢她的基础上。任何拒绝对她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威胁,因此她必须不计代价地来抚慰别人。

我感觉到她的人际关系是极度脆弱的,任何的人际矛盾,无论多么的微不足道,都足以毁掉她的安全感,也会让她随之燃起无法控 制的焦虑,她的完美主义的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谈论到她的童年。 她讲道,8岁时父母离异,她由爸爸来监护。爸爸经常会发脾气,并指责她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并经常对她说:“都是因为你,我 的生活才会变得这么糟糕。”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总是想尽量做个乖 孩子,好孩子,不要让爸爸生气。爸爸经常把她独自留在家里,她 感觉很害怕,也因为没有得到爸爸适当的照顾而受伤。 她谈论这些事情时没有表露出任何的情感,对于父母的离异也表现出冷漠无情的态度。我问她对爸爸有什么样的评价,她说爸爸是 个好爸爸,可是从她对爸爸的陈述中传递出的信息是:“爸爸对我 一点儿都不关心,爸爸不可靠”。 她觉得自己将爸爸理想化了,所以对于现实生活中爸爸诸多照顾不周的行为也予以合理化。这样下来,她没有任何的情感表达,她 呈现出她的一个假面具,一个没有情感血肉的她。 她生活在对爸爸的幻想中,她感受到的爸爸是她期待中的理想爸爸,她不能面对现实中的爸爸。我提到她陈述的童年不愉快的经历时,她会为那些经历添加模糊却强烈的希望,她说“可是我爸爸是 一个好的父亲”。我感觉到她强烈渴望有一个好的爸爸,不愿正视 现实中爸爸的缺憾。 这些特质也体现在她的人际交往模式中,她一方面无止境地想依赖别人,特别是想得到他人的接纳和喜爱,这样作为她自己的安全 来源;另一方面她潜意识中又坚信其它人都是不可靠的,从而排斥与 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所以她“有极好的人缘,可是却没有知心的朋友;很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却难以建立稳定的异性亲密关系”。 经过多次的心理治疗,小芸在跟我的互动中体会到自己的人格模式,并且学习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生活,参与到人际互动中,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样下来,压抑的情 感就不会再演化成莫名的焦虑恐惧了。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案例分析.doc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案例分析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有哪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个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背景 小志,男,20xx级学生,该生生长在农村,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性格较内向,学习刻苦,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立志要靠上研究生。小锐,男,和小志是同一班级、同一宿舍学生,生长在城市家庭,性格开朗,喜欢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一般,进入大三下学期时,也准备考取研究生。两人进入大学以来一直在同一宿舍居住,关系比较好,但因为一些小的事情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问题事件 20xx年3月的一天,小志满怀心事的到我办公室说:"我实在受不了同宿舍的小锐了,他太欺负人了,我想杀他的心都有了,昨天晚上我一夜没睡着,差点我就把他杀了,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听他说了几句话后,我吃了一惊,马上让他坐下,让他先平静平静心情,把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事情慢慢道来。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进入大三下学期后,小志和小锐都想考研,一天,小志要到学校8号教学楼自习室学习,小锐对小志说:"帮我占个座位,我一会也去学习"。小志应声而去,小志到自习室后,用课本占了一前一后两个座位,自己坐在后面的座位上学习,等小锐到达教室后,看了看两个座位不挨在一起,小志马上解释说:"来时已

经有很多人了,没有挨在一起的座位,就占了这两个"。小锐就对小志说:"我们一起到图书馆学习吧"。小志说:"在这学习挺好的,我不去了,要去你去吧"。小锐到了图书馆后,占到了两个挨在一起的座位,打电话叫小志过去一起学习,小志坚持说自己想在教室里学习,不去图书馆了,小锐说:"你是不是不愿意和我一起学习",小志说:"我还是觉得自己学自己的比较好"。这事引起了小锐心里对小志的不满,小志心里也很不舒服。到了晚上,在宿舍里小锐又找小志借手机充电器用一下,小志正在学习,就把充电器顺手扔给小锐,可事情不巧的是,小锐没思想准备,充电器正好打在小锐的脸上,小锐的脸被充电器划破了,而且出了血,同宿舍的同学马上拿出了创可贴给小锐贴上,小锐认为小志是故意的,勃然大怒,冲着小志大骂,并要求小志给经济陪偿。小志解释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就是破点皮,不需要陪偿,这事在同宿舍舍友的劝说下,临时结束了。到了第二天,两人又开始了手机短息交战,小志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他们交战的全部内容,来来往往十几条,小锐坚持要经济补偿;小志说这点伤不值得陪偿,而且自己已经道歉了,小锐说不陪偿今后没朋友可做,小志说不做朋友更好,小志又说,自己算了算大学三年交往中,一起吃饭大概欠小锐80多元,给他100元两清了,而且马上给了小锐100元,小锐也接收了,小锐还是对小志不满,说要小志等着,要灭了他。小锐身材魁梧,小志身材瘦弱,这让小志心里很害怕、很紧张,夜里睡觉时,小志说自己想先下手杀了他,可又害怕,所以整夜未眠,也没动手,第二天上班时找老师出主意。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解决方案

论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影响(一)

论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影响(一) 摘要: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代写论文人格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自我评价、情绪健康、学习适应等人格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建立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策略是:积极实践,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术;加强自我教育,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会欣赏他人,克服社会偏差;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发挥团体优势,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际关系;大学生;人格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个体人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塑造健康人格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和核心的任务之一。 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所谓人际关系是“是群体成员在共同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交往发生的关系。是受个体人格特点调节的并与满意和不满意状态相伴随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综合体现。健康的人格总是与健康的人际关系相伴随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奥尔波特、罗杰斯都把建立适宜、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人格健康者应具备的能力。新精神分析学理论也认为,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人格水平的反映,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起良好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人格有障碍和缺陷者,往往缺乏稳定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和复杂,需要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但是,由于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以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同学们朝夕相处,造成人际冲突经常发生并成为发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李全彩通过心理咨询和书面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在其所受困扰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赵冰洁、陈幼贞的研究也证明,大学生在咨询的各种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排在前列。河北大学就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对12所高校12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最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是人际失调、交往嫉妒、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中的大学生,表现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以合作等特点。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人格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一、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 1.影响大学生的人格特质 不同的人际关系会使大学生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一般来说,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生能迅速适应大学的生活,精神愉快,充满信心。与人相处时,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待人,保持开朗的性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善良、助人、同情心、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等良好的人格特质。人际关系不良的大学生则表现出多疑、敏感、心胸狭隘、目光短浅、自我中心、清高自傲等不良的人格特质。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严重的还会导致病态心理。 2.影响大学生的正确自我评价 人际关系状态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体现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是人格健全的心理基础。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相互影响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是在与同学的相互交往中、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发展起来并实现调整和纠正自己的。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生能恰如其分地

人际交往问题案例报告

人际交往障碍案例报告 一、案例介绍 该生,女,20岁,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学院数学教育132班的学生,家在辽宁省锦州市,单亲家庭,与母亲、姥姥一起生活。 该生从进校起就不太善于言辞,一个人独来独往,不愿与其他学生交流。该生家里较贫困,父亲因车祸去世,花去大量医药费,母亲身体不好,无正式工作,靠打零工生活,家里还有一位年迈的姥姥。该生单亲家庭,父亲车祸去世,这一重大生活事件在其成长经历中造成很大影响,主要是家庭情感生活不完整,父爱被剥夺。刚入学时,同学们看他家贫困都想帮她,给她一些自己较新的衣服,她总会拒绝,就算接受了也不会穿,总穿自己的衣服,感觉她比较要强,同时内心多少有些自卑,不愿接受帮助。 该生在宿舍总是一个人去吃饭不合群,该生说自己吃不惯学校的饭,自己带咸菜在宿舍吃,由于家庭贫困,从家带箩卜当零食吃,味道挺重,宿舍同学多少有些情绪,宿舍关系处理的不好。在班级与同学相处也不好,班级男生有时往她那个方向看一眼就大骂,觉得是在看她自己,交往能力差,家庭贫困多少有些自卑,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母亲来铁岭在学校附近打工,陪其读书,这学期该生办理了走读,现在情况有很大改观。该生在校一年半的时间,总是一个人,不与其他同学一块,这学期办了走读,与其母亲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中午从家带饭来学校吃,上完课就回家,不上晚自习。2014年1月份去该生家访,在家看她与母亲关系挺融洽,也喜欢开玩笑,但与同学交往时总不能深入交往,不能有几个好朋友。该生母亲对她特别关爱,也不主张与太多人交往,只关心学习,希望她能好好

学习,通过专升本考试,最好能够考上研究生。该生在学校学习也特别认真刻苦,但成绩总不是很理想。 二、谈心过程 该生一进校就引起大家的注意,报到那天是她母亲陪她一起,行李特别破旧,从外相看家庭非常贫困。在宿舍很少与其他学生交流,根据观察和学生的反映,及时与其谈心。 第一次谈话她多少有点紧张,主要从他学习入手,谈一下大学生活与高中的不同,怎样适应大学生活。通过谈话了解到该生思想还是比较积极,只是不太爱交流,她希望在大学期间能够努力学习,争取升本,然后还怀有考研的梦想。但是不太习惯学校的伙食,他自己说自己饭量比较大,一份饭都吃不饱,二份饭还挺贵,也不愿和别人一块吃,因为她自己从家带咸菜吃。看到她积极的一面,从学习上鼓励她,大学多数靠自己,只要你愿意一切都不是问题。告诉她大学同学对自己一生非常有意义,鼓励他多与其他同学交流,其他同学都很关心她,有什么事都可以跟导员反映,鼓励他多参加学生会、团委、班干的竞选,锻炼自己的能力。 工作中时刻关注他的行为,也让班级干部多关注他,有什么情况及时反映,2013年11月给该生一等助学金,从经济上给与帮助,再加上时常交流沟通,一年下来该生有很大改善,与同学的交流渐多,生活态度也变的积极,但是,还是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在2014年4月份,在没有给任何人说的情况下,擅自离寝,一晚未归,打电话关机,母亲电话也关机,班级干部从晚上九点多找到凌晨一点,第二天上午才联系到家人,是因母亲过来看她,和母亲出去住了。然而她自己并没有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个人的人际关系怎样,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内容。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1平等相处,尊重他人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重视,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群体中,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尊重对方、将心比心、以情换情,达到相互间的心理平衡与理解,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协调和融洽。同时,在交往中无论交往的对象身份多么平凡,形象多么猥琐,言行举止多么怪异,爱好习惯多么难以接受,你应当始终尊重对方,把他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 2不吝啬自己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真诚地赞美会给对方带来快乐,欢乐和谐的氛围会使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变得轻松融洽。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赏识。赞美能让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还能激发自豪感,增强其自信,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但赞美要有的放矢,要真诚和有感而发;赞美绝不等同于恭维,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阿谀奉承。赞美时切忌夸大其词、不着边际和虚伪做作,否则,赞美会失去其作用。更不能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或传递其他人之间相互指责、诋毁的话,引发他人之间的矛盾。 3学会宽容和谅解 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愿苛求他人。不要只看别人的短处,多想想他人的长处。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如果耿耿于怀、斤斤计较,必然导致隔阂,人际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对人对己没有任何益处,徒增烦恼。可见,苛求他人就是苛求自己,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学会原谅别人,能避免许多不必的纷争,路就会越走越宽阔。古语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容人者,人容之。但原谅不是无原则的忍让,不是好坏不分、软弱可欺。 4适当地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损人利己 人首先是一个自私的动物。你看那个孩子会把自己好吃的东西主动让给别人?因此,自私是人的本能。在人际交往中,我们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案例分析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案例 分析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有哪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个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背景 小志,男,20xx级学生,该生生长在农村,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性格较内向,学习刻苦,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立志要靠上研究生。小锐,男,和小志是同一班级、同一宿舍学生,生长在城市家庭,性格开朗,喜欢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一般,进入大三下学期时,也准备考取研究生。两人进入大学以来一直在同一宿舍居住,关系比较好,但因为一些小的事情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案例问题事件 20xx年3月的一天,小志满怀心事的到我办公室说:“我实在受不了同宿舍的小锐了,他太欺负人了,我想杀他的心都有了,昨天晚上我一夜没睡着,差点我就把他杀了,我不知道下一步该

怎么办了。”听他说了几句话后,我吃了一惊,马上让他坐下,让他先平静平静心情,把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事情慢慢道来。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进入大三下学期后,小志和小锐都想考研,一天,小志要到学校8号教学楼自习室学习,小锐对小志说:“帮我占个座位,我一会也去学习”。小志应声而去,小志到自习室后,用课本占了一前一后两个座位,自己坐在后面的座位上学习,等小锐到达教室后,看了看两个座位不挨在一起,小志马上解释说:“来时已经有很多人了,没有挨在一起的座位,就占了这两个”。小锐就对小志说:“我们一起到图书馆学习吧”。小志说:“在这学习挺好的,我不去了,要去你去吧”。小锐到了图书馆后,占到了两个挨在一起的座位,打电话叫小志过去一起学习,小志坚持说自己想在教室里学习,不去图书馆了,小锐说:“你是不是不愿意和我一起学习”,小志说:“我还是觉得自己学自己的比较好”。这事引起了小锐心里对小志的不满,小志心里也很不舒服。到了晚上,在宿舍里小锐又找小志借手机充电器用一下,小志正在学习,就把充电器顺手扔给小锐,可事情不巧的是,小锐没思想准备,充电器正好打在小锐的脸上,小锐的脸被充电器划破了,而且出了血,同宿舍的同学马上拿出了创可贴给小锐贴上,小锐认为小志是故意的,勃然大怒,冲着小志大骂,并要求小志给经济陪偿。小志解释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就是破点皮,不需要陪偿,这事在同宿舍舍友的劝说下,临时结束了。到了第二天,两人又开始了手机短息交战,小志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他们交战

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论文

【摘要】: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心理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其所处的特定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心里联系。 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与行为等。认知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识、不相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与他人、他人与自己关系的了解与把握,它使个体能够在交往中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调节与他人的关系。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人与人的交往总是缘于某种需要,愿望与诱因。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满意与不满意、喜爱与厌恶等,人们正是根据自身情感体验不断调整人际关系。情感直接关涉着交往双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满足程度,即心理距离。可以说,情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

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案例分析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的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有着问题,甚至存有着人际交往的障碍,影响了他们心理、情感与行为的社会化发展,这种情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下面通过一个小学生案例对学生的交往障碍问题实行分析。(一)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案例 四年级(1)班学生XXX,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如果同学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这导致应志濠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二)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 XXX表现出来的是人际交往不适合,小学生出现这种交往不适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的影响 有的小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所以导致交往不良。就应志濠来说,他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2、不良的情绪和自控力的影响 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有些小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同时,他们的自控水平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理解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周围的同学不能接受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如上例中,XXX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所以同学无法接受他。 3.交往技能的缺乏 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对他们实行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准确地理解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的效能。 (三)教育指导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